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精读笔记(大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學》筆記整理

(01:11:58開始)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a)本段為大學著名的三綱領。从三个“在”看出,綱領的意思就是三個目

標。修身為學的三個目標。第一個目標是“在明明德”,明德跟后来的“天

之明命”、《中庸》“天命之谓性”、《孟子》的性善都关联在一块儿。

i.在明明德:

1.明:第一个明是动词:彰明,擦亮的意思。第二个是形容词:明

亮的。

2.明明德:擦亮我们每个人内在固有的光明本性。这是思孟学派对

人的基本理解:每个人内在都有他的光明本性,而这个本性为什

么没有真正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体现为具体的善,具体的生活的

行为的闪光点,为什么?是因为我们这一颗光明本性被物欲遮

蔽。遮蔽到了宋明理学讲的时候就比较复杂。一般早期讲的物欲

的遮蔽,环境的影响。到了宋明理学引入了“气”,气告诉我们

有的人的恶是天生的,是结构性的,并不完全是环境改变的结果,

但是气并不妨碍天理的存在。早期就是讲每个人的光明本性只不

过被物欲遮蔽,遮蔽了一部分就失去了光明的本性,比如我们每

个人都能爱并渴望被爱,但有时候爱的能力就被遮蔽了。明明德

就是擦亮自己的本性,而且过程是必须不断的。接下来就是“在

新民”。

ii.在新民:

1.文字:親:應為“新”。

2.意思有两种:

a)第一,做日新之民。不断地更新自己的人。擦亮自己的光明

本性的过程不是一次性完成的。人要下苦功夫,要不断地下

苦功夫。

i.传:引“汤之盤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1.盤:古代的洗脸洗澡沐浴用的。不断地擦亮自己的

明德就跟洗脸洗澡一样,要天天洗。

b)第二,进一步,除了自己做一个日新之民以外,还要不断

地引导他人能够做日新之民。这是两个方面,一个是自新之

民,一个是引导他人也做自新之民。在这个意义上,明德的

目的是为了新民,一方面,自己做新民,一方面,引领他人

做新民。第三个方面就是止于至善。

iii.在止于至善:

1.止於至善與價值觀有關。最高的恰当,分寸。不同的环境最恰当

的分寸是不一样的,所以在《大学》的后面的传说:“為人君,

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

與國人交,止於信。”做人家的君主,最高的價值在“仁”,但仁

和仁不一樣,做父親也應該做到“仁”。在生活的所有關係中都

有一個恰當的分寸,但是這個分寸仍然是抽象的,比如“孝”,

我們在《論語》里大量談到孝子,但是基本上要真完全按照論語

做,估計現在家庭裏面就不孝(孔子時代男性主導,當今女性主

導)。孝隨著時代的變化,孝的標準是有變化的,但是孝的原則

都在。中國人強調的孝要善待長者。

2.這叫做止於至善。最終努力的目標是要達到止於至善,理想的分

寸感。

2.“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

a)一連串在講由“知止”到“能得”。僅僅知止還不夠,知道應該怎麼做還

不夠,知道和能做到之間還有很多。但是知道是否就能做到關鍵在於知

道得透不透,確不確切。(。。。)很多時候我們犯錯誤,還是根本見識上

是錯的,看問題就不對。

b)知之而後有定:所以,首先要知道自己真正該怎麼做。但是即使你真正

知道自己該怎麼做,也需要一個沉澱的過程。“知止而后有定”,朱子注

“知之,則志有定向。”這裡老師認為朱子注得特別好,知止之後志有定

向,不再走錯,沿著它的方向去做。

c)定而後能靜:有了定向還不行,心的方向始終不移就好像水一樣定下來,

自然而然安靜下來。

d)靜而後能安:安靜下來之後就能安於自己所處的那個狀況。有了安于這

個地方之後才能得,比如初看四書有點生,久而久之,慢慢體味到句子

中的味道,但慢慢喜歡聲調,這就是安,再時間長就安於義理,漸漸沉

澱到心裡去。

e)安而后能慮:進到房間里大概規模知道,但是什麽地方該怎麼用,怎麼

做的好做的不好不知道,只有在這個地方呆久了才能知道哪個地方做得

不好做得好,才能夠慮,去思考。

f)慮而后能得:這個得就是“得止”,由“知止”到“能止”的過程。

g)這是一個沉澱的過程。

3.“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a)本末:前面是“明明德為本,新民為末”,“知止為本,能止為末”(這兩

層是朱子講的),“修身為本,治國平天下為末”(這一層是楊子補充的)。

本末是整個第一段的梳理性環節。轉到4.

b)知所先後:就是知所輕重。在儒家典籍里,凡是先的都是重,孟子:“茍

爲后義而先利”的話,如果把利益放在前面,把道義放在後面,那就是

光看重了利益而沒看重道義,所以知先後就是知輕重。

c)則近道矣:你就接近于明瞭的那個道。其實儒家的道沒有道家的道那麼

懸念,在儒家這裡,道是一個通常的詞,只不過是我們能夠平坦地走上

去的,越走越寬敞的一個生活的正道。那麼接近這個東西就要知道輕重。

4.“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想要彰明自己的明德于天下的人),先治其國(治

理自己的國家開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自己的家);欲齊其家者,先脩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成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a)大學的另一個重要內容——八條目。從結果往回推,一直推到致知在格

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