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学期 第五单元复习教案及练习 苏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语文第五单元
【教学内容】
苏教版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复习及检验:
第十七课《斜塔上的实验》
第十八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第十九课《叫三声夸克》
第二十课《〈梦溪笔谈〉二则》
诵读欣赏·《论语》八则
作文训练·简单地说明小制作;修改作文专题训练
综合实践活动·模拟科技新闻发布会
【目的要求】
1、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学习他们的创新精神;了解一些科学知识。
2、学习记叙和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了解议论和说明的一些方法。
3.学习详略得当突出中心的方法。
4.掌握文言文中重要实词的意义用法。
复习
《斜塔上的实验》
复习重点:
1、中心意思: 本文描述了伽利略发现摆的规律、自由落体定律的经过和他孩童、学生时的情况,表现了他不轻信权威,坚持用实验来检验理论、探索新理论的科学思想和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甘为科学奉献终身的精神。
2、全文结构:本文是一篇写伽利略生平的人物传记的节选。
全文是按照“摆动挂灯的启示——孩子和学生时代——比萨斜塔上的实验”的思路展开的。
复习难点:
1、课文构思巧妙。
写人物传记一般是按时间顺序,从小时候写起,但课文却首先描写了伽利略发现摆的规律的经过,写得引人人胜,这就一下子抓住了读者。
然后再回过头略写伽利略孩童和学生时的情况,接着再重点写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的情况。
这样构思全文,不仅使读者清楚地了解到伽利略的生平和前期的两个重大发现,而且读来感到波澜起伏,兴趣盎然。
2、记叙和描写相结合。
人物传记如果只是平铺直叙,就会使人感到单调、枯燥。
课文多处运用了描写的手法,如写教堂里的气氛、伽利略的突然发现,写教授们的压制、学生们的反对,观察比萨斜塔实验的队伍等都运用了描写,这就使文章生动形象、令人爱读。
开头和结尾的场面描写,起着营造气氛的作用,表现了伽利略的求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一、复习重点:
1、中心意思: 本文论述了只要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具备产生创造性思维的条件,坚信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就一定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2、全文结构:这是一篇议论文。
全文紧紧围绕“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个论题,论述了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全文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思路展开论述的。
二、复习难点:
1、课文结构严谨,过渡自然。
恰当地运用衔接词,也是使文章过渡自然的原因。
第一部分转入第二部分时用“然而”来衔接;第二部分转入第三部分时,又用“不过”来衔接。
2、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是本文的另一特点。
本文论述的是一个创造学上的问题,全文闪耀着辩证法的光辉。
从创造学角度看,文章论述的是转换思维视角、不同概念的组合等问题。
但全文并没有出现这些名词术语。
文章开头由一具体材料引出观点,然后摆事实,讲道理,层层深入地剖析,写得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给不同层次的读者予以深刻的启示。
《叫三声夸克》
一、复习重点:
1.这是一篇介绍物理学知识的说明文。
2.文章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结构全篇,借用一首诗中的诗句作为标题,既揭示了物理学家盖耳曼提出“夸克模型”的基本设想,也为全文的说明定下了语言基调。
3.作者按照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由浅入深地说明物理学家在不同阶段对物质结构的研究和认识。
依次为:原子——原子核——强子——夸克。
文章重点介绍夸克这种超微粒子发现的全过程。
激发人们对物质结构进行不断的探索和研究。
4.文章的结尾接连用四个问句提出问题,告诉读者夸克的证明还没有最后定论,物质结构的研究更没有结束,留下了许多思考,激发人们关心和探索这一问题的兴趣。
最后一句呼应文章开头,同时也是对前几个疑问的一个形象的概括。
二、复习难点
1、这篇文章语言通俗形象,结构严谨。
2.本文综合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比如比喻、举例等。
但最主要的是分类说明。
3.这篇文章在说明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寄寓科学精神,给人们以启发。
《〈梦溪笔谈〉二则》
一、复习重点:
1、《梦溪笔谈》,北宋沈括撰。
2、译文:
《以虫治虫》
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要危害秋田里的庄稼。
忽然有一种昆虫产生了,样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
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
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
《梵天寺木塔》
钱氏王朝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它晃动。
工匠师傅说:“木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才这样。
”于是就把瓦片铺排在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
没有办法时,匠师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
拿金钗送给她,要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
喻皓笑着说:“这很容易啊,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
”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
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当然不会晃动。
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二.复习难点:
1.《梦溪笔谈》两则,文字简洁生动。
2.详略得当是这两则短文又一特点。
作文训练·简单地说明小制作
修改作文专题训练
综合实践活动·模拟科技新闻发布会
单元检验题
一、完成下列字词句的练习。
1.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
(1)他居然把亚里士多德的神圣的卷帙从书架上搬走。
( )
(2)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
( )
(3)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 )
(4)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改正后填在空格里。
(1)这种狂忘的行为必须加以制栽——为了大家的名声。
(2)盖耳曼提出的夸克模形是经过理论分析的。
3、根据下面列出的意思,在括号内写出相应的成语。
(1)连一件事情也没做成;什么事都做不成。
( )
(2)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不再费事了。
( )
(3)一句话包含两个意思,即表面上一个意思,而暗中却藏着另一个意思。
( )
(4)不听劝告,固执地照自己的意思行事。
( )
4、默写上下句:
(1)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
(2)知之为知之,______________,是知也。
5.写一段话,把下边3个词语放进这段话中。
默默无闻锲而不舍赫赫英名
6、修改病句。
(1)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10年来,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很大的改善。
(2)他的一席话很起作用,把我几天来的忧愁、顾虑都被打消了。
(3)屋里陈列着各色各样的鲁迅过去使用的东西和书。
7.下面句中的修辞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她那红润的脸蛋犹如盛开的梨花。
B.南京的“金城”摩托车在广交会上赫然登场。
C.阅览室里安静得连针掉到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
D。
谁会欢迎脱离实际的空头理论家呢。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梦溪笔谈〉二则》,完成8—12题。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
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肤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人皆伏其精练。
8.《梦溪笔谈》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部综合性的笔记体巨著,作者是________朝科学家,政治家________________。
9.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1)岁以大穰( ) (2)贻以金钗( ) (3)其喙有钳( ) (4)人履其板( )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方为秋田之害方两三级
B如土中狗蝎匠师如其言
C旬日子方皆尽人皆伏其精练
D其虫旧曾有之匠师如其言
E以钳搏之问塔动之因
11.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2)人皆伏其精练。
12.下面对课文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忽有一虫生
“忽”字表明事出意外。
说明害虫天敌的出现是自然界生态平衡现象,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而存在。
B.岁以大穰
“以”是“因为”之意。
强调了“大穰”的取得完全是由于天敌彻底消灭了子方虫,这就突出了“以虫治虫”的成功。
C、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无可奈何”表明大家无计可施,“密使”“贻以金钗”写匠师为解决“塔动”问题费尽心机,反衬喻皓技术之高。
D.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
“笑”表现出喻皓为自己能解决“塔动”问题而由衷高兴。
(二)阅读《外层空间,没有国界和归属的资源》,完成13—18题。
①许多人或许没有意识到,太空将逐步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巨大的资源宝库。
目前,科学研究已经知道,月球和其他行星上,存在着大量的铁、硅等资源。
而且,人类进入地球轨道和外层空间后会发现,资源不仅是人们传统意义上理解的矿藏,特殊的环境和条件也是人类可以利用的重要资源。
②高远的位置、空间微重力环境、强宇宙粒子射线辐射和高真空环境,就是这种地面所不具备的极其宝贵的资源。
③也就是说,高远位置也是一种资源。
人们都有这种体会,站在地上只能看到眼前一点大的地方,站在高山上极目四眺,则“一览众山小”。
我们利用位置资源,已经发射了通信、气象和对地遥感卫星,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④人之所以站在地球上而不会掉进茫茫太空,是由于重量和地球引力的存在。
而在太空中航天器里的物体,处于微重力状态,物体可悬浮空中飘忽不定。
空气、水受热后,不会出现上下对流的情况,比重不同的液体,可在一起和平共处。
这种奇特环境,对人类从事新材料加工,细胞、蛋白质晶体的生长与培养是十分有利的。
⑤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其密度随离海平面距离的升高而减小,到达100公里以上的高度,已逐渐成为真空。
地球表面的大气层中,每立方厘米中含有10000兆个氮分子和氧分子,而在太阳系宇宙空间,纯净无污染,每立方厘米只有0.1个氢原子。
⑥另外,我们所居住的地球,被大气层包裹着。
这团大气层如同一张天幕,遮去了部分阳光,这张天幕被物理学家称为大气阴尼。
而宇宙空间充满着各种强烈的辐射,如银河宇宙线、太阳电磁辐射等,这将使种子、微生物以及各种细胞的遗传密码在排列上发生变化,从中会产生更有价值的新物质。
⑦40多年的空间研究向人们传递着这样的信息,外空资源是研究新材料、新工艺、新的微生物制品的绝妙实验场,是一座可源源不断掘出新物质的富矿。
13.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轨道
极目四眺
14.外层空间有哪些资源可供人类利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章第④段中的“奇特环境”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对人类从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很有帮助的。
16.全文是________________结构,第②段与③④⑤⑥段之间是_______________关系。
17.从写作角度看,文中哪两段的顺序需要调整?为什么?
18.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
A.研究表明外空资源是一座等待人类开发的富矿。
B.人类利用外空资源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至今还没有取得实际成果。
C。
外层空间为人类从事科学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D。
外空资源是指存在于月球和其他行星上的铁、硅等矿物质。
(三)阅读《新知识的摇篮——创造力》,完成19—26题。
①相传有一个英国人,名叫亚克敦,可以算是世界上书读得最多的人。
他除了把自家的七万册藏书都读遍了,还博览群书,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和校勘。
可是,他却连一篇文章也写不出来,终生一事无成。
这是为什么呢?俄国剧作家克里雅日宁的话,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读书有三种方法:一种是读而不懂,另一种是既读也懂,还有一种是读而又懂得书上所没有的东西。
”
② ( )不行,( )不够,读了而又能创造才是读书的真谛。
许多人读书只满足于简单的求知欲,没有把读书作为提高主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创造性过程。
他们的创造力被闲置了。
托尔斯泰曾经告诫说:“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使他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袭。
”这是多么严重的结局。
③所以,要真正学会读书,必须培养创造力。
④创造力,就是能提出新见解、解决前人和自己不曾解决过的问题、在解决问题时会另辟途径的能力。
⑤创造是怎样开始的?独立见解便是创造的萌芽。
⑥读书时人们重复着著书者走过的道路。
如果读时产生的想法,仅仅就是书上所告诉你的,那你的思想只起到替别人录音的作用,没有产生自己的东西,我们应当在学习的基础上.把所有的知识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血肉,然后(1)“站到巨人的肩人”得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⑦请珍视自己的独到见解。
尽管其中不乏虚谬的花影,但创造的花蕾也孕育其中。
宋朝的欧阳修,对韩愈的文采章法十分钦服,反复研读韩愈的著作,开始模仿着写作,进而不断创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结果,他学韩愈的文章,而写出的文章并不像韩愈,成为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但他学韩愈的诗,写的诗却很象韩诗,终于不能独成一家。
清朝的学者袁枚总结了欧阳修的治学经验说:“平居有古人,学而力方深,(2)落笔无古人,而精神始出。
”即学习时要尽可能吸收前人的知识,但创造却必须超过古人。
独立见解来源于两方面。
一是在读书中深刻理解,见识高人一筹;二是在强烈的创新意识激励下,潜心钻研。
两者往往互相作用。
爱因斯坦谈到自己是如何创造时说过:“我自己侥幸发现了一些东西,例如相对论的建立,这我可以解释为由于我多少保存了一些感到诧异的能力,(3)当绝大多数的物理学家从学校出发继续前进,完全不加怀疑地使用牛顿的空间和时间的公式时,我却尝试着对它不信任,重新来考虑全部问题。
”可见,凡是不满足于现成结论、善于独立思考的人,他的创造力就强。
19.根据第①段有关内容,在第②段空格处应依次填入的词语是(各4个字)____________ 20.第③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第⑤段中,划线句(1)“站在巨人的肩上”一句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第⑦段中,写欧阳修写文写诗有成有败。
写文成功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写诗失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第⑦段中,划线句(2)“落笔无古人”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根据文中划线句(3)的意思,在下列各项中选出与它意思相同的一项:
A.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B.书非借不能读也
C.尽信书不如无书 D.思而不学则殆
2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亚克敦、欧阳修、爱因斯坦的事例,分别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26.选出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本文启示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培养创造精神就要认真读书。
B.本文告诉我们:学习不只是模仿,更要创新,要培养创造力。
C.文章采用层进式结构,说理清楚,逻辑性强。
D.作者在议论中运用正反对比的方法,使论述更深刻。
三、作文
27.以《__________的制作》为题,写一篇说明文介绍制作的过程,字数不少于500 字。
【参考答案】
1.(1)zhì (2)jí (3)mó (4)yú
2.(1)妄裁 (2)型
3、(1)一事无成 (2)一劳永逸 (3)一语双关 (4)一意孤行
4、(1)思而不学则殆。
(2)不知为不知
5、略
6.(1)“改善”改为“提高”,或者把句中“水平”删去。
(2)“被”宜删 (3)句序不当:“各色各样的”应移至“东西”前面
7、A(应把“梨花”改作红玫瑰。
因“梨花”是白色,“红玫瑰”才是红色)
二、(一)8.宋沈括
9.(1)rǎng (2)yí(3)huì (4)lǚ
10.C
11.(1)十天后,子方虫全被“傍不肯”消灭干净,年成因此获得大丰收。
(2)人们都佩服他高明。
12.D
(二)13. guǐ tiào
14.高远的位置、空间微重力环境、强宇宙粒子射线辐射和高真空环境。
15.微重力环境新材料加工、细胞蛋白质晶体的生产与培养
16.总分总总分
17.⑤⑥两段顺序需要调整,因为与第②段介绍的顺序不照应。
18.B D
(三)19.读而不懂既读也懂
20.总结上文,统领下文
21.在学习前人知识的基础上
22.敢于创新只是模仿
23.写作时不拘泥于古人。
24.C
25.亚克敦只读书不创造,一事无成;欧阳修既模仿又创造,有所成就;爱因斯坦能怀疑且创造,贡献巨大。
26.A
三、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