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
初中化学单元教学设计案例
初中化学单元教学设计案例1. 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案例旨在通过化学单元的教学,帮助初中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培养其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并培养他们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创新意识。
2. 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化学基本概念和术语的介绍;- 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区分;- 化学反应和反应方程式的研究;- 化学实验的设计和操作。
3. 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本教学设计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探究式研究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化学现象,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合作研究法: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实验,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演示法:通过化学实验的演示,直观地展示化学现象和实验操作过程,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理解;- 归纳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总结出化学规律和结论,培养他们的归纳总结能力。
4. 教学活动安排本教学设计将分为以下几个教学活动:1. 导入活动:通过展示一些化学实验现象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授:通过讲解和示范,介绍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技巧。
3.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简单的化学实验操作,让他们亲自参与并体验化学实验的乐趣。
4. 实验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实验规律,并让他们进行讨论和交流。
5.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一些与化学相关的实地考察或项目研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6. 总结活动:通过小结和评价,让学生对本单元的研究进行回顾和总结,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
5. 教学评估与反馈本教学设计将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评估和反馈:- 实验报告评估: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评估,了解他们的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分析能力。
- 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了解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 研究成绩评估:通过考试和作业等形式的评估,了解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初中化学大单元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初中化学大单元教学设计优秀案例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是初中化学大单元的教学,旨在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课堂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任务包括但不限于:物质的组成与分类、化学反应原理、化学计量学基础、溶液的性质和制备、酸碱盐的特征及其相互转化等。
本教学案例强调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通过大单元教学,让学生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理解化学现象,培养他们的化学思维。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的对象是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处于青春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来吸引。
此外,学生在化学学科上的基础知识和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个体差异,采取差异化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化学学习中获得成长和进步。
通过对本教学案例的学习,学生将能建立起扎实的化学基础,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如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及变化规律;(2)理解化学反应原理,学会书写化学方程式;(3)掌握化学计量学基础知识,如摩尔、物质的量、质量、体积等概念;(4)了解溶液的性质,掌握溶液的制备方法;(5)认识酸碱盐的特征及其相互转化,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6)培养实验操作技能,熟悉常见化学实验仪器及使用方法;(7)提高化学问题分析、解决能力,形成化学逻辑思维。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实验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2)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思维方法,帮助学生梳理化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3)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4)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化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5)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辅助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使他们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3)通过化学学习,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树立绿色化学观念;(4)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克服困难的意志,增强他们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5)通过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6)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化学科学与技术发展,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初三化学大单元教学设计教学案例
初三化学大单元教学设计教学案例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是初三化学的大单元教学。
这一单元涵盖了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等内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形成对化学学科的基本认识,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化学素养。
具体任务包括:理解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意义,掌握物质的分类及性质,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以及学会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的对象是初三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但化学知识尚处于起步阶段。
在这一阶段,学生好奇心强,善于观察和思考,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和记忆存在一定困难。
因此,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实际生活案例,帮助他们建立化学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化学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化学基本概念,如原子、分子、离子、化合物等;(2)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计算,了解化学反应的原理;(3)了解物质的性质、分类及变化规律;(4)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具备安全意识和实验技能;(5)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途径,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2)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演绎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化学知识体系;(3)采用问题驱动、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注重学习策略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2)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树立绿色化学观念;(3)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遵守化学实验规范;(4)通过化学史的学习,了解科学家的事迹,传承科学精神;(5)培养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敢于质疑,勇于探索;(6)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运用化学知识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九年级化学大单元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九年级化学大单元教学设计优秀案例九年级化学大单元教学设计优秀案例:1.教学主题:化学元素与化合物2.教学目标:a)了解常见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名称、符号、原子结构以及性质。
b)掌握化学元素之间的化学反应规律,理解化学方程式和化学计算等基本概念。
c)发展科学实验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力。
d)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的兴趣。
3.教学内容:a)化学元素的基本概念和分类b)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c)化学符号和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规则d)常见化学反应的类型和应用4.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引入化学元素和化合物概念a)利用图片和实物展示不同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学生观察并记录特征。
b)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探究化合物形成的规律。
c)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第二课时:化学元素的分类和性质a)通过教师讲解和多媒体展示,介绍常见化学元素的名称、符号、原子结构以及性质。
b)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信息,制作化学元素卡片,并进行交流和分享。
c)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探究不同化学元素之间的化学反应。
第三课时:化合物的分类和性质a)通过教师讲解和多媒体展示,介绍常见化合物的名称、符号、原子结构以及性质。
b)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信息,制作化合物卡片,并进行交流和分享。
c)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探究不同化合物之间的化学反应。
第四课时:化学符号和化学方程式a)利用示意图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化学符号和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规则。
b)学生进行配对活动,练习使用化学符号和化学方程式进行描述和计算。
第五课时:常见化学反应的类型和应用a)通过教师讲解和多媒体展示,介绍常见化学反应的类型和应用。
b)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探究化学反应背后的原理和应用。
第六课时:实验探究a)学生分组进行化学反应实验,记录实验步骤和观察结果。
b)小组合作,分析实验数据并总结实验结论。
c)学生进行实验报告的编写,展示实验成果。
5.教学评价:a)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表现,包括观察、记录、分析和实验设计等。
初中化学大单元教学设计教案
初中化学大单元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物质的基本组成,掌握元素、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2)掌握化学式的表示方法,能够区分原子、分子、离子。
(3)了解物质的理化性质,掌握物质的密度、熔点、沸点等性质的相关概念。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推理和分析能力。
(2)让学生学会合作,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引导学生探究科学、探索真理的兴趣和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发展勇于创新的精神。
(3)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化学实验中的危险性和安全性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 组成及性质:掌握化学式的表示方法,理解元素、化合物的区别。
2. 实验探究:通过实验,观察各种物质的密度、熔点、沸点等性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物质,引起学生对物质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物质?”的问题。
2. 学习过程(1)物质的基本组成:引入元素、化合物的概念,让学生掌握元素符号的表示方法。
通过举例让学生区分原子、分子、离子。
(2)物质的性质: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物质的密度、熔点、沸点等性质。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规律。
3. 实践应用设计小组实验,让学生自主操作,测试不同物质的物理性质,体验科学实验的乐趣。
4.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明确掌握的知识点,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相关知识。
四、教学评价对学生进行课堂互动、小组讨论、实验报告等形式的评价,关注学生的表现、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资源准备1. 实验用品:测量工具、常见物质的试剂等。
2. 教学资料:实验指导书、教学课件等。
3. 学习辅助:多媒体设备、实验展示等。
六、教学反思教学结束后,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优缺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大单元教学设计优秀案例初中化学
大单元教学设计优秀案例初中化学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学生认识分子的真实存在及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②了解分子的概念和基本性质;③学会用分子的观点来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④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并会判断典型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观察及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实验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二、教学流程1、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分成"分子"和"混合物和纯净物"两部分。
前一部分着重于描述物质由分子等粒子所构成,讨论分子的基本性质。
教材一开始从人们所熟悉的一些日常现象入手,如:人经过花圃或酒店,会嗅到花或酒的香气;湿的衣服经过晾晒就会干燥;糖块放在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等。
通过对这些日常生活现象的思考,使学生自然而然的建立起物质是由人们看不见、摸不着的粒子构成的结论(分子是构过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通过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缩小,及晶体碘的升华与凝华等实验现象,使学生在建立起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的结论基础上进一步得出分子是运动的及分子之间有间隔的推论(即分子的性质)。
之后,教材以水变成水蒸气,蔗糖溶于水及硫或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或二氧化碳几个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运用初步介绍的分子知识对物质发生变化时分子本身是否发生改变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进行了实质性的分析。
从而给分子下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义。
教材为了进一步让学生确信分子存在的客观性,展示了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拍摄的苯分子照片,同时用生动的比喻、引导读者去想象分子的大小和运动状态。
使学生在感性和理性上都建立起对分子的认识。
教材的第二部分首先以空气的组成及硫粉和铁粉混合实验为基础从宏观上对混合物和纯净物两个概念做了区分。
然后从微观上—用初步掌握的有关分子知识进一步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使学生能初步建立纯与不纯的相对概念。
2、教学建议本节重点研究的是有关分子知识。
初中化学大单元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初中化学大单元教学设计优秀案例初中化学大单元教学设计优秀案例:酸碱盐的性质及应用一、概述本案例以酸碱盐的性质及应用为主题,以实验探究和实际应用为重点,旨在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科学素养。
通过本案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酸碱盐的性质,了解其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培养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学习目标1. 掌握酸碱盐的性质和反应原理;2. 了解酸碱盐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3. 掌握酸碱指示剂、pH试纸等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4. 培养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三、学习内容1. 酸碱盐的基本性质:包括酸碱盐的溶解性、电离、酸碱性等;2. 酸碱盐的反应原理:包括中和反应、复分解反应等;3. 酸碱盐的应用:包括日常生活中的酸碱盐物质、工业生产中的酸碱盐等;4. 实验探究:通过实验探究酸碱盐的性质和反应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授酸碱盐的基本性质和反应原理,为学生打下理论基础;2. 实验法:通过实验探究酸碱盐的性质和反应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加深对酸碱盐性质和反应原理的理解。
五、教学流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酸碱盐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2. 讲授新课:讲授酸碱盐的基本性质和反应原理,为学生打下理论基础;3. 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探究酸碱盐的性质和反应原理;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加深对酸碱盐性质和反应原理的理解;5. 巩固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6. 总结评价:对本单元学习进行评价,总结学习成果。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单元教学设计案例
8.某学生用优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O2,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对于图中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AB段表示反应速率最慢B.BC段表示反应速率最快,在该时间内收集到的气体最多C.OC段表示随时间增加,反应速率逐渐增大D.OC段表示反应产物中气体体积随时间的变化关系9.温度不变恒容的容器中进行反应H22H,若反应物浓度由0.1mol·L-1降到0.06mol·L-1需20s,那么由0.06mol·L-1降到0.036mol·L-1所需反应时间应为()A.等于10s B.等于12s C.大于12s D.小于12s10.可逆反应A(g)+3B(g)2C(g)+2D(g)在4种不同情况下反应速率分别如下,其中反应速率v 最大的是()A.v(A)=0.15mol/(L·min) B.v (B)=0.6 mol/(L·min)C.v (C)=0.3 mol/(L·min) D.v (D)=0.1 mol/(L·min)参考答案:1、D2、C3、D4、C5、C6、B7、A8、A9、C 10、B9.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实验教学;视频展示10.教学反思与改进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感受化学反应的快慢,通过实验探究寻找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因素,并初步通过这些影响因素调控化学反应速率。
在本节课教学中要注意把握好内容的的深度和广度,要注意与旧教材的区别。
本节教材只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的学习经验和实验认识到不同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不同,知道反应条件的改变会对化学反应速率产生怎样的影响,对于根本原因和相关理论分析,在《化学反应原理》中会详细介绍。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提问引导——组内讨论——提出实验方案——实施实验过程——讨论并汇报实施过程和结论——对本组及对其他组在探究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教师评价。
不但顺利完成了任务,教学效果明显比传统教学方式效果更好。
初中化学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
初中化学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是初中化学大单元的教学,旨在通过系统化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形成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教学任务包括但不限于:物质的基本性质、化学变化、元素与化合物、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计算、实验操作技能等。
通过这些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教学对象本次教学设计的对象为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通常年龄在13-15岁之间,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在此基础上,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中将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和难点,使他们在化学学习中获得成就感,提高自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发现问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他们在化学学习中获得乐趣。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如物质、元素、化合物、化学变化等;(2)了解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具备安全意识和实验技能;(3)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计算,能正确运用化学符号;(4)了解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规律,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5)培养观察、思考、分析、总结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和科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1)采用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运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3)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化学知识;(4)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5)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使他们认识到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3)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关注环境问题并积极参与环境保护;(4)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化学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理解其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5)培养具有责任感、使命感的化学人才,为我国化学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初中化学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
初中生学习需求: 掌握化学基础知 识,培养科学探 究能力
初中生心理需求: 需要鼓励和肯定, 提高学习自信心 和兴趣
建立教学单元框架
01
02
03
04
05
06
设计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
01
设计教学活动: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实 验、讨论、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 习
评价方式: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 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和结果
力
终结性评价
考试:通过试卷形式, 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
握程度
课堂表现:通过课堂 参与度、回答问题等, 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
和积极性
实验操作:通过实际 操作,考察学生的实
验技能
作业完成情况:通过 作业完成情况,考察 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自
主学习能力
自评和互评结合
01
自评:学生自我评估学习成果,提高自我 认识和反思能力
02
学生自我评价:学生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掌 握程度、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
04
评价结果的应用: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 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02
03
教学活动设计:设计一系列具有挑战性 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和讨论
评价方式设计:设计多种评价方式,如 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小组合作等,以 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04
教学单元内容安排
空气和氧气
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空气污染及其危害
保护空气和氧气的措 施
空气和氧气的实验探 究
空气和氧气在生产生 活中的应用
溶液的应用:溶液在化 学实验、工业生产、生 活中的应用等
金属材料
01
介绍金属材料的分类和性质
初中化学单元设计教学案例
初中化学单元设计教学案例教学案例,初中化学单元设计。
单元名称,化学基础知识与实验技能。
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化学基本概念,原子、分子、元素、化合物等。
2. 元素周期表,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的分类。
3. 化学方程式,学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
4. 反应类型,认识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如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5. 实验技能,学习基本的实验操作技巧,如称量、溶解、过滤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化学基本概念。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物质,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构成。
2. 讲解原子和分子的概念,以及元素和化合物的区别。
3. 运用实例解释原子、分子、元素和化合物的关系。
4. 练习,完成一些基础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课,元素周期表。
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元素周期表的概念。
2. 讲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的分类。
3. 运用实例解释元素周期表的使用方法。
4. 练习,通过填写元素周期表的空白格子,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课,化学方程式。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化学反应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化学方程式的作用。
2. 讲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和平衡方法。
3. 运用实例解释化学方程式的使用方法。
4. 练习,完成一些化学方程式的平衡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课,反应类型。
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
2. 讲解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常见反应类型的特点和示例。
3. 运用实例解释不同反应类型的判断方法。
4. 练习,通过分析化学反应的类型,判断产物和反应物,巩固所学知识。
第五课,实验技能。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操作,引导学生对实验技能的重要性的认识。
2. 讲解基本的实验操作技巧,如称量、溶解、过滤等。
3. 运用实例演示实验技能的应用。
4. 练习,完成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巩固所学技能。
初中化学大单元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大单元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针对初中化学的大单元教学,旨在通过综合性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形成化学基本观念,并能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涵盖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能量等方面,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面向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基础知识,但对化学这一学科的了解尚浅。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兴趣不高、学习方法不当等问题,因此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化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如原子、分子、元素、化合物等;(2)了解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和变化规律,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3)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能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并能正确处理实验数据;(4)学会使用化学用语,如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进行化学现象的描述和解释;(5)掌握化学计算方法,如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的量的计算等;(6)了解化学与生活、环境、科技等方面的联系,关注化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提问、探究的能力,使其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化学实验和探究;(2)学会查找和筛选信息,提高获取、处理、运用化学信息的能力;(3)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4)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在面对化学问题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合理分析,提出解决方案;(5)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其好奇心和探究精神;(2)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化学学习的自觉性和责任感;(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情感,使其关注可持续发展;(4)通过化学史的学习,了解化学家的贡献,传承科学家精神,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5)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化学在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类福祉中的积极作用,同时关注化学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形成科学、严谨、负责任的道德品质。
大单元教案设计初中化学
大单元教案设计初中化学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2. 掌握常见元素的性质、周期规律和化合物的命名规则;3. 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和命名规则;难点:周期表的理解和应用、离子化合物的命名。
教学准备:1. 教学资料:化学教科书、教学课件、实验器材等;2. 实验材料:常见元素和化合物的实验物质。
教学过程:第一课:化学的基本概念1. 引入化学的概念,介绍化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 讲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原子、分子、元素、化合物等;3. 展示常见元素和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用途。
第二课:元素的性质和周期表1. 讲解元素的性质,包括金属、非金属和类金属的特点;2. 介绍周期表的组成和周期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元素的周期性和趋势性;3. 练习利用周期表查找元素信息。
第三课:化合物的命名规则1. 讲解化合物的基本命名规则,包括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命名方法;2. 演示化合物的命名过程,引导学生掌握命名规则;3. 练习化合物的命名和写式子。
第四课: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 综合运用化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如酸碱中和、气体的性质等;2. 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的奇妙;3. 综合复习本单元的知识点,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总结:通过本大单元的学习,学生对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周期规律和命名规则。
同时,通过实验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5.2化学方程式(表格式)(2024年)
第五单元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总分学习活动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学习评价任务一:导入新课:课题2 化学方程式 【多媒体展示图片】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观看图片并书写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讲解】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可以用文字表示为: 反应条件 木炭+氧气 ===点燃二氧化碳 反应物 生成物 【提问】怎样才能准确、简便地描述化学变化,体现其中的物质转化关系与定量关系,从而更好地为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服务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开始今天的课程。
【板书】课题2 化学方程式学生观看图片并书写文字表达式。
通过木炭和氧气的反应,引入化学方程式的教学。
任务二:新课讲授:化学方程式2K2 MnO+2NaOH=Cu(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气体生成物就不注“对于溶液中的反应,如果反应物和制备一定量的产品最少需要多少原料?过化学方程式,我们能清晰地知道各物质之间的数量关系。
通过反应中一种物质的质量可以推算其他物质的质量。
更加合理、高效的开发和利用资源。
接下来我们就从实例中来了解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板书】四、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例题1】在实验室使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如果加热分解7.9 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是多少?【板书】1.步骤【分析】这是一类由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质量的计算题,一般解法如下:(1)设未知量。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找出比例关系,写出相关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与相对分子质量的乘积,以及已知量、未知量。
(4)列出比例式,求解。
(5)简明地写出答案。
找同学在黑板上书写答题过程。
【例题2】工业上,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产生的生石灰(CaO)和二学生思考并书写。
解:加热分解7.9 g高锰酸钾能得到氧气的质量为x;2KMnO4 K2MnO4+MnO2+O2↑316 327.9 g x316327.9g x,x=0.8 g答:加热分解7.9 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0.8 g氧气。
初中化学第六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第六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次教学任务为初中化学第六单元的大单元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是化学课程中的关键部分,涉及到了“碳与碳的化合物”这一核心主题,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碳及其化合物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将围绕碳的几种常见形态——如石墨、金刚石、活性炭以及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化合物的基础知识展开,涵盖它们的性质、制备、用途以及与环境的关系。
2、教学对象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例如对元素周期表有初步的了解,掌握了一些基本化学实验技能,能够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数据分析。
此外,学生群体对化学学科兴趣浓厚,但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差异化教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第六单元的学习中获得进步和成长。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碳及其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如石墨导电性、金刚石的硬度、活性炭的吸附性等;(2)掌握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碳的常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化学性质和用途;(3)了解碳及其化合物在自然界中的循环、生物体中的作用以及与环境的关系;(4)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一些与碳相关的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5)具备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能够安全、规范地进行化学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观察、分析和评价。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思维方法,帮助学生梳理碳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体系;(3)设计实验、进行观察、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4)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2)培养学生关注环保、节能意识,使其认识到碳及其化合物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3)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勇于探索的实验态度;(4)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化学与生活的关系,学会用科学的眼光看待世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5)教育学生关爱自然、珍惜资源,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大概念视角下的初中化学大单元教学案例研究——以“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教学为例
大概念视角下的初中化学大单元教学案例研究以 碳和碳的氧化物 单元教学为例范效峰1㊀唐怀庆2(1.宿州市砀山县第五中学ꎬ安徽宿州235300ꎻ2.宿州市砀山县第六中学ꎬ安徽宿州235300)摘㊀要:大单元教学的顺利开展ꎬ应基于大概念的建构ꎬ立足于真实的情境任务设计ꎬ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ꎬ坚持评价先行㊁目标引领㊁情境驱动㊁任务设计.这样才能使知识学习转化为能力素质的提升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关键词:大情境ꎻ大单元教学ꎻ案例研究ꎻ初中化学中图分类号:G632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24)08-0118-03收稿日期:2023-12-15作者简介:范效峰ꎬ男ꎬ中学一级教师ꎬ从事初中化学教学研究ꎻ唐怀庆ꎬ男ꎬ中学一级教师ꎬ从事初中化学教学研究.㊀㊀随着新课改的深入ꎬ大单元教学慢慢成为初中化学教学发展的新趋势.大单元教学是以一个主题为核心ꎬ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学情分析ꎬ确定单元整体教学目标ꎬ组织㊁联结学习内容ꎬ形成贯通情境㊁任务㊁活动与评价的整体性教学.1教学案例展示1.1单元主题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选自«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 物质的组成与性质 学习主题.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ꎬ已经了解了碳与氧气的反应ꎬ知道一些含碳物质ꎬ但不清楚它们的性质与应用.在实验探究能力上ꎬ已初步掌握实验探究的步骤与方法ꎬ也具有了一定的信息提取和分析表达能力.基于以上学情ꎬ确定了学生知识待增长点和能力待增长点为:碳单质和碳的氧化物的性质与应用ꎻ二氧化碳的制取ꎻ系统设计实验并完成实验探究.1.2单元教学设计1.2.1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碳和碳的氧化物的学习ꎬ认识物质多样性ꎬ理解物质的结构㊁性质㊁用途之间的关系.(2)通过二氧化碳制取的学习ꎬ构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模型.(3)通过木炭的吸附性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等实验ꎬ体验科学探究方法与途径ꎬ培养创新精神.(4)通过认识碳循环ꎬ初步形成物质转化观ꎬ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1.2.2单元整体知识结构大概念反映学科本质ꎬ具有高度概括性㊁统摄性和迁移应用价值.结合«新课标»㊁不同版本的教科书㊁学情㊁单元整体性ꎬ可将本单元的教学以 在分子㊁原子水平上研究和创造物质 学科大概念为统摄ꎬ按照学科大概念㊁次级大概念㊁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顺序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ꎬ如图1所示.811图1㊀单元知识结构1.2.3单元整体教学思路本单元整体教学基于大情境创设ꎬ即解说烧烤中的碳化学.从 上㊁中㊁下 三个方面ꎬ设置了真实的情境.在每个教学环节ꎬ通过问题驱动和任务驱动ꎬ完成知识的自主建构ꎬ并在真实情境中进行知识的迁移和应用ꎬ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由浅入深地展开.第一课时:烧烤中的碳化学(上)ꎬ其过程如图2所示.图2㊀烧烤中的碳化学(上)第二课时:烧烤中的碳化学(中)ꎬ其过程如图3所示.第三课时:烧烤中的碳化学(下)ꎬ其过程如图4所示.1.3课时教学过程(以第一课时为例)环节一㊀入情景ꎬ会思考ʌ展示ɔ播放新闻 淄博烧烤 和烧烤图片.ʌ问题ɔ人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吃烧烤的?烧烤用什么加热材料?ʌ学生ɔ查阅资料ꎬ小组交流ꎬ思考并回答.ʌ讲授ɔ火的发现史㊁烹饪之器的演化史㊁人类图3㊀烧烤中的碳化学(中)图4㊀烧烤中的碳化学(下)饮食文明史.环节二㊀巧归纳ꎬ搭模型ʌ问题ɔ烧烤木炭都含有什么元素?碳元素能组成哪些碳单质?ʌ学生ɔ碳元素ꎬ列表归纳碳单质的性质与用途.ʌ归纳ɔ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ꎬ物质的用途反应性质.ʌ过渡ɔ这些碳单质的结构是怎样的ꎬ你觉得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有怎样的关系?ʌ学生活动ɔ分组用球棍模型搭建不同碳单质的结构模型.ʌ归纳ɔ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ꎬ碳单质的性质有所差异ꎻ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ꎬ物质的性质反应结构.环节三㊀乐探究ꎬ求真知ʌ问题ɔ在学习 水的净化 时ꎬ活性炭起到了什911么作用?你觉得为什么它会有这样的用途?通入二氧化碳后ꎬ氢氧化钠溶液中有哪些溶质?如何设计实验证明呢?ʌ学生实验ɔ分组实验ꎬ探究木炭的吸附性.ʌ归纳ɔ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ꎬ可以吸附一些细小的颗粒㊁分子.ʌ展示ɔ多种无定形碳的性质和用途.ʌ问题ɔ烧烤利用了碳单质的什么性质?碳单质有哪些化学性质?ʌ学生ɔ碳的可燃性㊁稳定性㊁还原性.ʌ演示实验ɔ木炭还原氧化铜.ʌ学生ɔ观察实验现象ꎬ写出化学方程式ꎬ归纳碳的化学性质.环节四㊀会迁移ꎬ享成长ʌ问题ɔ如何甄选市面上优质的烧烤木炭?ʌ学生ɔ比较木炭燃烧的时间ꎬ比较木炭的还原性 ʌ布置作业ɔ调查附近烧烤店一个月内ꎬ烧烤木炭的消耗量ꎬ选出最佳烧烤木炭的类型.从辩证的角度看问题ꎬ思考 烧烤 带来的问题ꎬ提出自己的见解.1.4课时评价设计课时评价将互评和自评相结合ꎬ进行一体化设计.小组成员的评价表(略).2教学案例分析2.1立足核心素养ꎬ设计单元目标新课标下的单元教学应围绕核心素养ꎬ立足单元整体ꎬ分析教材内容的编写特点和教学价值ꎬ基于学生认知发展和学情分析ꎬ确定教学目标[1].本单元在分析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ꎬ从 化学观念 科学思维 科学探究与实践 科学态度与责任 制定单元整体教学目标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2.2创设真实情境ꎬ进行科学探究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ꎬ选择有意义的探究问题ꎬ引导学生经历真实的探究过程ꎬ加强科学探究中的科学思维ꎬ基于科学探究与实践活动建构化学观念.本案例以 解说烧烤 为主题情境ꎬ辅助以化学实验㊁新闻报道㊁科学史㊁实物㊁图片㊁模型等情境素材ꎬ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及教学实际条件出发ꎬ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ꎬ开展科学探究ꎬ解决问题.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㊁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ꎬ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2.3采用 大单元教学 ꎬ建构知识联结案例立足于单元整体ꎬ重组单元课时为3课时ꎬ以 碳和碳的氧化物 为学习线索ꎬ从研究 碳单质 到研究 碳的氧化物 ꎬ建立了 结构-性质-用途 模型ꎬ建构了 碳三角 的知识链ꎬ创设了多种有意义的情境和任务活动ꎬ让学生参与到知识建构的过程中ꎬ体验成功的喜悦.既使教学过程相互关联ꎬ又使学生学会了研究物质的方法.2.4 教-学-评 一体化ꎬ发展学科素养在教学评价上ꎬ采用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案例中ꎬ教师根据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及时地给予评价和鼓励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及时地进行自评和互评ꎬ实现了评价方式的多样化ꎬ评价主题的多元化ꎬ体现了教-学-评一体化.案例中ꎬ运用 交流共享 归纳对比 等学习方法ꎬ学生通过交流发言ꎬ引发思维的碰撞ꎬ提炼出有思维容量的问题ꎬ激发学生深刻思考ꎬ建构学科观念ꎬ促进知识的建构和能力的提升ꎬ发展学科素养.3结束语大概念视角下的初中化学大单元教学ꎬ从真实情境出发ꎬ通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ꎬ有利于学科知识和学科观念的建构ꎬ也有利于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ꎬ学生完成了多样的㊁情境性的学习任务ꎬ拓展课堂的参与度ꎬ促进深度学习ꎬ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参考文献:[1]叶兰ꎬ王丹ꎬ黄恭福ꎬ陈桂英.促进化学观念建构的单元教学设计:以 物质构成的奥秘 为例[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ꎬ2022(10):29-33.[责任编辑:季春阳]021。
初三化学大单元教学设计教学案例
初三化学大单元教学设计教学案例
一、课题名称
初三化学大单元教学设计
二、课前准备
1.准备好本单元的学习资料;
2.准备好针对本单元话题的相关教学设备及单元教学相关课件;
3.准备好让学生完成的教学活动及课后习题;
三、教学过程
1.导入: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化学的内涵及应用;
2.学习:讲解和讨论本单元包含的知识点;
3.探究:利用多颗分子模型进行探究,引入实验室操作
,完成分子的空间结构的建模;
4.应用:让学生通过相关游戏设计,提升对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五、整合反思
1.让学生用课堂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并总结研究成果;
2.让学生分组完成课堂小组讨论,了解不同观点;
3.让学生在解决实际操作中,解决遇到难题,学习学习应变理解科学知识;
4.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学习到相关检验实验,并运用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六、效果反思
1.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积极性;
2.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拓展学生的新观念;
3.提高了学生的传递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及小组合作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
以下是一个初中化学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案例,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的“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为例:
一、单元概述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物质构成的奥秘,包括原子的构成、元素、离子、化学式与化合价等内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初步了解物质构成的奥秘,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原子的构成、元素、离子、化学式与化合价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内容与活动设计
原子的构成
活动1:观察模型,了解原子的结构。
活动2:探究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元素
活动1:阅读教材,了解元素的概念和分类。
活动2:归纳总结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和性质。
离子
活动1:实验探究离子的形成过程。
活动2:分析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区别。
化学式与化合价
活动1:探究化学式的意义和书写规则。
活动2:分析化合价的规律和计算方法。
四、评价与反馈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要求学生按时完成,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
测验:组织阶段性测验,检测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总结与反思
对本单元的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存在问题,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