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柯资能 中山大学吴柏林教授“周易的管理智慧”绝密资料
《周易》的管理思想 中山大学吴柏林教授“周易的管理智慧”绝密资料
一、周易概述
世历三古,易更三圣 平衡与运动的经典伏羲先天八卦图模型——先天 八卦与后天八卦 玄之又玄的无字天书――河图洛书 三大易学体系 周易的三大原则 卦变原理 现场互动――卦窥天机 下一节:易医之道
伏羲先天八卦图
文王后天八卦图
返回
河图洛书
返回
二、易医之道
四时五行 九宫八风 五运六气 时辰经脉 现场互动――号码中的秘密 下一节:五行与人力资源管理
脱 面 , 小 头 , 好 肩 背 , 髀 腹 小 手 足 帝 。 其 为 人 赤 色 广 月 引 , ) ( 赤 于 似 , 征 上 于 比 , 火 形 之 人
推 少 于 然 阳 左 。 之 足 判 下 少 角 随 阳 之 随 , 人 然 少 比 。 阳 于 钛 之 左 角 上 足 之 遗 少 人 遗 阳 , 然 , 比 。 少 于 左 阳 右 角 之 足 之 下 少 人 枯 阳 比 枯 , 于 然 少 右 。 阳 足 之 少 上 阳 推 ,
人 秋 行 比 冬 安 于 不 地 左 能 , 足 春 举 阳 夏 足 明 , 浮 , 春 。 阳 夏 安 明 感 心 之 而 , 上 病 好 婉 生 利 婉 , 人 然 足 不 。 太 喜 加 阴 权 宫 , 势 之 敦 , 人 敦 善 , 然 附 比 。 人 于 大 也 左 宫 。 足 之 能 、 小 手 足 、 多 肉 、 上 下 相 称
大 头 、 美 肩 背 、 大 腹 、 美 股 胫 于 上 古 黄 帝 , 其 为 人 黄 色 圆 面 、 似 , 宫 上 于 比 , 土 形 之 人
颐 之 手 然 上 太 。 鲛 阳 鲛 , 然 太 。 阳 质 之 判 下 之 慆 人 慆 , 然 比 , 于 右 左 徵 手 之 太 人 阳 比 , 于 太 右 阳 手 之 太 下 阳 支 , 支 太 颐 阳
论《周易》的天道观对中国文化价值取向的影响 中山大学吴柏林教授“周易的管理智慧”绝密资料
论《周易》的天道观对中国文化价值取向的影响海南澄迈二中历史组姓名:李暖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博大精深令中国人引之为自豪。
而对于文化这个作为人类在历史长河中创造的精神文明的总和,其是由不同层次组成的统一整体,文化包含有精神文化和价值取向。
其价值取向是作为一种文化区别于另一种文化的标准核心。
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取向也如同这古老的国度一样博大精神,并且是不断演变、发展、完善的,如果说追溯其根源所在那要算到《周易》。
在《系辞·上》说:“夫《易》者何为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
”而“《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
”(《系辞·下》)。
可以说《周易》是研究宇宙发展规律的学问,在书中阐述了宇宙自然法则一贯真理。
那天道观的涵义是什么呢?在《周易》中又如何体现的?其又如何影响中国文化取向的呢?可以说《周易》中多次提到天和道,“一阴一阳之谓道”,从时间和宇宙本质上看,《周易》认为,“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系辞·上》说:“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有天地,然后生万物。
”(《系辞·下》)这与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极为相似,“生生”即为道。
而对天,《周易》也进行阐述。
《易经》在《说卦传》中阐明天人关系,将天的法则定为阴阳,将天地法则定义为柔与刚,将人的法则定义为仁与义。
阴阳是气体,凝集成柔与刚的形体,仁是柔和的德性,义是刚直的德性,因而八卦兼备天地人三者的道理。
在《周易》中把天道观至于首位,然而围绕天道观,阐述宇宙万物的变化,同时提出“刚健”观念,认为天是运行不息的,故称为健,人也应当效法天的“健”而自强不息。
在《周易》中虽然设计了六十四卦序,以乾坤为始,以未济为终,说明宇宙“生生”是有序的,这种变化是个大循环,即六十四卦的反复演化,但乾坤为首卦,强调天道的特点是乾健,地道的特点是坤顺,提出君子之德,再次把天、人、道三者联系起来,使万事万物都能像天地道那样包容一切。
周易管理智慧.pptx
㈢、“人天合一”与环境融合 “人单合一” “人企合一”
乾坤趋势 预测管理理论
1、《周易》与乾坤趋势预测管理 2、乾坤趋势管理的基本规律: 3、乾坤趋势预测管理的启示:
乾卦与坤卦的智慧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上九:亢龙有悔。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初九:潜龙勿用。 乾:元,亨,利,贞。
1
周易智慧 与
管理之道
韩 枫 (字子易)
沙盘模拟训练专家 易道管理实战顾问 交通大学客座教授 乾坤趋势管理理论创建人 清华大学CEO总裁班特邀培训师 中国职业经理认证高级培训师 职业经理研究中心培训教研室总监、资深培训师 中国易学与科学研究会现代易学研究专员
2
主讲课程:
1. 职业经理经营决策能力沙盘模拟实战课程 2. 非财务人员财务管理能力沙盘训练课程 3. 团队领导能力沙盘特训课程 4. 市场营销能力沙盘特训课程 5. 《周易》智慧与企业管理之道 6. 《周易》智慧与人生管理之道 7. 专题:“易道”战略管理 8. 专题:“中道”团队领导力
《周易》智慧 与“治国安邦”
㈠、《周易》智慧与“平天下” ㈡、《周易》智慧与“治国” ㈢、 《周易》智慧与“治学”
《周易》智慧 与经营管理
㈠、从全球富豪排行榜看企业发展未来 ㈡、知名企业的管理理念与智慧 ㈢、《周易》智慧与“全球化”
《周易》中蕴涵着“大智慧”
• “易道”中的许多管理学原理或原则,至今仍具有重大 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乾卦与坤卦的智慧
用六:利永贞。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六五:黄裳元吉。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初六:履霜,坚冰至。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
《周 易》
《周易》(柯资能)《周易》的精神取向与经典价值《周易》古经包括《易经》和《易传》两部分。
《易经》一部根据西周占筮资料而编著的经典,《易传》是其诠释和发挥,其中充满了忧患意识和治国治家治身的金玉良言。
这些占筮资料对今天来说首先有独特的史料价值,记载着西周的一些典章制度、历史事件和重要的科技史料特别是天文观测史料;其次有重要的人文借鉴,《周易》宣扬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价值取向,并且从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发展经济、人民安居乐业的政治目的出发,提出了许多治国治家治身的主张,其中不少原理原则对今天社会仍有其积极的作用。
在这个层面上,历代仁人志士无不认真精研,从中汲取精神营养和道义动力,犹其是在历史的危难关头,发挥了关键的精神支撑作用。
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人生基调下,《周易》以固有的辩证逻辑和系统思维,引导读者在各种各样可能的人生境遇下如何立于不败之地,如何奋发进取,被誉为最充满睿智、最有鼓动力的成功学。
两千多年来,作为群经之首,对《周易》的研究绵绵不绝,经历古易、汉易、魏晋易、唐易、宋易、清易、现代易等不同阶段,出现各种各样的易学学说和流派。
以易学为主题的典籍有史可查的超过四千种,目前流传下来的也有近千种之多,可谓浩如烟海,洋洋大观。
历代许多著名学者依据《周易》经传所提供的思想资料和内在逻辑,结合自己的研究兴趣,建立自己的学术体系,故有儒家易、道家易、医家易、术家易之分。
由此,易学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易学的范围和包容量也不断扩大,“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而好易者又援以入易,故易说至繁。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从而形成一门具有东方独特思维方式、集中国几千年文明智慧于一体、以探索人天之理及其变易规律为目的的系统学术。
易学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作用,是东方有机自然观最重要的理论来源和华夏文化及其理论思维的重要体现。
《周易》在说什么呢《周易》之所以能够成为指导人们的生活、规范人的言行以及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指南,主要是其背后的系统演化理论与符号化逻辑结构,而不是占筮和迷信。
《周易》基础知识01中山大学吴柏林教授“周易的管理智慧”绝密资料
易經
於是,各卦凡是陽爻(九)居此 六位者,依次稱“初九”、“九二” 、“九三”、“九四”、“九五”、“上 九” ;凡是陰爻(六)居此六位 者,依次稱“初六” 、 “六二”、 “六三”、 “六四”、 “六五”、 “上 六”。
•
•
易經
為甚麼六十四卦中每卦六爻位序 均自下而上排 次呢?
前人解釋說:這是《易》氣從下 生的原理。
的文辭,分別表明各卦各爻的寓 意。 卦辭每卦一則,總括全卦大意; 爻辭每卦一則,揭示該爻旨趣。
•
易經
《周易》共有六十四卦,三百八 十四爻,故相應地繫有六十四則 卦辭、三百八十四則爻辭(因《 乾》 、《坤》兩卦分別多出“用 九” 、“用六”文辭,故有人亦將 之視同爻辭,謂爻辭三百八十六 則)。
•
•
易經
C.陽位、陰位:一卦六爻,以初 、三、五爻為奇,屬陽位;二、 四、上爻為偶,屬陰位。
D.貴位、賤位:五爻為貴位,二 爻為賤位。五爻又叫天位、君位 、尊位。
•
易經
E.同位、異位:初爻與四爻 同居下位,二爻與五爻同居 中位,三爻與上爻同居上位 。二爻與四爻異位同功,主 陰柔;三爻與五爻異位同功 。主陽剛。
這些擬取生動的事象、物象來說 明卦義、爻義的文辭,稱 為“擬 象辭”。
•
易經
卦爻辭的另一特色,是常用吉、凶 、利貞、無咎等詞來表示該卦該爻 所寓含的褒貶義理。
這些揭示利弊之詞,稱為占驗辭。 占驗辭在《周易》出現至多,因而
易經文帶有濃厚的卜筮色彩。
•
一切事物均是從小漸大、由低 漸高、自幼而壯的發展。
•
易經
爻位
a. 天、地、人三位
上爻 - 天 - 究
五爻 - 天 - 壯
四爻 - 人 - 始 三爻 - 人 - 究 二爻 - 地 - 壯 初爻 - 地 - 始
易学内涵 中山大学吴柏林教授“周易的管理智慧”绝密资料
三易
象、數、理-唐宋以後易學研究新領域。 唐宋以後易學研究新領域。
易學在歷史上之傳承
1.春秋戰國—孔子與易經, 1.春秋戰國—孔子與易經,從《易經》 春秋戰國 易經》 易傳》 到《易傳》。 2.漢代 易經居五經之首, 漢代— 2.漢代—易經居五經之首,學者以治 為己任,研究《周易》 《易》為己任,研究《周易》為一種專 門學問,即易學。 門學問,即易學。 3.三國時代 周易為三玄之一, 三國時代— 3.三國時代—周易為三玄之一,以老莊 玄學解易, 玄學解易,玄學派的易學為學史上一大 流派。 流派。
原始易經內容
1.卦名:每一卦皆有一個名稱,如乾、 1.卦名:每一卦皆有一個名稱,如乾、 卦名 既濟、未濟。 見六十四卦表) 坤…既濟、未濟。(見六十四卦表) 2.卦象 六十四卦中, 卦象: 2.卦象:六十四卦中,每一卦分別由陰 陽爻共六爻組成。 見六十四卦表) 爻、陽爻共六爻組成。(見六十四卦表) 3.卦辭 易經六十四卦, 卦辭: 3.卦辭:易經六十四卦,前三十卦為上 後三十四卦為下經, 經,後三十四卦為下經,在每卦下的文 稱卦辭。如乾元之亨利貞, 辭,稱卦辭。如乾元之亨利貞,乾為卦 元亨利貞為卦辭。 名,元亨利貞為卦辭。
原始易經內容
4.爻辭:六十四卦每卦有六爻(六畫) 4.爻辭:六十四卦每卦有六爻(六畫), 爻辭 六爻次序由下而上,最下稱初, 六爻次序由下而上,最下稱初,以其初 始也,依序稱二、 始也,依序稱二、三、四、五,第六畫 稱上,以其在最上也。陽曰九,陰曰六。 稱上,以其在最上也。陽曰九,陰曰六。 在爻下之辭,稱爻辭, 在爻下之辭,稱爻辭,如乾卦初九潛龍 勿用,初九指乾卦最下一爻為陽, 勿用,初九指乾卦最下一爻為陽,稱初 潛龍勿用為爻辭。 九,潛龍勿用為爻辭。
易學內涵
如何用易经思想,管理好企业(谭镜辉)
如何用易经思想,管理好企业?(谭镜辉)如何用易经思想,管理好企业?(谭镜辉)主讲嘉宾:谭镜辉(中山大学哲学系兼职教授、著名学者型易学专家)古人认为,《周易》是一本百科全书,不仅具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功能,还是一本有治理企业、指导人生与促进社会和谐等多重功效的“秘籍绝学”。
近年来,以“《周易》与企业管理和人生发展”为主题的研究可谓层出不穷,到底应该如何与时俱进地研究《周易》与企业管理与人生发展的关系?日前,在羊城晚报主办、越秀集团独家冠名、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担任战略合作伙伴的财富大讲堂上,著名的学者型易学专家谭镜辉教授给了读者许多有益的启迪。
链接易经应用理论(1)易为国学之源国学是以三易为源,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和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
构成了恢弘的经、史、子、集四部。
其贯道器以为一。
蕴藏着恒久治世之道、智慧管理之道,是和美人生和谐社会之本。
(2)君子资本与小人资本“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3)太极理论对企业管理的启发变易论:运动变化有序发展系统论:个体整体物物太极协调论:诸元同步均衡对称和谐论;相与为和合则多力全息论:部分折射整体反映(4)五行循环的企业意象列举火:经营计划企业文化土:生产经营场地不动产金:产品服务品牌水:流通渠道促销模式木:资金利润(5)从五行接续相生看经济发展规律土:农业经济金:工业经济水:知识经济木:道德经济火:文化经济(6)东方哲学打造中国式管理的最优化组合根据易经卦体六爻运动模型推演提炼,发挥传统文化要旨,融合现代管理精髓,创新地形成一套有机、协同、适用的中国式现代管理思想、策略、方法;深刻揭示易经太极系统论在企业中的应用效能,务求企业经营达到义利皆赢的最佳目标。
第01讲《周易》的基本概念_上 孙劲松 中山大学吴柏林教授“周易的管理智慧”绝密资料
五、历史影响
1对中华文明的影响 2国际评价
。1对中华文明的影响
在漫长的古代社会,《周易》具有崇高的地位,被视为中华文化的开端,。儒家将其 列为群经之首。道家、阴阳家、兵家都视其为至上宝典。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始“焚 书坑儒”,儒家典籍被焚烧,但是《易经》被认为是卜筮之书(而非儒家经典),得 以保留。 秦以後,《周易》历经汉唐宋元明清各代发展,形成了庞大的文化体系,各代思想家、 政治家都注重研究《周易》,以诠释《周易》开展示自己的文化思想、政治理念。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易类》说:“易之为书,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左传》所记诸 占,盖犹太卜之遗法。汉儒言象数,去古未远也。一变而为京焦,入于礻几祥。再变 而为陈邵,务穷造化,易遂不切于民用。王弼尽黜象数,说以老庄。一变而胡瑗程子, 始阐明儒理。再度而李光、杨万里,又参证史事。易遂日启其论端。此两派六宗已互 相攻驳。又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 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而好异者又援以入易,故易说愈繁。”这段话大致意 思是说,《周易》的内容是指演天地自然之道来说明人的活动规律,也就是说以自然 规律来说明社会规律,从而指导人们的行动。后来,越说越繁,产生了两派六宗。两 派是象数、义理两大派,六宗是象数,礻几祥、图书、义理、儒理、考史六个宗系, 互相攻击驳斥。另外《周易》无所不包,可以旁及无文、地理、乐律、兵法、音韵学、 算术,以至于道家用炉火炼丹,都可引《周易》下来根据建立自己的学说。几千年来, 关于《周易》的注疏达3000多种,形成了庞大的易学体系。
第一讲:《周易》的基本概念 第二讲:易理与易图、易相 第三讲:义理与占筮 第四讲:乾坤两卦解读 第五讲:系辞解读 第六讲:周易中的君子人格 考试:基本概念笔试40分(闭卷) 翻译一卦60分(开卷)
周易 的管理智慧PPT
内卦(下体):艮,下三爻 外卦(上体):巽,上三爻
渐卦 巽上艮下 中(得中):爻位处于二、五,即得中。
适中,不偏不倚。 刚中:阳爻居中位,刚中之德; 柔中:阴爻居中位,柔中之德。 中而正:阳爻处五位,阴爻出二位,中而正。 六二:鸿渐于磐,饮食衎衎(kan),吉。
鸿雁进到岸边,夫妻情谊渐增,共进饮食,和乐相处。
• 4、四象定位 • 上下左右,春夏秋冬,上层、下层、左辅、右 弼。
(刚)上(正)
(阳) 左 (实)
(阴) 右 (虚)
(柔)下(反)
• 5、五行定位,周而复始
金 (领导)
火 (人才)
土 (决策) 木 (创新)
水 (应变)
乾卦
亢龙6 飞龙5 跃龙4 惕龙3 见龙2 潜龙1
6、六阶定位:六个发展阶段—自我 评估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再田,利见大人。——展露头脚。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 咎。 惕龙,锲而不舍的精神 。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跃龙,跃跃欲 试,逐渐成熟。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志得意满。 上九:亢龙有悔。——见好就收,自我约束。
九五:鸿渐于陵,妇三岁不孕,终莫之 胜。吉。
既济
当位不当位:阳爻处阳位,阴爻处阴位,为 当位(又称得位,得正),否则,为不当位 (又称失位,失正)。如既济卦,六爻皆 当位。未济卦,六爻皆不当位。
六爻当位者未必皆吉,而二、五之中,则吉 者独多。
未济
未济卦 九二:曳其轮,贞吉。 六三:未济,征凶,利涉大川。 六五:贞吉,无悔,君子之光,有孚,吉。
•乾卦
卦辞和爻辞:六十四卦, 表明每卦和各 爻寓意的文辞 。 《乾卦》: 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再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 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小象: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周易》蕴含的管理哲理:临卦第十九
本经:临元亨利贞。
至于八月有凶。
初九咸临,贞吉。
九二咸临吉。
无不利。
六三甘临。
无攸利。
既忧之。
无咎。
六四至临。
无咎。
六五知临。
大君之宜。
吉。
上六敦临。
吉。
无咎。
译文:临卦象征监临。
至为亨通顺利,利于占卜。
到了阴盛阳衰的八月会有凶险。
初九,以感化之道治理民众,占卜可获得吉祥。
九二,以感化之道治理民众,吉祥,没有什么不利。
六三,用甜言蜜语监临百姓,无利可言。
但自知且心存忧惧戒慎,就没有灾祸。
六四,亲自治理国事,没有灾祸。
六五,以睿智治理民众,这是大人君子适宜的行为方式,吉祥。
上六,以敦厚的态度治理民众,吉祥,没有灾祸。
管理哲理:因为员工的多样性,或者企业员工存在着消极怠工的人员,于是企业委派管理人员对普通员工们进行监督。
管理的职能是计划、组织、控制与领导。
而控制是意味着对员工们的工作活动进行监督,对于偏移方向的员工与工作进行纠正与矫正。
在企业中,由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一线管理者对普通员工进行监督。
其中,高层管理者,还要对中层管理者与一线管理者进行监督,形成一个层层监督与控制的关系。
《庄子·知北游》:“至言去言,至为去为。
”《吕氏春秋·精谕》:“至言去言,至为无为。
”古圣贤提出对于治理与管理,能够达到无为是最好的行为。
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还有一线管理者如果在进行对员工进行监督活动时,能够让员工们自动、自觉、自发地积极完成工作,或者让员工们积极地自己纠正偏差,那就是最好的行为,也就是管理的最高境界,达到无为而治,必然会亨通顺利。
阴代表女性,阳代表男性。
企业中男性多于女性,是阳盛阴衰。
企业中女性多于男性,是阴盛阳衰。
不管是阳盛阴衰,还是阴盛阳衰,都是没有达到一个平衡所造成的。
在企业中,让管理者男女比例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那么是对企业有利的。
感化之道,在于教育,用言语与行为,使对方感动而转变态度,转变行为。
教育之道,在于关怀与爱护员工。
关怀与爱护员工,在于在工作、学习、生活当中的点点滴滴的施恩,还有对心灵施加影响,扫除员工们的迷惑。
明清医家对医学思想流变的大周期理论的探索
明清医家对医学思想流变的大周期理论的探索柯资能;孙明【摘要】在医学流派争鸣的背景下,明清医家开始对医学现象与大周期的关系进行探索.他们或借鉴邵雍的元会运世说、古代术数中的三元紫白说,或受到当时学者关于甲子纪年的讨论的启发而发展了六气大司天理论,并以三种大周期理论为工具具体分析了疾病特点、医家学说的长周期变化.明清医家的大周期思想为认识、评价和继承历代医家学说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也对临床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期刊名称】《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5(021)003【总页数】5页(P13-17)【关键词】医学流派;元会运世说;三元紫白说;六气大司天理论【作者】柯资能;孙明【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安徽合肥230026;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安徽合肥23002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09传统医学发展到金元时期出现了流派纷呈的局面,甚至形成门户之见,即《四库全书总目》所云“医之门户分于金元”.其中以刘完素为代表的河间学派、以张从正为代表的攻邪学派、以李杲为代表的易水学派和以朱震亨为代表的丹溪学派为著,对后世影响极大,四人也被称为“金元四大家”.[1]四大学派在理论主张和治疗方法上各有特色,彼此之间互相论争,推动了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的深入发展,但也由此产生了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不同医学流派的学术主张和用药特点各不相同,这使得后世一些医家或学医者感到迷惑和无所适从,如明代医家王纶之《明医杂著》之卷一《医论》篇开篇即问道:“仲景、东垣、河间、丹溪诸书孰优?学之宜何主?”[2]可见这是当时比较关注的问题.另一个问题是,不同医家由于师学不同医学流派,经常各自走向极端,偏执一家之说,如清代医家陆懋修写道:“至金元之间,刘守真、李东垣、朱丹溪出,而后之相提并论者,辄谓仲景偏于辛温,守真偏于凉泻,东垣偏于温补,丹溪偏于清滋.于是有疑其偏而弃其法者,有用其偏而执其法者,有以偏救偏而偏愈甚者,而不知皆非偏也.”[3]在这样的背景下,明清时期的一些医家开始关注疾病、医家学说与大周期的关系,试图运用一种整体的、系统演化的视角来对医学现象进行探讨,总结出其中蕴含普遍的、一贯的规律.这种医学大周期思想为认识历代医家学说的变化、继承前代医家的优秀经验,提供了颇具启发性的观点.明清时期出现的医学大周期思想主要包括元会运世说、三元运气说和六气大司天理论.对于这些大周期思想,近来也颇有人研究,如对六气大司天理论历史源流的探讨有章巨膺、鄢良、王琦、邢玉瑞等,但他们对相关医家学说的认识尚有可商榷之处,在论述六气大司天理论历史源流时,部分人也有将元会运世说、三元运气说视同六气大司天理论而混为一谈的情况.[4-7]此外,前人研究对元会运世说、三元运气说尚无集中的论述和探讨.鉴于此,以下将详细介绍和梳理三种不同医学大周期思想,以期对此能有更深入的认识.1 明代医家对元会运世说的借鉴“元会运世”之说为北宋学者邵雍所创,他在《皇极经世》中模仿年月日时的时间结构,以元、会、运、世为时间单位编制了一个庞大的世界历史年表,主要用于探讨人类历史治乱兴衰的规律.而邵雍的这种学说被明代医家用于探讨疾病特点和医家用药特点的长周期变化.明代医家韩懋(约1441-1522)最早将元会运世说引入医学领域并作具体分析应用.韩懋本为诸生,弘治戊午年(1498)因父脚气之病加剧而始留心医学,不久又因科举落第而访道学医.韩懋是一个典型的儒医,而他对元会运世说的应用也与他儒、医结合的背景直接相关.其《韩氏医通》之《绪论章第一》写道:“自开辟来,五气乘承,元会运世,自有气数,天地万物,所不能逃.近世当是土运,是以人无疾而亦疾,此与胜国时多热不同矣.如俗称杨梅疮,自南行北,人物雷同.土湿生霉,当曰霉疮.读医书五运六气、南北二政,何以独止于一年一时,而顿忘世运会元之统耶?”[8]具体分析之,“近世”指韩懋生活的明初,处于大运甲戌(1384-1743)之中,根据中医运气学说中“天干化运”的原理,甲为土运,所以说“近世当是土运”.土在五行中偏湿,因而当时亦流行杨梅疮一类与土湿有关的疾病.“胜国”指元代(1271-1368),元代处于大运癸酉(1024-1383)之中,癸为火运.火在五行中偏热,因而“胜国时多热”.韩懋这段论述将邵雍元会运世说之“大运”与中医运气学说相结合,解释了元代与明初的气候、疾病特点的差异.虽只讨论了两个大运,实质上开创了一种新理论范式,即他认为不仅一年的干支可以按照运气学说进行“天干化运”的推算,一个邵雍“大运”的干支也可以.这为大周期思想的进一步探讨作了很好的示范,提供了方向和思路,但这种范式并未展开,后世也没有发扬光大.此外,韩懋的论述只涉及不同大运的气候、疾病特点,尚未具体述及“大运”与医家学说和用药特点的关系,这一点在后世医家那里却比较重视.明代医家王肯堂(1549-1613)也是一位典型的儒医,他17岁时因母亲罹患重病而开始学医,后虽举业有成进入仕途,仍保持着对医学的兴趣.此外,他博览群书,熟读经传,对于阴阳、五行、历象、算术、太乙、六壬、遁甲、演禽、相宅、术数之说,也无不精通.他也关注可能存在大周期的问题,援引元会运世说、三元紫白说入医,但因较凌乱未能落实.先看王氏对元会运世说的借鉴和应用.王肯堂以邵雍元会运世说中固有的阴阳消长节律来解释人体生理和疾病的长周期变化,并得出了“治世与治病,无二致也”的看法.他在《元会运世论》中写道:“计黄帝之先尧,大约不过百世,与尧同为巳会.其时天地之运纯阳,斯民之数鼎盛”.而到了后世,“化原日薄,而天地六淫之气侵之者愈益酷.”他认为:“窃意午会以后,阳消阴息,而疾病之丛生有按籍而莫名其证者.运日下则当挽运,阳日剥则当回阳.”王氏的这种认识借鉴了邵雍关于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观点,即巳会之前,阳升阴降,阳气呈上升趋势,而巳会之后,阳消阴息,阳气开始走向衰落,故疾病丛生.他认为,世易时移,人的疾病特点随时而异,并感叹道:“盖世运日移,而人之血气阴阳有莫知其所以异而异者也.”[9]历代著名医家的学术主张和所用方药都是当时的经验所得,但传到后世却不尽适用,王氏认为这是所值“大运”不同的缘故,“如张、王、刘、李诸家,以身所经历之证,经历之方,著书立说,传诸后世,非不确切不磨,乃至今不尽吻合者,盖同会而不同运也.”[9]指出历代医家观点不同是因为“同会而不同运”,但未就此深入分析.王肯堂以元会运世说解释历代医家学说的论述是笼统和概括的,而李中梓的论述则显得较具体些.明代医家李中梓(1588-1655)是明末由儒入医的著名医家.他于1637年著成《医宗必读》一书.夏允彝(1597-1645)为之作序认为,历代医家学说都是相因而起,以偏救偏,当时一些医家不懂得折中各家之说而偏从于一家,结果导致偏滞益甚,而李中梓的《医宗必读》有助于纠正时医的这种错误认识和做法,使医道明而时医知所止归.[10]《医宗必读》之《古今元气不同论》一篇即属于此类.该篇将邵雍的元会运世说用于解释历代医家用药的变化,从大周期的角度来认识前代医家经验,指导时医治病用药.该篇写道:“夫人在气交之中,宛尔一小天地,当天地初开,气化浓密,则受气常强.及其久也,气化渐薄,则受气常弱.故东汉之世,仲景处方,辄以两计.宋元而后,东垣、丹溪,不过钱计而已.岂非深明造化,与时偕行者欤?今去朱李之世,又五百年,元气转薄,乃必然之理.所以抵当承气,日就减削,补中归脾,日就增多.临证施治,多事调养,专防克伐,多事温补,痛戒寒凉.此近时治法之变通也.”[10]李氏认为,随着元会运世大周期的推移,天地气化渐薄,人所受之元气亦逐渐变弱,所以用药的剂量逐渐减少.张仲景、李杲、朱震亨等前代名医都是深明这种道理而用药与时变化的人.李中梓所说的元气似即相当于阳气,他认为元气古厚而今薄,阳气渐衰,故临床上寒凉药日就减削,温补药日就增多.李中梓的看法与王肯堂十分相似,也是借鉴“元会运世”的阴阳消长节律来解释人体生理特点和医家用药特点的长周期变化,且相比王肯堂而言,他从用药的量变和寒温变化两方面更为深入但仍笼统地解释了医家用药特点的古今变化.2 明清医家对三元紫白说的借鉴堪舆三元紫白说以180年为周期,将180年分为上、中、下三元,一元为60年,以黄帝八年起下元甲子六白司令顺排.三元又可分为九运,一运为20年.具体说来就是:上元甲子60年,前20年为一白水运,中20年为二黑土运,后20年为三碧木运;中元甲子60年,前20年为四绿木运,中20年为五黄土运,后20年为六白金运;下元甲子60年,前20年为七赤金运,中20年为八白土运,后20年为九紫火运.明代医家王肯堂将三元紫白说用于解释疾病特点和医家用药特点的长周期变化,认为上元甲子一白水为统运、中元甲子四绿木统运、下元甲子七赤金统运.其《三元运气论》写道:“盖时有代谢,气有盈虚,元运之分上中下者,盛衰之机也.间尝考之往古,验之当今之务,而觉六十年天道一小变.人之血气与天同度,天以无心而生物,人以无心而合天.”[9]王肯堂认为,人体气血随元运60年一变,上中下三元运气之盈虚盛衰不同,受之影响,三元之中人体禀赋随天运而变,所患之病、施治之法亦当随时而变,不能上元的治法,用之中元、下元,也不能将下元的治法,用之上元、中元.他认为古人著论立方不同而皆随三元九运而变,指出:“如一白坎水司令之时,寒水气盛,土不能垣,自以东垣温补之论为至当.如九紫分司之运,火气燔灼,又当以丹溪诸病属火之说为正宗.所谓中无定体,随时而应者也.”[9]此外,从自己行医经验出发,他又道:“予自辛亥(1611)以来,薄游淮海,适属中元之下,当以六白乾金为元运,故外邪之见于阳明经者最重,而世医之重用寒峻攻伐阳明者,亦每每见效.而统运究系四绿中宫,又属五黄,故方中用达木之味,以及疏土之药,如香砂药最多.因六白属乾金,故用清理大肠之药,如木耳、枳壳、槐花之类.”[9]王氏认为“辛亥以来”正值六白金运(1604-1623)和中元(1564-1623)统运四绿,而62甲子(1564-1623)依递变属五黄,他认为他临床所见当时之病因病机和治疗用药与六白、四绿、五黄之类紫白五行属性相契.同样,清代医家吴瑭(1758-1836)晚年总结一生行医经验时,也认为自己身历中元、下元的两个甲子临床所见疾病特点的变化,与中元、下元五行属性的变化相符.其《医医病书》之《三元气候不同论》写道:“予生于中元戊寅,癸丑年,都中温疫大行,予著《温病条辨》,以正用伤寒法治温病之失;及至下元甲子以后,寒病颇多.辛巳年,燥疫大行,死者无算,予作霹雳散以救之,又补《燥金胜气论》一卷,附《温病条辨》后.近日每年多有燥金症.以予一人之身,历中元则多火症,至下元则多寒症、燥症,岂可执一家之书以医病哉!”[11]吴氏所说中元即1744至1803年,四绿木为“统运”,故多瘟疫;下元为1804至1863年,七赤金为统运,故多寒症、燥症.吴瑭于晚年作《医医病书》一书,并言书中所论“只取其切中时弊、为日用所必不可不明辨者而已”[11],而该书曾多次论及三元运气之说,可见吴瑭对三元运气的重视.在《医非上智不能论》一篇中,吴瑭更是将三元运气与《内经》运气学说并列为医家格致之事,写道:“盖医虽小道,非真能格致诚正者不能.上而天时五运六气之错综、三元更递之变幻,中而人事得失好恶之难齐,下而万物百谷草木金石鸟兽水火之异宜,非真用格致之功者,能知其性味之真耶?”[11]清代医家李菩长于儿科,尤专于痘疹,他从小儿痘疹一症探讨了三元运气之说的重要意义.其《痘疹要略》(成书于1701年)之《自序》云:“不知痘疮一证,虚实由于禀赋之浓薄,故密而重者,竟获安全,疏而轻者,反致危殆.轻重随乎运气之变迁,故重则俱重,轻则俱轻.然禀赋所偏者少,而运气所关者众,所以不明三元甲子与五运六气者,不可以业痘科.”[12]李菩认为痘疹一症主要受运气的影响,业痘科者必须通晓三元运气.此外,李菩认为历代治痘名家之用药特点不同是所值三元运气不同的缘故.如他认为钱乙偏于寒凉,陈文中偏于温补,费启泰偏于清火解毒,是因为适宜于当时所值之运气.此外,李菩自言“乃今时值上元甲子,运气属水,若肆用苦寒,而不知反保赤者能无隐忧乎”[12],这当是与三元运气说相符的经验之谈.通过王肯堂、吴瑭、李菩对三元运气说的应用可以发现,由于同样基于阴阳五行的三元紫白说所涉的理论框架较复杂精细,存在较大解释空间,易与中医理论结合,所以明清医家对三元运气说的应用和论述较对元会运世说的应用和论述更为具体和深入.3 六气大司天理论的提出和发展六气大司天理论最先由明末清初痘科医家费启泰提出,不过费启泰称之为“大运”,后来清代医家王丙称之为“大气”,到清代医家陆懋修时才更名为“六气大司天”.前人研究指出,六气大司天理论的提出源自明代薛应旂、黄宗羲等人在探讨历史纪年时对甲子的讨论,医家受此启发而探索甲子之间的运气规律.[13]费启泰(1590-1677)为明末清初医家,年轻时因科举不中而钻研家藏医书,尤其注意痘疹科.他在临床上注意到不同甲子痘疹特点和治疗用药的不同,并由此首先提出了“大运”之说.费启泰以一个甲子为基本单元,以360年为周期,逐甲子之“大运”按照三阴三阳的次序排列.费氏云,天启甲子之前,“痘多气虚”,治疗宜用魏直温补保元之法,而自天启甲子之后,“血热者渐多”,宜用凉解,“间有宜温补者,不过百中一二而已”.费氏由此提出,“天以阴阳而运六气,运有小大,小则逐岁而更,大则六十年而易”,认为不同甲子之间也存在运气的变化,且变化的规律与逐年之岁气相同.[14]基于这种“大运”之说,费氏认为宋明时期著名医家用药特点的不同,如钱乙主清解,魏直主温补保元,陈文中主燥实固本,李杲以保脾为主,刘完素以滋阴为重,张从正以荡涤为先,这都是所值大运使然,而非医家用药偏僻.在费启泰“大运”说的基础上,清代医家王丙(1733-1803)援引《黄帝内经》关于30年为一纪、60年为一周的说法,提出以360年为一大运,60年为一大气,3600年为一大周,将费氏之“大运”更名为“大气”,说明“大气”的循环周期,补充完善了费启泰的“大运”说.六气大司天理论的理论模式至此已经清楚地呈现出来.王丙自述道:“愚尝思之,《内经》云:天以六为节,地以五为制.五六相合,而七百二十气,凡三十岁而为一纪,千四百四十气,凡六十岁而为一周.不及太过,斯可见矣.今宗斯训,扩而大之.以三百六十年为一大运,六十年为一大气.五运六气迭乘,满三千六百年为一大周”.[15]显然他并没有考虑与皇极经世的大运接轨,也未真的在大周的基础上展开六气,而仍采用费启泰的三阴三阳模式.王丙之说显然受费启泰的影响(未明说),主要内容抄自费启泰,并在关于对圣散子方的争论下展开相关叙述:“坡公圣散子方,盛称功效,庞安时著总病论,列入寒疫之下.王肯堂以活字板印二百部,而序中言后人用此者,杀人如麻,若有憾于安常者.”[15]认为,历史上圣散子方有时活人无数,有时杀人无数,是由于所值“大气”不同.推而广之,历代著名医家如刘完素、张元素、李杲、朱震亨、张介宾、吴有性、周扬俊、费启泰等用药寒温不同,也是所值“大气”不同的缘故.进而王丙一一分析了历代医家用药寒温的特点与所值“大气”相符的关系,为其“大气”之说作了较系统的阐述.清代医家陆懋修(1815-1887)直接继承了王丙之说,撰写专文《六气大司天》上下篇将六气大司天理论作了进一步发挥.其《六气大司天》上下篇对六气大司天理论阐述详尽,堪称层次清晰、论述严密而成系统的专门性医学论文,使得六气大司天理论成为系统的学说.陆懋修对六气大司天理论的进一步阐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陆氏在专文中将“大气”更名为“六气大司天”,引入王肯堂三元说杂于其中(未引三元之用),以六气大司天更系统地解释了历代医家用药的寒温变化.其次,陆氏在王丙所列“大气”的基础上,参考薛方山《甲子会纪》和陈榕门《甲子纪元》,编制了起于黄帝甲子、包含77个甲子的连续的三元甲子大司天表.再次,陆氏承袭王丙以“大气”解释医家用药特点的做法,又增加新的例证,并具体地将众多医家一一对应到所处甲子的大司天,详细阐述医家用药特点和大司天的对应关系.[15]相比于元会运世说和三元运气说,费启泰、王丙、陆懋修对于六气大司天理论的阐发更为充分,使得六气大司天理论在解释历代医家学说上有更大的影响力.4 医学大周期思想的启示明清时期的三种医学大周期思想,试图运用一种整体的、系统演化的视角来对医学现象进行探讨,试图总结出其中蕴含普遍的、一贯的规律,颇具价值的启发,也对临床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第一,明清医家的大周期思想有助于认识、评价和继承历代医家学说.如清代汤世质为王肯堂《医学穷源集》作序写道:“予向之疑其主寒峻、主温补者,得元会运世及三元运气之说,而后恍然悟也.”[9]近代章巨膺对陆懋修等人的六气大司天理论亦评价道:“王朴庄、陆九芝等以《内经》五运六气、司天在泉之学说来推论医学流派形成的缘故,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可以进一步加以探讨.”[4]明清医家的大周期思想虽尚未经过十分严密的论证,但他们的有关探讨已然为后世认识、评价中医各家学说、继承前代医家经验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启示.第二,明清医家在论述其大周期思想的时候,除了解释疾病特点和医家用药特点的长周期变化外,还多举个人临床实践作现身说法,可见,这些大周期思想不是纸上谈兵,可直接指导医家临床实践的.当代也有研究者发现临床治疗与大周期学说相符的,如许继宗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用同属风火大司天的清代医家傅山的“伤风方”治疗感冒,效如桴鼓,而用属于寒湿大司天的张仲景的桂枝汤、麻黄汤之类,效果却不理想,因而提倡在临床中考虑运气因素,灵活辨证组方,以提高疗效.[16]5 总结金元时期四大医学流派的出现开启了医学领域的争鸣之风,对后世影响很大,其彼此不同的学术主张和用药特点使得一些医家或学医者,或感到迷惑和无所适从,或因为师承不同而各自走向极端.在这种背景下,明清时期一些医家如韩懋、王肯堂、李中梓、吴瑭、李菩、费启泰、王丙、陆懋修等,从邵雍的元会运世说、堪舆的三元紫白说以及一些学者对甲子纪年的探讨中得到启发,从大周期的角度来探索疾病特点和医家用药特点的变化,尝试为历代医家学说的流变提供一种合理的通贯的解释.他们的探索为我们认识、评价和继承历代医家学说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也对临床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干祖望.四大家与金元四大家[J].医古文知识,1996(2):40.[2](明)王纶撰,沈凤阁点校.明医杂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3](清)陆懋修撰,王璟主编.陆懋修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 [4]章巨膺.章巨膺论伤寒[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9.[5]鄢良著.人身小天地中国象数医学源流·时间医学卷[M].北京:华艺出版社,1993.[6]王琦,王树芬,周铭心,等.运气学说的研究与考察[M].北京:知识出版社,1989. [7]邢玉瑞.六气大司天理论的形成与现代研究述评[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1):1-8. [8](明)韩懋著,张浩良校注.韩氏医通[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9](明)王肯堂撰,陆拯主编.王肯堂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 [10](明)李中梓撰,包来发主编.李中梓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 [11](清)吴瑭著,李刘坤主编.吴鞠通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 [12](日)丹波元胤.中国医籍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13]邓铁涛.中国防疫史[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4](清)费启泰.《救偏琐言》,《续修四库全书》第1011册[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15]陆九芝,傅青主,戴天章著,秦伯未,林直清校订.世补斋医书全集[M].台北:五洲出版社,2010.[16]许继宗,石玉君,乔宪春.傅山伤风方治验及其引发的五运六气大司天理论思考[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9):2157-2159.。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现代管理原理研究——基于阴阳五行理论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现代管理原理研究——基于阴阳五行理论卢正惠【摘要】阴阳五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想,阴阳思维是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模式,阴阳五行思想蕴含着丰富的管理内涵。
本文基于对中国传统阴阳五行思想内核的研究,把其丰富的管理思想应用到现代管理学研究中,提出具有中国特色和传统文化背景的管理原理与管理方法。
【期刊名称】《中国商论》【年(卷),期】2016(000)035【总页数】2页(P162-163)【关键词】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管理【作者】卢正惠【作者单位】云南财经大学城市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72管理的核心问题有四个方面,其一是如何建立一套有效的制度结构;其二是如何有效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其三是如何对管理者及员工的行为进行有效的规范与约束;其四是如何有效地进行组织内部及外部的沟通与协调等。
这四方面的内容在中国传统阴阳五行思想中都能得到很好的体现。
阴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思想构成了传统哲学的基本思维范式。
一阴一阳之谓道,“道”就是宇宙的法则,自然的规律。
道也是和谐,中国人从来重视和谐,追求和谐,和谐就是阴阳、刚柔、仁义的对立与统一。
和谐包含了自然的和谐、人类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等。
凡是运动、外向、上升、明亮、兴奋、刚强的等都属于阳;相对静止、内敛、下降、晦暗、阴柔的等都属于阴。
在阴阳思想的基础上,演化出的五行原理,是中国人在世界观与方法论上的一大进步与深化。
五行就是通过取象与类比、归纳的方法,把物质世界的构成要素分为五类,认为木火土金水是构成世界的五种基本元素。
五种元素之间的关系是既相生又相克,即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形成了相互克制与约束的系统;相生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相生的关系也产生了滋生、促进与扶持的循环系统。
五行中的每一种元素都具有不同的属性,《尚书·洪范》说:“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
周易管理学解读
曹操是一位将“有远虑”与“有所忍” 处理得很好的领导人
凭军事实力来说,曹操要短期地做做皇帝是可以办到的, 但他到死都一直没有称帝,并不是他不想做皇帝 曹操把汉献帝控制在自己手中,一直“挟天子以令诸 侯”,打着汉献帝的旗号“奉命讨贼” 很多人都劝曹操自立为帝,孙权也鼓动他“伏望早登大 位”。曹操并没有被孙权的“好意”所陶醉,他认为这 是孙权的阴谋:“是儿欲使吾居炉火上耶!” 如果曹操自立为帝,便将成为各路英雄争相攻击的众矢 之的。孙坚攻下洛阳,私藏玉玺,受到群雄的围攻。袁 术自立为帝,很快丢命。曹操所以终生不称帝,他学习 周文王的作法,让儿子作皇帝 曹丕实现了曹操的政治战略,曹操死后,曹丕立即废掉 汉献帝,自立为魏文帝,追尊父亲曹操为高祖武皇帝
有预见的人容易成功
• 刘向认为,有预见的人,不管是在太平盛世,还 是在兵荒马乱的时候,都会生活得很好: 谋有二端:上谋知命,其次知事。知命者,预见 存亡祸福之原,早知盛衰废兴之始,防事于未萌, 避难于无形。若此人者,居乱世则不害于身;在 乎太平之世,则必得天下之权。彼知事者亦尚矣, 见事而知得失成败之分,而究其所终极,故无败 业废功。(《说苑·恒的魅力,它很重要的一种功能是可以帮
助人们预测、决策,《周易》的许多见解可以给人“指点 迷津。”。将易经用于占卦算命,只是它在民间的多种用 途之一,算命用科学的观点来判断当然认为是迷信活动 我们换一个视角来看,全世界许多人对算命这类预测未来 的迷信活动感兴趣,表明人们对自己的未来是很关注的
Do you know?
清华大学校训
•厚德载物 •自强不息
管理是很复杂的学问
周易与管理
周易一直被东方管理者所重视
日本明治维新期间就曾提出“不知《易》者,不得入阁” 的对政治家的严格要求 孔子、欧阳修、苏东坡、朱熹、王安石、纪晓岚等人,既 是官员又是易学家
易经基本概念[台]刘慧珍中山大学吴柏林教授“周易的管理智慧”绝密资料
2020/5/13
7
結構形式- -兩儀---陰 符號系統
2020/5/13
8
結構形式--兩儀---陽 符號系統
2020/5/13
9
結構形式---兩儀生四象 符號系統
2020/5/13
10
結構形式---四象生八卦 符號系統
陰陰 陰陽
+
陽陰 陽陽
陽
=?
陰陰 陰陽
+
陽陰 陽陽
陰
2020/5/13
=?
2020/5/13
25
結構形式---六十四卦卦序
下經 符號系統
咸恆遯兮及大壯 晉與明夷家人睽 蹇解損益夬姤萃 升困井革鼎震繼 艮漸歸妹豐旅巽 對渙節兮中孚至 小過既濟兼未濟 是為下經三十四
2020/5/13
26
認識易經的結構形式符號系統
一、八卦取象歌 二、分宮卦象 三、六十四卦卦形 四、六十四卦卦序 五、另一種卦序—馬王堆漢墓卦序。
人性論
天道人事的連結 繼之者善,成之者性,成性存存,道義之門
2020/5/13
33
思想和內容
中國式的思考方式---軟性思維
感性的文學語言---類比、聯想 軟性思維----象徵感性的觀察方法
以說卦為主的世界關連 陰陽五行結合的宇宙大圖式
優點 缺點
2020/5/13
34
易經和現代生活的對話
坤艮坎巽震離兌乾 八 七 六 五 四 三 二一
陰陽 陰陰 陰陰
陰陽陰陽 陽陽陰陰 陰陰陽陽
陰陽 陽陽 陽陽
八卦 四象 兩儀 太極
2020/5/13
14
結構形式---八卦名稱 符號系統
艮 巽 離乾
坤 坎 震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 易
柯资能
周 易
《周易》的精神取向与经典价值 《周易》在说什么呢 《周易》的学术方向溯源 《周易》的符号系统 走向世界与走向未来
思考题:
周易有机自然观及系统思维的现 代价值。 周易人文精神对健康人格形成的 意义。 周易
《周易译注》,黄寿琪,张善文译注, 周易译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内圣外王的贯通——北宋易学的当代 内圣外王的贯通——北宋易学的当代 阐释》,余敦康著,学林出版社1997年 阐释》,余敦康著,学林出版社1997年 版 《中国系统思维》,刘长林著,中国社 中国系统思维》 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