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的视、触和叩诊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脊椎的视、触和叩诊
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从化院区运动治疗室 ——徐鸿辉
主要内容
脊柱的概述 脊柱的视诊 脊柱的触诊 脊柱的叩诊
脊柱的概述
脊柱亦称脊椎、脊梁骨,由形态特殊 的椎骨和椎间盘连结而成,位于背部正中, 上连颅骨,中部与肋骨相连,下端和髋骨 组成骨盆。 自上而下有颈椎Hale Waihona Puke Baidu块、胸椎12块、腰椎 5块、1块骶骨(由5块骶椎合成)和1块尾 脊骨(由4块尾椎合成)共26块(成年人) 独立的椎骨。 脊椎内部自上而下形成一条纵行的脊管, 内有脊髓。
视诊内容
脊柱活动度
有无畸形
核心内容
其它方面
脊柱弯曲度
脊柱弯曲度
目的:
侧面观察脊柱有无过度的前凸与后凸; 后面观察脊柱有无侧弯。
• 正常表现:
人直立时从脊柱背面观察无侧弯,从侧面观 察可见“s”形弯曲(即颈椎段稍向前凸,胸椎 段稍向后凸,腰椎段明显前凸,骶椎段则明显 后凸。),无前凸或后凸畸形。
脊柱后凸
脊柱前凸
脊柱侧凸
脊柱活动度
正常脊柱有一定活动度,但各部位不同,颈、 腰段活动度较大,胸段活动度小,而骶段几乎不 活动。
颈椎活动度
腰椎前屈90°,后伸30°,左右侧屈 20°一35°,旋转30°。
脊柱活动度受限原因
脊柱活动度受限常见:
相应脊柱节段肌肉棚韧带劳损;
脊椎增生性关节炎;
结核或肿瘤所致脊椎骨质破坏; 脊椎外伤所致骨折或关节脱位。
脊柱畸形
脊柱的触诊
评估体位:治疗师一般取站立位;评估对象可站立 位/端坐位(身体稍前倾)、俯卧位。
触诊内容:脊柱压痛、肌肉紧张程度、皮肤的温度、 皮下结节、条索、硬块等。
正常人脊柱无压痛、皮下结节、条索及硬块等,肌 肉松软、皮肤温度正常。
异常表现
(1)脊柱后凸;俗称“驼背”,多发生于胸段脊柱。常见于佝偻病、胸椎椎体 结核、强直性脊柱炎、老年退行性变或胸椎骨折。 (2)脊柱前凸:多发生在腰段脊柱,腹部明显向前突,臀部明显向后突 。见于 妊娠、大量腹水、腹腔巨大肿瘤、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等。 (3)脊柱侧凸:(1)姿势性侧凸:无结构的异常,平卧或向前弯腰时可使侧 凸消失。原因有:儿童发育期坐、立姿势不良,下肢长短不齐和肌力不平衡, 如椎间盘突出症、脊髓灰质炎等。 (2)器质性侧凸:改变体位不能使侧凸得到纠正。 颈段脊柱侧凸:先天性斜颈、颈椎病或一侧颈肌麻痹等。 胸段脊柱侧凸:特发性脊柱侧凸症、佝偻病、脊椎损伤、肺 纤维化、胸 膜 肥厚等。 腰段脊柱侧凸:椎间盘突出、腰部外伤和一侧腰肌瘫痪等。
正常人两棘突侧线均应与中心轴线平行,棘突顶线和尖线应与中心轴线重合(或 平行)。
脊柱的叩诊
直接叩诊检直多用于胸椎和腰椎的检查。颈椎疾病,尤其是颈椎骨关节损伤 时不宜使用此法检查。 临床意义:正常人脊柱无叩击痛,若某一部位有叩击,提示该处有病变,如 脊柱结核、脊椎骨折、脊椎肿瘤、椎间盘突出等。
触诊的方法
治疗师用手触摸患处,体会手下的感觉。有时为了进行比较、鉴别,也要触 摸周围的健康组织(包括对称的部位)。其触诊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1.手指触诊法 最常用的方法。由于指腹的感觉灵敏,因此可辨别或感觉组织的厚度、硬度、 柔韧度及弹性等,还能准确地给患部适当的压力刺激,以诱发病变部位的疼 痛。手指触诊法在触摸脊柱时,又分为三指、双拇指和单拇指触诊法: (1)三指(食、中、无名三指)触诊脊柱法:中指驾在棘突顶上,食、无名 二指分别放在棘突旁,迅速沿脊柱滑动,以觉察生理曲线是否存在,或消失、 反张、成角、后凸、内凹、畸形等。 (2)双拇指触诊法(也称“八”字触诊法):双手四指微屈,拇指轻度背 伸外展,呈外“八”字式,用双拇指指腹桡侧在患处与纤维(肌肉、韧带等) 走行方向,或与脊柱纵轴方向垂直,按顺序依次左右分拨,检查有无纤维断 离、钝厚、变硬、挛缩、弹性变差等,同时查棘突位置和棘间隙大小的变化 等。 (3)单拇指触诊法:用一手拇指指腹桡侧在患处与纤维(肌肉、韧带等) 走行方向一致,或与脊柱纵轴方向垂直,按次序依次左右分拨、按、摸,检 查有无软组织损伤和解剖位置的异常。
小结
脊柱的视、触和叩诊是一种操作技能,而这种操作技能一般建立在治疗师对
脊柱解剖及生物力学的熟悉了解上,再加上不断重复操作积累的经验;
在进行脊柱的视、触和叩诊之前,一定要跟评估对象做好解释说明,评估过 程中还要注意保护评估对象的个人隐私,同时也要注意保护自己; 一般来说,脊柱的视、触和叩诊都会结合在一起检查,很少单独使用。
脊柱为人体的中轴骨骼,是身体的支柱,有负重、减震、保护和运动等功能。
支持和保护功能:(负重、保护、减震) 人体直立时,重心在上部通过齿突,至骨盆则位于第2骶椎前左方约7cm处,相当于髋关节 额状轴平面的后方,膝、踝关节的前方;重力线经过颈椎体的后方——第7颈椎和第1胸椎 的椎体——胸椎之前——胸腰结合部的椎体——腰椎后方——第4腰椎至骶骨岬——骶骨前 方——骶髂关节——下肢。 脊柱上端承托头颅,中间、下端分别与肋、胸骨和髋骨分别组成胸廓和骨盆,对保护胸腔 和盆腔脏器起到重要作用; 上肢借助肱骨、锁骨和胸骨以及肌肉与脊柱相连,下肢借骨盆与脊柱相连。上下肢的各种 活动,均通过脊柱调节,保持身体平衡; 脊柱的四个生理弯曲,使脊柱如同一个弹簧,能增加缓冲震荡的能力,加强姿势的稳定性, 椎间盘也可吸收震荡,在剧烈运动或跳跃时,可防止颅骨、大脑受损伤; 运动功能: 脊柱各段的运动度不同,这与椎间盘的厚度、椎间关节的方向等制约因素有关。骶部完全 不动,胸部运动很少,颈部和腰部则比较灵活。
2.手背触诊法 主要用于测定皮肤的温度。 3.双手触诊法 主要用于检查关节,一般寻找关节间隙或了解是否有错位。 4.肘压触诊法 对于深部的病变,例如,腰部深层和臀部深层的病变。 5.探棒触诊法 对于肌肉丰厚,病变部位较深,面积不大的病变,手指的压力不够,而肘压的面积又 太大,,可以借助探棒(像探针一样,一般用优质木、牛角、塑料制成)来寻找敏感 点。如遇到腰部或臀部深层的病变。 6.探针触诊法 对更细微而较表浅的病变部位,可改用探针或火柴头来按压,以寻找敏感点。如枕大 神经病在枕部可用探针来寻找病变点。 7.组织分层触诊法 在组织丰厚,分层多的部位,触诊时可利用肌纤维的走向来区别。一般顺着肌纤维走 向推动,肌肉一般不受较大的刺激;垂直于肌纤维走向推动,肌肉感觉到较大的刺激。 例如在背部,表层是上肢肌,纤维基本上是横行走向;深层是竖脊肌,肌纤维是纵行 走向。手指纵向推动时,被刺激部位出现敏感点,说明病变部位在上肢肌;反之,向 横行方向推动时,被刺激部位出现敏感点,说明病变在竖脊肌。
脊柱的弯曲,特别是颈曲与腰曲,随重力的变化而改变其曲度。
脊椎的病变也不仅仅是引起颈腰部的疼痛 和麻木;
它还可以引起心律失常、头痛眩晕、胃痛 腹泻、血压增高、性功能障碍…… 目前 发现,有超过百种的疾病与脊椎有关。
脊柱的视诊
视诊姿势:
治疗师站在评估对象的前面/后面/侧面;
评估对象坐位/站立位,双臂自然下垂。
触诊的要点
1.触诊的按压方向应当是与骨面或骨突面垂直,因垂直方向受力最大,刺激最 敏感,易诱发疼痛反应,从而有利于找出病变部位。 2.查体时应以压痛部位为准,而不应以患者平时感觉到的疼痛部位为准。 3.触诊时应注意对比检查,即注意对比肌肉紧张程度、皮肤的温度、皮下结节、 条索、硬块等,应与相对称的健康组织对照以助确诊。 4.触诊时要根据手感和病人的反应悉心体会,即根据软组织异常改变的性状和 特点,压痛的部位及性质,病人的反应,损伤点在浅层还是深层等进行定性 定位。再根据自己对解剖的熟悉和丰富的经验,加以综合分析、体会。
5.确定棘突有无偏歪时,应注意偏歪棘突的位置、方向和大小。一般需触摸、 比较下述四条线才能判定(注意与先天畸形区别)。 (1)中心轴线:又称后正中线,为通过脊柱中心的想象的一条直线。 (2)棘突侧线:(棘突旁线)通过各棘突侧缘的连接线。 (3)棘突顶线:即每个棘突上、下角的连线,各棘突顶线的连线重叠于或 平行于中心轴线(在中心轴线的矢状面内)。 (4)棘突尖线:是上位棘突下角尖与下位棘突上角尖间的连线。
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从化院区运动治疗室 ——徐鸿辉
主要内容
脊柱的概述 脊柱的视诊 脊柱的触诊 脊柱的叩诊
脊柱的概述
脊柱亦称脊椎、脊梁骨,由形态特殊 的椎骨和椎间盘连结而成,位于背部正中, 上连颅骨,中部与肋骨相连,下端和髋骨 组成骨盆。 自上而下有颈椎Hale Waihona Puke Baidu块、胸椎12块、腰椎 5块、1块骶骨(由5块骶椎合成)和1块尾 脊骨(由4块尾椎合成)共26块(成年人) 独立的椎骨。 脊椎内部自上而下形成一条纵行的脊管, 内有脊髓。
视诊内容
脊柱活动度
有无畸形
核心内容
其它方面
脊柱弯曲度
脊柱弯曲度
目的:
侧面观察脊柱有无过度的前凸与后凸; 后面观察脊柱有无侧弯。
• 正常表现:
人直立时从脊柱背面观察无侧弯,从侧面观 察可见“s”形弯曲(即颈椎段稍向前凸,胸椎 段稍向后凸,腰椎段明显前凸,骶椎段则明显 后凸。),无前凸或后凸畸形。
脊柱后凸
脊柱前凸
脊柱侧凸
脊柱活动度
正常脊柱有一定活动度,但各部位不同,颈、 腰段活动度较大,胸段活动度小,而骶段几乎不 活动。
颈椎活动度
腰椎前屈90°,后伸30°,左右侧屈 20°一35°,旋转30°。
脊柱活动度受限原因
脊柱活动度受限常见:
相应脊柱节段肌肉棚韧带劳损;
脊椎增生性关节炎;
结核或肿瘤所致脊椎骨质破坏; 脊椎外伤所致骨折或关节脱位。
脊柱畸形
脊柱的触诊
评估体位:治疗师一般取站立位;评估对象可站立 位/端坐位(身体稍前倾)、俯卧位。
触诊内容:脊柱压痛、肌肉紧张程度、皮肤的温度、 皮下结节、条索、硬块等。
正常人脊柱无压痛、皮下结节、条索及硬块等,肌 肉松软、皮肤温度正常。
异常表现
(1)脊柱后凸;俗称“驼背”,多发生于胸段脊柱。常见于佝偻病、胸椎椎体 结核、强直性脊柱炎、老年退行性变或胸椎骨折。 (2)脊柱前凸:多发生在腰段脊柱,腹部明显向前突,臀部明显向后突 。见于 妊娠、大量腹水、腹腔巨大肿瘤、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等。 (3)脊柱侧凸:(1)姿势性侧凸:无结构的异常,平卧或向前弯腰时可使侧 凸消失。原因有:儿童发育期坐、立姿势不良,下肢长短不齐和肌力不平衡, 如椎间盘突出症、脊髓灰质炎等。 (2)器质性侧凸:改变体位不能使侧凸得到纠正。 颈段脊柱侧凸:先天性斜颈、颈椎病或一侧颈肌麻痹等。 胸段脊柱侧凸:特发性脊柱侧凸症、佝偻病、脊椎损伤、肺 纤维化、胸 膜 肥厚等。 腰段脊柱侧凸:椎间盘突出、腰部外伤和一侧腰肌瘫痪等。
正常人两棘突侧线均应与中心轴线平行,棘突顶线和尖线应与中心轴线重合(或 平行)。
脊柱的叩诊
直接叩诊检直多用于胸椎和腰椎的检查。颈椎疾病,尤其是颈椎骨关节损伤 时不宜使用此法检查。 临床意义:正常人脊柱无叩击痛,若某一部位有叩击,提示该处有病变,如 脊柱结核、脊椎骨折、脊椎肿瘤、椎间盘突出等。
触诊的方法
治疗师用手触摸患处,体会手下的感觉。有时为了进行比较、鉴别,也要触 摸周围的健康组织(包括对称的部位)。其触诊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1.手指触诊法 最常用的方法。由于指腹的感觉灵敏,因此可辨别或感觉组织的厚度、硬度、 柔韧度及弹性等,还能准确地给患部适当的压力刺激,以诱发病变部位的疼 痛。手指触诊法在触摸脊柱时,又分为三指、双拇指和单拇指触诊法: (1)三指(食、中、无名三指)触诊脊柱法:中指驾在棘突顶上,食、无名 二指分别放在棘突旁,迅速沿脊柱滑动,以觉察生理曲线是否存在,或消失、 反张、成角、后凸、内凹、畸形等。 (2)双拇指触诊法(也称“八”字触诊法):双手四指微屈,拇指轻度背 伸外展,呈外“八”字式,用双拇指指腹桡侧在患处与纤维(肌肉、韧带等) 走行方向,或与脊柱纵轴方向垂直,按顺序依次左右分拨,检查有无纤维断 离、钝厚、变硬、挛缩、弹性变差等,同时查棘突位置和棘间隙大小的变化 等。 (3)单拇指触诊法:用一手拇指指腹桡侧在患处与纤维(肌肉、韧带等) 走行方向一致,或与脊柱纵轴方向垂直,按次序依次左右分拨、按、摸,检 查有无软组织损伤和解剖位置的异常。
小结
脊柱的视、触和叩诊是一种操作技能,而这种操作技能一般建立在治疗师对
脊柱解剖及生物力学的熟悉了解上,再加上不断重复操作积累的经验;
在进行脊柱的视、触和叩诊之前,一定要跟评估对象做好解释说明,评估过 程中还要注意保护评估对象的个人隐私,同时也要注意保护自己; 一般来说,脊柱的视、触和叩诊都会结合在一起检查,很少单独使用。
脊柱为人体的中轴骨骼,是身体的支柱,有负重、减震、保护和运动等功能。
支持和保护功能:(负重、保护、减震) 人体直立时,重心在上部通过齿突,至骨盆则位于第2骶椎前左方约7cm处,相当于髋关节 额状轴平面的后方,膝、踝关节的前方;重力线经过颈椎体的后方——第7颈椎和第1胸椎 的椎体——胸椎之前——胸腰结合部的椎体——腰椎后方——第4腰椎至骶骨岬——骶骨前 方——骶髂关节——下肢。 脊柱上端承托头颅,中间、下端分别与肋、胸骨和髋骨分别组成胸廓和骨盆,对保护胸腔 和盆腔脏器起到重要作用; 上肢借助肱骨、锁骨和胸骨以及肌肉与脊柱相连,下肢借骨盆与脊柱相连。上下肢的各种 活动,均通过脊柱调节,保持身体平衡; 脊柱的四个生理弯曲,使脊柱如同一个弹簧,能增加缓冲震荡的能力,加强姿势的稳定性, 椎间盘也可吸收震荡,在剧烈运动或跳跃时,可防止颅骨、大脑受损伤; 运动功能: 脊柱各段的运动度不同,这与椎间盘的厚度、椎间关节的方向等制约因素有关。骶部完全 不动,胸部运动很少,颈部和腰部则比较灵活。
2.手背触诊法 主要用于测定皮肤的温度。 3.双手触诊法 主要用于检查关节,一般寻找关节间隙或了解是否有错位。 4.肘压触诊法 对于深部的病变,例如,腰部深层和臀部深层的病变。 5.探棒触诊法 对于肌肉丰厚,病变部位较深,面积不大的病变,手指的压力不够,而肘压的面积又 太大,,可以借助探棒(像探针一样,一般用优质木、牛角、塑料制成)来寻找敏感 点。如遇到腰部或臀部深层的病变。 6.探针触诊法 对更细微而较表浅的病变部位,可改用探针或火柴头来按压,以寻找敏感点。如枕大 神经病在枕部可用探针来寻找病变点。 7.组织分层触诊法 在组织丰厚,分层多的部位,触诊时可利用肌纤维的走向来区别。一般顺着肌纤维走 向推动,肌肉一般不受较大的刺激;垂直于肌纤维走向推动,肌肉感觉到较大的刺激。 例如在背部,表层是上肢肌,纤维基本上是横行走向;深层是竖脊肌,肌纤维是纵行 走向。手指纵向推动时,被刺激部位出现敏感点,说明病变部位在上肢肌;反之,向 横行方向推动时,被刺激部位出现敏感点,说明病变在竖脊肌。
脊柱的弯曲,特别是颈曲与腰曲,随重力的变化而改变其曲度。
脊椎的病变也不仅仅是引起颈腰部的疼痛 和麻木;
它还可以引起心律失常、头痛眩晕、胃痛 腹泻、血压增高、性功能障碍…… 目前 发现,有超过百种的疾病与脊椎有关。
脊柱的视诊
视诊姿势:
治疗师站在评估对象的前面/后面/侧面;
评估对象坐位/站立位,双臂自然下垂。
触诊的要点
1.触诊的按压方向应当是与骨面或骨突面垂直,因垂直方向受力最大,刺激最 敏感,易诱发疼痛反应,从而有利于找出病变部位。 2.查体时应以压痛部位为准,而不应以患者平时感觉到的疼痛部位为准。 3.触诊时应注意对比检查,即注意对比肌肉紧张程度、皮肤的温度、皮下结节、 条索、硬块等,应与相对称的健康组织对照以助确诊。 4.触诊时要根据手感和病人的反应悉心体会,即根据软组织异常改变的性状和 特点,压痛的部位及性质,病人的反应,损伤点在浅层还是深层等进行定性 定位。再根据自己对解剖的熟悉和丰富的经验,加以综合分析、体会。
5.确定棘突有无偏歪时,应注意偏歪棘突的位置、方向和大小。一般需触摸、 比较下述四条线才能判定(注意与先天畸形区别)。 (1)中心轴线:又称后正中线,为通过脊柱中心的想象的一条直线。 (2)棘突侧线:(棘突旁线)通过各棘突侧缘的连接线。 (3)棘突顶线:即每个棘突上、下角的连线,各棘突顶线的连线重叠于或 平行于中心轴线(在中心轴线的矢状面内)。 (4)棘突尖线:是上位棘突下角尖与下位棘突上角尖间的连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