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地震对供应链的影响
供应链专题——浅析日本大地震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

供应链专题——浅析日本大地震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摘要:日本在全球产业链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
尽管在此次9级强震中,主要制造厂商并未受到毁灭性影响,但由于交通中断,原材料以及成品无法运至机场或港口,这对全球在某些领域须仰仗日本的供应链韧性是一次不小的考验。
分析人士指出,汽车、半导体、电子消费产品、化工产品及钢材等产业成为受影响较大的产业。
日本大地震中的"汽车产业"作为汽车出口巨头——丰田汽车、本田汽车、日产汽车的停产消息不仅对日本,对整个汽车行业是一次巨大考验。
依赖日本汽车厂商供应零部件的部分企业难免要遭殃。
日本三大汽车厂商丰田、本田、日产一共有22家工厂已经关闭。
据慧聪表面处理网小编了解,本田公司位于琦玉、栃木和滨松三地的工厂操作已经停止,生产曲轴和变速箱的零部件工厂被迫关闭;日产公司在日本本土的福岛、枥木、横滨、追滨、座间等5家工厂暂时停止运作;丰田公司暂停震中附近2家车厂和2家零部件厂。
受影响较大的包括今年1月才在宫城县建起的一家新工厂,其主要生产Yaris(即“雅力士”)车型,宫城的一家混合动力汽车电池工厂也暂时停产。
另外,斯巴鲁东家富士重工决定暂停5家工厂的生产。
日本大地震中的"半导体产业"日本东北地区的半导体生产链在这次地震灾害中受损严重。
日本东北部是半导体业上游材料生产链的集中地,地震发生后,占据全球超过五成半导体硅晶圆供应的信越、SUMCO两家日本供应商生产受限,其中信越旗下硅晶圆厂子公司信越半导体的白河工厂已停工。
日本发生的大地震还对数十家半导体工厂的运营造成影响。
侧重于电子工业的市场研究机构IHSiSuppli的分析师莱恩·杰利内克表示,下个季度整个半导体行业都将显露出“强震后遗症”,即便是时间较短的交通中断也有可能会进一步对供应链造成压力。
日本大地震中的"电子消费产业"据统计,2010年日本芯片公司收入约633亿美元,约占全球半导体市场的20.8%。
日本海啸灾害中的食品安全与供应链管理

日本海啸灾害中的食品安全与供应链管理在过去几十年里,日本一直位居全球海啸灾害的中心。
由于日本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该国常常受到大规模地震和海啸的威胁。
这些灾害给日本的食品安全和供应链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日本海啸灾害对食品安全和供应链管理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应对措施和经验教训。
1. 海啸灾害对日本食品供应链的冲击在海啸灾害后,日本的食品供应链常常受到较大的损坏和中断。
海啸潮水泛滥会摧毁农田、畜牧地和渔场,导致大量农作物、家畜和渔获毁损或死亡。
同时,交通、运输和物流基础设施也经常受到破坏,导致食品配送链路中断。
这些问题给日本的食品供应链管理带来了重大挑战。
2. 食品安全问题的突出性日本海啸灾害后,食品安全问题常常备受关注。
潮水和洪水可能将有害物质和细菌带入农田和水源中,导致农产品和水产品被污染。
此外,受损基础设施和缺乏清洁饮用水也可能导致食品的污染和细菌滋生。
因此,食品安全问题成为灾后恢复和供应链管理的重点。
3. 应对措施和经验教训为了应对海啸灾害中的食品安全和供应链管理问题,日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汲取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首先,日本加强了食品安全监测和控制体系。
通过建立更严格的监测机制和加强产品抽检,日本能够更加及时地发现和处理受污染的食品。
此外,日本还加强了对生产过程的监管,并提供更多的培训和教育,以确保农民和渔民能够采取正确的食品安全措施。
其次,日本改进了供应链管理系统,以提高食品供应的韧性和可持续性。
一方面,日本通过投资改善基础设施和物流体系,减轻灾害后供应链中断的影响。
另一方面,日本也鼓励农民和渔民采用更加灵活的种植和养殖方式,以减少受灾面积和食品供应中断的风险。
此外,日本还加强了食品安全和供应链管理的应急准备工作。
通过制定灾害应急预案和定期进行模拟演练,日本能够及时组织灾后的食品供应和救灾工作。
这些准备措施使得日本能够更加迅速地应对灾害并恢复供应链的正常运行。
4. 结论在日本海啸灾害中,食品安全和供应链管理成为重要的挑战。
日本大地震对中国流通业的影响分析

日本大地震对中国流通业影响分析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强震并引发海啸,对该国经济造成巨大破坏。
日本部分地区交通及通信一度中断、工厂相继停产、农产品流通混乱,作为全世界数一数二的工业大国和出口大国,地震重创了日本,震撼了世界,也影响到了中国,特别是涉日的中国企业以及中国的流通行业。
日本是中国最为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日本东北大地震主要通过供应链和贸易途径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
2010年,中国从日本进口1768亿美元,向日本出口1212亿美元。
分别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的12.7%,7.7%。
日本大地震严重摧毁了日本东部的港口公共设施,对日本相关的进出口贸易影响严重,物资无法第一时间运抵灾区加重了灾害的次生性灾害的发生。
日本企业很多的资源都是从中国进口,商品流通业在两国的企业之间可谓是最主要的关节,但是此次日本大地震对于中国的流通行业特别是海运物流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然而,我认为,此次日本大地震对我国流通行业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一) 挑战方面我国大量进口日本高技术产品、上游中间产品和设备。
电子、汽车等一些产业产能利用率可能会因为日本上游中间产品供货停顿而降低,一些新建和改造项目可能因为日本设备生产、交货流程被打断而不得不减速。
据中国港口网掌握的资料,强震和海啸将对日本港口产生重大影响。
未来一部分港口需要重建,一部分需要重新恢复正常运作。
短期来看,因日本钢铁企业受到重大损失,将会引起船板价格乃全船舶价格的上涨。
因日本铁矿石需求的减少还有可能导致好望角行船的运费下降,日本作为第二大原油进口国,日本地震很有可能使持续上涨的国际油价稳定甚至下降。
另外,日本港口无法正常运行,也将对全球供应链产生影响,往来日本的货物及船舶将受到影响。
日本部分港口的破坏及船舶价格的上涨,将直接导致我国产品流通成本的上升,不利于我国涉日企业的进出口。
这种影响主要在以下几个行业中表现的比较明显:(1)汽车行业。
受地震影响,日本三大汽车巨头宣布,3月14日起全面停产,且未公布复产时间表。
供应链风险与危机管理案例分析

供应链风险与危机管理案例分析在当今全球化和高度竞争的商业环境中,供应链风险和危机管理成为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
供应链是指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的整个过程,包括了多个环节和各种参与者。
由于供应链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各种风险和危机都可能对其运作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有效的供应链风险与危机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通过分析几个供应链风险与危机管理的案例,探讨了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和最佳实践。
案例一:世界范围的供应链中断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期间,一家全球汽车制造商面临严重的供应链中断。
由于供应商的破产和运输问题,该公司无法按时交付产品,导致生产线停工。
为了应对这一危机,该公司采取了多个措施,包括与备用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加强与供应商的沟通和合作、提前采购关键零部件以确保供应等。
通过这些措施,该公司成功地将供应链中断的影响降到最低,并尽快恢复了正常的生产运营。
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有效的供应链风险与危机管理需要企业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并采取积极的措施来确保产品的及时供应。
案例二:自然灾害引发的供应链危机2011年日本发生了大地震和海啸,对全球供应链产生了严重影响。
一些日本汽车制造商面临着关键零部件的短缺和供应链中断的问题。
为了应对这一危机,这些企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与其他国家的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扩大备货量以应对潜在的短缺、并加强物流和运输能力。
通过这些措施,这些企业成功地度过了供应链危机,并在短时间内恢复了正常的生产运营。
这个案例表明,在面对自然灾害等不可控因素时,建立多元化供应链和灵活的物流能力对于供应链风险与危机管理的重要性。
案例三:供应商失信引发的供应链风险在全球化经济中,企业通常与多个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
然而,供应商失信问题可能对供应链造成严重影响。
一家全球电子产品制造商曾面临供应商失信问题,导致无法按时获得关键零部件。
为了应对这一风险,该企业采取了多个措施,包括加强对供应商的评估和审查、建立合同和法律机制以确保供应商的履约能力、并与备选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
供应链管理风险案例分析题

供应链管理风险案例分析题在当今全球化和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供应链管理已成为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然而,供应链管理也面临着诸多风险,这些风险可能会对企业的运营、财务和声誉造成严重影响。
本文将通过几个实际案例,深入分析供应链管理中常见的风险,并探讨相应的应对策略。
案例一:自然灾害导致的供应链中断2011 年,日本发生了一场强烈的地震和海啸,给该国的制造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许多汽车和电子零部件供应商的工厂受到严重破坏,导致全球汽车和电子行业的供应链中断。
例如,某知名汽车制造商由于无法获得关键零部件,不得不暂停部分生产线,导致交付延迟和销售额下降。
在这个案例中,自然灾害是不可预测的外部因素,但企业可以通过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和多元化的供应商网络来降低其影响。
首先,企业可以与气象机构和地质专家合作,及时获取自然灾害的预警信息,并制定应急预案。
其次,企业不应过度依赖少数供应商,而应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多个可靠的供应商,以确保在某个地区发生灾害时,能够从其他地区获得零部件。
案例二:供应商破产引发的供应链危机某服装品牌一直依赖一家小型供应商提供某种特殊面料。
然而,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和经营不善,该供应商突然宣布破产,无法继续供货。
这使得服装品牌面临着面料短缺的问题,无法按时完成订单,不仅遭受了经济损失,还损害了品牌形象。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应该对其财务状况进行充分的评估和监测。
可以要求供应商提供财务报表,并定期进行实地考察。
此外,企业还可以与供应商签订长期合同,并在合同中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在供应商出现问题时的解决方案。
案例三:质量问题导致的供应链风险一家食品公司从供应商那里采购了一批原材料,但在生产过程中发现这批原材料存在质量问题,导致大量产品召回,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声誉损害。
为了确保原材料的质量,企业应该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
在选择供应商时,要对其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审核,并要求供应商提供质量保证文件。
大地震后日本PCB与基板材料业现况[定]
![大地震后日本PCB与基板材料业现况[定]](https://img.taocdn.com/s3/m/73d624d080eb6294dd886cc2.png)
1. 大地震使部分企业遭受严重损害1.1引言据日本《半导体产业新闻》报道,发生在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大地震使日本PCB业及其基板材料业惨遭很大的损害,特别是日本本土的东北太平洋沿岸、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所受到核辐射影响的地区、避难隔离地区及其周边地区。
而且在地震发生之后,他们在恢复生产中又受到工厂的供水(主要指沿海工厂)、计划限电,原材料供应紧张甚至混乱等困难。
大地震给日本众多企业“留下了前所未有的悲惨残局(引自苏州福田金属有限公司总经理高井政仁先生在211年5月在电子铜箔行业协会年会上的报告语)”。
“311”大地震对日本PCB业及其基板材料业影响严重的地区,主要是宫城县、岩手县、福岛县、茨城县等。
日本许多PCB及其基板材料的生产工厂就聚集这些地区,它们在生产经营上所受到的。
1.2 在茨城县茨城县是日立集团PCB业的重要生产区域。
位于茨城县日立市日立化成公司下馆工厂,是在日本生产FPC的主要工厂之一,并且它还为PCB提供干膜、覆铜板等原材料。
这两类原材料在世界市场上占有一定的比例。
其中所生产的刚性覆铜板2010年销售额达到4.2亿美元,世界排名第8位(Prismark的2011年4月统计数据)。
日立化成还是全球封装基板用有机树脂覆铜板的主要供应商之一。
日立化成公司在茨城县的下馆工厂及五所宫工厂都在地震遭受设施上的损失。
位于日立化成工厂附近的日立电线公司也是世界少有几家生产压延铜箔厂家之一。
在茨城县的JX日矿金属公司是生产PCB用电解铜箔和压延铜箔厂家大型企业。
它的铜箔工厂(白银工厂)地处这次地震的重灾区,工厂设施及部分设备在日本五家最大的铜箔生产企业损失最为严重。
生产PCB用蚀刻液的日本著名ADEKA公司的茨城县鹿岛工厂也同时遭受不小的破坏。
这也造成了不少日本的PCB厂在此种药液上面临一时的短缺。
下面,可以再较详细的叙述一下Nippon Mektron公司(日本メクトロン,NOK,又称为“日本旗胜”)实例,来更深入的了解在此地震后一些日本PCB 厂在生产运行受到的严重影响。
突发事件对汽车产业供应链影响研究——以日本地震对广州汽车产业影响为例

j 匕 方 经圜 = ;, 特别是 自主品牌与国外 的竞争 , 中国汽车零部件的发展相当快。中国零部件行业 与国外企业相 比, 成本优势明显 , 发达国家劳务成本 比国
内高 出至少 5倍 , 日本甚至高 出中国 1 O倍 。在同等质量水 平下 , 中 国产 品价格 只有 发达 国家 的 7 0 %, 市场 竞争 优 势 明显 。广州 的汽车配套厂 如果能够抓住 日本本土零配 件供 应断裂的机会 , 发展 日系车的零部件配套 , 这将是广州汽 车配套 产业发展 的一 大 良机 。
( 三) 日本地震对 广州汽车 产业影响
日本作 为广 东 省进 口汽 车 和汽 车零 配件 最 大 的来 源 地, 日 本地 震对其 国内工厂生产设施 造成不 同程度 的破 坏 , 同时 , 由于 电力供 应不稳 定 , 其 国 内生 产不能 正常 进行 ; 另 外, 由于其 国 内道 路损坏 、 国际航 运也受 到波 及 , 汽车及 汽 车零配件 的进 口对 国内市场 销售 和生 产在短 期 、 中期 影响 不可低估 。 1 . 短期影 响汽 车整车进 口, 导致 日系销售货 源紧张 地震爆 发 , 丰 田、 本 田、 日 产、 三菱 、 富士重工 、 马自 达、 铃 木 等 日本 主要汽 车 厂 商在 日本 本 土的工 厂 先后 全部 或 部分停产, 日 系汽车进 口受到严重影响。 日系原装车在国 内销售库存不高 , 地震后 日系车货源供应不能保证 , 价格 上涨。广州部 分车型缺货 , 影 响了 日系车 的销售 。 2 . 日本供应链 断裂波及 广州 日系汽 车生产 日 本汽车 工厂及零部 件工厂 的生态链断裂 , 不 同程度 影响到在 中国的合资 工厂 。 广州 汽车产业接 近 9 0 %的关键 汽车零配件 自日本进 口, 日 本本土零配件工厂的产业链 断 裂, 关 键部 件 的缺 口使 得广 州汽 车产业 产量 大减 。受 日 本 大地震影 响 , 广 州汽车制造业 工业总产值 2 0 1 1年 4 、 5 、 6月 份分别 同比下降 3 2 . 2 %、 1 8 . 6 %和 4 . 2 %。 3 . 日 本本土零配件供应断裂 , 或促进 国内配套企业 发展 日本发 生地 震 以来 , 3 — 5 月 内全 球 汽车行 业 产量 下 降 3 0 %以上 。 由于 国际零部件供应 缺乏 , 中国汽车零部 件配套
供应链风险经典案例

供应链风险经典案例供应链风险是指在供应链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潜在问题和隐患,可能导致供应链的中断、延迟、成本增加等不利影响。
在实际运营中,供应链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对企业来说,了解和应对供应链风险非常重要。
下面列举了10个经典的供应链风险案例。
1. 自然灾害风险: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飓风等可能破坏供应链中的物流设施、仓库和生产设备,导致供应链中断,如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导致的供应链中断。
2. 市场需求风险:市场需求的变化可能导致供应链中产品的需求量增加或减少,如果企业无法及时调整供应链以满足市场需求,可能导致库存积压或缺货情况,影响企业的利润和声誉。
3. 供应商破产风险:供应链中的供应商如果破产或经营困难,可能无法按时供货,导致供应链中断。
例如,2018年德国汽车制造商大众因为一家供应商破产而停产。
4. 物流延迟风险:物流中的延迟可能导致供应链中断,特别是跨国供应链。
例如,2016年的韩国现代汽车公司在中国的供应链中出现了物流延迟,导致其生产线停产。
5. 质量问题风险:供应链中的产品质量问题可能导致产品召回、投诉和品牌声誉受损。
例如,2007年中国奶粉事件导致多个国内外品牌的奶粉受到质量问题的困扰。
6. 人为事故风险:供应链中的人为事故如火灾、爆炸、事故等可能导致供应链中断。
例如,2013年孟加拉国拉纳广场大楼倒塌导致供应链中断,影响了包括沃尔玛、迪士尼等国际知名品牌。
7. 原材料供应风险:供应链中的原材料供应不稳定可能导致生产中断或成本增加。
例如,2010年的冰岛火山喷发导致欧洲航空业的供应链中断,因为航空燃料供应不稳定。
8. 政治风险:政治不稳定和政策变化可能导致供应链中断或成本增加。
例如,2018年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的政策变化导致一些企业的供应链中断和成本增加。
9. 信息技术风险:供应链中的信息系统故障、黑客攻击等可能导致供应链中断和数据泄露。
例如,2017年的“勒索软件”攻击导致全球多个企业的供应链中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日本大地震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2011-04-12 中国环保设备展览网点击:276摘要:日本在全球产业链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此次9级强震中,由于交通中断,原材料以及废品无法运至机场或港口,这对全球在某些领域须仰仗日本的供应链韧性是一次不小的考验。
汽车、半导体、电子消费产品、化工产品及钢材等产业成为受影响较大的产业。
日本大地震中的"汽车产业"对整个汽车行业是一次巨大考验。
依赖日本汽车厂商供应零部件的局部企业难免要遭殃。
作为汽车入口巨头—丰田汽车、本田汽车、日产汽车的停产消息不只对日本。
日本三大汽车厂商丰田、本田、日产一共有22家工厂已经关闭。
本田公司位于琦玉、栃木和滨松三地的工厂操作已经停止,生产曲轴和变速箱的零部件工厂自愿关闭;日产公司在日本外乡的福岛、枥木、横滨、追滨、座间等5 家工厂暂时停止运作;丰田公司暂停震中附近2家车厂和2家零部件厂。
受影响较大的包括今年1月才在宫城县建起的一家新工厂,其主要生产Yari即“雅力士”车型,宫城的一家混合动力汽车电池工厂也暂时停产。
另外,斯巴鲁东家富士重工决定暂停5家工厂的生产。
日本大地震中的"半导体产业"地震发生后,日本东北地区的半导体生产链在这次地震灾害中受损严重。
日本东北部是半导体业上游资料生产链的集中地。
占据全球逾越五成半导体硅晶圆供应的信越、SUMCO 两家日本供应商生产受限,其中信越旗下硅晶圆厂子公司信越半导体的白河工厂已停工。
下个季度整个半导体行业都将显露出“强震后遗症”即便是时间较短的交通中断也有可能会进一步对供应链造成压力。
日本发生的大地震还对数十家半导体工厂的运营造成影响。
偏重于电子工业的市场研究机构IHSiSuppli分析师莱恩·杰利内克表示。
日本大地震中的"电子消费产业"2010年日本芯片公司收入约633亿美元,据统计。
约占全球半导体市场的20.8%除内存芯片之外,飞思卡尔在仙台的微控制器芯片厂商靠近震中,对生产影响较大;富士通在岩手县的工厂预计也会有一定影响;东芝除内存之外,CMOS芯片的生产也受到影响;索尼关闭的6家工厂主要生产蓝光光盘和播放机、激光和锂离子电池及半导体产品。
受整体生产和市场情绪影响,预计其他芯片价格也可能短期内出现一定上涨。
另外旭硝子、板硝子等上游的玻璃基板厂商也在产业链中有较重要的地位,日本是重要的液晶面板供应地。
而面板上游的黑色滤光片、偏光片等都有较完整的配套。
全球大尺寸液晶面板销售额为863亿美元,2010年。
日本企业销售收入占全球比例为6.2%10英寸级以上液晶面板占全球比例约为14%此次地震夏普的面板厂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但是考虑到韩国、台湾以及中国大陆的面板厂供应充足,市场人士一致认为不会对面板供应发生明显影响。
日本大地震中的"化工产业"地震造成的基础设施损毁和水电供应中断使得相关企业恢复生产至少需要数月的时间,日本局部化工品产出将阶段性下降。
地震影响区域集中了大量化工企业。
因此其阶段性产出将有明显下降。
日本是石油炼化下游和精细化工多个领域的全球领先者和主要供应商之一,其产出减少预计将推升全球同类产品的价格。
日本大地震中的"钢铁产业"因为地震,日本至少5家大型钢厂暂停了生产,并且停产时间可能长达几个月。
新日本制铁等3家钢铁制造商位于东京湾的5个炼钢厂都遭到结构性的破坏,并且短期内无法恢复,同时这些炼钢厂的码头设施也都无法运营。
日本最大钢铁企业新日铁公司位于岩手县釜石市的钢铁厂已停产。
此外,日本钢铁工程控股公司位于千叶的钢铁厂还发生了火灾。
日本多家公司的停产,将减少全球钢材的供应。
日本大地震中的"汽车产业"作为汽车出口巨头——丰田汽车、本田汽车、日产汽车的停产消息不仅对日本,对整个汽车行业是一次巨大考验。
依赖日本汽车厂商供应零部件的部分企业难免要遭殃。
日本三大汽车厂商丰田、本田、日产一共有22家工厂已经关闭。
据表面处理网小编了解,本田公司位于琦玉、栃木和滨松三地的工厂操作已经停止,生产曲轴和变速箱的零部件工厂被迫关闭;日产公司在日本本土的福岛、枥木、横滨、追滨、座间等5家工厂暂时停止运作;丰田公司暂停震中附近2家车厂和2家零部件厂。
受影响较大的包括今年1月才在宫城县建起的一家新工厂,其主要生产Yaris(即“雅力士”)车型,宫城的一家混合动力汽车电池工厂也暂时停产。
另外,斯巴鲁东家富士重工决定暂停5家工厂的生产。
日本大地震中的"半导体产业"日本东北地区的半导体生产链在这次地震灾害中受损严重。
日本东北部是半导体业上游材料生产链的集中地,地震发生后,占据全球超过五成半导体硅晶圆供应的信越、SUMCO 两家日本供应商生产受限,其中信越旗下硅晶圆厂子公司信越半导体的白河工厂已停工。
日本发生的大地震还对数十家半导体工厂的运营造成影响。
侧重于电子工业的市场研究机构IHSi Suppli的分析师莱恩·杰利内克表示,下个季度整个半导体行业都将显露出“强震后遗症”,即便是时间较短的交通中断也有可能会进一步对供应链造成压力。
日本大地震中的"电子消费产业"据统计,2010年日本芯片公司收入约633亿美元,约占全球半导体市场的20.8%。
除内存芯片之外,飞思卡尔在仙台的微控制器芯片厂商靠近震中,对生产影响较大;富士通在岩手县的工厂预计也会有一定影响;东芝除内存之外,CMOS芯片的生产也受到影响;索尼关闭的6家工厂主要生产蓝光光盘和播放机、激光和锂离子电池及半导体产品。
受整体生产和市场情绪影响,预计其他芯片价格也可能短期内出现一定上涨。
日本是重要的液晶面板供应地,另外旭硝子、板硝子等上游的玻璃基板厂商也在产业链中有较重要的地位,而面板上游的彩色滤光片、偏光片等都有较完整的配套。
2010年,全球大尺寸液晶面板销售额为863亿美元,日本企业销售收入占全球比例为6.2%;在10英寸级以上液晶面板占全球比例约为14%。
此次地震夏普的面板厂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但是考虑到韩国、台湾以及中国大陆的面板厂供应充足,市场人士一致认为不会对面板供应产生明显影响。
日本大地震中的"化工产业"日本部分化工品产出将阶段性下降。
地震影响区域集中了大量化工企业,地震造成的基础设施损毁和水电供应中断使得相关企业恢复生产至少需要数月的时间,因此其阶段性产出将有明显下降。
日本是石油炼化下游和精细化工多个领域的全球领先者和主要供应商之一,其产出减少预计将推升全球同类产品的价格。
日本大地震中的"钢铁产业"据表面处理网小编了解,因为地震,日本至少5家大型钢厂暂停了生产,并且停产时间可能长达几个月。
新日本制铁等3家钢铁制造商位于东京湾的5个炼钢厂都遭到了结构性的破坏,并且短期内无法恢复,同时这些炼钢厂的码头设施也都无法运营。
日本最大钢铁企业新日铁公司位于岩手县釜石市的钢铁厂已停产。
此外,日本钢铁工程控股公司位于千叶的钢铁厂还发生了火灾。
日本多家公司的停产,将减少全球钢材的供应。
日本粗钢产量仅次于中国。
受益于对亚洲的稳定出口,2010年日本粗钢产量接近1.1亿吨,同比增25%,为43年来最大增幅。
2011年1月份日本出口钢材347多万吨中的80%多是在亚洲市场。
现在这些公司部分工厂停工后,或会增加国内钢材出口增量的预期,进而引发价格上调。
同时,由于日本灾后重建的预期,将导致钢材需求量大增,这也会导致钢铁价格上行。
我们认为,中国钢铁价格将重拾升势,创出金融危机后反弹以来的新高。
日本大地震中的"铁矿石产业"日本大地震对钢厂和汽车企业造成的后果,将影响全球海运铁矿石市场。
2010年日本进口铁矿石1.42亿吨,比2009年大幅度增加30%。
日本地震和海啸发生后,新加坡铁矿石掉期合约价格出现暴跌,4月份主力合约当天就下跌7%,Platts、MB、TSI三大铁矿石价格指数也齐声下跌。
据有关专家分析说,假设这些炼钢厂停产六个月,那么海运铁矿石市场可能丧失2220万吨铁矿石需求,平均每月不到400万吨,对铁矿石市场的冲击也比较有限,但不排除在目前钢材价格出现大幅下挫,铁矿石却缓慢跟跌的情况下,钢厂采购商借机炒作打压矿价的可能。
日本大地震中的"有色金属产业"日本是世界上第二大的铜矿进口国,同时也是亚洲最大的铝进口国。
从供给看,目前日本已有两家铜冶炼厂宣布停产,2010年合计产量约43万吨。
相对于供给方面的影响,需求的影响较大,据报道大量的制造业产能已经宣布暂时性停产。
日本本身是一个金属消费国,2010年其对铜的消耗占全球的5.4%,铝4.8%,有市场观点认为,日本经济的进一步下滑也将影响全球有色金属市场。
由于日本也是主要的有色金属消费地,铜和铝这两种金属均需要从国际市场上进口,地震将造成一定时间内全球市场铜和铝的价格持续下跌。
日本大地震中的"工程机械产业"据表面处理网小编了解,近年来,日本工程机械企业发展迅速,同日本的汽车产业一样,以精益生产、节能技术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如日立、小松挖掘机,川崎液压件。
受限于国内资源及人力资源的限制,许多掌握核心技术的日系工程机械企业纷纷在海外设厂,进行全球化发展。
主要产能在海外,因此地震灾害不会对日本工程机械企业产生伤筋动骨的影响。
日本的地震、海啸及核危机使得许多沉寂多年的问题再一次浮现,也给全球经济和产业发展带来了一些以前少有触及的问题,其中就包括供应链安全的问题。
和以往的灾害冲击不同的是,日本作为全球供应链的核心环节,在汽车零部件、电子元器件等领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加上电力供应受到重创,带来了非常巨大的间接影响。
从目前的进展来看,日本重灾的影响出现了持续化的趋势,因此,需要对其后续影响进行细致的分析,并观察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提出中国的对策。
一、日本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众所周知,受灾的东北地区是日本传统的农业地区,因此,直接受到地震、海啸和核事故影响的主要是农业,制造产业中并没有多少企业受到直接的影响。
但是,由于福岛是日本重要的电力输出县,地震导致的电力供应不足才是影响制造产业的主要原图,受此影响,首都经济圈内的汽车企业和电子企业都受到较大的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首先考察的是日本在汽车产业和电子产业供应链中的地位。
日本是全球液晶面板原材料及设备的主要聚集地,世界三大液晶面板基板玻璃厂商之一日本旭硝子株式会社主要生产线集中在日本;另一大玻璃基板厂商康宁玻璃基板则设在日本静冈县,液晶面板的产能和短期供求或将受到连带影响。
旭硝子株式会社正是TCL在深圳的8.5代液晶面板项目的配套项目提供商,TCL的相关负责人称,旭硝子的深圳项目不会有任何影响,TCL集团的8.5代线也仍然还在按照原定计划加速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