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特的生产力理论是其赶超思想的核心
国际经济学教程(第三版)第五章 贸易保护政策的理论依据
二、对外贸易乘数理论
• 凯恩斯本人并没有提出系统的贸易保护理论,但其后的 经济学家在其就业理论和投资乘数的基础上加以发展, 提出了贸易保护理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美籍奥地利 经济学家马克卢普(P.Machlup)在1943年所著《国际 贸易与国民收入乘数》中提出的对外贸易乘数(foreign trade multiplier)理论。
最优关税图示
W
C
A
B
O
t1
t2
• 横坐标表示关税率, 纵坐标表示征收国的 福利水平,曲线AB表 示关税水平对本国福 利的影响。
A点的位置高于B点, 表明B点的福利水平 低于A点。A点对应的关税为零,即OA代表自 由贸易状态下的社会福利水平。T2表示禁止 性关税,对应于该关税水平,国内经济又回 到了封闭状态下,所以当关税水平大于或等 于T2时,社会福利水平要低于自由贸易下的 福利水平。曲线AB在C点的切线斜率为零, 即在这一点,进口国的福利达到最高,对应 于这一点的关税税率为T1,该税率即为最优 关税。
幼稚产业的判断标准
3. 肯普标准:外部经济标准
肯普认为在存在内部规模经济的情况下,即使某一产业符合穆勒 -巴斯塔布尔标准,也不一定需要政府的保护。因为,对于投资 者来说,决定是否投资的依据不是当前的利益,而是未来的预期 利益。如果未来预期利益的贴现值能够补偿保护成本,那么投资 者就会投资,而无需政府提供支持或保护。但是,在存在外在规 模经济的情况下,由于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的偏离,会导致该产 业私人投资的萎缩,这样产业的持续发展就会受到影响。这种情 况下,政府提供的支持或保护才是必要的。
汉密尔 顿主张
实行保护关税制度,认为:制造业的发展对 国家利益关系重大,保护和发展制造业对维 护美国的经济和政治独立具有重要意义。
外国经济思想史
1.简述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和两个发展阶段。
2.简述英国重商主义的发展。
3.为什么说托马斯·孟的书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重商主义”名称最初是由( )A.配第在《赋税论》中提出来的B.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来的C.李嘉图在《赋税原理》中提出来的D.魁奈在《谷物论》中提出来的晚期重商主义主要是在( )A.15世纪B 15_16世纪中叶C.16-17世纪D 16世纪下半叶一17世纪中叶以下属于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的是A 财富源于生产领域B 财富是生产出来的物质产品C 对外贸易是增加财富的真正源泉D 国内贸易增加财富柯尔培尔属于( )。
A.法国晚期重商主义者B.英国早期重商主义者C.英国晚期重商主义者D.法国早期重商主义者货币差额论实际上是A早期重商主义B晚期重商主义C英国重商主义D法国重商主义第一次使用“政治经济学”一词的是A《关于英国公共福利的谈话》B《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C《论英国和东印度的贸易》D《商业性质概论》1.“古典经济学”术语有哪些不同的界定?2.为什么说配第在近代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3.怎样理解“土地为财富之母,而劳动为财富之父和能动的要素”?4.简述从配第到斯密100年间出现的主要经济学家及其思想。
下列属于古典经济学的基本政策主张的是( )A国家必须积极干预经济生活,管理和指导经济B自由竞争、自由放任,反对国家干涉私人的经济活动C国家保护有利于增加金银货币的工商业,促进对外贸易D国家运用货币政策威廉.配第认为,工资和地租是A反比关系B正比关系C没有关系D同向夫系最早提出级差地租概念的是A威廉.配第B布阿吉尔贝尔C亚当.斯密D弗朗斯瓦·魁奈古典经济学的基本思想是A对外贸易是增加财富的唯一源泉B金银多少是国家富强的唯一标准C国家干预经济补充市场调节的不足D由市场自发起调节作用的经济自由主义◆威廉.配第把基本上相当于价值,是市场价格的背后的基础的东西叫做◆A自然价格B政治价格◆C真正的市场价格D供求价格◆马克思认为,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和奠基者是()◆ A.托马斯·曼◆ B.威廉·配第◆ C.亚当·斯密 D.布阿吉尔贝尔◆按照西方经济学家的一般划分,古典经济学时期是指从18世纪到()A、19世纪初期B、19世纪中期C、19世纪末期D、20世纪初期按照马克思的划分,古典学派产生于( )◆ A.16世纪末期 B.l7世纪中叶◆ C.18世纪初期D.18世纪中叶◆马克思所说的“现代政治经济学的创始者是( )◆ A.亚当·斯密 B.威廉·配第◆ C.大卫·李嘉图 D.西斯蒙第◆被马克思称为“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分离出来的最初形式”的著作是配第的()◆A.《货币略论》B.《赋税论》◆C.《献给英明人士》D.《政治算术》◆被称为政治经济学之父、统计学的创始人和现代计量经济学的先驱者的学者是()◆ A.威廉·配第 B.屠能◆ C.瓦尔拉斯 D.亚当·斯密双学位4/6,9.28,5班,9.201.如何看待重农学派学说的历史地位及其特点?2.什么是“纯产品”学说?3.评述魁奈的《经济表》。
李斯特的生产力理论是其赶超思想的核心思想赶超核心李斯特其理论
李斯特的生产力理论是其赶超思想的核心——兼与斯密的价值理论作比较东北财经大学安岗内容提要李斯特立足于德国当时经济落后的实际提出自己的经济理论,其目的是实现对英、法等先发国经济的赶超,后来的实践也证明其理论的正确性。
我们在重读李斯特著作时认识到,把李斯特经济思想简单归于贸易保护主义是不适当的,生产力理论才是李斯特经济思想的核心;生产力概念的内涵需要重新审视;生产力比交换价值和分工重要得多;国家经济学的核心是发展生产力;在大国经济赶超中要坚持生产力的均衡发展。
这些重要的结论对我国的经济赶超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李斯特生产力理论价值理论赶超思想国家经济学作者简介:安岗,1970年生,陕西富平县人,东北财经大学国际贸易专业博士生。
一、生产力概念的内涵值得重新审视由于斯密过于重视“分工”的概念,使他不能深入探讨“生产力”的思想内容,也不能很好地解释交换价值背后的决定力量。
与斯密的价值理论相对应,李斯特主张建立独立的“生产力理论”。
虽然李斯特对“生产力”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是我们可以从他的著述中找出他对生产力概念的理解。
李斯特认为,斯密把劳动本身看成是国家财富的“泉源”,但是没有回答劳动的起因是什么?李斯特的回答是,劳动的起因是“对个人有鼓励、激发作用的那种精神力量,是使个人在这方面的努力可以获得成果的社会状况,是个人在努力中能够利用的天然资源”,“所有这些方面,主要还是有赖于个人所处的社会状况的。
谈到社会状况,这就是说,科学与艺术是否发达;公共制度与法律对于宗教品质、道德和才智、人身和财产安全、自由和公道这些方面是否能有所促进;国内的物质发展、农工商业这些因素是否受到一视同仁的、相称的培养;国家是否有足够强大的力量,可以保障它的国民在财富和教育方面世世代代发展下去,可以使他们不仅能够充分利用本国的天然资源,而且通过国外贸易和殖民地的战友,还能够把国外的天然资源供他们自己来利用。
”①“国家生产力的来源是个人的身心力量,是个人的社会状况、政治状况和制度,使国家所掌握的自然资源,或者是国家所拥有的作为个人以前身心努力的物质产品的工具(即农业的、工业的与商业的物质资本)。
马克思对李斯特生产力理论的批判精选全文完整版
㊀马克思对李斯特生产力理论的批判刘玉瑶∗ʌ内容提要ɔ李斯特在‘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中提出了一整套生产力理论,以期通过国家干预的方式推动德国工业生产力的发展从而跻身英法等大国行列㊂马克思则在‘评弗里德里希㊃李斯特的著作 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⓪“中对李斯特的生产力理论加以严厉批判,同时阐发了他自己对生产力的理解㊂概括来看,马克思对李斯特生产力理论的批判主要集中于四点:批判其理论动机,即以发展国家生产力之名攫取个人财富;批判其理论基础,即把生产力理论与交换价值理论截然分离开;批判其理论指向,即通过强调工业生产力而将工厂制度发展到极点;批判其理论实质,即从买卖利益而非人的解放与发展的角度看待生产力㊂从马克思与李斯特的对比中,我们可以一窥马克思此时对生产力的理解㊂ʌ关键词ɔ生产力㊀工业㊀唯物史观㊀人的解放正如我们所熟知的,恩格斯曾将唯物史观概括为马克思一生中两个伟大发现之一㊂马克思本人也把唯物史观视为从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得到,并且一经得到就用于指导自己的研究工作的总的结果㊂因此,我们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到唯物史观在马克思整个思想中的重要地位㊂但是,构成唯物史观原理的∗刘玉瑶,北京大学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2018级硕士研究生㊂872㊀㊀马克思对李斯特生产力理论的批判㊀㊀核心概念 生产力 却不甚清晰㊂马克思本人不曾对生产力下过明确的定义,其在不同著作中的描述不尽相同;后世对生产力概念的形形色色阐述也可谓莫衷一是㊂在这一背景下,探究马克思最初对生产力概念的关注㊁理解㊁运用就尤为必要㊂写于1845年3月的‘评弗里德里希㊃李斯特的著作 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⓪“(以下简称‘评李斯特“)是一篇马克思关于生产力阐发的重要手稿㊂①此前马克思虽然在 巴黎笔记 中对 生产力 有过摘录,但并未作具体评论㊂②‘评李斯特“的写作处于唯物史观的形成时期,与‘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的创作时间接近㊂同样值得注意的是,‘评李斯特“中马克思矛头所指的李斯特,其政治经济学体系的中心正是生产力理论㊂在这篇手稿中,马克思不仅对李斯特的整个理论体系作了一般评述,也对李斯特的生产力理论进行了集中批判㊂将李斯特的生产力理论与马克思的批判对应起来作对比研究,有助于具体把握马克思此时对生产力的理解㊂一 发展国家生产力与攫取个人财富19世纪上半叶的德国在政治上分裂为三十八个独立的小邦,各邦之间关卡林立,但对国外商品却无关税限制㊂随着拿破仑实行的大陆封锁体系的逐渐瓦解,英国物美价廉的工业品再度涌入德国倾销,冲击了德国刚刚成长起来的幼稚工业㊂而德国国内大多数人提倡的是英国风格的自由贸易㊂李斯特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以流行学派的反对者的形象提出其经济学说的㊂李斯特的经济学一出世,就采取了与英法古典经济学相对立的形式㊂在‘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的 理论篇 中,李斯特开宗明义,指出他的经济学和以斯密为代表的流行学派的区别: 魁奈所谈的无疑是世界主义经济,是从事研究如何使全人类获得发展的那种科学;它与政治经济学,即以研究如何使某一指定国家(在世界当前形势下)凭农工商业取得富强㊁文化和力量的那种科学是对立的㊂ ③他主张,必须把国家经济与世界主义经972①②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版第4卷还未出版,根据第一版,‘评李斯特“写于1845年3月㊂参见杨乔喻‘探寻马克思生产力概念生成的原初语境“,‘哲学研究“2013年第5期㊂德 弗里德里希㊃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陈万煦译,商务印书馆,2017,第119页㊂。
李斯特保护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
李斯特保护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李斯特建立了以生产力理论为基础,保护关税制度为核心的保护幼稚工业理论。
这一理论在承认自由贸易利益的前提下,主张以保护贺易为过渡,扶持有前途的工业,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实现自由贸易。
1、生产力理论李斯特所谓的生产力是指一切能创造财富的能力,其发展是一国财富力量的根本源泉。
他认为财富的生产力比财富本身重要得多,它不但可以使已有的和已经增加的财富获得保障,而且可以使已经消失的财富获得补偿,发展生产力是推动一个国家强盛兴旺的根本途径,因为生产力可以使一个国家在物质财富的数量上获得无限的增进,而工业在发展生产力上所起的作用十分巨大,所以,发展国内工业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最有效的途径,国家应该高度重视。
他主张德国和一些经济落后的国家应当实行保护关税政策,以保护国内工业和市场。
同时他也承认,采取保护关税政策阻止廉价的英国工业品进口,会使德国工业品价格提高,在价值方面受损,并使国民生产率有所降低。
但他把这看成是发展德国工业和提高国民生产率的一个条件,经过一段时期后,德国工业将会得到充分发展,生产力也将随之得到提高,而且也有利于国家竞争实力的增强,有利于德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政治经济独立。
因此,德国应允许在国内自由竞争,对外实行保护政策,国家也应扶持幼稚工业,使其在国内外市场站稳脚跟。
2、历史发展阶段论李斯特又从历史演进的角度出发,用历史方法分析了社会经济发展过程。
他指出:从经济方面看来,各国的经济发展可以分为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和农工商业时期五个阶段。
各国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的贸易政策也应不同。
由未开未开化转人畜牧或农业初期发展阶段的国家,进行自由贸易是大有好处的;而处于农工业阶段的国家,由于本国现有的幼稚工业已有一定的基础,尚未发展到能与外国产品相竞争的地步,则必须实施保护关税制度来保护国内工业的大力发展以避免国外竞争的猛烈冲击,但这种保护贸易政策是暂时的、有条件的;当进入农工商阶段后,由于国内工业产品已足以同世界上的先进国家进行竞争,则可逐步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国际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1.亚当·斯密对国际贸易学说的贡献①.有力地抨击了重商主义,主张自由经济(1)关于财富的定义(2)关于国家干预(3)关于持续地保持贸易顺差的意义②.亚当·斯密提出了绝对优势这一概念,运用绝对优势理论来解释国际贸易的基础③.绝对成本理论说明了国际贸易并不是一种“零和博弈”2.绝对优势理论的不足①.不考虑需求因素,无法说明国际贸易均衡价格的决定,也就无法解释国际贸易的收益分配问题。
②.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国际均衡价格的调整与现实情况完全不符。
③绝对成本的适用范围有限。
3.一国在产品X上具有比较优势的条件为:ax∕aY < bx∕bY (ax、aY、bx、bY为单位生产成本)ax∕aY﹥bx∕bY (ax、aY、bx、bY为劳动生产率)机会成本相对较低的就具有比较优势4.机会成本与比较优势A国:机会成本=∣dY/dX∣=∣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的斜率∣=aX/aY (为一常数)同理B国:机会成本=bX/bY如果aX/aY <bX/bY,则A国在X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B国在Y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5.A、B两国自由贸易条件下的生产由于机会成本不变,两国会实现完全的专业化生产。
A国专业化生产X, B国专业化生产Y。
6.贸易后的一般均衡:贸易后A国完全专业化生产和出口X,进口Y;B国完全专业化生产和出口Y,进口X。
A国贸易三角形为△DA′CA, B国贸易三角形为△FBCB.7.比较优势理论的评价(一)比较优势理论的贡献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使人们对国际贸易的认识比斯密的绝对优势论大大地前进了一步,它说明没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可以凭比较优势参加国际分工和贸易,并从中受益。
这种理论为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参与国际贸易提供了理论依据。
直到今天,比较优势理论对国家参与国际分工与贸易仍具有指导意义。
(二)比较优势理论的不足:(1)该学说的假设前提过于苛刻,并不符合国际贸易的实际情况,使得比较成本说的适用程度受到了限制。
李斯特的生产力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李斯特的生产力理论及其现实意义李斯特的生产力理论指的是指以劳动力、劳动力素质及技术进步为核心条件,以技术升级、生产系统升级、科技研发、装备改进等投入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一种理论。
依据李斯特的生产力理论,技术的进步、劳动力的素质提高以及技术的进步及技术的升级,工作组织及生产系统的改进,都是提高生产力的关键因素。
李斯特的生产力理论在实践中非常有效。
它不仅按其要求,倡导为实现经济发展建立良好的投资环境、提高劳动力、增强技术升级,而且还倡导企业采取技术改造及改进的措施,提升工作组织的效率,从而有效提升企业的生产力。
现实意义就是说,李斯特的生产力理论为企业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指导方法来提高生产力。
它不仅倡导企业建立一个有利于生产力提高的环境,还倡导企业不断投入,以提高劳动力素质,提升技术、改善生产系统,从而提高企业生产力。
因此,李斯特的生产力理论确实为提高企业生产力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已经成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
从李斯特生产力理论看我国科教兴国战略
从李斯特生产力理论看我国科教兴国战略[提要]李斯特立足于德国当时经济落后的实际提出自己的生产力理论,后来的实践也证明其理论的正确性。
我们在重温李斯特著作时认识到,生产力理论是李斯特经济思想的核心。
他认为生产力比交换价值和分工重要得多;国家经济学的核心是发展生产力;精神生产力对财富创造具有巨大的作用。
这些重要的论述对我国的科教兴国战略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并试图从精神生产力的角度对我国的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李斯特;生产力理论;精神生产力;科教兴国战略一、李斯特的生产力理论历史学派在19世纪四十年代以后是德国资产阶级经济学中居于统治地位的学派。
李斯特是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者,他在其经典著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中详细阐述了他的生产力理论。
李斯特认为,“财富的原因与财富本身完全不同”,“财富的生产力比之财富本身,不晓得要重要多少倍;它不但可以使已有的和已经增加的财富获得保障,而且可以使已经消失的财富获得补偿”。
在李斯特的生产力理论中,生产力是交换价值的原因,而不是结果,生产力要比交换价值和分工重要得多。
“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
李斯特还认为生产力的发展和扩散有其自身规律,按照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来确定经济政策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国家经济学的核心就是发展生产力。
生产力是创造财富的源泉,生产力源于“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两个因素。
物质生产力包括“工业力”、“农业力”和“商业力”;精神生产力包括艺术和科学、教育、一般文化事业、国家与社会制度。
在李斯特的生产力理论体系中,精神生产力始终是一个重要方面,李斯特认为精神(非物质)生产者之所以具有生产性,是因为他们“生产了生产力”。
李斯特特别重视精神生产力对财富创造的巨大作用。
他在一开始提出,把欧洲各国的情况与亚洲各国的情况相比就可以很明确地明白:“思想与意识的自由对国家生产力的影响很大”,他将其称为“精神力量”、“精神资本”。
他解释到:“许多世代一切发现、发明、改进和努力等等积累的结果”就是“现代人类的精神资本”。
(完整word版)经济学说史课后答案
人大版经济学史重点习题答案(2007-07-05 23:11:01)一,简评从配第到休谟、马西在经济学史发展中的作用?配第:(1)第一次较为系统的讨论了政治经济学的方法问题,并由这一方法出发,试图探讨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经济现象的本质,由此就把政治经济学史以其他学中独立出来,马克思称其为现代经济学史的奠基者。
(2)第一次有意识的把商品价值的源泉归于劳动,从而奠定了科学价值论的基础,开创了探讨价值,剩余价值的正确道路。
(3)进一步考察了资本主义条件下工资、地租、利息和土地价格问题,初步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各阶级利益在经济上的对立,为古典分配理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休谟:关于货币价格的理论,成为18世纪货币数量论的最重要代表马西:在政治经济学史说史上第一次系统的考察了利息与利润之间的关系,提出利润是利息的基础,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利息总是要由利润来决定。
二,威廉·配第在经济理论方面的主要贡献有哪些?1,政治经济学史的方法:第一次为系统的讨论了政治经济学的方法问题,马克思称其为现代经济学史的奠基者。
2.价值理论方面:A第一次有意识的把商品价值的源泉归于劳动,从而奠定了科学价值论的基础。
B他曾明确指出商品价值量与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这一事实。
C在劳动价值论方面提出了不少科学的见解,开创了探讨价值,剩余价值的正确道路。
3.分配理论:初步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各阶级利益在经济上的对立,为古典分配理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A关于工资,提出了最低限度工资理论B 关于地租,配第的地租理论就是他的剩余价值理论,他还考察了级差地租问题,提出了有关级差地租的最初概念C 关于利息和土地价格,配第把利息称为“货币的租金”,还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探讨了土地价格问题4.货币理论:在货币本质上;基本职能,货币流通量问题5.经济增长理论 A 财富观念问题上,把对财富源泉的分析,由流通领域转移到生产领域,并把劳动看作财富的主要源泉B还详细考察了影响一国财富增进的因素,他主要讨论了三种因素,即劳动生产率,从事生产性劳动的人数,赋税政策二.坎蒂隆的重农理论有哪些?答:1.农业是一国经济的基础,土地耕种是一国所有阶级和居民生存和致富的源泉;2.社会总产品流通的初步考察,初步阐述了土地所有者的支出与国民生活的关系;3.农业年产品决定一国人口的规模和变化。
2012年10月经济思想史简答题答案
1.简述阿吉尔贝关于农业重要性的思想。
1、布阿吉贝尔事实上把农业看做在历史上各个经济部门形成的出发点。
他认为,随着农业的发展,才产生了其他部门的收入。
2、他把农业的繁荣看做是社会其他门部门存在和繁荣的基础,其他部门是完全依赖于农业的繁荣而发展起来的。
3、他与重商主义争锋相对地提出一切财富源于土地的耕种他呼吁国际重视农业生产,减轻赋税。
4、他批评重商主义降低粮食的政策,因为谷价低廉就会伤害农业的发展,为此,他主张提高谷价以保证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但不必发展对外贸易。
2.斯密研究方法的二重性是什么?原因在哪里?斯密在研究中的方法论具有二重性。
他一方面在其经济人的假设下,赞美“看不见手”的自由市场经济制度,进行经济现象描述。
另一方面,由力图从事务内在逻辑上进行本质的探讨。
在他的著作中既有历史与逻辑的矛盾,也有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斯密在研究中的二重性方法,使得斯密用两种方法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他未能使用两种方法辩证地统一起来,所以时常造成一些矛盾。
这些缺陷属于政治经济学形成时期在所难免的,但其根本缺陷却是受资产阶级立场和眼光本身所限制的。
3.简述克拉克如何用边际生产力论说明工资的决定克拉克是以“边际生产力理论”来说明工资和利息的来源及自然标准的。
其“边际生产力论”其实是“生产要素论”、“生产力递减规律”和“边际效用论”的混合物。
他认为,在自由竞争条件下,工资的自然标准由劳动的边际生产力论决定,既由边际工人的边际产量决定。
他认为,劳动的边际生产力由劳资双方的力量对比决定。
因此,他得出结论是,工资和利息都受自然规律的支配,都受静态条件下“边际生产力”的支配。
利息和工资都按各自的边际生产力取得本身应有的份额,所以它们之间谁也没有剥削谁。
4.德国新历史学派经济学说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方法论的特点:1 对经济规律的看法比历史学派更走极端,不仅否认一般的普遍规律,否认经济理论的意义,而且否认特殊规律,拒绝一切抽象的理论研究。
贸易保护的理论
肯普标准
在包括现值标准和潜在竞争力标准的同
时,提出外部经济标准。认为,前两种 标准所界定的企业,即使没有政府的保 护,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也会促使企业 发展这些产业,因此政府不需要保护这 样的产业。
小岛清的选择标准(Kiyoshi Kojima,1920.5.22.- )
1. 所保护的幼稚产业要有利于对潜在资
保护的手段
① 保护贸易政策应该通过国家干预经济来实行。 ② 保护的手段: ③ 实行保护关税政策,壮大一国的综合生产力。(有
步骤的关税保护)
④ 为保护幼稚工业,“对某些工业品可以实行禁止输
入,或规定的税率事实上等于全部或至少部分地禁 止输入。” “对于一切复杂机器的输入应该允许免 税,或只征收轻微的进口税。”
John Maynard Keynes 1883-1946
1.凯恩斯的代表作:1936年
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 币通论》。
2.这是西方经济学史上具有里程
碑意义的一部巨著。它问世于 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以其 独到的“有效需求理论”与 “乘数理论”,解释了生产水 平倒退和失业率猛增等等传统
经济学无力解答的现实问题。
评价
恩格斯的肯定:假如美国也必须变为工业国,假如它不仅
有赶上它的竞争者,而且有超过它的竞争者的机会的话, 那美国面前摆着两条道路:即是或者以比它先进一百年的 英国工业为对手,在自由贸易之下,用五十年的功夫,作 极大牺牲的竞争战,或者实行贸易保护,在二十五年之内 拒绝英国工业品进口,在二十五年以后,美国工业在世界 公开市场上能够居于强国的地位,是绝对有把握的。
3.西方经济学界普遍认为,此书
所提出的新经济理论完成了一 场革命,即所谓“凯恩斯革 命”。
超保护贸易论的特点及产生背景
幼稚工业保护论
幼稚工业保护论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了解幼稚工业保护论的内容,熟悉其建立者的简介。
通过举例,使学生能较好的理解掌握幼稚工业保护论的优点和局限性。
重点:幼稚工业保护论的内容。
难点:幼稚工业保护论的优点局限性。
讲授一、幼稚工业保护论1.幼稚工业保护论的产生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汉密尔顿和德国的李斯特。
其中尤以李斯特的理论更为系统、更具代表性。
2.幼稚工业保护理论的主要内容李斯特的幼稚工业保护理论建立在三大理论基础上:国家经济学、社会经济发展五个阶段论及生产力理论。
其中生产力理论是核心。
建立在这三大理论基础上,他提出了如下基本观点:(1)提出发展阶段论,批判比较成本理论忽视了各国历史和经济的特点。
(2)提倡生产力论,指出比较成本论不利于德国生产力的发展。
(3)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反对古典学派的放任自由原则。
3.幼稚工业保护论简评李斯特的幼稚工业保护论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这一理论的提出,确立了保护贸易理论在国际贸易理论体系中的地位,标志着从重商主义分离出来的西方国际贸易理论两大学派──自由贸易学派和保护贸易学派的完全形成。
做练习册相关题目。
第一课时[复习回顾]:1 要素禀赋说的内容。
2、要素禀赋说的创立者简介。
3、要素禀赋说的简评。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回顾、总结。
[讲授新课]一、幼稚工业保护论1.幼稚工业保护论的产生在19世纪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当产业革命在英、法两国深入发展时,欧洲、北美其他国家的经济还很不发达,资本主义工业还处在萌芽状态或正在成长时期。
这些国家的资产阶级要求保护幼稚工业,于是形成了与古典学派自由贸易理论相抗衡的保护贸易理论。
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汉密尔顿和德国的李斯特。
其中尤以李斯特的理论更为系统、更具代表性。
李斯特(1789-1846)是著名的德国经济学家,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历史学派的主要先驱者,保护贸易的倡导人。
其主要代表著作是1841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在该书中他系统地阐述了幼稚工业保护理论。
国际贸易学各章的知识点
第一章导论,主讲范爱军教授(博导)重点难点:1、国际贸易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国际贸易的各种基本槪念。
3、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相比有何特点?4、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
知识点:1.出口依存度: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出口贸易额占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2.间接贸易: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没有直接发生贸易关系,而是通过第三国买卖商品的行为。
3.转口贸易:是间接贸易的主要表现形式。
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方进行贸易,对第三国来讲,属转口贸易。
即使有些商品是直接从生产国运到消费国去的,但只要两国之间并未直接发生贸易关系,而是由第三国商人分别与生产国和消费国发生的贸易关系,这种活动仍然属于转口贸易.4.贸易条件指数: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比率。
第二章国际贸易的历史与现状,主讲范爱军教授(博导)讲授重点难点:1、国际贸易发展的历史。
2、当代国际贸易的新特点。
知识点:1.国际贸易产生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第一是经济条件,即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较大发展,能提供交换用的剩余产品;第二是政治条件,即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人类发展到奴隶社会之后,才同时具备了这两个条件。
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的国际贸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是指16世纪至18世纪中叶的资本原始积累和工场手工业大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的国际贸易既表现出了开拓性,也表现岀了掠夺性。
3.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的国际贸易:这一时期欧洲主要国家先后发生了产业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大机器工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到确立。
大机器工业的建立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迅猛提髙,社会产品快速增加,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4.当代国际贸易的新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朿以来的半个多世纪中,虽然还不断爆发地区性的局部战争,但总体上看,世界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左的和平与发展时期。
西方经济思想史试题
单项选择1。
以下属于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的是(c ) A 财富源于生产领域B 财富是生产出来的物质产品C 对外贸易是增加财富的真正源泉D 国内贸易增加财富2.18世纪英国货币数量论的最重要代表人物是( D ) A.斯图亚特 B。
马西 C。
孟德维尔 D.休谟3. 晚期重商主义主要是在( D ) A.15世纪 B 15_16世纪中叶 C.16-17世纪D 16世纪下半叶_17世纪中叶4.“重商主义”名称最初是由( B ) A。
配第在《赋税论》中提出来的 B。
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来的 C。
李嘉图在《赋税原理》中提出来的D.魁奈在《谷物论》中提出来的5。
柯尔培尔属于( A )A.法国晚期重商主义者 B。
英国早期重商主义者 C。
英国晚期重商主义者 D。
法国早期重商主义者6. 布阿吉尔贝尔在货币问题上的主张是(D ) A保留商品交换,保留货币 B废除商品交换,废除货币 C没有任何主张D保留商品交换,废除货币7。
下列属于古典经济学的基本政策主张的是( B ) A国家必须积极干预经济生活,管理和指导经济B自由竞争、自由放任,反对国家干涉私人的经济活动 C国家保护有利于增加金银货币的工商业,促进对外贸易 D国家运用货币政策8。
经济思想史上第一个专门研究人口问题的思想家是( D ) A.亚当·斯密B.李嘉图 C.威廉·配第D.马尔萨斯7。
重农学派主张的“自然秩序"实际上是( A )。
A。
理想化的资本主义 B.大自然的秩序C。
上帝安排的社会秩序 D.现实的资本主义9。
重农学派代表人物杜尔哥的代表作是( C ) A.《经济表》 B.《经济循环论》C.《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D.《农业发展论》10.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实际上是指( C ). A.上帝之手 B.社会规律C.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D.无法被人看见的手11.李嘉图对于国际贸易提出了( B )。
A.绝对优势理论和相对优势理论 B。
自考《经济思想史》知识点:萨伊的经济学说
自考《经济思想史》知识点:萨伊的经济学说自考《经济思想史》知识点:萨伊的经济学说萨伊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第一次产业革命时期的经济学家。
以下是店铺搜索整理的关于自考《经济思想史》知识点:萨伊的经济学说,供参考学习,欢迎对大家有所帮助!一、萨伊对经济学的看法(一)萨伊经济学说的性质和特点萨伊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庸俗经济学的创始人。
他把斯密的理论条理化和系统化,用简单概括的方式介绍到法国和其他欧洲国家。
同时,又适应当时法国资产阶级的需要,把斯密经济理论中的非科学成分分离出来并加以发挥,创立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第一个较为系统的庸俗理论体系。
其主要代表作是1803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概论》。
(二)萨伊关于政治经济学的性质、对象和方法1.政治经济学的性质:主张把政治经济学与政治学分开,变为“实验科学”和纯粹的精确的科学;且主张政治经济学只需研究财富的规律。
2.政治经济学的对象:认为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应该是研究财富的生产、分配和消费的规律。
政治经济学的“三分法”。
3.方法:主张用实证分析方法。
他说:“政治经济学,要成为有实际效用的科学,就不应当教导人们,什么必定发生,尽管这是从适当的推论和无可怀疑的前提演绎出来,而应当说明,实际发生的一个事实,怎样是另一个同样确定的事实的结果。
政治经济学应当确立把事实联结起来的链条,并根据观察,在两个环节的连接点确定这两个环节的存在。
二、萨伊的主要经济理论(一)萨伊的生产理论1.生产的性质:“所谓生产不是创造物质、而是创造效用。
”包含三层含义:一是生产就是创造效用;二是生产也是创造价值;三是生产性劳动的含义:一切能创造效用的劳动都是生产性劳动,一切创造服务的劳动也是生产性劳动。
2.生产的三要素:萨伊认为:资本、土地和劳动是生产中三种必要的要素,它们共同创造了产品,因而也就共同创造了价值。
(二)萨伊的价值理论1.价值的本质:萨伊把生产归结为创造效用,又把效用归结为提供服务,因此把价值归结为效用。
经济学百年课后题答案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西方经济学发生条件的是()。
•A、•B、•C、•D、我的答案:C得分:分2()是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第一人。
•A、•B、•C、•D、我的答案:B得分:分3现代经济学本身是研究市场经济运行和发展的,因此发生在西方。
()我的答案:√经济学百年(二)已完成成绩:分1()是边际效应学派的主要代表。
•A、•B、•C、•D、我的答案:A得分:分2()的代表作品是《通向奴役之路》。
•B、•C、•D、我的答案:D得分:分3哈耶克、熊彼特、庞巴维克都是奥地利经济学家。
()我的答案:√得分:分经济学百年(三)已完成成绩:分1道格拉斯•诺斯认为,西方世界兴起的原因是制度变革,其关键是()。
•A、•B、•C、•D、我的答案:C得分:分2十六世纪末的重商主义认为,财富来自于()。
•A、•B、•C、•D、我的答案:A得分:分3芝加哥经济学派代表人物罗纳德·哈里·科斯教授创立了()。
•A、•B、•D、我的答案:B得分:分4中国经济体制现在的状况是()。
•A、•B、•C、•D、我的答案:D得分:分经济学百年(四)已完成成绩:分1()认为市场经济能够促进财富的极大增长。
•A、•B、•C、•D、我的答案:C得分:分2下列关于德国经济学家里斯特的说法正确的是()。
•A、•B、•C、•D、我的答案:A得分:分3亚当斯密被誉为“经济学界的哥白尼”。
()我的答案:×得分:分4美国凡勃伦的企业理论是最早研究企业问题的。
()我的答案:√得分:分经济学百年(五)已完成成绩:分1根据加里·贝克尔的婚姻经济学理论,()的婚姻较稳定。
•A、•B、•C、•D、我的答案:B得分:分2下列关于马克思及《资本论》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B、•C、•D、我的答案:C得分:分3在加里·贝克尔认为,一个人只有在通过配偶关系获得的预期收益超过预期婚姻成本时才结婚。
()我的答案:√得分:分经济学百年(六)已完成成绩:分1马克思认为市民社会的显著特点是()的确立。
2021年4月自考00143经济思想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1、首次提出“经济”一词的是A:古希腊哲学家色诺芬B: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C:古希腊经济学家托马斯·阿奎纳D: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答案:A解析:色诺芬(约公元前430-公元前355年),雅典人,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学生。
色诺芬的《经济论》是古希腊流传下来的一部专门论述经济问题的著作。
该书首次提出“经济”一词。
2、重商主义认为财富产生于A:生产领域B:流通领域C:消费领域D:分配领域答案:B解析:重商主义认为财富的直接源泉在流通领域,即商业中。
流通就是利润的源泉。
利润是商业中买贱卖贵的让渡性收入,也是多卖少买的结果。
P363、古典经济学的基本经济思想是A:经济自由主义B:经济保守主义C:经济改良主义D:贸易保护主义答案:A解析:古典经济学的基本经济思想是由市场自发起调节作用的经济自由主义。
其基本政策主张是自由竞争、自由放任,反对国家干涉私人的经济活动。
P464、休谟经济思想的哲学基础是A:君权神授B:天赋人权C:《道德情操论》D:《人性论》答案:D解析:休谟经济思想的哲学基础是《人性论》。
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各种学科的基础和中心,以及最后的回归点。
P735、法国重农学派宣扬的是A:封建领主的思想B:地主阶级的思想C:资产阶级的思想D:工人阶级的思想答案:C解析:重农学派是18世纪末法国革命的思想酝酿时期的资产阶级思想家。
他们与法国启蒙学派相呼应,在经济领域积极宣传了资产阶级的新思想,从而为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作了准备。
P906、法国重农学派的创始人和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A:配第B:斯密C:魁奈D:李嘉图答案:C解析:弗朗斯瓦·魁奈是法国重农学派的创始人、领袖和最主要的代表人物。
P927、经济思想史上首次对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过程进行分析的是A:斯密的《国富论》B:魁奈的《经济表》C:柏拉图的《理想国》D:配第的《赋税论》答案:B解析:魁奈的“经济表”是经济思想史上对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过程进行分析的首次尝试。
经济思想史复习资料
经济思想史复习资料2.0(完整版)一、常识题1.古罗马提出了庄园经营应遵循多卖少买原则的是(加图)。
2.以下属于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的是(对外贸易是增加财富的真正源泉)。
3.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实际上是指(完全竞争市场机制)。
4.“斯密教条”是指(社会总产品价值只能分解为工资、利润和地租)。
5.亚当•斯密研究经济理论的出发点/基础是(分工和交换学说)。
6.对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产生重要影响的经济学家是(马尔萨斯)。
7.马尔萨斯最有名的理论是(人口理论)。
8.李嘉图对于国际贸易提出了(相对优势理论)。
9.李嘉图理论体系的核心是(分配理论)。
10.最早提出建立“纯粹经济学”主张的是(西尼尔)。
11.萨伊的销售论认为(供给为本身创造需求)。
12.经济思想史上第一个论证了资本主义制度必然发生经济危机的是(西斯蒙地)。
13.数理经济学的鼻祖是(古诺)。
14.“和谐经济论”的提出者是(巴斯夏)。
15.魁奈依照社会上人们与“纯产品”生产的关系,把社会上的人分为(生产阶级、不生产阶级、土地所有者阶级)。
16.萨伊认为政治经济学研究涉及的一般法则包括(生产法则、消费法则、分配法则)。
17.斯密关于资本的用法包括(农业家的用法、矿业家的用法、制造者的用法、批发商人的用法、零售商人的用法)。
18.威廉•配第的重要经济学著作有(《赋税论》、《政治算术》、《货币略论》、《爱尔兰的政治解剖》)。
19.斯密的赋税四原则包括(公平原则、经济原则、便利原则、确定原则)。
20.纯产品理论在魁奈经济理论体系中占有中心地位/核心。
21.亚当斯密提出“经济人”与“看不见的手”理论。
22.色诺芬在他的《经济论》中第一次提出经济一词。
23.加图经济思想主要体现在《农业志》,认为农庄生产应以满足自己的需要为主。
24.瓦罗在《论农业》中将奴隶当成工具,瓦罗在农业生产上看到了雇佣劳动比奴隶劳动优越。
25.尼科尔•奥雷斯姆《论货币的最初发明》是经济思想史上第一本专门讨论某一经济问题的专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斯特的生产力理论是其赶超思想的核心——兼与斯密的价值理论作比较东北财经大学安岗内容提要李斯特立足于德国当时经济落后的实际提出自己的经济理论,其目的是实现对英、法等先发国经济的赶超,后来的实践也证明其理论的正确性。
我们在重读李斯特著作时认识到,把李斯特经济思想简单归于贸易保护主义是不适当的,生产力理论才是李斯特经济思想的核心;生产力概念的内涵需要重新审视;生产力比交换价值和分工重要得多;国家经济学的核心是发展生产力;在大国经济赶超中要坚持生产力的均衡发展。
这些重要的结论对我国的经济赶超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李斯特生产力理论价值理论赶超思想国家经济学作者简介:安岗,1970年生,陕西富平县人,东北财经大学国际贸易专业博士生。
一、生产力概念的内涵值得重新审视由于斯密过于重视“分工”的概念,使他不能深入探讨“生产力”的思想内容,也不能很好地解释交换价值背后的决定力量。
与斯密的价值理论相对应,李斯特主张建立独立的“生产力理论”。
虽然李斯特对“生产力”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是我们可以从他的著述中找出他对生产力概念的理解。
李斯特认为,斯密把劳动本身看成是国家财富的“泉源”,但是没有回答劳动的起因是什么?李斯特的回答是,劳动的起因是“对个人有鼓励、激发作用的那种精神力量,是使个人在这方面的努力可以获得成果的社会状况,是个人在努力中能够利用的天然资源”,“所有这些方面,主要还是有赖于个人所处的社会状况的。
谈到社会状况,这就是说,科学与艺术是否发达;公共制度与法律对于宗教品质、道德和才智、人身和财产安全、自由和公道这些方面是否能有所促进;国内的物质发展、农工商业这些因素是否受到一视同仁的、相称的培养;国家是否有足够强大的力量,可以保障它的国民在财富和教育方面世世代代发展下去,可以使他们不仅能够充分利用本国的天然资源,而且通过国外贸易和殖民地的战友,还能够把国外的天然资源供他们自己来利用。
”①“国家生产力的来源是个人的身心力量,是个人的社会状况、政治状况和制度,使国家所掌握的自然资源,或者是国家所拥有的作为个人以前身心努力的物质产品的工具(即农业的、工业的与商业的物质资本)。
”②可以看出,李斯特的生产力概念中包括科学、文化、教育、制度与法律以及国家力量、自然资源等方面,是一种个人所处的社会状况,这种社会状况决定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
他的生产力概念实质上是指国家生产力,而不是个人生产力,这是与斯密理论的不同之处。
“国家生产力的综合并不等于在分别考虑下一切个人生产力的综合;这些力量的综合量主要决定与社会和个人情况,特别有赖于国家在国内分工和国内生产力协作这些方面进行时的有效程度。
”③在生产力这一基本概念上,李斯特与斯密有很大的不同,因而发展出了不同的国家经济学和个人主义经济学。
因为李斯特是从国家这一角度研究生产力状况,所以他被认为是①弗里德里希·李斯特(1841)著,陈万煦译,蔡受百校:《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20-121页。
②弗里德里希·李斯特(1841)著,陈万煦译,蔡受百校:《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92-193页。
③弗里德里希·李斯特(1841)著,陈万煦译,蔡受百校:《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商务印书馆,“宏观生产力理论的伟大先驱者之一”。
①李斯特把国家生产力区分为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
物质生产力包括“工业力”、“农业力”和“商业力”;精神生产力包括艺术和科学、教育、一般文化事业、国家与社会制度。
在李斯特的生产力理论中体系中,精神生产力始终是一个重要方面,这也是与斯密的流行学派的重大不同。
李斯特认为精神(非物质)生产者之所以具有生产性,是因为他们“生产了生产力”。
②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相比之下,斯密对生产力的理解要狭义一些。
他认为劳动生产力是“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
③很明显,这个理解是从个人生产力的角度出发的,对生产力的社会性没有进一步考察,由于斯密的理论重心在分工与交易上,生产力被严重地忽视了。
虽然李斯特不能区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概念,不能给生产力一个更抽象的定义,但是当我们从国家这一层面研究生产力时,就不能不关注生产力的社会性和系统性。
这时候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是怎样的关系,按照斯大林时代提出的用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理解生产力,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理解生产关系还能否说明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来重新审视了。
生产力概念在历史上经历了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
最早提出“生产力”概念的是法国重农主义学派的创始人魁奈,但他仅仅指土地。
在斯密之后,马克思无疑受到了古典经济学派的影响,如把土地、牲畜等自然生产能力看作生产力。
但马克思也开始形成自己的思想,即主要把工业看作“生产力”。
马克思批判了李斯特把生产力“唯心主义化”的做法,指出:“为了破除‘生产力’的神秘灵光,只要翻一下任何一本统计教材也就够了。
那里谈到水力、蒸汽力、人力、马力。
所有这些都是‘生产力’”。
④马克思这时已经接近下面的认识:生产力不是精神实体;生产力主要是人本身的力量(体力、智力)及对象化(物化)的物的力量(工业),这种力量反过来具有更大的生产财富的能力。
古典经济学派和李斯特在使用生产力概念时,都是从“创造财富”的力量的角度来讲的。
马克思虽然不同意李斯特把创造财富的“力量”“精神化”的说法,但却保留了生产力作为创造财富的力量这一基本涵义。
如马克思指出:“资本家把无产者不是看作人,而是看作创造财富的力量。
资本家还可以把这种力量同其他的生产力——牲畜、机器——进行比较。
”⑤把生产力规定为“创造财富”的而不是“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力量,更符合马克思的原意。
⑥斯大林在1938年提出把生产力定义为“人们同自然界斗争以及利用自然界来生产物质资料”,经进一步明确简化成“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前苏联和我国的理论界长期以来一直沿用这条定义,实质上是坚持以“自然”为唯一导向来认识和定义生产力的。
在1958-1959年李平心教授就发表了一系列论述生产力的文章,反对经济学只研究生产关系的教条,引起了1960年代初围绕李平心“生产力理论”的争论。
大跃进失败后,一些学者从理论上思考其教训,于光远提出了创立生产力经济学的倡议,孙尚清主张建立生产力组织学,但从未得到官方的认可,乃销声匿迹了。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理论界对于生产力的探索也掀起了高潮。
1980年春熊映梧在北大《经济科学》发表了《经济科学要把生产力的研究放在首位》一文,可称之为生产力正名的第一炮,在经济学界引起了一场大争论。
同年冬,在于光远、孙尚清领导下,召开了全国第一次讨论生产力的学术会议,成立了“中①王慎之:《生产力理论史》,载于薛永应主编:《生产力经济学》,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66页。
②弗里德里希·李斯特(1841)著,陈万煦译,蔡受百校:《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26-127页。
③亚当·斯密(1776)著,杨敬年译:《国民财富的原因和性质的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7-8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61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62页。
⑥鲁克俭:《对生产力概念的重新审视》,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9卷,1999年第1国生产力经济学研究会”。
人们不再囿于传统对生产力的简单描述,陆续提出了对传统定义的质疑,主张修改补充传统的生产力定义,补充进“协调”、“控制”等内容。
如张振国认为,生产力的定义应当修改补充为:“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协调(或调整)自然,获得物质资料和人类良好生活环境的能力”。
①董建中、王宜民认为:“生产力是人们征服、改造、控制和保护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现实的物质力量”。
②蔡建华说:“所谓生产力,简要地说,就是人类改造自然、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创造财富的能力”。
③这段时期,虽然人们对传统定义提出了种种质疑,但总的来说仍属于“修补”的性质,没有脱离以“自然”为唯一导向定义和认识生产力的圈子,因此笔者称之为“传统定义的修正时期”。
近几年来理论界出现的新动向是,已不再满足于仅仅从“自然”的角度来认识生产力,更多的同志倾向于从“社会”的角度来认识生产力。
如张树斌认为:“生产力是人们满足需要的生产劳动能力”。
④刘伯彬说:“生产力,又称社会生产力,是指在一定的历史阶段或生产方式下,由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的生产的活动不断随机组合着的具有运动性、连续性和系统性等特点的一种社会共同活动方式”。
⑤上述“新动向”虽然刚刚起步,但代表着理论界绝大多数同志的意见,标志着生产力定义的变革的新的时期的到来。
在这个新的时期里,意味着将对传统定义的彻底变革,即以“社会”为导向定义和认识生产力的趋势不断加强。
值得注意的是,现代的西方经济学家对生产力的研究也是逐步深入的。
迈克尔·波特在其名著《国家竞争优势》中提到,“从国家层面来考虑时,‘竞争力’的唯一意义就是国家生产力”;“国家与产业竞争力的关系,也正是国家如何刺激产业改善和创新的关系”。
①虽然薛永应对李斯特的“生产力理论”的定位是“一种朦胧的生产力系统论思想”,②但是,我们从以上生产力理论的变化来看,不能不说是对李斯特思想的一种复归。
把李斯特的经济思想作为生产力理论的奠基人之一,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二、生产力比交换价值和分工重要得多李斯特强调,“财富的原因与财富本身完全不同”,“财富的生产力比之财富本身,不晓得要重要多少倍;它不但可以使已有的和已经增加的财富获得保障,而且可以使已经消失的财富获得补偿”。
③这里所谓的财富,就是交换价值。
在李斯特的生产力理论中,生产力是交换价值的原因,而不是结果,生产力要比交换价值重要的多。
这个道理在我国的古语中早有体现,“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
有了生产力,即使失去了财富,还可以生产出来;但使只有财富而没有生产力,财富用完时便会一无所有。
这是被历史反复证明的道理。
斯密并没有否认财富决定于生产力这一点,他在《国民财富的原因和性质的研究》一书的序言中早就进行了说明。
但是为什么斯密对生产力并没有重点分析?关键在于斯密认为生产力的改进是分工的结果,而分工的原因是人类交易的倾向。
④因此斯密就把理论重点从生产力转向了分工和交易,从而构造了他的自由市场理论。
斯密的思路是否可以总结为:交易→分工→生产力→交换价值。
按照这一思路,分工和交易是决定财富更根本的因素,生产力被忽略便是很自然的事了。
这样的理论结果是斯密强调分工与交易,而李斯特强调生产力。
这种分歧的关键之处在于生产力的决定因素只是分工吗?生产力与分工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在李斯特的理论中,生产力水平取决于个人所处的社会状况,有科学、文化和教育水平,制度与法律的公正、自由,国家力量的强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