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定义

合集下载

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

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

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
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作了新的定义,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细则:
(1)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的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的工作而不感到过分紧张和疲劳。

(2)处世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大小,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适应外界环境中的各种变化。

(5)能够抵御一般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

其中前四条为心理健康的内容,后六条则为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生理、形态)。

健康定义及标准

健康定义及标准

健康定义及标准一、健康的定义健康,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和共同的愿望。

不同学科的学者对健康提出不同的定义,在诸多定义中最具合理性与权威性的当属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48年在其组织法中提出的定义,即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体格、精神与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

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进一步阐述: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皆健全。

此定义体现了生命的复杂性和社会的多元性的特点,适应了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也强调了健康不仅仅是个人的事,而是一个社会问题。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是由一个个健康的个体组成的,因而健康是关系到民族兴旺、国家繁荣昌盛的社会性目标。

二、健康的指标WHO根据其提出的健康定义,曾提出过10条健康标准:①精力充沛,对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工作不感到过分的疲劳与紧张;②乐观积极,乐于承担责任;③善于休息,睡眠好;④应变能力与适应环境能力强;⑤有一定抵抗力,能抵抗一般性疾病;⑥体重适当,身体匀称;⑦眼睛明亮,反应敏锐;⑧头发光泽,无头皮屑;⑨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⑩肌肉丰满,皮肤富有弹性。

最近WHO又提出了新的8条标准,即所谓的“五快三良”。

①食得快:进食时有很好的胃口,能快速吃完一餐饭而不挑剔食物,这证明内脏功能正常;②便得快:一旦有便意时,能很快排泄大小便,且轻松自如,在精神上有一种良好的感觉,说明肠胃功能好;③睡得快:上床能很快熟睡,且睡得很深,醒后精神饱满,头脑清醒;④说得快:语言表达正确,说话流利,表示头脑清楚,思维敏捷,中气充足,心、肺功能正常;⑤走得快:行动自如、转变敏捷,证明精力充沛旺盛;⑥良好的个性:性格温和,意志坚强,感情丰富,具有坦荡胸怀与达观心境;⑦良好的处世能力:看问题客观现实,具有自我控制能力,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对事物的变迁能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能保持对社会外环境与机体内环境的平衡;⑧良好的人际关系:待人接物能大度和善,不过分计较,能助人为乐,与人为善。

1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以及心理健康的十个标准是什么

1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以及心理健康的十个标准是什么

1.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以及心理健康的十个标准是什么?(1)定义: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完满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力,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

"这就是人们所指的身心健康,也就是说,一个人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方面都健全,才是完全健康的人。

(2)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①充分的安全感②充分了解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断。

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朧。

③生活目标切合实际④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⑤保持个性的完整和和谐⑥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⑦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⑧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⑨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兴趣爱好⑩在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下,个人的基本需要应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

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樅。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是什么?为什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与仅仅关注减少冒险与问题相反,部分学校开始尝试在青少年身上培育并增进一些能对他们的发展以及所生活的社会环境有长远的、积极的用系那个的品质。

教师以及父母都在关注合作的方式,以便为青少年提供一种积极的观点,指引他们走向安全与成功。

这种新的发展趋势是以积极心理学为向导的,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定位与实施方式都进行了新的阐述,对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

3.期末到了,请你根据记忆的特点指导学生复习?(1)幼儿记忆的效果主要受兴趣和事物形象影响,凡是幼儿感兴趣、形象生动、具体并有情绪色彩的事物,就容易被幼儿记住,反之则效果不好。

因此,家长要尽可能利用幼儿读物、挂图、模型、玩具等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美丽诱人的实物,让幼儿看,使他们从中学到知识,并在有意无意中培养他们的记忆力。

(2)幼儿记忆发展过程中的质变就是有意识记的发生和发展。

家长可根据这一规律有意识地、经常地向儿童提出一些具体、明确、简单的识记任务,比如问:“我们家里什么东西变了?”“仔细听妈妈讲故事,我讲完,你再讲给我听”。

健康的定义概念

健康的定义概念

健康的定义概念健康是指身体和心理的完全良好状态,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身体病症,还包括身体器官的正常功能和生理的平衡状态。

健康的定义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包括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环境健康等多个方面。

健康不仅是个体的状况,也是整个社会的问题。

身体健康是健康的一个重要方面,指的是一个人身体的状况良好,没有严重的身体疾病。

身体健康不仅仅意味着没有疾病,还包括了充足的能量、良好的体重、适当的运动、健康的饮食习惯等。

身体健康的人通常有充沛的精力和活力,可以积极地去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心理健康是健康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指的是个体的心理和情绪的健康状态。

心理健康包括了积极的情绪、良好的自我意识、良好的应对压力的能力等。

心理健康的人通常具有积极乐观的态度,能够应对各种困难和挫折,保持心态平和、情绪稳定。

社会健康是指个体与社会环境之间的良好互动关系。

社会健康包括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充实的社会活动、尊重他人、参与社会公益和对他人负责等。

社会健康的人通常具有良好的社交能力和沟通能力,并能够积极地融入社会,与他人建立互信和和谐的关系。

环境健康是指个体所处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对健康的影响。

环境健康包括了清洁的生活环境、新鲜的空气、健康的饮用水、适宜的气温和湿度等。

环境健康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为环境中的污染和毒素对人体的健康有着潜在的危害。

环境健康的人通常生活在一个安全、舒适和有益健康的环境中。

健康不仅仅是个体的事情,也是一个社会问题。

社会对健康的关注和投入会对个体的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

政府和社会应该提供基本的医疗保健服务,推动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以保障人民的健康权益。

总之,健康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环境健康等多个方面。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还需要身体和心理的完全良好状态。

个体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关注健康问题,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建立良好的健康习惯。

只有在健康的基础上,个体才能充分发展自己的潜力,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现代健康理念名词解释

现代健康理念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健康- :健康的定义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因此,现代人的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健康是生活质量的基础;健康是人类自我觉醒的重要方面;健康是生命存在的最佳状态,有着丰富深蕴的内涵.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健康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

居民健康素养评价指标纳入到国家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之中,作为综合反映国家卫生事业发展的评价指标。

公民健康素养包括了三方面内容: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

国家卫生计生委在健康数据发布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仅为9.48%,即我国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作出正确决策的人口比例为9.48%。

现代健康的含义并不仅是传统所指的身体没有病而已,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解释:健康不仅指一个人身体有没有出现疾病或虚弱现象,而是指一个人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这就是现代关于健康的较为完整的科学概念。

现代健康的含义是多元的、广泛的,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性3个方面,其中社会适应性归根结底取决于生理和心理的素质状况。

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精神支柱,身体健康又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

良好的情绪状态可以使生理功能处于最佳状态,反之则会降低或破坏某种功能而引起疾病。

身体状况的改变可能带来相应的心理问题,生理上的缺陷、疾病,特别是痼疾,往往会使人产生烦恼、焦躁、忧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导致各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

作为身心统一体的人,身体和心理是紧密依存的两个方面。

维护健康四大基石:平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3篇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3篇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一、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是人类生命的基本价值,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

为了更好地促进全球健康事业的发展,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宪章中对健康做出了如下定义:“健康是完美的身体、心灵和社会福祉的状态,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这一定义将健康概括为三个方面:身体、心灵和社会福利。

它不仅仅是指身体上健康,还包含了精神和社会方面的健康。

其中,心灵健康涉及情感、情绪、信仰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社会福利健康既包括生活、工作和休闲等方面,也包括社会关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二、身体健康身体健康指身体器官和组织的正常功能,包括心、肝、肾、肺等器官,以及血液、神经、内分泌等系统的正常运作。

身体健康是健康的基础,对于人类的成长、发展和生存都至关重要。

在保持身体健康方面,应该积极采取一些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合理膳食,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和工作习惯等。

三、心灵健康心灵健康是指心理和情感上的健康,包括自我认知、情绪管理、如何处理压力、应对困难等方面。

对于维持良好的心灵健康,有助于人们提高自我意识和提高情商。

为了实现心灵健康,人们可以采取一些策略性的措施,比如穿着舒适的衣服,参加健康的娱乐活动,接触到正面的人际关系等。

四、社会福利健康除了身体和心理健康外,社会福利健康也是健康的一个方面。

社会福利包括工作、居住环境、人际关系和文化等方面。

通过维持良好的社会福利,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和积极面对压力。

例如,寻找支持团队,利用技巧处理工作上的压力,建立健康的居住环境等。

总之,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非常综合,包含了身体、心灵和社会福利健康三方面。

它提醒着我们对健康有着全面的认识,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发展我们的全球健康事业。

世卫组织关于健康的标准

世卫组织关于健康的标准

世卫组织关于健康的标准
世卫组织定义健康为“完全的身体、心理和社会福利”,而不仅仅是指无疾病和身体健康状况良好。

其标准包括以下方面:
1. 身体健康:包括身体状况良好、缺乏疾病、损伤或残疾等。

2. 心理健康:包括心理状态良好、自我感觉良好、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并能掌握压力等。

3. 社会健康:包括与他人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参与社会活动、享受社会资源等。

4. 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健康饮食、充足的睡眠、充足的锻炼、避免有害习惯、对环境保护等。

5. 环境健康:包括清洁的居住及工作环境、适宜的气候、有良好的卫生和公共卫生设施、有良好的医疗设备等。

这些标准为保护和改善健康做出了相关建议和规范,有助于确保人类健康的全面发展。

此外,世卫组织还提出了一些其他的健康标准,包括:
1. 公平性:健康资源和服务应该对全部人口平等开放,不能因贫富、性别、种族、文化背景等造成差别待遇。

2. 可持续性:健康发展需要长期的资源和投资,需要建立可持续的保健体系。

3. 综合性:健康不仅仅与医疗服务有关,也与心理、文化、社会、经济等多个方面有关,需要综合解决。

4. 参与性:健康发展需要广泛的参与,包括居民、医务人员、政策制定者、社会组织等多方面的合作。

这些标准和原则旨在推进全民健康,实现公平、可持续、全面、综合、参与的健康目标。

正确的健康观念课件PPT

正确的健康观念课件PPT
提高生活质量
健康使人更有活力和精力去享受生活,提高生命的质量。
促进家庭和社会和谐
个人的健康状况对家庭和社会也有重要影响,健康的个体能够营造 和谐的家庭和社会氛围。
02 健康的生活方式
均衡饮食
饮食多样化
保持均衡的饮食,包括蔬 菜、水果、全谷类、蛋白 质来源和健康的脂肪。
控制份量
避免过量食物摄入,以控 制体重和减少慢性病的风 险。
正确的健康观念课件
目录
• 什么是健康 • 健康的生活方式 • 心理健康 • 健康保健 • 健康环境 • 健康资讯与知识
01 什么是健康
健康的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身体虚弱,而是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的完整状态。
健康的广义定义
健康是指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各方面的良好状态,以及良好的生命质量 和能力。
在购买健康保险前,应了解保险的覆盖范围和条款,以便在需要时 能够得到合适的医疗保障。
及时报案
在发生疾病或意外情况时,应及时向保险公司报案并提交必要的理赔 材料,以便能够得到及时的理赔和医疗保障。
05 健康环境
环境保护
减少碳排放
采取措施减少温室气体 排放,以降低对气候变 化的影响。
节约资源
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浪 费,降低对环境的负担 。
注意食物质量
选择新鲜、天然、无添加 的食物,以获得最大的营 养价值。
适量运动
日常活动
增加日常活动量,如步行、爬楼 梯、做家务等。
运动频率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 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
运动强度
根据个人健康状况和目标,逐渐增 加运动强度和时间。
良好的作息
充足的睡眠

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

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

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

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作了新的定义,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由此可知,健康不仅仅是指躯体健康,还包括心理、社会适应、道德品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有机结合的。

当人体在这几个方面同时健全,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

一般而言,心理健康概念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处于正常状态下,即认知正常,情感协调,意志健全,个性完整和适应良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以适应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环境的发展与变化的需要。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细则:
1.有足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

5.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得当,身材均匀,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易发炎。

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齿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皮肤有弹性。

其中前四条为心理健康的内容,后六条则为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生理、形态)。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的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的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作为联合国的专门机构之一,致力于全球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促进。

作为权威的卫生组织之一,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健康的标准,旨在帮助各国制定健康政策,改善全球人口的健康水平。

本文将对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标准进行系统的介绍,以期使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些标准,从而更好地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一、健康的定义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定义为:“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完美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残疾。

”这一定义强调了健康不仅是身体上的完整和健康,还包括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健康。

维持健康不仅需要关注身体健康,还需要注重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

二、健康的重要性世界卫生组织强调了健康对于个人及社会的重要性。

健康不仅可以增强个人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力,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保持健康不仅是个人的责任,也是社会的责任。

三、健康的指标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一系列衡量健康状况的指标,如寿命、逝去率、发病率、残疾率等,这些指标可以帮助人们全面了解健康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改善自己的健康水平。

四、健康的维护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一系列健康维护的具体措施,包括良好的饮食习惯、适量的运动、规律的作息、心理健康的维护等,帮助人们更好地保持健康状态。

另外,减少不良的健康行为,如吸烟、酗酒、滥用药物等,也是维护健康的重要途径。

五、健康的促进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一系列促进健康的政策和项目,如推行普及健康教育、建立健康档案、改善医疗服务等,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健康水平。

六、全球健康的挑战世界卫生组织也指出了当前全球健康面临的挑战,包括传染病的流行、慢性病的增加、老龄化问题的出现等,这些挑战使得保持健康变得更加困难。

世界各国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健康挑战。

七、结语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标准涵盖了健康的定义、重要性、指标、维护、促进、全球挑战等多个方面,为人们了解健康、维护健康、促进健康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帮助。

1.健康概述

1.健康概述

6、体重适中、体型匀称,站立时头、臂、臀位置协 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齿龈色泽正常,无 出血现象。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皮肤富有弹性,走路感觉轻松。
健康的标准: 五快(身体健康):吃得快、便得快、睡得快、 说得快、走得快。 三良好(精神):良好的个性人格;良好的处世 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
8、冒险行为



在人类社会中,存在一种有意寻求危险或故意 冒险的现象,这种就是冒险行为,人们通过冒 险行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冒险者的心理需 求。 1、赌博行为 2、危险的体育运动 3、探险
常见的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不健康的饮食方式:不吃早餐、偏食、不按时就餐。 不健康的起居方式:不规律、熬夜、睡懒觉等。 不健康的行为方式:吸烟、酗酒、吸毒、药物滥用。 不健康的用药方式:错服、误服、多服、不服等。 不健康的心理状态:焦虑、过激、猜疑、孤独等
亚健康的转化 健康-亚健康-疾病三者之间可以互相转化, 即亚健康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既可以向健康转 化,也可以向疾病转化。 亚健康的转化取决于自我保健措施和自身的 免疫水平。如,调整生活节奏、合理膳食、体育 锻炼、戒烟少酒、心理压力释放……
人类对亚健康的认识,也具有与一定时代相适应的特 点,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发展,社会政治、经济、文 化的发展,对亚健康的认识逐渐深化。 慢性疲劳综合征(CFS),以疲劳低热(自觉发热)、 咽喉痛、肌痛、关节痛、头痛、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 降、睡眠障碍及抑郁为综合表现。
二、健康的标志和标准
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健康 10条标志:
1、有足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的应付日常生 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 细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 5、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最新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定义

最新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定义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
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定义
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因此,现代人的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
健康是一种自然状态,拥有时不觉得珍贵,甚至熟视无睹;失去时才后悔莫及,惊慌失措。
健康是值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们时时刻刻用心维护的良好的身心状态!

健康知识答题(附答案)

健康知识答题(附答案)

健康知识答题(附答案)
第一题:
问:什么是健康的定义?答: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完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残疾。

第二题:
问:每天应该至少运动多长时间?答:建议每天至少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的
运动,例如快步走或跑步。

第三题:
问:哪些食物有助于保持健康?答:新鲜水果、蔬菜、全谷类食物、低脂乳制品、瘦肉和蛋白质是有助于保持健康的食物。

第四题:
问:如何有效管理压力?答:有效管理压力的方法包括进行定期锻炼、社交交往、学会自我放松和保持积极的心态。

第五题:
问:睡眠对健康有何重要性?答:充足的睡眠对健康至关重要,有助于恢复体力、促进大脑功能和维持身体平衡。

第六题:
问:吸烟对健康有何影响?答:吸烟会增加患癌症、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严重危害健康。

第七题:
问:如何保护皮肤健康?答:保护皮肤健康的方法包括定期使用防晒霜、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和避免使用有害化学品。

第八题:
问:什么是常见的预防接种?答:常见的预防接种包括疫苗注射,如流感疫苗、百日咳疫苗等,有助于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第九题:
问:什么是心率和血压?答: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血压是指血液在动脉内循环时对血管壁施加的压力。

第十题:
问:如何保持身体健康?答:要保持身体健康,可以通过良好的饮食习惯、适量运动、定期体检以及避免不良习惯如吸烟来实现。

以上是健康知识答题,希望这些知识能帮助您更好地关注和保护自己的健康。

祝您身体健康、快乐生活!。

医学上健康的名词解释

医学上健康的名词解释

医学上健康的名词解释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良好的状态。

在医学中,健康被定义为身体和心理状况的完整状态,是人体各个系统正常工作、没有疾病或异常情况的状态。

身体健康是指身体各个系统和器官的正常运作。

对于身体健康的维持,个体应该具备良好的免疫系统、正常的代谢功能以及稳定的生理平衡。

疾病和异常情况可能会对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如感染、细胞突变、器官衰竭等。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状态的良好和正常。

心理健康涉及情绪、认知和行为等多个方面。

个体在心理健康状态下会拥有积极的情绪体验,如快乐、满足和希望,同时具备适应压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心理健康也包括对自己和他人的积极评价,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

社会健康涉及个体与他人和社会环境的互动。

社会健康是通过合适的社交关系和适应社会规范来实现的。

在社会健康状态下,个体能够适应社交环境、与他人建立积极互动关系、参与社交活动,并对社会责任和义务负责。

健康的维持需要综合的方法和策略。

这包括良好的饮食习惯,摄入各种营养物质,保持适量的运动和体育锻炼,规律的睡眠和休息,避免不健康的习惯,如吸烟、喝酒过量和滥用药物。

另外,个体也需要积极管理和减轻压力,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机制来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此外,定期的体检和接种疫苗也是保持健康的重要手段。

健康的影响因素非常多样化,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和社会因素等。

因此,保持健康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并采取适当的行动来提升健康水平。

总之,在医学上,健康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涉及身体、心理和社会多个方面。

保持健康需要个体积极的投入和行动,包括良好的生活方式、正常的生活习惯以及积极的应对机制。

只有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个层面都保持良好的状态,个体才能拥有真正的健康。

健康的定义名词解释

健康的定义名词解释

健康的定义名词解释健康是指个体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层面的良好状态。

它不仅仅涉及身体健康,而且还包括心理和社会健康的方面,它们三者相互关联,互为影响。

身体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指一个人的身体能够正常运转、不受疾病和身体功能障碍的影响。

它包括有关饮食、运动、睡眠、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因素。

保持适当的营养摄入,合理的饮食结构,是身体健康的基础。

适度的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良好的睡眠习惯有助于身体恢复和能量积蓄。

合理的生活习惯比如不吸烟、限制饮酒等也是维护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心理健康是人们心理状态的良好表现。

它涉及个体情感、心理能力和心理适应等方面的因素。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够快速适应各种压力和困境,具备积极的情感体验和面对困难问题的能力。

具备适应性强的心理状态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各种生活挑战,提高生活质量。

心理健康还与人际关系、社交能力、情绪管理等紧密相关,因此培养积极的人际关系和提高社交能力也是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方式。

社会健康是一个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良好状态。

它是指社会角色的平衡发展和社会适应的良好程度。

一个社会健康的人能够与他人和睦相处,具备积极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能力。

社会健康还包括对法律法规等社会规范的遵守,以及对社会贡献的积极参与。

保持积极的社会关系,建立正面的社交网络,也能够促进社会健康。

综上所述,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层面的良好状态。

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积极的社会关系等是维持健康的重要手段。

同时,提高健康科学认知,加强健康教育,也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健康水平。

健康的定义

健康的定义

健康的定义健康是指人身体、心理、社会和环境四个方面的健康状态。

身体健康是人体各种生理机能正常运作,无疾病、无疼痛、有充沛的精力,能够适应各种压力和负荷的状态;心理健康是指人在精神上能够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自我适应、自我实现的状态;社会健康是指个体在社会交往中具备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能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合作共享、互惠互助的状态;环境健康是指环境能够满足人类生存、发展和健康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身体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的各种器官、组织、细胞的正常功能和身体系统之间的平衡是身体健康的基础。

身体健康的关键是有规律的、合理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避免烟草和酒精等有害物质,及时接受医疗保健和预防医学服务。

心理健康是今日社会面临的重要议题。

心理健康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保持心理健康需要维持良好的生活状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疲劳,减轻压力和焦虑,增强自我认知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有需要时及时寻求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

社会健康是指个体在社会交往中的健康和谐状态。

人际关系是社会健康状况的重要组成部分。

积极向上的人际关系能使我们增强自信和勇气,更好地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诸多问题。

社会交往是实现和发展人类价值的重要渠道,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个体的精神健康和人际互动的平衡。

环境健康是指环境能够满足人类健康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环境健康是人类健康的基础之一。

健康的生态环境对人类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生态环境的恶化会使人类患上各种疾病和病变,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

综上所述,健康是人类追求的至高境界,它是一个人身体、心理、社会和环境四方面的总和。

保持健康需要多方面的努力,良好的生活习惯、正确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充分的心理调节和人际关系的维护、健康的生态环境等都是实现健康的必要条件。

什么是健康

什么是健康

什么是健康?世界卫生组织(WTO)给健康所下的定义是“健康是指生理、心里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症状,而不仅仅是没有生病或者体质健壮。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身心健康的八大标准:食得快:进食时有很好的胃口,能快速吃掉一餐饭而不挑剔食物,这证明内脏功能正常。

便得快:一旦有便意时,能很快排泄大小便,且感觉轻松自如,在精神上有一种良好的感觉,说明肠胃功能良好。

睡得快:上床能很快熟睡,且睡得深,醒后精神饱满,头脑清醒。

说的快:语言表达正确,说话流利。

表示头脑清楚,思维敏捷,中气充足,心、肺功能正常。

走的快:行动自如、转变敏捷。

证明精力充沛、旺盛。

良好的个性:性格温和,意志坚强,感情丰富,具有坦荡的胸怀与达观心境。

良好的处事能力:看问题客观现实,具有自我控制力,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对事物党的变迁能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能保持对社会外环境与机体内环境的平衡。

良好的人际关系:待人接物能大度和善,不过分计较,能助人为乐,与人为善。

什么是亚健康?亚健康是指处于健康和疾病两者之间的一种状态,即机体内出现某些功能紊乱,但未影响到行使其他功能,主观上有不适感觉。

它是人体处于疾病和健康的过度阶段,在身体、心理上没有疾病,但主观上却有许多不适的症状表现和心里体验。

其一:浑身无力,容易疲倦;其二:头脑不清爽,面部疼痛,眼睛疲劳,鼻塞眩晕、耳鸣、咽喉有异物感;其三:睡眠不良,心悸气短,手足麻木感;其四:早晨起床有不快感,胸闷不适,肩颈僵硬,心慌意乱等等。

亚健康属于非疾病状态,要摆脱亚健康状态,主要不是靠医生的诊治、药物的疗效而是要靠自己主动自觉的去预防进行自身生活规律调节。

什么是“治未病”?“治未病”就是指在还未发病之前就采取防御措施。

它是中医保健的特色和优势,中医防治体系中“治未病”首见于《黄帝内经》,“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以乱治未乱”。

它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已变防渐”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这就要求人们不但要治病,而且要防病,不但要防病,而且要注意阻挡病变发生的趋势并在病变未产生之前就想好能够采用的急救方法,这样才能掌握疾病的主动权。

健康的定义

健康的定义

健康的定义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定义:"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完满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力,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

"这就是人们所指的身心健康,也就是说,一个人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方面都健全,才是完全健康的人。

世界卫生组织据此制定了健康的10条标准⏹(1)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

⏹(5)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得当,身材均匀,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齿龈颜色正常,不出血。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有力。

危害健康的几个因素一、环境空气污染、水质污染、紫外线、温室效应二、食品污染防腐剂、激素、色素、药物、抗生素、添加剂、农药、三、垃圾食品高脂肪、高热量、高盐、没有营养四、生活污染洗涤清洁用品、电器辐射、化工染料、增塑剂、家庭装修五、健康观念不到位把自己的生命交给医生、滥用药物、广告误导六、饮食误区偏食、时间不规律七、生活习惯吸烟、酗酒、浓茶、咖啡、压力、熬夜、大量工作、不吃早餐、快餐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平衡膳食、合理营养、促进健康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3、每天吃奶类、豆类及其制品4、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5、减少烹调油,吃清淡少盐膳食6、食不过量,天天运动7、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8、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9、如饮酒应限量10、吃新鲜卫生不变质的食物七大营养素⏹水⏹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信人: mhelper(无望的救赎),信区: WellBeing标题: 心理健康的定义发信站: 北大未名站 (2003年03月23日23:01:00 星期天), 转信心理健康是个体在良好的生理状态基础上的自我和谐及与外部社会环境的和谐所表现出的个体的主观幸福感。

这一定义的核心是把心理健康看作是个体的一种主观体验,是身心和谐的结果。

主观幸福感是心理健康的最终表现,也是个体良好的生理状态以及个体的内部和外部和谐的结果。

因此,不同的个体达到心理健康状态的途径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一般来说,个体如果生理状态良好、并且有着良好的个人适应和社会适应,就一定会达到主观幸福感。

但并非满足了所有条件之后个体才会产生主观幸福感,有的人可能存在明显的社会适应不良,但如果他在主观上认识到了这一问题,并且仍能保持内心的和谐,那么他仍然是心理健康的。

发信人: mhelper(无望的救赎),信区: WellBeing标题: 儒家的心理健康思想发信站: 北大未名站 (2003年03月23日23:16:51 星期天), 转信中国文化主要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以“君子”、“仁人”的行为模式为标准。

四书所界定的做人标准也是心理健康的标准,具体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即:①能以仁道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善与人相处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中国古代思想家特别重视人伦,也就是指与人相处之道。

而且在交往中也应遵循具体的规则,如葛洪的《交际》中指出,交友要“先择而后交”,对朋友不能“面而不心”,要作做到“狎而不慢,和而不同”。

《论语》中对交友也有很高的要求,如“吾日三省吾身,日与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②能适当地约束自己的行为。

儒家一直重视礼仪,而且认为个人应能做适当的判断。

③能保持情绪的平衡。

“正心”就是保持情绪平衡,使其不致引起行为方面的歪曲。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即胸怀坦荡,不为小事斤斤计较,也是心理健康的标志。

④能正确认识环境中的事物。

儒家强调学习,从穿衣进食到为政治世的大道理都要学习,而且应循序渐进,注重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认识。

⑤通过反省增加对自身的了解。

自我了解是良好适应的重要条件,儒家的修身之道常注意反省的功夫。

⑥能具有积极的生活态度。

《论语》里的君子就具备这种态度,如“力行近乎仁”,君子当“先行其言”。

⑦以“止于至善”作为自我发展的目标。

如“大学,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这一点与人本主义心理学中的“自我实现”是非常相似的。

发信人: mhelper(无望的救赎),信区: WellBeing标题: 中医的心理健康思想发信站: 北大未名站 (2003年03月23日23:18:01 星期天), 转信我国古代的心理健康标准还蕴含在《黄帝内经》之中,燕国材根据有关学者的研究,把它概括为九条: ①经常保持乐观的心境,“以恬愉为务”,“和喜怒而安居处”,“心安而不惧”。

②不为物欲所累,“志闲而少欲”,“不惧于物”,“无为惧惧”。

③不妄想妄为,“无思想之患”,“不妄想”,“不妄作”,“淫邪不能惑其心”。

④意志坚强,凭理智行事,“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至”。

⑤身心有劳有逸,生活合乎规律,“御神有时”,“起居有节”。

⑥心神宁静,“恬淡虚”,“居处安静”,“静则冲藏”。

⑦热爱生活,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乐其俗”,“善附人”,“好利人”。

⑧善于适应环境变化,“婉然从物,或与不争,与时变化”。

⑨涵养性格,陶冶气质,不断完善自身,做到“节阴阳而调刚柔”。

发信人:mhelper(无望的救赎), 信区: WellBeing标题: 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健康的看法发信站: 北大未名站 (2003年03月24日00:59:14 星期一), 转信精神分析理论是建立在对病人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的,因此他所强调更多的是异常和不适应的特点,而不是正常和适应的特点。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生之旅犹如穿过湍急的河流,若适应不良则会产生心理问题,幸运的人则能健康地度过这些关卡。

因此心理卫生就是没有严重异常症状的人。

健康的性格或心理卫生就是有能力去爱并且从事生产性的工作,这样的人通常在性心理发展阶段已达到最高层—生殖期。

虽然今天许多人对弗洛伊德学说提出质疑,但弗洛伊德仍被认为是迄今罕见的思想家。

他的理论和观察使我们对人类的动机和行为有了新的认识,精神卫生的几乎全体专业人员都受到弗洛伊德的显著影响。

弗洛伊德认为人类本能有两种。

一为性本能,一为攻击本能.在性本能背后有一种潜在的力量,称为“力必多”,它对人的行为具有推动作用。

人在出生后不久,力必多就开始发展,因此最早的性表现在出生后不久立即发生,只不过消来与生殖本能有关。

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力必多投射到不同的区域,称为性感带或敏感区,并标志着性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

如果在每个发展阶段出现危机,而父母又不能正确处理的话,就有可能出现许多不同的变态。

现代精神分析学家艾里克森也用发育课题的术语描述了类似的各个发展阶段。

在每个阶段,一个人视其父母和社会环境情况,既可能吸收有益于理键康的态度,也可能吸收对心理键康有害的状态。

弗洛伊德把心理分为三部分:意识,即当前注意所及的心理活动领域;前意识,即当前未被注意,但一经提及可以想到的心理活动领域;无意识,即受到压抑,隐藏很深的心理活动领域。

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包含着各种本能欲望,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原动力。

弗洛伊德把人格结构也分为三部分:处于无意识的最深层有一个本我,是行为动力的源泉,它追求直接的满足,遵循“快乐原则”;意识中有“自我”,它是从无意识中产生的,指导行为采取社会允许的方式满足本我的需要。

还有一个“超我”代表良心或道德力量,对自我起监察作用,不让其有越轨行为,否则就给予惩罚。

超我中有一部分处于无意识之中,另一部分则处于意识领域。

在本我欲望和超我标准之间有时会出现矛盾和冲突,并产生焦虑。

根据精神分析的观点,自我会发展各种方法去阻止各种有危险的冲动表现.防范危险或焦虑的手段可能是意识中的或无意识中的;这些手段就称为心理防御机制.单个心理防御机制或几种心理防御机制结合起来,可能变得十分突出,以致主宰了一个人的人格及其发展或者损害了他的有效功能。

发信人:mhelper(无望的救赎), 信区: WellBeing标题: 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心理健康的看法发信站: 北大未名站 (2003年03月24日01:02:55 星期一), 转信人本主义心理学从正面界定心理卫生,即自我实现的人(Self-actualized individual)。

他们具有清晰的洞察力,具有区别别人虚假不真的能力;能够接纳自己和别人,也能够享受独处;对生命保持不断更新和投入的态度,可以达到较高层次的适应水平。

在所有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中,罗杰斯的自我概念是最系统的。

它由一系列的命题组成,即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②个体最基本的动机就是自我保持,自我发展,及自我实现;③个体对外界的反应是根据他们对外界的知觉方式做出的,并且与他们的自我概念或世界观相一致;④自我感知到威胁后会出现防御,包括知觉和行为表现刻板与狭乍,并出现自我防御机制;⑤个体的内部趋势是朝向健康和完整的。

在正常条件下我们的行为是健康的和建设性的,并寻求得到个人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行为方式。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特别强调价值和价值选择过程在指导行为以及寻求有意义的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意义。

他们认为,个体在自己的经验基础上所形成的价值是最关键的,人们一般不会盲目地接受周围其他人的价值;否则人们只能否认自己的价值经验并且疏远了自己真正的情感。

为了对自己进行评价和选择,必须有一种清晰的自我认们感:去发现我们是谁,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为什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自己的潜力并获得负责任的自我指导。

根据人本主义观点,心理卫生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个人成长和朝向健康的自然倾向的中断或歪曲。

引起这种中断或歪曲的因素包括以下一种或几种:①自我防御机制的过分使用使得个体逐渐脱离现实;②不利的社会条件以及学习中的失误;③过分的紧张应激。

与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不同的是,人本主义理论家对人性和人类潜力的看法是积极、乐观的。

他们认为在适当的条件下,人类都倾向于友好、合作、以及建设性的行为.而自私、攻击性以及残忍则是由于对我们的本性的否认,挫折,或歪曲。

发信人: mhelper(无望的救赎),信区: WellBeing标题: 行为主义心理学对心理健康的看法发信站: 北大未名站 (2003年03月24日01:04:25 星期一), 转信行为主义并没有清楚地界定心理卫生,但认为心理卫生是因应环境的一种能力。

人们通常都需要面对环境的严厉和挑战,而且这些压力和挑战往往与人际关系有关。

人际关系会不断变动,所以我们经常需要面对新朋友和结交新朋友,同时要经常应付新的改变(如小孩出生、离婚、亲人亡故等)。

从这个层面来看,心理卫生的人是有能力应付人际变动挑战的人。

行为主义理论模型的基本概念就是学习。

由于人类大多数行为都是习得的,因此行为主义理论家主要关心的是行为(正常的或异常的)的表现或矫正的过程。

经典条件反射是指在未经学习之前,某种特殊的刺激会引发另一种特殊的反应。

例如食物可以引发唾液分泌。

在这个例子里食物是“无条件刺激”。

唾液分泌是“无条件反应”;在条件反射中,按照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程序,很多刺激(条件刺激)都可以引发这种相同的反应(条件反应)。

而在操作条件反射中,个体学习的是如何获得所希望的目标。

随着个体的成长,操作条件反射成为个体区分行为后果的一种重要机制,并逐渐获得达到自己的目标以及应付外界事物的能力。

然而我们并不能保证我们所学到的都是准确的和有用的。

因此我们可能学会看上去有吸引力但实际上对我们有害的东西;我们也可能学不会所需的应付能力,或学会了一些类似无助、逃避等不负责任、不适应的应付方式。

这就造成了心理卫生方面的问题。

社会学习理论则从榜样作用、模塑作用、以及学习动机等概念出发对心理卫生问题作出了解释。

榜样作用,顾名思义,即父母或其他人为儿童做田所期望的行为模式。

如果个体能核模仿这种行为并且因此而受到奖励,或看到其他人因做出这一行为而受到奖励,就可以很快地获得这一新的行为。

当然,儿童会经常自发地模仿父母的行为,因此在儿童的早期发展中父母被看做是重要的榜样。

遗憾的是,儿童既会模仿适应的行为,也会模仿不适应的行为。

在某些情况下,儿童的行为模式中缺少某种适当的将为,这为以行为模型为基础的心理治疗提出了难题,因为只有当某一行为出现以后才能进行强化。

在这种情况下经常采用的手段是模塑作用,即对与所希望行为类似的行为模式进行连续强化。

这里可以对同一方向(尽管还不是最终所期望的行为)的行为进行强化,而对另外的行为则不做强化而使其消退。

发信人: mhelper(无望的救赎),信区: WellBeing标题: 认知心理学对心理健康的看法发信站: 北大未名站 (2003年03月24日01:05:39 星期一), 转信认知理论以Beck和Ellis为代表,主要研究日常生活的典型事件以及精神疾病的心理机制,并未明确界定什么是心理卫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