勒柯布西耶和他的明日之城

合集下载

柯布西耶 光明城市

柯布西耶 光明城市

设计特征
• 首先用细柱抬高建筑离开地面,让连续的绿地在建 筑下面通过。
• 由于城市中地面已经被建筑充满了,将把公园抛向 天空作有效的屋顶花园。
• 由大柱距的空间结构体系必然带来开敞式的平面布 局,其中可以安装自由灵活的隔断划分空间。
• 带形窗不受柱距开间尺寸的限制,采光面积更为有 效。柯布创造的“二到一”跃层室内空间富于明暗 光感的变化。
被抛弃的理论
美国作家简 雅各布斯在1961年发表的《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中批判柯 布的城市是精英主义的乌托邦梦想,对于城市问题采用了过于简单化的处 理,忽略了城市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的魅力。以汽车交通为中心,消灭了传 统步行街这一重要城市公共空间。
光明城市理论 已经过时了。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就被欧美抛弃,被认为是割裂人类 文明和城市文明的发展模式。 欧美现在还存留的一部分按照光明城市理论规划的居住 区,大多数被当作贫民窟和廉租房使用。 现在比较成熟的模式是混合居住社区与共享空间模式(?)
• 由于外墙不承重,自由开闭的幕墙和灵活划分空间 的隔断满足功能与美观的需要。
昌迪加尔规划平面图 面积约3600平方公里 人口规模为50万(一期为15万人)
1行政中心
5大学
4博物馆与运动场 3接待中心
2 7绿带与游憩设施 商业中心 8商业街
行政中心、商业中心、 大学区和车站、工业区 由主要干道连成一个 整体,次要道路将城 市用地划分为
800mXl200m 的标准街区,在这样一 个基本框架中布置了 纵向贯穿全城的宽阔 绿带和横向贯穿全城 的步行商业街, 构成了昌迪加尔 总平面的完整概念。
6市场
唯一实现的规划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当年柯布西耶针对大城市盲目发展和拥挤不 堪的恶劣环境,提出了“光明城市”的设想, 其愿望是美好的。 *但是,不论是新建成的昌迪加尔,还是受柯 布西耶思想影响下建成的巴西新都巴西利亚, 却又显得缺少变化和生动亲切。

勒柯布西耶

勒柯布西耶

巴黎瑞士学生公寓
巴黎瑞士学生宿舍,在Zurich的封建 主义与Raolu La-Feauter的影响下, Siegfried Giedion 和 Karl Moser、瑞士大 学联盟将它的委托案交由Le Corbusier(柯 布)设计。在这个校园中也有其他的现代 建筑语汇,包括了荷兰学院(W.M.Dudok 1930建)。从瑞士馆的曲面边缘延着连续 的200公尺道路直行就可到达巴西学生馆。 瑞士学生会馆在整排国际学生宿舍的东方 最底端。柯布在设计时预期参观者将会开 车由北边抵达这曲面的石墙前。而现在, 只要获得管理员的同意买门票后即可入内 参观。
他研究了模数制、标准化、批量 生产等问题,提倡由内到外的功能理 性的设计方法,进而概括出了功能主 义建筑的一致性特征:平屋顶、无装 饰化墙面、抽象的几何造型组合、规 范化、标准化的构建等等。他提倡一 种以机器美学为基础的造型艺术,并 将其发展为现代建筑的基本原则。
历史背景
当时正是20世纪初期,西方世 界的工业革命基本完成。牛顿时 代建立起来的力学与数学知识, 在此时应用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凡是能以当时的力学与数学知识 发明的新机器、新技术爆炸式出 现,在理性主义至高无上、在强 烈的征服自然的英雄主义理念之 下,整个西方世界笼罩在一种机 器崇拜与盲目乐观的思想中。这 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柯布西耶在 《走向新建筑》中,那近乎带着 宗教狂热式的机器崇拜。
坡道 螺旋楼梯
各层之间以楼梯和坡道相联,各层之间以螺旋 形的楼梯和折形的坡道相联。 柯布西耶使用动态的、开放的、非传统的空间 句法,尤其是螺旋形的楼梯和折形的坡道来组织空 间——在这里,空间成为了建筑的主角。动态的室 内外空间,在传统空间的三维度上增添了人在其中 连续位移而产生的时间因素(第四维度),使建筑 空间呈现出更多的变化。吉迪翁将萨伏伊别墅作为 “空间——时间”营造的典范,指出其中蕴涵的丰 富的空间效果、视点转变以及对时间性的反映。坡 道不仅是交通设施,而且使各层空间似有相互流通

现代城市功能理论——勒.柯布西耶

现代城市功能理论——勒.柯布西耶

这种主张当然遭到各界的严历批评和
坚决反对。他的致命弱点是完全忽视了 巴黎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存社会结构, 在经济上也是不现实的。受他的影响, 在60年代巴黎也建起了几幢摩天大楼, 但很快就制止了。70年代的巴黎规划对 老城进行了严格的保护。
(3)《阳光城》 (The Radiant City,1933年),
(3)调整城市内部的密度分布;
(4) 新的城市布局形式可以容纳一个新 型的、高效率的城市交通系统。
3、柯布西耶的“明日的城市” (1)《明日的城市》
(The City of Tomorrow,1922年)
300万人口的明日城市,采用现代化的 几何构图形式,矩形和对角线的道路交 织在一起;规划的中心思想是疏散城市 中心、提高密度、改善交通、提供绿地、 阳光和空间;
规划布局中央为中心商业区,有40万居 民居住在24幢60层的摩天大楼之中,高
层的周围是大片的绿地,周围的环行居
住带有60万居民住在多层连续的板式住 宅之中,最外围是容纳200万居民的花园 住宅。
(2)巴黎城市中心区改建设计-----伏埃 森规划(Voison):
18幢摩天大楼取代巴黎市中心拥挤的住 宅,下层提供快速的交通、公园、商店 和居民的户外开敞空间。规划在城市的 建筑形态上完全抛弃了传统的街廓形式, 而是城市空间向四面八方跨哦站开去。
这种明确的功能分区思想,反映了 1933年雅典宪章的基本原则。
新城市要成为“印度自由的象征,摆
脱过去传统的束缚,表达我们民族对未 来的信心。”
规整有序的布局在50年代受到广泛的 称赞,但明确的功能分区加深了社会的 分化,西方的城市文化显然还不能适应 东方古国的生活模式。城市中心虽规模 宏大,但布局过于生硬机械,城市空间 空旷单调,未能形成亲切宜人的城市环 境。

2023年注册城乡规划师之城乡规划原理模考预测题库(夺冠系列)

2023年注册城乡规划师之城乡规划原理模考预测题库(夺冠系列)

2023年注册城乡规划师之城乡规划原理模考预测题库(夺冠系列)单选题(共50题)1、大中城市仓库区设置应()。

A.在城市中适当分散布置在恰当位置B.设置独立地区来布置各种类型仓库C.集中布置在城市边缘D.靠近铁路车站、公路或河流【答案】 A2、地震区城市用地工程适宜性评定重点是()。

A.地下矿藏分布情况B.地形、地貌条件C.水文和地基承载力D.地质构造【答案】 D3、城市规划实施是一个综合性概念,从理想角度讲,城市规划实施包括了()和建设过程中所有建设性行为。

A.城市发展B.城市建设C.城市管理D.城市投资【答案】 A4、城市总体规划调查中最基本手段是()。

A.现场踏勘B.抽样或问卷调查C.访谈和座谈会调查D.文献资料搜集【答案】 A5、不符合弗里德曼提出世界城市指标是()。

A.主要金融中心B.具有国际意义IT业C.国际性机构集中度D.世界交通重要枢纽【答案】 B6、平等市场主体应该享有平等地接近和享用经济要素权利,( ),保证农民平等地享用经济资源,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关键。

A.统筹城乡政治资源B.统筹城乡社会资源C.统筹城乡经济资源D.统筹城乡自然资源【答案】 C7、1996年5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指出了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任务,未列在任务中的是()。

A.统筹安排城市各类用地及空间资源B.综合部署各项建设C.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D.加强土地的使用与监管【答案】 D8、城市的分散发展理论实际上是()理论的不断深化和运用。

A.勒·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B.索里亚·玛塔的线形城市C.霍华德田园城市D.戈涅的工业城市【答案】 C9、星座型城镇特点是()。

A.城镇总平面是由一个相当大规模主体团块和三个以上较次一级基本团块组成复合式形态B.建成区主体平面形状长短轴之比大于4:1,并明显呈单向或双向发展C.建成区由两个以上相对独立主体团块和若干个基本团块组成D.建成区主体轮廓长短轴之比小于4:1,是长期集中紧凑全方位发展状态【答案】 A10、要求快速、畅通、避免行人频繁过街的干扰的城市道路网是()。

光明城市-勒·柯布西耶[宝典]

光明城市-勒·柯布西耶[宝典]

光明城市-勒·柯布西耶柯布西耶1887年10月6日出生在瑞士一个钟表制造者的家庭,1917年移居法国,1965年8月27日在美国里维埃拉逝世。

如果说格罗佩斯在现代设计的教育上作出了无人比拟的成就的话,柯布西耶则把现代建筑运动乃至城市规划运动推广到前所未有的深度。

作为一位建筑大师,柯布西耶不满足一两座建筑的完成,他特别着眼于新型城市的规划。

早在1930年,柯布西耶就提出他的“光明城市”的设想,主张用全新的规划思想改造城市,设想在城市里建高层建筑、现代交通网和大片绿地,为人类创造充满阳光的现代化生活环境。

为此他1930年为阿尔及尔制定了城市规划,1932年为巴黎和巴赛罗那设计方案,1958年为柏林进行城市规划。

1956年柯布西耶终于有机会为印度旁遮普邦首府昌迪加尔进行规划设实施他关于总体城市规划的毕生理想。

该规划主要建筑有政府办公大楼、市中心为商业区,南侧为工业区,北侧为大学先建成的昌迪加尔高等法院,顶盖长100多米,由十一个连续的拱壳组V字形,前后挑出并向上翻起,有遮阳和排除雨水的功能,入口分别涂以绿、黄、红三色,正立面满布类似中国博古架的遮阳板。

造型怪异,用色大胆,与尺度巨大的建筑构件、粗壮有力的入口柱廊、粗糙的混凝土饰面共同形成了所谓的“野性主义”的建筑风格。

当年柯布西耶针对大城市盲目发展和拥挤不堪的恶劣环境,提出了“光明城市”的设想,其愿望是美好的。

但是,不论是新建成的昌迪加尔,还是受柯布西耶思想影响下建成的巴西新都巴西利亚,却又显得缺少变化和生动亲切。

这引起了以后的建筑师在进行城市规划时的思索。

昌迪加尔新首府,面积约360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为50万(一期为15万人)。

昌迪加尔的建议地点由政府选定在喜马拉雅山多岩的支脉山麓地带,在两条相距约8km的河流之间是一块略向西南倾斜的高地,平缓的地貌适合于任何规划体系,勒·柯布西耶的城市形态象征生物形体的构思构成了城市总图的特征。

克己之城_光辉城市_中的批评立场_兼论勒_柯布西耶的城市理念

克己之城_光辉城市_中的批评立场_兼论勒_柯布西耶的城市理念

93ARCHITECTURAL JOURNAL 2012.11建筑学报作者单位:1 北方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北京,100144) 2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北京,100044)收稿日期:2012-09-25ABSTRACT/ Observing Laville Radieuse from angle ofthe system of Le. Corbusier’s writings and the concept of integral urban planning,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book aims at the origin of human habitation problems and brings forward the concept of social development against the current of times, i.e. appealing the public to be content with “basic happy” on self-restraint and keeping one’s dignity. L aville Radieuse advocates a new city form, which is of cohesive type, high density and high efficiency. Starting from L e. Corbusier ’s pursuit of ideal personality,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cause why Le. Corbusier’s urban concept couldn’t be tolerated at that time.KEY WORDS/ L e Corbusier, L aville Radieuse, selfrestraint摘要/将《光辉城市》放入勒・柯布西耶整体城市规划理念和著述的谱系中去考察,指出《光辉城市》着眼于现代人居问题的根源,提出了逆时代的社会发展理念,即呼吁人们满足于克己的、有尊严的“基本的快乐”,并从这个立论出发,提倡一种内聚式的、高密度与高效的新城市形态,进而尝试从柯布的理想人格追求出发,分析其城市观念不见容于当世的原因。

柯布西耶的明日之城

柯布西耶的明日之城

今年是柏林汉莎住宅小区(Hansaviertel)重建50 周年。

汉莎住宅小区地处闹市,二战前是高尚街区。

区内原有多栋住宅楼散布在绿地之中。

本雅明、卡夫卡等作家曾在此住过。

这个小区后来毁于二战。

1957 年夏天,为了重建该小区,德国联邦建筑师协会主席奥托·巴特宁邀请了来自19 个国家的53 位建筑师,到柏林参加“明日之城”国际建筑展,旨在为重建汉莎住宅小区提供方案。

之所以要重建汉莎住宅小区,一方面是出于战后居住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是冷战的产物。

二战结束后,美苏这两个战时盟友成了冷战对手,柏林处于美苏争霸的风口浪尖。

西柏林为了回应东柏林在斯大林大街(现改名马克思大街)上兴建“工人之家”,展示“西方世界对建筑的清醒认识”,在联邦政府的支持下,宣布重建毁于战火的汉莎住宅小区,并举办国际建筑大展。

这个大展广招世界建筑精英,以“明日之城”为主题,昭示了西德的战后改革宣言,展示了广结良缘的外交战略。

瑞士建筑师勒·柯布西耶为汉莎住宅小区设计了一个体态庞大的“集群住宅”,该建筑由530 个住宅单位组成,由于建筑的占地面积太大,以至不得不把建筑一分为二,另一部分委曲求全地建在一旁的空地上。

这个庞然大物是柯布西耶沉迷于超大尺度建筑的体现。

建筑由混凝土板搭建而成。

住在楼中的两个酷爱旅行的老人家里铺满了东方地毯,老人家中有两个阳台,朝向不同,其中一个阳台可尽收整个柏林,而另一个阳台,则可以看到绵延的自然景观和远方模糊的波茨坦无忧宫。

芬兰建筑师阿尔瓦·阿尔托(Alvar Aalto,人情化建筑理论的倡导者)设计的住宅在强调功能的同时,探索一条更加具有人文色彩、更加重视人的心理需求的设计思路。

这是阿尔托的一贯风格。

国会大厅是汉莎住宅小区中唯一由美国建筑师设计的作品。

其设计师休·斯塔宾斯(Hugh Stubbins, Jr.)有“地标建筑师”之称。

斯塔宾斯果然也把国会大厅做成了汉莎住宅小区里的地标,该建筑色彩亮丽而沉稳,造型具有飞腾的动势,由于屋顶像贝壳,被称为“怀孕的牡蛎”。

乌托邦

乌托邦

城市规划乌托邦的认知与思考——英文原著读后感伦锦发07城规07306589.摘要:乌托邦的思想是人们在当时痛苦的背景下对未来进行的美好蓝图构想,对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城市的乌托邦它的任务不仅仅是物质形态上改进,而且是从根本上对社会进行改良。

面对着当今时代种种城市问题,将结合英文原著的阅读,阐述城市乌托邦的起源与发展,并重点剖析田园城市,明日城市与广亩城这几个最为重要城市乌托邦的时代背景和思想内核。

通过对城市乌托邦的分析总结,以史为鉴,获得更多对于城市与规划的认知与思考。

关键词:城市规划乌托邦田园城市阳光城市广亩城2 0世纪的建筑与城市乌托邦者坚信通过物质形态革命性的改革,能够达到改良社会,解决城市问题甚至解决社会问题。

因而,建筑与城市一直被城市乌托邦者作为社会改造的试验场。

乌托邦思想是人们在当时痛苦的背景下对未来进行美好蓝图的构想,它具有超越现实与打破占优势的事物的秩序的倾向。

从20世纪开始对城市的问题进行乌托邦式思考,乌托邦虽没能实现,但却给所有关心城市未来的人带来启示与希望。

然而,城市与社会问题不但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反而有在不断重复并出现越演越烈之势:土地进一步紧缺,环境越来越恶劣,城市内部进一步拥挤,贫富差距悬殊,在内城衰落破败,传染病严重,缺乏公共活动及绿化场所。

众多的发展中国家里,似乎所有的城市在重走欧美发达国家曾走过的路。

难道我们不能吸取发达国家在城市规划方面经验教训,走一条远离城市问题的独特的发展之路?城市规划乌托邦式的规划建设,在当时被乌托邦者视为是解决城市问题与社会问题的良方,具有思想上的激烈、创新、变革的特质,在当今的城市规划仍具有重要的启发与借鉴的作用。

因而下面将结合文献阅读与个人累积,对城市乌托邦进行简述与分析。

一城市乌托邦的起源与发展1.1乌托邦起源—莫尔与《乌有乡》乌托邦一词首先是在莫尔1516年的著作《乌有乡》里面提出,从此在人类的思想领域里造成重大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勒▪柯布西耶和他的明日之城市一、勒▪柯布西耶简介勒▪柯布西耶原名查理斯▪加纳特,1887年出生在瑞士境内的一个以制作业为主的小镇。

柯布耳朵祖先是14世纪的法国移民,1923年他取用了法国祖先勒▪柯布西耶这个名字,在建筑作品上用勒▪柯布西耶署名,在绘画制作上用加纳特署名。

柯布14岁在家乡的一所为制表工业镶嵌表壳而设的高级技术艺术学校学习,他的教授艾拉提尼尔是打开他艺术世界大门的导师,艾拉提尼尔鼓励学生对待建筑应如同对待雕塑和绘画一样懂得去欣赏。

柯布在他的家乡度过了青年时代,这所艺术学校对他的前半生有重要影响。

19岁时作为一名优秀的学生代表,曾为艺术学校托管人建造了一栋别墅,这次经历使得他首次找到机会走出瑞士去旅行,1906年柯布在意大利和奥地利呆了不少时间,意大利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奥地利他接触了瑟夫▪霍夫曼的新艺术派运动的学说,当柯布20岁时,曾为约瑟夫▪霍夫曼工作过,柯布很欣赏并尊重他这种坦率无华且不要表面虚假装饰的主张,但他不满那种把机械艺术当做小布垫式的张贴在建筑上面的做法。

1908年柯布首次访问巴黎,这是促成他自身风格的定型时期。

柯布并不是要探求立体派艺术的魅力,而是侧重于探求作为建筑师和工程师如何忠于新时代和新技术的设计思想。

他最崇拜当时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大师阿古斯特▪派洛特,认为他是伟大的忠实于表现技术的革新派的支持者,柯布到派洛特哪里工作了15个月。

他得出结论,他所处的时代的紧迫任务是解决高层建筑的结构问题,轻型框架和不受限制的灵活的平面布置问题。

看到派洛特那种几根细柱所支撑的空透的高层建筑,产生了底层“架空”的构思一年,或称鸡腿柱托着的高楼。

架空的底层可以取得自由流动的空间,这个构想后来发展到柯布的建筑作品当中。

派洛特这栋建筑给柯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派洛特作为一位清醒的工程师所未能达到的期望后来都被柯布大胆的实现了。

柯布23岁时在彼得▪拜伦斯工作室中工作了5个月。

可不从产品设计中学到了很多,他坚定了“创造工业化摩登建筑风格和艺术产品的美学是以时代为基础的,某些工业产品同时也是一种艺术装饰品”的信念。

在柯布等人的努力下,功能主义建筑在世界上诞生了。

直到今天,功能主义和理性分析还是贴在一起的。

几何形体组成的新世界和新发现,吸引着柯布追求一条更深奥的艺术道路。

他和近代拍支持者们认识到他们自己是在对传统势力的造反之中,不仅反抗折中主义,也反对新艺术派的伪自然主义。

柯布认为一座建筑就是一座建筑,必须陈述得十分清楚,要在建筑与自然之间创造一种因对比而产生的和谐,使建筑好像是由自然界中生长出来的那样鲜明而纯净。

1910年后柯布离开了拜伦斯工作室,开始探索形式美的世界。

他对自然界采取不干预的态度,相信自然界有其本身的表现力,而处理建筑则是人类的特权。

柯布以最现代化的形式来表现他的思想,他对待每一栋新建筑都好像是一次新的赌博。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们预期大师会领头朝向新的金属玻璃的建筑潮流发展,但柯布这时却创作了甚至令许多人不能容忍的“原始粗野”的建筑形式,有杂志称之为野兽主义。

勒·柯布西耶对城市规划提出许多设想,他一反当时反对大城市的思潮,主张全新的城市规划,认为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完全可以既保持人口的高密度,又形成安静卫生的城市环境,首先提出高层建筑和立体交叉的设想,是极有远见卓识的。

他在20和30年代始终站在建筑发展潮流的前列,对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现代化起了推动作用。

柯布的特点是,在他每次旅行中手离不开速写本子,他访问希腊的岛屿或者美洲的大城市,总用随身携带的速写本,快速地记录下其敏锐的感觉和幻想。

柯布储存了大量的构思、印象、形式和色彩,速写本的记载比他写出来的文字更清楚的表现了柯布的视觉感受,表现了他是一位具有社会哲学思想的城市规划师、雕塑艺术家和技艺高超的一位大师。

他丰富多变的作品和充满激情的建筑哲学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的城市面貌和当代人的生活方式,从早年的白色系列的别墅建筑、马赛公寓到朗香教堂,从巴黎改建规划到昌加尔新城,从《走向新建筑》到《模度》,他不断变化的建筑与城市思想,始终将他的追随者远远的抛在身后。

柯布西耶是现代建筑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一个取之不尽的建筑思想的源泉。

二、柯布的规划思想(一)300万人口现代城市规划1922年巴黎秋季沙龙展览会展出勒·柯布西耶的可容300万人口现代城市规划设想草图。

其布局设想是:城市中心是铁路、航空和汽车交通的汇集点;站屋广场采用多层空间处理。

市中心区布置24幢60层的摩天办公楼,人口密度为每公顷3000人。

中心区西侧布置市政府、博物馆、市级管理机构以及一个英国式花园。

中心区东侧为工业区、仓库和铁路货运站。

中心区的南北两侧为住宅区,人口密度约为每公顷300人。

城区四周为保留的发展用地,布置绿地和运动场。

城市郊区布置若干个田园城镇。

城区住100万人,田园城镇容纳200万人。

1925年巴黎万国博览会上展出了勒·柯布西耶的巴黎市中心改建规划方案,提出要拆除大量旧建筑,拓宽道路,修建18幢高层办公楼。

但可惜这个方案没有实施。

勒·柯布西耶城市规划五要点:a、功能分区明确b、市中心建高层,降低密度,空出绿地c、底层透空(解放地面,视线通透)d、棋盘式道路,人车分流e、建立小城镇式的居住单位勒·柯布西耶认为从中古时期发展起来的城市,包括巴黎在内,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进行彻底改造。

改造城市的基本原则是:城市按功能分成工业区、居住区、行政办公区和中心商业区等。

城市中心地区向高空发展,建造摩天楼以降低城市的建筑密度。

他提出建筑物用地面积应该只占城市用地的5%,其余95%均为开阔地,布置公园和运动场,使建筑物处在开阔绿地的围绕之中。

他认为城市道路系统应根据运输功能和车行速度分类设计,以适应各种交通的需要。

他主张采用规整的棋盘式道路网,采用高架、地下等多层的交通系统,以获得较高运输效率;各种工程管线布置在多层道路内部。

他强调现代城市建设要用直线式的几何体形所体现的秩序和标准来反映工业生产的时代精神。

(二)《明日之城市》1923 年他发表《走向新建筑》一文,宣扬现代主义是一种几何精神,提出“房屋是居住的机器”:“随着一种新的住宅形式的诞生,机器时代将迈入第二阶段”。

1925 年柯布西耶出版《明日之城市》,这本书大量应用语录体来阐明自己的主张,比如:“城市是人类的工具,是一种创作”;“曲线道路是驴行之道,直线道路是人行之道”;“交通工具是一切现代化活动之基础”;“城市一旦驾驭了速度,就驾驭了成功”柯布西耶对于直线、直角、高度和速度充满了膜拜,而对他所生活的巴黎那弯曲细密的“驴道”厌恶不已,他用感性的法语写道:“人类沿直线行走,是因为他有一个目标,知道往哪里走。

直线道路是反抗作用、勇于行动、积极作为和自我克制的结果,直线道路健康且彰显高贵。

驴子曲折而行,思想散漫,心不在焉,它曲折而行以躲避巨石,或便于攀登,或得以庇荫。

巴黎、罗马和伊斯坦布尔均建于驴道之上”;“当代的城市必须仰赖直线,交通通常同样需要直线,对城市精神来说,直线是正当之选择。

曲线昂贵、难以建设且滋生危险,曲线将使城市陷入瘫痪”;“大首都没有交通要道,只有毛细血管般的小巷道,因而进一步的发展往往意味着城市的疾病和死亡”。

基于这种偏好,柯布西耶十分欣赏方方正正的棋盘式布局的老北京城,他对比北京和巴黎的平面图并嘲笑巴黎,“法国居然打着传播现代文明的旗号入侵北京”。

为什么柯布西耶如此迷恋直线、直角和速度呢?一个重要的背景在于1886 年世界上第一辆小汽车诞生之后,至柯布西耶时期已开始进入家庭消费,他对于汽车这件即将推动人类文明的产品表现出了先知般的敏感:“1924 年10 月1 日,在香榭丽舍大道上,我目睹了新的交通现象的强劲复苏,汽车!还是汽车!快!更快!一股激情涌上我的心头,令人难以抵抗。

”他预言汽车将改变城市,一种新的力量将如同暴风雨后暴涨的湍流,毁灭般狂烈,城市行将崩溃,再也无法支撑下去。

“城市太古老了,湍流难以继续遵循旧有的河床。

”不能对现代社会的新情况做出迅速适应的城市,将走向灭亡,其他能够良好适应的城市将取而代之。

他号召消灭巴黎的街道、咖啡馆和娱乐场所,甚至感叹:“唉,我们变成了旧汽车里完全生锈的引擎了:底盘、车身、座椅(市郊),所有这些都还能运作,但引擎(市中心)已经卡住了,停止运转了。

这就是城市规划的首要问题。

”柯布西耶在当时就肯定城市规划将转而为汽车服务。

因为他发现大城市源自铁路的出现,过去进入城市必须经由城门,马车与步行的民众沿着自己的路线分散地进入市中心,没有任何特殊的原因会造成市中心的交通阻塞。

而铁路则促使大城市在中心地区设立了车站,于是市中心形成了最为局促的道路网,人们一批又一批的涌入这些狭窄的道路。

统计学研究表明,商业活动终究会聚集在城市中心进行,而商业活动的节奏十分明确:速度,为速度而奋斗。

这就要求人们在市中心兴建非常宽广的道路。

他写到:“城市的原始格局不合时宜的持续阻滞着城市的发展,保守势力的活动扼杀了进步,妨碍了创新。

为了自我挽救,大城市必须彻底改变其市中心。

”天才的柯布西耶甚至表现出比霍华德更高的数学天赋,他运用几何和新的概率论及数理统计进行城市规划。

他看到建筑技术和交通技术的发展已经让人们可以解决一些城市问题,比如钢材可以提高建筑高度,从而扩大绿地空间和道路宽度,解决交通拥堵、光照不足的问题。

与霍华德一样,柯布西耶也充满激情的构想了未来的梦幻之城、光辉之城、辐射之城,“试想我们进入一个完全像公园似的大城市,我们的小车驶上一条特殊的、位于壮观的摩天大楼间的高架桥;当我们驶近时,可以看见24 层摩天大楼顶上蓝天时隐时现,在我们左右的每个单个区域的外部是一些政府和行政楼,而最外层是博物馆和大学楼群。

整个城市是一个公园。

”在柯布西耶描述的“垂直花园城市”里,可以容纳300 万人的大城市是由几十栋高楼组成的,之间由平台链接,地上是绿地。

95% 的地面可以留为空地,摩天大楼将只占用5% 的地面。

高收入者将住在底层、奢华的住宅里,旁边是网球场,他们有85% 的地面留作空地,饭店和剧院随处可见。

他注重效率,把城市称作高速运转的“机器城市”,批判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认为它是逃避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

在《明日之城市》中,柯布西耶也为自己居住的巴黎市中心提出了改造方案,但并未被守旧的巴黎人采纳。

事实上柯布西耶在法国并没有产生多少影响力。

但自1950 年开始,由于战后重建的需要和人类进入汽车社会,柯布的主张一下子在国际上成为城市规划和建筑学的主流。

三、评价(一)雅各布斯的批判:城市不能成为艺术品先知先觉的天才对于未来城市富有雄心的构想和改造,在现实中多被证明行不通之。

雅各布斯她在1961 年出版了《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一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