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诗歌

合集下载

如何读懂诗歌

如何读懂诗歌

如何读懂诗歌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以简洁而富有韵味的语言,传达着诗人丰富的情感、深刻的思考和独特的体验。

然而,对于很多人来说,读懂诗歌并非易事。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读懂一首诗歌呢?首先,要了解诗歌的背景知识。

每一首诗歌都诞生于特定的时代和社会环境,诗人的个人经历、当时的历史事件、文化传统等都会对诗歌的创作产生影响。

比如,杜甫的诗歌常常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如果我们不了解那段历史,就很难深刻理解他诗中所蕴含的忧国忧民之情。

同样,了解诗人的生平遭遇,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其诗歌的情感基调。

例如,李白一生豪放不羁,渴望建功立业却又壮志未酬,了解这些背景,我们就能更深入地理解他诗歌中那种豪迈与悲愤交织的复杂情感。

其次,要注意诗歌的语言特点。

诗歌的语言往往高度凝练,常常运用比喻、拟人、象征、夸张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效果。

比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将春风比作剪刀,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风的灵巧和春天的生机勃勃。

再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用春蚕吐丝和蜡烛燃烧来象征至死不渝的爱情,寓意深刻。

我们在阅读时,要善于发现这些修辞手法,并理解它们所表达的含义。

同时,诗歌的意象也是理解诗歌的关键。

意象是诗人用来寄托情感、表达思想的具体形象。

比如,月亮常常象征着团圆、思念;梅花常代表着坚韧、高洁;杨柳则常寓意着离别、不舍。

当我们在诗歌中看到这些意象时,要结合诗歌的整体语境来理解其象征意义。

比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明月这一意象就寄托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再者,要体会诗歌的情感。

诗歌是诗人情感的抒发,或喜悦,或悲伤,或愤怒,或宁静。

我们要用心去感受诗人在字里行间所流露的情感。

有时候,诗人会直抒胸臆,将情感直接表达出来;而有时候,诗人则会借景抒情、托物言志,通过描绘景物或事物来间接表达情感。

比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通过描绘边疆大漠的壮丽景色,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如何快速读懂诗歌(全文)

如何快速读懂诗歌(全文)

如何快速读懂诗歌(全文)在历年高考试卷中,诗歌鉴赏是重点考查的知识点之一,就其考点来看不外乎考查诗歌鉴赏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以及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这两个大的考点。

很多考生在回答此题时,语言嗦、张冠李戴、措辞不当、要点不全。

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读懂诗歌的内涵。

笔者认为,要答好诗歌鉴赏题,首先要读懂诗歌。

那么怎样才能真正读懂诗歌呢?检验读懂诗歌的标准主要从三个方面去加以判断:一是诗歌“写了什么”;二是诗歌是“怎样写的”;三是诗歌“为什么这样写”。

要想快速读懂诗歌,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阅读。

一、看题目,观解释诗人作诗,最重诗题!“题者,额也;目者,眼也。

”标题富含诸多信息。

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

古诗的题目往往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是解读诗作的重要切入点。

如:2022年四川卷《秋暮吟望》从题目看点明了时间(秋暮)、内容(望);暗示了诗歌的感情基调(吟)。

有些标题并不一定蕴含着那么丰富、全面的信息,而是留下了空白点,这个空白点给我们留下了猜想揣摩诗的内容的空间,使我们很容易较快地深入到诗的内容中去。

另外,古人还有一个写作习惯,通常在诗的开头一两句就破题、点题。

这样,我们就可以依据标题,了解诗词的内容。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柳宗元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读题]①时间是中夜(半夜);②地点是西园;③人物动作:中夜起来后望着西园的月亮。

[猜想]①为什么半夜的时候站在自己的房间里望着西园呢?②他是不是听到了什么呢?[读诗]①我们在诗中看到了“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点题)②标题里有月,诗中第二联就有“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③“望”时是怎样的心情呢?于是尾句有交代“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的心情很寂寞。

那么,为何会寂寞呢?再联系写作背景就可知晓了。

带着对标题的疑问,我们就读懂了该诗。

高考语文复习-如何读懂诗歌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如何读懂诗歌课件
•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总结之三:读懂诗歌的途径是分 清题材,有助于我们读懂诗歌 情感内容
常见的诗歌题材有: 咏物诗 边塞诗 山水田园诗
怀古诗 闺怨诗 哲理诗等 下面我们来梳理诗歌题材
• 练一练 • 蝉(唐 虞世南) • 垂緌(ruí)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jiè)秋风。 物态(蝉):“饮清露”“流响”, “居高 ”“声远”等。(托物)
小重山 端午 【元】舒岫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 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 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汨罗江。
• 1.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 • 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 • 怎么读出屈原的呢? • 诗下面有【注】 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
练一练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情感? ——思乡怀人(怎么读出?)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白描 衬托 写景时的 远近高低视听动静结合。 语言特点——清新质朴 清丽洗练 意境——淡雅幽静 判断诗歌类型——山水田园风光(山石 、田园 、 炊烟、鸡犬、柴门、南亩)
• 温馨提示:平常有关诗人相关内容的积累别忘了 利用
练一练 李清照《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 人,却道海棠仍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 红瘦。又如: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 因了解李清照,当然知道本诗是闺怨诗。 知道杜牧是晚唐诗人,所以多少都有所历 史的寄托。(物是人非之感)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读懂诗歌+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读懂诗歌+课件
2024年高考专 题复习:读懂诗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目 录
Part One.
高考诗歌鉴赏概述
Part Two.
诗歌语言与表达技 巧
Part Three.
诗歌题材与主题思 想
Part Four.
诗歌文化与历史背 景
Part Five.
诗歌鉴赏训练与模 拟题
Part Six.
备考策略与应试技 巧
02 清代诗歌继承了唐宋诗歌的传统,同 时又有自己的特色。
04 清代诗歌的代表人物有:纳兰性德、 龚自珍、黄遵宪等。
Part Five 诗歌鉴赏训练与模拟题
真题解析与模拟题训练
01
真题解析:对历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进行详细 解析,分析考点、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
03
题型分类:根据诗歌鉴赏的常见题型,如意境 分析、情感表达、艺术手法等,进行分类训练。
Part One
高考诗歌鉴赏概述
考试大纲要求
诗歌鉴赏:理解诗歌的
内容和情感,分析诗歌
1
的艺术手法和特点
诗歌类型:包括古体诗、
近体诗、现代诗等
2
诗歌题材:包括山水田
园、爱情离别、怀古咏
3
史、咏物抒怀等
诗歌风格:包括豪放派、
婉约派、现实主义、浪
4
漫主义等
诗歌鉴赏方法:包括知
人论世、以意逆志、虚
5
实结合、情景交融等
01
熟悉诗歌的基本知识,如诗歌的 体裁、形式、语言特点等。
02
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如分 析诗歌的意象、意境、情感等。
03
阅读大量的诗歌作品,了解不同 诗人的风格和特点。
04
05

完整版读懂诗歌教案

完整版读懂诗歌教案

完整版读懂诗歌教案最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第三册第六单元“诗歌欣赏”章节,具体内容包括《登鹳雀楼》、《夜泊牛渚怀古》、《钱塘湖春行》三首古典诗歌的学习与鉴赏。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三首诗歌的基本内容、背景和意境;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审美情趣,提高诗歌鉴赏能力;3. 学会运用现代文解读古典诗歌,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的意境把握和现代文解读。

教学重点:三首诗歌的基本内容、背景和艺术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三首诗歌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激发学习兴趣。

2. 背景介绍:讲解三首诗歌的作者、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3. 诗歌学习:a. 学生自读三首诗歌,理解诗歌基本内容;b. 教师讲解诗歌中的生僻字、词,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c. 分析三首诗歌的意象、意境,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美;d. 逐句解析诗歌,指导学生运用现代文解读古典诗歌。

4. 例题讲解:针对诗歌鉴赏题,进行解题方法指导。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诗歌鉴赏题目。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读懂诗歌2. 板书内容:a. 三首诗歌的、作者;b. 诗歌背景、意境;c. 诗歌重点词语、句式;d. 诗歌鉴赏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选取一首本节课学习的诗歌,进行现代文解读;b. 比较分析三首诗歌的异同,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价,找出不足之处,为下次教学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a. 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其他古典诗歌,提高诗歌鉴赏能力;b. 组织诗歌鉴赏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c. 结合历史、地理等学科,深入了解诗歌背景,提高综合素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意境的把握;2. 现代文解读能力的培养;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

读懂诗歌-完整版课件

读懂诗歌-完整版课件
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要赏析一首诗歌,需要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包 括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个人经历和情感状态等 信息。
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
诗歌通常采用各种艺术手法来表达主题和情感, 如象征、比喻、拟人等,通过对这些艺术手法的 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表达效果和美感。
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主题是诗歌的核心,通过把握主题可以更好地理 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同时也要关注诗歌 所呈现的情感状态。
关注社会现实、民生疾苦,如《水调歌头》 中的“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诗歌的情感表达
喜悦之情
如《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表达了诗人 畅快淋漓的情感。
悲伤之情
如《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表达了诗人 的失落与痛苦。
思念之情
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表达了诗人对家乡 的深深思念。
04
诗歌的阅读与理解
诗歌的阅读技巧
注重诗歌的细节
在阅读诗歌时,要关注诗歌中 的细节描写,这些细节可以提 供诗歌的背景、情感和意境。
把握节奏韵律
诗歌通常具有节奏韵律,这些节 奏韵律可以体现诗歌的情感和美 感,因此阅读诗歌时需要把握节 奏韵律的变化。
深入分析意象
意象是诗歌中呈现的形象和意境, 通过深入分析意象可以更好地理解 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感怀之情
如《春夜喜雨》中的“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表达了诗人对春 雨的赞美与感慨。
诗歌的意象与象征
意象
指诗歌中出现的物象、景象、意象等,如《青玉案·元夕》中 的“花千树,星如雨”,营造了欢乐的氛围。
象征
指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的意义或者情感,如《鹤林寺 》中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用青青的草色比喻对爱情 的渴望与向往。

如何读懂诗歌-走好鉴赏诗歌的第一步

如何读懂诗歌-走好鉴赏诗歌的第一步

如何读懂诗歌——走好鉴赏诗词的第一步读诗如读人。

读一首不曾谋面的诗歌,就如同见一个陌生人,读诗的过程,完全可以看成是你和这个人交往的过程,那么,如何才能又快又准确地了解他呢?一、怎样算是读懂诗歌1、明白表层意思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如何明白浅层意思?填充内容——诗中省略的主语、宾语、状语、过渡语等调整语序——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整合句意——前后连缀,大体翻译为意思相对完整的句子。

明确题材——送别诗、羁旅诗、边塞诗、闺怨诗、田园诗、怀古诗、隐逸诗等。

例1:汉江临泛(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大意:(我泛舟江上,纵目远望,只见)莽莽古楚之地和从湖南方面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汹涌汉江入)荆江而与长江九派汇聚合流。

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

(远方的)城郭在前面的水面上浮动;波涛汹涌,浪拍云天,摇荡起(远方的)天空。

襄阳风光美丽,(似乎想要把我)留下,与山翁共谋一醉.2、领会深层意思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1)三、四两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2分)答:江水的流长邈远和两岸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的特点。

(2)颈联中哪两个词用得极妙,找出来并简析。

(4分)答:“浮”和“动”。

“浮”表面上写城郭在水面上飘动,实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动”表面上写天空在摇荡,实言波涛汹涌,浪拍云天。

(3)从整首诗看,作者流露出的感情是什么?(4分)答: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二、读懂诗歌的方法技巧1、品标题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

因为标题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题材等)。

题目是诗词的眼睛,它往往直接揭示了诗词创作的时间、地点、事件和主旨等。

如何读懂诗歌

如何读懂诗歌

如何读懂诗歌诗歌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它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韵律和深邃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感悟。

然而,诗歌的解读并非易事,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本文将从诗歌的基本特征、解读方法以及欣赏诗歌的注意事项等方面,探讨如何读懂诗歌。

一、诗歌的基本特征1.精炼的语言:诗歌的语言具有高度的凝练性,诗人往往用最简洁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情感。

因此,理解诗歌的语言是解读诗歌的关键。

2.优美的韵律:诗歌的韵律美是诗歌艺术的重要特征。

它通过押韵、对仗、平仄等手法,使诗歌具有音乐性,增强表达效果。

3.深邃的意境:诗歌的意境是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抒发情感,营造出的一种氛围和情调。

意境美是诗歌的灵魂,需要读者用心去体会。

4.丰富的意象:诗歌中的意象是诗人用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物象。

解读诗歌时,要善于把握意象,挖掘其背后的深层含义。

二、解读诗歌的方法1.了解诗歌背景: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以及诗人的生活经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分析诗歌结构:把握诗歌的结构,如起承转合、对仗、排比等,有助于理解诗歌的逻辑层次和情感脉络。

3.品味诗歌语言:关注诗歌中的关键词语、修辞手法和象征意义,体会诗歌的语言魅力。

4.感受诗歌韵律:朗读诗歌,感受其韵律美,有助于领悟诗歌的情感内涵。

5.把握诗歌意象: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挖掘其象征意义,从而揭示诗歌的主题。

6.体会诗歌意境:通过联想和想象,置身于诗歌的意境之中,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三、欣赏诗歌的注意事项1.保持敏感的心灵:欣赏诗歌需要一颗敏感的心,善于捕捉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2.多读经典诗歌:阅读经典诗歌,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勤于思考:诗歌解读没有标准答案,要学会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

4.注重感悟:欣赏诗歌要注重感悟,而非仅仅追求字面上的理解。

5.交流与分享:与他人交流诗歌欣赏心得,可以拓宽视野,提高鉴赏能力。

读懂诗歌的方法

读懂诗歌的方法

读懂诗歌的方法
读懂诗歌的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诗歌的主题:诗歌有情感、思想或表达的中心思想,要
理解诗歌的主题,可以通过诗歌的标题、内容和语言风格等方面去探究。

2.注意诗歌的结构:诗歌的结构包括韵律、格律、句法和段落等,结构与诗歌的意境密切相关,对于诗歌的理解有重要作用。

3.解读诗歌的意象和隐喻:诗歌通常运用大量的意象和隐喻来
表达诗人想要表达的意思,读者需要通过对这些意象和隐喻的理解,探究诗歌的更深层含义。

4.注重诗歌的语言和修辞:诗歌的语言和修辞是诗歌的重要组
成部分,包括词汇的选择、语言的运用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等,注意理解诗歌中的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有助于理解诗歌的意义。

5.了解诗歌的背景和历史: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历史背景,
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和意图,诗歌是文化的产物,背后通常有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综上所述,读懂诗歌的方法包括理解主题、关注结构、解读意象和隐喻、注重语言和修辞以及了解背景和历史等方面。

如何读懂诗歌

如何读懂诗歌

如何读懂诗歌
诗歌是一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与散文、小说等文学形式不同,它在语言运用和艺术表现上具有独特的特点。

那么如何读懂诗歌呢?下面我们将从多个方面来探讨。

一、了解诗歌的基本元素
在阅读诗歌之前,需要了解诗歌的基本元素,包括韵律、节奏、意象等。

其中,韵律是指诗歌中相同或类似的音节排列所形成的音韵效果,它是诗歌语言的一种特殊形式。

节奏则是指诗歌中短长音节的排列组合所形成的节奏感,它是诗歌语言的另一种特殊形式。

意象则是指诗歌中所呈现的形象和意思,它是诗歌表现力的核心。

二、了解诗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
阅读诗歌还需要了解诗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

因为每个时代和文化都有其独特的思想和审美,这些思想和审美对诗歌的表达和理解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比如,唐代的诗歌强调自然、人情和儒家思想,宋代的诗歌注重意境和文学意义,现代诗歌则更加强调个人的情感和内心体验。

三、抓住诗歌的情感和意义
诗歌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情感表达,因此在阅读诗歌时需要抓住诗歌的情感和意义。

要想理解诗歌,首先要了解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然后再通过诗歌的语言形式来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四、注意诗歌的语言表现
诗歌的语言表现是诗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阅读诗歌的难点之一。

要想读懂诗歌,需要注意诗歌的语言表现,包括修辞手法、形象表达、意象联想等方面。

比如,诗歌中常常使用拟人、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表现力,通过形象的表达来让读者感受到诗歌的情感和思想。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读懂诗歌+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读懂诗歌+课件
隐性情感词语(表情态、语 气的虚词):但、只、徒、 空等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景物人事等要素流露的情感。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 显性情感词语: • 《相见欢》 李煜 •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
滋味在心头。 • 《虞美人》李煜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 《登高》杜甫 艰难苦恨繁霜鬓
Hale Waihona Puke 方法归纳 • (六)读典故
诗文中的典故指作者所引用的古籍中的故事或有来历的词语。 诗词中多运用这种典故,成为一种写作手法,被称作“用典”。 分类: 用事——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属于借古抒怀; (运用较多)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 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 ——刘勰在《文心雕龙》
杜甫(杜甫身处唐朝由盛转衰之时,内
世、生平和所处的时代
容往往是表现“忧国忧民”的情感,格 调往往是“沉郁顿挫”)
背景,关注他们的遭遇、 作者遭遇:
境况,知晓其所处朝代 常年旅居外地
国势、朝政,他的创作
——考虑羁旅愁思、思乡怀人之情
倾向,他的作品的风格 南宋诗人(或朝代已灭亡)
特点等。
——考虑收复失地之心
淮上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对译:秋夜雾气收尽,远处能听到虫鸣,我长夜难眠,灯花剪了又剪,夜半人 无睡意,冷冷的月光撒满床,去铺床却满床冰凉,抬头望,梧桐树梢月光分外明亮。 确定这首诗的主旨。 第一步:诗歌描写的景物有:秋夜、烛花、梧桐、明月; 第二步:联想景物固定意义。在古典文学中: 秋多表愁情,梧桐多表寂寞悲凉之情,明月多表团圆,烛光多表深夜。 第三步:再看修饰词语。“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愁情、凉床、月影和梧 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

综合_如何读懂诗歌(精品)

综合_如何读懂诗歌(精品)

方法指津 如何领会诗歌浅层意思
1、填充内容——诗中省略的主语、宾语、状语、 过渡语等;如上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 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均为 诗人山村所见,描述时可作上述补充。 2、调整语序——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 等;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和一句就是因为 格律之需要而做了倒装。 3、整合句意——前后连缀,大体翻译为意思相对 完整的句子。
作用2:题目表露心情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贾岛的《寻隐者不遇》这个题目前后两个动 作。“寻”与“不遇”,含蓄之极。但我 们即使不看诗也能够揣测出作者遗憾的心 情。
作用3:题目展示思路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竞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张九龄的《望月怀远》,题目意为遥望月 亮起相思,进而怀念起远方之人。而“先 望后怀”正是该诗的思路。
2、领会深层意思 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 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 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
读懂诗歌的方法技巧
如何领会深层意思?
1、品标题 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因为标题 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 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 类型等)。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 歌鉴赏的向导。它或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 或点明主旨,或表明诗人的情感基调。
当堂练习:
翻译这首诗的大意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大意: 傍晚时分,一阵微风吹来,把我从静坐中惊醒。我走近 窗户,思绪飘渺起来。(风)吹开门,又吹动竹子。 (我听到动静)以为是故人来(看望我)。(风)吹 落竹枝上的露珠,露珠滴在石阶下的青苔上。(这风) 应该掀开门帘进屋来,为我拂去绿琴上的尘埃。

诗歌鉴赏1——读懂诗歌教案

诗歌鉴赏1——读懂诗歌教案

诗歌鉴赏1——读懂诗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第二册,第四章“诗歌鉴赏”部分,主要内容为第一章“读懂诗歌”。

详细内容包括诗歌的形成与发展,诗歌的语言特点,以及如何理解诗歌的意境与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

2. 培养学生读懂诗歌的能力,学会分析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等要素。

3. 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与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诗歌的形成与发展,诗歌的语言特点,诗歌的解读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诗歌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美,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过程细节: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分享感受,引入课题。

2. 讲解:介绍诗歌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

过程细节:教师通过PPT展示诗歌的发展历程,结合实例讲解诗歌的语言特点。

3. 实践:引导学生阅读一首诗歌,学会分析诗歌的意境与情感。

过程细节:教师选取一首经典诗歌,指导学生从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解读诗歌的方法。

4. 例题讲解:针对一首诗歌,进行详细解读。

过程细节:教师选取一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从题目、作者、背景、内容、手法、情感等方面进行全面解读。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分析一首诗歌,巩固所学知识。

过程细节:教师选取一首适合练习的诗歌,指导学生按照解读方法进行分析,并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1. 诗歌的形成与发展2. 诗歌的语言特点3. 诗歌解读方法语言分析形象分析情感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你喜欢的诗歌,阐述其意境与情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更多诗歌作品,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鼓励学生参加诗歌朗诵、创作等活动,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鉴赏,其前提是要读懂诗歌。

对于命题者来说,如何引导考生先读懂后鉴赏,命题的导向至关重要。

对于考生来说,能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作品的内容和技巧,能否读懂诗歌极其关键。

因此,必须扭转轻读诗、重做题的倾向。

而应沉下心来,反复咀嚼,一定要重视古诗本身给我们传达的内容,从而来解读古诗。

在考场上,读懂一首古诗,说到底就是理解诗句意思,诗歌写了哪些内容,为什么写,怎么写的。

弄懂这三个问题是读懂诗歌的关键。

读懂诗歌的方法与步骤:(一)看诗题(二)看作者(三)看注释(四)看意象(五)看情语(六)看手法(七)看尾句(八)看题干(九)看题材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

如何利用标题来读诗呢?1.把握标题信息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丰富载体。

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奠定了作品的感情基调,有的揭示了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

总之,标题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

回看高考2004《征人怨》(1)诗歌类别:边塞诗(2)暗示作者情感:怨(3)引发联想:怨什么?2005《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1)诗歌类别:怀人诗(2)交代写作缘由和内容:倚窗闻风(3)暗示作者情感:对友人的思念(4)由“竹窗”二字猜想:可能是个隐士可看江苏省近几年来的诗歌标题,几乎都能从标题上辨别出题材来。

2006 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怀人诗2007 鹧鸪天·送人送别诗2008 登金陵凤凰台怀古诗2009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怀古诗2010 送魏二送别诗2011 春日忆李白怀人诗2012 梦江南闺怨诗2013 醉眠山水诗但是,另一类诗歌的标题表面看起来,似乎与诗歌的内容联系并不是很紧密。

例如:《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诗歌标题是“观书”,内容却是“观塘”,两者之间有何联系?这首诗以暗喻的手法,借半亩方塘明净的形象来壁喻读书体会。

这首诗告诉我们,正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池塘变得如此清澈,人需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心智才能更加开豁、更加敏锐。

又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首诗歌从标题可以判断是一首送别诗,可是内容好像只是在西湖的美景。

难道这首诗歌“文不对题”?,诗人将西湖六月的风光与春夏秋冬四季风光作了比较,不同之处在于六月中旬是西湖的莲叶长得最茂盛,荷花开得最艳丽的时刻。

六月中旬是西湖一年中风景最动人最美丽的时候,作者没有直接表达对林子方的不舍之情,而是希望用美景将他挽留。

后两句更是把自己的依依惜别之情比作与天相接无穷无尽的莲叶。

由此,我们就可以读出诗歌隐藏在美丽景色背后的惜别之情了。

就是说有些诗歌的标题和内容貌似无关,其实是借助了某种手法曲折表达作者心中所想。

2.要带着对标题的提问去读诗有些标题并不一定蕴涵着那么丰富、全面的信息,而是留下了空白点,这个空白点给我们留下了猜想揣摩诗的内容的空间,我们很容易较快地深入到诗的内容中去。

以柳宗元《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为例。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柳宗元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通过这个标题,我们可以了解到:1、时间是中夜(半夜),2、地点是西园,3、中夜起来后望着西园的月亮。

据此,我们可以带着问题去读诗歌。

1、为什么半夜的时候站在自己的房间里望着西园呢?2、“望”到了什么?3、除了“望”,还有什么呢?4、作者“望”时是怎样的心情呢?5、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通过这个标题,我们可以了解到时间是中夜(半夜),地点是西园,中夜起来后望着西园的月亮。

在掌握了这些信息后,我们不禁要猜想:作者为什么半夜的时候站在自己的房间里望着西园呢?他是不是听到了什么呢?我们在诗中就看到了首联“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点题)标题里有月,诗中第二联就有“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第三联是“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作者“望”时是怎样的心情呢?于是尾联有交代“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作者的心情很寂寞。

那么,作者为何会寂寞呢?再联系写作背景就可知晓了。

带着对标题的疑问,我们读懂了该诗。

从诗歌作者入手,知人论世。

作者的身世、境遇、抱负、人生观等,往往决定了诗作的感情。

作者的风格基本是相对稳定的。

知人:北宋的哲理思考入诗。

南宋的爱国情怀入诗。

最好花时间整理一批诗人的生平介绍,可以师生合作完成。

如果考查的诗歌作者是我们不太熟悉的诗人,那么就只能通过注释和正文来把握了。

从注释了解作者、背景、疑难词语和难懂典故,深入理解诗意。

注释的主要作用有二。

一、降低难度;二、暗示情感。

如介绍作者是被贬某地时所作,则要考虑是否有怀才不遇、报国思用等情感;若介绍作者常年旅居外地,则要考虑羁旅愁思、怀乡思人之情;若介绍作者是南宋诗人,则要考虑收复失地之心。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杜甫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

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

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

大家特别注意注释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

这个地名的注释在理解本诗内容上是否没起作用?学生很可能一带而过,忽视了这个注释的作用。

明确:根据第三联注释中送别朋友的地点在成都白马江畔,可以推知宜昌之西的黄牛峡是想象友人去江东探亲时经过的地点,属于虚写,这个地名貌似无用其实告知学生这里运用的手法。

“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是诗歌看得见的“灵魂”。

例如(2014四川卷)秋暮吟望赵执信小阁高栖老一枝①,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注】①“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鸿鹄巢于深林,不过一枝”。

“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

圈画出诗中所有意象,写出意象特点,传达出什么思想感情?秋暮吟望 赵执信从圈划的一系列悲秋意象可以推知诗歌首联的一点儿也不为秋天悲伤只是诗人自己故作旷达之语罢了。

提示:1、常见意象的内涵要搜集整理,学生一定要熟悉。

2、在读诗歌时,一定要强化学生圈划意象的阅读习惯,并且简单写出意象所传达出来的情感。

情感词是反映作者情感的最直接体现。

不仅要看作者直接抒发的情感,而且一些意象的修饰词也应该属于情感词范畴。

举例(2014湖北卷) 早 发 罗邺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圈画出诗歌中的“情语”,及“变相”的情语体会诗人的情感。

孤 离 独 愁 客 漂泊之苦羁旅之愁顿现 表达技巧主要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四大部分。

纵观十年江苏高考,对于手法的考查并不复杂。

通过训练,培养出学生对于手法的敏感度。

一些常见的手法在读诗时,就能反映出来。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找出诗歌中所有的手法。

1借事抒情(醉别 )2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心里感觉 3衬托 4双关 5虚写手法方面不同资料往往分类不一,简单而言,注意几个角度,空间角度,感官角度,修辞角度,结合角度,抒情角度,大概就好记,否则一直混淆不清。

其中该区别清楚的另外和学生细说即可。

诗歌往往先写景叙事,后抒情明志。

因而把握诗歌的尾联,有利于把握诗歌的主旨。

其实诗歌的结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或以景结句,或以情结句,或以理结句,或以问结句,当然还有其他不等。

不论以什么形式结尾,诗人都喜欢在结尾这个地方花心思,导致我们的命题者也不得不在尾句上动点脑筋了。

(06年江苏卷)鹧鸪天室人降日[1],以此奉寄(元)魏初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

满林残照见归鸦。

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注:[1]室人降日:妻子生日⑶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解读】尾句用最简洁的笔触去企盼最典型的场景(以场景作结):白天亲自拾掇田园,晚上阖家围炉欢聚。

自食其力,共乐天伦。

在这明白如话的笔墨中,洋溢着家的温暖,爱的馨逸。

所谓题干,即命题的语言文字。

包括三大要素:指向要素(回答什么问题)、解说要素(解释题目要求)、限制要素(哪一联、哪一句等)。

抓住题干的暗示信息可以让你进一步读懂诗歌。

这也叫借题解文法。

有时候,诗歌上面的总题干也含有有效信息,不能忽视。

如,“阅读下面一首晚唐诗”,可能就包含了哀叹唐王朝式微,痛恨统治者荒淫无道等情感。

如,“阅读下面一首南宋词”,可能就包含了抗金报国的豪情,国土沦丧的悲痛等感情。

(11江苏卷)春日忆李白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论文:此处指论诗。

(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3分)(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3分)(3)明确:1首先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高度评价2接着“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思念友人的思想感情3最后表达与有人重新相见重轮诗文的愿望。

此答案前两点就是结合前两个思考题本身的题干来解决的。

梅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花陈焕云里溪桥独树春,客来惊起晓妆匀。

试从意外看风味,方信留侯似妇人。

王安石和陈焕两首咏梅诗,都抓住了梅花的同一特征进行歌咏,这一特征是什么?两位诗人是怎样借此抒发他们的情感的?可以获取三个重要信息:①两首诗中“梅”的特征一样。

②“这一特征是什么”间接告诉我们理解的关键。

③“怎样借此抒发他们的情感的”间接告诉我们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这些信息大大减小了理解及答题的难度。

考题中的信息为我们打开了理解诗歌主旨的又一条快速通道。

分别了解各类题材的诗歌的思想感情即可,不再赘述。

附:1边塞诗表现的思想感情分类1、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2、描写艰苦激烈的戍边生活。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3、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4、愿意戍守边关、渴望建功立业,不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5、厌恶连年战事,批评边将无能,反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