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腰三角形的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腰三角形的故事
当时H村包括8个生产队,它自身有6个,B村和N村分别是从属于它的第7和第8生产队。三个村构成等腰三角形:H村是顶点,B村和N村属于底边,间隔1里,它们与H村都相距三里。
显而易见,H村是大哥大,而B村和N村是小弟。那时B村和N村也都有小学,但是仅仅上到小学一、二年级,从三年级开始就得到H 村去上。
三个村就像三国鼎立,但是相互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
B村和N村从表面看地位一样,但却有着本质的区别。B村人口和土地比H村稍微小一些,但是B村的人肯吃苦,能干,沟沟坎坎都开发出了土地,几乎没有空闲地。如果谁家粮食不够吃的,是一件很丢人的事,闺女出嫁还好说,但是儿子娶媳妇就困难了。即使在生活最困难的时候,虽然日子过得紧巴些,但是总能挺过去。B村的孩子学习个顶个的刻苦,成绩优秀,人口数是三个村里最少的,但考上大学的人数却是另外两个村的总和还要多,全县第一个清华大学生就是出自该村,第一个博士也是出自该村,该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凤凰村”。这也是B村人最值得骄傲的资本,H村和N村的家长常常拿B村孩子举例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但是作用不大。
N村的人恰恰相反,男人热衷外出打工,一些孩子初中还没毕业就跟着父亲辗转南北,用他们的话说就是,反正也考不上大学,干活是早晚的事,还不如提前辍学挣钱。家庭妇女就成了干农活的主力,大片的土地根本种不过来,很多土地闲置甚至是荒芜,酷爱土地的B
村人看着甚是可惜。其实那时外出打工也挣不了多少钱,家里留守的妇女种地也好不到哪里去,日子过得也是马马虎虎,与B村不相上下。
H村近三千人,成为三个村当然的中心。设大队办公室、保卫处,还有三辆拖拉机(当时根本没有汽车),供销社、卫生室、学校一应俱全。农历每个月的二、七是集市,这是最热闹的时候。
从三年级往上,三个村的学生混合编班,学习成绩前几名的总是B村的孩子,而后面的总是N村的孩子。但是三个村子的学生都互相不服气,想方设法较劲。学校坐落在H村的一亩三分地上,地主优势得天独厚,譬如课间到同学家喝水,阴雨天气的雨具,劳动课的工具,B村和N村的学生会极尽能事,争抢着幸与H村的同学一组。有一个外号叫“胖墩”的H村男孩子,矮矮的,胖胖的,很是吃得开,每次劳动课,他总是分组头目的不二人选,会充分考虑男女搭配、村庄远近、任务轻重等因素,几乎每个人都称心如意。可惜他学习成绩太差,初中刚一毕业就修理地球了,刚够年龄就结婚了,后来为孩子上学的事曾经到学校找过我。当年的“胖墩”,白白胖胖的,一副热心肠。而现在,黑黑瘦瘦的,一脸的沧桑。
N村的学生从小就知道做买卖挣钱,养家糊口,这也是他们引以为自豪的地方。那时各家经济都困难,纸张稀缺,根本买不起成品的本子,随便拿来一些纸就是练习本,正面用了再用反面,甚至是报纸的空隙也拿来做题。N村一个外号叫“矮子”的同学,他父亲在纸厂上班,将一些废弃的纸张带回家。“矮子”就将多余的废弃纸张,五颜六
色的,拿到学校供同学使用,不过不是免费的,是要花钱买的。不过现在想一想,一张纸折叠一下装订起来,就是一个本子,“矮子”只是象征性地收几分钱,但却解决了同学们的燃眉之急。“矮子”能说会道,后来娶了一个漂亮的媳妇,计划生育超生,罚了很多钱。但是用他自己的话说,比起他如日中天的家业来,这根本算不了什么。
B村的学生,总是学校的主角。黑板报、宣传栏、光荣榜、广播喇叭上的名字多是B村的学生,课堂上、考场上是他们展示个人素质的舞台。过年的时候,墙上贴得三好学生奖状最多的是B村的农户。当然了,B村的孩子也乐于帮助那些学习困难的同学,共同进步。有B村孩子的地方就是学习的最好氛围。有一次,语文老师从三个村分别选出一个学生到黑板写字词,类似于前一阶段中央电视台组织的《汉字听写大赛》。为了预防相互抄写,老师给每个人的内容都是不同的,但B村学生的内容是最难的,N村学生的是最容易的,H村学生的属于中等。最后的结果是,三个同学都得了满分,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尤其是对N村的学生。这时有几个同学举手发言,说N村的学生和H村的学生有很多不会写的字词,是在B村学生的帮助下才有了满分的结果。全班学生包括老师都哈哈大笑,黑板前的三个同学一阵脸红,一阵笑。B村最聪明的那个学生就是我本人,外号“小诸葛”;N村最笨的那个学生因听力障碍,外号“聋子”;H村那个学生外号“我吓你”,总是突然间吓唬别人。那时,我们男同学几乎人人都有外号,有的还有好几个,其实习惯了倒也无所谓了。后来“小诸葛”当了老师,“聋子”做了医生,“我吓你”在村里种植蘑菇。
但是如果女同学有外号的就寥寥无几了,只有一个同学例外。那时我已经上初中了,有一个女同学是H村大队长的女儿,家庭条件好,每天都穿着漂亮的衣服,而且经常换式样,我给她起了一个“拿不着架子”的外号,得到了全班男同学的积极响应。“拿不着架子”哭着告了我的恶状,被班主任也是语文老师还有母亲好一顿训斥。可是我恶性不改,又给语文老师起一个“严峻”的外号,是刚学习了一篇课文上的字词,是对他报复我的反报复,也是对他整天不开晴脸色的刻画。但是老师的这个外号仅有几个要好的同学知道,其他人并不知晓。现在想一想,当时这里面也存在那么一点对女同学好感的成分,只是用恶作剧的方式来发泄罢了。后来,有一次我和妻子遇到她,她笑着一脸认真地嘱咐我妻子小心我这个“死皮赖脸”(这是她当时给我起的外号,只有她自己知道,我还蒙在鼓里),让我妻子替她好好教训我一下。后来我也成了一个老师,想想当年的做法是对老师的大不敬,我向老师承认了我的错误,其实老师早就知道了,只是没有揭发出来罢了。
三个村的孩子也有矛盾发生。B村里有一个外号叫“解放军”的男孩子,整天幻想当兵,高高的个子,穿着一身破旧的黄上衣,不知是借来的还是捡拾别人穿下来的,在同学面前又是跳高,又是跑远,还冲呀杀呀的乱喊,别人很是羡慕,他也自得其乐。N村有一个男孩子,肤色发黑,体格健壮,穿着一双他爸爸的破皮鞋,威风无比,惹得别人眼馋,他的外号是“皮鞋”。两村一里之远,一河之隔。一个星期天,“解放军”和“皮鞋”各带领一部分亲信,不期而遇。两人相互不服气,
就来到一块平地上,通过摔跤进行决战,一分高低。两个人互相顶着头部,眼睛瞪得睁圆,胳膊交叉,弯着腰,蹬紧双腿,就像斗牛士一样。围观的人自然地分成两拨,为他们摇旗呐喊。最后的结果是:两败俱伤,“解放军”黄色上衣的袖子被撕破了,“皮鞋”一只脚上的皮鞋甩向了远处,两个人都是一脸的汗水,一身的泥土。河边分手的时候,相约下周再战,个别不舍气的孩子站在河岸还向对方扔了几块石头,算是宣布决裂。
周一刚到到学校上学,B村与N村发生“战争”的事情就不胫而走。H村作为中间方,总是平息事态的润滑剂。H村的“胖墩”担当起了和善大使的重任,加上B村的“矮子”和几个学生领袖,“解放军”与“皮鞋”握手言和,从此再无“战事”。为了庆祝和谈成功,下午课外活动时,B村与N村的学生举行了拔河友谊赛,“解放军”与“皮鞋”分别担任指挥,加油助威的声音震天响,B村与N村的纠纷在一场友谊赛中结束了。后来,“解放军”并没有实现自己当兵的愿望,但成了B村安全稳定的力量;“皮鞋”回村当了生产队长,现在是村里的支书,正带领全村人发家致富。
后来B村和N村都从H村划分出去,成为了独立的行政村,而H 村也劈成了三个独立的村,村名分别是H1、H2和H3。当年一起上学的毛头少年,现在都已经长大成人,成就事业。聚在一起的时候,说起当年的情景,都感叹不已,成为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