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热情、激情、真情去撞击学生的心灵
语文呼唤激情

语文呼唤激情语文是什么?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语文是最富有感染力的学科,它需要情感丰富、有激情、有诗意的语文教师来掌舵。
如果一个语文教师,没有丰富的情感,没有优美的语言,没有应变的智慧,怎么能驾驭课堂,怎能让孩子喜欢语文呢?一、注重教师自身的情感影响,以情引情,演绎激情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是崇高的,神圣的,教师的情感也同样会感染学生。
首先,教师要给学生亲切感,信任感。
学生“亲老师”方能“信其道”。
其次,要充分发挥教学民主,相信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多引导,多鼓励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现。
再者,教师要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热烈高涨的情绪,绝不要把个人不健康的情绪带进课堂,以免影响学生。
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艺术,过硬的教学基本功,而且还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健康、丰富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情感交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深入挖掘课文丰富的情感因素,以情导情,表现激情语文是语言、文字、文学的综合,教师要将备课时体验到的情感熔铸于教学之中,用热情、激情、真情去撞击学生的心灵,才能掀动学生情感的涟漪,使他们置身于充满浓烈气氛的情境中,受到感染。
如《草船借箭》一课,许多教师把重点放在“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分析上,而杭州市拱宸桥小学的特级教师王崧舟在深入研究这篇课文时发现,教材在写“诸葛亮说”的地方有11处,特别是有一个地方在“诸葛亮说”的前面用了一个提示语——“笑着”。
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他就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读一读这两句话,你们觉得诸葛亮在笑谁呀?”下面是他们师生的一段对话:生:我觉得诸葛亮在笑曹操。
他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激发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激发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的基本特点。
作为人文学科,小学语文对小学生心灵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这是因为小学语文本身蕴含的理念和情感,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新课标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体现了小学语文人文学科的特点,要求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目标,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语文课堂教学上的情感激发,从而让学生更好的体会课文中作者的情感表达呢?一、营造和谐情感的课堂氛围新课程语文教学积极倡导以人为本,给学生开放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也真正体现了新课改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上的作用以及体验的意义,突出了情感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使之更富有人情味和人性化。
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做他们的知心朋友,运用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营造一个平等和谐、自由民主又充满热情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进行这样的交谈,如:“谁愿意说说看……”“谁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教师在倾听完学生的不同意见后,可以说“我真荣幸,和你的的看法这样不谋而合,实在是让我太高兴了。
”话虽然简单,但足以说明教师已经把自己的视为学生的一员,和学生地位平等,从而形成师生间思想交流、人格碰撞、情感沟通的互动关系。
二、培养良好的自身情感修养身教重于言教,要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教师自身首先应该是一个富有情感的人。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自己的情感,他就不能发展和培养好别人的情感。
”卢梭也指出:“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之前,自己就必须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每位教师要切实提升自己的情感素养,用自身的实际行动的去影响和感化学生的一言一行,往往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如教师可加大对学生情感的熏陶力度,强化民族感情,尊重多样文化所反映出来的多种民族的情感内涵,为他们营造健康、丰富、积向上的情感世界,从而发展学生的情感个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让语文课堂真正地“活”起来

让语文课堂真正地“活”起来富有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是指在课堂里,师生全身心投入,不仅掌握作为工具的语言知识,提高认知水平和运用能力,还要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享受创造的喜悦与满足,品味人性的灿烂与魅力,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生命价值。
富有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师生应是一种动态的“相互主体”。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开放性的、主动性的、创造性的存在。
他们作为教育活动中最为重要的人的因素,他们有血有肉,充满智慧和活力,富于想象和情感,是集生活、学习、审美为一体的完整的活生生的人。
理应成为语文学习的第一主人。
老师是教学的主体,语文老师不仅是实施教育意图的工作者,也是经由语文教育去实现其人生价值的积极的富有创造的实践者。
课堂上,老师不只是传授语言知识,而是通过对话、交流同学生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无味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的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语文教育的主体,就是这样一群特殊的人。
语文的教学就应是这一个个生命个体所进行的具体而又丰富的生命活动。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一种“操作性教学”,主要重视语文知识的讲解与运用,而充满活力的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认知能力的同时,更注重学生技能、情感的发展,语文课堂是师生生命活动的过程,不可能一成不变,课堂上随时都可能会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另外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也会出现生命活动的多样化,所以教师应为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设计。
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吕淑湘先生就曾说过:“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种总钥匙,它的名字叫‘活’”。
那么如何让我们小学的语文课堂真正地“活”起来呢?一、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让课堂教学“活”起来《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中反对传统的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
提倡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其目的就是要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
实践证明,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越明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越大,越表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以教师情感激发学生情感

以教师情感激发学生情感【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情感,实施情感教育,教师要善于把握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在美的世界里感受真、善、美,并凭借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才能以情激情。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它为铸就学生高尚的人格魅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语文教材本身颇具情感性,这些深具美感的文章,是古今中外的名篇精粹,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佳作,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具有不可多得的先天性优势。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怎样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呢?一、教师要具备亲切幽默、富有启发性的情感教学语言高水平的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而且还能引起学生的美感,使他们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和情感的陶冶。
语文作为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迫切地呼唤语言艺术大师。
首先,学生心灵上的情感之火,需要语文教师去点燃。
靠什么去点燃呢?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要语文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课堂教学语言去打动每一个学生,使学生对祖国的语言文字产生热爱之情,学生就会主动、积极、热情地去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
无数事实证明:那些具有高超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艺术水平的语文教师,他们在课堂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他们如同高明的导演,用自己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教学语言去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学生在情趣盎然的课堂氛围中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
因此,在课堂上,语文教师通过自己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艺术水平去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灵交流,使教学过程成为其乐融融的师生情感交流过程。
也就说明了小学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是实现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
其次,作为导演必须具备启发性的语言,让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从而激发学生大脑产生兴奋,多种感官协同参与,积极活动。
浅谈教师亲和力

浅谈教师亲和力摘要:教师的亲和力是一种隐性的资源,是教师在教书育人各个环节中的思想情感、语言行为与学生的融合程度,是教师在身教、言教等育人行为中所体现出来的让学生感受到的亲切感及信赖感,是教师道德素养的基本要求。
教师只有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悉心塑造师表品格和综合素质,不断提升自己的亲和力,才能适应当今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才能适应我国教育改革的需要。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师亲和力一、教师亲和力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在词典中“亲和力”的解释是“两种以上的物质结合成化合物时互相作用的力”,这本是一个化学术语,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已经被教育界普遍使用。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的亲和力是教育工作者在教书育人各个环节中的思想感情、语言行为与被教育者的融合程度,是教师在身教言教等育人行为中所体现出来的让学生感受到的亲切感及信赖感,是教师道德素养的基本要求,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具体体现。
我们知道教学活动是一个双边的活动,教师的工作任务是把来自不同环境、千差万别的对象匡正到培育“四有”新人的大熔炉里,帮助引导他们完成学习任务,以适应新的生存方式,启发他们从环境的变化中寻找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东西,完善自我。
而这些任务的完成,与学生对老师的接纳程度,学生对老师的身体力行的精神层面的感悟,与学生对老师语言和非语言交往中感受到的育人氛围的整体力量有着重要的关系。
在这个育人环境中,教师亲和力强,学生对教师的亲切感及信赖感不断提升,学生对教师的接纳度就会不断加强,学生就能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感受到教育磁场的和熙春风、浓浓爱意及整体力量,从而不断汲取知识营养和激发向上的精神。
所以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
当一个你所亲近或崇敬的人,他表扬你时你会欣喜不已,他批评你时你会格外愧疚。
学生会因为喜欢某个老师而喜欢他的课,也可能因为不喜欢某个老师而讨厌他的课。
成语“爱屋及乌”也有此意。
因此,提升教师亲和力在教育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如何提高教师的亲和力教师的亲和力是一个隐性的资源,有了这个前提,我们的教育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严爱相济教书育人

严爱相济教书育人班主任工作是一项繁琐而细致的工作,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成长和生活环境不同,性格�爱好�特长各有千秋,要想把他们组织成一个讲文明�讲礼貌�守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的班集体,就需要班主任做大量的教育工作。
教书育人是一门综合艺术,作为教育者最大的悲哀莫过于那种刻板的、居高临下的、赤裸裸的空洞的说教。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造成教育青少年困难的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教育实践在他们面前以赤裸裸的形式进行,而处于这种年龄阶段的人按其本性来说是不愿意有人教育他的。
”所以在教书育人中单纯依靠强制方式的命令是不够的,而且也是难以奏效的。
教育心理学认为,成功的教育教学都离不开情感因素的作用。
教育活动是情感活动,情感活动是推动施教者和受教者双边活动的强大动力。
它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直接影响教育的效率和质量。
作为班主任,应充分利用情感教育在教书育人中的作用来提高自己的教育效果。
做班主任工作十多年来,我深深体会到严爱相济、教书育人是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一环。
一、教师要爱学生。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在教书育人中,班主任情感本身就是其人格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卢梭说过:“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之前,自己就必须先造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
”因此,班主任工作情感充沛、精神饱满、潜心投入、信心十足、追求卓越,则是学生获得充分发展的心理基础。
班主任是否给学生以真诚之爱,是取得最佳教育效果的基础和前提。
要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班主任首先要是一个富有情感的人。
一个班主任如果只会夸夸其谈,是难以使学生信服的,如果情感不真切,也难以使学生倾心、与之共鸣。
要做到情感至上,情理相融,就该将心比心,把握学生的情感,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
让学生感到你有仁爱之心。
第斯多惠曾说过:“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自己的情感,他就不可能发展和培养好别人的情感”。
因此,班主任要加强自身的情感培养,夯实情感教育的基础。
语文教学中学生情感激发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情感的激发情感是语文教学的艺术之魂,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没有情感的融入,课堂教学将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序化,缺乏生机和乐趣。
因此,激发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就成为弘扬语文学科人文性的一个重要内容。
那么,到底该如何激发语文教学中的情感?首先,教师要“沉入”课文,“进入”角色,自身进行深入的情感体验,挖掘教材中丰富的情感因素。
情动于中,而形于外,激发出自身的情感潜势,使学生受到感染和推动,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深刻教育。
这就要求语文教师首先要具有良好的感情修养,对教学倾注深厚的情感。
第斯多惠曾说:“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自己的情感,他就不能发展和培养好别人的情感。
”要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教师首先就应该是一个富有情感的人。
教师将备课时体验到的情感熔铸于教学之中,用热情、激情、真情去撞击学生的心灵,掀动其情感的涟漪,令学生置身于充满浓烈气氛的情境中,从而受到感染。
其次,教师要在自身阅读体验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课文与学生情感的契合点,以打动学生。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同样注重了情感教学,教学效果却各不相同呢?为什么一篇文质兼备,包含名家深情厚意的佳作,学生阅读时却毫无情感?为什么教师在讲台上声情并茂,讲台下的学生却无动于衷?这恐怕主要是由于作者的思想意识总是被打上那个时代的烙印,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作者的生活背景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那么如何跨越这种思想观念的反差,选准动情点,使学生在心服口服中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这便成为一个语文界应该重视的问题。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深入挖掘教材蕴涵的情感的基础上,选准动情点,帮助学生构建课文与生活的桥梁,使课文内容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勾联起来,以打动学生,激起学生之情,使作品与学生的心发生共鸣共振,这往往是使学生感动的关键所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生独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
激情教学优秀教师用激情点燃学生学习的火焰

激情教学优秀教师用激情点燃学生学习的火焰激情教学:优秀教师用热情点燃学生学习的火焰在教育领域中,教师的角色至关重要。
优秀的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有激情与热爱教育的精神。
他们用燃烧的激情点燃学生学习的火焰,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探索与成长。
本文将论述激情教学的重要性,并介绍一些教师用于点燃学生学习热情的有效方法。
一、激情教学的重要性激情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达出对知识和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激情,并将这种热情传递给学生。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参与度,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1 激发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
一个充满激情的教师能够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他们用生动的言语和形象的比喻引导学生进入学科世界,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1.2 提高学习动力学习动力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积极性和持续性的能力。
教师的激情和热爱能够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优秀的教师注重发现学生的优点并进行肯定,鼓励学生发挥潜力,使他们相信自己可以取得好成绩。
学生在这种积极的学习氛围中,能够更加自信地面对学习的挑战,从而提高学习的动力和效果。
1.3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优秀的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学术发展,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他们用自己的热情和影响力激励学生,帮助他们发展良好的品德、道德观和人际交往能力。
激情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对学生整体成长的关怀和引领。
二、用于点燃学生学习热情的有效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需要运用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以下是一些被广泛认可的方法:2.1 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热情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有趣的活动、举办有意义的课堂竞赛等方式,为学生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
同时,教师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鼓励学生开放思维,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方法

教 师可 以用 自己激情 的语 言 去 点燃 学生情 感 的火 炬 ,拨动 学 生 的 心 弦 ,引起 学生 的感 情共 鸣 ,使 学生 与作 者 的感情 相 沟通 。这 样 既 有助 于学 生对 课 文 的理解 ,又 有利 于 学生 的情 感 发展 。实 践证 明 ,教 师妙 语 连 珠 、能 侃 善谈 ,使 课 文 语 言 如 出 我 口、如 出我 心 、丰 而不 余一 言 ,略 而不 失一 词 、规 范准 确 、风趣 幽 默、抑 扬 顿 挫 ,就能 使 学生 顿生 倾慕 之 心 ,从而 产生 “ 其 师 ,信 其 道 ” 亲 的效应 ,进而 就能 使学 生爱 学 、乐 学语 文这 门功 课 。 总 之 , 情 感 教 育 是初 中语 文 教 育 教 学 中 非 常 重 要 的 一个 环 节 。正 确 的情 感态 度和 价值 观 不仅 有利 于学 生 掌握 知识 和技 能 , 对 青少 年 的身 心发 展 、人格 健全 都起 着 至关 重要 的 作用 。教 师要 善 于利 用教 学 中 的情感 教育 , 提高 课堂 教学 效 率 ,促进 学生 的 全 面 发展 。情 感 教育 是素 质教 育 改革 的必 然要 求 ,在 初 中语文 教 学 中进行 情感 教 育应 把它 贯彻 到课 内、课 外 的各个 环 节 中去 。教师 应 该在 教 学活 动 中积极 地设 计 和促 成一 种 民主 的 、活泼 的 、适 合 于 学生 情感 发 展 的文化 氛 围 ,使学 生 的身心 在 这种 氛 围之 中得 到 真 正 的完善 和 发展 ,全 面提 高初 中学生 的语 文 素养 。忽 视情 感 教 育 的教 育 是一 种不 完整 的教 育 ,只 有充 分重 视 培养 健康 情感 对 青 少 年 身心 发展 的重 要作 用 ,把 它落 实到 家庭 、学校 和社 会教 育之 中 ,才 能培 养 出真 正有 素质 的一代 人才 ,社 会才 能 不断 向文 明和
语文教学中如何建立良好师生情感关系

语文教学中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关系指的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交往形成的平等关爱互动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育关系,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语文教学不能仅仅是教师教给学生知识和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一种非强制性的情感活动,使受教育者是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浸润,感受到幸福、快乐和满足,形成健康的个性,良好的品质,高尚的情操,从而为其终身幸福奠定基石。
一、尊重学生,走进学生的心里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控制者、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结果的评判者,学生按照老师的期望逐渐“成长”起来,从而让生动的语文课堂变得乏味。
所以,我们必须重视语文教学中的情感交流,彻底转变教师角色,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者,课堂气氛的营造者,作“平等中的首席”。
(一)留心学生表情,真心关爱学生。
“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作为老师,必须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让自己实施的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
要真情付出,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对待学生,不厚此薄彼。
关心孩子,不仅关心孩子学习,还要关心孩子身体,天凉了,提醒孩子加衣服,天热了,提醒孩子减衣服。
要留心孩子的表情,看见孩子不开心要主动询问。
特别是对待“问题”孩子或者性格内向的孩子,教师更要多鼓励,多关心,多引导,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不断提高。
(二)蹲下身子,与孩子打成一遍。
教师必须蹲下来,跟学生像朋友一样平等相处。
特别对小学生而言,他们更渴望与老师亲近地谈谈话,教师要保持一颗童心,多与他们闲谈,多与他们游戏。
在与学生闲谈时,教师要对谈话内容表现出高度的兴趣,促使孩子自由发表意见和看法,使孩子能够畅所欲言。
在与孩子游戏时,教师更要兴趣盎然,主动向孩子请教游戏规则,并全身心地投入游戏,让孩子觉得老师就是自己的伙伴,“亲其师而信其道”。
二、着力创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宽松和谐,友爱祥和,让人无拘无束令人心情舒畅的课堂氛围,无疑会让老师和学生的身心处于一种愉悦的状态中,从而使教育达到最佳的效果。
《军神》的教学反思

《军神》的教学反思《军神》的教学反思1上完《军神》一课,如释重负。
听课老师给予了较高的评价:教学过程清晰,重难点突出。
板块教学层层推进,目标有效达成。
对教材理解深刻,对文本的处理得当,准备充分,课堂教学随机处理自如。
注重朗读,通过重点词、重点句进行训练,由句到词,再到句,螺旋上升,感情逐步升华,指导到位。
整堂课紧扣课题“军神”,并以沃克医生的“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为中心句,贯穿始终。
课堂上姿态语言丰富优美,感情投入。
课后自我反思,觉得以下几点做得还不错:一、努力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在备课时,我就考虑到学生会对“为什么称刘伯承是男子汉,是军神,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产生疑问。
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先找出带有“军神”一词的句子,并让学生进行质疑。
通过自主学习、与文本对话、小组合作等方法,引导学生对沃克医生及刘伯承在手术前、手术中的语言和神态的句子进行仔细解读,并通过抓重点词进行语言训练,体味人物的思想感情,在字里行间品悟军神的形象。
为了让学生的思想感情受到熏陶、感染,首先我自己特别地投入,用热情、激情、真情去撞击学生的心灵,掀动学生情感的涟漪,使他们置身于浓烈气氛的情境中受到感染。
同时给予学生充分朗读的时间,自由读、个别读、齐读、分角色读、教师引读、师说潜台词后读等多种形式,而且每一次读,都有比较明确的目的。
通过读来促进学生对课文理解的深化,体现课堂教学动态的生成。
通过读,促进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识逐步走向深化。
通过有层次地读,把思绪推向高潮,让学生受到感染。
当学生思想感情得到充分熏陶时,我出示了叶剑英的诗《赞军神》,然后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小练笔:刘伯承元帅,我想对你说。
学生真情的流露也就水到渠成。
二、精心设计问题,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用真挚的情感温暖学生的心房

用真挚的情感温暖学生的心房在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心中,学生永远是最重要的存在。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需要传授知识,还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
用真挚的情感去温暖学生的心房,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
一、建立信任关系信任是心灵之间最美好的纽带。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与学生建立起信任关系,让他们敞开心扉。
我们可以坦诚待人,与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
用开放的心态倾听他们的故事,尊重他们的意见。
通过建立信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从而更有效地帮助他们。
二、关注学生情感学生的情感世界与日常琐事、学业压力息息相关。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状态。
当发现学生情绪低落或困扰时,我们应该耐心倾听,给予关怀和安慰。
无论是家庭问题、友情纠纷还是学习压力,我们都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
关注学生情感,不仅可以让他们感到被关爱,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困境,重拾信心。
三、表达真挚的情感情感是生活的基调,是教育的温度计。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勇于表达真挚的情感。
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适时地表达对他们的欣赏和肯定,让他们感受到被认可的喜悦。
同时,我们也应该用真挚的情感鼓励学生,让他们在犹豫和迷茫时找到前进的动力。
我们可以运用适当的语言和身体语言,让学生感受到我们发自内心的关爱和期待。
四、创设温馨的教育环境学校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教室是学生成长的家园。
我们应该创设一个温馨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在其中感受到浓浓的情感。
我们可以通过打造美丽整洁的教室、准备精心的教学材料、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等方式,让学生在学校里有归属感。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班级氛围的建设,在集体活动中增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培养彼此关心和互助的精神。
五、耐心倾听与理解耐心的倾听与理解是用真挚的情感温暖学生心房的关键。
我们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倾听,让他们有机会通过口述来释放情感。
在倾听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学会用爱心去理解和安慰,给予积极的回馈和建议。
通过与学生共同经历的分享和心灵的契合,我们可以更好地与学生建立情感的纽带,为他们带来抚慰和力量。
二年级语文上册《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通用5篇

二年级语文上册《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通用5篇二年级语文上册《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 1这篇课文是一首活泼清新的小诗,读后大家一定觉得心里很甜很甜。
这样的诗情画意,在滋润着我们的心。
这炽热的童心,将激励着我们把这绿叶和花香的情意,化成无尽的关爱送给天真可爱的孩子们。
这株紫丁香,不仅是孩子们送给老师的一份珍贵的礼物,更是一首值得老师久久吟诵的师生情意的颂歌。
在教学《一株紫丁香》时,为了让学生体会教师工作的辛苦,让学生听一听《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那优美的歌声,那纯朴的情感,将学生带到了灯光下老师的`窗前。
每个学生心头为之一动,这时是引导他们体会如何关心老师的最佳时刻。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竞相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明天再批吧!”“老师,很晚了,您休息吧!”“老师,喝杯热茶吧!”。
多么可爱学生,多么真挚的情感,这样的教学代替了烦琐的讲解分析,而且教学效果也就不言而喻。
二年级语文上册《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 2在教学中,我时刻注意将自己的情感根据课文的内容变得更丰富,并以此激发学生的情感,在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人文素养。
我觉得特别注重以下几点:一、教师自身的感悟是激发学生浓烈情感的诱因作为教师要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那自身首先应该是一个富有情感的人。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自己的情感,他就不能发展和培养好别人的情感。
”卢梭也指出:“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之前,自己就必须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
”然而,朗读是表达情感的重要途径,教师要用自己丰富的情感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能够将体会到的情感通过朗读的形式表现出来,使之受到熏陶和感染。
如《一株紫丁香》是一首活泼清新的小诗,本诗情感丰富、意境优美,是一首值得老师久久吟诵的师生情意的颂歌。
当我第一次读到它的时候,便深深地喜欢上了,因为它让我想起了我的恩师,想起了老师所为我们付出的一切,于是在备课时,我就饱含深情地吟咏着,在课堂上,我将备课时体验到的情感熔铸于教学之中,用热情、激情、真情去撞击学生的心灵,掀动了学生情感的涟漪,使他们置身于充满浓烈气氛的情境中,受到感染。
以教师情感激发学生情感

重要 任务 ,它为铸就 学生高尚的人格魅 力有着举足轻 重的作 感 因素 , 进行情感教育 。如《 卖火柴 的小女 孩》 最后一句 “ 谁也 用 。语文教材本 身颇具情感性 , 这些深具美感 的文章 , 是 古今 不 知道 , 她 曾经看到过那么美丽 的东西 , 她 曾经多 么幸福地跟
中外的名篇精 粹 , 是作 者 “ 情动于衷 , 不吐 不快 ” 的佳 作 , 所 以 着她 的奶奶一起走 向新年 的幸福 中去 。” 这句话 含义 深刻 , 耐
文 字产生热 爱之情 , 学生就会 主动 、 积极 、 热情地 去学好祖 国
三、 创设情境 。 激发情 感 。 体验 内在 美
的语 言文 字 。 无数 事实 证明 : 那些 具有高超语言表达 能力和语 叶圣 陶先 生说过 : “ 作者胸 有境 , 入 境始于亲 。” 具体 的情 言艺术 水平的语文教师 , 他 们在 课堂上起着极其重要 的作用 , 境可 以唤起学生的情感 ,使 课文 描述 的形 象直接作 用于学生 他们如 同高明的导演 ,用 自己富有艺术感染 力的教学语 言去 的感 官 , 学生 的情 绪必然热烈 , 印象也必然 深刻 。如《 林海 》 一 调动 学生学 习语文 的主动性 、 积极性 、 创造性 , 引导 学生在 情 文 , 写了大兴安岭的美丽风光和作 者的联想 , 表达 了作 者对 大 趣盎然 的课堂氛 围中学好祖 国的语言文字 。 兴安岭 的喜爱感情 。教学开始 , 我通过假 设旅游 , 用 富有 激情 因此 , 在课堂 上 , 语文教 师通过 自己高 超的语言表达 能力 的语 言引导学生 : “ 同学们 , 我们到过 富饶的西沙群 岛 , 美 丽 的
学生 自己动 脑去探讨解答 问题 的方法 , 从而获得知识 , 则必 可 作者 的情感产 生共鸣 ,为关键词 句的理解和有 感情地 朗读课
做为语文教师要有“四情”热情、激情、真情、倾情

做为语文教师要有“四情”热情、激情、真情、倾情人们常说,语文课堂要有“四度”:广度、温度、高度、深度。
笔者认为课堂若想达到这“四度”,那语文教师必须有“四情”:热情、激情、真情、倾情。
一、生活·热情·广度一位对生活充满热情的语文教师,他的课堂才有一定的广度。
教师只有对生活充满一腔热情,才有可能爱身边的人和事,才有可能积极地参与各项有益的活动,才有可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在课堂上才有可能旁征博引、口若悬河、循循善诱、鞭辟入里……他的课堂才有可能充满情趣和灵动,充满和谐和爱心,充满幽默和风趣。
弗德烈·威廉森说:“如果两个人各方面条件都相近,那么,更热情的那一位一定能更快达到成功。
”倡导“青春语文”的王君老师,就是一位热情澎湃的人。
她爱时尚,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她爱运动,每天坚持长跑,增强体质;她爱读书,与名人大师进行心灵的交流;她爱出游,陶冶自己的情操、愉悦自己的身心;她爱自己的亲人,有一颗感恩的情怀……她的课堂丰富多彩、有生活的广度。
由此成了语文届令人仰慕的专家学者!二、学生·真情·温度一位对学生充满真情的语文教师,他的课堂才有一定的温度。
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
”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用真情感染学生,让真情充满课堂。
它可以是授课时的一次微笑,可以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也可以是师生间的一种默契,还可以是同学间的一种会意,可以是……最终能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实现情感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综观名师们讲课,哪一个不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呢?无论教学哪一篇课文,都是潜心解读文本,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教学时真情流露。
学生听之真切、悟之深刻,让课堂教学拥有了一定的温度。
三、课堂·激情·高度一位在课堂上充满激情的语文教师,他的课堂才有一定的高度。
激发学生情感才能更好地体会作者情感

激发学生情感才能更好地体会作者情感小学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对学生心灵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
小学语文本身蕴含的理念和情感,对学生情感、态度、心理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现实中,有些语文教师只是把语文课当做工具课,把优美生动的语文教材讲“死”,断章取义,内容枯燥无味,毫无美感,更谈不上深刻体会作者写文时的情感,理解作者所抒发的精神。
诚然,在有限的时间里,当然不可能把一个个学生培养成颇有建树的语言文学大师,重要的是让他们在语文教育活动中获得生生不息的民族情感的熏陶,进而为塑造具有民族性格的龙的传人打下基础。
让学生感知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温柔敦厚,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等高贵品质,塑造至大、至刚、至善、至真、至正、至直的民族性格。
学习上下几千年的众多名人名家的文学作品,是为了再造一个当年的李白吗?当然不是。
是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我们民族文学中的精神,它是铸造民族灵魂的一部分。
古诗文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或民族精神是不能丢的。
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实现与作者共鸣呢?一、深入体会课文,挖掘作者丰富的情感因素语文是语言、文字、文学的综合。
语文是人们传递信息、交流信息的工具,无论是绘景状物还是叙事写人,都饱含作者丰富的情感。
因此,只有教师将体验到的情感融入教学中,用热情、激情、真情撞击学生的心灵,才能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使他们置身于充满浓烈情感的情景中受到感染。
诵读无数名家名作时,我们无不被其中广阔如宇宙的内容所陶醉,所感染,所倾倒和折服。
我们从中可以清晰地窥视到中华民族文明与文化的源远流长。
这不但是一种文化的生生不息,更是一个民族的生生不息的脉搏。
余秋雨先生说过:中国经历的毁灭性战乱太多,而唯一没有毁灭的是那一首首唐诗宋词元曲,一部部经典。
这是多么宝贵的财富。
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共泣,共同沉浸在情感交流的氛围里。
显然,学生在这种氛围下,一方面在追寻作者的足迹、情感的融洽,另一方面他们幼小的心灵深处,会获得一种思想上的震撼与教育。
用真心真情唤醒学生的心灵

用真心真情唤醒学生的心灵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的栋梁。
而唤醒学生的心灵,不仅仅是指教育他们知识,更是关照他们的情感、精神和人格。
在教育工作中,用真心真情唤醒学生的心灵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只有当他们内心得到滋养,才能真正成长为优秀的人才。
而如何用真心和真情来唤醒学生的心灵,是每一位教育者都需要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用真心真情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唤醒学生心灵的基础。
只有在平等、尊重的氛围中,学生才会愿意接纳老师的教育,真心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怀和爱护。
一个温暖亲切的教育环境,可以使学生感到安全和舒适,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心灵才会被唤醒,才能够接受老师的教育和指导。
用真心真情关注学生的成长和需求。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成长环境、家庭背景和个人特点。
作为教育者,要用真心去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了解他们的成长需求和困惑,关怀他们的成长过程。
只有当教育者真正关心学生的内心需求,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才能真正唤醒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对教育和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热情。
用真心真情教育学生,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灵和人格。
在面对学生时,教育者要以身作则,用真心真情去影响和感染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品德观。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教育他们勇敢面对失败和挫折。
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心灵才会被真正唤醒,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成为积极健康的个体。
用真心真情建立学校和家庭之间的紧密联系。
学校和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教育者要用真心真情去沟通和合作,携手为学生的成长努力。
要积极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情况和需求,共同关注并解决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只有在学校和家庭共同用真心去关注学生的成长,才能够唤醒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在学习和成长中获得更多的关怀和支持。
在教育工作中,用真心真情唤醒学生的心灵是至关重要的。
唤醒学生的心灵,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是激发学生内心的潜能和热情,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变得更加健康、自信和积极。
2023年《军神》教学反思_2

2023年《军神》教学反思2023年《军神》教学反思1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俗话说得好:“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因此在教学课文之前设计如下环节:由关公刮骨疗毒的故事展开交流导出课题“军神”。
此环节的教学,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文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抓住细节,感受人物。
为了表现刘伯承将军坚强的意志,课文主要写了沃克医生情绪、神态的变化。
要理解这些变化,必须联系上下文,结合刘伯承手术前后的表现;同时,理解了这个变化,也就体会了刘伯承坚强的意志。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沃克医生情绪变化这一主线,让学生充分自主读书感悟。
通过有层次地读,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并用语言表述出来。
我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把思绪推向高潮。
三、细读课文,深入文本,体验人物的感受。
“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
”课文为师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与心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宽阔的平台。
通过多形式的以及个性化的阅读与体会,师生携手走进课文中,亲历那惊心动魄的一幕,直面人物的心灵,我将分析、讲解与情感上的沟通和交流进一步结合起来。
通过研究课文内容,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培养坚强的性格和勇于克服困难的勇气,这符合新课标中关于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的思想。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体现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加强读书的指导,适当补充资料,使学生入情入境,读得更有滋有味。
四、课文延伸,培养能力。
在课后实践中,我让同学们去搜集有关刘伯承的故事,了解他一些称呼的含义。
这注重了知识的迁移,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训练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也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以此来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023年《军神》教学反思2《军神》是一篇以上人物语言和神态变化描写为主的写人的__,非常适合以试演课本剧的方式组织教学。
为了提高排演效果,我先用半节课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就是课文的主要人物是刘伯承,但描写人物时,重点却写沃克医生的神态和情绪的变化。
《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

《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1上课前,我就担心,这篇小诗这么有诗意,恐怕学生很难理解,也很难融入诗的感情。
但结果出乎意料,孩子们上课听得很认真。
上课一开始,让学生观察书中图片,向孩子们介绍了丁香花的一些特征,学完字词之后,就刚才观察到的书中图片,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看的图中内容,帮助孩子们理解小诗。
上第三小节时,我提问:老师在什么时候会疲倦?孩子们都纷纷想到了老师的辛劳,最后,我小结,只要小朋友们上课专心,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老师就不觉得疲倦了。
孩子们似乎听懂了,上课都格外地专心。
学习第五小节时,我提问:老师做了一个什么样的又香又甜的梦?孩子们都纷纷猜想,一位学生说:“老师一定梦到了我们长大以后的样子。
”还有一位学生说:“老师梦到了我们班成了文明班级。
”……孩子们的想象是丰富的,又是纯真的。
由此看来,如果我能营造出更有想象力氛围,我想孩子们也许能读得更专注,更真诚。
但是,在指导学生朗读的时候要注意:一是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重视学生的自主能力。
我觉得以后可以采用这种方式:你喜欢哪一段,就站起来表演朗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欣赏,提醒学生读的时候要有快慢、有轻重、有节奏,像音乐那种朗读。
二是老师的范读和引领作用不可少。
老师率先范读时,好像听音乐一样,请学生欣赏。
然后请学生当我的小老师,说说老师是怎么读的?哪里读得好?为什么要这样读?让学生感到是一种享受,是一种乐趣,一种荣誉,在老师入情入境的朗读中接受语知和语感。
根据新课程理念,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我紧扣“开心”一词,让学生说说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同学们玩得很开心,再通过想象训练用“有的……有的……有的……”练习说话,来唤起孩子们的生活经验。
当学生通过有关的语句感受到了同学们的欢快心情时,我引导学生转变角色,以小主人公的身份走入课文,融入课文,鼓励他们学着文中的孩子向着蓝天亮开嗓子,有的孩子喊:“这真是一个美丽的丰收季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热情、激情、真情去撞击学生的心灵情感是人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一方面,情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原动力。
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情感,才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语文学习。
另一方面,情感又是语文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
学生只有有了一定情感体验,才能准确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和各种写法;才能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出情文并茂的文章来。
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情感因素。
那么应怎样在教学中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呢:
一、提高修养,对学生倾注深厚的情感
教师对学生真挚热爱,学生对教师尊重敬佩是教育成功的关键。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当每一个孩子跨进学校大门成为你的学生时,他无限信任你,你的每一句话对他来说都是神圣的真理。
在他看来,你就是智慧、理智和道德的典范……”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尊重学生从心底发出的对教师的这种神圣感和信任感。
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力量,要赢得学生的热爱与信任,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是教师的重要职责。
为此,教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自身修养,对学生要拥有一颗爱心,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浇灌学生的心灵之花,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二、自读感悟,体味字里行间表达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习语文要注重感悟、积累和运用。
”感悟是一种心理能力,是学生通过读书,凭借对语言及其语境的直觉感,获得某种印象或意义的能力。
由于学生知识、经验背景的差
异和语义的丰富性、隐喻性,使得每一位学生的感悟水平、感悟结果都不可能相同,常常是各有所悟而又难以言传。
因而,感悟是学生的个体心理活动,所以也就必须让学生自己在读书的过程中去细心感受,倾心领悟,最终使自己的理解能力、运用能力及情感能力得到相应的提高。
三、深入课文,挖掘丰富的情感因素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定刺激情境中的某种情感能够感染在场的人,并使其产生性质类似的情感。
教师将备课时体验到的情感熔铸于教学之中,用热情、激情、真情去撞击学生的心灵,掀动其感情涟漪,令学生置身于充满浓烈气氛的情境中,从而受到感染。
在深入挖掘教材蕴涵的情感基础上,要选准动情点,以情打动学生,激起学生之情,使作品与学生的心灵发生共鸣。
如教《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我设计了如下导语:“人民深切爱戴和敬仰的周总理在病魔的折磨下离热爱他的人民远去了,永远不会回来了。
他的灵车在长安街上缓缓前进,他的人民哪里舍得他走啊——男女老少,含着泪,默默地站在阴冷的长安街两旁,与躺在灵车里的周总理告别。
”低缓深情的导语,奠定了全课的情感基调,如再配合适当音乐,朗诵使学生在整堂课都沉浸在失去总理的巨大悲痛之中,从而激起学生对总理敬仰的感情。
四、延伸拓展,促使情感进一步的升华
语文教材有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把握和体验文本中传达的特殊情感,更应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命
体验,开掘文本的情感内容,增加情感的深刻性,丰富性,使学生被激发起来的情感向高层次升华,在潜移默化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完善学生的心灵世界,让高尚情操和理想追求与生命同行。
《妈妈的账单》讲述了小男孩彼得给妈妈开了一份账单,索取他每天帮妈妈做事的报酬;当小彼得在他的餐盘旁看到他想要的报酬时,同时也看到了妈妈给他的一份账单,这份账单让小彼得感受到了母爱的无私与无价,他惭愧地把索取来的报酬塞进了妈妈的口袋。
这篇课文切入角度独特,把母爱的无声、无私和无价表现得极为动人。
学完全文之后,我引导学生向生活实际延伸:请学生谈一谈自己帮父母做过什么事,当时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你怎样评价当时的做法。
一开始,学生很自豪地侃侃而谈:“我帮妈妈洗碗,碗很油,我擦了洗洁精,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它洗干净。
”
有的说:“我帮妈妈打热水。
”
有的说:“我帮妈妈送伞。
那天雨下得很大,我的衣服都淋湿了。
”
这时,一个声音响起来:“我觉得我只是帮妈妈做了几件事,妈妈却帮我做了很多事。
”
听到这句话,很多小朋友都陷入了沉思中。
过了一会儿,声音又响起来了:“我只是帮妈妈洗了几次碗就这么累了,妈妈每天都要洗碗,多累啊!”“妈妈不仅要上班,还要照顾我,而我还不肯帮妈妈,只知道玩。
”“我以后要多帮妈妈做事,让妈妈多休息一会儿!”
我从这些稚嫩的声音中听到了孩子对妈妈的体贴、理解和感激,从这些质朴的言辞中读到了真情和成熟。
更为重要的是,此时此刻孩子们真正地读懂了沉甸甸的母爱,幼小的心灵也为母爱深深地震撼了。
学生懂得人生应以无私的心付出爱,以感恩的心领受爱,用“爱”润泽心灵,用“爱”营造生命的天堂。
相信学生们会铭记这一刻,这一课,并以实际行动回报母爱。
情感激发是语文教学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
每个语文教育工作者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都应不断寻求激发学生情感的途径和方法,准确抓住教材的情感点和学生的情感点,在二者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就能使学生在激荡的情感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激励;使他们在高昂的情绪中产生想象和顿悟,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悟作者独特的个性、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从而达到文与意的真正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