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诗鉴赏技巧

合集下载

课件:诗歌鉴赏之送别诗

课件:诗歌鉴赏之送别诗

四、作业
1、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诗后问题。 湖口送友人 李频
中流欲暮见湘烟, 岸苇无穷接楚田。 去雁远冲云梦雪, 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 星汉通霄向水悬。 零落梅花过残腊, 故园归去又新年。 1.前三句选取了哪些意象,营造了什么样的境界?
这三句在诗中有何作用?5分
2.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复杂心情?3分
长亭对坐、 古道相送、 芳草离情、 晚风吹拂、 折柳赠别、 笛声幽怨、 夕阳下挥手、 劝君更尽一杯酒,从此山外山天各一方。
送别诗中的常用意象
(1)时间意象:日暮、月夜、清晨、秋 (2)空间意象:长亭、劳劳亭、南浦、渡口、 古道
(3)具体物象:杨柳、柳絮(杨花)、孤帆、 流水、寒蝉、船(舟)、西风、美酒、芳草 、笛声、烟波、浮云、鸿雁、子规
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迷离、苍凉 的,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别 绪是一致的;(情景交融)
月亮含有思乡、思亲的象征义,因而 古人常借月抒怀。(烘托)
送别诗中常见的空间意象: 长亭、渡口、南浦
谢亭 李白
谢亭离别后,风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外,山空碧水流。
注释:谢亭又称谢公亭。在宣城北面,是南齐 诗人谢晀所建。后来谢亭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 之地,也便成了离愁的代名词。
送友人 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 月色山色共苍茫 谁言千里自今夕 离梦杳如关塞长
若见天涯思故人 浣溪石上窥明月
——李白
为何送别诗常用傍晚月夜等时间意象?
暮色朦胧中的苍茫感与别离这种忧伤 的情感相协调;(情景交融)
傍晚飞鸟归林、鱼沉潭底,对于远离 家乡的游子征夫来说,更能勾起漂泊之 人的离情别绪。 (反衬)
“留别(别) ××” “赠××”
古道
长亭

古代诗歌鉴赏——送别诗

古代诗歌鉴赏——送别诗

古代诗歌鉴赏——送别诗
古代诗歌鉴赏——送别诗
一、送别诗的定义与特点
送别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重要形式,它表达了诗人对离别对象的感情和思念。

送别诗常见于唐代诗人,其特点包括感情真挚,表达含蓄,意境深远等等。

二、送别诗的起源与发展
送别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诗经》,但在唐代达到了巅峰。

唐代的送别诗包括了君主送别臣子、朋友之间的离别、情侣分别等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三、送别诗的分类
1、君臣送别诗:这类送别诗通常是朝廷官员辞职或调动时,君主表达对臣子的感激之情和送别之意。

2、朋友送别诗:这类送别诗通常是好友分别时,互相表达离别之情和对彼此的祝福。

3、情侣送别诗:这类送别诗主要是情侣分别时,表达情感的离别之情和对对方的思念。

四、送别诗的鉴赏方法及技巧
1、理解诗歌背景:了解诗歌背景有助于理解诗人起笔的动机和意图,从而更好地品味和赏析送别诗的含义。

2、研读诗歌语言:重点关注诗中的比喻、修辞手法等,这些语言技巧能更好地传达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3、探索诗歌主题:揭示诗歌中蕴含的主题,如离别之痛、友情的珍贵、爱情的悲欢等等,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送别诗的内涵。

五、附件
本文档附带以下资源,供进一步了解和参考:
1、许多著名的送别诗例子。

2、相关研究论文和文献。

六、法律名词及注释
1、送别:在古代文化中,送别是一种人际关系的仪式。

在诗歌中,送别表达了离别对象的祝福和思念。

七、全文结束。

《送别诗》鉴赏

《送别诗》鉴赏

《送别诗》鉴赏隋代:佚名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送别诗》译文杨柳青青,枝叶垂到了地上。

杨花漫漫,在空中纷乱地飘舞。

送别的时候眼里的柳条折尽,柳絮飞绝。

请问远行的人什么时候回来呢?《送别诗》解释著地:遇到地。

漫漫:遍布貌。

搅:《说文》:乱也。

借问:敬词,请问。

《送别诗》赏析这首出自隋朝的《送别》,其已无法考证,然而诗中借柳抒发的那份恋恋不舍的心境,却流传至今。

据说,折柳送别的风俗始于汉代。

古人赠柳,寓意有二:一是柳树速长,角它送友意味着无论漂泊何方都能枝繁叶茂,而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着情意绵绵;二是柳与“留”谐音,折柳相赠有“挽留”之意。

而我们今日从诗歌中所看到的用“柳”来表现离情别绪的诗句,要早于这种“风俗”。

柳条折尽了杨花也已飞尽,借问一声远行的人什么时候回来呢?注:古人常折杨柳枝表送别也有一种说法认为此时外表是送别诗实际表达的是对隋朝灭亡的诅咒,由于隋炀帝姓杨。

这又另一种解释:末两句写春已归去而人未归来。

折柳,本意在赠别;今柳条折尽,则意味着离别已久,睹旧物而怀远人。

飞花,本意指春暮;今杨花飞尽,则意味着春归已久,觉行人反不如春之知情。

末句直扣题旨,问夫归否;说明她已忧思满怀,情渴似火,故似火山熔岩迸涌而出。

其气度韵味,自不寻常。

《送别诗》鉴赏崔琼《东虚记》说这首诗作于隋炀帝大业〔605—617〕末年。

一、二、四句“垂”、“飞”、“归”押平声韵,平仄完全符合近体七绝的要求,是一首很成熟的七言绝句。

明人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六说:“庾子山《代人伤往》三首,近绝体而调殊不谐,语亦未畅。

惟隋末无名氏‘杨柳青青……’,至此,七言绝句音律,始字字谐合,其语亦甚有唐味。

右丞‘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祖也。

” 题目是《送别》,全诗借柳条、杨花的物象寄寓惜别、盼归的深情,凄婉动人。

柳丝飘飘摇摇,饶有缠绵依恋的情态,故早在《诗经》中,已将杨柳与惜别联系起来:《小雅·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历代传诵,脍炙人口。

高中语文鉴赏送别诗的方法

高中语文鉴赏送别诗的方法

高中语文鉴赏送别诗的方法如《送友人》、《送元二使安西》、《夜雨寄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等。

“爱别离,怨憎会,是佛家所说的人生大苦之一,正因如此,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对于离别总是歌吟不绝。

在这浓浓的感伤之外,往往还有其他寄寓: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抒发友情,或用于寄托诗人自己的理想抱负。

另外,唐朝的一些送别诗往往洋溢着积极向上的青春气息,充满希望和梦想,反映盛唐的精神风貌。

(一)送别诗的特点。

1、种类繁多,领域广泛。

(1)抒写亲情、爱情。

杜甫的《新婚别》写的是夫妻间的离别,那份离别的幽怨与痛苦,是感人至深的;李益的《喜见外弟又言别》和柳宗元的《别舍弟宗一》则是兄弟间的骨肉分离,难舍之情溢于言表;孟郊的《古怨别》、杜牧的《赠别》写的是情人间的缠绵悱恻。

(2)友情、同僚情。

有的写送好友到外地做官,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送友人入蜀》等,好友外出做官,诗人摆酒相送,其间充满了殷殷的叮嘱和深深的情谊;有的也写送好友到外地做官,但他们的友人或同僚却都是被贬的,这些诗毫无悲酸之态,也不故作豪放语,意境高远,情深意浓。

(1)直抒胸臆。

如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途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前两句直写落日之景,后两句直写真诚情谊,全是肺腑之言,慷慨悲歌,一吐为快。

(2)借景抒情。

这是唐人送别诗一个相当显着的特点。

如李白的《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从兹去,萧萧班马鸣。

首联写送别的地点,青山白水、景色如画,但一“横一“绕便把惜别之情借助山水表达出来。

中间两联更写离别的深情:颔联想像别后友人的行程,表达了对友人的殷切关怀,颈联“浮云象征友人行踪不定,“落日隐喻诗人依依惜别的深情,情景交融,扣人心弦。

尾联情真意切,马犹如此,人何以堪?整首诗借景抒情,新颖别致不落俗套,感情真挚而感人。

(3)伤感旷放,各有千秋。

高考诗歌鉴赏之送别诗

高考诗歌鉴赏之送别诗

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颔联:( ) 供笑语” 颔联:(1)“供笑语”表达了相逢的欢 :( 话平生”则道尽了人生的沧桑: 乐,“话平生”则道尽了人生的沧桑: 二者相互映衬,更添一层悲凉况味。 二者相互映衬,更添一层悲凉况味。 ”“昏昏灯火 (2)“草草杯盘”“昏昏灯火” ) 草草杯盘”“昏昏灯火” 营造了凄凉的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 营造了凄凉的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 诗人更容易生发悲怆之情。 诗人更容易生发悲怆之情。 ”“昏昏 (3)“草草”“昏昏”是叠词妙 ) 草草”“昏昏” 草草”可见酒菜的简单, 用。“草草”可见酒菜的简单,欢聚中 有些许不足; 昏昏” 烘托了人物情 有些许不足;“昏昏”则烘托了人物情 暗示了伤痛。 感,暗示了伤痛。
日作业
• 本诗的写景特点可以有两种理解 • 两种不同气氛的景物描写,显示了诗人与 两种不同气氛的景物描写, 朋友分别之时的心情变化 心情变化: 朋友分别之时的心情变化:饯别宴上飘散 着橘柚的香气,环境幽雅,气氛温馨; 着橘柚的香气,环境幽雅,气氛温馨;而 到了朋友上船离别之时, 到了朋友上船离别之时,心情又如凄风苦 雨般悲凉。 雨般悲凉。 • 开头的景物描写有力烘托了诗人与朋友分 开头的景物描写有力烘托 烘托了诗人与朋友分 别时的悲凉心境,第一句看上去是写乐景, 别时的悲凉心境,第一句看上去是写乐景, 实际上是写醉别的哀情,以乐景衬哀情。 实际上是写醉别的哀情,以乐景衬哀情。
情感: 、 情感:1、对好友的思念之情
2、表现出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以及 、
对朋友的赤诚之心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古代诗歌鉴赏——送别诗

古代诗歌鉴赏——送别诗

古代诗歌鉴赏——送别诗古代诗歌鉴赏——送别诗一:引言送别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重要形式,多以表达离别之情为主题,既凝练又真挚。

本文将针对古代送别诗的主要特点、流派以及著名作品进行详细分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诗歌形式。

二:送别诗的特点送别诗是一种独特的古代诗歌形式,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 表达离别之情:送别诗以离别为主题,通过抒发离别时的情感和思念,给予读者强烈的感受。

2. 约定俗成的写作形式:送别诗在结构和韵律上有着严格的要求,常采用七言、五言绝句等形式。

3. 抒发真挚的情感:送别诗往往以真挚的情感表达对别离的思念之情,给人以深深的感动。

三:送别诗的流派送别诗在古代发展出了多种流派,每一种流派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以下介绍几种主要的送别诗流派:1. 咏别流派:这种流派以赞美和讴歌别离者为主,通常描绘别离时的景色和情感,给人以悲伤和温馨的感觉。

2. 劝别流派:这种流派以劝告离别者为主,鼓励他们对未来的寄托和前途,给人以勉励的感觉。

3. 哀别流派:这种流派以哀悼和悲伤为主题,表达对别离的痛苦和无尽的思念,给人以哀戚的感觉。

四:著名送别诗作品赏析1.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寂静的夜晚思念故乡的情景,给人以深深的思乡之情。

2. 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以庄严的语气表达了人生离别时的思考和豁达,给人以勇敢面对离别的力量。

3. 孟浩然《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生死离别的思考,给人以沉思和感慨。

五:附件:相关资源本文档涉及的相关附件请参见附件部分,以获得更多的背景材料和参考资料。

六:法律名词及注释1. 附件:附件是与某一文书、合同或法律文件相连、附带的文件或文件集。

2. 流派:指一类具有共同特点和特色的艺术或文学作品。

送别诗中典型的表现手法、常见意象及抒情方式

送别诗中典型的表现手法、常见意象及抒情方式

一、送别诗中典型的表现手法(转)1、直抒胸臆。

2、借物抒情。

如杜牧坦率真挚、留恋缠绵的七绝《赠别二首》(其二):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炬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注释]①此诗是杜牧离开扬州赴长安时,与妓女的赠别之作,原共两首,此为第二首。

②这两句说,本来多情的人,由于离别,满腔情绪一时无法表达,倒像彼此无情;在饯别的酒宴上,强颜为笑也难以做到。

樽:酒杯,此指酒宴。

③这两句说,蜡烛好象懂得别人的心事,也流露出依依惜别之情;为离人流着痛苦的眼泪直至天亮。

[简析这首诗主要写离别时的惆怅情怀。

前两句抒情。

作者从侧面落笔,通过“却似”、“唯觉”等语,以无情衬托有情,把一对情人在离别时难分难舍的细微心理,形象地表现出来。

后两句赋物。

作者以物设喻,使无知之物人格化,由烛之垂泪拟人之悲痛,把离别悲伤的感情写得含蓄幽深,余味无穷。

赏析:诗三、四两句描写别情,作者没有正面表现,而是撇开自己,去写告别宴会上那燃烧的蜡烛,借物抒情。

诗人常带着感伤的心情去看周围的世界。

于是眼中的一切都带上了感伤的色彩。

在诗人的眼里,蜡烛的烛芯变成了“惜别”之心,蜡烛拟人化了。

它那彻夜流溢的烛泪,就是在为男女主人公离别而伤心了。

结句的“到天明”点出了告别宴饮时间之长,从侧面表现了诗人不忍分离的笃挚感情。

3、借景抒情。

4、借乐景衬哀情。

如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赏析:首句写离人乘舟而去,点明送别。

第二句写友人乘舟出发后所见江上景色。

时值深秋,两岸青山,霜林尽染,满目红叶丹枫,映衬着一江碧绿的秋水,显得色彩格外鲜艳。

这明丽之景乍看似与别离之情不大协调,实际上前者恰恰是对后者的有力反衬。

景色越美,越显出欢聚的可恋,别离的难堪,大好秋光反倒成为添愁增恨的因素了。

第三句极写别后酒醒的怅惘空寂,第四句却并不接着直抒离愁,而是宕开写景。

但由于这景物所特具的凄黯迷茫色彩与诗人当时的心境正相契合,因此读者完全可以从中感受到诗人的萧瑟凄清情怀。

送别、怀人诗歌鉴赏

送别、怀人诗歌鉴赏

送别诗的特点及解读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别诗鉴赏唐代疆域辽阔,社会开放,唐人出游频繁,饯行赠诗风气盛行,因此产生了大量的离别诗。

唐代较突出的2000多位诗人中,几乎人人都写过送别诗。

送别诗特点:1、唐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谋生、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乡旅、归隐等。

2、诗人被迫背井离乡,思乡、思亲情结郁积不解,便发而为诗,以此寄托乡思或羁旅行役之情。

送别诗往往写得格调悠扬、音韵婉美、含义隽永。

或慷概悲壮,如“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诀别。

或情随景迁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一往情深。

或者是表达别后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李煜的《虞美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3、表达诗人的离情别绪、依依难舍之情。

如李白的《赠汪伦》,柳永的《雨霖铃》。

或者是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或者是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或者是反映漂泊的羁旅行愁,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4、离别诗中多出现长亭、渡口、南浦等空间意象劳劳亭歌李白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注释:劳劳亭又名新亭,距建康(南京)大约十五里左右,是沿长江顺流而下的必经之地。

送别之人常在此驻足,目送行人渐行渐远。

后来,劳劳亭便成了离别感伤的代名词。

谢亭李白谢亭离别后,风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外,山空碧水流。

注释:谢亭又称谢公亭。

在宣城北面,是南齐诗人谢晀所建。

后来谢亭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也便成了离愁的代名词。

灞陵行送别李白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

注释:长安东南三十里处有一条灞水,汉文帝葬于此,遂称灞陵,水边有灞陵亭。

唐代人们出长安东门相送亲友,常在这里分手。

因此灞陵亭在唐诗里常和别离联系在一起。

送别诗鉴赏

送别诗鉴赏

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 是此声。——“古今情”是契阔离别之情、壮志未酬之情、 人世沧桑之情、天下兴亡之情的复杂交织 。
• 小结:古代送别诗一般表达对友人的留恋、 关怀,或对友人的宽慰,对友人的劝勉, 表达自己的志节,依依不舍,分别后自己 的孤寂、惆怅、落寞。
五、送别诗中常用的艺术手法
二、送别诗的诗题特点:
送别诗诗题往往是“送××(多写其名,也 有官职加人名的)归(之、游、还、入、赴、 迁等)某地” “留别(别) ××”/“赠××”
唐代许多诗人在诗题中往往并不记具体的离 别的对方。如李白《渡荆门送别》、《送友 人》、《梦游天姥吟留别》、《金陵酒肆送 别》、《送友人入蜀》、《白雪歌送友人》 等。
• • •
• 美人 秋——满目苍凉——思乡怀人——游子、思妇 秋——天高云淡一心胸壮阔——壮士、良臣 (1)秋天万物凋零,似乎意味着生命的终结,古人 常借秋悲叹英雄迟暮,人生苦短。 (2)满目苍凉的秋色:秋风、秋月、秋花、秋天的 梧桐、雁声乃至夕阳的楼台常常勾起游子思乡、 闺妇怀人的情思,故古人常借秋抒发离别之苦、 思乡之情。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 • • • • •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译文 明亮的蜡烛吐着缕缕青烟,高举金杯面对精美丰 盛的席宴。饯别的厅堂里回忆着朋友的情意融洽, 分别后要绕山过水,路途遥远。宴席一直持续到 明月隐蔽在高树之后,银河消失在拂晓之中。走 在这悠长的洛阳道上,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会?
送魏二 王昌龄 (10江苏)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 《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

送别怀人诗鉴赏

送别怀人诗鉴赏

送别怀人诗鉴赏鸦、燕子、蝉鸣、泪、相思等等。

这些意象都是送别诗中常用的,能够表现出诗人深深的离愁别绪和对别人的思念之情。

二、送别诗常用的抒情手法:1、古典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仗等等。

这些手法能够使诗句更加生动有力,让读者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2、自然景物描写: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如描写夕阳、秋天的景象等等。

3、抒情词语的运用:送别诗中常用的抒情词语有相思、离愁、别恨等等,这些词语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诗人的感情。

盛唐时期的送别诗,以其形象丰满、基调明快而著称。

在古代,离别是一件常见的事情,因此送别诗也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

送别诗中常见的意象有送别地点、时间、季节等等,这些意象都能够表现出诗人的离愁别绪。

同时,送别诗常用的抒情手法也很多,如古典修辞手法、自然景物描写、抒情词语的运用等等,这些手法都能够使诗句更加生动有力,让读者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总之,送别诗是一种充满感情的文学形式,能够让人深刻地感受到离别的苦涩和思念之情。

送别诗是表达离别情感的一种文学形式,常常涉及到宦场别、友人别、亲人别和情人别等。

送别诗的情感可以表达离愁别绪、安慰、勉励、祝愿和XXX真挚友情等,常常运用寄情于景、运用至理名言、托物寓情和虚实相生等手法来表现。

在送别诗中,离别之歌、关城和御苑等意象常常被运用来表达离别情感。

烟波与风雨”暗示了旅途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和险阻,表现了离别时的不安和担忧。

同时,也增强了诗中的离别情感,使其更加真实和深刻。

这句话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下一句“载将离恨过江南”做了铺垫,表达出诗人对离别的悲伤和无奈。

送别诗

送别诗

一、赠友送别诗的常见方法和技巧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或叙事抒情融为一体。

⒈融情于景:诗人触景而伤怀、借以言情的客观物象,不外落日余晖、流水通波、江风引雨、平沙卷蓬、云横秦岭、路绕蜀山之属,这些物象一经带着作者的离情别绪入诗,成为“人化的自然”,便构成一种荒寒而悲凉、空廓而深沉的美感景象。

如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曹》着力描写渲染烟雨、暮色、重帆、迟鸟、海门、浦树,交织在一起,形成离别时浓重的阴沉压抑的氛围,抒写惜别哀伤之情。

⒉烘托: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心绪,而是通过写眼中物有伤离之意来烘托,言下有“物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意思。

这样写更能深化主题而富于魅力。

如戎昱的《移家别湖上亭》通过写柳条藤蔓、黄莺的伤离别表现人的情思心绪。

杜牧的《赠别二首》(其二)“蜡炬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那彻夜流溢的烛泪,都在为男女主人公离别而伤心,从侧面表现了诗人不忍分离的笃挚感情。

⒊以乐景衬哀情。

送别环境千差万别,有凄风苦雨中的送别,也有良辰美景中的离别。

写凄风苦雨固然可以烘托别离之苦,写良辰美景又何尝不能反衬离人的懊恼。

景色越美,越显出欢聚的可恋和离别的难堪,美好景色反倒成为添愁增恨的因素了。

如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欧阳修的《玉楼春》“洛阳正值芳菲节,秾艳清香相间发。

”⒋想象(虚拟):送别诗常在作者触景生情的基础上向前推想,大抵是想像分别后朋友行旅中的孤寂和在这种孤寂环境中的愁苦心情。

更主要的则展示了自己对朋友的留恋和关切。

如王昌龄的《送魏二》“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想象分别后友人月下船泊潇湘,“愁听清猿”,甚至在梦里也因旅夜孤独而不得安寝的幻想,借以加倍地表现离别的惆怅和对友人深切的关怀。

此外还有王维的《送韦评事》“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

”“今宵谁肯远相随,唯有寂寥孤馆月。

”都运用这种手法。

⒌比喻:用比喻的手法来抒写心情,是送别诗常见的艺术手段之一,如严维的《丹阳送韦参军》“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2024高考诗歌复习:送别诗的鉴赏方法+课件50张

2024高考诗歌复习:送别诗的鉴赏方法+课件50张

送别诗的特点——地点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 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一,有人一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 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 好去莫回头。
长相思·汴水流 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 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 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别 李白
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 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 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 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乘船出发,沿水路驶往三峡方向。 B.诗人表示友人将去的地方景色优美,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 C.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 D.诗中前后两次使用“君”,都是指即将离别的友人,含义并无不同。 16.本诗是如何表现离愁别绪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送别诗常见的情感及手法: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情感:对西湖美景的喜爱 手法:借景抒情
送别诗常见的情感及手法: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情感:依依惜别之情;对前途渺茫的担忧 手法:借景抒情
贰 送别诗的特点
什么是送别诗?
古时交通不便,通讯落后,路途艰险,或为拜师游学, 或为求取功名,或为生活所迫,或为仕途奔走,或为建功 立业,或为战争充军,或为遭遇贬谪,不得不远走他乡为 离别亲人、恋人、友人而写的诗。

送别诗古诗鉴赏

送别诗古诗鉴赏

送别诗古诗鉴赏送别诗是古代诗词中的一个重要题材,它以离别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感受和对友人的祝福。

以下是对一首送别诗的鉴赏示例:《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这首诗的意境清新,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烘托出离别的氛围。

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描绘了城外青山横亘、白水环绕的景色,为送别场景奠定了背景。

颔联“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直接点出离别主题,用“孤蓬”比喻友人远行,暗示了离别后的孤独和遥远。

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以浮云飘荡比喻游子的心意,落日缓缓西沉则象征着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

这一联情景交融,给人以深远的意境和感慨。

尾联“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描写了诗人与友人挥手告别,马嘶声在萧瑟的氛围中更显得离情别绪的深沉。

整首诗节奏明快,情感真挚,通过对离别场景的生动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离别的不舍。

同时,诗中的自然景观也为送别增添了一抹悠远的意境,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细腻情感。

对于送别诗的鉴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意境营造:分析诗人如何通过对自然景物、环境的描写来烘托送别氛围,营造出怎样的意境。

- 情感表达: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离情别绪,感受其中的深情厚意和真挚情感。

- 修辞手法:注意诗人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以及它们对表达情感和增强诗歌艺术效果的作用。

- 语言风格:品味诗歌的语言风格,如简洁明快、含蓄深沉、豪放洒脱等,以及其对传达情感的影响。

- 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了解诗歌创作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诗人的表达和诗歌的意义。

当然,具体的鉴赏还需要根据每首送别诗的特点进行分析和品味,同时结合个人的感受和理解,深入挖掘诗歌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如果你对其他送别诗或具体的鉴赏方法有更多的需求,请随时告诉我。

赠友送别诗鉴赏方法及试题阅读训练与答案

赠友送别诗鉴赏方法及试题阅读训练与答案

赠友送别诗鉴赏方法及试题阅读训练与答案赠友送别诗鉴赏方法1.从主题入手,体会诗中所抒之情(情感本质)。

黄彻在《蛩溪诗话》中指出:“昔人论文字,以意为主。

”立意问题非常复杂,只能就比较常见的加以简要分析。

表现离别的愁思,这是最为常见的,如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2.要抓住诗中所描绘的景物,做深入的分析,领悟作者所抒何情。

因为赠别诗词是以抒情为主,而情景交融又是中华诗词独有的抒情方法,所以其次要抓住诗中所描绘的景物,做深入的分析,才能领悟到作者所抒何情。

如刘长卿《别严士元》: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日误儒生。

可以这样问曰:“诗人在这首诗中怎样多层次地描绘江南水乡的景物?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答题之前首先要看出前三联全是写景,其次要懂得每联各写何景。

在此基础上对每联诗意作简要概括即可。

首联总写江南水乡初春的特点──春寒料峭,乍阴乍晴,变幻不定;颔联具体描摹江南春景,3.领会诗词中所蕴含的典故的含义,懂得诗人怎样化用前人诗文送魏大从军_________陈子昂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以三个古代立功边疆的英雄人物比喻魏大,寄以希望,同时也表现出诗人自己为国立功的宏愿。

开篇以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和魏绛消除边患这两个典故起,很自然地切合送魏大从戎,希望他能像霍去病和魏绛一样杀敌建功,保卫边疆。

而魏绛和魏大同姓,用这样的典故更显得有诗趣,古人写诗填词常用此法。

接下以赵充国喻魏大,《汉书》称其为“六郡良家子”,他抗击匈奴,官至后将军。

这一典故用得很别致,不直接点出是用典,而是通过送别时的交谈透出,别有一番风味。

最后以燕然勒石的窦宪喻魏大,激励友人勇立战功,诗人在使用这四个历史上的抗敌英雄的典故时,或用其言,或用其事,或直接点出其名,或只说出其出生地,各不相犯,富有变化,表现出纯熟的技艺。

高考语文:送别诗

高考语文:送别诗

高考语文:送别诗鉴赏(最实用)一:表达恋恋不舍,依依惜别的感情或相思之情。

叙写朋友间深挚情意,主要通过典型的场景语言,声音、动作、或想象来传达离情别意。

如王维诗《送元二使安西》、《送沈子福之江东》、李白诗《送友人》、白居易诗《南浦别》等。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赏析:诗的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

浥,湿润的意思。

客舍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是离别的象征,它们通常和离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

今天由于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清朗的天宇,洁净的道路,青青的客舍,翠绿的杨柳。

这是一场深情地离别,而非“黯然销魂”的离别。

诗句中的“轻尘”、“青青”、“新”等词语轻柔明快,加强了轻快富于希望的情调,以乐景衬挚情。

这首诗精心选择了离别的典型场景—雨后柳色青青的渭城来烘托气氛,并剪取饯行宴席即将结束时的劝酒词来抒情达意:离别的依依不舍、深情体贴的叮咛及殷殷祝愿,化作一句“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

双方的惜别之情在这一瞬间达到了顶点,强烈而深沉。

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赏析:诗歌的首联点告别的地点,诗人与友人策马辞行,并肩缓辔,不愿分离。

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潺潺而过。

这两句“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

“横”字勾勒青山的静态,“绕”字描写白水的动态,景色廖廓秀丽。

首联即写成工丽的对仗。

颔联、颈联切题,写别离的深情。

此地一别,离人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飞转,到万里之外去了。

此二句表达了对朋友漂泊生涯的深切关怀。

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诗人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迹,以白云随风飘浮象征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一轮红日徐徐而下,似乎不忍离开大地,隐喻使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送别诗鉴赏示例

送别诗鉴赏示例

• 无论“离”,无论“合”毕竟都是个人间 的事,它们只是“今古恨”的一种,言外 之意是国家的分裂,人民的苦难,较之个 人的悲欢离合,是更值得关注的事! • 一是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千件万般, 不止是只有生离死别,还有国家大事;二 是作者以江头风波险恶突显人间行路之难, 世事之险。
第三,重在劝勉、鼓励、安慰的。
2、离别诗中多出现长亭、渡口、南浦等空间意 离别诗中多出现长亭、渡口、 象。
《南浦别》白居易 南浦别》 劳劳亭歌》 《劳劳亭歌》李白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注释:唐朝水运发达, 注释:唐朝水运发达, 注释:劳劳亭又名新亭, 注释:劳劳亭又名新亭, 大运河与众多的河湖构成四通 距建康(南京) 距建康(南京)大约十五里左 八达的水网。 八达的水网。行旅之人出门大 右,是沿长江顺流而下的必经 多乘船。 南浦” 多乘船。“南浦”即南面的水 之地。送别之人常在此驻足, 滨,是著名的水滨送别地。像 之地。送别之人常在此驻足, 是著名的水滨送别地。 目送行人渐行渐远。后来, 目送行人渐行渐远。后来,劳 长亭一样成为唐代送别之处的 劳亭便成了离别感伤的代名词。 代名词。 劳亭便成了离别感伤的代名词。 代名词。
• 送友人 • 李白 •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 •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 注:“萧萧班马”出自《诗经》。班马: 离群之马。
• 1.首联用什么词语勾勒出怎样的送别环境? • 答:用“青山”、“白水”青白相间,色彩明丽; “横”字勾勒出青山的静态,“绕”描画出白水 的动态,描摹出一幅青山秀丽的送别图景。 • 2.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 想感情? • 答:颈联两句是很工整的对偶;又巧妙地用“浮 云”“落日”作比,“浮云”比友人的行踪不定、 任意东西;“落日”比自己象落日不肯离开大地 一样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完整版)送别诗鉴赏

(完整版)送别诗鉴赏

离歌一曲情依依——送别诗鉴赏一、初识送别诗重团聚、怨别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心理。

千百年来,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很多人的心弦,"别离"自然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歌咏的重要内容。

古代因为地广不便,音息难通,往往一别经年,甚至终生无法相见,杜甫诗:“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就是这种现实生活的写照。

因此,“离别”就成为人生中心碎感伤的事。

尤其在动乱的年代,动荡的旅途中,再加上流光易逝,使得好友离别,故友重聚,都是多么值得眷恋和珍惜啊!其次,唐代士人是很重视漫游的,这也为送别诗提供有利客观的条件。

唐代著名的诗人几乎都做过长途旅行,像李白年轻时“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杜甫早年也曾漫游吴越和齐地;其它文人亦有类似经验,而各地官员又莫不爱好文学。

这种漫游除了开拓视野,增广见识的“少年精神”外,其实更有求荐引,扬声誉的积极意义。

另外,由于举子大量集中于京城应试,无论及第或落第,士人的流动量是很大的。

考试后,来往奔忙;未试时,游历州郡,托名公荐举。

但因录取名额有限,及第者仅少数,大多数的人不是淹留长安,即旅食各地,产生了唐诗中大量的送别之作。

再次,唐代诗人中,有许多情谊深厚,往往被相提并论的挚友,像:王维与孟浩然;杜甫与李白;韩愈与柳宗元;白居易与元稹等,彼此留下了不少相知相惜,感人至深的送别诗。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对于离别总是歌吟不绝。

在这浓浓的感伤之外,往往还有其他寄寓: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抒发友情,或用于寄托诗人自己的理想抱负。

另外,唐朝的一些送别诗往往洋溢着积极向上的青春气息,充满希望和梦想,反映盛唐的精神风貌。

二、内容主题第一,直接抒写离别之情并咏唱友情。

如李白的《赠汪伦》、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吴伟业的《送友人出塞》等等。

第二,借诗吐胸中积愤或明心志。

这类诗往往是诗人在艰难困厄之际写就的,往往有不少见情见性的佳作,如王昌龄,“天生贤才”终未被“君王”所用,虽命运多舛,仕途坎坷,屡遭贬谪,但他胸怀大志,仍想建功立业:“身在江海上,云连京国深。

鉴赏送别诗的基本方法

鉴赏送别诗的基本方法

鉴赏送别诗的基本方法
什么是语文?语,就是语言的表达.文,则是用文字记录所思、所想、所感。

语文的传承与发展让人们认识到它既科学又具有艺术气息。

始于先秦,传承至今。

很多内容都是来源于生活,而就这广博浩瀚的内容,在此选择中国古代诗歌的截取内容,以古代送别诗为例,怎样用于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应该关注到整体的内容,具体获知信息。

那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具体表现如下:
一、审题目
1、题目中获知是友人送别还是情人离别,又或是家人的离别。

2、情感表达,是悲是喜或是忧郁悲愤。

3、是升迁之别还是贬谪之别。

二、看作者
知人论世,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是明君贤臣、繁华盛世,还是昏君佞臣、世道昏暗呢?从中具体把握作者的情感,也就进一步引出整首诗歌的情感基调。

三、审题干
就内容而言,是写离别之际的不舍之情;还是离别途中的心忧之情:是对仕途不顺的悲苦还是前提渺茫的担忧;又或是到达目的地之后的无望于伤心。

层层分解阶段性的表达,这样鉴赏的整体思路是完整的。

四、看注解
注释内容往往会被学生忽略,其中包含的信息量也不少,看是什么时代,可分析社会环境。

因什么原因写的这首诗歌,可分析作者的情感基调,也就把握住诗歌的整体情感。

送别悼亡诗鉴赏

送别悼亡诗鉴赏
注:本诗作பைடு நூலகம்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 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诗人“寂寞〞的原因是什么?诗人 是怎样来表现自己的这种“寂寞〞 之情的?
诗人“寂寞〞的原因是自己谪居僻 远之地,孤独愁苦,情怀无人理解。 这首诗歌主要通过营造一种凄清寂 寞的意境来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
4、悼亡
青衫湿遍,凭伊慰我,忍便相忘。半月前 头扶病,剪刀声、犹在银釭。忆生来、小 害怕空房。到而今、独伴梨花影,冷冥冥、 尽意凄凉。愿指魂兮识路,都寻梦也回廊。
2、春草
?楚辞 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 兮萋萋。〞
乐府?相和歌辞 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 边草,绵绵思远道。〞
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 远还生。〞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 碧连天。〞
3、水
李白?赠汪伦?:“桃花潭水深 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 天际流。〞
悼亡诗除了多借追怀往事表现伤逝 之情以外,还常书以“记梦〞的形 式。这些作品多写作者与亡妻梦中 相会的情景,借以表达对亡妻的悼 伤与思念。由于诗中的梦境“尽取 材于醒时经验〞,故而仍属虚实相 生。
悼亡诗举例
衣裳已施行看尽, 针线犹存未忍开 〔元稹?三遣悲怀?之一〕
有在皆旧物,唯尔与此共。 〔梅尧臣?悲书?〕
咫尺玉钩斜路,一般消受,蔓草残阳。判 把长眠滴醒,和清泪、搅入椒浆。怕幽泉、 还为我神伤。道书生薄命宜将息,再休耽、 怨粉愁香。料得重圆密誓,难禁寸裂柔肠。
有人评价这首词“真是柔情寸断, 此情涌向笔底,写来字字凄怆, ‘令人不忍卒读’。〞请结合词的 内容加以简要分析。
词的上片开始直抒胸臆,说泪水将 青衫湿遍了,为妻子的死而痛哭! 其后“冷冥冥、尽意凄凉〞“蔓草 残阳〞“和清泪、搅入椒浆〞“难禁 寸裂柔肠〞等无论是抒情还是写景 都极写其凄惋哀怨的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景物:“猿啼” 、“暮江”、 “孤 舟” 。 情: “客散”、 “伤心” 、“逐臣更 远”。 2、反衬:“人自伤心水自流”,以流水的无 情反衬人的伤心;“青山万里一孤舟”,以 青山万里反衬孤舟。
鉴赏训练
《淮上与友人别》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这首诗作者所要表达的基本情感是 什么?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作者是 如何表达这一情感的。
送别诗答题技巧
• 问题类型一 • 首联用什么词语勾勒出怎样的送别环境?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用“青山” “白水”青白相间,色彩明丽 ;“横”字勾勒出青山的静态,“绕”描 画出白水的动态,动静结合,描摹出一幅 青山秀水的送别图景。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离愁。 “一别心知两地秋”一句语带双关, 含一个愁字。后两句写别后的思念, “日晚”、“寒鸦飞尽水悠悠” 所组 成的环境给人凄凉孤独之感,从而渲 染了作者的浓浓离愁和悠悠情思。
送别诗答题技巧
• 问题类型四 • 作者如何表达情感的? •
鉴赏训练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问:作者如何表达惜别哀伤之情的?
• 5、酒——促人亢奋,引人抒怀——富于想 象,借酒抒情——豪放洒脱,借酒浇愁
• 6、夕阳(斜阳、落日)——凄凉失落,苍茫 沉郁,怀古幽情——游子、思妇、壮士、 思乡怀古 • 唐· 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 是近黄昏”。夕阳则多给人予凄凉、沮丧 和失落之感。古代游子思妇们就特别善用 夕阳来抒发他们的情思。
《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首诗使用什么表现手法?体现了怎样的 思想感情?
反衬;哀景衬壮情。体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 胸怀,对友人真诚情谊。
鉴赏示例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 请简要分析。
古 代 诗 歌 鉴 赏 专 题
送别诗鉴赏
送别空间:长亭、渡口、南浦、灞陵、古道
送别意象:
• 1、杨花(柳絮)——飘忽不定——离愁别绪——游 子思妇、好友相别 • 杨花,暮春时节,漫天飞舞,飘飘洒洒,给人一 种飘忽不定、漂泊不归的感觉,最容易勾起离别 者的愁绪。 • 2、杨柳(柳、杨)——“柳”者,“留”也,柳枝 依依——缠绵悱恻,离愁别绪——送别怀人 • “柳”者,“留”也,“柳”“留”二音相谐, 因而“折柳”相留,表示情真意切的惜别之情。 古人取其义表示眷恋不舍,以柳相留,故有“折 柳赠别”的习俗。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1、第一句景物描写有何 作用?
首句选取的景物是漂泊不 定的杨花和叫声凄婉哀愁 的子规,暗含了因友人王 昌龄左迁偏远之地的忧伤 之情。
送别诗答题技巧
• 问题类型三 • 这首诗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丹阳送韦Leabharlann 军》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 9、月:月——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 合——游子思妇 • 月——连结古今,连结异地——感叹时光流逝, 追思历史——豪放洒脱者 • 游子思妇,彻夜难眠,惟有天上的明月相伴,此 时,月亮的清清冷冷跟游子思妇内心的寂寞冷清 揉和到一块。再加上在自然界中,月明月阴,月 圆月缺与圆满、欠缺相关联。因而诗人笔下的月 便常常与悲欢离合的情感相联系了。
• 4、杜鹃(杜宇、布谷、子规)——叫声凄 切——悲凉凄清——忧愁忧思、羁旅思归 • (1)杜鹃花则传为杜鹃血染成。后世即以 杜鹃啼血来喻悲苦之情,或多用作离愁的 寄托。中国几千年一代代文人墨客,已经 把杜鹃鸟定位为一种悲鸟,一种悲愁的象 征物。 • (2)由于其叫声古人认为有“不如归去”的 意象,又与思乡念家的情感相连。
• 7、流水——流水不返,延绵不绝——时光 易逝,情意绵绵——怀古思念、爱恨情长 • (1)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流水一去 不复返,故古人常以流水喻时光的流逝, 慨叹时光易逝,生命苦短。 • (2)悠悠流水,延绵不绝,千年未变,诗人 常以流水喻感情的绵远、悠长、无尽。
• 8、秋:秋——万物凋零——英雄美人迟暮—— 英雄、美人 • 秋——满目苍凉——思乡怀人——游子、思妇 • 秋——天高云淡一心胸壮阔——壮士、良臣 • (1)秋天万物凋零,似乎意味着生命的终结,古人 常借秋悲叹英雄迟暮,人生苦短。 • (2)满目苍凉的秋色:秋风、秋月、秋花、秋天的 梧桐、雁声乃至夕阳的楼台常常勾起游子思乡、 闺妇怀人的情思,故古人常借秋抒发离别之苦、 思乡之情。
送别诗答题技巧
• • • • • • 问题类型二: 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第一句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鉴赏步骤
首先,分析离别诗常用意象。
首句选取的景物是漂泊不定 的杨花和叫声凄婉哀愁的子规。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李白
• 3、大雁(雁、飞鸿)——雁姿雄壮,春秋迁 徙,鸿雁传书——雄浑悲壮,思乡之情, 书信来往——壮士、游子、怀人。 • 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 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 思乡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 自己浓浓的乡愁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 鸿雁传书。我国古代有“鸿雁传书”的故 事,故鸿雁在古代诗文中常代指书信。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接着,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 随君直到夜郎西。 一二句表达因友人王昌龄左迁偏远 之地的忧伤之情。三四句将自己心中的 愁思寄托给明月,满含深情的明月照耀 友人,一直陪伴他到偏远的夜郎。这两 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关切和思念。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李白
《淮上与友人别》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离愁。 首先,作者选取了大量象征离愁的 景物:“杨柳”、“杨花”、“风 笛”、“离亭” 。末句直接表达 了各向天涯的无限愁绪和南北异途 的深长思念。
送别诗答题技巧
• • • • • • 问题类型五 这首诗使用什么表现手法? 送别诗常用艺术手法 借景抒情,直抒胸臆 以乐景写哀情,衬托,渲染,白描、 比喻、拟人、夸张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 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运用了拟人修辞方法,将自 己心中的愁思寄托给明月, 满含深情的明月照耀友人, 一直陪伴他到偏远的夜郎。 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 关切和思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