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包袱的语言特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声包袱的语言特点

摘要:相声是我国传统艺术的瑰宝之一,是起源于清末民间的以幽默为主要目的的语言艺术。而相声幽默的精华即是包袱。包袱是相声特有的幽默手段,其独具匠心的设计和三翻四抖的独特方式集中体现了清末至今相声艺人以及学者、文人的文化和智慧,而相声包袱的语言中也凝练了五千年汉语言文化的精华,蕴含着丰富的语言学知识。本文通过探究相声包袱语言中的词汇、修辞等特点,力求对相声包袱的语言特点有一个理论性的归纳和总结,同时也为语言学在艺术领域的应用作出探索。

关键词:相声;包袱;词汇;修辞

The language features of the jape for cross-talk

Abstract: the cross-talk is one of the raritie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rts, which originated from non-governmental circles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with the main purpose of humour. And the quintessence of cross-talk's humour is jape. As the typical way of humour for cross-talk, jape has an ingenious design and repeated foreshadows as the special way of humour, which embody a concentrated reflection of the predominant cultures and wisdoms of comic artists and scholars from the late Qing Dynasty till now. At the same time, the language of cross-talk's jape embodies the anima of Chinese culture for 5000 years, as well as plenty of linguistry. The text is trying to have a theoretical summary of the language features of the cross-talk's jape, and lead the way to the exploration of linguistics' application in the realm of art, by studying the vocabulary and rhetoric in the language of cross-talk's jape.

Key words: cross-talk, jape, vocabulary, rhetoric

目录

1.引言 (1)

2. 相声包袱中词汇的特点 (2)

2.1 古语 (2)

2.2 成语 (3)

2.3 歇后语 (3)

2.4 外来语 (4)

3.相声包袱中修辞手法的运用 (4)

3.1 夸张 (5)

3.2 排比 (5)

3.3 反语 (5)

3.4 曲解 (6)

3.5 拟误 (6)

3.6 谐音双关 (7)

3.7 修辞手法在相声包袱中的综合运用 (7)

4.相声包袱中方言的运用 (8)

4.1 天津方言 (8)

4.2 上海方言 (9)

5.结语 (10)

1.引言

相声,起源于北京,发展于天津,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凡是听过相声的人,都认为相声这种民间艺术形式的主要特点是有“趣味儿”和“逗乐”。那么,相声艺术是通过什么手段把大家逗乐的呢?

显然,相声艺术的本质是语言。在话剧、朗诵、相声等艺术表演形式中,语言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相声则更依赖于语言产生笑料。在相声表演中,处处体现着语言艺术的精华。

提起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不得不说起它独特的幽默方式——抖“包袱”。“包袱”就是相声的笑料。按照演员的说法,“包袱”是一个装满笑料的包裹。演员在观众不知不觉中将包袱皮打开,把笑料一件一件装在里面;然后又偷偷系牢包袱扣子,等待时机成熟突然抖落。由于笑料是在观众不知不觉中装在里面的,因此当包袱抖落时,观众一定出乎意料而失声大笑。同时又由于笑料是面对观众一件一件装在里面的,因此在大笑之余又觉得合理可信。这就叫笑得“既出乎意料之外,又合于情理之中”。[1]

下面我们试举一例,分析传统相声《戏剧杂谈》中的一段:

甲:我在外国留学的时候,得了一个博士学位。

乙:什么博士?

甲:戏剧博士。( 铺“包袱”)

乙:噢,那可不简单。

甲:当然啦.我在外国发表一篇关于戏剧的论文.四万余言。费了三个月的脑汁。外国的戏剧专家一看,真是普世奇文。( 装“包袱”)

乙:您这个论文的主题是什么?

甲:是戏剧与水利的关系。( 系“包袱”)

乙:哎,戏剧与水利有什么关系呀?

甲:嗯?有密切的关系。唱戏唱得时间长了就得喝点水。( 做“喝水”状) ( 即抖“包袱”)

乙:啊! 这个。水利呀!( 翻“包袱”)[2]

这其中“铺”、“装”、“系”、“抖”、“翻”的几个过程简单展示了“包袱”的构成。

“包袱“在相声中的地位很重要,是揭露矛盾、突现主题、刻划人物的重要手段。恰如情节在喜剧中的地位一样。但是一直以来相声演员对于相声包袱中

语言特点的研究大多是口传心授或是照猫画虎,鲜有系统性的理论阐述。而这也正是本文所要研究的重点。限于篇幅,本文将从词汇、修辞和方言的运用三个方面来总结归纳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

2.相声包袱中词汇的特点

相声是民间的艺术,以俗著称。但相声包袱的语言编排却不乏艺术色彩。尤其是相声语言中对于古语、成语、歇后语等甚至外来语的引用,往往会对包袱本身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2.1古语

相声中对古语的运用并非照抄照搬,二是要对其进行必要的艺术加工和修饰。这主要体现为两种:一是通过引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经典语句来达到其艺术效果;二是通过使用古语的语言风格进行二次文学创作。前者如相声《三节会》:乙:这意思您要施舍施舍?

甲:咱不落这个呀!别说这话呀!施舍没有。

乙:你别嘀咕。

甲:咱不算施舍。“舍”字儿咱敢落这个?咱不算!无奈一样,富家有臭败之肉,贫家无隔宿之粮,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曾子曰:“不能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

乙:这也是曾子曰?

甲:哎,嘿!

这其中“富家有臭败之肉……此率兽而食人也”一句,出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上》,这一片段中,演员不仅引用了古语,并且还巧妙地用白话来大致地解释出了这一段的意思,不仅使观众对古语的大意有所掌握,又因此造成反差,从而达到了“包袱”的预期效果,堪称佳作。

后者如传统相声《八扇屏》贯口中描述小妇人杨玉环,“在想当初,唐朝,有一位胖美女,此人姓杨名玉环字太真,只因唐明皇之子寿王李瑁选妃,杨玉环被召入宫,寿王一见大喜,即可纳为妃子,二人上殿面君,明皇一见玉环花容月貌,真乃闭月羞花沉鱼落雁,体态丰盈面容娇好,胜似后宫粉黛三千,暗想朕身为君主,富有天下,却无这样美貌的妃子,若得玉环侍寝,我愿足矣。”这段贯口讲述了唐明皇选杨玉环为妃这一历史典故,化用了古语的语言风格,使得言语简洁精练,宛如古典诗词一般,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在听相声的同时,享受古典语言艺术的优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