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学概要》学习综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字学概要》学习综述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有六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它起源于图画,经长时期演变,形成文字。以文字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叫文字学,它研究文字的发生和发展规律,文字的类型极其特点,以及研究文字和社会、语言、书写工具等的关系。

第一部分历代汉字学研究简介

一、先秦两汉时期:从现有的资料来看,对汉字的研究大致在春秋、战国时代已出现萌芽,当时的研究主要在统一规范字形和对汉字起源与单字形音义解释的探讨等方面。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这是在《说文解字》影响下编纂字书的时期,汉字研究主要表现在字书的编纂上。

三、隋唐五代时期:此时汉字的研究集中在刊正文字、刊定《说文解字》、编纂学习用汉字的工具书等方面。

四、两宋时期:这时期的汉字研究的成就不大,值得一提的是六书的研究、字书和古印籍的编纂的编纂。

五、元明时期:清代是汉字研究的兴盛时期,随着经学的昌盛,汉字研究形成一个高潮,使以解经为目的的文字学转化成为科学的文字学。这一时期汉字研究主要成就在于字书的编纂、《说文解字》的研究、古文字研究三个方面。

六、二十世纪以来:从清末民初到现在,这是科学汉语文字学的建立时期。西方科学研究方法的传入、甲骨文等古文字的发现,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都促使汉字研究想向更科学的方向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研究的内容空前丰富,成果较多。

第二部分汉字的性质

一种文字的性质是由这种文字所使用的符号的性质决定的。汉字的性质,指的就是这种文字区别于其他文字的本质属性,汉字是一种语素—音节文字,这就是它区别于其他文字的本质属性。文字是语言的符号,作为语言的符号的文字,跟文字本身所使用的

符号是不同层次上的东西。当讨论汉字性质的时候,如果不把文字作为语言的符号的性质,跟文字本身所使用的字符的性质明确区分开开,就会引起逻辑上混乱。

从结构上看不能分析的的汉字,我们称之为独体字。

合体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根所组成的字。传统汉字学里,把会意字和形声字都归入合体字。用两分法拆分合体字所得到的构字成分叫做偏旁。

从结构上可以进行分析,并且是用不一定能独立成字的象形符号组成的汉字我们称之为准合体字。

各种文字的字符,大体上可以归纳成三大类,即意符、形符和记号。跟文字所代表的词在意义上有联系的字符是意符,在语音上有联系的音符,在语音和意义上都没有联系的是记号。

汉字的字符里有大量意符,意符的内部可以分类。有的意符是作为象形符号使用的,它们通过自己的形象来起表意作用,这种意符称为形符;有的意符不是依靠自己的形象来起作用的,它们通常都是由已有的字充当的表意偏旁,它们就依靠本身的字义来表意,我们称之为义符。

汉字的音符都是借音符,不管是假借字,还是形声字的声旁,都是借用既有音又有义的现成文字充当。而形声字的声旁也是音符,声旁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单纯借来表音的,即纯音符;另一类跟形声字所代表的词在意义上也有联系,这种声旁被看作是音符兼意符。

第三部分汉字的形成和发展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有6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事物都有一个发展过程,文字也不例外。在文字产生之前,人们用画图画和作图解的办法来记事或传递信息,从表面上看,似乎从人类学会画图的时候起,就有了产生文字的可能。当一个社会发展到需要记录语言的时候,如果有关条件都已经具备,文字就会出现。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跟图画有明确界线的表意字和假借字出现了,这正是文字形成

过程正式开始的标志。

汉字逐渐形成以后,为了克服假借字所引起的字义混淆现象,人们把有些表意字用作知识字义的符号,加注在假借字上,于是产生了形声字。形声字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文字表达语言的明确性,是文字体系形成过程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步骤。在形声字出现的同时,汉字所使用的意符从以形符为主变为以义符为主,并且记号字和半记号字也逐渐增多。在经过长时间的演变和改进之后,文字逐渐由古文,大篆到小篆,由篆到隶、楷、行、草等形成了各种形体。

汉字作为书面符号,在实际书写过程中,追求“简、明、快”是导致汉字发展演变的主要原因,同时,汉字的使用频率、社会化程度以及书写材料、工具等的改变也是重要的原因。

第四部分汉字形体的演变

汉字字体的演变可以分成古文字和隶楷两个大阶段,前一阶段起自商代终于秦代,后一阶段自汉代一直延续到现代。

一、西周文字的种类及形体特点。

商代后期遗留下来的文字资料,数量最多的是甲骨文,即占卜用的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其次是金文,即青铜器上的文字。甲骨文和金文在字体上有不同的特点。在商代,毛笔是主要的书写工具,因而金文基本上保持毛笔字的样子。但是甲骨文就不一样了,商代统治者频繁的进行占卜,需要刻在甲骨上的卜辞数量很大,在坚硬的甲骨上刻字,非常费时费力,刻字的人为了提高效率,不得不改变毛笔字的笔法,主要是改圆形为方形,改填实为勾廓,改粗笔为细笔。因此,金文就是在比较郑重的场合使用的正规字体,甲骨文就是日常使用的比较简便的俗体字。

甲骨文和金文各自的字形,又由于时代的早晚或用途的不同而产生差别。商代后期的甲骨文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可以按照字形的特点分早晚期。早期甲骨文一般要比晚期甲骨文更形象。而在金文里,一部分主要用作族的金文,其象形程度要显著高于用于记

事的一般金文。

商代后期之前汉字已经确立了自上而下的直行排列法。在当时,一般文字是以左行为常规的。汉字的之中自上而下,自右而左的排列防列方式,沿用了3000多年。

西周金文的形体,最初几乎完全沿袭商代晚期金文的风格,到康、穆诸王的时代,字形逐渐趋于整齐方正,到恭、懿诸王以后,变化才剧烈起来,金文形体逐渐向线条化、平直化发展。线条化是指粗笔变细,方形圆形的团块为线条所代替的现象;平直化指曲折的线条被拉平,不相连的线条被连成一笔等现象。经过这些变化,文字的象形程度显著降低,书写起来就比较方便了。

春秋时代各国的金文,在开始的时候大体上都沿袭西周晚期金文的写法,后来各地区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但是彼此之间的差别并不是很大。

二、值得一提的是,在一部分春秋中期的金文里,出现了明显的美术化倾向,流行过一些特殊的美术字体,其中最重要的是加鸟形等文饰的鸟纂(也称鸟书)和加虫形或其他文饰的字体,人们把它们合称为鸟虫书,主要流行于楚、宋、蔡、吴、越等国家。但是,这些文字美术化的风气并未对人们日常使用的文字有太多的影响。

三、周宣王时代出现了籀文,籀文是指《史籀篇》里的文字,这部书里面所用的文字,后人也称为大篆,大篆这一名称主要指的是籀文这一类时代早于小篆而作风跟小篆相近的古文字而言的。

四、六国文字的形体特点

在春秋、战国之交,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化对汉字形体的演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旧贵族阶级逐渐为新兴剥削阶级所取代,文字开始扩散到民间,其的应用越来越广,使用的人也越来越多,因此文字形体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剧烈变化。这主要表现在俗体字的迅速发展上。于是,六国文字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俗体的流行,而俗体之中最常见的形体就是简体,其的流行是文字使用得越来越频繁的结果。同时,在六国文字里还出现了一些加点或偏旁的繁化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