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3.3《绝地之音》教案(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 第15课《绝地之音》课前预案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

高考语文 第15课《绝地之音》课前预案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

第15课 绝地之音引人入胜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同样,一方水土也孕育了一方的文化。

山温水软的江南孕育出的是曲调清丽优雅的评弹,而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孕育出的就是气冲云霄的秦腔。

秦腔里的那种率性的豪迈与粗犷足以震撼每一个听众的心灵。

就是在这样一片神奇的土地上,作者马步升听到了“绝地之音”,这又是怎样的一首曲凋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课 前 预 案]……一、文本信息1.作品信息作者以一种形象化的方式展示了在严酷的自然条件下顽强求生的西北农民的艰苦而真实的生活状态。

作者用绝地之音表现了人类在绝境中的生命力的张扬,绝地之音本身就是生命力的彰显。

2.作家剪影马步升,甘肃合水人,中国现代作家。

甘肃省社科院文学硼究所所长。

以创作小说、散文为主,兼写文艺评论和文化研究等方面的著作。

小说和散文连续多年入选全国年度最佳作品,散文进入中国最新文学排行榜前五名。

著有散文集《一个人的边界》和《天干地支》。

他的第一本散文集《一个人的边界》分为四个部分,“灵魂的边界”、“存在的边界”、“流动的边界”、“可能的边界”。

边界是指自己所处的文化和别种文化,自己的信仰和别样的信仰相交相错的所在。

在边界可以领略到无限风光,也是灵魂的探险和精神的跋涉。

其他作品有:长篇小说《女人狱》、《北京不是你的家》、《花园中的大王》和小说集《老碗会》,长篇纪实作品《燃烧的太阳旗》、《守望平安》(与他人合著),文化史著作《走西口》、《西北男嫁女现象调查》、《百年甘肃》(与他人合著)。

二、基础知识(一)正字音1.易读错的字怅.望(ch àng ) 踟蹰..(ch í)(ch ú) 恹恹.(y ān ) 谛.听(d ì) 骨髓.(su ǐ) 狰狞..(zh ēng )(n íng ) 酒酣.(h ān ) 訇.然(h ōng ) 箭镞.(z ú) 攫.住(ju é) 2.多音字供.养(g ōng )撩.拨(liáo )露.马脚(l òu ) 供.认(g òng )撩.起(li āo )揭露.(l ù) (二)识字形w ān (蜿)蜒 真d ì(谛) li áo (撩)拨w ǎn (婉)约 取d ì(缔) li áo (潦)倒震h àn (撼) 国j í(籍)遗h àn (憾) 狼j í(藉)(三)释词义1.恹恹:形容患病而精神疲乏。

苏教版 高中语文 现代散文选读 绝地之音

苏教版 高中语文 现代散文选读 绝地之音
绝地之音 马步升
文章写了哪些事?按时间顺序罗列。
1、七年前,我在黄土高原被一首曲子 震撼而“盈满了清泪”。1、5段 2、多年来,我急切地和许多人分享当 初那份震撼。 1段 3、我一直寻找着这首歌,却距离原目 标越来越远。 7段 4、几年后,我终于在腾格里沙漠“捕 捉”到了这首歌。 9、10段
分层并概括大意。
2、咧—咧—咧—,歌声好似被鞭梢 越沟撩过来,抑或是被风断断续续 扔过来。(5段)
用视觉写听觉;“撩”,表现歌声 柔软坚韧,悠扬颤抖,如丝如缕等 特点;“扔”,表现歌声的力度对 我的冲击力。
3、晚秋的朔风走涧窜谷,刮得干枯的 黄土崖面一片乱叫如蝉鸣。(2段)
拟人,表现朔风势大力猛。
4、山顶尘雾迷蒙,陡直的山坡连羊肠 小道也无一根,只有些许衰草在朔风中 絮絮叨叨。(3段)
拟人,表现枯草在秋风中的瑟瑟之声; 以动衬静,描写高原的荒寂之态。
5、那是一块什么样的平地呵,沟坡向沟底延 伸,突然被沟内冲出来的洪水迎面斩断,在 面前划出一道深达百米的危崖,(5段)
拟人,沟坡似被刀“斩”,表现危崖指陡峭。

绝地,才能迸发出绝唱,绝唱,永 远是绝地的宿命。绝地之音,并不仅仅 传达悲壮哀婉,它是生命本身,每一个 音符里都透射着生命的全部内涵。它不 是用具体的词、调所能表达清楚的,身 处无语无理性之境地,废词失调才是真 实生命的展示。 “绝地之音”不在于它是何调何辞,甚 至可以是无调无词,其本质是人在绝境 中的振奋,是一首昂扬的生命之歌。
一(第1段):魂牵绝地之音。 二(2~6):邂逅绝地之音。
三(7~10):“捕捉”绝地之音。
感受——理解——感受 我把这点隐深的温暖节俭地用于 此后多年的爱情和生活。我的亲人们 说我是个很冷的人,不是的,我把仅 有的温暖全给了你们。 ——《寒风吹彻》

《绝地之音》教学设计

《绝地之音》教学设计

给 作 者强 烈 的 “ 灵 ” 震撼 ” 心 “ 。
【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对 黄土高原这 方土地 和当地人 民的深
厚感情。
五 、品 读 第 二 部 分 ( 2 5 , “ 逅 绝 地 第 至 段 写 邂
之 音 ” )
( ) 一 层 ( 至 4 )写 曲折 向绝 地 。 一 第 2 段 ,
1 .第 2 段写“ 与导 师进 入典型 的“ 我” 黄土地 ” ,
【 教学内容与步骤 】 第一课时

看到长城之 “ 悬城 ” 观。作者为什 么“ 整 日被强 奇 心
烈地 震 撼 着 ” ?
— —

导 入
黄土林的狰狞 、 迷茫 和萧索 , 城的“ 长 威风
1 俗话说 , . 一方 水 土 养 育 一 方人 。 同样 , 方 水 一
这还 只是从形 成平地 的概率 太小 的角度 ,
突出其“ ” 绝 。更 能 吸 引眼 球 的 是这 块 平 地 状 貌 之 奇 绝 , 来 它 是 由 三 把 “ 刀 ” 割 而 成 ,岌 岌 悬 于 三 原 水 切 “ 面 陡 崖 之 上 , 下 的 一 面 如 一 根 细 绳 拴 在 山 体 之 余 上 ” 真 让 人 为 之 捏 一 把 汗 。 动 词 的 赏 析 : 迎 面 斩 , ( “ 断 ” — “ ” 写 出 水 的 力 量 很 大 。 划 出 一 道 深 达 百 — 斩 , “
育出的则是气冲云霄 的秦腔。 2 .在黄土林这样一片神奇 的土地上 , 作家马步
升听到了“ 地之音” 绝 。这 又 是 怎 样 一 种 曲调 呢 ? 让
不着生存在现时现地的人”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
— —
既说明地远路偏 , 人迹罕 至, 也为后文绝地

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高中语文苏教版《现代散文选修》之绝地之音》课件.ppt

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高中语文苏教版《现代散文选修》之绝地之音》课件.ppt

评论家杨光祖说: “马步升散文中,那种 来自田野的生气勃勃的 野性,是目下那些疲软 苍白的温室散文所不可 比拟的。他的散文创作 还一直追求一种激情的 智慧,文章内外充溢着 哲思的光芒,这也是目 前很多散文家所缺少 的。”
生字
踟躇 恹恹 打碾 濡湿 訇然 箭镞 骨髓 天堑
岌岌 夯土层 攫住 碌碡 引吭高歌 怨懑 响彻人寰
小结:1、文章条理清晰。 魂牵 邂逅 探询 捕获
2、选材出奇,感悟独特。
用绝地之音表现人类在绝境中生命力的张扬,绝地之 音就是生命顽强的最好证据。
绝地与绝调,相依相存。绝调是孤独的生命对苍天 的示威,是在恶劣的大自然面前,人类亘古不息的生命 存在。
它让“我”透视到人类的生存伟力。
作者在《浪漫的高原》中写道:“因生之可贵,求 生本能方显得壮丽恢弘;因生之艰难,才使生命本体万 分珍重生命。这是一方生命内涵博大精深的世界。”
《绝地之音》记叙了作者在一次文化考察中所聆
听到的绝地的天籁,这让作者灵魂受到了极大的震 撼,引发了作者独特的人生感悟。
朗读课文,理清结构(关注时间词语)
一、(1)_追_忆_绝地之音 倒叙 设置悬念
二、(2–5)_邂_逅_绝地之音(不期而遇, 非预计中)
三、(6–8)_探_寻_绝地之音 四、(9–10)_捕_获_绝地之音
悬念式的开头,营造震撼人心的氛围,不仅激 发起阅读兴趣,更为下文的回忆作好铺垫。
思考以下问题
1、文中写如何发现“绝地”的?这是个
什么样的地方?
2、绝地之音(绝唱)特点是什么?
3、 “我”怎么看待这绝地之音(感受)?
是有一种颠覆常规审美标准的冲击力。绝调是农 耕者在劳动中的自然的情感宣泄,是绝对原生态 的“声乐”(客体);“我”在繁丽的现代社会 中,从来没有听到过如此质朴醇厚的乐音(主 体)。

绝地之音学案苏教版教案

绝地之音学案苏教版教案

《绝地之音》教案[]前置作业.以下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栈道(à)吮吸(ǔ)巉岩(á)抚躬自问(é).....烹调(ē)恣意(ī)戏谑(è)愤愤不平(ī).....云霄(ā)戍守(ù)荆杞(ǐ)急索租税(ì).....花径(ì)碌碡(ù)戎马(ó)天崩地坼(è)......绝地指什么?为何叫绝地?“绝地”是指陕甘交界处古长城的营盘下边的大沟里,之所以叫绝地,是由于它处于黄地林的沟中,“三面是百米高有悬崖,一面如一根细绳拴在山体之上”,是实实在在的险绝之地。

.绝地之音指什么?“之音”是指如丝如缕如歌似哭的歌声无词无调的“咧——咧——咧——”。

.为何叫做“绝唱”?绝唱”中的“绝”既取“无,没有”之义,又取“唯一无二,没人能赶得上”之义,从形式上讲,它无词无调,够“绝”的;从内涵上说,它“饱含万有,调兼古今”,太“绝”了。

.为何作者“每一次的叙述,所用的语调、词汇、情绪,甚至描绘的事实自己,一次和一次都不尽相同,甚至天壤之别”?此经历太特别太稀有了,又过去了几年,所以此刻想起来有一种似真似梦的感觉。

由此也更显得此绝地之音与众不同,作者对之魂牵梦绕,急于向大家分享。

[文本研习]教课目的:.黄土高原的壮美风景.绝地之音的内涵,作者心灵的巨大震惊.朴素而神韵深长的语言教课要点:绝地之音的内涵教课难点:绝地之音与生命含义的关系课时数:课时教课方法:教课过程:一.导入二.作者简介:马步升(~),甘肃合水人.中国现代作家.甘肃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

以创作小说、散文为主,兼写文艺议论和文化研究等方面的著作。

小说和散文连续多年当选全国年度最正确作品,散文进入中国最新文学排行榜前五名。

著有散文集《一个人的界限》和《天干地支》、长篇小说《女人狱》、《北京不是你的家》、《花园中的大王》和小说集《老碗会》,长篇纪实作品《焚烧的太阳旗》、《守望安全》(与他人合著),文化史著作《走西口》、《西北男嫁女现象检查》、《百年甘肃》(与他人合著)。

语文选修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绝地之音》教案

语文选修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绝地之音》教案

《绝地之音》教案教学目标1.领略黄土高原的壮美景色。

2.领会绝地之音的内涵.体会作者心灵的巨大震撼。

3.品味质朴而韵味深长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对黄土高原这方十地和人民的深厚感情。

教学难点领会绝地之音就是牛命本身的深刻含义。

教学安排l课时教学流程[导入]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在黄河流经的陕西甘肃一带产生出中华民族历史上光辉灿烂的秦文化,就是在这样一片神奇的土地上,作者马步升听到了“绝地之音”,这是怎样的一种声音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篇课文。

[品读•探讨]一、作者简介马步升(1963~),甘肃合水人.中国现代作家.甘肃省社科院文学硼究所所长。

以创作小说、散文为主,兼写文艺评论和文化研究等方面的著作。

小说和散文连续多年入选全国年度最佳作品,散文进入中国最新文学排行榜前五名。

著有散文集《一个人的边界》和《天干地支》。

他的第一本散文集《一个人的边界》分为四个部分,“灵魂的边界”、“存在的边界”、“流动的边界”、“可能的边界”。

边界是指自己所处的文化和别种文化,自己的信仰和别样的信仰相交相错的所在。

在边界可以领略到无限风光,也是灵魂的探险和精神的跋涉。

马步升“灵魂的边界”那一组散文堪称为此集的优秀之作。

马步升的散文对历史如数家珍,西部民俗色彩也分外鲜明,加上潇洒的文笔、思辨的气质,历史感、现实感、生命感共同织出马步升散文绵长的意味,绘出了陇东黄土地活的灵魂。

散文语言既生动浅显,又富有生活情趣,还带上了那么一些西北汉子的爽气。

评论家杨光祖说:“马步升散文中,那种来自田野的生气勃勃的野性,是目下那些疲软苍白的温室散文所不可比拟的。

他的散文创作还一直追求一种激情的智慧,文章内外充溢着哲思的光芒,这也是目前很多散文家所缺少的。

”其他作品有:长篇小说《女人狱》、《北京不是你的家》、《花园中的大王》和小说集《老碗会》,长篇纪实作品《燃烧的太阳旗》、《守望平安》(与他人合著),文化史著作《走西口》、《西北男嫁女现象调查》、《百年甘肃》(与他人合著)。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是什么让我们感动5绝地之音学案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是什么让我们感动5绝地之音学案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

绝地之音祖父用纸给我做过一条长龙。

长龙腹腔的空隙仅仅只能容纳几只蝗虫,投放进去,它们都在里面死了,无一幸免!祖父说:“蝗虫性子太躁,除了挣扎,它们没想过用嘴巴去咬破长龙,也不知道一直向前可以从另一端爬出来。

因而,尽管它有铁钳般的嘴和锯齿一般的大腿,也无济于事。

”当祖父把几只同样大小的青虫从龙头放进去,然后关上龙头,奇迹出现了:仅仅几分钟,小青虫们就一一地从龙尾爬了出来。

人生中,经常有无数来自外部的打击,但这些打击究竟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最终决定权在你手中。

许多人走不出人生各个不同阶段或大或小的阴影,并非因为他们天生的个人条件比别人要差多远,而是因为他们没有思想要将阴影纸龙咬破,也没有耐心慢慢地找准一个方向,一步步地向前,直到眼前出现新的洞天。

一、字音识记怨懑.(mèn ) 恹.恹(yān ) 干涸.(hé) 訇.然(hōnɡ) 人寰.(huán ) 狰狞..(zhēnɡ)(nínɡ) 熹.微(xī) 夯.土(hānɡ) 攫.住(jué) 岌.岌(jí) 二、字形辨认⎩⎪⎨⎪⎧ chànɡ(怅)望青纱zhànɡ(帐)记zhànɡ(账)发zhàn ɡ(胀)⎩⎪⎨⎪⎧línɡ(伶)仃línɡ(玲)珑línɡ(铃)铛山lǐnɡ(岭)⎩⎪⎨⎪⎧鞭shāo(梢)shāo(稍)微qiào(俏)佳人报xiāo(销)⎩⎪⎨⎪⎧xù(絮)xù(絮)叨叨有条不wěn(紊)魂牵梦yínɡ(萦)zhí(絷)马缰三、词语辨析感动·激动 感动:受外界事物影响而激动;使感动。

激动:因受刺激而感情冲动。

“激动”多因受到积极的或消极的刺激,强调内心的活动,程度较强烈,持结时间较短。

“感动”则由于受到正面的影响,内心活动持续时间或短或长。

例句:①战士们舍身救人的英勇行为,使群众深受感动。

绝地之音

绝地之音
+ 教学目标:
1、领略黄土高原的壮美景色 2、体会绝地之音的内涵,体会 作者心灵的巨大震撼 3、品味质朴而韵味深长的语言 风格 + 教学重点、难点:领会绝地之 音就是生命本身的深刻含义
+ 一、导入:
+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在黄河流经的
陕西甘肃一带产生出中华民族历史上 光辉灿烂的秦文华,就在这片神奇的 土地上,作者马步升听到了“绝地之 音”,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声音呢?
+ 突出绝地之“绝”,为“绝地之音”的闪
亮登场渲染、蓄势。黄土林是“绝地之音” 诞生的大背景,沟坡上的平地则是具体的 小情境。 这个特殊的音声正是因为有了这 样一个大背景的烘托,才有了震撼人心的 效果。
+ 四、课堂小结:
+ 作者在《浪漫的高原》一文中这样写道:
“因生之可贵,求生本能方显得壮丽恢弘 ;因生之艰难,才使生命本体万分珍重生 命。这是一方生命内涵博大精深的世界。 ”
绝地之“绝”体现在哪里?
+ 原来平展开阔的黄土高原被洪水切割成狰
狞的黄土林,并形成了“悬城”奇观。 (2段) + 营盘梁死寂、荒凉,充满凶险,身陷其中, 生命随时都会受到威胁。(3、4段) + 沟坡破碎陡直,满坡只有一块平地,因地 势特点和洪水冲刷,岌岌悬于三面陡崖之 上,余下一面如一根细绳拴在山体上。地 势奇绝,是人类生存的绝域。(5段)
+ 明确:身处的环境。
+ 斩——水的力量很大、山崖陡峭
+ +
+
+
+
划——崖高 涌——洪水速度快、山崖陡峭 两亩见方——平地小 悬—陡峭、险要。——绝境
+ 明确:我的心“跳”了起来(紧张、担忧

绝地之音教案

绝地之音教案

《绝地之音》教案教学目标:1、体会绝地之音的内涵,体会作者心灵的巨大震撼2、品味质朴而韵味深长的语言风格教学重点、难点:领会绝地之音的深刻含义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在黄河流经的陕西甘肃一带产生出中华民族历史上光辉灿烂的秦文华,就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作者马步升听到了“绝地之音”,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声音呢?二、解题(破题)1、迅速浏览文章,“音”到底指的是什么?这是一种怎样的“音”?学生交流、明确:歌声、绝唱特点:①无词无调;②如丝如缕如歌似哭的歌声;③似情歌却含雄壮,似悲歌却兼哀怨,似战歌却嫌凄婉。

2、这绝唱带给作者的感受是什么?明确:震撼。

(难道就是这无词无调的“咧——咧——咧”的歌声就令作者震撼,感动吗?令作者深受感动的是否是歌本身呢?)三、研习文章:1、这歌声是何人所唱?他在干什么?明确:一个人;正在打碾庄稼。

(目的:为了生存,延续生命。

)2、思考:这人的特殊性在于哪里?明确:身处的环境。

3、赏析描绘平台的文字,哪些词语用的好?(齐读该小节中相关文字)明确:(板书)斩——水的力量很大、山崖陡峭划——崖高涌——洪水速度快、山崖陡峭两亩见方——平地小悬——高、陡峭、危险拴——险要总结平台的特点:陡峭、险要。

——绝境4、面对此地作者内心的感受是什么?生活在这里的人又是怎样的?明确:我的心“跳”了起来(紧张、担忧)。

那人却乐观自然、坚强。

(因为他在此生活、延续生命,而且还唱了歌来)5、思考:真正令作者震撼的是什么?明确:人处在绝地之中时迸发出的坚强的生命力。

(精神世界)6、多年来,作者一直在寻觅这支歌,后来终于在哪里又捕捉到了那歌声呢?明确:腾格里大沙漠。

为何作者能捕捉到那歌声?因为此时作者也是身处绝境之中。

(齐读第十小节)7、其实作者在文中有没有阐述何所谓绝地之音?探讨“绝地之音”。

明确:(齐读第十一小节)绝唱,是绝地生命力的张扬,歌即是生命本身。

声音只是作者赋予生命力的某种具体的形态,是生命力的有形形式。

2018版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03-绝地之音完美版

2018版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03-绝地之音完美版

[文脉·梳理] 【答案】 ①探询绝地之音 ②捕捉绝地之音
[文本·层析] 一、阅读文章第 1 段,回答问题。 1.第 1 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文章在结构上的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作者在第 1 段中反复写“绝地之音”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 为下文的回忆作铺垫,也巧设悬念,引起读者探寻兴趣。 (2)文章整体运用了倒叙手法,在内部又使用顺叙结构。在时空的转换中,逐 步展示“绝地之音”的魅力,并揭示了它的内涵,使文章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得 到充分拓展。结构严谨,行文婉曲。
请说明理由:“刻骨铭心”,铭刻在心灵深处。形容记忆深刻,永远不忘。
常用于褒义,用在此处系褒贬失当。
[常识·速览] [识作者]
西部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马步升 马步升(1963—) ,甘肃合水人。散文作家,中国作协会员。其散文对历史如 数家珍,西部民俗色彩也分外鲜明,加上潇洒的文笔、思辨的气质,历史感、现 实感、生命感共同织出马步升散文绵长的意味,绘出了陇东黄土地活的灵魂,被 国内评论界誉为西部散文、西部小说代表作家之一。
5.任何一个文化的轮廓,在不同的人的眼里看来都可能是一幅不同的图景。 ——雅各布·布克哈特
6.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宗旨。 ——高尔基
[知识·梳理]
第 1 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一、单音字
恹恹.( yān ) 跋.涉( bá ) 冀.求( jì ) 濡.湿( rú )
干涸.( hé) 金戈.( ɡē ) 憩.息( qì) 訇.然( hōnɡ)

《绝地之音》教学设计

《绝地之音》教学设计

《绝地之音》教学设计——用还原比较法,抓住散文的“神”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深入体会文章的主题,把握文章的气韵。

2.引导学生尝试用还原比较法去分析散文情感的“无理而妙”。

3.指导学生体会文章的现实意义。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方法:追问法、引导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播放《黄土高坡》的歌曲导入二.快速阅读全文,思考作者全文写什么,按什么顺序来写?(理文脉)明确:“绝地之音”倒叙按“我”与绝地之音的关系来理文脉回忆绝地之音(第一段)邂逅绝地之音(三-六段)探寻绝地之音(七-八段)再获绝地之音(九-十段)二.仔细阅读全文,让学生寻找有疑问之处(疏通文意)三.局部阅读全文,带着疑问读。

贾平凹说:“散文是自然景色和人的感情必须契合无间。

”“散文要创造出一种美的意境。

”“散文要讲含蓄,通过描写片段的自然景色,隐藏在内心世界的微妙的情绪,只能隐隐展现出来。

”思考:1.文中描绘了哪些自然景物,这些自然景物具有哪些特点?明确:黄土林(第2段):大沟横断,小沟交错,沟中有沟……狰狞……晚秋的朔风走涧串谷,刮得干枯的黄土崖面一片乱叫如蝉鸣。

营盘梁(第3、4段):在群沟群壑中,托出一座馒头似的山峰。

陡直的山坡,只有衰草在朔风中絮絮叨叨。

黄泛的太阳、营盘萧瑟、风很厉……沟坡平地(第5段):沟坡破碎而陡直。

沟坡被冲出的洪水迎面斩断,划出一道深达百米的危崖,洪水又从两面切割下来,各自形成危崖,中间只留下两亩见方的一块平地,岌岌悬于三面陡崖之上,余下的一面如一根细绳拴在山体之上。

2.它们和绝地之音是什么关系?明确:为“绝地之音”的出场做铺垫3.绝地之音指什么,具有怎样特点?明确:词调:无词无调,只一个“咧”字,似情歌却含雄壮,似悲歌却多悠扬,似战歌却嫌凄婉……歌台:满是洪水刻蚀出的群沟群壑,陡直的山坡上,些许蓑草,在朔风中絮絮叨叨,在三面危崖构成的两亩见方的平地。

歌手:主人鞭赶着骡子碾庄稼,碾着碾着听众:唱出了给自己听的歌绝地之音:沟坡平地上农人碾庄稼发出的“咧咧”的声音。

高二语文教学设计:绝土之音教案

高二语文教学设计:绝土之音教案

高二语文教学设计:绝土之音教案绝土之音《绝地之音》教学简案绝地之音马步升预习作业(略) 教学目标以此文为例,教给学生把握抒情散文主题的一些方法教学过程导入:马步升的这篇《绝地之音》写得极其壮美,内含也相当丰富,我们一起来探讨该文的主题。

1、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的第一句话,并利用工具书,解释一下标题,并利用第一自然段内的词语来说明作者听到绝地之音的感受。

明确:文中的“绝”取“走不通的”之义,“绝地”是指陕甘交界处古长城的营盘下面的大沟里,“之音”是指如丝如缕如歌似哭的歌声。

“震撼心灵”,“刻骨铭心”。

2、既然作者对亲历的绝地之音有“震撼心灵”“刻骨铭心”的感受,为什么后来向朋友描述时“对此经历的真实性”发生了怀疑? 明确:此经历太特别太罕见了,又过去了几年,所以现在想起来有一种似真似梦的感觉。

由此也更显得此绝地之音不同凡响,作者对之魂牵梦绕,急于向大家分享。

3、文中广义上的绝地即“黄土林”有哪些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写这些内容有何作用? 明确:自然景观有绝地上沟壑纵横,如同迷宫,又有晚秋朔风。

人文景观有悬长城,一系列秦汉边卒的遗迹。

作用有四:渲染环境,突出“绝地”中的“绝”;突出时空的亘远,引发人们思远追古的情怀;突出行走绝地的梦幻感觉与艰难;为下文写不期而遇绝地之音作充分的铺垫。

4、真正的狭义上“绝地”出现在第5节,请同学们朗读该段。

5、该段写得极好。

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叫“绝地”,为什么对绝地歌声称为“绝唱”? 明确:之所以叫绝地,是因为它处于黄地林的沟中,“三面是百米高有陡崖,一面如一根细绳拴在山体之上”,是实实在在的险绝之地。

“绝唱”中的“绝”既取“无,没有”之义,又取“独一无二,没人能赶得上”之义,从形式上讲,它无词无调,够“绝”的;从内涵上说,它“饱含万有,调兼古今”,太“绝”了。

6、绝地之音让作者“震撼心灵”,“刻骨铭心”,他苦苦探究所见所闻的内含,他似乎找到了,但又说得不那么直白,请同学们重看第5节内容,并思考,“绝地之音”这一画面本身告诉我们什么?在那种极其恶劣的环境中,也就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黄河流域黄土高原,这里的这户人家长期生活着,而且是那么乐观自信地生活着,散文的以小见大特点,告诉我们什么? 明确:在这片热土上,中华民族子孙生生不息,顽强自信,创造着并传承着文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高二语文:3.3《绝地之音》教案(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教学目标
1.领略黄土高原的壮美景色。

2.领会绝地之音的内涵.体会作者心灵的巨大震撼。

3.品味质朴而韵味深长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对黄土高原这方十地和人民的深厚感情。

教学难点
领会绝地之音就是牛命本身的深刻含义。

教学安排
l课时
教学流程
[导入]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在黄河流经的陕西甘肃一带产生出中华民族历史上光辉灿烂的秦文化,就是在这样一片神奇的土地上,作者马步升听到了“绝地之音”,这是怎样的一种声音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篇课文。

[品读•探讨]
一、作者简介
马步升(1963~),甘肃合水人.中国现代作家.甘肃省社科院文学硼究所所长。

以创作小说、散文为主,兼写文艺评论和文化研究等方面的著作。

小说和散文连续多年入选全国年度最佳作品,散文进入中国最新文学排行榜前五名。

著有散文集《一个人的边界》和《天干地支》。

他的第一本散文集《一个人的边界》分为四个部分,“灵魂的边界”、“存在的边界”、“流动的边界”、“可能的边界”。

边界是指自己所处的文化和别种文化,自己的信仰和别样的信仰相交相错的所在。

在边界可以领略到无限风光,也是灵魂的探险和精神的跋涉。

马步升“灵魂的边界”那一组散文堪称为此集的优秀之作。

马步升的散文对历史如数家珍,西部民俗色彩也分外鲜明,加上潇洒的文笔、思辨的气质,历史感、现实感、生命感共同织出马步升散文绵长的意味,绘出了陇东黄土地活的灵魂。

散文语言既生动浅显,又富有生活情趣,还带上了那么一些西北汉子的爽气。

评论家杨光祖说:“马步升散文中,那种来自田野的生气勃勃的野性,是目下那些疲软苍白的温室散文所不可比拟的。

他的散文创作还一直追求一种激情的智慧,文章内外充溢着哲思的光芒,这也是目前很多散文家所缺少的。


其他作品有:长篇小说《女人狱》、《北京不是你的家》、《花园中的大王》和小说集《老碗会》,长篇纪实作品《燃烧的太阳旗》、《守望平安》(与他人合著),文化史著作《走西口》、《西北男嫁女现象调查》、《百年甘肃》(与他人合著)。

二、品读
1、学生浏览课文,整体把握,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第1段):追忆绝地之音。

第二部分(第2~6段):邂逅绝地之音。

第三部分(第7~10段):捕获绝地之音。

追忆绝地之音——邂逅绝地之音——捕捉绝地之音(倒叙手法)
2、“绝地之音”是怎样的歌声?
①谁唱出来的?
明确:一人;这人在打碾庄稼
②怎样的歌声?
明确:“那歌声,似情歌却含雄壮,似悲歌却多悠扬,似颂歌却兼哀怨,似战歌却嫌凄婉……
无词,而饱含万有,无调,却调兼古今。


无词无调、悲壮、哀婉、雄浑、大气
3、“绝地之音”产生在什么背景条件下呢?标题的修饰的词语是“绝地”,请从文中找出描写“绝地”的语段,体会“绝地”的特征。

明确:第2、3、4、5段体现“绝地”恶劣、荒芜、苍凉、陡直、险要、壮观等特点。

4、正是这样的“绝地”(环境)造就了这样的歌声:无词,却饱含万有,无调,却调兼古今。

如此简单的曲调却有如此丰富的内涵,让作者深受震撼,作者用一个词语来概括“绝地之音”,那是一首“绝唱”,这里的绝,应取“独一无二,没有人能赶上的”意思。

是什么让作者如此震撼,深受感动?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的脚步,接近七年前的那个黄昏,复原那个黄昏的感受。

①第5段:这幅画面带给你怎样的感受?你认为是什么令作者如此震撼呢?
明确:在强大、恶劣的自然面前,反映了人和自然的艰难斗争。

但这幅画面带着悠然、坦然,在艰难危险之中唱出歌来,体现了人和自然的另外一种和谐,在任何恶劣的环境中都坚忍不屈,可以坦然处之,可以唱着歌儿生活。

“绝地之音”是生命张力
....的外在表现,
也是生命的一部分,生生不息
....。

②写绝地的歌者有怎样的作用?(讨论)
明确:如此艰难危险之中可以唱出歌来,这恐怕是世界上最真实也最自然的歌声,这个“绝地的歌者”最集中、最典型地反映了在任何恶劣的环境中都不屈不挠的精神,反映了黄土高原上人民的精神甚至代表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民族精神。

.....作者用绝地之音表现人类在绝境中生命力的张扬,绝地之音本身就是生命力的本身。

5、结合全文,谈谈你对作者在文章所表达的情感的理解和认识。

明确:这是作者写的一首家乡人民的生命赞歌。

他以一种形象化的方式展示了在严酷自然条件下顽强求生的西北农民的艰苦而真实生活状态。

正是在这块几乎不适于人类生衍繁殖的地方,人们不仅顽强地生活下来,而且创造出辉煌的文化,有哲思,有铜鼎铭文,有秦腔,有花儿,有长城。

因为地绝而人心不绝,地荒而人心不荒。

对于这样一片文化和土层一样深厚的黄土地,以及顽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作者怎能不震撼,又怎能不赞赏呢?
6、本文文笔大气,感染力强,离不开作者良好的文字功底,读一读,找一找文中的精粹语句,点评其炼字效果。

(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板书设计:
绝恶劣、荒芜
生生不息
地险要、壮阔
绝唱——震撼生命张力

无词无调民族精神
音悲壮、哀婉
雄浑、大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