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导学案 2.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高中地理必修2精品学案12:2.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城市土地利用的主要类型。
2.分析和理解城市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而形成的不同功能区以及它们的特点。
课前准备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1.城市土地利用方式:主要有①________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②____________用地、③________用地和农业用地等。
2.城市功能区(1)城市功能区的特点:功能区之间并无④__________,一个功能区往往以某种功能为主,也可能兼有其他功能。
(2)主要功能区a.住宅区:是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区,是城市中⑤________的土地利用方式。
受收入水平的影响住宅区分化为⑥________________和⑦________________。
b.商业区:多位于⑧__________、⑨______________的两侧或街角路口,主要为⑩____________或⑪__________分布。
一些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市中心,还会形成特殊商业区——⑫____________。
c.工业区:由城市内部工业⑬____________而形成的。
布局在靠近河流、⑭________、公路等交通便捷地带。
d.其他功能区:部分大城市因功能复杂,还会形成其他的功能区,例如行政区、⑮__________等功能区。
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1.城市地域结构: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⑯______________,叫做城市地域结构。
2.城市地域结构模式:⑰________模式、⑱________模式和⑲__________模式。
3.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的因素(1)经济因素a.在市场竞争环境下,每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
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⑳________________和○21____________的远近两方面。
b.商业区一般位于地租较高、交通○22________的○23________区;居民区一般位于地租较高的道路两侧;工业区位于地租较低距离市中心较远的地区。
高一地理必修二导学案第二章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高一地理必修二导学案第二章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城市功能分区的特点、地域结构的成因和空间变化的影响因素,提高分析案例探究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能力。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会分析图形、资料案例研究城市布局的方法。
3.激情投入,享受成功,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城市发展。
使用说明:1.课前预习限时20分钟、独立完成。
2.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勾划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熟记基础知识。
课内探究案先自主思考,形成思路,后组内探究。
完成知识网络构建。
3.组长设计不同层次问题,对A、B、C三层同学进行提问,帮助同学落实基础知识,搞好二次过关。
4.必须熟记:。
必须掌握的方法:案例对比分析课前预习案Ⅰ.教材助读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1.想一想城市土地利用的类型有哪些?2.什么是城市功能区,它是怎样形成的?3.常见的功能区有哪一些,一般分布于城市的位置?4.功能区的特点是什么?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1.什么是城市内部空间结构?2.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的因素有那一些?3.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变化的原因是什么?Ⅱ.预习自测:1.城市中经济活动最为繁忙的地方是()A、金融贸易区B、商业区C、工业区D、出口加工区2.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A、商业用地B、工业用地C、住宅用地D、公共用地3.城市商业区分布的特点是()A、大多呈集团式分布于某一街区B、大多呈点状或条带状分布于城市街道两侧C、大多位于城市边缘区D、大多呈不固定分布4.城市功能区是指()A、提供城市职能的地区B、城市人口生活和工作的区域C、相同功能活动集中的建筑区D、由交通线路分隔出的各类区域5.各类城市所共有的功能区是()A、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B、商业区、工业区、教育区C、工业区、教育区、行政区D、工业区、住宅区、行政区6.城市各项功能区的形成主要是()A、城市规划的结果B、同类活动在空间上的高度聚集C、不需要竞争的结果D、同类活动造成的企业相互分离Ⅲ.我的疑问和收获课内探究案Ⅰ.质疑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探究一.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下图为某城市河流道路交通状况图,假如你是该市规划小组,随着城市发展该如何布局规划该区域的商业区、住宅区以及工业区等?作为局长,请向广大市民说明你如此布局的理由。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2导学案设计:2.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第2章第1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小组学生姓名教师评价【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18-24页,划出重要知识,规范完成预习案并记熟基础知识。
2.结合课本独立规范完成探究案,疑难问题用红色笔做好标记,准备课上质疑讨论。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城市功能区的形成过程2.运用地图,说出某一城市具有的功能区及其分布特点3.理解城市主要功能区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主要特点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实例进行分析,结实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2.过程与方法:以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为主,老师点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运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城市发展及其空间结构的变化。
【学习重点】1、城市功能分区及其成因2、影响城市功能结构的因素预习案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一般可以将城市用地分为商业用地、用地、政府机关用地、用地、休憩及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
2.城市功能区的形成同一种经济活动对城市区位的需求是相同的→在同一空间集聚→功能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休憩区、行政区、文化区等等)3.功能分区的特点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特征分布位置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高级住宅区低级住宅区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1.城市地域结构的概念。
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和构成了城市的空间结构,也叫做城市地域结构。
2.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地域结构有、、三种模式。
3.城市地域结构的影响因素(1)经济因素土地的类型取决于各种活动付出高低。
影响地租的因素有和。
(2)历史因素:早期的土地对日后的功能分区有深远的影响。
(3)社会因素:收入、、种族、等对住宅影响大。
(4)我国许多新兴工业园区的建设可以看作是行政干预的结果。
【预习自测】1.工业区趋向于沿主要_________________分布。
为什么?2. 工业区外迁的原因?【我的疑问】对预习自学的内容,你有什么疑问?探究案1、结合P20课文第二段和图2.4,分析回答:(1)常州市的工业分布有何特点?(2)根据图中“风频玫瑰图”分析,常州市东南部工业应以轻工业为主还是重工业为主?为什么?2、根据P21活动1,读图2.5,分析香港功能区的空间分布特点.(1)找出商业区的主要分布地区。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学案:2.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导学案
2.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学习目标:1.了解城市土地利用的主要类型。
2.理解主要功能区的形成及布局特点。
重点:掌握主要功能区的形成及布局特点;掌握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主要因素,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成因。
难点:掌握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主要因素,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成因。
【导】(3分钟)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中心,世界上接近50%的人口生活在城市。
请大家思考:为什么我们城市内部的各种功能区就像我们小时候玩过的拼图一样拼凑在一起,又是什么力量在无形中控制我们城市这幅巨大的拼图?【思】(11分钟)阅读课本18-26页,并回答下列问题。
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包括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用地和用地等。
2.城市功能区(1)形成: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是的,导致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
(2)特点:功能区之间无明确的,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3)[(1)城市三大功能区中,住宅用地比重最大,商业用地比重最小。
(2)工业区在城市中的布局有两大趋向:一是向城市外缘迁移,二是沿交通线分布。
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1)概念: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做。
(2)典型模式: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23(1)城市发展初期:城市的地域范围狭小,功能用地混杂布置,没有明确的功能分异。
(2)随着工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和第三产业的兴起,市区的外迁,原有的工业用地改造为或其他用地,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随之发生变化。
[易错警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不同于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与城市功能分区是两个有区别的概念。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是指在经济、社会、历史和政策等因素作用下,城市功能区在空间中的分布与组合;而城市功能分区是指城市中各种活动之间发生空间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的高度集聚所形成的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行政区、文化区等。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2导学案设计: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2.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课时:2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城市功能区的形成过程2.运用地图,说出某一城市具有的功能区及其分布特点3.理解城市主要功能区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主要特点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实例进行分析,结实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第一课时预习案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一般可以将城市用地分为商业用地、用地、政府机关用地、用地、休憩及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
2.城市功能区的形成同一种经济活动对城市区位的需求是相同的→在同一空间集聚→功能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休憩区、行政区、文化区等等)3.功能分区的特点(1)基本功能区有区、区、区;(2)功能区之间明显界限,呈混合状态。
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的用地探究案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的集中,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
1.三大功能区的形成2.三大功能区的形态、特征及位置功能区形态特征区位选择及原因商业区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商业活动繁忙,昼夜人口数量变化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原因:①人口稠密、市场广阔;②交通便捷、便于商品流通工业区集聚成片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原因:①减轻对市区污染;②交通便利,降低运输成本住宅区占地面积大,工业化后出现分化建筑质量上高级与低级住宅区分化;位置上高级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高级住宅区城市的外缘,与高坡、文化区联系原因:①环境优良;②文化氛围浓,人口素质高低级住宅区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系原因:①便于工人上下班;②收入低,文化教育程度低探究问题:请同学们首先阅读教材18~21页“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相关内容,思考并相互讨论下列问题:1.城市中的土地有哪些主要利用方式?2.阅读教材图2.2,观察城市中有哪些主要的功能区?它们分别是怎样形成的?不同的功能区之间有明确的界线吗?3.什么是集聚效应?4.城市中分布最广泛的功能区是哪种功能区?5.随着城市的发展,住宅区会出现怎样的分化?不同等级的住宅区有什么差异?6.商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的什么位置?为什么?说说我们所在的城市的商业区的分布。
高中地理人教版 必修二 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设计
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设计Xxx【内容分析】本节作为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的开篇之节,教材分为两部分内容: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城市内部的结构是在城市化过程中形成的,通过研究城市内部结构也可以了解城市化发展的特点,因而本节内容是学习城市化的基础。
而要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必须了解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这些基础知识。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从分析城市内部因土地利用方式不同而形成的不同功能区入手,并分析各功能区(主要是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的特点,再对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以动态的观点来看待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变化,整节内容具有很强的逻辑性。
【教学设想】1、图以载文的学习思想和方法,为学生提供较为充分的学习背景和案例,尝试分析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2、充分利用地图,结合身边的城市,把教材中抽象的功能区特点,难理解的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因素明朗化。
3、引入乡土地理,提供一些信息(竹溪地图),安排一些活动(讨论交流、专题研究等),拓展学习空间,为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提供各种可能,力争让学生理解一些问题(功能区的形成、空间分布特点;影响城市空间结构形成和变化原因),获得一些启示。
【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对该部分内容的要求为: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设定的教学目标如下:(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城市土地利用方式与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地域结构之间的关系。
2、掌握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主要因素。
运用实例,能够说出该城市的空间结构并解释其形成原因。
3、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待城市的发展及其地域结构的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提供竹溪城区略图,让学生规划竹溪城区功能分区,进而理解城市常见功能区特点。
2、通过小组探究活动,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统计表、文字、景观图等信息,对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分布加以分析,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高中地理必修2精品学案3:2.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2.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同步学案『学习目标』1. 理解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及功能分区2. 掌握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主要因素3.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待城市的发展及其地域结构的变化。
『重点难点』1.明确城市土地利用方式与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地域结构之间的关系。
2.掌握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学法指导』学会阅读城市规划图,能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从生活中获取地理信息。
『知识链接』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包括商业用地、_________、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________________、交通用地和__________等。
2.城市功能区(1)特点:功能区之间无明确的_______。
(2)常见功能区①住宅区:城市中__________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可分为________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
②商业区:多位于市中心、_______________或街角路口,呈___________分布。
③工业区:由城市内部工业相互聚集而成,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的地带。
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的集中,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
1.三大功能区的形成2.三大功能区的形态、特征及位置功能区形态特征区位选择及原因商业区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商业活动繁忙,昼夜人口数量变化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原因:①人口稠密、市场广阔;②交通便捷、便于商品流通工业区集聚成片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原因:①减轻对市区污染;②交通便利,降低运输成本住宅区占地面积大,工业化后出现分化建筑质量上高级与低级住宅区分化;位置上高级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高级住宅区城市的外缘,与高坡、文化区联系原因:①环境优良;②文化氛围浓,人口素质高低级住宅区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系原因:①便于工人上下班;②收入低,文化教育程度低[迁移应用]1.读下面甲城地理位置(左图)和城市用地结构图(右图),回答(1)、(2)题。
人教版高一下学期必修二地理教案: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第二章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案)【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分为两个知识点:1.城市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与主要功能区,这一知识点起到了铺垫作用,便于学生理解后面的内容;2.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本节内容的重点,学生需要重点理解掌握“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同时要学会看它的变形图,并学会运用到解题中。
本节内容属于第二章第一节,在本章中起到启下的作用,学好这一章节内容,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学好后面内容,这一节内容是后面学习的基础。
【教学目标】1.了解城市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与主要功能区的形成;2.知道城市主要功能区的分布及特点;3.知道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教学重难点】学会判读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并理解。
【教学方法】1.目标学习法;2.问题学习法;3.归纳学习法;4.合作学习法;5.理解记忆法【教育对象分析】高一16班学生的知识基础比较扎实,相对简单的知识点能通过自学进行掌握,也可以通过合作讨论解决相对较复杂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之中有没有人去过城市,能不能从衣食住行等方面简单的描述下农村和城市的不同?学:略师:通过同学们的描述,我们简单的认识了城市的一下特点,接下来让我们通过学习《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这一节内容来进一步了解我们生活的城市。
首先先让我们明确下我们的学习目标:1.了解城市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与主要功能区的形成;2.知道城市主要功能区的分布及特点;3.知道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4. 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接下来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认真看下书本18页至19页内容并思考以下4道问题:1.城市内部因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一般可以将城市用地分为哪几类?2.阅读教材图 2.1,观察城市中有哪些主要的功能区?它们分别是怎样形成的?不同的功能区之间有明确的界线吗?3.城市中分布最广泛的功能区是哪种功能区?4.随着城市的发展,住宅区会出现怎样的分化?不同等级的住宅区有什么差异?(房屋的面积、设施、环境等方面)学:1.城市用地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2导学案设计: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克拉玛依第九中学导学案年级:必修二科目:地理主备:审核:章节: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课题: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课型:新授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分析城市的空间形态和城市的功能分区(土地利用)两个方面。
所谓会“分析”,是指会在城市地图上,说出城市具有什么土地利用方式和功能分区,并归纳出这种分布的特点;2.会解释这种结构特点的形成原因;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的原因。
2. 能以某个具体城市为例,运用地图,分析其空间形态与地形、水系和交通线等因素的关系,理解其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地理学中的文化是指与自然相对应的广义的人类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心理文化和制度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地理文化。
教学过程完成《导学丛书》自主梳理知识点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一般可将城市用地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不同类型。
2.功能分区(1)形成:不同的城市土地利用方式有着各自的_______,而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_______需求往往是_________的,这就会导致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 __________。
而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的集中,就形成了不同的__________。
(2)功能分区的特点①功能区之间_________明确的界线②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_______,可能_______其他类型的用地。
活动一:图2.1 所示的功能区分别以哪种功能为主?请分别给它们取个名字。
3.几种常见的功能区A、住宅区;是城市中最为______的土地利用方式,约占城市用地的____到____。
分化:_______和_______B商业区(1)商业区多位于什么位置?为什么?(2)CBD:多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导学案设计: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无答案)
班级:姓名: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一.学习目标1、知道城市土地主要利用方式和主要功能区特点。
2、掌握常见城市地域结构的模式。
主要模式形成的主要因素。
3、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的因素及发展变化。
二.自学答疑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1.城市土地利用方式:一般可以将城市用地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等。
2.功能区的形成:不同城市不同,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和往往是相同的,导致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集中,形成不同的区。
3.各功能区及其特点:(1)、住宅区:为城市居民提供和的场所,是城市中最为的利用方式。
随着住宅区的分化,出现了住宅区和住宅区。
(2)、商业区:是人们进行活动的场所,多位于、的两侧或街角路口,主要为状或状分布。
有些大城市或特大城市的(CBD)既是商业活动的中心又是服务中心。
(3)、工业区:是城市内部工业相互而形成的,主要分布在的地带。
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由构成,也叫。
2、主要模式:模式、模式、模式。
3、影响因素:(1)、经济因素:Array是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因素;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其愿意付出的高低。
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和两个方面。
右图中的ABC代表的功能区分别是、、。
(2)、其他因素:收入、、、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等。
4、发展变化:城市发展的初期:城市的地域范围,功能用地布置。
随着城市的发展,市区的向外搬迁,工业用地改造为其他用地,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生了变化。
三.巩固训练1.一般城市都具有的功能区是()A.商业区、文化区、交通区B.工业区、农业区、商业区C.行政区、仓库区、娱乐区D.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2.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对下列活动影响最大的是()A.住宅B.商业C.工业D.文教3.城市工业区不断向市外移动是为了()①靠近交通干道②拓展城市范围③降低生产成本④保护城市环境A.①③B.③④C.②③D.①④4.在城市市中心附近也会出现住宅,原因是()A.在市中心,住宅的付租水平最高B.住宅首先选择交通便捷,最繁华的地段C.市中心某些地段远离公路,交通不便D.在市中心地理位置好,适宜建设高级住宅区5.美国许多大城市出现唐人街,这是因为()A 收入不同B 知名度不同C 宗教团体占优势D 华人影响较大6.关于商业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多呈点状、带状分布,占地小B 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街角路口处C 是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方D 商业区的区位不一定要有广阔的市场7.商业区靠近市中心布局的主要原因是()A.市中心的地租最高 B.市中心环境较好C.市中心交通最便利,便于商业职员上、下班D.市中心可以接近最大的消费群体8.有关城市功能区的正确叙述是()A 每种功能区以一种功能为主,无其他功能B 同类活动在空间上的分布,形成了功能区C 一个城市通常只有一个工业区D 商业区的区位需求是要有便捷的交通9.下图是“某城市简图”。
高中地理必修2精品学案13:2.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第二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根据资料分析地理环境对城市地域形成的影响2.了解城市内部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的主要特征和分布规律3.理解城镇地理位置与城市规模及其扩大的关系4.了解我国主要城市的分布和等级划分5.结合城市区域图考查城市功能分区及其原因,重点考查城市的总体方案设计、城市合理规划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二、自学自练(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商业用地、________用地、政府机关用地、______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
2.功能分区(1)形成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空间上的________。
(2)特点:无明确的________,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也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3)类型a.住宅区:特点: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占据城市空间的⑨____________(比重)。
分化:________住宅区与________住宅区。
b.商业区:位置:市中心、__________两侧或街角路口处;形状:点状、条状;中心商务区(CBD):商业活动中心与服务中心。
c.工业区:工业活动的特点:________程度高、协作性强;位置:靠近河流、铁路、公路。
(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1.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________模式。
2.形成因素(1)经济因素a.表现: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城市里土地利用方式主要决定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________的高低。
b.影响地租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
c.不同功能活动的付租能力(距离市中心由近及远):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2)________不同:是形成不同级别住宅区的常见原因。
(3)________高低。
(4)种族或宗教团体(西方城市)。
(5)历史原因。
三、课后练习读“某城市地租分布等值线和城市发展方向示意图”,回答1~2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导学案【学习目标】1. 理解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及功能分区2. 掌握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主要因素3.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待城市的发展及其地域结构的变化。
【重点难点】1.明确城市土地利用方式与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地域结构之间的关系。
2.掌握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学法指导】学会阅读城市规划图,能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从生活中获取地理信息。
【知识链接】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包括商业用地、_________、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________________、交通用地和__________等。
2.城市功能区(1)特点:功能区之间无明确的_______。
(2)常见功能区①住宅区:城市中__________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可分为________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
②商业区:多位于市中心、_______________或街角路口,呈___________分布。
③工业区:由城市内部工业相互聚集而成,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的地带。
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1.概念: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____________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做______________。
2.形成因素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 __________程度(1)经济因素(主要因素) 距离市中心远近不同功能活动的付租能力______的不同(2)社会因素知名度导致住宅区的分化种族或宗教(3)历史因素: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对日后功能区有深远影响。
3.形成和变化:随着___________而逐渐形成和变化。
【学习过程】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的集中,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
1.三大功能区的形成2.三大功能区的形态、特征及位置[迁移应用]1.读下面甲城地理位置(左图)和城市用地结构图(右图),回答(1)、(2)题。
(1)在甲城的城市用地结构图中,①是 ( )A .商业用地B .公园绿地C.居住用地D.行政用地(2)甲城的工业用地(图中②)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南部,其主要原因是( )A.远离河流以防止水污染B.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以减轻大气污染C.远离居住区以减弱嗓声污染D.远离农田以减少固体废弃物污染【答案】(1)C (2)B【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分区的区位选择及原因。
第(1)题,城市的住宅区,是城市居民休养生息的场所,是城市最基本的一项功能,因此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住宅功能用地。
而住宅区多临近城市的中心地带——商务区的周围。
据图示,图中①的占地比例也是最大的,故①为住宅用地。
第(2)题,工厂产出产品的同时,也产出废气、废水和废渣,这些废弃物进入环境,会造成环境污染,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据图示,该地位于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冬季多吹西北风,夏季多吹东南风,因此有严重大气污染的水泥厂、酿造厂、火电厂和钢铁厂等应该设置在居民区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或与常年盛行主导风向垂直的郊外。
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1.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因素很多,自工业化以来,经济因素对其影响显著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在竞争的环境下,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
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有两个:交通便捷程度和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1)交通便捷程度交通便捷程度越高,土地价格或地租越高;反之越低。
城市内不同区位的土地交通便捷程度不同,地租高低也就相应地存在差异。
如下图所示:(2)距离市中心的远近与市中心的距离不同,土地租金不同,存在的经济活动也各不相同,城市内部各类土地利用类型及付租能力随距离(距离市中心的远近)递减规律及各功能区的区位特点图解如下:2.除经济因素外,历史、社会、行政等因素也通过不同途径影响着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迁移应用]2.下图是“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读图回答:(1)图中A为________区,对应地租水平________(字母)线,原因是________,对商业影响最大因素是________。
(2)B为________区,对应地租水平________(字母)线,原因是________。
(3)C为________区,对应地租水平________(字母)线,原因是________。
(4)示意图表明直接影响地租高低的重要因素是________,在市场竞争环境下,城市每块土地用于哪种活动取决于各种活动________差别。
【答案】(1)商业 D 商业支付地租最高距离市中心的远近(2)住宅 E 该地区可方便人们上下班,又接近市场,租金较市中心低(3)工业 F 远离市中心,不是最佳区位,租金最低(4)距离中心的远近愿意付出土地租金的高低(或付租能力)【基础达标】“2012年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于2012年6月12~13日在广西桂林召开,会议主题是“宜居、低碳与可持续发展”。
据此回答1~2题。
1.城市土地利用的一般模式是,自中心城区到远郊区依次为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和农业用地。
影响这种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 )①土地价格②发展历史③交通条件④生活习惯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2.作为一个旅游城市,在桂林的城市用地中,比重最大的是( )A.工业用地B.商业用地C.居住用地D.交通用地某沿海城市人口达1 600万,约60%居住在离市中心3 km的范围内,城市人口54%居住在贫民窟。
下图示意该城市与大型商贸中心不同距离段的用地构成。
据此完成3~5题。
3.影响该城市大型商贸中心区位的主导因素是( )A.工业B.行政中心C.海洋运输和贸易D.居民人口密度4.该城市开发最充分的区域距离大型商贸中心( )A.0~8 km B.9~16 kmC.17~24 km D.25~35 km5.该城市自市中心向外( )A.依次分布着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B.依次分布着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C.土地开发比例逐渐降低D.没有形成明显的功能分区6.读“某城市功能区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城市主要功能区分别为:Ⅰ________区、Ⅱ________区、Ⅲ________区,其中用地方式多分布在城市外围的是________区(填代表数字)。
(2)Ⅰ类功能区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或________,下列关于该类功能区主要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①人口流量大②人口密度较小③交通便捷④对外联系不便⑤地租水平高⑥土地利用集约A.①②④⑤ B.②③⑤⑥C.③④⑤⑥ D.①③⑤⑥(3)由于经济原因,不少城市中的Ⅱ类功能区开始出现高级和低级的分化现象。
如果图中城市地区的主导风向与河流的流向大体一致,则高级区应主要分布在城市________(方位回答),试简述判断理由。
【拓展提升】一、选择题2009年,北京市在优先保证高端、高效、高辐射力优势产业用地供应的原则下,制定了城市建设土地供应计划(如下图所示)。
读图,回答1~2题。
1.商业服务用地较少的原因是( )A.公用事业的发展B.工业仓储增加太快C.金融业和工矿业的发展D.商业服务业高度集聚2.该土地供应计划最有利于该市( )A.改善人居环境B.促进工业发展C.调整产业结构D.推动科教事业读“某城市地租等值线和城市发展方向示意图”,回3~4题。
3.图中城市所处的局部地形可能是( )A.平原B.山地C.高原D.盆地4.从城市发展方向判断,影响该城市空间拓展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B.河流C.地形D.人口分布纽约曼哈顿有两个中心商务区,一个是华尔街地区,为著名的金融贸易区,白天人来车往,可一到晚上人去楼空,成为“空心城”;另一个是以洛克菲勒为中心的商业区,白天游人如织,夜晚歌舞升平,成为“不夜城”。
据此回答5~6题5.“空心城”反映中心商务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A.经济活动最为繁忙B.建筑物高大稠密C.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 D.内部分区明显6.与“不夜城”相比,“空心城”没有发挥中心商务区的哪一项功能( )A.商业活动B.金融贸易C.通信联络D.休闲、娱乐(2012·天津高考)高雄矿产资源匮乏,工业部门主要有石化、炼油、钢铁、造船、食品等。
读“高雄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回答7~8题。
7.对该城市功能区布局的评价,正确的是( )A.商业区高度集中,缩小了服务范围B.住宅区远高海岸,避免了海洋污染C.工业区相对集中,方便了企业联系D.文教区过于分散,降低了服务功能8.高雄的石化工业最适宜布局在图中的( )A.a地B.b地C.c地D.d地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某城市规划示意图”,阴影为城区,读图完成9~10题。
9.图中最适宜建设高级住宅区的是( )A.甲B.乙C.丙D.丁10.该城市的乳畜产品供应基地应规划在( )A.甲B.乙C.丙D.丁(2012·上海高考)2010年,上海市近郊区与远郊区人口密度分别为每平方千米 4 684人和1 388人,比2000年分别增长80.2%和61.4%。
郊区人口密度增幅远高于城区。
结合下图,回答11~12题。
11.1978年到2009年,上海市郊区和城区制造业产值比重的变化以及近十年人口空间集聚的变化可以显示( )①城区工业用地大多转变为商业用地②城区居住用地大多转变为商业用地③郊区农业用地部分转变为工业用地④郊区农业用地部分转变为居住用地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12.近十年来,上海市郊区和城区人口密度的变化反映( )A.城区人口集聚效应急剧下降B.城区人口集聚效应比郊区弱C.远郊区人口集聚效应比近郊强D.近郊区人口集聚效应比远郊强二、综合题13.下图是“某发达国家某城市用地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
(1)城市形成阶段(Ⅰ阶段)决定城市区位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而城市选址在河流弯曲较大处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Ⅱ阶段城市开始出现功能分区,简述城市功能分区形成的原因。
(3)Ⅱ阶段商业用地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Ⅲ阶段商业用地出现的新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