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液成分及作用共17页

合集下载

胃液:消化液,保护液

胃液:消化液,保护液

家庭医药 2013.0568胃液:消化液,保护液□ 北京军区总医院消化内科教授 张禹胃液是胃壁细胞分泌的一种混合液体,其pH值(酸碱度)为0.9~1.5,酸度很高,成人每日可分泌1.5~2.5升,对帮助消化、保护胃黏膜免受细菌侵害损伤有重要意义,是食物消化不可或缺的物质。

由于胃液呈强酸性,很多人把胃酸和胃液混为一谈。

然而,两者并不能划等号,因为胃酸只是胃液的其中一种成分,除此之外,胃液还含有胃蛋白酶、黏液、内因子等。

胃液组成(1) 胃酸(其实就是盐酸):它能激活胃蛋白酶原,帮助消化食物中的蛋白质,还能杀死随食物进入胃内的致病细菌。

盐酸进入小肠后,能促使胰液、肠液分泌,还有助于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矿物质(比如铁)的吸收。

过去认为,消化性溃疡(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主要是由高胃酸所致,是盐酸对胃黏膜的自我消化造成的(以致有所谓“无酸无溃疡”的经典学说)。

而现研究证明,溃疡病的发生并非单是盐酸起的作用,还有幽门螺杆菌对胃黏膜的破坏和损伤,但胃液的高酸状态,起码是溃疡病发生的两种重要原因之一。

(2) 胃蛋白酶:它是胃液中的重要消化酶。

它能水解蛋白质,使食物中的蛋白质易于吸收。

胃蛋白酶只有在酸性较强的环境中才能发挥作用,胃液中的盐酸低是消化不良的重要原因,这时胃蛋白酶难以发挥作用,食物也就不易被吸收。

(3) 黏液:由胃多种细胞分泌混合成黏液状物。

此黏液覆盖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层膜状物,具有润滑食物的作用,能使食物易于通过幽门,并能保护胃黏膜,使之不受食物中坚硬物质的机械性损伤,还能防止盐酸对胃黏膜的侵蚀。

(4) 内因子:由胃腺的壁细胞分泌,它是一种糖蛋白,在胃内能和食入的维生素B 12(抗恶性贫血物质)结合在一起,下行至回肠,促使回肠上皮吸收维生素B 12,若内因子缺乏,可引起维生素B 12吸收障碍,产生恶性贫血。

胃酸与胃病除pH值外,胃酸还有3个相关指标:(1)基础胃酸分泌值(BAO):指清晨空腹(未进食、喝水、未服任何药物)时的胃酸分泌量;(2)最大胃酸分泌值(MAO):指肌肉注射6微克/公斤体重的胃酸分泌刺激剂——五肽胃泌素,注射后1小时内胃酸的分泌值;(3)高峰泌酸分泌值(PAO):抽取未进食时4个标本的胃液排酸量,将其中2个最大的数值相加乘2即得。

生理学胃液分泌PPT课件

生理学胃液分泌PPT课件

2019/11/29
13
(二)消化期胃液分泌
• 1 头期:食物刺激头部感受器引起的 胃液分泌。
• 分泌机制:条件和非条件反射,迷走 神经为共同传出神经,其末梢递质Ach 引起胃腺分泌胃液。胃窦部G细胞分泌 促胃液素。大,
• 高。
酸度和胃蛋白酶原含量

2019/11/29
16
2019/11/29
17
(三)调节胃液分泌的神经和体液
因素
• 1促进胃液分泌的主要
作用于壁细
因素
胞分泌胃酸
释放 Ach
抑制δ细胞释 放生长抑素
(1)迷走神经
2019/11/29
作用于ECL 释放组胺
释放GRP:作用于G 细胞分泌促胃液素
18
2019/11/29
19
(2)组胺
贲门腺: 黏液腺
• 内因子
壁细胞:HCl
• 酶原
泌酸腺 :主细胞:胃蛋白
• 消化腺 液
颈黏液细胞:黏


幽门腺 :分泌碱性黏液
• 液素
2019/11/29
G细胞:促胃
4
一 胃液的作用
2019/11/29
5
(一)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 1盐酸
• 产生细胞:壁细胞
• 形式:游离酸和结合酸
• 作用:①激活胃蛋白酶原
• 分泌细胞:壁细胞
• 成分:糖蛋白
• 作用:保护维生素B12免遭破坏,促 进回肠对维生素B12的吸收。
• 临床:当壁细胞受损或减少时,可发 生巨幼红细胞性 贫血。
• 特点: 分泌能力和刺激因素与胃酸相当
2019/11/29
9
4黏液和碳酸氢盐

胃液分泌知识点总结

胃液分泌知识点总结

胃液分泌知识点总结胃液是胃黏膜上皮细胞分泌的一种液体,它在消化和杀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胃液主要由盐酸、胃蛋白酶和黏液组成,它们协同作用,可以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糖类和脂肪,使之转化为可吸收的营养物质。

本文将对胃液的成分、分泌调控、功能以及与胃病的关系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胃液的成分(一)盐酸盐酸是胃液中最主要的成分,其主要作用有三个方面:1.促进胃蛋白酶的活性化。

胃蛋白酶是一种在酸性环境下才能发挥作用的酶,盐酸的存在可以调整胃液的pH值,使其酸度达到最适宜的条件,从而促进胃蛋白酶的活性化。

2.杀菌。

盐酸可以将胃液的pH值维持在1.5-2.5之间,这样的极强酸性环境可以杀灭大多数细菌、病毒和寄生虫,保护胃黏膜免受细菌感染。

3.促进食物的消化。

盐酸可以分解食物中的大分子蛋白质,使之变成小分子的氨基酸,增加食物的表面积,有利于胃蛋白酶对其的分解。

(二)胃蛋白酶胃蛋白酶是胃液中的主要消化酶,它主要作用于蛋白质的分解,将大分子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多肽和氨基酸。

胃蛋白酶的活性需要在酸性条件下才能最大化,因此其活性和盐酸是相互依存的。

(三)黏液黏液是一种胶状物质,它由胃壁上皮细胞分泌,并散布在黏膜上,形成一层保护膜。

黏液可以保护胃黏膜免受胃液的腐蚀,同时也有助于食物的润滑和消化。

二、胃液的分泌调控胃液的分泌受多种因素的调控,主要包括:(一)神经调节胃镇静素:它是一种神经递质,能够抑制胃酸的分泌。

当胃黏膜受到刺激时,会释放胃镇静素,从而减少胃液的分泌。

迷走神经:迷走神经是一对控制消化系统的神经,它可以通过神经递质的释放,调控胃液的分泌和胃肠动力。

(二)内分泌调节胃泌素:胃泌素是一种促进胃酸分泌的激素,主要由胃黏膜上的G细胞分泌,并通过血液传播到胃壁的壁细胞,促使其分泌盐酸和胃蛋白酶。

抗胃泌素:抗胃泌素是一种抑制胃酸分泌的激素,主要由小肠内壁分泌,并通过血液传播到胃壁,抑制胃泌素的分泌。

三、胃液的功能胃液在人体消化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功能主要包括:(一)消化作用胃液中的盐酸和胃蛋白酶可以将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氨基酸,有利于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和利用。

医学基础知识:试述胃液的主要成分及其生理作用

医学基础知识:试述胃液的主要成分及其生理作用

医学基础知识:试述胃液的主要成分及其生理作用胃液的相关知识点是生理学消化章节的重点内容,也是卫生人才考试常爱考的知识点,今天今天就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进行总结,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纯净的胃液是一种无色的酸性液体,pH为0.9~1.5,正常成年人每日分泌1.5~2.5L,其主要成分有盐酸、胃蛋白酶原、黏液和内因子,其余为水、HCO3-、Na+、K+等无机物。

1.盐酸盐酸也称胃酸,由壁细胞分泌。

胃内的盐酸具有多种生理作用:(1)激活胃蛋白酶原,并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2)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有利于蛋白质的水解;(3)杀灭随食物进入胃内的细菌,对维持胃及小肠内的无菌状态具有重要意义;(4)盐酸随食糜进入小肠后,可促进促胰液素和缩胆囊素的分泌,进而引起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5)盐酸造成的酸性环境有利于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

若盐酸分泌过多,将损伤胃和十二指肠黏膜,诱发或加重溃疡病;若盐酸分泌过少,则可引起腹胀、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

2.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主要由胃泌酸腺的主细胞合成和分泌。

胃蛋白酶原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储存在细胞内。

进食、迷走神经兴奋及促胃液素等刺激可促进其释放。

胃蛋白酶可水解食物中的蛋白质,使之分解成和胨、少量多肽及游离氨基酸。

3.内因子壁细胞在分泌盐酸的同时,也分泌一种被称为内因子的糖蛋白。

内因子的活性部位与进入胃内的维生素B12结合,形成内因子-维生素B12复合物,可保护维生素B12免遭肠内水解酶的破坏。

若缺乏内因子,可因维生素B12吸收障碍而影响红细胞升成,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4.黏液和碳酸氢盐胃液中含有大量的黏液,它们是由胃黏膜表面的上皮细胞、泌酸腺、贲门腺和幽门腺的黏液细胞共同分泌的,其主要成分为糖蛋白。

黏液分泌后即覆盖于胃黏膜表面,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层,这个保护层可在黏膜表面起润滑作用,减少粗糙食物对胃黏膜的机械损伤。

另外,进入胃内的HCO3-并非直接进入胃液中,而是与胃黏膜表面的黏液联合形成一个抗胃黏膜损伤的屏障,称为黏液-碳酸氢盐屏障,它能有效地保护胃黏膜免受胃内盐酸和胃蛋白酶的损伤。

单胃动物胃液的成分及作用

单胃动物胃液的成分及作用

中和作 用 , 使 粘液 中的 p H值 由 胃腔 面 至黏 膜上 皮 细
胞 表 面呈 递 增梯 度 ,从 而 防止 了 胃酸 对 胃黏膜 的直 接侵 蚀 , 也使 胃蛋 白酶 在粘 液 深层 的 中性 p H环 境 中
腺 泡 腔 。壁 细胞 中二 氧化 碳 ( 由代谢 产生或 来 自血 液) 在碳 酸 酐酶 的作 用 下形 成碳 酸氢 根 , 从胞 浆 扩散 进 入 细胞 外 液 以交 换 氯离 子 ,氯 离 子从 细胞 外 液进 入 细 胞 。此 后 , 被 分 泌进 入 小 管 。 由于钠 离 子 、 氯 离
4 0 —7 0毫 伏 的电位 差 , 进 而 引起 钾 离子 及少 量 钠离
子 向管 内 的被 动转 运 。胞 浆 中的水 解 离 成 氢 离子 和
氢 氧根 离 子 , 在 氢 离子 、 钾离子及 A T P酶 即质 子 泵 的 作 用下 , 氢 离子 和钾 离 子 交 换 , 主 动将 氢 离子 分 泌入 小 管腔 内。此外 , 钠 离子 在 独立 的钠 泵作 用下 被 主动 重 吸收 。 因此 , 大 部分 进 入 管 内 的钾 离 子 、 钠 离 子被 重 吸收 进入 胞 浆 ,而 氢 离子 则 代 替 它们 在 管 内 与氯
酯酶。
出后 , 小 部分 与粘 液 中 的有 机 物 结合 , 称 为 结合 酸 。 大 部分 以游 离方 式存 在 , 称为 游离 酸 。二者合 称 为 总
酸 。盐酸 能激 活 胃蛋 白酶原 , 并 提供 胃蛋 白酶所 需 的
酸性 环境 。使 蛋 白质 膨胀 变 性 ,便 于被 胃蛋 白酶水
的凝 乳酶 为 没有 活性 的酶 原 , 在 酸 性条 件下 激 活 。凝
1 盐 酸
通 常所 说 的 胃酸 , 即为盐 酸 。盐 酸 由壁 细胞 分 泌

胃液胰液胆汁的主要成分和作用

胃液胰液胆汁的主要成分和作用

胃液胰液胆汁的主要成分和作用胃液、胰液和胆汁是人体消化系统中的三种重要消化液体,它们在消化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讨论胃液、胰液和胆汁的主要成分和作用。

胃液是由胃腺分泌的消化液,主要由水、胃酸、胃蛋白酶和黏液组成。

胃酸主要由胃壁的壁细胞分泌,其主要成分是盐酸(HCl),占胃液总成分的98%。

胃酸的主要作用是使胃液保持酸性环境,促进蛋白质的消化和杀灭入侵的病原菌。

胃蛋白酶主要由主细胞分泌,可以将蛋白质分解为较小的多肽链和氨基酸。

黏液由颈部细胞分泌,具有保护胃黏膜的作用,以免被胃酸腐蚀。

胰液是由胰腺分泌的消化液,主要由水、胰蛋白酶、胰淀粉酶、胰脂肪酶和胰激肽组成。

胰蛋白酶主要由胰管细胞分泌,能够将蛋白质分解为多肽链和氨基酸。

胰淀粉酶主要由胰岛细胞分泌,可以将淀粉和糖分解为葡萄糖。

胰脂肪酶主要由胰腺尾部的细胞分泌,能够将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胰激肽是一种荷尔蒙,可以刺激胰腺的分泌,并调节胰岛素和葡萄糖的代谢。

胆汁是由肝脏合成并存储在胆囊中的消化液,主要由水、胆汁酸、胆红素、胆固醇和溶解消化酶的黏液组成。

胆汁酸是胆固醇合成的产物,具有使脂肪乳化和吸收的作用,促进脂肪和脂溶性维生素的消化和吸收。

胆红素是红细胞衰老后产生的代谢产物,经肝脏转化为胆红素胆盐,降低红细胞衰老对肝脏的负荷。

胆固醇是胆汁中的主要成分,也是胆汁酸的前体物质,参与脂类的代谢。

胃液、胰液和胆汁在消化过程中起到协同作用。

当食物进入胃部时,胃液通过胃酸的作用部分消化蛋白质。

食物继续通过胃部进入小肠时,胃液的酸性环境会激活肠激肽的分泌,刺激胰腺分泌胰液。

胰液中的酶能够将食物中的蛋白质、淀粉和脂肪分解为小分子物质,使其能够被肠道吸收。

同时,胆囊会收缩,将胆汁排入小肠,胆汁中的胆汁酸能够使脂肪乳化为细小的脂肪颗粒,提供更大的接触面积,方便胰液中的脂肪酶分解脂肪。

胆汁还能帮助吸收脂溶性维生素和胆固醇的摄取。

总结起来,胃液的主要作用是开始蛋白质的消化,胰液的主要作用是继续消化蛋白质、淀粉和脂肪,而胆汁的主要作用是帮助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西医综合考研:胃液的成分和作用

西医综合考研:胃液的成分和作用

西医综合考研:胃液的成分和作用黏液由胃黏膜表面上皮细胞和分散在胃底腺、颈部的少量颈黏液细胞分泌,胃泌素由“G”细胞分泌。

胃液中盐酸能激活胃蛋白酶原成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并为胃蛋白酶水解蛋白造成酸性环境。

HCl还有杀菌作用。

胃蛋白酶可激活胃蛋白酶原。

黏液蛋白除润滑食物外,以胶冻状性质形成“黏液-HCO3ˉ屏障”保护胃黏膜表面上皮细胞免受HCl侵蚀,“内因子”为一种糖蛋白,与维生素B12结合成复合物,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

若内因子分泌不足,将引起维生素B12的吸收障碍,结果影响红细胞的生成而出现恶性贫血(如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纯净的胃液是一种无色透明的酸性液体,pH值约为0.9~1.5。

正常成人每日胃液分泌量约1.5~2.5L。

胃液所含的固体物中的重要成份有盐酸、胃蛋白酶原、黏液和“内因子”。

盐酸由胃腺壁细胞分泌的盐酸又称胃酸。

胃酸存在着两种形式:一种为游离酸;另一种为结合酸,即与蛋白质结合的盐酸蛋白质。

二者的浓度合称为总酸度,其中游离酸占绝大部分。

盐酸的分泌机制在正常情况下,胃液中的H+浓度比血液中的高三、四百万倍,壁细胞分泌H+的过程必然是逆浓差的主动转运过程。

根据生物化学的研究,已知H+来源于壁细胞内物质氧化代谢所产生的水、H2O解离成OH-和H+。

H+借存在于细胞内小管。

膜上的H+泵的作用,主动转运入小管内,合成HCl所需要的Cl-来自血浆,它一部分是顺着浓度差弥散入壁细胞内,一部分则借载体转运。

当Cl-进入壁细胞后,则依靠细胞内小管膜上的Cl-泵,主动转运入小管内。

H+和Cl-在细胞内小管中形成HCl,然后进入腺腔(图8-4)。

壁细胞在分泌盐酸过程中所需能量来自ATP。

盐酸的作用①能激活胃蛋白酶原,使之转变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并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②可抑制和杀死随食物进入胃内的细菌;③盐酸进入小肠后能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④分解食物中的结缔组织和肌纤维,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易于被消化。

生理学理论指导:胃液的性质、成分与作用

生理学理论指导:胃液的性质、成分与作用

(⼀)性质:纯净胃液是⽆⾊、酸性(pH0.9~1.5)液体,正常成⼈⽇分泌量为1.5~2.5L.
(⼆)成分:⽔、盐酸、胃蛋⽩酶、粘液、HC03-和内因⼦。

(三)作⽤
1.盐酸:包括游离酸和与蛋⽩质结合的结合酸,基础排酸量为0~5mmol/L,由壁细胞分泌,盐酸排出量主要取决于壁细胞的数⽬,与壁细胞的功能状态也有⼀定关系。

HCl中H+是由壁细胞代谢产⽣,由H+泵逆浓度梯度泵出;Cl-则由Cl-通道或者是Cl-HC03-逆向转运出细胞;在⼩管腔或者腺泡腔H+和Cl-结合成HCl.
主要作⽤:
(1)激活胃蛋⽩酶原成为胃蛋⽩酶,并为胃蛋⽩酶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

(2)分解⾷物中的结缔组织和肌纤维,使蛋⽩质变性,易于被消化。

(3)杀菌。

(4)与铁、钙结合,形成可溶性盐,促进它们的吸收。

(5)胃酸进⼊⼩肠可促进胰液、胆汁的分泌。

2.胃蛋⽩酶原:由主细胞和粘液细胞分泌,分I和Ⅱ两型,在pH<5.0的酸性环境中可转变为有活性的胃蛋⽩酶,其最适合pH值为2-
3.5.激活的胃蛋⽩酶可使胃蛋⽩酶原转变为胃蛋⽩酶,即⾃⾝催化。

胃蛋⽩酶能使蛋⽩质⽔解,⽣成、胨和少量多肽。

3.粘液和HC03-:形成粘液-碳酸氢盐屏障,这层润滑的机械与碱性屏障可保护胃粘膜免受⾷物的摩擦损伤,有助于⾷物在胃内移动,有效阻⽌胃粘膜细胞与胃蛋⽩酶及⾼浓度的酸直接接触,虽然胃腔内pH<2,但胃粘膜表⾯部分的pH可接近中性。

4.内因⼦:是由壁细胞分泌的分⼦量为55000的⼀种糖蛋⽩,能与维⽣素B12结合,形成复合物⽽使后者易于在回肠被主动吸收,因此胃(⼤部分)切除的患者必须由胃肠外补充维⽣素B12.。

胃液成分和盐酸功能

胃液成分和盐酸功能

胃液成分和盐酸功能胃液是由胃壁分泌的消化液,主要由胃腺细胞分泌而成。

胃液是消化食物的重要物质,其中的盐酸是胃液的主要成分之一。

本文将从胃液的成分和盐酸的功能两个方面来探讨胃液的作用和盐酸的重要性。

胃液是含有多种成分的液体,包括水、盐酸、酶、粘液和其他物质。

其中,盐酸是胃液中最主要的成分之一,占据胃液总量的0.5-1%。

盐酸是一种无色液体,具有强酸性。

它由胃壁的壁细胞分泌而成,通过胃酸泵的作用被排入胃腔中。

盐酸在胃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盐酸有助于胃酶的活性。

胃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例如胃蛋白酶、胃脂肪酶和胃淀粉酶等。

这些消化酶在酸性环境下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盐酸的酸性可以降低胃液的pH值,使其保持在1-3的范围内,从而提供了适宜的酸性环境,促进消化酶的活性。

盐酸的酸性还可以杀灭进入胃的细菌和病毒。

胃是人体内最酸性的环境之一,pH值极低。

这种酸性环境对于大多数细菌和病毒来说是极其不利的,可以有效防止它们在胃中生存和繁殖。

盐酸通过杀灭这些病原体,起到了保护人体免受感染的作用。

盐酸还可以促进胃液的分泌和胃肠道的蠕动。

盐酸可以刺激胃壁细胞分泌胃液,增加胃液的分泌量。

胃液的分泌量的增加可以提高消化功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盐酸还可以刺激胃肠道的蠕动,使食物在胃肠道中更好地混合和运动,加快食物通过胃肠道的速度。

盐酸还有助于吸收和转运某些物质。

胃酸可以帮助胃壁对一些物质进行吸收和转运,例如铁、钙、维生素B12等。

这些物质在胃酸的作用下,能够更好地被胃壁吸收,并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胃液中的盐酸是胃液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多种重要的功能。

它能够提高消化酶的活性,杀灭病原体,促进胃液的分泌和胃肠道的蠕动,以及帮助物质的吸收和转运。

盐酸的作用对于保持胃肠道的正常功能和消化吸收过程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因此,了解胃液成分和盐酸功能的重要性,对于维护消化系统的健康和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生理学知识点:胃液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生理学知识点:胃液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生理学知识点:胃液一、胃液的性质、成分、作用1. 纯净的胃液是一种无色酸性液体,pH 在 0.9~1.5,正常成年人每日分泌 1.5~2.5 L,其主要成分有:(1)盐酸也称胃酸,由壁细胞分泌。

作用:激活蛋白酶原,为蛋白酶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促使食物蛋白质变性,有利于蛋白质水解;杀灭细菌;促进促胰液素和缩胆囊素分泌,进而引起胰液和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酸性环境有助于小肠对钙铁的吸收。

(2)胃蛋白酶原主要由主细胞合成与分泌,颈粘液细胞,贲门腺和幽门腺的粘液细胞也可以分泌。

胃蛋白酶原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储存在细胞内。

当其被盐酸激活后,变成胃蛋白酶,消化水解蛋白质,已被激活的胃蛋白酶可自我激活胃蛋白酶原,这是一种正反馈。

(3)内因子壁细胞分泌。

与 VitB12 结合,保护其不被肠内水解酶破坏。

若内因子缺乏,会导致 VitB12 缺乏,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4)黏液和碳酸氢盐黏液由胃粘膜表面的上皮细胞、泌酸腺、贲门腺和幽门腺的粘液细胞共同分泌,主要成分是糖蛋白,HCO3- 由胃粘膜内的非泌酸细胞分泌。

HCO3- 与黏液结合形成黏液-碳酸氢根屏障,能有效保护胃黏膜免受胃酸和胃蛋白酶损害。

2. 消化期的胃液分泌(1)根据消化道感受食物刺激的部位,将消化期的胃液分泌分为头期、胃期、肠期三个时期。

(2)头期头期的胃液分泌,也就是食物的色香味以及咀嚼、吞咽的动作,可以刺激眼、耳、鼻、口腔、咽等处的感受器,传入冲动反射性引起胃液分泌,成为头期分泌,也就是食物还没有进入胃。

引起头期胃液分泌的.机制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迷走神经是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共同传出神经,其末梢主要支配胃腺和胃窦部 G 细胞,既可以直接促进胃液分泌,也可以通过促胃液素间接促进胃液分泌。

头期胃液分泌持续时间长(2~4 小时),分泌量大(约占消化期分泌总量30%),酸度及胃蛋白酶原含量高。

(2)胃期胃期的胃液分泌是食糜通过食道进入胃内,刺激胃壁上的机械感受器和化学感受器,促进胃液大量分泌,冲动沿着迷走神经的传入纤维到中枢,在通过迷走神经中的传出纤维引起胃液分泌,食物的化学成分主要是蛋白质的消化产物肽和氨基酸,可直接作用于 G 细胞,引起促胃液素的分泌。

生理学胃液分泌(一)2024

生理学胃液分泌(一)2024

生理学胃液分泌(一)引言:胃液是胃内分泌腺细胞分泌的一种具有重要消化功能的液体。

其分泌受到神经、内分泌系统以及局部调节的影响。

本文将从胃液成分、分泌机制、调节因素等五个方面,详细阐述生理学胃液分泌的相关知识。

一、胃液成分1. 胃酸:主要由壁细胞分泌,具有消化食物、杀菌、促进营养物质吸收等功能。

2. 胃蛋白酶:由主细胞分泌,能够分解蛋白质成小肽和氨基酸。

3. 粘液:由颈部细胞分泌,具有保护胃黏膜的作用。

4. 酶原:胃蛋白酶的前体形式,通过酸性环境激活成胃蛋白酶。

5. 其他成分:包括胃腺素、胆碱、组织胺等。

二、胃液分泌机制1. 神经调控:通过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的兴奋或抑制,影响胃液分泌。

2. 内分泌调节:胃黏膜末梢细胞分泌促胃泌素、胃泌素等激素,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胃腺细胞。

3. 局部调节:胃内传感器探测胃内压力、pH值等变化,通过反射机制调节胃液分泌。

4. 壁细胞膜转运:胃壁细胞通过质膜上的离子泵、通道和载体蛋白,完成胃酸、氢离子和离子交换的过程。

5. 细胞内信号传导: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胃蛋白酶酶原激活物质等,在细胞内通过信号传导通路调节胃液分泌。

三、胃液分泌调节因素1. 神经调节因素:迷走神经、交感神经和胃内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

2. 激素调节因素:胃黏膜末梢细胞分泌的促胃泌素、胃泌素等。

3. 胃内环境调节因素:胃内压力变化、pH值变化等。

4. 胃肠道反射调节因素:胃空肠反射、胃幽门反射等。

5. 食物因素:食物进入胃部刺激胃黏膜细胞,释放相应激素和神经传导物质。

结论:生理学胃液分泌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涉及多种胃腺细胞、激素和神经传导的相互作用。

胃液的成分包括胃酸、胃蛋白酶、粘液等,其分泌机制主要受到神经、内分泌系统以及局部调节的影响。

了解生理学胃液分泌对于深入理解胃消化功能和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简述胃液的生理作用

简述胃液的生理作用

简述胃液的⽣理作⽤盐酸作⽤、胃蛋⽩酶作⽤、黏液作⽤、内因⼦作⽤。

胃液是胃内分泌物的总称。

包括⽔、电解质、脂类、蛋⽩质和多肽激素。

纯净的胃液是⼀种⽆⾊透明的酸性液体,pH值约为0.9~1.5。

胃液的⽣理作⽤⼀、盐酸作⽤。

由胃腺壁细胞分泌的盐酸⼜称胃酸。

胃酸存在着两种形式:⼀种为游离酸;另⼀种为结合酸,即与蛋⽩质结合的盐酸蛋⽩质。

⼆者的浓度合称为总酸度,其中游离酸占绝⼤部分。

①能激活胃蛋⽩酶原,使之转变为有活性的胃蛋⽩酶,并为胃蛋⽩酶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②可抑制和杀死随⾷物进⼊胃内的细菌;③盐酸进⼊⼩肠后能促进胰液、胆汁和⼩肠液的分泌;④分解⾷物中的结缔组织和肌纤维,使⾷物中的蛋⽩质变性,易于被消化。

⑤与钙和铁结合,形成可溶性盐,促进它们的吸收。

⼆、胃蛋⽩酶作⽤。

胃腺主细胞分泌⼊胃腔的胃蛋⽩酶原是⽆活性的,在胃酸作⽤下,转变为具有活性的胃蛋⽩酶。

已激活的胃蛋⽩酶对胃蛋⽩酶原也有激活作⽤。

胃蛋⽩酶能⽔解蛋⽩质,主要产物是膘和胨,少量多肽和氨基酸。

但胃蛋⽩酶必须在酸性较强的环境中才有作⽤,其最适pH为2.0,随着pH的增⾼,其活性降低。

三、黏液作⽤。

胃内的黏液是由黏膜表⾯的上⽪细胞、胃底泌酸腺的黏液细胞,以及贲门腺和幽门腺分泌的,其主要成份为糖蛋⽩。

黏液覆盖于胃黏膜的表⾯,具有润滑作⽤,可减少粗糙的⾷物对胃黏膜的机械损伤。

有的还认为胃黏膜表⾯的黏液细胞既分泌很稠的黏液覆盖于粘膜上,⼜能分泌HCO-3,黏液和HCO-3构成“黏液-碳酸氢盐”屏障,此屏障可保护黏膜免受胃酸、胃蛋⽩酶及其它物质损伤。

但如果饮酒过多或服⽤⼄酰⽔杨酸⼀类药物过多时,就可能破坏这种保护因素。

四、内因⼦作⽤。

在⼈体,内因⼦是由壁细胞分泌的⼀种糖蛋⽩。

内因⼦与⾷⼊的维⽣素B12结合,形成⼀种复合物,可保护维⽣素B12不被⼩肠内⽔解酶破坏。

当复合物移⾏⾄回肠,使与回肠黏膜的特殊受体结合,从⽽促进回肠上⽪吸收维⽣素B12。

若机体缺乏内因⼦,维⽣素B12吸收不良,影响红细胞的⽣成,造成巨幼红细胞性贫⾎。

西医综合知识考点: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西医综合知识考点: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西医综合知识考点: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胃液的性质胃液(gastric juice)胃内分泌物的总称。

包括水、电解质、脂类、蛋白质和多肽激素。

纯净胃液为无色透明液体,pH0.9~1.5,比重为 1.006~1.009,每日分泌量为1.5~2.5升,含固体物约0.3~0.5%,无机物主要为Na+、K+、H+和Cl-。

离子浓度随胃液分泌率而异,分泌率增加时,Na+浓度下降,H+迅速上升,最高可达150毫克当量/升,Cl-也稍有升高,而K+基本稳定。

H+和Cl-结合成盐酸。

有机物有胃蛋白酶原、粘液蛋白和“内因子”。

这些成分由胃粘膜层各种不同上皮细胞分泌,壁细胞分泌HCl和内因子,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

胃液的成分及作用纯净的胃液是一种无色透明的酸性液体,pH值约为0.9~1.5。

正常成人每日胃液分泌量约1.5~2.5L。

胃液所含的固体物中的重要成份有盐酸、胃蛋白酶原、黏液和“内因子”。

盐酸由胃腺壁细胞分泌的盐酸又称胃酸。

胃酸存在着两种形式:一种为游离酸;另一种为结合酸,即与蛋白质结合的盐酸蛋白质。

二者的浓度合称为总酸度,其中游离酸占绝大部分。

盐酸的分泌机制在正常情况下,胃液中的H+浓度比血液中的高三、四百万倍,壁细胞分泌H+的过程必然是逆浓差的主动转运过程。

根据生物化学的研究,已知H+来源于壁细胞内物质氧化代谢所产生的水、H2O解离成OH-和H+。

H+借存在于细胞内小管。

膜上的H+泵的作用,主动转运入小管内,合成HCl所需要的Cl-来自血浆,它一部分是顺着浓度差弥散入壁细胞内,一部分则借载体转运。

当Cl-进入壁细胞后,则依靠细胞内小管膜上的Cl-泵,主动转运入小管内。

H+和Cl-在细胞内小管中形成HCl,然后进入腺腔(图8-4)。

壁细胞在分泌盐酸过程中所需能量来自ATP。

盐酸的作用①能激活胃蛋白酶原,使之转变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并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②可抑制和杀死随食物进入胃内的细菌;③盐酸进入小肠后能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④分解食物中的结缔组织和肌纤维,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易于被消化。

胃液的生理功能

胃液的生理功能

胃液的生理功能
胃液是由胃壁上的腺体分泌出来的一种消化液体,主要由盐酸、胃蛋白酶、黏液和内因子组成。

胃液在人体消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生理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消化蛋白质: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可以将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为后续的消化吸收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

2. 杀菌消毒:胃液中的盐酸可以杀死进入胃部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保护身体免受细菌感染。

3. 激活酶:胃液中的盐酸可以激活胃蛋白酶等消化酶的活性,促进消化过程的进行。

4. 促进胃肠蠕动:胃液的分泌可以刺激胃肠道的蠕动,促进消化食物的混合和运动,有助于消化吸收。

5. 保护胃黏膜:胃液中的黏液可以保护胃黏膜不受胃酸的腐蚀,维护胃黏膜的完整性和功能。

总之,胃液在人体消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生理功能不仅限于消化蛋白
质,还包括杀菌消毒、激活酶、促进胃肠蠕动和保护胃黏膜等多个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