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炯《从军行》赏析课件
《从军行》(杨炯)ppt课件
杨炯
1
边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塞 ——王昌龄《从军行》 诗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2
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代 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 。
了;北风呼啸,战鼓雷鸣,各种声பைடு நூலகம்混杂在一起,回
荡在边地沙场之上。这里写的只是眼中看到的雪和旗
的景色,耳中听到的风和鼓角的声音,但从这里便可
以想象得到,那兵来将挡、人仰马翻、刀光闪烁、箭
簇纷飞、战马嘶鸣、杀声震地的壮烈战斗场面。两句
诗,有声有色,以象征军队的“旗”和“鼓”,表现
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大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
首联交待了整个事件展开的背景。
12
二、颔联
文本研习
1、第三句“牙璋辞凤阙”,描写军队辞京出师的情景。 “牙璋”是皇帝调兵的符信,分凹凸两块,分别掌握在皇 帝和主将手中。“凤阙”是皇宫的代称。 “牙璋辞凤阙”用 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
这句话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牙璋”,古 时代兵的一种符信,即兵符。这里指领兵出征 的将帅。“凤阙”,皇宫,这里长安。参加了 出征的大军离开了京城长安,这是出征的情况。
19
知识归纳
2.边塞诗的特征
从内容看:多写战争场面,边塞特有的风光,将
士艰苦的边塞生活,征人的乡愁离恨等。
从意象看:多有校尉、瀚海、单于、烽火、胡骑
8
整体感知
2.作者写出了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哪 几个场面?分别用两个字概括。
从军行(杨炯)公开课 PPT
9
一、首联
文本研习
3.赏析关键词“自”。
“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国家 兴亡,匹夫有责,他不愿再把青春年华消磨 在笔砚之间。一个“自”字,表现了书生那 种由衷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
首联交待了整个事件展开的背景。
大家好
11
大家应该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大家好
14
文本研习 二、颔联
3. “绕”字有何内涵?
一个“绕”字,形象地写出了唐军包围敌人 的军事态势和冒死赴敌的勇气。
大家好
15
三、颈联
文本研习
颈联采用了什么手法?描写了怎样的场面?
颈联采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从视觉和听觉角度表 现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大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 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
大家好
17
知识归纳
2.边塞诗的特征
从内容看:多写战争场面,边塞特有的风光,将
士艰苦的边塞生活,征人的乡愁离恨等。
从意象看:多有校尉、瀚海、单于、烽火、胡骑
(马)、匈奴、边土(庭)、大漠、铁衣、征人、刁
斗、金鼓、李将军、铁骑、玉门关、沙场、楼兰等意
象。
从感情看: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怀
才不遇,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怨情;对国力强盛,
12
文本研习
二、颔联
1.“牙璋辞凤阙”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
这句话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牙璋”,古 时代兵的一种符信,即兵符。这里指领兵出征 的将帅。“凤阙”,皇宫,这里长安。参加了 出征的大军离开了京城长安,这是出征的情况。
这里,诗人用“牙璋”、“凤阙”两词,显
得典雅、稳重,既说明出征将士怀有崇高的使命,
从军行杨炯ppt课件
通过细节描写展现将士们的战斗生活和 豪情壮志,如“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
声”。
边塞风光与地域文化特色
展现边塞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如民族风情、历 史遗迹等。
描绘边塞地区荒凉、艰苦的自然环境,如“大漠穷秋 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通过边塞风光和地域文化的描绘,烘托出将士们的豪 情壮志和爱国情怀。
诗人自身情感融入与共鸣
从军行杨炯ppt课件
目录
• 诗人杨炯简介 • 《从军行》内容解读 • 诗歌中人物形象塑造 • 艺术特色鉴赏与比较 • 思想内涵与价值观念探讨 • 知识拓展:唐代边塞诗派简介
01
诗人杨炯简介
杨炯生平及时代背景
杨炯(650年-693年),唐代 初期著名诗人,初唐四杰之一 。
生于唐高宗永徽元年,卒于武 则天如意元年,终年44岁。
用典丰富
诗歌中引用了大量的典故 和历史事件,既丰富了诗 歌的内涵,也展示了杨炯 深厚的学识。
描写细腻
杨炯在描写战争场景时, 笔触细腻,能够生动地再 现出战争的残酷和士兵的 英勇。
与其他边塞诗歌比较异同
与高适《燕歌行》比较
两者都描写了边塞战争,但高适的诗歌更加注重对战争全局的描绘和对士兵命运 的关注,而杨炯的诗歌则更加注重对战争细节的描写和对士兵英勇精神的赞美。
生了深远影响。
边塞诗的创作丰富了唐诗的题 材和内容,为唐诗的繁荣做出
了重要贡献。
边塞诗所表现的爱国主义精神 和英雄主义气概对后世文人的
价值观产生了积极影响。
边塞诗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技巧 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借鉴和
启示。
THANKS
感谢观看
作精神。
同时,《从军行》中所蕴含的忠君报国思想,也有助 于引导青少年树立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远大志向,
从军行PPT7 人教版 (共13张PPT)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第一联边境上有敌人来犯,警报已传递到长 安,使我心中起伏不平。为什么心中起伏不 平呢?因为自己只是一个书生,没有能力为 国家御敌。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第二联说:领了兵符,辞别京城,率领骁勇 的骑兵去围攻蕃人的京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
第三联是形容在西域与敌人战斗的情景。 围困了敌人之后,便发动歼灭战,其时大 雪纷飞,使军旗上的彩画都凋残了,大风 在四面八方杂着鼓声呼啸着。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
第四联接下去说:“我宁可做一个小军官, 也比做一个书生有用些。”这时,正是百夫 长为国效命的时候,一个书生能比得上他吗?
讨论:
关于此诗的主题思想
古人的见解
唐汝询在《唐诗解》中以为是作者看到朝廷重武 轻文,只有武官得宠,心中有所不平,故作诗以发泄 牢骚。 吴昌祺在《删订唐诗解》中以为作者看到敌人逼 近西京,奋其不平之气,拜命赴边,触雪犯风,以消 灭敌人,建功立业,不象书生那样无用。 前者以为这是一首讽刺诗,后者以为这是一首爱 国主义的述志诗。这样,从第二联以下,二人的体会 都不同了。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
4.牙璋:调兵的符牒。两块合成,朝廷和主帅 各执其半,嵌合处呈齿状,故名。这里指代 奉命出征的将帅。凤阙:汉武帝所建的建章 宫上有铜凤,故称凤阙。后来常用作帝王宫 阙的泛称。 5.铁骑:精锐的骑兵,指唐军。绕:围。龙城: 汉时匈奴大会祭天之处,故址在今蒙古国鄂 尔浑河东侧。这里泛指敌方要塞。 6.“雪暗”句:大雪弥漫,落满军旗,使旗帜 上的图案暗淡失色。凋:原意是草木枯败凋 零,此指失去了鲜艳的色彩。 7.百夫长:泛指下级武官。
《从军行》(杨炯)ppt课件
《从军行》(杨炯)ppt课件•诗人与作品背景•文本解读与赏析•艺术特色探讨•主题思想阐释目录•知识拓展与延伸•思考题与课堂互动环节01诗人与作品背景杨炯生平简介杨炯(650年-693年),唐代初期诗人,初唐四杰之一。
出生于华阴(今属陕西),自幼聪敏好学,十岁应神童举,授校书郎。
杨炯以边塞征战诗著名,所作如《从军行》、《出塞》等,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气势轩昂,风格豪放。
代表诗人有岑参、高适、裴迪、常建、王之涣等。
边塞诗派的作品多描写战争场景、抒发豪情壮志,风格豪放、意境深远。
唐代边塞诗派是盛唐诗歌流派之一,以描绘边塞风光、反映戍边将士生活为主。
唐代边塞诗派概述《从军行》创作背景及意图《从军行》是杨炯的一首代表作,反映了唐代戍边将士的艰苦生活和豪情壮志。
该诗创作于杨炯任职期间,他深感戍边将士的艰辛和付出,通过诗歌表达了对他们的崇敬和赞美。
杨炯在诗中描绘了将士们奋勇杀敌、保家卫国的英勇形象,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
02文本解读与赏析全文朗读及录音01提供《从军行》全文的准确朗读,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和语调。
02附上朗读录音,供学生模仿和跟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解读战争背景及诗人内心的激荡情感。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描绘出征将士的威武气势和战斗场景。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分析战争环境的恶劣和战斗的激烈。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探讨诗人的壮志豪情和人生选择。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逐句解读与意境描绘关键意象和象征手法分析意象烽火、牙璋、铁骑、雪、风、鼓声等,共同构建了一幅壮美的边塞征战图。
象征手法通过“烽火”、“牙璋”等象征战争的残酷和将士的英勇;“雪暗”、“风多”等象征边塞的艰苦环境;“百夫长”、“书生”的对比,象征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抉择。
03艺术特色探讨诗中通过描绘大漠、长城、黄河等边塞景象,展现出壮阔豪放的风格。
描绘边塞景象抒发豪情壮志运用典故诗人以豪放的笔触,抒发自己从军报国的壮志豪情,表现出雄浑的气势。
《从军行》(杨炯) 课件分解共23页文档
《从军行》(杨炯) 课件 分解
6、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黑格 尔 7、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 集体的 动作, 集体的 表情, 集体的 信念。 ——马 卡连柯
8、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 否则一 切会 陷入污 泥中。 ——马 克思 9、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 —夸美 纽斯
10、一个人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 真而不 幼稚, 勇敢而 鲁莽, 倔强而 有原则 ,热情 而不冲 动,乐 观而不 盲目。 ——马 克思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从军行》(杨炯)精品课件
练习
1、尾联抒情方式
直抒胸臆
2、“绕”字好在哪里
形象有力地写出唐军神速地把敌人城堡包围的水泄 不通的强大气势。
3、“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的艺术特点
景物描写烘托环境的恶劣艰苦战场的紧张氛围;听觉 和视觉结合,抓住旗和鼓典型意象表现唐将士奋勇杀 敌的无畏精神和悲壮场面。
4、主旨句
边塞诗
边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有哪一个是书生呢?抒发了为国出 力 、建立功业的豪情壮志 。
链接高考
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4 年 江苏卷)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 “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如高适的《营州歌》“营州少年厌原野,皮裘蒙 茸猎城下。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描写了营州少年习惯原野生活环境,表现边地少数 民族的骑射生活。
《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 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描写 了边塞和平宁静开朗壮阔的景象 。
总体归纳如下:
➢景:边塞风光——奇丽壮阔 统治者——穷兵黩武 同情劳动人民,厌恶战争
一、首联
文本研习
2.赏析关键词“照”的表达作用。
一个“照”字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 烽火之猛烈,战势之危急,渲染了紧张气氛。
一、首联
文本研习
3.赏析关键词“自”。
“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国家 兴亡,匹夫有责,他不愿再把青春年华消磨 在笔砚之间。一个“自”字,表现了书生那 种由衷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
从军行-(完美版)最新精选PPT课件
答题技巧:特征,思想感情/哲理。
示例:征蓬具有随风飘转的特点,比喻漂泊不定的行 踪,表达了诗人身不由己,飘零无依之感。
二、提炼字词绘场景
军情紧急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温故知新——手法达意
赏析曹操《观沧海》中的诗句:“日月之行,
常若出见其题中型。: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七年级上册 1.赏析诗句。 2.某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示例: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 运用夸张的手
法 答,题描技绘巧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 表 手现法了,赏诗人析博,大情的感胸/怀哲和理宏大。的抱负。
渲染惜别氛围,抒发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作业:
从军行(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 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 高高秋月照长城。
【新声】新的乐曲。【关山】边塞。 【撩乱】心里烦乱。【边愁】久住边疆的愁苦。
(1)品味第一二句诗中的“新”和“旧”的表达效果。
(2)发挥联想和想象,描写“撩乱边愁听不尽, 高高 秋月照长城。”所展示的画面。
场景?
行军神速
战斗激烈
温故知新——炼字绘境
常见题型: 1.诗中哪一字望,岳描(绘杜了甫什)么八年景级上?册/突出了景 岱物宗夫的如什何么?特齐点鲁?青未(了常。见造于化判钟神断秀题,的阴选阳项割)昏晓。 荡2胸.生品曾味云诗,中决某眦字入归的鸟表。达会效当果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品.描味绘颔诗联“句钟展”示字的的画表面达效。果。
2. 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诗人用浓辞丽藻描绘战争场景,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誓死
从军行PPT15 人教版 (共27张PPT)
问题:诗歌最后两句表现作者什么情感
参考答案 后两句运用反问,请君到凌烟阁上 去看看,那些功臣中封过万户侯的, 有哪一个是书生呢?抒发了为国出
力 、建立功业的豪情壮志 。
王维
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城。
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岑参诗句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 杜甫 男儿宁斗死,壮士耻为儒。
从 军 行
(唐) 杨 炯
一、导入
“初唐四杰” 王杨卢洛当时体, 轻薄为文审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 不费江河万古流。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杨炯的 <<从军行>>:
二、解题
《从军行》即从军歌,是乐府 诗题,这类诗大多描写边疆军事 生活。标题有的加上“歌”、 “引”、“曲”、“吟”、“歌 行”等,都属于乐府诗。
总结:“尚武”的社会风气 ,贯穿 唐王朝始终,文人普遍投笔从戎, 赴边求功。
杨炯的《从军行》以及很多其他的 诗歌都反映了文人这一心态。 举例:
拓展阅读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李贺《南园》
①南园:昌谷南园为李贺读书处。②关山五 十州:指当时藩镇割据、中央不能掌管的地 区。③凌烟阁:在长安。唐太宗贞观十七年 画开国功臣二十四人于凌烟阁
第三联从什么角度,描写怎样的画面? 第三联从视听两个角度,描写了两军交 锋的战斗场面。漫天大雪,纷纷飘下, 军旗上画着的青龙白虎之类的图案,黯 淡模糊,看不清了;北风呼啸,战鼓雷 鸣,各种声响混杂在一起,回荡在边地 沙场之上。 苦战 烘托 (听觉/视觉) 悲壮激烈
作者描述这几个片段运用什么手法? 有什么作用?
三、作者简介
杨炯:(650-693?),华阴人,排行七。 显庆四年(659)举神童,五年待制弘 文馆,上元三年(676)补校书郎,天 授元年(690)与宋之问同直习艺馆。 后为婺州盈川令,世称杨盈川。与王勃、 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擅 长五律,语言精丽严整,风格警劲弘放。 有《盈川集》,《全唐诗》存诗一卷。
《从军行杨炯》课件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祖国的热 爱和忠诚。这句话的意思是宁愿做一个低级的军官为国捐躯,也胜过做一个白面 书生只会纸上谈兵。
04
作品影响
对后世的影响
文学价值
作为唐代早期诗歌的代表作品,《从 军行》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其独特的风格和语言技巧为 后来的诗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对现代的影响
历史价值
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学作品,《从军行》对现代人了解唐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为历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 料。
教育意义
《从军行》被选入各类教材,成为中小学生学习的对象。它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激发他们的爱 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05
作品评价
后人评价
总结词:影响深远
详细描述:杨炯的《从军行》在后世的传播和影响深远,被广泛传颂和引用,成 为经典之作。
《从军行杨炯》 ppt课件
目录
• 作者介绍 • 作品背景 • 作品赏析 • 作品影响 • 作品评价
01
作者介绍
生平简介
出生背景
杨炯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 聪颖好学,表现出过人的文学天
赋。
早年经历
他早年便表现出对文学的浓厚兴趣 ,刻苦攻读,打下了坚实的文学基 础。
创作历程
杨炯的创作生涯始于青少年时期, 他的作品深受当时文坛的关注和赞 誉。
军旅,保卫国家。
《从军行》是杨炯的代表作之一 ,也是初唐边塞诗的佳作之一, 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03
作品赏析
主题思想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边疆的战争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 和对和平的渴望,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
从军行(杨炯)课件上课用
杨炯(650年-692年),华阴县(今陕西华阴) 人。高宗显庆六年(公元六六一年),被举为神童, 送入朝廷,授校书郎,才只十一岁。永隆二年(公 元六八一年),为崇文馆学士,迁詹事、司直。他 也和王勃一样,自以为有才,对人态度傲慢,武则 天当政时,降官为梓州司法参军。三年任满,改任 盈川县令(今四川筠连县),卒于任所。后人称他 为杨盈川。以边塞征战诗著名,所作如《从军行》、 《出塞》、《战城南》、《紫骝马》等,表现了为 国立功的战斗精神,气势轩昂,风格豪放。 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释 题
《从军行》是汉魏流传下来的乐府歌曲。汉魏诗 人作“从军行”,是乐府曲辞。但是到了唐代,《从 军行》古曲已经不存在了,杨炯作这篇《从军行》, 只是用古乐府曲调名为题目,而这首五言律诗,事实 上是不能配合乐曲歌唱的。在这种情况下,这个诗题 称为“乐府古题”。它并不表示这首诗的曲调,而是 表明这首诗的内容,是反映从军的辛苦的。杨炯做了 这首五言律诗,用了这个乐府古题,但诗的内容已不 同于汉魏时代的《从军行》,可知初唐诗人用乐府古 题作为诗题,大多已失去方法
(1)抓住诗中所描绘的边塞风貌(景和人) (2)把握时代特征,理解所描写事物的特征 (3)推敲作品中所蕴含的不同思想
链接高考
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4 年 江苏卷)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整体感知
作者写出了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哪几 个场面?分别用两个字概括。
一二句来犯,三句出征,四句围城, 五六句苦战,(七八句抒怀)
诗歌赏析 一、首联
1.首句是怎样表现军情紧急的?分析“烽火” 这一意象。 古代边塞要地设有烽火台。边境一有军 事警报,就通过烽火台传递信号,白天烧狼 粪,青烟直上;晚上点燃柴火,烽火高照, 看到了狼烟或烽火,便知军情紧急。 通过“烽火”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军 情的紧急表现出来了。
《从军行》ppt课件17936讲课讲稿
总结:“尚武”的社会风气 ,贯穿唐王 朝始终,文人普遍投笔从戎,赴边求功。
杨炯的《从军行》以及很多其他的诗歌 都反映了文人这一心态。
举例:
拓展阅读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李贺《南园》
①南园:昌谷南园为李贺读书处。②关山五十 州:指当时藩镇割据、中央不能掌管的地区。 ③凌烟阁:在长安。唐太宗贞观十七年画开国 功臣二十四人于凌烟阁
⑤凋:此处意为“使脱色”。旗画:军旗上 的彩画。
六.赏析全诗: ㈠全诗写了哪几个场面?
来犯,出征,围城,苦战
第三联从什么角度,描写怎样的画面?
第三联从视听两个角度,描写了两军交 锋的战斗场面。漫天大雪,纷纷飘下, 军旗上画着的青龙白虎之类的图案,黯 淡模糊,看不清了;北风呼啸,战鼓雷 鸣,各种声响混杂在一起,回荡在边地 沙场之上。
《从军行》ppt课件17936
二、解题
《从军行》即从军歌,是乐府诗题, 这类诗大多描写边疆军事生活。标题 有的加上“歌”、“引”、“曲”、 “吟”、“歌行”等,都属于乐府诗。
三、作者简介
杨炯:(650-693?),华阴人,排行七。 显庆四年(659)举神童,五年待制弘 文馆,上元三年(676)补校书郎,天 授元年(690)与宋之问同直习艺馆。 后为婺州盈川令,世称杨盈川。与王勃、 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擅 长五律,语言精丽严整,风格警劲弘放。 有《盈川集》,《全唐诗》存诗一卷。
问题:诗歌最后两句表现作者什么情感
参考答案
后两句运用反问,请君到凌烟阁上 去看看,那些功臣中封过万户侯的,
有哪一个是书生呢?抒发了为国出 力 、建立功业的豪情壮志 。
《从军行》课件
仕途坎坷
王昌龄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 但屡试不中。后因文采出众, 被举荐为官。
边塞生活
王昌龄曾游历边塞,亲眼目睹 了战争的残酷和百姓的疾苦, 这些经历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 了深远影响。
晚年生活
王昌龄晚年生活较为清苦,但 仍坚持文学创作,直至去世。
王昌龄的创作风格
豪放雄浑
王昌龄的诗歌风格豪放,语言雄浑有 力,展现出恢弘的气势。
这首诗通过描绘边疆的战争场景,表达了 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以及 对英勇的士兵的赞美。
诗人通过对边疆战争的生动描绘,展现了 战争的残酷和士兵的英勇,表达了对和平 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反思。
主题思想在诗歌中的体现
主题思想的意义
诗歌中通过描绘战争场景、边疆风光和士 兵形象,展现了诗人对战争和士兵的独特 思考和感受。
诗歌中的场景描绘、比喻和想 象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诗歌 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不仅展现了 诗人高超的文学造诣,也丰富 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 诗歌更具有艺术价值。
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
这首诗的语言风格简洁明快,用词精准,表达了诗人对战争和士兵的 深刻思考。
语言风格分析
诗人通过运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和精准的用词,将复杂的思考和感受表 达得淋漓尽致,使诗歌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从军行》ppt课件
• 《从军行》的创作背景 • 《从军行》的诗歌内容 • 《从军行》的文学价值 • 《从军行》的作者王昌龄 • 《从军行》的诗歌评价
01
《从军行》的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01
02
03
盛唐时期
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 化开放,为诗歌创作提供 了丰富的土壤。
边疆战事频繁
2024从军行(杨炯)公开课PPT优秀课件
从军行(杨炯)公开课PPT优秀课件•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诗歌内容赏析与解读•人物形象塑造与情感表达•艺术特色与价值评价目录•跨文化对比:东西方战争题材文学作品比较•延伸活动设计与课堂互动环节01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杨炯生平及主要成就杨炯(约650年—约693年),唐代文学家,以文学才华著称,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主要成就在于诗歌创作,其边塞诗风格豪放,气势磅礴,表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怀。
在文学史上,杨炯对后世的文人墨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诗歌作品被广泛传颂和学习。
《从军行》是杨炯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
诗歌的创作背景与唐代当时的边疆战争有关,反映了当时人民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厌恶。
同时,杨炯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的爱国情怀和对英勇将士的赞美。
《从军行》创作背景唐代边塞诗风概述唐代边塞诗风盛行,以描绘边疆自然风光、战争场景和将士生活为主要内容。
边塞诗风格豪放、气势磅礴,表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和平的向往。
唐代边塞诗的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等,他们的作品至今仍然被广泛传颂和学习。
其中,杨炯的《从军行》也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之一。
02诗歌内容赏析与解读全文朗诵及录音欣赏诗歌全文朗诵通过名家朗诵,感受《从军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人的情感。
录音欣赏提供高质量的诗歌录音,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逐句解读与意境描绘逐句解读对诗歌的每一句进行详细解读,揭示诗句的含义和诗人的表达意图。
意境描绘根据诗句的内容,描绘出诗歌所表现的意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关键意象和修辞手法分析关键意象分析剖析诗歌中的关键意象,如“烽火”、“牙璋”等,揭示其在诗歌中的作用和意义。
修辞手法分析详细讲解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让学生领略诗人的艺术匠心。
03人物形象塑造与情感表达通过描写战争的残酷、危险环境,突出将士们的英勇无畏。
描绘战争环境刻画人物动作展现内心世界运用生动的动词和形象的比喻,描绘将士们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