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M与利奈唑胺

合集下载

利奈唑胺结构

利奈唑胺结构

利奈唑胺结构利奈唑胺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防治泌尿系统感染症状的药物,其化学结构也十分特殊。

它属于一种合成的类似于氨基甲酸酯的药物,具有强烈抗菌作用,可以有效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本文将从利奈唑胺的化学结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利奈唑胺的分子式为C12H12FN3O3,它的分子量为269.24。

利奈唑胺是一种含有三元环的药物,其中心的三元环具有两个相邻的杂原子,它们分别是一氮和一氧,如下所示:这个三元环是利奈唑胺分子的主要活性部分,其在金属离子的催化下可以与细菌的DNA结合,从而影响DNA的合成和复制,进而抑制细菌的生长。

二、利奈唑胺的药理作用利奈唑胺是一种广谱抗菌药,主要用于治疗泌尿系统感染、呼吸道感染以及肠道感染等。

它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菌的DNA合成和复制,从而导致细菌死亡。

在体内,利奈唑胺会被迅速吸收,并在肝脏中代谢成代谢产物。

它的半衰期为1.5-2.5小时,主要通过肾脏排泄。

利奈唑胺对一些厌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

它主要用于治疗以下疾病:1.泌尿系统感染:利奈唑胺可以有效杀灭导致尿路感染的细菌,如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等。

因此,它也被广泛用于治疗尿道感染、膀胱炎、肾盂肾炎、前列腺炎等疾病。

2.呼吸道感染:利奈唑胺可以杀死引起细菌性肺炎、外界气管炎等感染的细菌,如军团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3.肠道感染:利奈唑胺还被用于治疗肠道感染,如沙门菌感染、大肠杆菌感染等。

总之,利奈唑胺是一种十分重要且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其药理作用和化学结构的独特性为其带来了强大的杀菌作用,成为医生治疗细菌感染的重要选择之一。

皮肤非结核分枝杆菌病治疗进展

皮肤非结核分枝杆菌病治疗进展

皮肤非结核分枝杆菌病治疗进展高薇;王洪生【摘要】皮肤非结核分枝杆菌病是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多数非结核分枝杆菌对常用抗结核药天然耐药,临床需根据分离菌株种类及体外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菌药物,另外,个体免疫状态也会影响治疗效果.近来,新型药物、免疫治疗、疫苗等的研究有了一定进展.本文对常见皮肤非结核分枝杆菌病治疗进展作了概述.【期刊名称】《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年(卷),期】2019(035)001【总页数】4页(P61-64)【关键词】非结核分枝杆菌;皮肤感染【作者】高薇;王洪生【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北京协和医学院,南京, 210042;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北京协和医学院,南京, 210042【正文语种】中文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是指除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和麻风分枝杆菌以外的其他分枝杆菌属,部分为致病菌或条件性致病菌,多存在于环境中。

皮肤NTM病是NTM感染引起的皮肤病[1]。

根据“伯杰细菌鉴定手册”,将分枝杆菌属的菌种划分为两大类:缓慢生长分枝杆菌(slowly growingmycobacterium,SGM)和快速生长分枝杆菌(rapidly growing mycobacterium,RGM)。

近年来,NTM病的发病呈快速增多趋势,越来越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大多数NTM对常用的抗结核药物天然耐药,不同NTM感染可因菌种不同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有所差异。

以下对常见皮肤NTM病的治疗及进展作综述。

1 快速生长分枝杆菌1.1 脓肿分枝杆菌复合群脓肿分枝杆菌复合群(Mycobactrerium abscessus complex,MABC),是由脓肿分枝杆菌(Mycoabcterium abscessus)、马赛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massiliense)和Mycobacterium bolletii三种菌组成的复合群。

利奈唑胺注射液说明书

利奈唑胺注射液说明书

其它感染 利奈唑胺 600mg 每 12 小时一次 (n=1498) 20.4 2.1 14.3 1.7 其它对照药* (n=1464)
克拉霉素 250mg 口服 每 12 小时一次 (n=537) 19.6 2.4
25.4 3.5
5.3 3.5 2.7 1.8 1.6 1.5 0.4 0.9 1.1 1.1 0.4
事 件 利奈唑胺 (n=2046) 腹泻 头痛 恶心 呕吐 失眠 便秘 皮疹 头晕 发热
*
所有对照药* ( n=2001) 6.3 5.5 4.6 2.0 1.7 2.1 2.2 1.9 2.1
8.3 6.5 6.2 3.7 2.5 2.2 2.0 2.0 1.6
对照药包括头孢泊肟酯 200mg 每 12 小时口服一次; 头孢曲松 1g 每 12 小时静脉注射一次; 克拉霉素 250mg 每 12 小时口服一次;双氯西林 500mg 每 6 小时口服一次;苯唑西林 2g 每 6 小时静脉注射一次;万古霉素 1g 每 12 小时静脉注射一次。
***
口服剂量指利奈唑胺片剂或利奈唑胺口服混悬剂。
MRSA 感染的成年患者应采用利奈唑胺 600mg 每 12 小时一次进行治疗。 在有限的临床经验中,6 例儿童患者中的 5 例(83%) , 利奈唑胺对其感染的革兰阳性病 原体的最低抑菌浓度为 4μg/ml, 经利奈唑胺治疗后临床痊愈。然而,与成人相比,儿童患者 的利奈唑胺清除率和全身药物暴露量(AUC)的变化范围更宽。当儿童患者的临床疗效未达 到最佳时,尤其是对于利奈唑胺最低抑菌浓度为 4μg/ml 的病原体,在做疗效评估时应考虑其 较低的全身暴露药量、感染部位及其严重程度以及其基础疾病(见【药代动力学】-特殊人 群、儿童和【儿童用药】 ) 。 在对照临床研究中,研究方案所设定的治疗所有感染的疗程均为 7 至 28 天。总的疗程由 治疗医生根据感染部位和严重程度及病人对治疗的反应而制定。 当从静脉给药转换成口服给药时无需调整剂量。对起始治疗时应用利奈唑胺注射液的患 者,医生可根据临床状况,予以利奈唑胺片剂或口服混悬液继续治疗。

利奈唑胺的不良反应

利奈唑胺的不良反应

利奈唑胺的不良反应可能大家对利奈唑胺的了解比较少,更不知道利奈唑胺的不良反应是什么。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利奈唑胺的不良反应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利奈唑胺的不良反应利奈唑胺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为腹泻、头痛和恶心。

其他不良事件有呕吐、失眠、便秘、皮疹、头晕、发热、口腔念珠菌病、阴道念珠菌病、真菌感染、局部腹痛、消化不良、味觉改变、舌变色、瘙痒。

利奈唑胺上市后见于报道的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包括贫血、白细胞减少、各类血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周围神经病和视神经病(有的进展至失明)、乳酸性酸中毒。

这些不良反应主要出现在用药时间过长(超过28天)的患者中。

利奈唑胺合用5-羟色胺类药物(包括抗抑郁药物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的患者中,有5-羟色胺综合征的报道。

禁忌:本品禁用于已知对利奈唑胺或本品其他成份过敏的患者。

(利奈唑胺注射液中的非活性成分有:枸橼酸钠、枸橼酸、葡萄糖。

利奈唑胺口服干混悬剂中含苯丙氨酸)利奈唑胺的主要用途利奈唑胺为细菌蛋白质合成抑制剂。

利奈唑胺对甲氧西林敏感或耐药葡萄球菌、万古霉素敏感或耐药肠球菌、青霉素敏感或耐肺炎链球菌均显示了良好的抗菌作用,对厌氧菌亦具抗菌活性。

与其他药物不同,利奈唑胺不影响肽基转移酶活性。

利奈唑胺的作用部位和方式独特,因此在具有本质性或获得性耐药特征的阳性细菌中,都不易与其他抑制蛋白合成的抗菌药发生交叉耐药,在体外也不易诱导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利奈唑胺的注意事项1、为减少细菌对药物耐药的发生和保持利奈唑胺和其他抗菌药物的疗效,利奈唑胺应仅用于确诊或高度怀疑敏感菌所致感染的治疗或预防。

当获悉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结果,应当考虑选择或调整抗菌治疗。

如缺乏这些资料,当地的流行病学和药物敏感性状况可能有利于经验性治疗的选择。

利奈唑胺的适应症不包括革兰氏阴性菌的治疗,如果怀疑或确认感染了革兰氏阴性菌,应立即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2、在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中,利奈唑胺被列入特殊管理。

脓肿分枝杆菌复合群药敏试验及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脓肿分枝杆菌复合群药敏试验及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脓肿分枝杆菌复合群药敏试验及耐药机制研究进展郭明日,朱彧△,孙海柏摘要:脓肿分枝杆菌复合群是非结核分枝杆菌病中最常见的快速生长型分枝杆菌之一,对大多数抗结核药物耐药,临床治疗难度大。

脓肿分枝杆菌复合群的3个亚种对多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存在较大差异,临床实验室对其3个亚种的准确分型鉴定对于治疗药物的选择有重要价值。

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制定了非结核分枝杆菌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0版),按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 )分枝杆菌药敏试验标准(2018版)进行脓肿分枝杆菌药敏试验,建议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多药联合治疗方案。

现就脓肿分枝杆菌复合群药敏试验及对主要治疗药物的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非结核分枝杆菌;微生物敏感性试验;抗药性,细菌;抗菌药;脓肿分枝杆菌复合群中图分类号:R446.5文献标志码:ADOI :10.11958/20211209Research progress on drug sensitivity test and drug resistance mechanism ofMycobacterium abscessus complexGUO Ming-ri,ZHU Yu △,SUN Hai-bai 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Haihe Hospital,Tianjin University,China Key Research Laboratory for Infectious DiseasePrevention for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ianjin 300350,China△ReviserE-mail:***************Abstract:Mycobacterium abscessus complex (MABC)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fast-growing mycobacteria innontuberculosis mycobacterial diseases.Drug resistance to most of the antituberculosis drugs makes its clinical teratment very difficult.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in the sensitivity of the three subspecies of MABC to a variety of antibiotics.The accurate typing and identification of the three subspecies in clinical laboratory is of great value for the selection of therapeutic drugs.The tuberculosis branch of Chinese Medicine Association has formulated the guideline for the diagnosisand treatment of nontuberculosis mycobacterial disease (2020Edition),MABC susceptibility test should be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 of mycobacterium susceptibility test from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 (CLSI)of theUnited States (2018Edition).It is suggested that multidrug combination therapy should b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drug sensitivity test.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related research,this paper reviewed the progress of drug sensitivitytest of MABC and its resistance mechanism to main therapeutic drugs.Key words: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microbial sensitivity tests;drug resistance,bacterial;anti-bacterial agents;Mycobacterium abscessus complex基金项目:2020年度天津市卫生健康科技项目(ZC20102);天津市津南区科技局科技项目(201805003)作者单位:天津市海河医院、天津大学海河医院检验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传染病重点研究室(邮编300350)作者简介:郭明日(1982),男,硕士,副主任检验师,主要从事病原菌分子耐药及鉴定方面研究。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0年版)》要点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0年版)》要点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0年版)》要点非结核分枝杆菌(NTM)系指除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包括结核、牛、非洲、田鼠、山羊、pinnipedii、suricattae 和mungi分枝杆菌)和麻风分枝杆菌以外的一大类分枝杆菌的总称,曾用名为非典型分枝杆菌、非典型抗酸杆菌、非分类分枝杆菌、未分类分枝杆菌、无名分枝杆菌、野种分枝杆菌、机会性分枝杆菌、副结核杆菌、假性结核菌等。

迄今为止,共发现NTM菌种190余种,14个亚种,其中大部分为寄生菌,仅少部分对人体致病,属条件致病菌。

NTM病是指人体感染了NTM,并引起相关组织、脏器的病变。

近年来,NTM病呈快速增多趋势,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一、NTM的分类1. 组:光产色菌:2. 组:暗产色菌:3. 组:不产色菌:4. 组:快速生长型分枝杆菌:二、流行病学NTM 广泛存在于水、土壤、灰尘等自然环境中,人和某些动物均可感染。

(一)流行情况我国不同省份NTM的分离率也不尽相同,潮热地带、沿海地区多见。

(二)危险因素1. 宿主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有肺部基础疾病的人群易患NTM肺病。

胃食管反流、类风湿性关节炎、维生素D缺乏症及营养不良等均是NTM 病的危险因素,免疫受损人群也易患NTM病。

2. 药物因素:有些药物,包括免疫抑制剂[如吸入性糖皮质类固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抑制剂、器官移植后使用的免疫抑制剂、肿瘤化疗药物等]、阿奇霉素、某些吸入性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等可使患者易患NTM病。

3. 环境因素:(三)NTM病的传播传统的观点普遍认为,NTM病一般不会从动物传染给人以及人传人,人或动物可从环境中感染NTM而患病。

近年通过对囊性肺纤维化患者感染的脓肿分枝杆菌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后发现,这些菌株具有高度的同源性,表明脓肿分枝杆菌病可通过人与人之间进行传播,尤其是囊性肺纤维化患者,可能是通过气溶胶或污染物传播,应引起高度关注。

利奈唑胺药品说明书

利奈唑胺药品说明书

利奈唑胺药品说明书【药品名称】通用名称:利奈唑胺商品名称:_____【成份】本品主要成份为利奈唑胺。

【性状】本品为_____。

【适应症】1、用于治疗由特定微生物敏感株引起的下列感染:耐万古霉素的屎肠球菌引起的感染,包括并发的菌血症。

院内获得性肺炎,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甲氧西林敏感和耐药的菌株)或肺炎链球菌引起的。

复杂性皮肤和皮肤软组织感染,包括未并发骨髓炎的糖尿病足部感染,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甲氧西林敏感和耐药的菌株)、化脓性链球菌或无乳链球菌引起的。

2、用于非复杂性皮肤和皮肤软组织感染,由金黄色葡萄球菌(仅为甲氧西林敏感的菌株)或化脓性链球菌引起。

【规格】_____【用法用量】1、成人和青少年(12 岁及以上)肺炎、皮肤和皮肤软组织感染:推荐剂量为 600mg,每 12 小时一次,静脉注射或口服。

万古霉素耐药的屎肠球菌感染:推荐剂量为 600mg,每 12 小时一次,静脉注射或口服。

疗程:治疗应持续至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微生物培养结果阴性。

通常的疗程为 10 14 天。

2、儿童患者(出生至 11 岁)新生儿(出生至 7 天):推荐初始剂量为 10mg/kg,每 12 小时一次,以后根据临床反应和药代动力学数据调整剂量。

婴儿和儿童(8 天至 11 岁):推荐剂量为 10mg/kg,每 8 小时一次。

对于体重大于 50kg 的儿童患者,按成人剂量给药。

【不良反应】1、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腹泻、头痛、恶心、呕吐、口腔念珠菌病、阴道念珠菌病、味觉改变、肝功能异常(如转氨酶升高)等。

2、较少见的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包括贫血、白细胞减少、全血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周围神经病和视神经病变,有时进展至失明。

3、长期使用利奈唑胺可能导致耐药菌的出现。

【禁忌】对利奈唑胺或本品其他成分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1、本品可能引起骨髓抑制,包括贫血、白细胞减少、全血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

在治疗期间应每周进行全血细胞计数检查,尤其是在治疗的前 2 周。

基因芯片法鉴定NTM及其不同菌种药敏结果分析

基因芯片法鉴定NTM及其不同菌种药敏结果分析

·基础研究·基因芯片法鉴定NTM及其不同菌种药敏结果分析马小华1,刘爱凤2,刘姝灵1,向延根1(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1.检验科,2.病理科,湖南长沙410004)DOI:10.11748/bjmy.issn.1006-1703.2020.11.028收稿日期:2020 07 31;修回日期:2020 09 18基金项目:湖南省卫生健康委科研计划项目资助(编号:20201827)作者简介:马小华(1983—),男,硕士,主管技师。

研究方向:结核病耐药机制研究。

通讯作者:向延根(1963—),男,硕士,主任技师。

研究方向:临床微生物学。

E mail:xiangyangen@126.com摘要:目的 探讨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mycobacterium,NTM)在区域内分布及常见菌种药敏结果,为临床治疗NTM病提供用药参考。

方法 采用基因芯片法进行NTM菌种鉴定,对不同类型菌种进行归类,并采用微量稀释法进行NTM药物敏感试验,依据CLSI标准判断结果,计算药物对细菌的MIC50和MIC90值,分析药敏结果。

结果 成功鉴定出8种NTM菌种,包括鸟分枝杆菌、胞内分枝杆菌、龟分枝杆菌或脓肿分枝杆菌、偶然分枝杆菌、堪萨斯分枝杆菌、戈登分枝杆菌、蟾蜍分枝杆菌和土分枝杆菌。

其中以鸟分枝杆菌、胞内分枝杆菌和龟分枝杆菌或脓肿分枝杆菌为主,分别占25.3%、29.1%和30.4%。

鸟分枝杆菌对利奈唑胺、阿米卡星药物敏感性均为100%,对利福平、克拉霉素、莫西沙星和利福布丁等药物敏感性均在80%以上;胞内分枝杆菌对莫西沙星、利奈唑胺、阿米卡星等药物敏感性达80%以上,其次对利福平、利福布丁和克拉霉素敏感性达到70%以上;龟分枝杆菌或脓肿分枝杆菌对阿米卡星敏感性达93.7%,对克拉霉素和利奈唑胺敏感性均为62.5%。

结论 明确了NTM在本地区的菌株分布和常见NTM菌种的药敏结果,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非结核分支杆菌病影像学NTM

非结核分支杆菌病影像学NTM
非结核分支杆菌病影 像学NTM
一、什么是非结核分支杆菌
• 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 ,NTM) 指除结核分枝杆菌(MTB)复合群和麻风分枝杆菌以外旳一大类分枝杆菌。
• NTM感染 指感染了NTM,但未发病。
• NTM病 指感染了NTM,并引起有关组织、脏器旳病变。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旳发病率逐年上升。 因临床、影像体现与其他疾病相同,极易误诊为其他疾病。
二、细菌学分类
1.伯杰细菌分类系统(生长速度) Ⅰ.迅速生长型 Ⅱ.缓慢生长型
2.Runyon分类 Ⅰ.光产色菌(eg.堪萨斯分枝杆菌、海分枝杆菌) Ⅱ.暗产色菌(eg.瘰疬分枝杆菌) Ⅲ.不产色菌(eg.鸟-胞内分枝杆菌复合菌组(MAC)、嗜血分枝杆菌) Ⅳ.迅速生长分枝杆菌(eg.脓肿分枝杆菌、龟分枝杆菌、偶发分枝杆菌)
①痰抗酸染色阳性,临床体现与肺结核不相符; ②痰液显微镜发觉异常分枝杆菌; ③痰或其他标本分枝杆菌培养阳性,菌落形态及生长与MTB不相符; ④正规抗结核无效而且反复排菌,肺部病灶以支扩、多发性小结节及薄壁空洞为主; ⑤支气管卫生净化处理后痰分枝杆菌未能转阴; ⑥有免疫功能缺陷,但已除外肺结核者; ⑦医源性或非医源性软组织损伤,或外科术后伤口长久不愈而不明原因者。 3.NTM病 (★不论NTM肺病还是肺外NTM病,或是播散性NTM病,均需进行NTM菌种鉴定) ①NTM肺病:呼吸和(或)全身症状+胸部影像+排除其他疾病+NTM培养和(或)病理学特征变化; ②肺外NTM病:局部和(或)全身症状+排除其他疾病+NTM培养; ③播散性NTM病:有关症状+肺或肺外病变+血培养NTM阳性和(或)骨髓、肝脏等穿刺物NTM培养。

鸟分枝杆菌感染病例---让人抓狂的发热

鸟分枝杆菌感染病例---让人抓狂的发热

鸟分枝杆菌感染病例---让人抓狂的发热2022-04-01上海公卫呼吸重症来源:医学界呼吸频道《呼吸保卫战》第31期来了!病例简介简要病史:患者男性,50岁。

因“发热、胸闷伴上腹不适5月,加重3周”于2021年11月2日入院。

现病史:患者自2021年6月反复发热、胸闷伴上腹部不适,于当地医院就诊,胸部CT报两上肺多发磨玻璃影,痰涂片找到真菌,先后给予更昔洛韦、氟康唑、磺胺甲恶唑片(SMZ)抗感染治疗。

胃镜检查诊断:真菌性食管炎。

诊断“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真菌性食管炎”。

2021.7.6因肝功能损害停用氟康唑行保肝治疗,并换用卡泊芬净抗真菌,同时加用克林霉素抗感染治疗,患者反复发热,曾考虑药物热调整抗感染药物治疗,体温逐渐降至正常。

后辗转多家医院,先后给予抗炎、抗病毒治疗(具体用药不详)。

2021.7.30胸部CT:两上肺少许炎症,少许纤维硬结灶。

于2021.8.9行“异烟肼+阿米卡星+乙胺丁醇+阿奇霉素+莫西沙星”抗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治疗,同时予以甲泼尼龙抗炎、保肝治疗。

2021.8.14血培养:分枝杆菌阳性。

坚持服药抗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感染治疗。

2021.9.2仍有发热、咽部不适,当地医院复查胸部CT:两肺新发小结节,纵膈多发轻度肿大淋巴结;复查血常规发现三系减少,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轻度升高。

又赴它院就诊,胸部CT:两肺散在实性结节,考虑真菌感染可能。

纵膈淋巴结肿大,心包少量积液。

2021.9.23血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考虑播散性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予利奈唑胺片、利福布汀、盐酸乙胺丁醇、阿米卡星、克拉霉素片抗非结核分枝杆菌治疗,仍反复发热。

3周前体温最高38℃,伴胸闷、乏力、腹胀症状,较前加重,来我院。

既往史:胃溃疡病史20年。

入院查体:体温(T)36.6℃;脉搏(P)110次/分;呼吸(R)18次/分;血压(BP)94/62 mmHg。

神志清楚,精神萎靡,轻度贫血貌,体质消瘦,双侧呼吸运动对称,无胸膜摩擦感,双肺呼吸音粗,未及干湿性啰音,心律齐,各瓣膜区未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下肢无水肿。

利奈唑胺药品说明书

利奈唑胺药品说明书

利奈唑胺药品说明书直接开始正文:【适应症】利奈唑胺适用于治疗以下疾病:1:痤疮:利奈唑胺可用于治疗痤疮,包括非炎症性痤疮和炎症性痤疮。

【用法用量】1:用法:将利奈唑胺均匀涂抹于患处,避免接触到眼睛、口腔和黏膜。

使用前应先清洁并干燥患处。

2:用量:一般情况下,每天使用1次,早上或晚上皆可。

具体用量可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

【禁忌症】利奈唑胺禁用于以下病情:1:对利奈唑胺或该类药物过敏者禁用。

2: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禁用。

【注意事项】在使用利奈唑胺期间,注意以下事项:1:避免接触眼睛、口腔和黏膜。

2:如发生过敏反应(例如皮肤瘙痒、疼痛、红肿等),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3:利奈唑胺仅适用于外用,切勿用于口服。

4:在使用利奈唑胺期间如需使用其他药物,请咨询医生。

【不良反应】利奈唑胺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以下不良反应:1:皮肤瘙痒、刺痛、红肿等局部刺激反应。

2:皮疹、荨麻疹等过敏反应。

【药物相互作用】目前尚无已知的利奈唑胺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的报道。

【药物剂型和规格】利奈唑胺为乳液剂型,每支装有50ml。

【储存条件】1:利奈唑胺应储存在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2:利奈唑胺应远离儿童接触。

【生产企业】利奈唑胺由公司生产。

附件:本药品说明书的附件包括:1:临床试验数据2:包装盒示意图3:相关研究文章法律名词及注释:1:适应症:指药物或治疗方法适用于治疗的特定疾病或情况。

2:禁忌症:指禁止使用某种药物的特定疾病或情况。

3:不良反应:指药物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副作用或不良反应。

2024非结核分枝杆菌病诊治要点(全文)

2024非结核分枝杆菌病诊治要点(全文)

2024非结核分枝杆菌病诊治要点(全文)摘要人类发现非结核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病已有60多年,对其诊治水平不断提高。

20世纪90年代,通过随机对照多中心研究,发现大环内酯为核心的方案对鸟分枝杆菌复合群疾病有较好疗效。

几乎同一时期,以分子生物学为基础的菌种鉴定取代了生化实验为基础的菌种鉴定,使医疗机构广泛开展NTM病的诊治成为可能。

近年,该领域也出现较多进步,如实现了临床标本分枝杆菌的快速菌种鉴定,发现再感染是NTM病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以及发现阿米卡星脂质体用于鸟分枝杆菌复合群肺病的价值。

基于结核病诊治的经验,未来的NTM诊治要不断探索核心药物敏感性快速诊断方法,实现短疗程的NTM病治疗新方案。

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肺病最早于1959年被Beck报道,作者发现一组不同于肺结核的患者,尽管影像学表现与肺结核高度相似,呼吸道标本抗酸杆菌染色和分枝杆菌培养也均为阳性,但从这些患者临床标本分离出的细菌感染豚鼠后不会发病,患者也不会传染他人。

当时称这种细菌为“非典型分枝杆菌”。

以后又被称为机会性分枝杆菌、环境分枝杆菌。

20世纪90年代统一称为NTM。

除累及肺脏外。

NTM还可引起播散性病变、皮肤软组织病变和淋巴结病变。

一、分子生物学技术兴起前的NTM病诊治早期NTM 病的细菌学诊断通过表型分型,即观察细菌生长速度、色素沉着,然后结合细菌不同的生化反应判断菌种。

表型分型需要较长时间,而且建立在熟知其表型特点的常见NTM基础上,不能鉴定新的或少见的NTM,有时NTM临床分离株也会有不典型的生化试验结果而造成误判。

更重要的是,表型分型步骤繁琐,而且不能区分生物学特性相近的细菌,如鸟分枝杆菌和胞内分枝杆菌、龟分枝杆菌和脓肿分枝杆菌,严重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1990年美国胸科学会(ATS)发布了第一个NTM病诊治指南,国内上海市肺科医院是为数不多开展NTM病诊疗的医院,如夏祥新和唐神结报道在上海市肺科医院,最常见的NTM肺病是堪萨斯分枝杆菌肺病、鸟分枝杆菌复合群(Mycobacterium avium complex,MAC)肺病和快生长分枝杆菌肺病。

利奈唑胺超说明书使用专家共识

利奈唑胺超说明书使用专家共识

利奈唑胺超说明书使用专家共识01 利奈唑胺利奈唑胺是人工合成的噁唑烷酮类抗生素,2000年获得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革兰阳性(G+)球菌引起的感染,包括由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引起的疑似或确诊院内获得性肺炎(HAP)、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复杂性皮肤或皮肤软组织感染(SSTI)以及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感染。

利奈唑胺为细菌蛋白质合成抑制剂,作用于细菌50S核糖体亚单位。

与其它药物不同,利奈唑胺不影响肽基转移酶活性,只是作用于翻译系统的起始阶段,抑制mRNA与核糖体连接,阻止70S起始复合物的形成,从而抑制了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02 利奈唑胺说明书摘要1. 适应症:本品用于治疗由特定微生物敏感株引起的下列感染: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甲氧西林敏感和耐药的菌株)或肺炎链球菌引起的HAP;由肺炎链球菌引起的CAP,包括伴发的菌血症,或由金黄色葡萄球菌(仅为甲氧西林敏感的菌株)引起的社区获得性肺炎;包括未并发骨髓炎的糖尿病足部感染,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甲氧西林敏感和耐药的菌株)、化脓性链球菌或无乳链球菌引起的复杂性皮肤和皮肤软组织感染;由金黄色葡萄球菌(仅为甲氧西林敏感的菌株)或化脓性链球菌引起的非复杂性皮肤和皮肤软组织感染;万古霉素耐药的屎肠球菌感染,包括伴发的菌血症;仅用于治疗已确诊或高度怀疑敏感菌所致感染。

2. 用法:成人和青少年(12岁及12岁以上)每12小时静注或口服(片剂或口服混悬剂)600mg。

03 利奈唑胺超说明书使用超适应症腹腔感染:Birmingham等进行的一项前瞻性、开放标签、非比较性、非随机同情用药的研究项目,纳入796例患者,包括120例腹腔内感染(15.1%)病人,致病病原体包括VRE(66.3%)和MRSA(22.1%)。

结果表明,临床治愈率和微生物学成功率分别为91.5%和85.8%,利奈唑胺提供了高临床治愈率和微生物学成功率,具有非常好的总体耐受性。

2017年世界急诊外科学会的腹腔内感染管理指南建议,对于肾功能正常的院内获得性腹腔感染重症患者,如果存在VRE感染风险(包括既往肠球菌感染或定植、免疫功能低下、ICU 住院时间长或近期暴露于万古霉素),其经验性抗菌治疗方案建议为利奈唑胺给药或达托霉素治疗。

NTM与利奈唑胺

NTM与利奈唑胺
那、克拉霉素联用治疗NTM临床有效。 • 暂未发现血常规、肝肾功能异常。 • 但还需注意观察周围神经及视神经病变,必要时
视觉功能监测。 • 跟踪结核菌情况,仍有菌时注意细菌的MIC值。
谢 谢 聆 听!
• 在对照临床研究中,对于应用利奈唑胺制 剂超过28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进行评 价。辉瑞公司不推荐说明书推荐用法用量 以外的方法处方斯沃。
关于利奈唑胺与NTM
• linegolid,利奈唑酮,利奈唑烷 • 是第一个用于临床的新型唑烷酮类抗菌药,
对多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耐甲氧 西林葡萄球菌(MRSA)、耐青霉素肺炎链 球菌(PRSP)等革兰氏阳性菌具有很强的 抗菌活性,而且与其药物无交叉耐药性。
• 方案:利奈唑胺600mg,静滴每日一次,丁胺卡那 200mg,静滴每日一次,克拉霉素500mg,口服每 日二次。
治疗效果前后对比
治疗效果前后对比
治疗效果前后对比
治疗效果
副作用观察
副作用观察
还需要观察什么?
……
不良反应
• 比较常见的不良反应:呕吐、腹泻、皮疹 • 最常见的严重不良反应:
• 对于斯沃适应症中未提及NTM,长疗程使 用(> 28天)无经验可循。
• 这属于超常规用药! • 出于医疗安全,特别是用药安全的考
虑…… 超出药物适应症范围用药 超过规定时间用药 按外院方案用药存在潜在风险

1 密切观察病情 2 查资料
1 病情观察
病情介绍
• 2008-12-18 因“咳嗽、咳痰伴发热6 天”入院, 胸片双中下肺感染,CT右 肺中叶及下叶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首 先考虑,痰涂片找到抗酸杆菌转二院, 规律服用抗痨药物1年余,2009-8-19 复查胸部CT提示结核已消散 。

利奈唑胺的临床研究

利奈唑胺的临床研究

利奈唑胺的临床研究利奈唑胺(Lenalidomide)是一个口服的免疫调节剂,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

它是一种靶向多种细胞因子的药物,通过抗炎和免疫调节机制来发挥作用。

利奈唑胺不仅可以直接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和生存,还可以调节免疫系统,增强机体免疫力。

早期的临床研究表明,利奈唑胺在多发性骨髓瘤和低级别非霍奇金淋巴瘤等血液系统肿瘤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

利奈唑胺可以促进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杀伤,通过增强抗肿瘤免疫应答达到治疗效果。

此外,利奈唑胺还能够诱导癌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阻滞,从而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这些作用使利奈唑胺成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治疗的重要药物。

近年来,利奈唑胺的临床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利奈唑胺已成为标准的一线治疗药物。

一项随机对照研究显示,在接受利奈唑胺治疗的患者中,疾病进展的风险降低了50%,生存期也明显延长。

类似的结果也在其他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如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滤泡性淋巴瘤中观察到。

除了单一应用,利奈唑胺还被广泛应用于多种联合治疗方案中。

例如,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利奈唑胺通常与地塞米松和蛋白酶体抑制剂联合应用,以提高治疗效果。

研究结果表明,这种联合治疗方案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期。

与此同时,利奈唑胺的临床研究也在不断探索新的应用领域。

最新的研究显示,利奈唑胺在实体瘤如黑色素瘤和肺癌中也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这为进一步扩大利奈唑胺的应用范围提供了新的思路。

尽管利奈唑胺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治疗中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例如,长期使用利奈唑胺可能导致一些不良反应,如造血抑制和肠道反应。

此外,一部分患者对利奈唑胺的治疗反应较差,需要进一步研究发现新的预测因子和治疗策略。

总之,利奈唑胺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免疫调节剂,已在多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然而,仍需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来深入探究利奈唑胺的作用机制、优化治疗方案,以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利奈唑胺的药理学特点及临床应用

利奈唑胺的药理学特点及临床应用

利奈唑胺的药理学特点及临床应用利奈唑胺(linezolid)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恶唑烷酮类抗菌药,对大多数革兰阳性致病菌都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与其他抗菌药多无交叉耐药现象,加之组织、体液分布广泛以及给药方法便捷,使得其治疗多重耐药革兰阳性菌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均很好,在临床上受到广泛的关注。

自20XX年4月在美国首次上市以来,人们已在利奈唑胺的临床应用方面积累了众多资料与经验,但有关综述却不多。

本文对利奈唑胺的药效学和药动学特点以及临床应用等作一全面、客观的述评,以期为临床合理应用和保持其长期有效性提供参考。

1 作用机制和抗菌活性作为一种新型抗菌药,利奈唑胺作用于细菌的50S核糖体亚单位。

但与其他抗菌药不同,利奈唑胺不影响肽基转移酶活性而只是作用于翻译系统的起始阶段,通过抑制mRNA与核糖体连接、阻止70S起始复合物的形成,最终产生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的作用。

由于作用部位及方式独特,利奈唑胺与其他抗菌药多无交叉耐药现象。

在耐药菌日益流行的今天,利奈唑胺的这一特性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利奈唑胺对几乎所有的致病性革兰阳性菌、非典型病原体、各种分枝杆菌、诺卡菌以及革兰阳性的厌氧菌都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但对革兰阴性杆菌不敏感,可能与革兰阴性杆菌的外排机制有关。

体外药敏试验还显示,包括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耐甲氧西林的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在内的葡萄球菌和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vanycin-resistant enterococci, VRE)在内的肠球菌对利奈唑胺都100%敏感[3-4]。

10多年的临床应用经验表明,利奈唑胺对多种革兰阳性致病菌、包括耐药菌所致感染均有很好的疗效。

此外,利奈唑胺对日益常见的耐多药结核杆菌和泛耐药结核杆菌也有明显的抗菌活性和治疗疗效[5-7],但因利奈唑胺不是常规抗结核药,故目前尚无相应的体外药敏试验数据。

利奈唑胺稍优于万古霉素

利奈唑胺稍优于万古霉素

利奈唑胺稍优于万古霉素随着抗菌药物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使用,细菌耐药性不断增强,近年来,部分国家和地区出现了对几乎所有抗菌药物耐药的多重耐药细菌,人类健康和生命受到威胁,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011年卫生部在全国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

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都是治疗治疗革兰氏阳性细菌的顶级抗菌药物,被列为限制使用的药物,要求合理使用。

通过综合分析后认为利奈唑胺在某些方面稍优于万古霉素。

利奈唑胺linezolid,人工合成的唑烷酮类抗生素。

用于治疗革兰阳性(G+)球菌引起的感染,包括由MRSA引起的疑似或确诊院内获得性肺炎(HAP)、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复杂性皮肤或皮肤软组织感染(SSTI)以及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感染。

利奈唑胺为细菌蛋白质合成抑制剂,作用于细菌50S核糖体亚单位,并且最接近作用部位。

与其它药物不同,利奈唑胺不影响肽基转移酶活性,只是作用于翻译系统的起始阶段,抑制mRNA与核糖体连接,阻止70S起始复合物的形成,从而抑制了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利奈唑胺的作用部位和方式独特,因此在具有本质性或获得性耐药特征的阳性细菌中,都不易与其它抑制蛋白合成的抗菌药发生交叉耐药,在体外也不易诱导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万古霉素(Vancomycin,INN)是一种糖肽类抗生素。

由高致病性抗青霉素类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多抗性表皮葡萄球菌)所引起的感染,1、治疗经甲硝唑治疗无效或治疗后复发的假膜性结肠炎。

2、治疗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严重过敏的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的病例。

3、用于对青霉素高度过敏的个体进行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抗菌性预防。

4、预防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多抗性表皮葡萄球菌分布广泛的医疗机构进行有假体植入的外科手术时可能引发的感染。

两种药物在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肠球菌属等均具有良好活性。

抗菌谱基本相同。

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现已发表的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治疗革兰阳性球菌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 检索Medline数据库、Embase数据库、Ovid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及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等网络资源,并查阅所有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 结果共纳入6个随机对照试验,包括1656例革兰阳性球菌皮肤及软组织感染患者。

利奈唑胺药品说明书

利奈唑胺药品说明书

利奈唑胺注射液【适应症】1万古霉素耐药的屎肠球菌引起的感染,包括伴发的菌血症。

2、院内获得性肺炎,复杂性皮肤和皮肤软组织感染,非复杂性皮肤和皮肤软组织感染,社区获得性肺炎,由肺炎链球菌(包括对多药耐药的菌株[MDRSP]*)弓I起的社区获得性肺炎,包括伴发的菌血症,或由金黄色葡萄球菌(仅为甲氧西林敏感的菌株)引起的社区获得性肺炎。

【用法用量】表1利奈唑胺推荐剂量本品治疗感染的推荐剂量见表1。

【不良反应】上市后的经验利奈唑胺上市后的临床应用中,有骨髓抑制报道(包括贫血、白细胞减少、全血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参见警告)。

曾有周围神经病和视神经病变有时进展至失明的报道。

应用利奈唑胺过程中,有乳酸性酸中毒的报道。

虽然上述报道主要出现在应用利奈唑胺超过推荐的最长应用时间(28天)的患者中,但在用药时间较短的患者中也有报道。

利奈唑胺合用5-羟色胺类药物,包括抗抑郁药物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的患者中,有5-羟色胺综合征的报告(见注意事项)。

在利奈唑胺应用的过程中有惊厥的报道(见注意事项)。

过敏性反应、血管性水肿、描述为Steve ns Joh nson综合征的皮肤水疱也有有以上多种因素而被列出。

由于上述事件为自发性报告,无法知晓其来源于多人样本的患者人群,故不能对其发生率进行估计,也不能准确地判定其与用药的因果关系。

报道。

这些不良事件可能由于其严重性、报告的频度、与利奈唑胺可能的相关性,或同时伴【禁忌】本品禁用于已知对利奈唑胺或本品其他成分过敏的患者。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正在使用任何能抑制单胺氧化酶A或B的药物(如:苯乙肼、异卡波肼)的患者,或两周内曾经使用过这类药物的患者不应使用利奈唑胺。

引起血压升高的潜在相互作用与5-羟色胺类药物潜在的相互作用【注意事项】警告在应用利奈唑胺的患者中有出现骨髓抑制的报道 (包括贫血、白细胞减少、全血细胞减少和 血小板减少症)。

对发生骨髓抑制或骨髓抑制发生恶化的患者应考虑停用利奈唑胺治疗。

不容错过,2017BTS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NTM)管理指南

不容错过,2017BTS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NTM)管理指南

不容错过,2017BTS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NTM)管理指南作者:jennifer_jjy近年来,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NTM-PD)的发病率和患病率与日俱增。

这可能是与环境的改变、检测技术的更新和临床医生对该病意识的增加等因素密切相关。

2017 年 10 月 22 日 Thorax 发表了英国胸科协会非结核分枝杆菌管理指南。

现在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其中的推荐意见及最佳实践要点。

NTM 人际播散的主要证据是什么?(章节 4)推荐意见:应在住院病房和门诊中采取适当的感染控制措施,尽可能降低脓肿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abscessus)在囊性纤维化(CF)患者中传播的风险(证据等级 B 级)。

如何定义由 NTM 感染引发的肺部疾病?(章节 5)推荐意见:若无强有力证据支持其他疾病,临床实践及相关研究也需要一个统一定义来规范命名;可考虑使用美国胸科协会/传染协会(ATS/IDSA)2007 中对于 NTM 肺病的定义(证据等级 D 级)。

最佳实践要点:应在积极治疗合并肺部病变/感染后,再考虑NTM 肺病的诊断。

应留置什么标本来检测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章节 6)推荐意见:•对于疑似 NTM 肺病患者,可使用痰、诱导痰、支气管冲洗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或支气管活检标本进行检测(证据等级 D 级)。

•应尽可能选择无创或微创采样来降低操作风险(证据等级 D 级)。

•呼吸道标本应在采集24 小时内进行检测(若不能及时处理,应冷藏在4℃ 环境中)(证据等级 D 级)。

•不应使用口咽拭子培养或血清学检测来诊断 NTM 肺部感染(证据等级 D 级)。

最佳实践要点:•采集呼吸道标本时,应根据可能的疾病鉴别诊断(如:结核分枝杆菌感染)采取包括个体防护在内的感染控制措施。

•若痰培养阴性,但临床高度怀疑NTM 感染可能;可考虑在CT 引导下行支气管冲洗以留置冲洗液进行检测。

•服用抗生素(如: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复方新诺明、利奈唑胺)会影响 NTM 生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X.L
副作用观察
2016/10/27
Y.X.L
还需要观察什么?
……
2016/10/27
Y.X.L
不良反应
• 比较常见的不良反应:呕吐、腹泻、皮疹 • 最常见的严重不良反应: 贫血、白细胞减少与血小板减少症 乳酸性酸中毒 周围神经与视神经病变 惊厥与5-HT综合征
2016/10/27
Y.X.L
2 查资料
2016/10/27
Y.X.L
辉瑞公司医学信息部
2个问题:
斯沃能否允许用于NTM 长疗程使用的安全性
2016/10/27
Y.X.L
• SFDA 尚未批准斯沃治疗分枝杆菌感染。因 此除了SFDA 批准的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使用 方式之外,辉瑞公司不建议或推荐以任何 其他方式使用斯沃。 • 在对照临床研究中,对于应用利奈唑胺制 剂超过28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进行评 价。辉瑞公司不推荐说明书推荐用法用量 以外的方法处方斯沃。
2016/10/27
Y.X.L
2016/10/27
Y.X.L
2016/10/27
Y.X.L
2016/10/27
Y.X.L
2016/10/27
Y.X.L
2016/10/27
Y.X.L
小 结
• 利奈唑胺在体内外证实具有抗结核杆菌活性。 • 半量利奈唑胺抗结核(600mg每日一次)与丁胺卡 那、克拉霉素联用治疗NTM临床有效。 • 暂未发现血常规、肝肾功能异常。 • 但还需注意观察周围神经及视神经病变,必要时 视觉功能监测。 • 跟踪结核菌情况,仍有菌时注意细菌的MIC值。
20胸科医院住院并再次原方案 抗痨3月,无效,2010.11.两次痰培养出分枝杆菌。 • 脓肿分枝杆菌对利奈唑胺、丁胺卡那、克拉霉素 及妥布霉素敏感,MIC值分别为2、2、<0.125、 2ug/ml 。对异烟肼、链霉素、利福平、已胺丁醇 耐药。 • 方案:利奈唑胺600mg,静滴每日一次,丁胺卡那 200mg,静滴每日一次,克拉霉素500mg,口服每 日二次。
2016/10/27
Y.X.L
• 2000年投入市场 • 2007年8月在中国批准上市 • 用利奈唑胺治疗耐多药肺结核在国内 应用经验不多, 国内外报道也较少。
2016/10/27
Y.X.L
• 1996年,Zurenko等发现利奈唑胺在体外具 有抗结核杆菌活性
In vitro activities of U-100592 and U-100766,novel oxazolidinone antibacterial agents. Antimicrob[J].Agents Chemother,1996.40:839.
2016/10/27 Y.X.L
治疗效果前后对比
2016/10/27
Y.X.L
治疗效果前后对比
2016/10/27
Y.X.L
治疗效果前后对比
2016/10/27
Y.X.L
2016/10/27
Y.X.L
2016/10/27
Y.X.L
治疗效果
2016/10/27
Y.X.L
副作用观察
2016/10/27
2016/10/27 Y.X.L
2016/10/27
Y.X.L
2016/10/27
Y.X.L
关于利奈唑胺与NTM
• linegolid,利奈唑酮,利奈唑烷 • 是第一个用于临床的新型唑烷酮类抗菌药, 对多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耐甲氧 西林葡萄球菌(MRSA)、耐青霉素肺炎链 球菌(PRSP)等革兰氏阳性菌具有很强的 抗菌活性,而且与其药物无交叉耐药性。
非结核分枝杆菌与利奈唑胺
袁小玲
中山市人民医院呼吸科 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2016/10/27
Y.X.L
背 景
• 2011年1月,呼吸科首次使用利奈唑胺(斯 沃)治疗1例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nontuberculosis mycobacteria NTM)患 者,用药时间迄今已达15周(104天) (2011.1.31.-4.14.)。 • 对于斯沃适应症中未提及NTM,长疗程使 用(> 28天)无经验可循。
2016/10/27
Y.X.L
谢 谢 聆 听!
2016/10/27
Y.X.L
2016/10/27
Y.X.L
• 2001年Valencia等首次有利奈唑胺联合其 他抗结核药物治疗感染多药耐药分枝杆菌 成功的报道。 • 半量利奈唑胺抗结核(600mg每日一次)与 全量组(600mg每日两次)杀菌作用相当。 • 但尚无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 验。
2016/10/27
Y.X.L
病情介绍
• 2008-12-18 因“咳嗽、咳痰伴发热6 天”入院, 胸片双中下肺感染,CT右 肺中叶及下叶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首 先考虑,痰涂片找到抗酸杆菌转二院, 规律服用抗痨药物1年余,2009-8-19 复查胸部CT提示结核已消散 。
2016/10/27
Y.X.L
• 2010-09-28体检胸片示右中叶肺不张,纤 维支气管镜示右侧主支气管狭窄,瘢痕形 成,隆突右侧牵拉变形。粘膜活检凝固性 坏死。
2016/10/27
Y.X.L
• 这属于超常规用药! • 出于医疗安全,特别是用药安全的考 虑…… 超出药物适应症范围用药 超过规定时间用药 按外院方案用药存在潜在风险
2016/10/27
Y.X.L

1 密切观察病情 2 查资料
2016/10/27
Y.X.L
1 病情观察
2016/10/27
Y.X.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