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华一寄宿学校导学案系列之历史七年级上册03-17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导学案
编写人:王珍荣审核人:彭真课型:时间:班级:组别:组名:姓名:
【学习目标】
1、记住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史实,识记《史记》的作者、体例、叙史范围及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成就。
2、能够分析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3、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重点难点】
重点:佛教、道教在我国的传播情况和以《史记》为代表的史学成就。
难点: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学法指导】仔细阅读课文,做好标记。
【知识链接】
我们的语言文字,从日常用语到常用典故,不少来自佛经,大家知道吗?
天龙八部、天女散花、现身说法、井中捞月、一切皆空、拖泥带水、五体投地、大慈大悲、六根清净、功德圆满、心猿意马、快马一鞭、立地成佛、冷暖自知、唯我独尊、隔靴搔痒、骑驴觅驴等都与佛教有关。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1、佛教传入:
①发源地:________②时间:__________③教义:____________
④传播之因_______________
⑤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
2、道教的兴起:
①地点:________②时间:__________③创始人:____________
④教义:___________⑤传播之因_______________
⑥影响_________________
二、司马迁和《史记》
1、司马迁:①评价:________②生活时代:__________
③他为什么能写出《史记》这样优秀的史书?A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
2、《史记》:
①内容:________
②体裁:__________
③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秦兵马俑
1、出土地点:_____________
2、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
3、地位:________________
二、探究题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材料二见右图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判断右图中的人物是谁?
(2)他撰写的史学名著是什么?
(3)该书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如何
【归纳小结】
【当堂检测】
1.佛教起源于()
A.西域 B.欧洲 C.古印度 D.大秦2.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是在()
A.春秋时期 B.秦朝末年 C.西汉末年 D.东汉末年3.道教形成于()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西汉时期 D.东汉时期4.源于中国本土的宗教是()
A.道教 B.基督教 C.佛教 D.伊斯兰教
5.右图中的建筑是位于河南登封少室山北麓的少林寺,
与之相关的宗教是()
A.道教 B.佛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6.下列哪一条属于道教的主张()
A.有救世主可以普渡众生 B.今生忍受一切苦难,来世可以得到幸福
C.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得道成仙 D.凡是道教徒,都是兄弟
7.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记述了我国古代() A.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B.从夏朝到三国时期的历史
C.从商朝到唐朝时期的历史 D.从战国到五代时期的历史
8.在今天陕西省韩城市郊有一座古柏环绕的“汉太史公墓”,郭沫若同志曾为之题诗:“龙门有灵秀,钟毓人中龙。学殖空前富,文章旷代雄。怜才鹰斧铖,吐气作霓虹。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这位太史公的杰作是()
A.《史记》 B.《汉书》 C.《后汉书》 D.《资治通鉴》
9.小张对历史非常感兴趣,他非常崇拜西楚霸王项羽,他从图书馆借回四本书,想从中查阅有关项羽的历史。他应该查阅的历史书是()
A.《离骚》 B.《汉书》 C.《史记》 D.《春秋》
10.“不虚美,不隐恶”,是人们对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的赞美。这部史书是指()A.《诗经》 B.《楚辞》 C.《史记》 D.《缀术》
11.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作品是()
A.马王堆汉墓帛画 B.秦始皇陵兵马俑
C.长信宫灯 D.四羊方尊
【学习反思】
1、学后收获:
2、学后疑问(错题集锦):
3、我的大胆尝试:
4、今天我主动学习了吗?
【知识超市】
司马迁与《史记》
司马迁(前135-约前93年),字子长,左冯翊夏阳县(今陕西韩城县)人。父司马谈任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兼管理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学识渊博。司马迁青年时代曾壮游祖国河山,对当时社会状况和各地风土人情有所了解。在继承父职任太史令后,司马迁又博览了大量国家藏书,为《史记》的写作积累了丰富资料。正当司马迁专心著书时,巨
大的灾难却降临在他的头上。
公元前99年,汉武帝派李广利率数万骑兵出击匈奴,同时又派李陵率五千步兵策应李广利。当李陵率兵深入匈奴后,遇上敌人主力。尽管李陵带领将士奋勇作战,终因寡不敌众,被俘而降。消息传到长安,汉武帝十分恼怒。司马迁平时与李陵关系很好,了解他的为人,认为李陵不死而降,肯定会有自己的想法,一旦有机会可能还要回归汉朝的。盛怒之下的汉武帝根本不听,不仅杀了李陵全家,而且也把司马迁下狱问罪。按照汉朝法律,犯死罪的人若想活命,有两种方法:或是交50万钱,或是施以腐刑(宫刑)。司马迁家中并不富裕,根本拿不出这一笔钱来赎罪。为了完成自己的著作,他只好接受了腐刑。出狱后,司马迁不顾残废的身体和巨大的精神创伤,忍辱发愤,最终完成了一部千古流传的史学著作──《史记》。
【背景资料】:
(一)宗教在我国古代盛行的原因
宗教教义的欺骗性,麻痹了人民反对封建剥削和压迫的斗志;适应了封建统治阶级麻醉人民的需要,因而得到统治阶级的提倡和扶持。
(二)评价
佛教在西汉时期传入中国,道教在东汉时产生。由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社会动荡不安,再加上宗教本身的麻痹作用,特别是统治阶级为维护统治而大力提倡,佛道两家都得以迅速发展,特别是佛教发展更快。在所有的宗教中,佛教的影响最大,对中国的影响也较深,甚至儒家思想也吸收了佛教的精神。由于儒学与佛教之争、佛教与皇权之争、佛教与道教之争和佛教与地主经济利益的冲突,特别是由于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牢固,任何宗教都没有取得思想界的统治地位,成为我国的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