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高中历史学科核心名词举隅,必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历史:高中历史学科核心名词举隅,必备!

【宗法观念】

宗法观念是随着宗法制度的萌芽、发展和确立而产生的观念。宗法是指调整家族关系的制度,起源于父系氏族社会对祖先的崇拜。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其特点是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这种制度起着维护政治等级制度和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家国同构】

家国同构,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具有共同性,均以血亲一宗法关系来统领,存在着严格的父权家长制,体现了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的融合。“家”是小“国”,“国”是大“家”;父为“家君”,君为“国父”,君父同伦,家国同构,宗法关系因而渗透于社会整体,甚至掩盖了阶级和等级关系。“家国同构”是宗法制的显著特征。区别于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凸显早期国家的特征。

【贵族政治】

贵族政治,是指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由世袭贵族的代表人物掌握政权的一种统治形式。由世袭贵族的代表人物掌握政权。古希腊的斯巴达国家是奴隶制时代贵族政治的典型,国家机构由国王、长老会议和监察官和人民大会组成。国王分别由两个王族产生。长老会议,形式上由人民大会选举,实际上由贵族出身的长老出任。监察官形式上是选举产生,实际由贵族独占。人民大会由30岁以上的成年男子组成,只在形式上行使表决权。

【礼乐制度】

礼乐制是周代文化的集中体现,它既是典章制度的总汇,又是人们各种行为的准则。周武王灭商后,西周统治者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建立稳定的政治制

度,支撑周朝天下的有四大制度:封建制(分封制)、井田制、宗法制、礼乐制。

【华夏文华认同】

华夏族是中华民族最早最受各界认同的民族称号。春秋时代,王室衰弱,诸侯称霸,周边各部落纷纷入主中原,出现所谓“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的现象。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促进了华夏族的形成与文化的认同。

【井田制】

井田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出现于商朝,到西周时已发展很成熟。到春秋时期,由于铁制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普及等诸多原因井田制逐渐瓦解。

西周时期,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井田属周王所有,分配给庶民使用。领主不得买卖和转让井田,还要交一定的贡赋。领主强迫庶民集体耕种井田,周边为私田,中间为公田。而其实质是一种土地私有制度(夏商西周,一切土地属于国家)。由于关于井田制的相关考古资料的缺乏,有学者却认为,井田制可能仅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理想制度。由于地理环境和气候因素,这种制度可能从未得到严格的实施。

【自然经济与小农经济】

A:自然经济是原始社会就产生的经济形态,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其生产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的需要,而不是为了交换的经济形式,是商品经济的独立面。B:小农经济也称自耕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背景下,是男耕女织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的生产模式。小农经济是自然经济的一种表现形式,是自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商食官】

‘工’即官府控制下的手工业者,‘商’是官商,他们在官府的监督/控制下劳动,由官府给以必须的生产原料和衣食等微薄的生活资料,称之为“食官”。他们的职业世代相袭,没有经营/迁徙的自由,专门为官府和贵族服务。

【士阶层】

中国古代社会士的身份不断演化,最终演变为对知识分子的泛称。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一批专门从事文化活动的士。他们游学各国思想活跃,为中国古代学术领域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促进文化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战国时代,争霸和兼并战争更为剧烈,游说之士应运而生,各诸侯国养士之风盛极一时。

【中央集权】

中央集权制度是一种国家政权的制度,以国家职权统一于中央政府,削弱地方政府力量为标志的政治制度。在中国,这种形式起源于秦朝,并在清朝达到顶峰。这种制度通常与君主专制政体相提并论,然而两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也没有必然联系。另外,也跟地方权力较大的几种政权体制作为对照。此后,这种政治体制在中国延续了2000多年。专制主义体现的是君臣关系;而中央集权处理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当前中国实行行政管理体制,不是君主专制体制。

【君主专制政体】

君主专制,是政治学概念中定义的一种政体,又译为君主专政、绝对君主制、绝对君主专制、绝对主义王权、绝对王权等;支持君主专制的思想被归类为专制主义。早期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至欧洲中古时代,其君主作为世人与神之间的神圣角色,不仅是世俗的首领,也是宗教的首领;中世纪欧洲则由于天主教的盛行,教宗的教权大大高于君权,君权很大程度上受到诸侯的限制,在英国甚至产生了大宪章这样限制君权的法律传统;16至18世纪欧洲各国纷纷加强君权,国家教会的建立使君主专制受到强化、甚至出现了政

教合一的君主制国家,但从17世纪英国及其他国家开始,君权受到立宪化规范,规定其权力从人民而来。

【官僚政治】

官僚政治是建立在官吏的选拔和任命制的基础之上,按照职能和职位分工、分层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中央或地方行政权力体系,包括有关官僚机构的组织运作与官僚的活动及一套完整的制度规定。从战国末期到秦朝,伴随着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官僚政治逐步确立,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独特特点。

【外戚干政现象】

外戚把持朝廷政权的现象。外戚干政,是指古代外戚把持朝廷政权的现象。外戚亦称外家、戚畹,指东亚封建社会中的君主(中国皇帝、日本天皇、朝鲜、越南、琉球国王)的母族、妻族,即君主母亲或妻妾娘家的人。外戚干政是古代皇帝的外戚利用皇帝年幼或者无能把持朝廷政权的现象。相对的有宦官干政。皇帝年幼时,外戚往往干政擅权,中国尤以汉朝为烈。汉武帝晚年立小儿子刘弗陵做太子,命其母钩弋夫人自尽,就是为防外戚专政。汉哀帝、汉平帝之世,外戚王氏相继把持朝政,酿成王莽代汉的结局。

【秦文书行政机制】

在秦朝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治理中,文书发挥着重要作用,各级官僚机构一文书行政。秦朝还建立了以邮驿为中心的文书传输系统,以保障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够传送到全国各地。

【田庄经济】

田庄,是汉代社会的地主阶级地主生产经营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田庄的内部,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故称作田庄经济。

【“盐铁官营”政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