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 ,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 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 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 身,孰若无忧于其心。车服不维,刀锯不 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大丈夫不遇于 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
• 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足将 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处污秽而不羞 ,触刑辟而诛戮,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 止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
韩愈的思想
• 在思想上,韩愈推崇儒学,排斥佛老; 他在儒学式微,释、道盛行之际,力辟 佛、老,致力于复兴儒学,取得了重大 的成功。在宋儒眼中,孔、孟之下,便 是韩子。
文学成就
• 在文学上,他崇尚秦汉散文,反对六朝 以来的骈俪文风,并因此倡导了有革新 意义的古文运动,强调文学要为儒学道 统服务,要求言之有物,辞必己出。
题解
• 赠序是古代散文一种文体,为的是朋友 远行,临别赠言,说几句安慰、勉励的 话。韩愈的赠序,因人而变,不拘泥于 一定的格式,有的坦率陈言,有的含蓄 婉转,有的借题发挥,有的诙谐幽默, 各篇有不同的写法,也有不同的意味。 这篇赠李愿的序,有很多言外之意,藏 而不露。
• 李愿是韩愈的好朋友,生平不详。韩愈 写序为他送行时,他还未真做隐士,而 是将做隐士。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 冬,韩愈在长安等候调官,因仕途不顺 ,心情抑郁,故借李愿归隐盘谷事,吐 露心中郁抑不平之情。
• 韩愈诗文都有很高的成就,尤以文章著 称,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文内 容殷实,气势壮盛,辞锋峻利,语言练 达。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对唐 及后世散文创作有巨大、深远的影响。 有《昌黎先生集》。
文学创作理论
• 道(即仁义)是目的和内容,文是手段和形式,强调 文以载道,文道合一,以道为主。
•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孟 县)人,自称郡望为昌黎(今属河北),故世 称韩昌黎。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 韩愈自幼勤勉好学,沉潜诗书。唐德宗贞元八 年(792)进士。贞元末,官,因上疏请求减 免灾民赋税,贬阳山令。唐宪宗元和年间,随 宰相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迁刑部侍郎(刑 部副长官)。不久即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 。穆宗朝,历官国子监祭酒、京兆尹(习惯上 称呼京师所在地行政长官为京兆尹)等,官至 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卒谥“文”,故后 世称韩文公。
• 在作品风格方面,他强调“奇”,以奇诡为善。
古文运动
• 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 。韩愈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 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 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 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韩愈用其 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还热情地指导后进写作 古文。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终于把文体 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 宋实用散文的基础。《师说》可看作是提倡古
拓展阅读与思考
• 拓展阅读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韩愈《送温处士赴 河阳军序》、《送孟东野序》、《送董邵南 游河北序》
• 思考与讨论:
• 课外读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比较二文的 异同。
• 如何理解韩愈在文中流露出来的“从子 于盘”的念头?这与道家的思想有何关 系?
风格特点
• 虚托与对照手法的运用 • 语言瑰丽而刚健,骈散结合 • 含蓄风趣
名家品评
• 苏轼《跋退之送李愿序》:
• “欧阳文忠公尝谓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 去来》一篇而已。余亦以谓唐无文章,惟韩 退之《送李愿归盘谷》一篇而已。平生愿效 此作一篇,每执笔辄罢,因自笑曰:‘不若 且放,教退之独步。’”
• 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与之酒而为之 歌曰:
• “盘之中,维子之宫;盘之土,维子之 稼;盘之泉,可濯可沿;盘之阻,谁争 子所?窈而深,廓其有容;缭而曲,如 往而复。嗟盘之乐兮,乐且无央;虎豹 远迹兮,蛟龙遁藏;鬼神守护兮,呵禁 不祥。饮且食兮寿而康,无不足兮奚所 望!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 吾生以徜徉!”
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广西财经学院陈贻琳制作
焦点问题
• 文中刻画的盘谷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对文章主旨的表达有何作用?
作者其人其文
• 韩愈,字退之,南阳人。少孤,刻苦为学,尽通六经 百家。贞元八年,擢进士第。才高,又好直言,累被 黜贬。初为监察御史,上疏极论时事,贬阳山令。元 和中,再为博士,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转考功、 知制诰,进中书舍人,又改庶子。裴度讨淮西,请为 行军司马,以功迁刑部侍郎。谏迎佛骨,谪刺史潮州 ,移袁州。穆宗即位,召拜国子祭酒、兵部侍郎。使 王廷凑,归,转吏部,为时宰所构,罢为兵部侍郎, 寻复吏部。卒赠礼部尚书,谥曰文。愈自比孟轲,辟 佛老异端,笃旧恤孤,好诱进后学,以之成名者甚众 。文自魏晋来,拘偶对,体日衰,至愈,一返之古。 而为诗豪放,不避粗险,格之变亦自愈始焉。集四十 卷,内诗十卷;外集遗文十卷,内诗十八篇。今合编 为十卷。 (《全唐诗·诗人小传》)
文的庄严宣言。
《送李愿归盘谷序》
• 太行之阳有盘谷。盘谷之间,泉甘而土 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或曰:“谓 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或曰: “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 。”友人李愿居之。
• 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 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 ,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 ,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 ,夹道而疾驰。喜有赏,怒有刑。才畯满前, 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曲眉丰颊,清 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飘轻裾,翳长袖,粉 白黛绿者,列屋而闲居,妒宠而负恃,争妍而 取怜。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 所为也。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 而致也。
李愿归隐的原因
• 李愿自述自己对三种人的态度:
• 富贵权势人:“大丈夫之遇知与天子,用力 与当世者之所为也”,“吾非恶此而逃之, 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
• 趋炎附势人:“贤不肖何如也” • 山林隐居人:“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
”,“我则行之”
• 《孟子·尽心上》说:“古之人得志,泽 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 善其身,达泽兼济天下。”文中描绘的 三种人用孟子的观点来看,作者对他们 的态度如何?李愿对他们的态度如何?
• 提倡学习先秦两汉古文,并博取兼资庄周、屈原、司 马迁、司马相如、扬雄诸家作品。
• 主张学古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坚持“词必己出” 、“陈言务去”。
• 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提出养气论,“气盛则言之短 长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之高下者皆宜”(《答李翊书》)。
• 提出“不平则鸣”的论点。认为作者对现实的不平情 绪是深化作品思想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