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对国际关系研究的启示
_试论后现代主义对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影响
试论后现代主义对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影响郭树勇1,唐小松2(1.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二系,河南洛阳471003;2.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上海200437)摘 要:80年代中后期以来,尼采、福柯和德里达等人的后现代思想对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界产生了重大影响,阿希利、德里安等人从知识与权力的关系、谱系学和解构主义等角度出发,重新解读了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基本问题,如无政府状态、主权、安全和外交等,缔建了后现代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为90年代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兴起准备了思想基础。
关键词: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后现代主义;影响中图分类号:D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22X (2001)03-0101-05A Tentative Analysis of Postmodernism s Influenceon Wester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GU O Shu -yong 1,T ANG Xiao -song 2(1.Department Tw o ,P LA U niversity of F oreign Lang uages ,Luoy ang ,Henan Prov .,471003,China ;2.Department of Inter national Politics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7,China )A bstract :Since late 1980s ,postmoder nism has exer ted g reat influence upon Western interna tio nal relations theo ry .Ashley ,De -rian ,among o ther theorists ,drew on po stmodernist philosophers such as N itchze ,F aucult and Derrida and reinterpreted the basic concepts and main issues of internatio nal relations theo ry ,w hich prepared intellectually for the rise of constructivism in inter 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in 1990s .Key words :Western international relatio ns theory ;postmodernism ;influence 80年代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以下简称国关理论)发展的重要时期,各种思潮推动着国关理论的新陈代谢。
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历程
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历程国际关系理论是一门研究国际政治与国际社会的学科,自20世纪初以来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
作为一个学科领域,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历程可以从众多学者的研究中概括出来。
在此,笔者从流派和时间两个维度来叙述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历程。
一、国际关系理论流派1.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是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第一大流派,也是最为重要的流派之一。
现实主义的早期代表人物有弗雷德里克·史密斯、门格尔、哈茨、韦伯等,他们的贡献在于强调国家利益、权力和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而后,为现实主义注入新的思想贡献的是肯尼思·华尔兹和霍尔斯特等学者,华尔兹提出了“国际政治的三元胜负法则”,即为权力雄厚的大国创造比权力薄弱的小国更多的胜利机会;霍尔斯特的贡献在于大力倡导了以权力为中心的实用主义,即坚持强大的权力能够制定更好的政策和实现更好的目标。
2.理性主义理性主义是国际关系学派的第二大流派,该流派关注的重点是“法律原则”和“协商合作”等替代冲突的方式来解决国际关系中的问题。
理性主义的代表人物有罗伯特·基恩、杰弗里·摩尔等,他们注重双边合作和多边合作,并试图解决如何使各国保持互动的问题。
他们强调通过制定明确的政策,促进国际事务合作、解决国际社会的分歧,以此来推动国际合作进程。
3.建构主义建构主义是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学派,该学派关注的是国际计划的生成和演化。
比尔雅德等学者提出的“国际关系建构分析”是建构主义研究的代表作品,该理论认为国际计划是通过各国间的互动和政策建立的。
此外,建构主义也强调“识别”和“信仰”的重要性,认为国际关系的演变是在观念上的基础上形成的。
4.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学派,其代表人物有海德格尔、福柯、多尔塞等。
后现代主义更多的是把注意力放在国际关系进程中的语言、符号和知识的问题上,以此来解决理解国际政治的问题。
他们强调制度可能在意识形态上表现为稳定的、本质上不同的或互相矛盾的特点,而且现有的方法论不能真正地表达他们所想要寻求的理解。
现代国际关系理论与研究
现代国际关系理论与研究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关系中,对于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际社会经历了许多变革,国际关系理论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本文将着重探讨现代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现状及其对当代国际关系的影响。
一、现代国际关系理论的演变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19年凡尔赛宫和平会议后,西方学者开始关注国际事务的研究,并提出了现实主义、自由主义、重构主义等理论。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国际社会和国际关系也经历了许多变革,国际关系理论也不断演变和发展。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降低了交通和信息交流的成本,国际社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国际政治力量的格局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此时,新现实主义、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新的国际关系理论出现了。
新现实主义强调了国家利益之间的竞争和相互依存,并关注了战争的预防。
结构主义则强调了国际体系对国家行为的影响,强调了国际体系的角色。
后现代主义则强调了正义、文化和身份等因素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二、现代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现状当前,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存在着如下几个特点:1、多学科交叉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国际关系与法律、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等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变得越来越紧密。
这种交叉学科的研究方式给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带来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2、新兴大国影响中国、印度、巴西、南非等新兴大国作为国际关系的主要力量,其发展和影响对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带来一定挑战。
这些国家的崛起和对国际体系的挑战,使得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3、全球化的影响全球化使得国际社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因此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也关注着如何应对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挑战。
例如如何应对能源和环境问题、如何提高区域和国际间的合作等。
三、现代国际关系理论对当代国际关系的影响现代国际关系理论的不断演变和发展,对当代国际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首先,现代国际关系理论改变了人们对国际体系和国际关系的认识。
对于国际体系和国际关系的认知,使得国际社会能够更加全面、深入地认识和分析国际关系问题,而从根本上解决国际关系中的层层困扰。
理论流派的名词解释
理论流派的名词解释一、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是国际关系学中重要的理论流派之一。
它强调国家间的权力和利益是国际政治的基本动力,强调国家是国际关系中的主角。
现实主义分为现实主义经典派和现实主义结构派两个流派。
经典派认为国家间的利益冲突不可避免,主张国家之间的竞争和对抗是常态。
结构派则认为国际制度和国际结构对国家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主张通过研究国际体系的特征和结构来理解国际行为。
二、自由主义自由主义是国际关系学的理论流派之一,主张国际合作、集体安全和国际治理。
自由主义强调个体和社会之间的自由和合作,主张通过国际制度和规则来实现国际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自由主义分为经济自由主义和积极自由主义两个主要分支。
经济自由主义强调市场机制和自由贸易的重要性,主张国际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
积极自由主义则注重通过国际组织和合作来解决国际问题,主张国际制度的发展和改革。
三、建构主义建构主义是国际关系学中的重要理论流派,主张通过研究社会和文化的构建过程来理解国际关系。
建构主义认为国际关系不仅仅是由国家间的权力和利益关系决定的,还受到意识形态、文化、认同等因素的影响。
建构主义关注国际秩序的建构和变迁,主张通过更深入的研究国际制度和规范,来发现国际行为的深层次动因。
四、依附理论依附理论是国际政治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流派,主要关注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相互依附关系。
依附理论认为,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政治状况相对较弱,它们在国际体系中容易成为发达国家的附庸,而导致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
依附理论主张通过改革和合作来解决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提高其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和利益。
五、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国际关系学中相对较新的理论流派,强调对传统理论框架的批判和超越。
后现代主义认为,传统的国际关系理论片面强调国家、权力和安全,忽视了非国家行为者和非军事安全问题的重要性。
后现代主义主张将社会构建、话语分析等理论方法引入国际关系研究,关注权力、知识和身份的构建过程,以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马戛尔尼访华的三种视角:国际博弈中的文化冲突
马戛尔尼访华的三种视角:国际博弈中的文化冲突作者:郑晔来源:《湘潮》2014年第07期摘要:1793年马嘎尔尼使团访华事件一直以来都成为史学界的焦点,在对于此次访华事件中所出现的诸多外交摩擦的评价上争议颇多。
本文试图通过史学界对马戛尔尼访华事件的三种评判视角初探其中的外交问题,并得出对当今国际关系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马戛尔尼;外交;国际关系中图分类号:G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14)-07-0048-01一、事件背景。
1557年,葡萄牙人进入澳门居住。
其后,陆续有欧洲传教士来到中国进行传教,向中国人介绍欧洲,同时也在欧洲人眼中勾勒了一个文明而先进的、儒教的开明君主国,加之13世纪《马可波罗行记》激发的欧洲人对中国的强烈向往,英国积极与中国进行贸易往来。
乾隆时期实行广州单口通商制度。
早期中西间的商业贸易主要由西班牙和葡萄牙人控制的,后来由于英美商人和政府的不断拓展,英、美势力渐渐占据了中西贸易的主要地位。
1787年,英政府派遣凯斯卡特使团访华,但此次出访由于凯斯卡特途中不幸病逝而夭折。
英国政府受到国内棉产品过剩的压力急于尽快打开中国市场,最终选中了马戛尔尼。
马戛尔尼使团的使命是:1. 向皇帝寻求对英国利益的保护,在北京常驻外交大臣;划定供英国商人、国民居住的区域,以存留货物,并由英方行使刑事裁判权;2. 通过向皇帝及中国人展示英国的科技产品、枪支火炮战舰,改变他们对英国人的印象,提高英国地位;3. 取得相对于法国、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的贸易特权;4. 改革公行制度,消除广州贸易弊端;扩大通商口岸,如宁波、舟山、天津等地;从中不难发现,在英政府眼中,中国的贸易政策是十分落后愚昧的,需要英方的促力加以“改善”,而更深一层的,英国已把中国划在自己殖民势力扩张的范畴之内,使团任务中透露出的殖民性、扩张性不言而喻。
之后发生的即是众人所熟知的桥段:英使团一路受到清政府的热情礼遇,但在两国的文化差异问题上发生了如拒行“三跪九叩”礼等冲突;英使团带去的先进武器及机械被看成“奇物”而未受到重视;英使团提出的诸多建交条件均被乾隆拒绝,此次出访以失败告终。
建构主义对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影响
建构主义对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影响作者:姚勤华来源:《社会科学》2010年第12期摘要:建构主义作为一种后现代理论,研究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其思想渊源可追溯到古希腊。
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物质客观存在,但物质的意义是观念赋予的。
建构主义理论的嵌入动摇了国际关系理论的逻辑起点,引发人们对国际关系理论的哲学思考。
观念至上与物质至上两种主义之争有助于国际关系理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国际关系;建构主义;观念中图分类号:D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作者简介:姚勤华,上海社会科学院欧亚研究所研究员(上海 200020)建构主义是一种后现代社会理论,作为一种理论或一种认识论、方法论,它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哲学上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从认识论的角度可以追溯到近代的思想家,从心理学的视角可以追溯到皮亚杰。
简而言之,建构主义是一门研究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学问,一种认识客观世界的方法。
20世纪80年代,建构主义应用于国际关系研究领域,主要研究人类对国际社会的认知。
一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的哲学思想来源于古希腊,古希腊对万物之源的探究成为哲学的发生学。
智者派的普罗泰戈拉(Protagoras)由思考物质的起源,发展到探究人对物质的认识,认为感觉是对世界的认知,“知识就是感觉”。
他的名言是“人是万物的尺度,它存在时,事物存在;它不存在时,事物不存在①。
普罗泰戈拉对事物的认知涉及到主观和客观的关系,被认为是当代建构主义哲学思想的来源,或者说建构主义从主观的角度研究主观与客观关系的命题最早是从普罗泰戈拉开始的。
“人是万物的尺度”表达的想法是,物质客观存在,但物质的意义是人赋予的,只有人表述了物质的内涵,物质的作用才被人认识,物质才有意义。
人对事物的认识无论是具体的还是抽象的,都是思维对自然表述的结果,宇宙、世界、万物是人“建构”的。
自然是物质。
物质与人的思维是什么关系?为什么人的思维能反映客观世界?古希腊人留下的思考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许多科学家、哲学家在探索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问题。
江苏省考研学专业国际关系理论梳理
江苏省考研学专业国际关系理论梳理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国际关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江苏省考研学专业的国际关系理论梳理是一项重要的学术内容,本文将对江苏省考研学专业国际关系理论进行梳理和讨论,帮助广大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个知识领域。
一、国际关系理论的基本概念国际关系理论是研究国际社会的学科,它主要关注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国际组织和全球问题等。
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国际社会的变革,各种理论逐渐涌现。
二、现实主义理论现实主义理论是国际关系理论中的重要分支之一,它强调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以权力为核心的。
现实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有亨利·基辛格、汉斯·摩根索和肯尼思·沃尔兹等。
三、自由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是另一种重要的国际关系理论,它强调国家之间的合作和互动。
自由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有罗伯特·奥肯、约瑟夫·奈等。
四、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结构功能主义理论是对国际关系中结构和功能之间关系的研究,它认为国际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成员之间相互依存。
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有奥尔德麦亚和罗尔斯等。
五、批判理论批判理论是对国际关系现象进行批判性分析的一种理论,它关注权力分配和剥夺、压迫和不平等等问题。
批判理论的代表人物有尼克尔斯基、赫尔穆特·柯尔克霍夫等。
六、后现代主义理论后现代主义理论是对国际关系理论的一种批判,并试图解构国际关系中的权力和现实。
后现代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有狄宾汉姆和吉登斯等。
七、江苏省考研学专业国际关系理论的重要性江苏省考研学专业国际关系理论的学习对于广大考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国际关系理论的学习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国际社会的运行机制和规律。
其次,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可以提供对国际关系现象的深入分析和解释。
最后,国际关系理论的掌握可以提高考生的综合素养和学术能力,为日后的科研和学术发展奠定基础。
八、总结通过对江苏省考研学专业国际关系理论的梳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该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
后现代主义与国际关系理论
后现代主义与国际关系理论文艺复兴后,后现代主义哲学兴起并不断地渗入到文学、绘画、建筑、社会学、历史学等人文科学领域。
国际关系理论作为人文学科的一个分支,同样受到了后现代哲学的冲击。
它不断冲击国示关系理论的认识论和本体论领域,使国际关系理论出现一批新流派如女性主义、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批判理论等等。
本论文首先阐述后现代主义哲学的一些基本观点,然后从认识论、本体论层次讨论后现代主义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最后对影响进行评价。
标签:后现代主义;国际关系;认识论;本体论;影响[一、后现代主义哲学的起源和基本特征“后现代”与“现代”之间在时间上的划分还未有统一的说法。
当然对这个时间的争论意义不是太大。
现在人们一般把文艺复兴以后特别是笛卡尔所开创的近代哲学以后的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和文化称为“现代性”,而与之相对的思想和文化特性称之为“后现代性”或者是“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性”是对“现代性”的批判与超越。
以科学理性为话语权的“现代性”受到了来自后现代主义的挑战。
法国著名哲学家利奥塔在其《后现代状态》一书中就对“现代性”进行了批判。
“现代性”强调人的独立自主性,也就是“主体性”。
这是文艺复兴以后人权从中世纪神权统治下解放出来的必然结果。
其次,“现代性”强调理性至上。
文艺复兴以后人们怀疑一切外在的事物和权威,包括神。
提倡用理性来衡量,人就是这个衡量的理性主体。
以此相对的就是崇尚知识和科学,认为人类的认识能力可以获取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和真理,因为外在的规律和真理脱离人的价值体系而独立存在。
此过程并不会受到研究人员自身价值观的影响。
总的来讲,“现代性”就是倡导一种理性批判、自由创造的精神。
自笛卡尔后,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家康德、黑格尔都强调要发扬这种精神,这种精神也就是“现代性”的核心所在。
可是这种精神不断发展反而走向了自己的反面:理性追求整体和圆满的理论体系,但是,这种整体性意味着精神的僵化,意味着批判和自由创造的结束;理性要求社会行为的法制化,法制是使社会理性化的表现,然而这种法制化的高度发展却越来越造成了“法制化”与人的“生活世界”之间的对立。
后现代主义对国际关系研究与实践的影响
摘要:总的说来,后现代主义对国际关系的实践及研究为积极的,且其对现代性的关系是同步制衡、彻底颠覆、修补升级的。
在国际关系研究领域中,后现代主义以挑战者的姿态出现,不仅表明传统国际关系理论存在缺陷,也印证了现实世界后现代特征逐渐增强的趋势。
本文主要致力于探究后现代主义影响国际关系研究、实践的现状。
关键词:国际关系后现代实践研究后现代主义对国际关系研究与实践的影响文/安军地在上世纪后期,后现代主义深刻影响着人们对现代性的看法,成为一个世界性文化思潮。
自然科学及各门学科在其洗礼下均增添新的发展及变革动力。
在当今的文化观念及意识形态中,尽管后现代主义依旧处于边缘地位,但现代社会陆续鲜明显现出和时代发展趋势暗合的地方[1]。
因强大的全球化内在动力、高度时空压缩优势,针对世界政治、国际关系而言,可有下述预测:当前所处的将是全面转向的世纪,世界政治、国际关系将向“后现代”发展转变。
一、国际关系理论受后现代主义哲学影响在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第一次论战之后,国际关系理论流派又发起了传统主义及行为主义的第二次论战,这无疑是方法论上的争论。
之后新自由主义及新现实主义间的“两新之争”在国际关系领域中也持续发酵。
但是,不管是哪一次争论,其核心均是崇尚理性主义至上论,以“现实性”为内核,具有深刻的“现代性”,受到传统哲学影响[2]。
对于国际关系理论而言,批判理性至上主义无疑是后现代主义的主要表现。
当受到前者思潮影响后,后者以批判理论的形式出现,对理性至上主义展开怀疑。
此理论赞成经内在批评方法提出对社会及政治这一占主导地位的现代秩序的质疑,认为其理性作用的有限性,谋求恢复批评的潜在活力,在价值观、方法论、认识论及本体论等方面对国际关系的传统理论有深刻影响,这也正是后现代主义核心精神所在,标志着一条全新的国际关系理论道路的开始,动摇了之前传统经典理论的根基。
国际关系理论受后现代主义影响,主要出现了女性主义边缘理论,表现为对传统思想模式———同一性、普遍性压制差异性、个体性———的批判。
外交学中的国际关系理论
外交学中的国际关系理论国际关系理论是外交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探讨了国际社会中各国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相关的政治、经济、军事等问题。
本文将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出发,介绍并讨论国际关系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一、现实主义理论现实主义理论是国际关系理论中最具影响力的一派,强调国际关系的实际和自利性。
根据现实主义理论,国家是国际关系中的核心参与者,国家之间的竞争和利益追求是国际政治的主要驱动力。
现实主义理论家认为,国际关系是一个以国力为基础的零和博弈,强调国家之间的权力和安全。
二、自由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强调国际关系中的合作和相互依赖性。
自由主义者认为,国际合作和制度对于维护和平与稳定至关重要。
根据自由主义理论,国家间的合作可以通过国际组织、法律和规则来实现,并通过经济交流与文化交流推动共同繁荣与发展。
三、构建主义理论构建主义理论关注国际关系中的观念和文化因素。
构建主义者认为,国际关系是由社会构建的,观念和共识在国际政治中起着重要作用。
根据构建主义理论,国际关系中的身份、制度和规范是通过互动和沟通来建构和演变的。
四、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关注国际关系中的阶级和经济结构问题。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国际关系是由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所决定的。
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国际关系中的冲突和不平等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结果,主张通过革命和社会主义的建设来实现国际关系的公正和平等。
五、后现代主义理论后现代主义理论强调国际关系中的权力和身份问题。
后现代主义者否定传统的国际关系理论,并主张关注边缘化的群体、多元化和文化差异。
根据后现代主义理论,国际关系中的差异和不对称性是冲突和不稳定的根源,反对单一的权力结构和主导地位。
综上所述,外交学中的国际关系理论涵盖了现实主义、自由主义、构建主义、马克思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不同的理论视角。
这些理论为我们解释国际政治中的各种现象和挑战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和思考框架,对于我们认识和理解国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政治科学:现代国际关系理论
政治科学:现代国际关系理论引言国际关系理论是政治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探讨了各国之间的相互作用、利益冲突、合作和对抗等问题。
在现代社会中,国际关系的复杂性越来越突出,因此对于这一领域的研究变得愈发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主要的现代国际关系理论,并分析它们在解释和预测全球政治事件方面的应用。
班克斯主义(Realism)班克斯主义是一种基于国家自利行为和权力竞争的理论。
其核心观点是国家是最重要的行动者,追求自身安全和利益最大化。
班克斯主义强调实际行动和现实主义,在欧洲战争以及冷战等大事件中具有明显影响。
然而,批评者指出班克斯主义忽视了非国家行为者以及其他因素对国际事务的影响。
自由主义(Liberalism)自由主义认为通过合作、规则制定和经济互依可以实现和平与繁荣。
它强调国际组织、多边外交和民主价值观的重要性。
自由主义理论广泛运用于对跨国合作和全球治理问题的研究中,并为一些国际组织如联合国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基础。
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结构主义认为国际关系是由系统性的因素所决定,例如国家间相互依赖、资源分配和制度规则等。
这种理论强调了各个层级之间相互关联性的重要性,通过分析国际体系以及不同演化阶段中的矛盾与冲突,来解释国际关系变化。
重构主义(Constructivism)重构主义认为人类行为是社会建构而来的,并在政治与文化因素的影响下塑造了全球秩序。
它强调观念、信念以及非政府行动者对国际事务产生的影响。
重构主义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可以解释一些传统理论无法涵盖或解释得不充分的现象。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后现代主义质疑传统权力与知识结构,并拒绝任何单一理论框架的普遍性。
它认为现实是多元、模糊且被意识形态完全塑造的。
在全球化和文化多样性影响加深的背景下,后现代主义提供了对国际关系进行批判性思考的视角。
结论现代国际关系理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得对全球政治事件进行解释和预测变得更具挑战。
国际关系理论中的法国学派
2009年第7期国际关系理论中的法国学派严双伍陈 菲 【内容提要】 二战后,在法国几代学人的努力下,法国学派经历了前理论阶段、社会理论阶段和后理论阶段的发展演变,其表现出的“自我孤立”、重视区域研究和第三世界研究、关注和平和正义等特点都与法国政治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法国学派的发展路径、多学科的知识系统、侧重理论研究的基础性、对区域和特定问题的关注以及自成一格的学术思考角度等特点为国际关系理论研究贡献了其独到的价值。
【关键词】 法国学派;发展演进;影响因素;贡献和启示【作者简介】 严双伍,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菲,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讲师,华中师范大学国际政治专业博士研究生。
(武汉邮编:430072)【中图分类号】 D8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9550(2009)07-0059-07 在美国国际关系的学术文献中,学者们常常将国际关系学科描绘为“美国式的国际关系学科”。
①著名国际关系理论专家斯坦利·霍夫曼甚至提出,国际关系理论是一门“美国的社会科学”。
②长期以来,盎格鲁-美利坚(A n g l o-A m e r i c a n)一直牢牢掌控着国际关系研究的话语权。
相形之下,拥有悠久深厚社会科学传统的欧洲大陆国家却逐渐沦为国际关系研究的“非主流”地区。
事实上,法国、德国、意大利等欧洲大陆国际关系理论从各自不同的知识传统、自身经验和观察视角出发,构建了具有各自特色的理论学说,并对“美国式”的理论起到了不同程度的修正或补充作用。
一法国学派的缘起、发展及其理论渊源 二战后,巴黎大学高级国际研究院(I n s t i t u t e o f A d v a n c e d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S t u d i e s)开设了《法国外交政策》③等国际关系研究课程,自那时以来,法国学派走过了60余年的发展历程。
在这60多年中,法国的国际关系理论大体上经历了三个演进阶段:即奠基阶段或称前理论研究(a t h e o r e t i c a l t h e o r y)阶段、国际关系社会理论(s o c i a l t h e o r y)阶段和后理论(p o s t—59— 国际关系理论①②③F r e d e r i c kH.G a r e a u,“T h e D i s c i p l i n e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R e l a t i o n s:AM u l t i-n a t i o n a l P e r s p e c t i v e,”T h e J o u r n a l o f P o l i t i c s,V o l.43,N o.3, 1981,p.779.S t a n l e yH o f f m a n n,“A n A m e r i c a n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I n t e r n a t i o n-a l R e l a t i o n s,”i nR o b e r t M.A.C r a w f o r da n d D a r r y l S.L.J a r v i s,e d s.,I n-t e r n a t i o n a l R e l a t i o n s:S t i l l a nA m e r i c a n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N e wY o r k:S t a t e U n i v e r s i t yo f N e wY o r kP r e s s,2000,p.27.F r e d e r i c kH.G a r e a u,“T h e D i s c i p l i n e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R e l a t i o n s: AM u l t i-n a t i o n a l P e r s p e c t i v e,”T h e J o u r n a l o f P o l i t i c s,V o l.43,N o.3, 1981,p p.779-802.-t h e o r y )阶段。
国际关系理论归纳
国际关系理论归纳国际关系理论是研究各国之间相互关系以及国际体系的学科,它旨在解释国际政治行为的原因和动力,并提供对国际体系的结构和演变的理论框架。
在这个领域中,有许多不同的理论流派和观点。
下面将对一些主要的国际关系理论进行归纳。
一、现实主义理论现实主义是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主要流派之一。
它强调国家的自利性和权力斗争,认为国际体系是由于国家之间的相互竞争和争夺权力而形成的。
现实主义者相信,国家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与者,它们通过追求自身利益来推动国际事务,并通过实力的竞争来维护自身地位。
二、自由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则强调国际合作和互惠关系的重要性。
自由主义者认为,国际体系是由国家之间的合作和共同利益所驱动的。
他们主张通过国际组织、法律和规则来促进国家之间的合作,并通过互惠关系来实现共同利益。
三、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强调观念、信念和规范对于国际关系的影响。
建构主义者认为,国际关系不仅仅是国家之间的力量博弈,还受到思想、文化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他们认为国际体系是由社会构建的,并通过不同的观念和信仰来塑造国际行为。
四、制度主义理论制度主义理论强调国际制度对于国际关系的影响。
制度主义者认为,国际体系中的规则和机构可以影响国家之间的行为和合作。
他们主张通过制度建设和合作来实现国际稳定和和平。
五、依赖理论依赖理论关注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
依赖理论者认为,发展中国家受到发达国家的经济、政治和军事依赖,导致其在国际体系中处于弱势地位。
他们主张通过减少对发达国家的依赖,实现自主发展。
六、文化理论文化理论认为,国际关系不仅取决于国家之间的权力和利益,还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
文化理论者认为,不同文化之间的认知差异和信仰冲突可能导致国际冲突和合作的不同模式。
七、后现代主义理论后现代主义理论挑战了传统国际关系理论的基本假设和方法论。
后现代主义者认为,国际关系是多元和复杂的,并且受到权力和话语的争夺所驱动。
他们主张多样化和包容性的观点,并对传统理论提出批评和反思。
国际关系中的现实主义理论研究
国际关系中的现实主义理论研究第一章理论阐述现实主义理论是国际关系领域中最为重要的理论之一,它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现实主义认为国际体系是由国家构成,国家是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行为者,因此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核心。
在现实主义的视野中,不同国家之间的利益是冲突的,因此国际关系体系是由竞争和冲突组成的。
与此同时,现实主义也强调了权力的重要性,认为国家之间的实力和相互竞争是国际事务中最为关键的因素。
现实主义理论的主要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真正的现实主义,它最早出现于二十世纪初。
这个时期的现实主义者主要是来自欧洲大陆的国际关系学者,比如莫尔斯、卡尔·斯奈代尔和杜加尔等人。
这些学者强调了国际体系的现实性和实际性,并认为国家的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中最为重要的因素。
第二阶段是新现实主义,它出现在冷战时期,主要表现为古典现实主义和新古典现实主义两种形式。
第三个阶段是后现代现实主义,它主要是在二十一世纪初出现的,与前两个阶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后现代现实主义者认为现实主义的贡献并不足够,因此提出了一些新观点。
第二章现实主义的对外政策现实主义的对外政策以“国家利益至上”为基本原则,并致力于维护国家的国家主权和安全。
在现实主义者看来,“平衡国际权力和维护国家利益”是最重要的对外政策目标。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们强调国家必须保持一定程度的军事实力,保障自己的安全,同时也要进行外交斡旋,尽可能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现实主义者还强调国家之间的互动通常是基于自利的行为动机,因此国家之间的冲突和竞争是不可避免的。
在处理国际事务时,现实主义者通常会优先考虑国家自身的利益,而非全球公共利益。
他们认为其他国家会优先考虑自身利益,并因此可能对其他国家造成威胁。
因此,他们主张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国家抵御外部威胁的能力。
第三章现实主义在国际事务中的应用现实主义已经在国际事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在不同时期取得了不同的效果。
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
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1. 概述国际关系是指各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之间的相互联系、交流和合作。
国际关系理论主要研究这些联系的原因、机制和结果,以及如何解决国际事务中的问题并实现持久和平与合作。
2. 主要理论2.1 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是一种以国家利益为核心的理论,强调国家之间的竞争和力量对抗。
根据现实主义,国家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外交政策通常是通过保护自己的安全和实力来实现的。
2.2 自由主义自由主义强调合作、互惠和法律规范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性。
自由主义者认为通过建立国际组织、签署合同和遵守人权标准等方式可以促进稳定、繁荣和公正。
2.3 建构主义建构主义认为国际关系不仅仅受到力量和利益因素驱动,还受到观念、信念和社会结构等因素的影响。
建构主义强调国际制度、规范和身份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如何塑造行为和利益。
2.4 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对国际关系的传统理论提出了批评,认为它们过于简化和二元化了国际关系。
后现代主义者强调权力和知识的相互作用,并质疑权力结构和真理观念。
3. 实践中的国际关系3.1 国际组织国际组织是促进国家之间合作和协调的重要机构。
例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它们提供平台让各国商讨问题、解决争端并制定共同标准。
3.2 外交政策外交政策是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沟通、互动和处理事务的方式。
不同的国家采取不同的外交政策,例如说服、威胁或通过经济合作等方式来追求自身利益。
3.3 国际冲突解决国际冲突解决是通过谈判、调停或使用外交手段等方法来解决各种纷争和紧张局势。
这可能涉及到国家间的边界争议、资源争夺或意识形态冲突。
3.4 国际发展合作国际发展合作旨在实现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各国通过提供援助、经济合作和技术转移等方式来帮助发展中国家减贫、促进可持续发展。
4. 结论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理论指导着实践,而实践又反馈回理论。
了解不同的理论框架和实践领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事务。
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的历史转向论文
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的历史转向论文国际关系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国际社会之间的外交事务和关系,如国家、政府国际组织、非政府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等。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的历史转向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摘要】文章汲取历史学研究的相关知识,从本体论的角度出发,得出国际关系理论收益与国际关系历史的资料分析和经验总结。
而从方法论的角度上来看,利用历史诠释、历史比较等史学研究方法,丰富了国际关系研究的手段。
近年来,中国国际关系学界的论争持续在用什么和怎样来构建中国国际关系理论以及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国学派之间。
回顾历史、探究传统以及回味经典以及成为探讨研究的重要方向,向中国传统思想寻找资源成为当下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的一个明显趋势和特点。
笔者认为“向历史学习”已经成为现代国际关系学者进行跨学科研究的课题。
如今,关于中国传统国际关系的研究已经发展出多个不同体系,比较研究非常具有借鉴意义。
这就要求国际关系学者能够理清并且处理好对历史认识客观性以及其构建过程间的关系。
【关键词】国际关系研究;历史学研究;向历史学习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参与国际事务频率的增加,国内对于国际关系的研究已经步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无论是从具有相关专业的大学、从事该专业的教员及研究人员、出版的相关专业的期刊和专著、论文等各项例子表明,其研究数量都在快速的增长。
国际关系的研究已然日趋多元化发展。
笔者认为,对于如今国际关系研究的现状来看,应该推进“历史学转向”的研究,获得诸多历史学相关的理论、方法、手段的支持,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自身研究学科竞争力。
如今中国国际关系的研究过分倚重传统研究方法,排斥科学研究方法,因此,国际关系研究已经成为国际关系史的研究和国际新闻的评论。
如今国际关系研究的现状主要包括研究方法单一、对国际关系的研究逐渐成为新闻评论或国际关系史的研究、低水平的国际关系研究现象严重。
研究的方法单一在国际关系的研究领域里,学者们过于重视对国际问题的描述性分析解释,而轻视了应用恰当的研究方法,而根据历史数据表明,中国学者们采用例如历史分析的方法居多,而采用定量分析的科学方法却显得十分有限。
建构主义对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影响
砖之 所 以可堆砌 成房 屋 ,是 因 为按照 图纸建 造 的 ,而 图纸 是人们 对房 屋 的设 计 ,是人 们居 家生 活
需要 的一种 思维 、一 种观念 。维 科揭示 了 cnt ci os u t n的主体性 含 义 , “ r o 建造 ” 是客 观 事物 , “ 建
构” 是 主观 想象 ,C nt c o o s ut n具有 主客 观两方 面 的含义 。在 维科 看来 ,人仅 仅认 识 事物 还 不够 , r i 还必 须解释 事物 ;能 够解释 事物 ,才 能真正 认识 ( 还原 )事 物 ( 的本 质 ) 。维科 被称 为 “ 构 主 建
6 4
社会科学
21 第 l 0 0年 2期
姚 勤 华 :建 构 主 义 对 国际 关 系 理 论 发 展 的 影 响
义 之 父 ”。
对 当代 建构 主 义理论 的形成 和建 构 主义 理论 在具 体学 科 的运用 起 到直 接推 动作 用 的是心 理学 家 皮亚 杰 ( enPae) Ja igt 。他 从儿 童心 理 发 育 着 手研 究 人 对 客 观 事 物 的认 知过 程 和机 制 ,揭 示 主
溯到 古希腊 。建 构主 义的基 本观 点是 :物质 客观存 在 ,但 物质 的意 义是观 念赋 予 的。建
构 主 义 理 论 的 嵌 入 动 摇 了 国 际 关 系理 论 的 逻 辑 起 点 , 引 发 A_ ̄ 国 际 关 系理 论 的 哲 学 思 4对 f
考 。观 念 至上与 物质 至上 两种主 义之 争有助 于国际 关 系理论 的 全面发展 。
社会科学
2l 0 0年 第 l 2期
姚 勤 华 :建 构 主义 对 国际 关 系 理 论 发 展 的 影 响
国际关系理论
国际关系理论国际关系理论是研究国家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试图解释国际政治行为的原因和模式。
虽然这个领域的理论成果非常丰富,但由于国际关系的复杂性,理论之间存在着许多争议和分歧。
经典现实主义是国际关系理论中最早也最有影响力的一派。
代表着现实主义思想的克劳泽维茨和马基雅维利认为,国家是国际政治的基本行动者,国家利益和权力是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因素。
他们强调国际关系的残酷和利己性,认为国家追求自身利益是不可避免的。
然而,随着国际体系的演变和全球化的发展,现实主义的局限性逐渐显露出来。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以来,逐渐出现了一批新的国际关系理论。
其中,自由主义国际关系学派提出了一种基于合作、互动和共同利益的解释框架。
他们认为国家之间的合作不仅有助于解决共同问题,还能够推动国际秩序的稳定和进步。
此外,新现实主义和制度主义等理论也纷纷涌现,试图在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之间找到平衡点。
值得一提的是,后现代主义和建构主义更是以批判的视角挑战了传统的国际关系理论。
后现代主义认为国际关系的本质是复杂多元的,拒绝面对当代国际关系的单一或万能的解释框架。
而建构主义认为国际关系是由人类行为和观念构建的,强调非国家行为者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力。
这些新理论的出现,使国际关系理论变得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
除了这些主流理论,还有一些其他被广泛讨论的概念和理论。
其中一个讨论比较多的是“软实力”概念,它由约瑟夫·奈表示并被充分应用于国际关系中。
软实力指的是通过文化、价值观、吸引力等手段来影响他国,从而增强国家的影响力和地位。
另外,全球化、区域主义、政治经济学等也是当前国际关系中备受关注的研究方向。
虽然国际关系理论在学术界有广泛的研究和讨论,但在实际政策制定和国际事务处理中,并不存在一种理论是万能的。
理论只是一种工具和思维框架,用来帮助解释和理解国际关系的复杂性。
在实践中,我们应该结合各种理论和现实情况,灵活运用,并根据具体问题的特点和条件做出相应的决策。
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
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一直是研究者们热衷的领域。
在全球化时代,国际关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越来越明显,因此对于国际关系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也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和其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互动关系。
一、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从传统的现实主义到后现代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
传统的现实主义认为国家是国际关系的核心,国际政治主要通过冲突和权力竞争解决。
而自由主义则更加注重国际组织和国际法的作用,在国际关系中强调合作和共同利益。
此外,构造主义强调认知和社会建构的影响,后现代主义则关注身份、文化和话语的重要性。
以上不同的理论流派各有其优势和局限性,理论的发展也正是各种流派相互辩证的结果。
对于实践的指导来说,没有一种理论是完全正确的,因此需要综合运用不同的理论观点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国际关系理论不仅仅是学术研究的工具,更是指导实践的指南。
实践在一定程度上验证和修正理论,而理论也为实践提供思考和指导。
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互动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国际关系理论可以通过对历史案例和现实问题的分析,提供对国际政治行为和决策的理论解释。
通过理论的帮助,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为什么国家会做出某些决策,以及这些决策背后的考虑和动机。
理论还可以提供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方法,通过预测和推演分析,指导实践中的决策制定。
然而,理论也需要通过实践的检验来修正和完善。
实践的结果是复杂的,理论只能提供一种解释可能性,但不能完全准确预测实际结果。
因此,当实践出现与理论差异较大的情况时,我们需要反思并对理论进行修正。
同时,理论也需要面对实际问题的挑战,只有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和应用,才能更加准确和有说服力。
三、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的挑战与前景国际关系理论和实践的互动关系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国际关系理论往往是建立在历史案例和现实数据上的,然而实践中的情况常常复杂多变,理论的普遍适用性受到了限制。
国际关系
多伊奇
卡普兰
辛格
阿尔克
一体化论=要素、结构、功能
系统论
沟通论
博弈论(零和、非零和、有限与无限博弈)
行为主义以实证法,技术手段、数量和价值的确定、科学推论和信息处理(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国际关系,是一种方法上的革命。
后行为主义(70年代至今)
华尔兹
基欧汉、奈伊
吉尔平
相互依存论
世界体系论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主义
代表人物
基本理论观点
评价
理想主义(20年代至30年代末)
威尔逊
齐默恩
墨里
罗伊期
人性向善论
理性至上论
道义与伦理规范论
它的学术视野体现了对国际事务的第一次整体性聚焦,国际问题正正成为了专业的探讨领域,它促使了其对立面—现实主义达到了应有的高度,但是理想主义忽视了历史的启示,包含着许多不切实际的思想。
现实主义(40年代至50年代末)
马克思·韦伯
卡尔
摩根索
基辛格
政治哲学观方面,主张人性向恶
权力规定利益,利益辩证
道德、民主、正义是相对的,是权力的产物
政治道德与普通到的不同
一切政治活动都是权力政治
政治现实主义面对政治得以依托的人性的现实及人的自我本性、人的权力意志、认得利益本位、人的道德本质。总之,它是从人的现实存在,现实状况、现实问题出发去探讨国际政治现象及其复杂规律的,多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国际机制论
国际政治经济学
主张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不可或缺,强调客观国际关系和微观国际关系的综合分析和交叉研究,努力建设多样性和综合性的国际关系理论,使国际关系成为一门一政治和经济为两大杠杆,融合历史学、政治学、人类学、行政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综合性理论。后行为主义理论的日益发展,其虽然也受到了其他理论的批评,但仍然体现着顽强的生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iscourse)是当今世界事务中弱势群体(如弱小国家、少数族群)的重要理论资源,是后结构—后现代主义在世界事务中的应用。福柯关于话语无法传达本质、知识只是权力的工具的论述,构成了后殖民论述的意识形态根基。此外,后结构主义的双重阅读策略在萨义德、霍米·巴巴(HomiK.
后结构主义(或解构主义)继承了尼采、海德格尔对现代性的批判精神,认为现代性的问题在于其压迫性的机械论权力,它将特殊及个别在某一“虚构的统一”点上“结合为整体”。[3]个体被构筑为一个整体并被赋予统一的认同和立场———这大概是当代世界公开的秘密。
关于后现代主义最广为人知的简短描述,可能就是利奥塔的“对元叙事的不信任”。[4]后现代主义在后结构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通过零散化、平面化、无深度、非中心、非稳定、非体系化、以不确定代替元叙事等等论述,对现代性的批判更为激进和全面。后现代主义的使命,简言之,就是反对一切宏大叙事(体系建构和普遍规律的寻求)
后现代主义对国际关系研究的启示
庄礼伟 (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副教授)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年第7期
【内容提要】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关系是修补升级、同步制衡、彻底颠覆兼而有之。后现代主义对国际关系研究与实践的影响总体上是积极的。后现代主义以挑战者的姿态在国际关系研究领域中出现,不仅表明传统的国际关系理论与观念存在重大缺陷,也是现实世界后现代特征逐渐增强的趋势在学术研究中的投射。
三 后现代国际关系理论家的言说
20世纪80年代,后现代主义论述出现在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研究领域,并形成了一个松散的观念联盟,其代表人物包括阿什利(Ric Nhomakorabeaard
K. Ashley)、德里安(JamesDer Derian)、夏皮罗(Michael Shap
iro)、沃尔克(R. B. J.
沃尔克也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的固步自封和傲慢自大提出了批评:国际关系学沾沾自喜地生活在与世隔绝之中,对于具有哲学理性思维的旁观者来说,这一学科经常呈现出某种未开化的状态,它时常被沾染上新马基雅维利式政策分析的污点,或者干脆完全拜倒在原始经验主义的神坛面前;它所展示出的只是某种残缺不全的而且是停滞的想像和批评空间,从而难以应对日趋复杂的世界。[14]
在分析方法上,后现代国际关系理论家怀疑文本的真实性。德里安认为,后结构主义不认为国际关系理论家能通过他们的学术分析来如实反映世界政治,因为理论家和文本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使定义有所差异,而且又通过理论家和书本的相互作用而发生延迟。[17]从而,后现代国际关系理论家强调对国际关系中作为中介的人为建构的文本进行双重阅读。文本在这里是一个广泛的隐喻,包括学术著作、媒体观点、学术会议、领导人演说、小说和电影电视影像、官方文件、国家间协定和声明、国际公约等等。
21世纪将会是国际关系、世界政治全面向“后现代”转向的世纪。
一 后结构—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质疑
探究后现代主义对国际关系研究的影响和启示,我们不妨从后现代主义之前的结构主义说起。在目前的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中,结构主义的观点亦具有重要的地位。结构主义者把结构—语言概念运用于人文社会科学当中,把结构定义为一个共同体中的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后者的研究带来了稳固而有效的平台。[1]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中的结构现实主义当然也是一个稳固而有效的分析框架。
Walker)等人。这些学者熟练地运用边缘、解构、流亡、话语、知识、霸权、双重阅读等后结构—后现代主义话语,对正统的国际关系理论进行批判和反思。
正统国际关系理论植根于西方的现代性,而现代性的一个特点是二元对立,如人与人的对立、人与自然的对立,在国际关系方面则是国家与国家的对立、机械论的权力观念、国家中心论。后现代国际关系理论家认为,后现代观念有助于我们从殖民性知识形式下解放出来,这种知识形式同各种明显的和隐蔽的统治结构如国家主权主义(
对于现代性对国际关系的消极影响以及后现代主义的国际关系主张,美国的后现代宗教哲学家大卫·雷·格里芬(David
R. Griffin)从4个方面进行了论证:
1.“现代范式”使得强制性的力量成了一切变化的基础,使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残酷无情变成了一种现代伦理。从国家角度来说,追求自我利益是天经地义,就像“自然界”所发生的那样,并且我们还自我安慰地说,这样做其实也就促进了整体的利益。后现代主义将提及“神圣实在”这个概念,模仿这个神圣实在就是去给他人提供梦想,后现代意识就是去发现和感受合作性的、互助的、非强制性的关系。具有这种意识的伦理观将不再把暴力视做达到目的的理想方式。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后殖民论述;后现代国际关系言说;后现代可能性
后现代主义作为20世纪后期的一个世界性文化思潮,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现代性的看法。各门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经历了这一思潮的洗礼,都增添了新的变革与发展的动力。尽管后现代主义在当今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中仍然处于边缘地位,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向“以后”发展,后现代主义与时代发展趋势的种种暗合之处将会陆续鲜明地显露出来。就国际关系、世界政治而言,由于全球化所具有的高度时空压缩特征和强大的内在动力,我们不妨做一个“宏大叙事”式的预测:
Kristeva)和德里达[12]的理查德·阿什利也认为,“新现实主义是一个糅合了国家主义、功利主义、实证主义和结构主义学说的自我封闭、自我肯定的混合体”。[13]如果要用“后现代”的语式来表述,或许可以这样来说:新现实主义理论肯定是完美的理论,正如它肯定不是一样,因为这是一个铁罐子里头的“完美”。换言之,最精致的理论也可能是最精致的牢笼。
Bhabha)等人那里被运用到了极致,文本分析与学术史解构成为后殖民论述的一大特征。
后殖民论述揭露了世界上的一个黑幕:任何知识都掺杂了主观成分并蕴含着霸权,而大批处于弱势、边缘的人只能任由强势者代替他们来表述其观念、建构其形象。事实上,主观建构在国际关系决策过程中(含政府与社会的互动)往往具有潜移默化的功能,更不用说故意歪曲、强词夺理、诱导和利用大众是国际关系理性基础上的一种“通用的智慧”。
二 后殖民论述:后现代观念在世界事务中的延伸
在一次访谈中,尽管爱德华·W.
萨义德说他是在写《东方学》之后才认识福柯,但他承认自己与福柯有相像之处,福柯的分析方法对他影响很大。萨义德还提到,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和福柯对知识都具有一种战略的、地理上的敏感,而葛兰西则是他们两位的引导者。萨义德还认为,德里达使我们走进文本,福柯则使我们走进后又能走出来。[6]通过萨义德的上述表白,我们对他的后殖民论述的师承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反对逻各斯中心主义,反对精致、巍峨的“柏拉图城堡”,一切都是过眼烟云,一切都将烟消云散。后现代的“后”,既是关于历史阶段的序列符号,也有“更加”的意思,是对现代性的升级版本———“后现代主义要否定的并不是现代主义的存在,而是它的霸权,不是它的优点,而是它的局限”;[5]同时也有“反”和“非”的意思———要彻底颠覆现代性。笔者认为后现代的“后”之于现代性的含义,修补升级、同步制衡、彻底颠覆兼而有之,视各种现代性论述的内涵及其与当代世界的关系而定,或修补,或制衡,或颠覆,总之不能一概而论。
据笔者看来,后殖民论述只是对西方霸权的一种劝解,是劝说西方在对外关系方面走得更稳妥一点,但绝不是要完全颠覆西方。萨义德在西方与伊斯兰世界的互动关系中走的就是摇晃着保持平衡的路数,并且对狂热的民族主义和东方内部的种种霸权话语保持警惕。笔者认为,强者并不必然在道德上比别人矮一等,而弱者并不自动、天然正确,每个人、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视角都有以自我为中心的成分,弱者的话语同样也可以质疑。这是在接触充满“正义”和“愤怒”的后殖民论述时应当持有的一种戒备。
2.“现代范式”的唯物主义自然观过于物质化而缺乏“内在价值”,它催生了一种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伦理学,加剧了个人与个人、公司与公司、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同时也导致了殖民主义、大规模奴役和战争,还加剧了把他者尤其是妇女和“未开化者”当做客体对待的倾向,把世界的其他部分仅仅看做是全然缺乏内在价值和神圣性的客体。所以,后现代主义主张“世界的返魅”,重建人类内在的神圣价值。
在对策研究上,后现代国际关系理论家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引入一种后现代政治:跨国新社会运动、人民主权、信任跨国非政府组织(NGO)而不是政府、在世界事务中民众有非暴力对抗的权力。当然,对于复杂的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后现代国际关系理论还是比较缺乏建设性的系统的对策主张。不过,尽管后现代主义的言说对国家的理性决策影响不大,但可以为世界政治中的许多非国家行为体提供意识形态和观念引导,因此也有相当的实践应用价值。
对他者的建构和想像在当代世界事务中是权力的工具,也是权力本身。妮可·基德曼主演的电影《小岛惊魂》(
The
Others)揭示了对他者的建构中的最大问题———建构者对自身缺乏真切的认识。而建构一个恶的或未进化的他者,就可以使国际关系中的暴力、征服成为必要的正义。因此,将个人视角的非中心化“越界”到他者那里,与他者寻求对话而非霸权式的独白,是构筑全球和谐关系的必要基础。
后殖民论述反对本质的、绝对的言说以及僵硬的二元对立模式。萨义德就曾批评S. P.
亨廷顿把各种文明看做是一堵堵不透水的墙的本质主义立场。[7]事实上,在西方和伊斯兰之间长期存在着两个互相敌对、怨恨和排斥的知识体系。对于西方帝国主义,知识是权力,但在伊斯兰国家,知识何尝不是一种权力?
结果,在意识形态上的绝对主义对垒绝对主义,导致了国际关系的内在紧张和难以避免的悲剧。[8]当今世界的最大危险就是重新冷战化。在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一个怪异的事实却是:误解、隔阂、妖魔化也在加深。萨义德批评人类中间的种种“边界战争”———“非洲化”非洲,“东方化”东方,“西方化”西方,“美国化”美国,无休无止且别无选择。同时萨义德也提出了一种替代性的前景:边界内部的各种对抗性社会运动在这个现实主义的世界上正在汇聚为普遍的理论或共同的意愿,或者从地理角度来看,它们正在成长为一张潜在的世界地图,这张世界地图上不存在神意裁定或教条式的空间、本质或特权。[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