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及西汉散文

合集下载

秦汉散文

秦汉散文

一、诸子散文《吕氏春秋》★吕不韦,战国秦相国.秦王政立,尊为相国,号仲父饮鸩而死,年约近六十。

编撰时间及成书过程:大约成书于公元前239年左右。

当时诸侯各国养士之风盛行,四大公子(战国四公子: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魏国信陵君和楚国春申君)的门客盛极一时,吕不韦作为秦国的国相,自然也不示弱,就召集门客三千人,号令他们将自己的见解和学说都写下来,以论述天下之理,共二十多万言,号曰《吕氏春秋》。

悬于咸阳城门,称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吕氏春秋》,乃是吕不韦依托秦国势力从文化思想上和诸侯争强的产物,其中也许还有吕不韦为秦的统一天下而进行理论准备的用意。

体例:《吕氏春秋》有严密的体系,全书分十二纪(每纪5篇)、八览(每览8篇)、六论(每论6篇),再加一篇序文,共161篇(今存160篇)。

全书条分理顺,篇章划分十分整齐,从结构上就把它组合成了一个所谓“法天地”的完整体系。

主要思想:《吕氏春秋》是先秦杂家的主要代表作。

以道家、儒家和阴阳家为主,但都经过加工和改造,有自己的思想体系。

因此,《吕氏春秋》的出现,标志着先秦诸子文化的结束和秦朝大一统文化的到来。

《吕氏春秋》的艺术特点:1.出于众人之手,风格不完全统一。

2..创作了丰富多彩的寓言。

寓言特色:a往往先提出论点,然后引述一至几个寓言来进行论证。

b寓言生动简练,中心突出,结尾处往往点明寓意,一语破的。

二、政论散文名家李斯★李斯:秦代政治家、散文家,楚国上蔡人《谏逐客书》的艺术特点:1.理气充足,辞采华美,挟战国纵横说辞之风,兼具汉代辞赋之丽;2.末尾作结,指出秦人“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仇)”的危害,有极强的理论说服力和艺术感染力;3.文辞修饰整齐,音节和谐,趋向于骈偶化,被后人称为“骈体初祖”;4.抗言陈词,有一种不可抑制的气势,成为后世奏疏的楷模。

三、刻石铭文★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曾多次巡游各地并刻石表功。

现存刻石共有7篇,这些刻石大都出自李斯之手,以四字为句的韵文写成。

第一章 秦及西汉散文

第一章    秦及西汉散文

书布天下。吕不韦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
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
言,以为备天下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
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 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史记· 吕不韦列传》
体例:
秦统一以前,由秦丞相吕不韦召集门客集体编撰而 成,由12纪(60篇)、8览(64篇)、6论(36篇)组 成,又称《吕览》,共20余万字。 编著目的:集腋成裘
一、成书过程及体例 是秦丞相吕不韦的门客的集体著作。它包 括八览、六论、十二纪,故后世称为“吕览”。 它兼有儒、道、墨、法、农诸家学说,故《汉 书· 艺文志》列为“杂家”。书中保存了大量的 先秦时代的文献和遗闻佚事。条理清楚,以寓 言比喻增强文章的形象性。
《吕氏春秋》的创作背景
“是时诸侯多辩士,如荀卿之徒,著
第一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秦及西汉散文
《吕氏春秋》 李斯的散文 贾谊的政论文
第四节
《淮南子》及其他散文
秦 文 学 概 述
一、政治背景:推行郡县制;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及历法。 二、文化背景: 1、“焚书” ‚史官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 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 非今者族。‛(《史记· 秦始皇本纪》) 2、“坑儒”
结局:秦王心悦诚服,当即收回逐客的命令。
艺术风格:
1、议论驰骋,气势奔放;晓之以理,说之 以利害; 2、排比铺陈,富于文采;首尾呼应,条理 清晰; 3、文辞修饰整齐,音节和谐,趋向于骈偶 化,被后人称为 “骈体初祖”。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 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 之旗,树灵鼍之鼓。…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 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 郑卫之女不充后宫…

第一章 秦及西汉散文

第一章 秦及西汉散文

第三节 贾谊的政论文
贾谊(前200-前168),洛阳人,西汉初期杰出 的政治家和文学家。所著文章五十八篇,刘向编 为《新书》 贾谊的散文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是专题性的政论文,如《过秦论》 二是针对各种具体问题而发的疏牍文,如 《论积贮疏》《陈政事疏》 三是利用各种历史材料和故事来说理的文《吊屈原赋》 《鵩鸟赋》
《过秦论》的艺术特点
(1) 主题十分明确,就是论述秦“过”,而一切选材与论 证都是围绕这一中心,提出“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的 结论。 (2)在论证方法上,主要采用了陈述史实与议论分析相结 合的方法,从史实的分析中揭示其论点与结论。善于对比: 秦与六国力量的对比,秦朝势力的威赫与陈胜力量的小弱对 比,六国与陈胜力量的对比等,都使文章论点的得出,显得 自然而然。 (3)文章采用了比喻、夸张、铺排、渲染等文学表现手法, 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和说服力,也造成了一种雄健奔放、汹 涌澎湃的雄辩气势,特别能激动人心。 (4)结构清晰而谨严。句式灵活而多变,奔放而流畅。语 言酣畅淋漓,纵横驰骋,雄辩滔滔,颇有战国纵横家的遗风
西汉其他散文作家
西汉散文以政论为主,成就也最高
晁错
桓宽 邹阳 枚乘 司马迁 刘安 刘向
《论贵粟疏》
《盐铁论》、 《狱中上梁王书》 《谏吴王书》、 《报任安书》、 《淮南子》原称《淮南鸿烈》 《说苑》、《新序》
第二节 李斯的散文
秦代文学的唯一作家是李斯 。《谏逐客 书》是李斯的一篇名作。它首先历叙秦穆公 以来,都以客致富强而成霸业,以见用人惟 材,不必限于本土。然后列举种种器物玩好, 虽不产于秦,而秦用之,以与异国人材相比, 晓之以事理,说之以利害,更加强了说服力: 文章排比铺张,有战国纵横辞说的风气。 而文辞修饰整齐,音节和谐流畅,兼具汉代 辞赋之丽

秦及西汉散文

秦及西汉散文
பைடு நூலகம்
西漢是我國歷史上最 早出現文學性散文并取 得巨大成就的時期。 散文大致分類:
• • • • “上書”政論文 說理文 抒情文 記事文
賈誼《過秦論》
• • • • • 賈誼其人 賈誼的作品 《過秦論》——政論文 鮮明對比造成巨大落差 總結歷史教訓,表現出強烈的憂患意 識和對現實的積極參與精神 • 浩蕩的氣勢 • 政治熱情和詩人的浪漫氣質
家 學說為己所用,改造,構成自己的理論 體系
*《呂氏春秋》體例
*《呂氏春秋》的文學成就
李斯的散文
• 李斯其人
戰國末楚上蔡人,師從 荀卿
• 《諫逐客書》成書 • 《諫逐客書》的文 學特色 • 刻石文
西漢散文
• 作家作品總述 • 《過秦論》及《論貴粟 疏》 • 《淮南子》及董仲舒、 劉向作品 • 抒情文 • 西漢散文的演變
晁錯《論貴粟疏》
• • • • • 晁錯其人 晁錯的作品 《論貴粟疏》——政論文 立論精闢、切于實際 文風簡潔明快
《淮南子》
• • • • 劉安與《淮南子》 《淮南子》成書 《淮南子》的思想 《淮南子》風格
董仲舒
劉向
• 《新序》《說苑》最具文學價值 • 劉向的序録著作
抒情文 西漢政論散文的演變
秦及西漢散文
秦文
• 《呂氏春秋》 • 李斯文
西漢散文
• 作家作品總述 • 《過秦論》及《論貴粟 疏》 • 《淮南子》及董仲舒、 劉向作品 • 抒情文 • 西漢散文的演變
秦 文
• 《呂氏春秋》 • 李斯文
《呂氏春秋》
*《呂氏春秋》與呂不韋——又名
《呂覽》,為呂不韋門客集體編纂而成
*“雜家”《呂氏春秋》——雜取各
• 西漢前期散文

秦汉散文

秦汉散文

5、司马迁全面把握和充分展示自己笔下人物 的丰富性、复杂性,有的是在一篇传记中 同时写出人物性格的几个侧面,有的则采 用旁见侧出的方法,通过多篇传记完成对 某一人物形象的塑造。
《史记》的风格特征
1、司马迁不是一般的描述历史进程和和人物的生平 事迹,而是对历史规律和人物命运进行深刻地思 考,透过表象去发掘本质,通过偶然性去把握必 然规律。
醇厚典雅的特点。
《史记》的叙事艺术
1、《史记》有五种体例相互补充而形成的结 构框架,沟连天人,贯通古今,在设计上 颇具匠心,同时也使它的叙事范围广泛, 展示了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画图。
2、《史记》这部纪传体通史著作,在体例上 冲破了以往历史散文的局限,能够把更多 的内容纳入其中,比较全面的反映了社会 生活的整体面貌
3、这两篇作品均采用主客问答的方式,主客 角色的设定包括多方面的意义:主方代表 对历史的超越,客方因循守旧。
《鲁灵光殿赋》
1、东汉大赋中与京都题材相关且较具特色的 作品还有王延寿的《鲁灵光殿赋》,这是 一篇专写宫殿之雄伟壮丽的作品。
2、《鲁灵光殿赋》从总体上看明显分为两个 板块,前一板块铺陈宫殿的本质特征,后 一板块叙述宫殿的功能效应,是二元分立 的格局。
2、《二京赋》中的理性精神 和充实的社会内容结合的 非常完美,不但超过了司 马相如和杨雄,也超过了 班固。
临迥望之广场,程角抵之妙戏。乌获扛
鼎,都卢寻撞。冲狭燕濯,胸突铦锋。跳 丸剑之挥霍,走索上而相逢。华岳峨峨, 冈峦参差。神木灵草,朱实离离。总会仙 倡,戏豹舞罴。白虎鼓瑟,苍龙吹篪。女 娥坐而长歌,声清畅而蜲蛇.洪涯立而指麾, 被毛羽之襳襹。度曲未终,云起雪飞。初 若飘飘,后遂霏霏。
2、就汉代而论,影响深远,规模宏大,成就 突出,可为代表的是班固的《两都赋》和 张衡的《二京赋》。两赋作一前一后,一 脉相承,而又各具特色,互相辉映。

秦及汉代散文

秦及汉代散文

第四节 政论散文
❖ 政论散文旳发展过程
❖ 1 、西汉初年

因为政治上旳迫切需要,政论文得到发
展,一般都写得感情充沛、气势逼人,富于
文采,代表作家、作品有:
❖ (1)贾谊 《过秦论》、《论积贮书》和 《陈政事疏》;
❖ (2) 晁 错《论贵粟疏》
❖ 2 、武帝初年――东汉中叶 ❖ 是西汉帝国由盛到衰、又由衰到盛旳时期,
第二编 秦汉文学
第一章 秦及汉代散文
❖ 刘勰《文心雕龙·诠赋》:“秦世不文,颇 有杂赋。”
❖ 秦代文学萧条旳原因:
❖ (1)统治时间短暂 ❖ (2)秦文化一直比较落后 ❖ (3)秦统一后推行极端严酷旳思想统治,建
立文化专制制度
❖ (4)秦皇暴虐,民生困苦,所以文化几乎空 白
第一节 吕氏春秋
❖ 一、成书 ❖ 其成书约于公元前239年前后,集论而为
最大欲望,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悚之以害, 按照人物旳心理接受规律,逐层推动,劝谏 秦王。
❖ 2、从论证措施来看,利用了对比手法。经过 正反对比、正反并论,利害对举,说理透彻 有力。
❖ 3、从论据看,“据事类义,援古征今” (《文心雕龙·事类》),有理有据。
❖ 二、铺陈排比旳利用有向汉赋过渡旳趋势。
❖ (2)仲长统 《昌 言》
第三节 汉代散文概述
❖ 一、 汉代散文旳分类 ❖ 大致分为史传散文、政论散文、记事散文
和抒情说理散文。 ❖ 二 、记事散文旳代表作家、作品 ❖ 刘向旳《说苑》、《新序》和《列女传》
❖ 三 、抒情说理散文旳代表作家、作品 ❖ 1、司马迁❖ 4、班昭《为兄上书》 ❖ 5 、徐淑《答夫秦嘉书》
八览、六论、十二记。吕不韦众门客集体编 成,《汉书·艺文志》将其列为杂家。

第一章 秦及西汉散文第一节 秦代散文一、《吕氏春秋》吕氏春秋.

第一章 秦及西汉散文第一节 秦代散文一、《吕氏春秋》吕氏春秋.
(1)专题政论文:《过秦论》的战国策士遗风 (2)疏牍文:《论积贮疏》和《陈政事疏》等。
3、晁错
《论贵粟疏》、《守边劝农疏》、《言兵事疏》 等
《过秦论》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 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 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 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 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 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 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 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 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 倪良、王瘳、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 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其剑自舟中坠於水,遽 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以此故法为其国,与 此同。时已徙矣,而法不徙,以此为治,岂 不难哉?有过於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 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 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 此任物,亦必悖矣。荆国之为政,有似於此。
第一节
秦代散文
凡先王之法,有要於时也。时不与法俱 至,法虽今而至,犹若不可法。故择先王之 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先王之所以为法者, 何也?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也,而己亦人 也。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有道之士,贵以近 知远,以今知古,以益所见知所不见。故审 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 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尝一 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散文专题复习】——秦、西汉散文

【散文专题复习】——秦、西汉散文

【散文专题复习】——秦、西汉散文秦及西汉散文秦到西汉是古代散文诸体渐趋完备的时期。

《吕氏春秋》一、体制。

是吕不韦令门客合百家之说编写成的。

约成书在公元前239年左右。

(一)分12纪,每纪5篇;8览,每览8篇;6论,每论6篇;1篇序文,共161篇(今存160篇)。

全书条分理顺,篇章整齐,成为“法天地”的体系,利于把不同学说纳入框架,是吕不韦托秦国之势从思想上和诸侯争强的产物,也许还有为秦统一天下进行理论准备的用意。

(二)内容驳杂,《汉书·艺文志》把它列为“杂家”,以道家、儒家、阴阳家思想较多,但在杂取各家的过程中,也进行了发展和改造,构成自己的理论体系。

(三)风格不完全统一,各有特色。

如《重己》篇语言朴素恳切,《贵公》篇叙述生动明快,《大乐》篇语言简洁流畅,有些是段落声中音律的押韵散文。

(四)全书的寓言共有200多则,大都化用神话、传说、故事,还有是自己创造;在寓言的创作和运用上往往先提论点,然后引述寓言来论证,如《察今》篇为说明“因时变法”的主张,连用“荆人涉雍”、“刻舟求剑”和“引婴儿投江”三个寓言;寓言生动简练,中心突出,结尾处点明寓意。

李斯的散文一、李斯,楚国上蔡人,主要作品是《谏逐客书》。

文章辞采华美,排比铺张,音节流畅,理气充足,挟战国纵横说辞之风,兼具汉代辞赋之丽,可谓骈体之祖。

二、刻石。

现存7篇,李斯作。

(一)都以四字为句韵文,除《琅邪台刻石》为两句一韵外,其余6篇皆三句一韵,文辞整饬简洁,是秦文学独创。

(二)气魄雄伟,文字典雅,以浑朴为体,各具特色。

《峄山刻石》为东巡第一篇,首述嬴政继承王位,继言以始皇为号,最后歌颂统一天下的功绩,表达群臣的敬仰;《泰山刻石》词庄严,体精深硕大;《之罘刻石》、《东观刻石》、《碣石刻石》;《琅邪台刻石》铺张扬厉,具囊括并吞之气;《会稽刻石》篇幅较长,其中考验事实,称颂秦政,所言尤详,清峻为体,前后对比鲜明。

(三)刻石文贯以法家辞气,堪称碑铭之祖。

秦及西汉散文

秦及西汉散文

秦及西汉散文秦及西汉散文1贾谊:代表政论散文:《过秦论》。

鲁迅先生曾称赞此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堪称“西汉鸿文”。

内容:总结秦朝兴亡的历史教训:人心向背关系到国家的兴亡,应实施仁义,注重教化。

2 《过秦论》写作特色:1、文势纵横捭阖,浩瀚恣肆,加强了说服力;2、运用渲染、比衬、夸张等各种修辞手法,如:写六国人才众多,“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却为秦人“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但这个“席卷天下”、“威振四海”的王朝,却在“率散乱之众数百”的陈涉“奋臂大呼”下土崩瓦解。

通过比衬,突出了秦代迅速灭亡的根本原因。

3、文章铺张扬厉,感情倾诉酣畅淋漓,笔锋犀利,言辞激切,很有战国纵横家的遗风。

地位与价值:影响了当时一批著名的散文家,形成了汉初政论文雄奇的文风,同时对后世政论文也有很好的影响,被视为千古绝唱、权衡文章高下的标准,尤其对唐宋政论文的影响更大。

3 疏牍文(1)《论积贮疏》:文帝籍田之礼(2)《上书陈政事疏》(又称《治安策》)4 晁错(前200年----前154年),(1)颍川人。

汉文帝时,被太子刘启(即后来的景帝)尊为“智囊”。

晁错位高权重,就向景帝提削藩的建议,这就是有名的《削藩策》。

《史记》《汉书》讲到晁错的时候都用了四个字:峭直刻深(2)《论贵粟疏》(与贾谊《论积贮疏》比较)(3)《贤良文学对策》,汉文帝十五年拔第一5 《论贵粟疏》是晁错上给文帝的一封奏疏,文章从正反两面论说了重农贵粟对于国家富强和人民的安定生活所具有的决定性意义,并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措施:“贵民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即通过交纳粮食可以买爵免罪。

本文论说有力,办法具体,汉文帝欣然采纳了此建议。

文章从古代圣王治国之法、当今农民生活状况、法律条文与现实的矛盾、民贫商富的潜在危害等几个方面分析,立论深刻,逻辑严密,说服力强。

他的文章长于分析问题,注重说理,讲求实用,逻辑性较强。

文风朴素无华,但质实恳切,故多被后人所称道。

、秦及西汉散文

、秦及西汉散文

第一章、秦及西汉散文第一节、秦代散文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然而其过于严酷的文化专制致使秦代文学凋敝。

加之秦代历史短暂,今仅可见吕不韦门客合著的《吕氏春秋》、李斯的奏议以及少量石刻文。

一、秦世不文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兼有天下,立为皇帝”(《琅琊石刻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改革,如“始定刑名,显陈旧章”(《会稽石刻文》),修订《秦律》,颁行全国;“并一海内,以为郡县”(《琅琊石刻文》),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皆遵度轨”(《会稽石刻文》),全国统一度量衡,通行秦国半两钱,并治驰道,使车同轨;“同书文字”(《琅琊石刻文》),李斯、赵高、胡毋敬等人改大篆成为小篆书体,创制的统一文字汉字书写形式……这些措施对历史发展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然而秦自来以名法治国,认为“儒以文乱法”(《韩非子》),贬斥文学之士。

加之天下甫定,秦益加防范“私学而相与非法教”可能带来的隐患,实行严酷的文化制度,来控制民众思想,消灭一切反秦意识。

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在古非今者族;吏见不知举者与同罪。

”(《史记•秦始皇本纪》),次年术士侯生、卢生出逃,秦始皇迁怒诸生,坑杀四百六十余人于咸阳。

故而“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土,六艺从此缺焉。

”(《史记•儒林列传》)因此,短暂的秦朝文学荒芜,流传至今者只有《吕氏春秋》、李斯文章及少量石刻文,《杂赋》九篇、《仙真人诗》俱已失传。

且石刻文多以四言为句,三言为韵,对后世碑铭多有影响,但内容上以歌功颂德为主,文学价值不高。

故刘勰慨叹“秦世不文”(《文心雕龙•诠赋》)。

二、《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秦统一以前,由吕不韦召集他的门客集体编纂的,其编著目的在于博采众长,为当时秦国正在进行的统一天下的活动作理论上的论证。

10第二编 第一章 秦与西汉散文

10第二编  第一章  秦与西汉散文
不得不成。大包群生而无好憎,泽及跂蛲而不求报,富赡天下而不
既,德施百姓而不费。……翱翔忽区之上,邅回川谷之间,而滔腾 大荒之野。
▪ 《淮南子》中的神话传说相当丰富,保存了“女娲造 人”“女娲补天”“苍颉造字”“共工怒触不周山”“后羿 射日”“嫦娥奔月”等约四十条神话传说。
▪ 《淮南子》也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理,“塞翁失马”“削足
《法言》是模仿《周易》《论语》
写成的。另有语言学著作《方言》 等。
▪ 《法言》包括《学行》《吾子》《修身》等十三篇。“法言” 的“法”,指以五经或孔子之言为尺度的治学、处世的法则。 对汉代今文经学宣扬的天人感应说予以批评,力主回到先秦 原始儒家的基本观念上,是《法言》的重要内容之一。书中 还对不少历史人物加以品评,开魏晋时期人物品藻之先声。 ▪ 《剧秦美新》之作,扬雄自谓意在劝王莽行巡狩封禅之事
一、秦统一前夕的《吕氏春秋》
▪ 《吕氏春秋》各篇文章大多先提出论题,说明篇旨,然后以 具体事实或寓言故事加以论证,最后加以总结;论证条理清 晰,文风平实畅达,语言简明易懂。 ▪ 许多典故进入现代汉语,变成成语。
二、李斯的《谏逐客书》
▪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 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 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 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 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向西,裹足不入秦, 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天人三策》就武帝之策问逐条对答,集中体现了 董仲舒的哲学思想、政治理念及文章风貌。
▪ “制曰:……三代受命,其符安在?灾异之变,何缘而起?” ▪ “……臣谨案《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观天人相

秦及西汉散文

秦及西汉散文
(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制作:陈骞
9
第三节 贾谊的政论文
?贾谊的散文。
–贾谊(前 201~前168),洛 阳人。 18 岁能诵诗书属文, 文帝任为博士,后出为长沙 王太傅,后抑郁而终。
–《过秦论》的艺术特点:纵 横捭阖的战国余风。
制作:陈骞
10
第三节 贾谊的政论文
?晁错的散文。
–(前 200 ~前 154 年),有辩 才,时号为“智囊”,七国 之乱时被景帝所杀。
第一章 秦及西汉散文
主讲:陈骞
纲要
第一节 《吕氏春秋》 第二节 李斯的散文 第三节 贾谊的政论
第四节 《淮南子》及其他散文
制作:陈骞
2
第一节 《吕氏春秋》
?吕不韦召集门客所著 述,是战国诸子向汉 诸侯门下文人的过渡。
?“法天地”的体系。
?说理方法与文章风格 统一。
吕不韦画像
制作:陈骞
3
第二节 李斯的散文
?《谏逐客书》
–实用性:时代背景与内容。 –“骈体初祖”:文辞华丽。
?李斯的刻石铭文
–秦刻有记事与“颂”的特点。
制作:陈骞
4
第二节 李斯的散文
鲁迅:“秦代 文章,李斯一人而 已。”这要考虑时
李 斯
代的特点。他的文

章,都是实用性的,

但在艺术形式上有 自己的特点,值得 我们在应用文写作
刻 石
中借鉴。
–《论贵粟疏》的艺术特点: 简洁明快,相对朴实。
制作:陈骞
11
第四节 《淮南子》及其他散文
?《淮南子》的独特成就。
–道家思想为主的理论性著作。 –追求巨丽之美。 –纵横家说辞之特点:广征博
引,反复论证。 –楚文化对审美风格的影响。

第一章 秦及西汉散文

第一章 秦及西汉散文

一种公文文体。亲朋间往来的信件亦称 为“书”。为加以区别,前者一般称为 “上书”或“奏书”,属公牍文的“奏 疏”;后者单称“书”或“书札”、 “书简”、“书牍”。汉代,后者脱离 公牍性质,基本成为个人交流思想感情 的工具。如《报任安书》、《报孙会宗 书》、《陈政事疏》、《论贵粟疏》。




《史记· 李斯列传》载:
第一节 秦及西汉散文
第 一 节 秦 及 西 汉 散 文
一、秦代散文
1、秦代唯一可以称得上作家的人物是 李斯,他的代表作品是《谏逐客书》。 2、《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秦丞 相吕不韦组织门客集体编纂,共26卷,分 为12纪、8览、6论,共160篇,又称《吕 览》,为先秦时杂家代表作。内容以儒道 思想为主,兼及名、法、墨、农及阴阳家 言,汇合先秦各派学说,为当时秦统一天 下、治理国家提供理论依据,文中大量寓 言的使用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
第四节
晁错的散文
(一)晁错其人 晁错(前200?~前 154),颖川人。汉初
的一位学者,也是个积 极的政治改革家。曾学 习申不害、商鞅的法家 学说。号称“智囊”。 提出“削藩”的建议, 引起“七国之乱”。后 被“腰斩”处死。
(二)晁错的文章
其文章多为奏疏,长于
议论,切中时弊,颇有 改革精神。他的文风朴 实浑厚,逻辑性强,但 缺少文采。 《贤良文学对策》、 《言兵事疏》、《守边 备塞疏》、《论贵粟疏》
收入《骈体文抄》一书之中。 鲁迅先生《汉文学史纲要》:“法家大 抵少文采,惟李斯奏议,尚有华词。”
第三节
贾谊的政论文
一、贾谊的生平和思想: 1、生平 :(前200~前 168),洛阳人,汉初著名 的年轻的政治家、思想家 和文学家。

秦及西汉散文

秦及西汉散文

是战国末期秦国相国吕不韦集结 其门客 编写而成的一部杂家 (儒、法、道 等等)著作,其 中多见寓言故事。 本课的两则故事选自《吕氏春 秋〃察今》(注:《察今》中原
有三则寓言。)
察今——明察当今实际情况,不
死守故法。
(一)引婴投江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
经过 正在,正要 牵拉
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
擅长、善于 原因、缘故
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
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处理
即使
qǐ,难道 bè i,荒谬
jù ,就、遂
荒唐举动
引婴投江 其父善游 其子岂遽善游哉? 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荒唐言论
反问驳斥
表明观点
讽刺那些做事不考虑实际情况,只 是主观判断的人。
(二)刻舟求剑
3、循表夜涉
人(变化) 地(变化)
时(变化)
讨论: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智者”?
世界是物质的;客观 物质是运动的;发展 运动是有序的。规律
把握规律,依律而动,是为智者
Page 16
第二节 李斯的散文
李斯(?-前208),楚 国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西 南方)人,是秦朝著名的政 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诸 子百家中,李斯和韩非师从 荀子学习帝王之术,后来都 成为法家学说的代表人物。 司马迁著《史记》,将李斯 和赵高并写于《李斯列传》。
1、《吕氏春秋》是一部产生于战国晚期的 理论著作,出于众人之手,风格不完全统 一。但是其中有些文章精练短小,文风平 实畅达,用事说理颇为生动,仍然可以称 得上是优秀的文学散文。 2、《吕氏春秋》在文学上的另一个突出成 就是创作了丰富多彩的寓言。
Page 5
《吕氏春秋》两则

秦及西汉的散文

秦及西汉的散文

• 《汉书· 艺文志》著录有赋七篇,被贬长沙途中
渡湘水时作《吊屈原赋》,以自谕。谪居长沙 三年,作《鹏鸟赋》,假托与鹏鸟的问答,说 明“万物变化之理”,对死生荣辱,万物众生, 皆不在意。发自肺腑,哀伤之情跃然纸上。假 辞赋之要,抒忧国之情。其赋皆为骚体,形式 趋于散体化,是汉赋发展的先声。所著文章五 十入篇,刘向编为《新书》十卷,已散佚不全。 明人辑有《贾长沙集》,今人辑有《贾谊集》,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 《过秦论》有上、中、下三篇,最早见于《史
记· 秦始皇本纪》后。其上篇分析秦亡的原因, 写作上有三大特色: • 一是前面为后面蓄势的写法。文章本来是史论, 但全篇绝大部分是叙述史事,从秦孝公写起, 一直叙述到秦始皇时秦代七代国君励精图治振 兴秦国终于统一全国的史实。这之中极写秦国 的强大,目的是为了蓄势;然后急转直下,写 秦国的急速灭亡,最后水到渠成的得出结论: “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
贾谊
• 贾谊(前200-前168),世称贾太傅、贾长沙、
贾生。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西汉初期的 政论家、文学家。年少即以育诗属文闻于世人。 后见用于文帝,力主改革,被贬。改任梁怀王 太傅。梁怀王堕马而死,自伤无状,忧愤而死。 主要文学成就是政论文,著有《新书》十卷。 代表作有《过秦论》上、中、下三篇,《陈政 事疏》(亦名《治安策》),《论积贮疏》等。
《淮南子》
• 刘安,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王刘长之子。
《水经注》:“淮南王刘安折节下士,笃好儒 学,养方术之徒数十人,皆为俊异焉,多神仙 秘法鸿宝之道。忽有八公,皆须眉皓素,诣门 希见,门者曰‘吾王好长生,今先生无住衰之 术,未敢相闻。 • 其墓位于寿县城北偏西2.5公里处,现为安徽 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过秦论》总结了秦代兴亡的教训,实

第一章 秦及西汉散文

第一章  秦及西汉散文

贾谊和晁错是西汉初 期的文章大家, 期的文章大家,鲁迅 称他们的文章为“ 称他们的文章为“西 汉鸿文” 汉鸿文”,说他们 沾溉后人, “沾溉后人,其泽甚 汉文学史纲要》 远”(《汉文学史纲要》)。ຫໍສະໝຸດ 第三节贾谊的政论文
一、贾谊的生平和思想: 贾谊的生平和思想: 1、生平 :(前200~前 200~ 、 168),洛阳人,汉初著名 168),洛阳人, ),洛阳人 的年轻的政治家、 的年轻的政治家、思想家 和文学家。 和文学家。
李商隐《贾生》 李商隐《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纲要》 纲要》)
政论文、奏议文、刻石文。 政论文、奏议文、刻石文。
二、《谏逐客书》 谏逐客书》
书,上书,古代臣子向帝王陈述意见的一 上书, 种公文文体。 种公文文体 。 亲朋间往来的信件亦称为 为加以区别,前者一般称为“ “书”。为加以区别,前者一般称为“上 奏书” 属公牍文的“奏疏” 书”或“奏书”,属公牍文的“奏疏”; 后者单称“ 书札” 书简” 后者单称“书”或“书札”、“书简”、 “书牍”。汉代,后者脱离公牍性质,基 书牍” 汉代,后者脱离公牍性质, 本成为个人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 本成为个人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如《报 任安书》 报孙会宗书》 任安书 》 、 《 报孙会宗书 》 、 《 陈政事 论贵粟疏》 疏》、《论贵粟疏》。
第二节
一、李斯其人
李斯的散文
(?~前208),战国末期楚国上 (?~前208),战国末期楚国上 ), 蔡人,官长史、客卿、廷尉、 蔡人,官长史、客卿、廷尉、丞 相。 李斯工书 李斯是秦代唯一可称为作家的人 物。 “由现存者而言,秦之文章, 由现存者而言,秦之文章, 李斯一人而已。 鲁迅《 李斯一人而已。”(鲁迅《汉文学史

秦汉散文()

秦汉散文()

第一章秦漢散文第一节秦及西汉散文一、秦文1、《吕氏春秋》吕不韦以秦之强,羞不如(魏之有信陵君,楚之有春申君,赵之有平原君,齐之有孟尝君),亦招致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人。

是时诸侯多辩士,如荀卿之徒,著书布天下。

吕不韦乃使其客人人着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

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

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史记·不韦列传》是书较诸子之言独为醇正,大抵以儒为主,而参以道家、墨家,故多引六籍之文与孔子、曾子之言……所引庄、列之言,皆不取其放诞恣肆者,墨翟之言,不取其非儒、明鬼者,而纵横之术,刑名之说,一无及焉。

其持论颇为不苟。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一七)2、李斯(略)二、西汉前期散文1、贾谊(《过秦论》)中间险字奇句,亦尽杂见错出,乃却以粗卤矫健之气行之。

读者但见其飞砂走石,横溢不可遏,然而精巧实理俱在内。

(《评注昭明文选》引孙月峰语)2、《淮南子》淮南王安为人好书,鼓琴,不喜弋猎狗马驰骋,亦欲以行阴德拊循(依顺也)百姓,流名誉。

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作为《内书》二十一篇,《外书》甚众。

(《汉书·淮南衡山济北王传》)其旨近老子,淡泊无为,蹈虚守静,出入经道。

言其大也,则焘天载地,说其细也,则沦于无垠,及古今治乱、存亡祸福、世间诡异瑰奇。

其义也著,其文也富,物事之类,无所不载。

然其大较,归之于道。

(高诱《淮南子序》)《淮南》之奇,出于《离骚》;《淮南》之放,得于《庄》、《列》。

(高似孙《子略》卷四)《淮南子》连类喻义,本诸《易》与《庄子》,而奇伟宏富,又能自用其才。

虽使与先秦诸子同时,亦足成一家之作。

(刘熙载《艺概·文概》)三、西汉后期散文董仲舒学本公羊,而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则其于礼也深矣。

至观其论大道,深奥宏博,又知于诸经之义,无所不贯。

(刘熙载《艺概·文概》)刘向文足继董仲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及西汉散文
导读:从秦到西汉是中国古代散文诸体渐趋完备的时期。

秦代由于时间短暂,在文学上的建树很少,可以称述者,只有在统一六国之前由秦相吕不韦招集门客编成的《吕氏春秋》和李斯的《谏逐客书》,前者文风暢达,后者辞采华美。

秦统一后出自李斯之手的秦山等地刻石为我国最早的碑文体。

汉兴以后,陆贾、贾谊、刘安诸人总结前代历史教训和诸子百家之说,其文铺张扬厉,纵横捭阖,犹有战国遗风。

董仲舒的策对和刘向的奏议叙录以如何巩固中央集权制为讨论重点,雍容典重,宏博深奥,形成汉代议论文风格。

第一节《吕氏春秋》
成书过程及体例平实暢达的文风丰富多彩的寓言
《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前235)招集门客辑合百家九流之说编写而成的,成书年代大约在公元前239年左右。

关于《吕氏春秋》的成书过程,据《史记·吕不韦列传》所记,当战国之时,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孟尝君,都以喜养宾客名闻天下。

吕不韦时为秦相,觉得以秦国之强而自己不如四公子是一种羞耻,就大招门客厚待之,养士至三千人。

当时诸侯多辩士,如荀卿等人著书名闻天下,吕不韦也让他的门客把各自的见识写下来,集论而为《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以为可以备论天地古今万物之理,号曰《吕氏春秋》,并把它公布于咸阳市门,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即赏给千金。

吕不韦在此书《序意》中也颇有信心地宣称:“凡十二纪者,所以纪治乱存亡也,所以知寿夭
吉凶也。

上揆之天,下验之地,中审之人,若此,则是非可不可无所遁矣。

”由此看来,《吕氏春秋》的写作,乃是吕不韦依托秦国之势从文化思想上来和诸侯争强的产物,其中也许还有吕不韦为秦的统一天下而进行理论而进行理论准备的用意。

《吕氏春秋》既为吕不韦众门客集体编成,内容自然不免驳杂,所以《汉书·艺文志》把它列为“杂家”。

但“杂家”也并非没有自己的理论侧重,相比较而言,在该书所取的各家学说中,道家、儒家、阴阳家思想更多些,因而有的人说它是新道家,有的人说它是新儒家,还有的人说它的指导思想是阴阳家。

但是它与纯粹的儒道阴阳各家学说都有不同,在杂取各家为己所用的过程中,也对各家学说进行了发展和改造,从而构成自己的理论体系,这正是《吕氏春秋》一书的重要创造;同时也预示了在秦汉大一统王朝即将出现之际,诸子百家思想也逐渐从分到合,朝着为封建大一统建构理论的方向演变。

《吕氏春秋》有严密的体系,全书分十二纪,每纪5篇;八览,每览8篇;六论,每论6篇。

再加一篇序文,共161篇(今存160篇)。

全书条分理顺,篇章划分十分整齐,从结构上就把它组合成了一个所谓“法天地”的完整体系。

这自然也就把各家不同学说巧妙地纳入了自己的理论框架之中。

编者在兼收并蓄中颇具匠心,其中所表现的文章学观念已超出了先秦诸子。

《吕氏春秋》是一部产生于战国晚期的理论著作,出于众人之手,风格不完全统一。

但是其中有些文章精练短小,文风平实暢达,用事说理颇为生动,仍然可以称得上是优秀的文学散文。

如《重己》篇讲
自己的生命如何重要,先从人不爱倕之指而爱己之指、人不爱昆山之玉而爱己之玉之说起,层层深入,语言朴素恳切。

《贵公》篇讲“圣人之治天下也,必先公”的道理,先提出论点,再以荆人遗弓、桓公问管仲等具体事例说明,叙述生动明快。

其他如《贵生》、《用众》、《顺民》、《正名》、《察传》、《似顺》等篇也各有特色。

《大乐》篇讲音乐的产生、本质和功用等,语言简洁流暢,有《老子》的文风,其中有些段落本身就是声中音律的押韵散文。

《吕氏春秋》在文学上的另一个突出成就是创作了丰富多彩的寓言。

据初步统计,全书中的寓言故事共有二百多则。

这些寓言大都是化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故事而来,还有些是作者自己的创造,在中国寓言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吕氏春秋》在寓言的创作和运用上很有自己的特色,往往先提出论点,然后引述一至几个寓言来进行论证。

如《当务》篇先提出“辨”、“信”、“勇”、“法”四者不当的危害,然后就连用“盗亦有道”、“楚有直躬者”、“齐人之勇”和“太史据法”四个寓言来说明道理。

《察今》篇为了说明“因时变法”的主张,后面也连用“荆人涉雍”、“刻舟求剑”和“引婴兒投江”三个寓言。

如《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该书的寓言生动简练,中心突出,结尾处往往点明寓意,一语破的。

第二节李斯的散文
辞采繁富的《谏逐客书》体制独特的刻石文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赫赫武功很难有几个封建帝王可以与之相比。

可是,这位在政治上具有雄图大略的一代开国君主,在文学上却没有做出成绩。

相反,他推行严酷的文化专制政策,焚书坑儒,彻底毁灭了这个时代的文学激情,抹掉了这个时代的诗性光采。

流传下来的长城歌谣悲伤凄婉,为后世创作孟姜女哭长城这样批判秦始皇暴政的故事提供了最好的历史素材。

秦代唯一可以称为作家的人物是李斯(?-前208),他的主要作品是作于秦始皇十年(前237)的《谏逐客书》。

他是战国末楚国上蔡人,游说秦国献统一之计,拜为客卿。

适值韩国苦于秦国征伐,乃使水工郑国说服秦国开凿水渠,企图耗费秦国人力而不能攻韩。

事被发觉,秦国的宗室大臣认为,那些外来人大抵都是各诸侯国派来游说和离间秦国的,建议秦王把一切来自外国的客人都驱逐出境,李斯也在被逐之列,因此他写了这封信上书秦王。

文章先叙述秦自穆公以来皆以客致强的历史,说明秦若无客的辅助则未必强大的道理;然后列举各种女乐珠玉虽非秦地所产却被喜爱的事实作比,说明秦王不应该重物而轻人: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

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

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悦耳目者,
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

文章辞采华美,排比铺张,音节流暢,理气充足,挟战国纵横说辞之风,兼具汉代辞赋之丽。

末尾作结,指出秦人“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的危害,有极强的理论说服力和艺术感染力。

《谏逐客书》最精彩的是中间一段,语辞泛滥,意杂诙嘲,语奇字重,兔起鹘落,可谓骈体之祖。

李斯虽为羁旅之臣,然其抗言陈词,有一种不可抑制的气势,成为后世奏疏的楷模。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曾多次巡游各地并刻石表功。

现存刻石共有7篇,这些刻石大都出自李斯之手,以四字为句的韵文写成。

其中除琅邪台刻石为两句一韵外,其余峄山刻石等6篇皆三句一韵,文辞整饬简洁,读来朗朗上口,是秦文学的独创。

如《峄山刻石》:皇帝立国,维初在昔,嗣世称王。

讨伐乱逆,威动四极,武义直方。

戎臣奉诏,经时不久,灭六暴强。

廿有六年,上荐高庙,孝道显明。

既献泰成,乃降溥惠,亲巡远方。

登于峄山,群臣从者,咸思攸长。

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

功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

世无万数。

陁及五帝,莫能禁止。

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

灾害灭除,黔首康定,利泽长久。

群臣诵略,刻此乐石,以著经纪。

此为东巡第一篇刻石文,首述秦王嬴政继承王位,继言以始皇为号,最后歌颂他统一天下的功绩,表达出群臣在抚今追昔中对他产生的敬仰。

从总体上看,秦刻石文都写得气魄雄伟,文字典雅,以浑朴
为体,然而,各篇铭文又各具特色。

《泰山刻石》其词庄严,其体精深硕大;《之罘刻石》、《东观刻石》、《碣石刻石》或颖锐,或收敛,变化多端,而且都写得短小精悍。

《琅邪台刻石》则铺张扬厉,囊括并吞之气,震荡于文字中间。

《会稽刻石》亦篇幅较长,其中考验事实,称颂秦政,所言尤详。

全文清峻为体,前后对比鲜明。

刻石文的体制上承西周《雅》、《颂》及秦统一前的《石鼓文》,但又有所变化和创造。

李斯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往颂赞体作品雍容华贵的风格,而贯以法家辞气。

秦刻石文堪称碑铭之祖,汉魏碑铭,莫不被其遗则。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