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板块运动

合集下载

地球表面存在板块构造运动

地球表面存在板块构造运动

地球表面存在板块构造运动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而地球表面的板块构造运动是地球地壳不断变化的根本原因之一。

这一现象是指地球表面构成地壳和上部地幔的板块在地球内部热对流驱动下,以各自的速率不断移动、推挤和碰撞的过程。

这种板块构造运动是地壳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也是地球上地震、火山喷发等地质灾害的主要源头。

地球表面的板块构造运动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边界运动、内陆运动和漂移运动。

边界运动是指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交互作用,主要有三种形式:构造边界、转换边界和扩张边界。

构造边界是两个板块相互碰撞,造成地壳的垂直叠加和挤压,形成高山、褶皱山脉等地形;转换边界是两个板块水平相对滑动,造成地壳的侧向剪切,形成断层、地震等地质现象;扩张边界是两个板块分离,造成地壳的撕裂和断裂,形成海底山脊、海沟等地形。

内陆运动是指板块内部的变形和运动,主要包括伸展、挤压和剪切等过程。

伸展是指板块在地壳下伸展或撕裂的过程,形成地壳断层或撕裂带,同时伴随着断裂和火山活动;挤压是指板块之间的水平挤压,使地壳产生压力,形成褶皱、压褶和山脉;剪切是指板块之间的水平滑动,形成剪切带和断层。

漂移运动是指板块整体的水平移动,也称为大陆漂移。

大陆漂移是理解板块构造运动的重要概念之一,它是指整个板块在地球表面水平移动的现象。

根据大陆漂移理论,整个地球上的大陆地块原本是一个巨大的大陆“超级大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大陆分裂成多个小块并向不同的方向漂移,最终形成现在的大陆。

板块构造运动的原因主要是地球内部的热对流。

地球内部的热量来自于地球形成时的高温和分化过程中的放热,导致地球内部产生的热对流现象。

热对流使得地幔物质不断上升和下沉,形成了地球内部的循环流动。

地球内部的热对流直接影响了板块构造运动,使得地球表面的板块不断移动和变形。

板块构造运动给地球带来了许多重要的地质现象。

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地震和火山喷发。

地震是指地球内部的应力积累超过岩石强度极限时产生的能量释放现象。

地球的板块运动

地球的板块运动

地球的板块运动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是一个充满了奥秘和壮丽景色的行星。

而地球的板块运动是地球表面发生的一系列巨大运动的总称。

这些运动不仅影响着地貌的变化,也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地球的板块运动是由地壳上的大块构造板块的运动引起的。

构造板块是指地壳上由岩石构成的大块,它们与地壳下面的岩石流层相互作用,导致地球表面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地质现象,如地震、火山活动和山脉的形成。

地球上的板块被分为主要的七个大板块和一些小板块。

这些大板块包括欧亚板块、非洲板块、北美板块、南美板块、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南极板块。

这些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导致了地质现象的发生。

地球板块的运动是以板块边界为基础的,主要有三种类型:边界分离、边界碰撞和边界滑移。

边界分离是指两个板块之间的断裂,使得岩石上下移动。

边界碰撞是指两个板块之间的压缩,使得岩石向上移动形成山脉或火山。

边界滑移是指两个板块之间的水平移动,导致地震的发生。

板块运动对地球的地貌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山脉的形成是由板块碰撞引起的,例如喜马拉雅山脉就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形成的。

火山的喷发也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当岩石在板块碰撞过程中被融化时,就会喷发成火山。

此外,地震也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当板块在边界上发生滑移时,能量会释放出来,形成地震。

板块运动还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由于板块运动的存在,地球上出现了许多珍贵的资源,如石油、煤炭和金属矿物等。

这些资源是人类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我们日常生活所需要的。

板块运动还造就了各种自然环境,例如河流、湖泊和海洋等。

这些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食物和能源等。

尽管板块运动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但它也给人类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地震和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是板块运动的直接结果,在过去的历史中,这些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和损失。

此外,板块运动也会导致地壳的移动和变形,给建筑物和基础设施带来威胁。

板块运动物理

板块运动物理

板块运动物理板块运动是地壳上的板块在地球内部运动的现象。

地壳是由多个板块组成的,这些板块在地球内部以不同的速度和方向运动着。

板块运动是地球表面地质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地球上地震和火山活动的主要原因之一。

板块运动的原因是地球内部的构造不稳定。

地球内部分为三层结构,即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是最外面的一层,由岩石和土壤组成,厚度约为5-70公里。

地壳下面是地幔,地幔由岩石组成,厚度约为2900公里。

地幔下面是地核,地核由铁和镍组成,温度和压力非常高。

地球内部的热对流是导致板块运动的主要原因之一。

地幔中的岩石受到地核的高温影响,形成了一种热对流的循环。

热对流使得地幔中的岩石不断上升和下降,从而推动地壳上的板块运动。

板块运动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边界运动、内部运动和板块碰撞。

边界运动是指两个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包括构造边界和板块边界。

构造边界是指两个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包括地震和火山活动。

板块边界是指两个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形成的边界,包括大陆边界和海洋边界。

内部运动是指板块内部的相对运动,主要是由板块内部的构造不均匀引起的。

板块内部的构造不均匀导致板块上的不同部分具有不同的密度和厚度,从而引起板块内部的相对运动。

板块碰撞是指两个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形成的碰撞。

板块碰撞引起的地壳变形非常剧烈,经常伴随着地震和火山活动。

板块碰撞还可以形成山脉和地震带。

板块运动在地球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板块运动是地球上大陆漂移和地壳重建的主要原因之一。

板块运动还影响了地球的气候和环境。

板块运动使得地球表面的岩石和土壤不断变化,从而影响了植被和动物的分布。

板块运动的研究对于理解地球内部结构和地壳变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板块运动,可以预测地震和火山活动的发生,并制定相应的防灾措施。

板块运动的研究还可以揭示地球的演化历史和地壳变形的机制。

总结起来,板块运动是地球内部不稳定构造导致的地壳运动现象。

板块运动分为边界运动、内部运动和板块碰撞。

地球动力学探究板块运动的原因与机制

地球动力学探究板块运动的原因与机制

地球动力学探究板块运动的原因与机制地球动力学是研究地球内部运动的学科,其中包括板块运动的原因与机制。

本文将探讨地球板块运动的原因和机制,并分析其对地球表面的影响。

一、板块运动的原因地球板块运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外力推动:地球表面的板块运动是由于地球内部岩浆对板块的推动产生的。

地球内部的岩浆运动是由于地球深部的高温和压力等因素引起的,这种岩浆运动会推动板块发生运动。

2. 热对流:地球内部存在着热对流现象,即岩浆由地幔上升到地壳,再沿着地壳下降到地幔下部,形成一个循环。

这种热对流会导致板块的运动,进而引发地震、火山喷发等现象。

3. 北极偏移:地球自转时,地球的自转轴并不与地球的几何中心完全重合。

这种北极偏移会导致地球表面板块运动的不均匀性,在地球板块的运动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摩擦和碰撞。

二、板块运动的机制地球板块运动的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边界类型:地球板块运动的机制与板块的边界类型有关。

地球板块的边界主要有三种类型:构造边界、造山边界和扩张边界。

构造边界是指两个板块之间发生收敛、扩张或横向滑动等现象。

造山边界是指两个板块发生挤压和抬升等现象。

扩张边界是指两个板块之间发生裂谷和海洋地壳扩张等现象。

2. 特殊地质现象:地球板块运动的机制还与特殊的地质现象有关。

例如,火山的喷发和地震的发生是地球板块运动的重要标志,这些现象表明了板块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应力和能量积累。

3. 地震活动:地震是地球板块运动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震是由于板块之间的摩擦力超过岩石的强度而引起的,地震活动是地球板块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

三、板块运动对地球表面的影响地球板块运动对地球表面有着重要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山脉和火山的形成:地球板块的运动会导致板块的挤压和抬升,进而形成山脉和火山。

例如,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就是由于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而抬升形成的。

2. 地震和火山爆发:地球板块的运动会引发地震和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

地球科学中的板块运动

地球科学中的板块运动

地球科学中的板块运动地球科学是一门关注地球上的各种现象的学科,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就是板块运动。

什么是板块运动呢?简单来说,它是指地球上不同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导致地球表面产生的各种现象。

这个研究方向涉及到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等多个学科,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一. 板块运动的概念我们所说的板块指的是地壳的大块状构造,一般包括地壳和上部的岩石圈。

地球上有七大陆板块和数十个海洋板块。

而板块运动则是指这些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其速度一般是几公分到几十公分每年不等。

板块之间有三种主要的相对运动形式:1. 拉近或远离;2. 滑移;3. 重叠。

这些运动形式分别会引起地震、火山爆发、海啸、山脉和海底山脊等地表现象。

板块运动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地球的演化历程,还能够帮助我们预测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

二. 板块运动的机制我们知道,板块实际上是由岩石圈、上部地幔和可能的下部地幔组成的硬壳。

岩石圈下面是热流体的地幔,其内部的对流形成了板块运动的动力机制。

热流体上升并在地球表面形成岩石圈,然后沿着地球表面向外扩散,又再次下沉到地幔深处。

这个循环就形成了板块运动的机制,因为板块运动的方向和速度往往是与地幔某些对流细节密切相关的。

三. 板块运动的影响板块运动所引起的现象,成为了我们现在认识到的许多地球现象,比如地震、火山活动和造山带的形成等。

例如,地震常常发生在板块相互碰撞和分离的地区,尤其是边缘地带。

当板块运动导致岩石弯曲或拉伸时,就会产生地震。

火山活动也是板块运动的产物之一。

比如在日本,本州岛就位于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交界处,正是因为这种汇聚及产生压力效应,火山喷发才成了那里的常态。

四. 板块运动的探测方法由于板块运动的地质过程相当缓慢,因此,要了解板块运动需要一种持久稳定的、可靠的、高精度的地震测定网。

卫星定位技术的发展和自动化测量技术的应用使得测量精度越来越高。

利用现代精密仪器配合数值模拟和GIS技术,可以重新构建一个全世界的大地测量网,从而实现地球三维构造模型的建立。

地理地球板块运动

地理地球板块运动

地理地球板块运动地球板块运动是地理学中研究的重要内容,它指的是地球上的地壳板块相对运动的现象。

地球板块运动是地球内部构造和活动的直接表现,不仅对地球的地貌、地震、火山活动等地质现象产生重要影响,也对地球上各洲大陆的形成与演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地球板块运动的定义与分类、板块运动的机制和影响以及板块运动与地球上的地质现象之间的联系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地球板块运动的定义与分类地球板块运动是指地球上的地壳板块之间相对移动的现象。

根据板块相对运动的不同方式,可以将地球板块运动主要分为三种类型:边界消失型板块运动、边界构成型板块运动和边界重建型板块运动。

1. 边界消失型板块运动边界消失型板块运动是指两个板块之间原本存在的边界逐渐消失,使得两个板块最终合并为一个板块。

这种板块运动方式主要表现为两个板块之间的压缩和水平挤压,地壳会在这种挤压作用下形变和变形。

边界消失型板块运动常见于大陆碰撞造山带地区,如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就是边界消失型板块运动的典型例子。

2. 边界构成型板块运动边界构成型板块运动是指两个板块之间沿着边界相互挤压、撞击或者拉伸,并在此过程中形成新的地壳结构的板块运动方式。

这种板块运动方式主要表现为地壳的断裂、剪切和扩张。

地球上的大部分地震和火山活动都发生在边界构成型板块运动区域。

例如,太平洋火山带就是边界构成型板块运动的典型代表。

3. 边界重建型板块运动边界重建型板块运动是指两个板块之间原本不存在边界,但由于某种力的作用,使得两个板块之间形成新的边界的板块运动方式。

这种板块运动方式主要表现为地壳的水平滑动和扭曲。

边界重建型板块运动在地壳变形和地震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地中海地区的板块运动就是边界重建型板块运动的典型例子。

二、板块运动的机制和影响地球板块运动的机制主要由地球内部的构造动力学和地壳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决定。

地球内部的构造动力学包括地幔对流、地壳的热对流和地球自转等因素,它们共同推动地壳板块的相对运动和变形。

板块的运动课件

板块的运动课件
课件
目录
• 板块运动概述 • 板块运动的动力学 • 板块运动的类型 • 板块运动的实例 • 板块运动的影响 • 未来研究方向
01
板块运动概述
板块运动的定义
总结词
板块运动是指地球板块在地球内部力量作用下沿着一定方向移动的现象。
详细描述
板块运动是地球科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涉及到地球板块在地球内部力 量作用下,沿着一定的方向和路径进行移动的现象。这些板块由地壳和部分上 地幔组成,并在地球表面形成不同的地形和地貌。
板块运动的研究意义
总结词
研究板块运动有助于深入了解地球的构造和演化历史 ,预测地质灾害,以及指导资源开发和工程建设。
详细描述
研究板块运动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地球的构造和演 化历史,探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动力学机制。此外, 通过研究板块运动,我们可以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 如地震、火山喷发等,为人类提供安全保障。同时, 板块运动的研究还可以指导资源开发和工程建设,如 矿产资源的分布和开采、大型工程的地质勘查和选址 等。因此,研究板块运动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实践意义 。
总结词
引入复杂因素
详细描述
目前的板块运动模型主要考虑了地幔对流、重力、弹性力 等基本因素,未来可以尝试将其他复杂因素(如地震、板 块间的相互作用、地壳的粘性等)引入模型中,以更全面 地揭示板块运动的机制。
总结词
多尺度模拟
详细描述
为了更好地理解板块运动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表现 ,未来可以开展多尺度模拟研究,将板块运动与地球其他 现象(如气候变化、火山活动等)进行关联,从更广阔的 角度探究地球系统的整体行为。
02
板块运动的动力学
板块运动的驱动力
01
地球自转
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是板块 运动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地理学中的地球板块运动

地理学中的地球板块运动

地理学中的地球板块运动地球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行星,它的表面由许多不同的板块组成。

这些板块在地球的内部运动着,导致了地球表面的地壳变动。

地理学中的地球板块运动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话题,它涉及到地球的形成、地震、火山活动以及大陆漂移等现象。

地球板块运动的概念最早由德国地质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提出。

他在20世纪初提出了“大陆漂移”理论,认为地球上的大陆是漂浮在海洋之上的。

这一理论在当时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直到后来的研究证实了地球板块运动的存在。

地球板块运动的主要形式有三种:扩张、收缩和滑动。

扩张是指板块之间的边界向外扩张,形成新的地壳。

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海洋中,形成了许多海洋脊。

收缩是指板块之间的边界向内收缩,形成了山脉和地震带。

滑动是指板块之间的边界相互滑动,导致地震的发生。

地球板块运动的驱动力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构造运动。

地球的内部由外核、内核、地幔和地壳组成。

地幔是地球内部最大的一层,它由固态和部分熔融的岩石组成。

地幔的热对流是地球板块运动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当地幔中的熔岩上升到地壳表面时,它会推动板块的运动。

地球板块运动对地球表面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导致了地球表面的地震活动。

当板块之间的边界发生滑动时,会产生巨大的能量释放,形成地震。

地震的强度和频率与板块运动的速度和方向有关。

其次,地球板块运动还导致了火山的形成。

当板块之间发生收缩或滑动时,地幔中的岩浆可能会上升到地壳表面,形成火山。

火山喷发释放出的岩浆和气体对地球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此外,地球板块运动还导致了大陆的漂移。

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理论认为,地球上的大陆是漂浮在海洋之上的,它们的位置会随着板块运动而发生变化。

地球板块运动的研究对于理解地球的演化和地质灾害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板块运动的速度和方向,科学家可以预测地震和火山活动的发生。

此外,地球板块运动还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板块运动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和海洋流动,从而影响气候模式。

地球科学中的板块构造运动

地球科学中的板块构造运动

地球科学中的板块构造运动地球的外壳由数十个板块构成,它们之间像是一盘拼图,相互靠近或远离。

这些板块能够在地球表面产生巨大的运动,掌握这些运动规律,对我们了解自然界的变化和地球历史的演变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地球科学中的板块构造运动。

一、板块构造运动的概念和类型板块构造运动是指地球地壳板块之间发生的各种运动、变形和变化的总称。

它包括了板块之间的相互移动、碰撞、分离和变形等,主要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 造山运动:就是指板块碰撞,挤压和抬升等。

在过去三千多万年中,地球曾经多次发生过强烈的造山运动,形成了像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和安第斯山等山脉。

2. 拉张运动:指板块的边缘,出现了两个板块的相互分离和扩张,就会发生拉张运动。

拉张运动会导致地壳的剪切和断裂,产生了堡垒湾、瓶颈河和马斯克拉特海谷等地形。

3. 滑移运动:是指两个板块不彻底断开,只是部分剪切,其中一个板块滑过另一个板块,导致了地震和地形变化等。

二、板块构造运动的动力学机制板块构造运动的动力学机制是区分板块构造运动类型的重要依据。

板块构造运动主要有以下两种动力学机制:1. 推拉动力学机制:板块碰撞后,因板块之间的压缩作用产生了压力和热能,这些能量会驱动板块向周围运动。

在碰撞的过程中,更加深的岩石会上浮,形成了山峰,而边缘的岩石则会下沉,形成了海沟或深槽。

2. 热运动力学机制:板块构造运动对地球的热流产生着很大的影响。

地球内部的热能会通过地幔对板块产生作用,从而形成了岩石圈的分层和构造。

此外,地球内部的地热运动也对板块构造运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三、板块构造运动的影响板块构造运动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对于地球环境的影响十分深远。

以下是板块构造运动的主要影响:1. 地震:板块构造运动和地震有关系,每年都会有大约一百万次地震发生,其中大部分与板块运动有关。

2. 火山喷发:火山爆发通常在板块之间或板块下方的深处发生,这与板块运动有很大的关系。

板块的碰撞和移动,可以抬升地幔中的岩浆,从而形成火山口。

地球板块运动

地球板块运动

地球板块运动地球板块运动是指地球上地壳板块的相对运动。

地壳板块是地球表面的大块岩石,它们像拼图一样,相互连在一起,构成了地球的外壳。

地球板块运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地质现象之一,它直接影响了地壳的变动、地震、火山活动和山脉的形成。

地球板块运动起源于上地幔的对流。

上地幔是地壳下面的一层岩石,热量从地核传导上来,导致上地幔物质的流动。

这种流动称为地幔对流。

地幔对流形成了一种循环模式,导致地壳板块的相对运动。

地球板块运动主要分为三种类型:扩张性运动、挤压性运动和转换性运动。

扩张性运动是指板块相对分离,使得岩浆从上地幔升到地壳表面,形成新的岩石皮层。

这种运动主要发生在洋中脊和大洋地壳边界的附近。

挤压性运动是指板块相互挤压,使得岩石变形和压缩,形成山脉。

这种运动主要发生在大陆地壳边界的附近。

转换性运动是指板块平行滑动,形成断层和地震。

这种运动主要发生在板块边界的断裂带。

地球板块运动的最直接表现是地震和火山活动。

当两个板块相互挤压或相对分离时,会在板块边界的断层上积累应力。

当应力积累足够大时,断层会发生破裂,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引发地震。

地震是地壳板块运动中最常见的结果之一,也是世界各地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

火山活动则是由于板块分离而形成的岩浆上升到地球表面的结果。

火山喷发释放出的岩浆和气体,不仅对周围的环境产生影响,还可能导致火山爆发灾害。

地球板块运动也直接影响了地球的地貌和环境。

山脉的形成是地壳板块挤压运动的结果。

挤压造成了岩石褶皱和断层,使得地表上形成了起伏不平的山脉和山脊。

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和安第斯山脉,都是地壳挤压运动的产物。

此外,地球板块运动还引起了大量的地质灾害,如地滑、崩塌和泥石流。

这些灾害对人类和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对于人类来说,地球板块运动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地球板块运动带来了自然资源的丰富,如矿产、石油和天然气。

板块运动形成的地壳变动也创造了适宜农作物生长的平原和河谷。

高中地理板块运动知识点

高中地理板块运动知识点

高中地理板块运动知识点1.板块运动概述板块运动又称地球板块构造,是指地球表面不断移动变化的地壳板块运动现象。

它是地球构造形成和演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地球表面地形地貌、地震、火山、岩浆、矿产等自然现象的基础。

2.地球的结构地球之所以能够发生板块运动,主要是由于地球本身的结构特征和内部物理、化学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其中地壳是人类活动所涉及到的地球表面部分,而地幔、外核等内部结构则以深大而莫测的形式存在于地球内部深处。

3.板块运动的类型板块运动的主要类型有三种:1.边界对撞型运动,2.边界滑移型运动,3.边界分裂型运动。

边界对撞型运动是指两个岩板互相碰撞,其中一个岩板沉降入地幔,另一个岩板则被挤压抬升。

边界滑移型运动则是指板块沿着地球表面相对滑动,主要在地震带上发生。

边界分裂型运动则是指岩板沿着中央山脊拆离而分开。

这类运动主要发生在海洋地壳上,但偶尔也会发生在陆地上。

4.板块漂移理论板块漂移理论是指地球板块运动的理论基础,最早由德国地质学家阿尔弗雷德·威格纳于1912年提出。

科学家们经过长期研究,证明了板块漂移是一种自然现象,其原因是地球内部的地幔对板块进行了推动和牵拉作用。

这种现象导致了地球上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比如地震、岩浆、火山等。

5.板块运动与地震板块运动与地震密切相关,大多数地震都发生在板块运动的边界上。

板块运动引起的地震主要有两种类型:1.造山带地震,2.大洋中脊地震。

造山带地震多发生在两个板块碰撞的边界上,而大洋中脊地震则是由于板块分裂导致的。

板块运动对火山的影响也十分明显,因为岩浆是在板块运动的作用下产生的。

火山的分布在世界上并不均匀,大部分分布在板块边界附近,特别是在太平洋火山带和地中海地区。

这些区域的火山活动是因为板块运动引发了地震和熔岩活动。

板块运动还对地形地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长时间的岩板运动和碰撞会导致地球上山脉和沟谷的形成。

比如,喜马拉雅山脉就是由于亚欧大陆和印度板块的碰撞所形成的。

地理学中的地球板块运动

地理学中的地球板块运动

地理学中的地球板块运动地球板块运动,作为地理学中的重要概念,是指地球上大陆及海洋的地壳被分割成多个相对独立的板块,通过构造力的驱动而不断运动的现象。

这种运动不仅影响地表地貌的形成,还与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有着密切的联系。

本文将从地球板块运动的起因、类型和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带您深入了解地理学中的地球板块运动。

地球板块运动的起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地球内部的热对流和岩石圈的运动。

地球内部存在着巨大的热量,地幔的热对流使岩石圈上的板块受到上升、下沉和水平推移的力量影响,从而导致板块运动。

板块运动的类型有三种,分别是边界运动、板块内部运动和板块与地幔斜边界运动。

边界运动是指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的地震带和火山带;板块内部的运动是指板块内部的形变和变形;板块与地幔斜边界运动是指板块在地幔上的运动形式。

不同类型的板块运动造成了地球上独特的地理现象和地貌特征。

地球板块运动对地球地貌和自然灾害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板块的相对运动会引起地震和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

板块之间的相互碰撞和擦过产生的压力积聚,当压力释放时就会引发地震。

此外,板块内部的活动还会导致火山的喷发,释放出大量的熔岩和火山灰。

其次,板块运动也是地表地貌形成的重要原因。

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形成山脉、地震带、火山带、断裂带等地貌特征。

再次,板块运动还会影响气候和水文循环。

地震和火山喷发会改变大气中的气体组成,导致气候变化;板块运动还会改变地下水的流向和水位,影响水资源的分布。

总的来说,地理学中的地球板块运动是地球上重要的地理现象之一,它不仅是地貌形成的动力来源,还与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密切相关。

地球板块运动的起因、类型和影响多方面,需要我们深入探索研究。

通过对地球板块运动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发生,保护地球这个美丽的家园。

地球板块构造运动原理

地球板块构造运动原理

地球板块构造运动原理地球板块构造运动是地球表面岩石板块相对移动的现象,是地壳的主要构造特征之一。

这种运动是由地球内部的岩石圈运动引起的。

地球板块构造运动是地球变化的重要表现,对地理环境的演变和自然灾害的发生都起到重要的影响。

地球板块构造运动主要有三种类型:边界推挤、拉伸和挤压。

首先,边界推挤是指两个板块之间的相互推挤。

当两个板块之间发生推挤的运动时,一个板块向另一个板块推进,形成构造变形。

这种运动常见于两个板块碰撞的边界,如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

在此处,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推挤,形成了巨大的山脉。

其次,拉伸是指两个板块之间的相对拉伸运动。

当两个板块的边界发生拉伸运动时,板块之间的岩石会发生断裂和塑性流动,形成裂谷和火山。

最后,挤压是指两个板块之间的挤压相对运动。

当两个板块之间有挤压运动时,岩石会被挤压和折叠,形成褶皱山脉。

这种运动常见于两个板块之间的边界,如阿尔卑斯山脉。

地球板块构造运动的原理主要有三种理论。

首先是大陆漂移理论。

大陆漂移理论由德国的地质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提出,他认为大陆是在地球表面上漂浮的岩石块体,类似于冰山漂移。

大陆漂移理论解释了不同大陆上岩石地层的相似性和切合性。

然而,这一理论缺乏可靠的力学机制来解释板块运动。

第二个理论是海洋扩张理论。

海洋扩张理论由艾瑞克·霍斯滕斯提出,他认为海洋底部是由地幔物质的上涌而形成的。

随着地幔物质上涌,海洋底部会扩张,从而推动了板块的相对运动。

这个理论可以解释海底地质和板块活动之间的关系。

最后,板块构造理论是目前被广泛接受的理论。

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球的岩石圈被分为若干个板块,每个板块都是静止或相对移动的。

板块运动是由地下岩浆运动引起的。

热对流是这一过程的驱动力来源。

当热柱从地幔上升至地表时,产生的拉力和推力会使得岩石板块发生相对移动,从而形成地球板块构造运动。

地球板块构造运动的理解对于理解地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至关重要。

对于地质学、地理学和自然灾害等学科的研究,都离不开对地球板块构造运动原理的探讨和了解。

地球板块运动和地震带

地球板块运动和地震带

地球板块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地球板块运动是指地球上岩石板块在地球表面上的运动和相互作用。

这一概念是基于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的研究,揭示了地球外部的动态特征和地球形态的变化。

板块运动的概念地球上的地壳并非连续的整体,而是由许多巨大而相对独立的板块组成。

这些板块以不断移动的方式相互作用,形成了地球上的地震、火山和山脉等地质现象。

板块运动的原理板块运动的原理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关键点:1.地球内部热对流:地球内部存在着热对流循环,热量从地球内部向外传递。

这种热对流产生了地球上的构造性边界,促使板块发生运动。

2.岩石的塑性变形:地壳中的岩石并非坚硬不变的,而是可以在长时间尺度上发生塑性变形。

当板块受到外部力量的作用时,岩石会产生塑性变形,从而使板块发生运动。

3.构造边界:板块运动主要发生在构造边界处,即板块之间的接触区域。

构造边界分为三种类型:边界之间的相对运动形成了构造边界的不同类型,包括(1)边界之间相互远离的地震带,称为“扩张性边界”;(2)边界之间相互靠近的地震带,称为“收缩性边界”;(3)边界之间相互滑动的地震带,称为“滑动性边界”。

4.地震和火山活动:板块运动导致了地震和火山活动的发生。

当板块在构造边界处发生相对运动时,产生的应力会导致岩石的断裂和释放,形成地震。

同时,板块相互碰撞或板块下沉还会导致地壳的变形和熔岩的喷发,形成火山。

扩展知识地球板块运动的研究对于理解地球的地质演化、地震和火山活动等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板块运动的观测和模拟,科学家们能够预测地震的发生和地壳变形的趋势,从而为地质灾害的防范和人类安全提供重要参考。

此外,板块运动也与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分布密切相关。

例如,在板块边界的碰撞区域,往往伴随着富含矿产资源的形成,如金、铜等。

因此,对板块运动的研究也对于资源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地球板块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是理解地球动态特征和地震、火山等地质现象的关键。

通过深入研究和观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演化过程,并为减轻地质灾害的影哎呀,抱歉,我的回答似乎被截断了。

板块运动知识点总结

板块运动知识点总结

板块运动知识点总结一、板块运动概述板块运动是地球表面的岩石板块在地球岩石圈中的水平运动,这种板块插入、俯冲、推出及碎裂的现象便构成了地球的许多崭新特征,例如火山、地震及山脉。

板块运动是地理学和地质学的重要概念,是解释地球上一些自然现象的重要理论。

二、板块运动的发现与认识1. 认识板块运动的历程19世纪50年代,地质学家开始观察地球表面上的岩石分布情况,发现南美洲与非洲大陆的南部海岸线非常相似,推断二者曾经是相连接的。

20世纪60年代,研究人员根据地震的分布图,发现地震多发生在地震带上,从而推断地球的岩石板块在不断的运动,导致地震的发生。

2. 板块运动的发现和证据地质学家根据地壳的磁性矿物特性,发现地壳的年龄是不均匀的,年轻的地壳主要分布在洋中脊附近,而古老的地壳主要分布在大陆地区。

同时还发现地震带和火山带的分布与板块的运动密切相关,证实了板块运动的存在。

三、板块运动的类型和特点1. 陆地板块运动的类型和特点(1)耶稣地壳板块:主要构成地球大陆,密度较低,较厚。

(2)海洋地壳板块:主要构成海岸线和海底山脉等,密度较高,较薄。

(3)板块运动的类型:包括拉伸、挤压、滑移,这些运动形式导致地震和火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2. 海洋板块运动的类型和特点(1)海底扩张:岩浆在洋中脊处剥开地壳,从而形成新的地壳,导致海底陆地板块不断分裂和扩张。

(2)海洋板块俯冲:当海洋板块遇到陆地板块时,较密度较大的海洋板块会向地幔下俯冲,造成地震和火山的发生。

四、板块运动对地质学和地理学的影响1. 对地理学的影响板块运动导致了地壳的形式发生变化,从而形成了地壳的板块构造,包括大洲分裂、板块俯冲、火山喷发等现象。

这些现象直接影响了地理环境,包括地貌、气候、生态等。

2. 对地质学的影响板块运动促进了岩浆和岩石的循环,从而导致了地球的形成和演变。

板块运动还产生了地震和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对地质环境造成了影响。

五、板块运动与地质灾害的关系1. 地震板块运动是地震的最主要原因,当地壳板块移动或摩擦时,会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导致地震的发生。

地理学中的地球板块运动

地理学中的地球板块运动

地理学中的地球板块运动地理学研究地球板块的运动,这是理解地球上地壳变动的重要一环。

地球由几个大陆和许多海洋构成,这些大陆和海洋分布在巨大的地球板块上。

这些板块不断地移动和相互作用,导致了地壳的变动。

地球板块运动有三种类型:边界、构造和运动类型。

边界类型地球板块的边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侵蚀性边界、板块碰撞边界和滑动边界。

侵蚀性边界是指两个板块靠近时,其中一个板块下沉到地球内部,形成一个较深的凹陷。

这种边界会导致山脉、火山和地震的形成。

板块碰撞边界是指两个板块以高速相向移动,并且彼此碰撞或发生挤压。

这种边界通常会引起地震和山脉的形成。

滑动边界是指两个板块平行滑动,而不是彼此远离或靠近。

在这种边界上,板块之间没有挤压或拉伸,通常会引发地震活动。

构造类型地球板块的构造类型分为三种:隆起、下降和变形。

隆起是指地壳的上升,造成局部地区升高。

隆起通常发生在两个板块碰撞边界或地壳受热膨胀的影响。

下降是指地壳的下降,造成局部地区下降。

下降通常发生在两个板块分离或在侵蚀性边界上。

变形是指地壳弯曲、扭转或缩短。

这种变形通常发生在滑动边界或板块碰撞边界上。

运动类型地球板块的运动类型有两种:分离和相撞。

分离是指两个板块相互移动,远离彼此。

这种运动导致地壳的裂谷、火山和地震的形成。

相撞是指两个板块相向移动,碰撞并且挤压在一起。

这种运动会导致山脉、地震和火山的形成。

总结地球板块的运动是地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研究领域。

了解地球板块的边界类型、构造类型和运动类型,有助于我们理解地球上的地质变动和自然现象的形成。

对于地质学家和地理学家来说,研究地球板块的运动是解开地球历史和地球未来变化之谜的关键所在。

总字数:306。

高三地理知识点板块运动

高三地理知识点板块运动

高三地理知识点板块运动高三地理知识点:板块运动地理学中,板块运动是指地球外层的岩石板块随着地球内部的热对流而移动的现象。

板块运动是地球上大陆漂移、地震和火山爆发的根本原因,对于地球的地貌和地质结构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1. 板块运动的原因地球的岩石板块是由地壳和上部地幔组成的。

地幔的上部是软流圈,而地壳是坚硬脆弱的。

地球内部的热对流导致了板块运动。

地幔中的热量不断上升并形成岩浆,然后在地壳上形成新的岩石。

这种岩浆的运动和冷却导致了板块的形成。

2. 板块运动的类型板块运动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边界推移、扩张和碰撞。

边界推移是指板块相互推挤和摩擦而形成的运动。

这种运动会导致地震和火山喷发。

地壳的变形和断裂使能量累积,最终释放成地震。

而岩浆在地壳的断裂缝中上升,形成火山。

扩张是指两个板块之间的张力使地壳断裂,岩浆上升并形成火山喷发。

这种板块运动是海洋板块形成的原因。

碰撞是指两个板块发生碰撞,形成山脉和地震。

这种板块运动是大陆板块碰撞形成的原因。

3. 板块运动的影响板块运动对地球的地貌和地质结构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板块运动引起了大陆漂移,导致了地球上各大洲的形成和分离。

比如,亚洲和欧洲之间的阿尔卑斯山脉就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形成的。

其次,板块运动会导致地震和火山爆发。

当两个板块相互推挤或发生碰撞时,地壳会发生震动,形成地震。

而岩浆的冷却和积聚会形成火山。

这些自然灾害对人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另外,板块运动还会影响海洋地质。

海底山脉和海沟是板块运动形成的典型地貌。

海底山脉是由板块扩张形成的,而海沟则是由板块碰撞形成的。

4. 板块运动的研究方法科学家使用多种方法来研究板块运动。

其中一种方法是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追踪板块的运动。

GPS可以测量地壳的移动,并确定板块的速度和方向。

另一种方法是利用地震。

地震的震源和震中可以提供地壳的变形和板块运动的信息。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和路径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

板块运动的三种方式

板块运动的三种方式

板块运动的三种方式一、板块运动的概念板块运动是指地球上岩石圆盘以各自独立的方式在地壳上移动的现象。

地球上的岩石圆盘被称为“板块”,它们以不同的速度和方向在地壳上运动,造成了地壳的变形和地震、火山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板块运动是地球表面地质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对地球的构造演化和地质灾害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1. 边界摩擦板块边界的摩擦是板块运动的一种方式。

当两个板块相互挤压或相互拉扯时,由于板块之间存在摩擦力,会发生地震、地壳变形等地质灾害。

例如,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之间的边界摩擦导致了日本列岛地震频发。

2. 俯冲带地震俯冲带地震是板块运动的另一种方式。

当两个板块相撞时,其中一个板块会因为密度较大而向地球内部俯冲,形成俯冲带。

在俯冲带上,两个板块之间的摩擦力非常大,当摩擦力超过了板块的抵抗力时,就会发生地震。

例如,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俯冲带上经常发生强烈地震。

3. 中洋脊扩张中洋脊扩张是板块运动的第三种方式。

中洋脊是地球上一种特殊的地质构造,是海洋底部的一种脊状地形。

在中洋脊上,岩浆从地球内部涌出,填补了两个板块之间的空隙,使得板块向两侧扩张。

这种扩张使得地壳不断更新,同时也会形成新的地壳。

例如,大西洋中洋脊就是中洋脊扩张的典型案例。

三、板块运动的意义板块运动对地球的构造演化和地质灾害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板块运动是地球构造演化的重要驱动力。

通过板块运动,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不断变化,大陆板块的碰撞和分离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地貌和地质现象。

其次,板块运动也是地球地震和火山等地质灾害的重要原因。

当板块发生摩擦、相互碰撞或俯冲时,会释放巨大的能量,导致地震、火山喷发等灾害的发生。

因此,研究板块运动对于预测地震和火山喷发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板块运动是地球上岩石圆盘以各自独立的方式在地壳上移动的现象。

板块运动有边界摩擦、俯冲带地震和中洋脊扩张三种方式。

它对地球的构造演化和地质灾害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板块运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变化和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为人类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安全保障。

地球板块运动学说

地球板块运动学说

地球板块运动学说一、地球板块的划分地球的表面被坚硬的岩石所覆盖,这些岩石构成了地球的板块。

地球板块可以根据其地质特征和地理位置进行划分。

根据目前的划分方法,地球板块被分为七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和南极洋板块。

二、板块边界板块边界是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

这些边界可以根据其特征分为三类:离散边界、汇聚边界和转换边界。

离散边界是两个板块向两侧分离的边界,常常形成裂谷和山脉;汇聚边界是两个板块向中心聚合的边界,常常形成火山和地震带;转换边界是两个板块沿着一个断裂带相对移动的边界,常常形成地震带和山脉。

三、板块运动地球板块是在不断运动的,这种运动被称为板块运动。

板块运动的主要驱动力是地球内部的热能,这种热能通过地幔对流的方式传递出来。

根据目前的估计,地球板块每年移动约10厘米。

这种运动可以解释许多地质现象,如地震、火山活动、山脉和裂谷的形成等。

四、地震与火山活动地震和火山活动是地球板块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

地震是由于地下岩石突然断裂而产生的震动,常常导致地面变形和建筑物倒塌。

火山活动是由于地下岩浆涌出地表而产生的现象,常常形成火山口和火山岩。

这两种现象都是地球板块运动的结果,也是地球内部热能向外释放的方式之一。

五、地形与地貌地球板块运动也可以解释许多地形和地貌的形成。

例如,山脉的形成可以归因于板块之间的碰撞或挤压;裂谷的形成可以归因于板块之间的分裂或拉张。

此外,河流的形成也可以归因于板块运动,因为河流切割了地壳,形成了峡谷和河谷。

六、气候与环境地球板块运动也可以影响气候和环境的变化。

例如,离散边界形成的山脉可以阻挡风和水分,从而影响气候和环境。

此外,火山活动也会释放大量的气体和颗粒物,从而影响气候和环境。

这些影响可以是长期的,也可以是短期的,但它们都是地球板块运动对气候和环境的重要影响之一。

七、资源分布地球板块运动也可以解释许多资源的分布。

例如,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主要分布在古生代沉积盆地中,这些盆地是由地球板块运动形成的。

自然地理学中的地球板块运动

自然地理学中的地球板块运动

自然地理学中的地球板块运动地球板块运动是自然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探讨了地球上陆地和海洋板块的运动方式、机制以及对地球表面形态和地质现象的影响。

这一领域的研究对于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地震活动、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的发生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地球板块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方式、板块边界及其形成机制等方面展开阐述。

地球板块运动的基本概念是指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板块在地球表面上运动的现象。

地球板块是由地壳和上部地幔组成的大块岩石,它们以不断变化的速度和方向相对运动。

板块运动是由地球内部的构造运动所驱动的,主要包括构造地质运动和地球表面的地壳运动。

地球板块运动是地球内部热对流的结果,也是地球表面形态和地质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地球板块运动的方式主要有三种:扩张、挤压和滑移。

扩张是指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导致地壳的拉伸和断裂,形成海洋中脊和地震活跃区。

挤压是指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导致地壳的挤压和褶皱,形成山脉和地震带。

滑移是指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导致地壳的横向滑动,形成断层和地震。

地球板块的边界是板块运动的重要表现形式,它们是板块之间的接触带,也是地震和火山活动的主要发生地。

根据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方式,地球板块边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边界分离、边界碰撞和边界滑移。

边界分离是指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导致地壳的拉伸和断裂,形成海底扩张中心和断裂带。

边界碰撞是指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导致地壳的挤压和褶皱,形成山脉和地震带。

边界滑移是指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导致地壳的横向滑动,形成断层和地震带。

地球板块边界的形成机制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其中,地球内部的热对流是地球板块运动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地球内部的热对流是由地球内部的热能释放和物质运动所引起的,它使得地幔岩石在地球表面上形成了不断变化的运动模式。

另外,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地球板块边界形成的重要原因。

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板块之间的碰撞和挤压等。

这些相互作用导致了地壳的变形和断裂,形成了地球板块边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的板块运动在讨论板块的球面运动时,通常认为板块是刚性或近于刚性的,并认为地球表面积保持不变,这样就有可能用数学方法来描绘板块运动了。

板块相对运动及其几何学板块运动一般是指地球表面一个板块对于另一个板块的相对运动。

举例来说,大西洋中脊两侧的欧亚板块和北美板块正在相互分离,但这并不能断定大西洋中脊相对于地理极是静止的,也无法确定两个板块之中哪一个是静止不动的,我们只能假定其中一个板块静止不动,然后去分析另一板块相对于它的运动。

由此可知,欧亚板块相对于北美板块是向东运动,而北美板块相对于欧亚板块则是向西运动。

欧亚板块相对于太平洋板块是向西运动,相对于印度洋板块则是向南运动。

举例说来,大西洋四周各大陆间的距离,在过去2亿年的时间内,至少移动了数千千米,而利用现代空间技术所观测到的现代板块间的相对运动,则可以达到每年几个厘米的量级(图5.27)。

刚体板块沿地球表面的运动,应遵循球面运动原理,即必定是环绕通过球心(地心)轴的旋转运动(图5.28)。

在球面上,任何一点的移动都不是沿着直线而是沿着弧线的运动。

平行于赤道(离旋转极90°的大圆)的一系列同轴圆弧(欧拉纬线)标明了板块旋转运动的方向,同轴圆弧的垂线(大圆)相交于旋转极。

正因为板块运动是一种旋转运动,所以,板块上不同位置的线速度随远离旋转极而增大,至旋转赤道线速度最大。

板块的旋转运动由旋转极(欧拉极、扩张极)的地理坐标(γ、)和旋转角速度(ω)确定。

界上一些点的相对速度和方向,也可反演两板块间相对运动的欧拉矢量。

由于转换断层的走向平行于相邻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方向,也就是说,相邻板块在球面上的运动轨迹就是转换断层(图5.29),故采用求转换断层为界的各对板块之间相对运动的旋转极(ρ),例如,采用作图法对大西洋中脊不同转换断层分别作垂直于它们的球面大圆,结果都相交于球面上一个很小的范围内,理解为一个极点,即旋转极,实际位置在58°E及38°W附近。

有了扩张极(旋转极),利用扩张速率便可求出旋转角速度,即:ω=ν/R·cos θ·0.017 45式中ω为旋转角速度(度/a);ν为扩张速率(cm/a); R为地球半径(6.37×108cm);θ为欧拉纬度; 0.017 45为角度的弧长系数。

表5.2即为明斯特(J.B.Minster etal, 1974)和蔡斯(C.Chase 1978)等人求出的全球部分板块之间现代运动的扩张极和角速度,根据所求得的旋转极位置和角速度大小,板块边界上各点的线速度可以很方便地换算出来。

表5.2 全球部分板块的旋转及旋转速度由于板块的刚性是近似的,故板块旋转运动的定量计算值不可能是实际值。

不过利用现代空间技术观测到的板块间相对运动速率显示板块运动方向和速率的地学估计与短时间尺度的直接测量结果大体上还是一致的。

由前述可知,当两个各具边界形态的板块发生运动时,它们都有自己的旋转轴及旋转极,若三个板块同时发生运动则它们三者不可能是绕同一旋转极的转动,其中第三个板块的旋转极必然随转动而移动变位,所以,其旋转极只能是一个平均数。

另外,每对板块扩张极的位置在时间上是变化的,所以,板块运动的旋转极只具有瞬时的位置性质。

判断板块运动的标尺是时间段落,所以,旋转极就总是一个平均数,空间上是一个理想的点。

对重建古大陆位置而言,确定板块旋转极的位置非常重要。

板块的绝对运动板块的绝对运动是指板块相对于深层地幔(地幔—热点)的运动。

相对于深层地幔平均位置固定的框架,称为板块绝对运动参考架(参照系),这种参考架是通过热点和岩石圈的无整体旋转(No-net-rotation)或称为平均岩石圈参考架来实现的。

热点参考架的含义是,在地幔中存在一系列热点,一些学者认为,热点位置相对于地球自转轴和深层地幔是长期固定的,板块相对于热点的运动也就是板块的绝对运动,它可通过测量跨越热点火山链的年龄和长度得到。

岩石圈无整体旋转参考架的含义是,如果岩石圈与软流圈的耦合侧向均匀,并且板块边界的力矩对称作用于两个相邻板块,则平均岩石圈参考架就是相对于深层地幔不动的参考架。

板块相对于该框架的运动就是板块的绝对运动。

图5.30即为基于上述两种参考架所标定的全球各主要板块的绝对运动(A.E.格里普等,1990;D.F.阿古斯等,1991)。

可见,在大多数板块上两种参考架标定的绝对运动基本一致,但也有一定的差别,这主要是由平均岩石圈参考架相对于热点参考架有整体西向漂移的缘由所致。

除上述两种参考架外,也有学者(Л.П.佐年沙英等,1981)以西太平洋岛弧—海沟系作为参照系,计算了 1000万年以来全球各主要板块以及一些热点相对于它的板块运动(图5.31),发现夏威夷热点、南大西洋热点、非洲提贝斯提热点等的位移量都很少,从而认为西太平洋岛弧—海沟参照系与这些热点组成了一个统一的系统,该系统可作为至少1000万年以来板块绝对运动的参照系统。

这样就大致标明了上述时间内各大板块的绝对运动,其中以太平洋板块的运动速率最大,它主要是向西偏北方向运动;印度板块主要向北运动;北美和南美板块主要向西偏南方向运动,北美板块的旋转极位于白令海中,该极点四周的北美板块(部分),以及亚洲东北端均环绕该极做旋转运动,方向比较复杂;非洲板块的旋转极位于几内亚湾内,它基本上是环绕该极做左旋运动;欧亚板块主要是向西和向北运动,特别是更新世以来,亚洲大陆向北推移趋势明显。

由此可知,板块的相对运动和绝对运动是不同的,以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为例,它们的绝对运动有可能都向西或都向东或向其他方向,但它们之间的相对运动则必须是相互汇聚的。

这明确表示,板块绝对运动的旋转极,不同于一对板块之间相对运动的旋转极。

板块运动的全球图式及变动特征巨大的太平洋板块朝西北、西及北的海沟俯冲推移。

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的汇聚速率,在日本—汤加海沟—带达到最大,可达9cm/a。

汤加海沟以南,日本海沟以北,汇聚速率递减,向南至克马德克海沟,向北至阿留申海沟减至7cm/a左右。

在马里亚纳和菲律宾海沟附近,海沟出现分叉现象,其间夹着菲律宾海板块,由于间夹板块处于环太平洋汇聚挤压带范围内,故其间并未出现离散型边界。

欧亚板块与次级菲律宾海板块之间相对运动的旋转极在日本北海道东北,它们的汇聚速率在日本九洲附近为(3~4)cm/a,向南逐渐增大,至我国台湾以南增大到7cm/a以上。

太平洋板块东边侧,沿秘鲁—智利海沟,次级可可板块和纳兹卡板块与南美板块相互对冲(俯冲和仰冲),其汇聚速率也在9cm/a 以上。

南、北美板块之间的加勒比板块与菲律宾海板块一样,也处于环太平洋汇聚挤压带内,同样也未见有离散型边界出现。

加勒比板块的西界是中美海沟,东界是小安的列斯岛弧—海沟系,二者均属汇聚型边界,南、北两端均为转换断层,北端左旋,南端右旋。

因此,加勒比板块向东仰冲于大西洋洋底之上。

欧亚板块南界西端为大西洋亚速尔三联点,从亚速尔到直布罗陀一线,非洲板块相对于欧洲板块左旋,其相互汇聚速率仅0.5cm/a。

自此向东为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巨型纬向造山带,以北为欧亚板块,以南依次为非洲板块、阿拉伯板块和印度板块,它们相对挤压、汇聚,压缩速率自西而东逐渐增大,至印度板块西面的帕米尔楔,其汇聚速率为4.3cm/a,向北偏西插入欧亚板块,至东面的阿萨姆楔,则以6.4cm/a的汇聚速率向北东突入欧亚板块。

由于两端向北推进的速率不一致、不对称,故在印度板块向北运动的同时兼有左旋动势。

印度板块的这种运动性质是形成青藏高原构造形变的最重要因素。

再往东过渡为印度洋东北缘的俯冲边界,沿爪哇海沟其汇聚速率为7cm/a左右,至东南边缘则被新西兰转换断层所替代。

阿拉伯板块与印度板块之间,在阿拉伯板块的西北缘和东南缘均为北北东向的左旋转换断层,并以此与印度板块相分隔。

上述全球主要板块的相互协调和彼此关联,以及增生扩张和消亡压缩现象,集中体现为全球的三大巨型构造系,一是环太平洋深消减带板舌构造系,所环绕的太平洋面积占全球面积的1/4;二是太平洋增生带洋脊构造系,相当于环绕地球赤道两周的总长度;三是大陆碰撞造山带构造系,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纬20°~50°之间,是一个包括阿尔卑斯—喜马拉雅造山带在内,宽达2 000~3 000km的环带。

这三个具有全球尺度的巨型构造又具有以下变动特征。

岩石圈板块总体向西漂移的定向性:根据J.B.明斯特(1978)和A.E.格里普(1990)等人的研究,北半球岩石圈板块运动矢量相对热点参考架都是向西漂移旋转的。

南半球除印度洋、太平洋和非洲是向北运动外,太平洋和大西洋洋脊,虽然以向两侧做离散运动为主,但洋脊西侧运动矢量明显大于东侧,因此,整体上仍然可以看作是向西漂移的。

由于北半球较南半球向西漂移量较大,故在赤道附近可能存在着一个南、北半球相对运动的扭动带。

目前整个岩石圈相对地幔做向西的整体运动已得到普遍的承认。

岩石圈板块运动强度的非平稳性:主要有三点依据,即大洋中脊的变格和跳位现象,以及热点轨迹走向的显著变化;古地磁视极移曲线沿走向突然改变而分开;岩石圈板块相对于热点,其运动速率发生过较大变化,比如北美、欧亚、非洲和南极洲板块早期的运动速率曾达到过8cm/a,而现在的运动速率则为2cm/a 左右。

地震活动的幕式特征也是板块运动非平稳性的反映。

岩石圈巨型构造系的反对称性:全球巨型构造系的空间位置和几何形式虽相互对称,但活动构造特征是相反的,故称反对称性。

全球3/4的大洋和洋脊裂谷集中在南半球,那里有相当高的热流值,代表扩张型半球;相反,全球3/4的大陆和活动造山带则集中在北半球,那里有广泛的地震活动,代表压缩型半球,此与南半球形成鲜明对照。

在以经度180°为中心的太平洋半球,其环太平洋消减带代表着压缩型半球,边缘环带为以180°半径为中心的环带;以经度0°为中心的大西洋半球,则在0°以西,呈面状分布着一系列纵向洋脊和裂谷,代表着纵张型半球,二者的反对称性特征亦相当明显。

此外,在同一构造系内,也存在着明显的反对称性,如在环太平洋深消减带板舌构造系内,西太平洋的板舌倾角多数大于45°,以至直立下插,而东太平洋的板舌倾角多小于45°,在南美西岸可以低到8°~12°,以至水平。

西太平洋俯冲带为典型的沟—弧—盆系,而东太平洋俯冲带则属陆缘挤压造山带,弧后盆地不发育。

西太平洋中脊裂谷和太平洋中隆裂谷,虽然在中、低纬度它们的走向都是南北向,转换断层也基本是东西向,但中脊两侧同一地质时代的海底磁条带的宽度并不相等,多数是东侧比西侧宽,反映两侧为不等速扩张,这是板块运动速率的反对称性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