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备考(高考历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掌握最基本的史学思想与方法
(三)非选择题能力考查的新意

1、结构:
必做题 开放性题 选做题 材料题 组成:材料(标题、出处),设问 主题(主线): 答题:依据、条件、内容、水平 目标:四项目标



(2017.Ⅲ)44.【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北周武帝时期制定的《大律》“凡二十五篇”,制罪“二十五等”,定 罪1537条,“条流苛密,比于齐(北齐)法,烦而不要”。宣帝“更峻其法” ,导致“上下愁怨”、“内外离心”。隋文帝取代北周建立隋朝,开皇初年两 次“更定新律”,史谓《开皇律》。 隋朝统治者鉴于《北齐律》“法令明审,科条简要”,将其作为制定《开皇 律》的主要参考,并“采魏、晋刑典,下至齐、粱,沿革轻重,取其折衷” ,成文“十二卷”。新律制罪二十等,废除“前代鞭刑及枭首”等“苛惨之法” ,“以轻代重,化死为生”;定罪500条,删繁就简,比旧律减少死刑81条 、流放刑154条、劳役刑等一千余条。唐朝官修史书评价《开皇律》“刑网 简要,疏而不失”。 ——据《隋书》 (1)根据材料,概括隋代法律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代《开皇律》制定的意义。
2017年特点

落实“考试大纲”与“说明” 传统与创新并存 强化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
体现 “ 选择题主观化 ” (ⅠⅡ明显) “ 材 料题自主化”(ⅠⅡⅢ均突出)
• 1、主观化: • (1)测量功能由考查客观的史实知识转向考查考生的 主观认识 • (2)主旨是加强考查考生的思维力度以及思维过程 • (3)具体措施是充分发掘历史学科的人文内涵,摆脱 教材程式化的历史叙述,突破考生形成的固有思维定 式,提升到选择题呈现的新认识、新思想与新观点
A.能够准确记述作者的事迹 B.比相关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高 历史叙述受时代 的影响;回忆录 的价值



C.版本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
D.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

•(17.海南)2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5分) • 材料 • 宋太祖赵匡胤本为后周殿前都点检,960年,奉命御辽。到达陈桥驿时,发 生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取代后周建立宋王朝,史称“陈桥兵变”。 • 对“陈桥兵变”,宋初众说纷纭,《太祖实录》亦语焉不详。宋太宗赵匡 义命重修《太祖实录》,说:“史官之职,固在善恶必书,无所隐晦”, “太祖之事周朝也,尽力王室,中外所知。至于大宝(皇位),非有意也”。 太宗特地指出,时值契丹入侵,太祖率兵出击,一日醉卧帐中,众将士云集, 强拥太祖为皇帝,此乃时势所趋,并非人力所为。 • 今人研究认为,赵匡胤制造辽(契丹)与北汉联兵南下的假情报,宰相范 质等人不明真相,匆忙派遣赵匡胤率诸军北上抵御。大军行至陈桥驿,赵匡 胤弟赵匡义等受意发动兵变,将士们把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天子。
思考:(1)是什么、考什么? (2)“主观化”特点? (3)答案分析及教学启示?





(17.Ⅰ)33、
综合上表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 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 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17.Ⅲ)26. 土地规模(亩) 20以下 20~130 131~300 300以上 小计 户数 24 103 10 2 139 户数比例 17.3% 74.1% 7.2% 1.4% 100%
辨别历史事实与历史叙述

1、历史事实:过去发生过的事情;时空、人、事;同一事 实会出现不同的叙述 2、历史叙述:对过去事件的理解与叙述。意大利历史学家 克罗齐曾言,没有叙事,就没有历史。它的重要功能在于“传 递”历史。思想构造出来的产物;不断在变化;多类型 (1)种类:第一手与第二手;官修史、私家撰写(野史) (2)如何从叙述中认定事实:多类型;从不靠谱的叙述中 找出靠谱的结论 3、辨别: (1)两种概念的辨别 (2)两种关系的辨别:包括方法或理念,如从多种叙述中 认定,官修史的局限,从思辨到分析等
• (17.海南)19.1960年,石油生产国伊拉克、沙特阿拉伯、 伊朗等国家建立石油输出国组织,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反对旧 的世界经济秩序的要求。构成这段文字的是 • A.历史观点和历史解释 B.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 • C.历史结论和历史解释 D.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
历史观点:指人们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的评价。特征是: 第一,是以某一或某些历史事实为依据产生的;第二,是人们思维活 动的产物 历史结论:对历史现象总结性的认识,包括对现象的性质、意义、历 史地位等所做的总结 历史解释:广义:说明因果原因或关系;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 对历史的解释。狭义:以演绎的方式说明历史因果关系。一是翻译、 诠释;二是说明,为……提供原因或理由



考什么? 问题与材料的关系是什么

材料一 在专制王权下的法国,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路易十四声 称“朕即国家”“朕即民族”。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 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一个民族可以没有国王而将国家治 理得井井有条,相反,一个国王若无国民则不存在,更不必说治理国家 了,甚至表示“专制之下无祖国”。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 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 等的,全体法国人组成的法兰西民族。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 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 ——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
2、结构——学科特点与测量技术的结合 (1)新材料、新情境、新角度 (2)带有主题的历史现象(事物)

( 17. Ⅲ) 32 .在古代雅典,官员就职前须保证依法 履行职责,陪审员须宣誓保证公平审判,年满18岁的 青年男子须参加成人宣誓仪式才拥有公民的权利和义 务,这些宣誓旨在

A.限制权利滥用
B.防止官员腐败 C.培育权利观念 D.增强责任意识 问题:行为动词 历史要素

专制
民族及民族主义形成
把握方向、精准备考
梁爰如
2017.11.红河
2017年高考命题背景

1 、 2016.2 ,配合《国务院关于深 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提出高考评价体系

2、2016.8--10,修纲并提前公布
3、2016.10,公开宣讲

4、2017.6,公开评价
一体四层四翼
“一体”:评价体系 (立德树人、服务选 拔、导向教学) ——为什么考 “四层”:考查目标 (必备知识、关键能 力、学科素养、核心 价值) ——考什么 “四翼”:考查要求 (基础性、综合性、 应用性、创新性) ——怎么考
考纲的修订
• 一、高考考试大纲、考试说明修订 • 突出问题意识;强化理论指导;细化能力目标;减少重复 考查 • 二、高考内容改革的原则、措施和成效 • 1.原则:发掘历史学的人文内涵 ? • 措施:摆脱教材程式化的历史叙述 • 成效:打造历史学科考试评价的软实力 • 2.原则:构建学科能力目标体系 ? • 措施:应和当代历史教育目标 • 成效:发现和论证已成为考试的新特点 • 3.原则:精细化雕琢测量工具 ? • 措施:选择题主观化,材料题自主化 • 成效:提升了考试的评价功能
表1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 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A.自耕农经济盛行 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 C.均田制破坏严重 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 选择题主观化 • (1)测量功能由考查客观的史实知识转向考查考生的主 观认识 • (2)主旨是加强考查考生的思维力度以及思维过程 • (3)具体措施是充分发掘历史学科的人文内涵,摆脱教 材程式化的历史叙述,突破考生形成的固有思维定式,提 升到选择题呈现的新认识、新思想与新观点 问题:不懂材料主旨、史实不清、分析问题能力较差
•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等 • (1)根据材料,概括说明宋太宗对“陈桥兵变”的解释与今人研究的结果有 何不同。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太宗重修《太祖实录》关于“陈桥兵 变”记载的原因。
• (1)根据材料,概括说明宋太宗对“陈桥兵变”的解 释与今人研究的结果有何不同。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太宗重修《太 祖实录》关于“陈桥兵变”记载的原因。 • 【答案要点】 (1)宋太宗:宋太祖被拥戴为皇帝,是顺应天意; • 今人:宋太祖策划了此次兵变,意在夺取皇位。 (2)原因:“陈桥兵变”得国,无法隐瞒;以官修史 书的方式确定兵变的性质;宣扬宋太祖忠义;彰显宋朝 政权的合法性 同一事实会出现不同的叙述;同时说明历史叙述 受政治因素的影响,尤其官修史书

选项:事实 或解释
情景:历史现象(主题) 关键词(要素)
考什么?如何考?必备的知识与 能力?



(17.Ⅰ)24.周灭商之后, 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 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 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 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 阜);封召公奭于燕,都 蓟(今北京)。分封 A .推动 了文 化的交 流与 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 .实现 了王 室对地 方的 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上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 定的历史事实是 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多种历史叙述中的共同 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点可以认定为历史事实 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17.Ⅱ)35.20世纪70年代至今,《赫鲁晓夫回忆录》 多次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因其内容的复杂性, 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由此可知,此回忆 录作为一种史料
(二)史学素养的考查

考试大纲:“辨别历史事实与历史叙述”
(17.Ⅲ)27.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 宋时期有不同记载。《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 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 宫。这反映出 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 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 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 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同一历史事实会出现不同的历史记载;历史 叙述有的时候不一定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历史 事实

(17.Ⅰ)26、
记述 出处 《旧唐书·高祖本纪》 《旧唐书·太宗本纪》 《新唐书·高祖本纪》 《新唐书·太宗本纪》
“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绩。” “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率众讨之,不利而旋。” “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唐朝将领)及薛举战 于泾州,败绩。” “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七月,太 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
源自文库






1.获取和解读信息 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 读 2.调动和运用知识 辨别历史事实与历史叙述 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结论 说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3.描述和阐释事物 客观叙述历史事实 正确解释历史事物 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 4.论证和探讨问题 发现历史问题 论证历史问题 独立提出观点
时 空 下 的 主 题 或 主 线
答题依据
答题程度
答题条件
答题内容
思维工具:说明、概括、分析、阐述等 历史要素:背景、原因;内容;作用、影响等

2、非选择题的新意——? (1)突出体现“运用”层次的考查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专制王权下的法国,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路易十四 声称“朕即国家”“朕即民族”。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 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一个民族可以没有国王而将 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相反,一个国王若无国民则不存在,更不必说 治理国家了,甚至表示“专制之下无祖国”。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 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 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组成的法兰西民族。一般认为,法国 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 ——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 (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大革命对近代民族主义 形成的促进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