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奈唑胺治疗脓毒症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利奈唑胺结构

利奈唑胺结构

利奈唑胺结构利奈唑胺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防治泌尿系统感染症状的药物,其化学结构也十分特殊。

它属于一种合成的类似于氨基甲酸酯的药物,具有强烈抗菌作用,可以有效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本文将从利奈唑胺的化学结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利奈唑胺的分子式为C12H12FN3O3,它的分子量为269.24。

利奈唑胺是一种含有三元环的药物,其中心的三元环具有两个相邻的杂原子,它们分别是一氮和一氧,如下所示:这个三元环是利奈唑胺分子的主要活性部分,其在金属离子的催化下可以与细菌的DNA结合,从而影响DNA的合成和复制,进而抑制细菌的生长。

二、利奈唑胺的药理作用利奈唑胺是一种广谱抗菌药,主要用于治疗泌尿系统感染、呼吸道感染以及肠道感染等。

它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菌的DNA合成和复制,从而导致细菌死亡。

在体内,利奈唑胺会被迅速吸收,并在肝脏中代谢成代谢产物。

它的半衰期为1.5-2.5小时,主要通过肾脏排泄。

利奈唑胺对一些厌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

它主要用于治疗以下疾病:1.泌尿系统感染:利奈唑胺可以有效杀灭导致尿路感染的细菌,如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等。

因此,它也被广泛用于治疗尿道感染、膀胱炎、肾盂肾炎、前列腺炎等疾病。

2.呼吸道感染:利奈唑胺可以杀死引起细菌性肺炎、外界气管炎等感染的细菌,如军团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3.肠道感染:利奈唑胺还被用于治疗肠道感染,如沙门菌感染、大肠杆菌感染等。

总之,利奈唑胺是一种十分重要且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其药理作用和化学结构的独特性为其带来了强大的杀菌作用,成为医生治疗细菌感染的重要选择之一。

脓毒症

脓毒症

辅助检查:



CT回示:未见出血灶,肺部慢性炎症改变,昏迷 原因排除脑血管意外。 血常规示:血红蛋白 105.00g/L;白细胞 10.6910^9/L;中性细胞比率 81.60%;余项正常。 血气分析示:PH7.459,二氧化碳分压38.1mmHg,氧 分压50mmHg,碳酸氢根离子27mmIL/L,血氧饱和 度87%,血乳酸1.87mmol/L。 凝血:D-二聚体 2.93mg/L FEU;余项正常。 血生化示:钾 3.09mmol/L;白蛋白 31.5g/L;葡萄 糖 9.2mmol/L;余项均正常; 2017-05-25降钙素原 3.77ng/mL; 尿常规:白细胞 +-个/uL;红细胞 5-8/Hp; 葡萄糖 +1mmol/L;镜检白细胞 2-5/Hp;酮体 阴性。
血乳酸升高
(2mmol/L以上)
符合这一标准临床 病死率超过40%。
脓毒症诊断流程
脓毒性休克的抗菌治疗流程
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抗菌治疗
4 3 2
评估患者情况, 停止抗菌治疗 根据微生物培养 结果及临床治疗 反应调整起始治 疗方案
1
迅速、广谱经验 性治疗
怀疑或确诊为脓 毒性休克的患者, 在经验性给药前 应采集标本进行 病原学检测
病例分享
友谊医院重症医学二科 张丽梅



姓名:温某 性别:女 年龄:75岁 民 族: 汉族于2017-05-25 00:34入院。 主诉:突发意识不清,伴恶心,呕吐6小时。 现病史:患者家属诉于6小时前,患者晚餐 后在床休息时突然出现恶心呕吐,然后出 现意识不清,呼之不应,在家给予观察4小 时患者仍意识不清,不能叫醒,故来我院 急诊科就诊,在急诊科时血压:74/66mmHg, 心率:118次/分,呼吸:30次/分,神志不 清,昏睡状态,行头颅CT:未见脑出血, 胸部CT提示:双肺下叶轻度感染。为进一 步诊治送入我科。病程中有大小便失禁, 有发热,在家最高体温38℃,无咳嗽咳痰, 无四肢抽搐。

临床治疗中利奈唑胺的药效学和药动学研究进展

临床治疗中利奈唑胺的药效学和药动学研究进展

Wa n g G u o - j i a n a n d C h e n J i a n
( 1 T h e S e c o n d P e o p l e Ho s p i t a l o f Xi h u Di s t r i c t , Ha n g z h o u 3 1 0 0 2 4 ;
骨 关节、肺 部、泌尿道 、中枢神经系统、腹腔等) 均 能渗透达到有效 的抑菌浓度,肝肾功能影 响较小 。利奈唑胺可以广 泛用 于各
种 敏感 菌所 致 的感 染 。本 文 简 述 利 奈 唑胺 在 不 同患 者 群 体 中的 药 效 学和 药动 学 研 究 进 展 。 关键 词 :利 奈 唑胺 ;药 动 学 ; 药 效学 中 图分 类 号 :R 9 7 8 文 献 标 志 码 :A
b a c t e r i o s t a s i s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d u r i n g a d mi n i s t r a t i o n i n t e r v a l i n a l mo s t a l l o r g a n s a n d t i s s u e s ( b l o o d , s k i n , f a t , mu s c l e ,
A bs t r ac t Li ne z ol i d h as g r e a t or a l bi Oa va i l a bi l i t v a nd t i s s ue pe ne t r a t i o n.a n d c a n ma i nt a i n e f f e c t i ve
2 T h e F i r s t Af il f i a t e Ho s p i t a l , C o l l e g e o f Me d i c i n e , Z h e j i a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 H a n g z h o u 3 1 0 0 0 3 )

利奈唑胺在血液科的应用进展

利奈唑胺在血液科的应用进展

利奈唑胺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潜在相互作用
利奈唑胺可能会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 用,影响疗效或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VS
注意事项
在使用利奈唑胺期间,应避免同时使用强 效酶抑制剂和诱导剂,如利福平、苯巴比 妥等。
利奈唑胺的不良反应与处理方法
常见不良反应
利奈唑胺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 腹泻、头痛等。
利奈唑胺在治疗骨髓炎中的应用
总结词
利奈唑胺在治疗骨髓炎方面具有显著疗效,尤其对于由MRSA等耐药菌引起的骨髓炎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
详细描述
骨髓炎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常由耐药菌引起。利奈唑胺对于治疗由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引起 的骨髓炎具有较好的疗效。在临床实践中,利奈唑胺常与万古霉素等药物联合使用,以提高抗菌效果,降低耐药 菌株的产生。此外,利奈唑胺的口服制剂也广泛应用于骨髓炎的治疗,方便患者使用。
CHAPTER 02
利奈唑胺在血液科的应用Βιβλιοθήκη 利奈唑胺在治疗血液感染中的应用
总结词
利奈唑胺在治疗血液感染中表现出良好的抗菌活性, 尤其在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等 耐药菌引起的感染方面具有显著疗效。
详细描述
利奈唑胺作为一种新型的噁唑烷酮类抗菌药物,通过 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发挥抗菌作用。在血液感染的 治疗中,利奈唑胺对多种常见的血液感染病原体,如 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都具 有较高的敏感性。对于由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引起的血液感染,利奈唑胺是首选药物之一,能够有 效降低病死率并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性质
利奈唑胺具有较高的脂溶性,容易透 过细胞膜,在细胞内达到高浓度,有 效抑制细菌的DNA合成。
利奈唑胺的抗菌机制

利奈唑胺的药性分析

利奈唑胺的药性分析

利奈唑胺的药性分析作者:刘炼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4年第01期[摘要]文章对利奈唑胺的药效学和药动学特点作一全面、客观的述评,以期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利奈唑胺药性分析中图分类号:R9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1-0276o-01利奈唑胺(linezolid)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噁唑烷酮类抗菌药,对大多数革兰阳性致病菌都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与其他抗菌药多无交叉耐药现象,加之组织、体液分布广泛以及给药方法便捷,使得其治疗多重耐药革兰阳性菌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均很好,在临床上受到广泛的关注。

一作用机制和抗菌活性作为一种新型抗菌药,利奈唑胺作用于细菌的50S核糖体亚单位。

但与其他抗菌药不同,利奈唑胺不影响肽基转移酶活性而只是作用于翻译系统的起始阶段,通过抑制mRNA与核糖体连接、阻止70S起始复合物的形成,最终产生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的作用。

由于作用部位及方式独特,利奈唑胺与其他抗菌药多无交叉耐药现象[1]。

在耐药菌日益流行的今天,利奈唑胺的这一特性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利奈唑胺对几乎所有的致病性革兰阳性菌、非典型病原体、各种分枝杆菌、诺卡菌以及革兰阳性的厌氧菌都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但对革兰阴性杆菌不敏感,可能与革兰阴性杆菌的外排机制有关。

体外药敏试验还显示,包括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耐甲氧西林的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在内的葡萄球菌和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vancomycin-resistant enterococci,VRE)在内的肠球菌对利奈唑胺都100%敏感。

10多年的临床应用经验表明,利奈唑胺对多种革兰阳性致病菌、包括耐药菌所致感染均有很好的疗效。

此外,利奈唑胺对日益常见的耐多药结核杆菌和泛耐药结核杆菌也有明显的抗菌活性和治疗疗效,但因利奈唑胺不是常规抗结核药,故目前尚无相应的体外药敏试验数据。

利奈唑胺用于连续肾脏替代治疗下脓毒症休克患者的药学监护

利奈唑胺用于连续肾脏替代治疗下脓毒症休克患者的药学监护

利奈唑胺用于连续肾脏替代治疗下脓毒症休克患者的药学监护范盾聪;张蓓霞;杨玲英【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面对利奈唑胺治疗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下脓毒症休克患者,如何调整其剂量及开展药学监护.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药师参与1例CRRT下脓毒症休克患者使用利奈唑胺的治疗过程.结果临床药师建议减少利奈唑胺剂量为400 mg,q12h,同时加强血小板监测,医师采纳,取得很好疗效,同时避免药物治疗中潜在的风险.结论临床药师协助医生完善利奈唑胺在CRRT下个体化治疗方案,提高临床治疗的合理性、安全性、有效性.【期刊名称】《医药导报》【年(卷),期】2018(037)006【总页数】3页(P758-760)【关键词】利奈唑胺;脓毒症休克;连续肾脏替代治疗;连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作者】范盾聪;张蓓霞;杨玲英【作者单位】浙江省海宁市人民医院药剂科,海宁314400;浙江省海宁市人民医院药剂科,海宁314400;浙江省海宁市人民医院药剂科,海宁314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8.1;R951利奈唑胺是第1个人工合成并应用于临床的新型噁唑烷酮类抗菌药物,主要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的最早阶段,其对葡萄球菌属、肺炎链球菌属、肠球菌属细菌均具有高度的抗菌活性,且与其他抗菌药物无交叉耐药性[1],是目前治疗脓毒症休克等重症感染的首选之一。

脓毒症休克时患者组织灌注不足,约一半患者因为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在重症医学科(ICU)会采取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的治疗方式替代肾脏工作。

然而,此法会一定程度上改变利奈唑胺的药动学特点,同时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2]。

此类患者如何调整给药方案,发挥抗菌药物疗效的同时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探讨。

临床药师通过参与1例CRRT下屎肠球菌血流感染患者使用利奈唑胺抗感染的治疗,充分发挥自身在药学知识方面的优势,协同医师优化治疗方案,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利奈唑胺不良反应与临床合理应用研究

利奈唑胺不良反应与临床合理应用研究
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 结果 利奈唑胺的不 良 反 应 以 血 液、心
血管以及消化系统 等为主,老 年患者 是本品 不良反 应的好 发群体。
结论 临床应明确诱发 利 奈 唑 胺 不 良 反 应 的 各 因 素,加 强 利 奈 唑 胺
的合理使用与监护,尽量规避或降低其所诱发的各种不良反应,促进 患者转归。
表 1 受累器官及典型临床症状
受累器官
例数 (n)
构成比 (%)
临床表现
血液
79
心血管 6
消化

外周神经 1
888
67 45 11
血小板数目 降 低、乳 酸 酸 中 毒、白 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数目降低
高血压 腹泻、肝功能异常 上下肢产生麻木感,局部刺痛
23 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 给予利奈唑胺 1d中出现不良反 应的有 5例(56%),2~5d的有 27例(303%),6~10d的有 28例(315%),11~15d的有 19例(213%),>15d的有 12 例(135%)。 24 给药途径与剂量情况统计 参与本次研究的 89例患者 接受静脉注射或口服,其中静脉注射有 86例(966%),仅有 1例(34%)为 口 服。76例 (854%)患 者 给 药 剂 量 为 600
〔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36(04):337338
利奈唑胺不良反应与临床合理应用研究
陆培培,席骏钻(江苏省如皋市人民医院药剂科 如皋
226500)
摘要:目的 探究利奈唑胺的不良反应类型,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提升用药安全性。方法 选择 2014年 1月至 2018年 12月在如皋市
人民医院接受利奈唑胺药物治疗后产生不良反应的 89例患者临床资
2000,(02):65 〔5〕汪维佳,方东升,华育晖 榄香烯注射液所致新的不良反应临床

利奈唑胺的临床应用策略

利奈唑胺的临床应用策略
利奈唑胺的临床应用策略
一、噁唑烷酮类抗菌药
(oxazolidinone) ——全新的化学结构
噁唑烷酮类抗菌药物是继磺胺类和喹诺 酮类之后,新上市的一种结构全新的化学合 成抗菌药物,有独特的作用机理和良好的抗 菌活性,其抗菌谱覆盖了革兰阳性球菌,被 认为是解决革兰阳性菌多药耐药的新方向和 新希望。
2
P=0.025
63.5%
生存率(%)
60
利奈唑胺
万古霉素
50
4
9
14
19
24
诊断后天数
1. Wunderink R, et al. Chest. 2003;124:1789-97.
29
10
治疗MRSA所致VAP的临床治愈率
临床治愈率(%)
两项随机双盲研究的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1
70
斯沃
万古霉素
60
50
二、利奈唑胺的化学结构
3’-氟苯-4’-吗啉
噁唑烷酮
5-次甲基乙酰胺
3
全面覆盖革兰阳性菌-金葡菌/肠球菌/链球菌1
体外研究和临床应用结果均已证实,下列菌株MIC90至少低于或等于利 利奈唑胺对下列绝大多数致病菌显 奈唑胺的敏感范围
示出抗菌活性
屎肠球菌(仅指VRE菌株)
粪肠球菌(包括VRE菌株)
金黄色葡萄球菌(包括MRSA)
Cepeda JA, et al. J Antimicrob Chemother. 2004;53:345-55.
18.6
P = 0.002
MRSA
(23/45) (8/43) 12
临床疗效差异的原因之一 PK/PD的差异
万古霉素:肺组织浓度低于血清浓度(n=30) 1小时 9.6mg/ug VS 40.6mg/L 穿透率(%) 24% 12小时 2.8mg/ug VS 6.7mg/L 穿透率(%) 42%

一例老年脓毒症合并急性肾衰竭患者卜书红

一例老年脓毒症合并急性肾衰竭患者卜书红

CRRT废液中万古霉素浓度
袋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浓度ug/ml
滤液量L 万古霉素mg
11.56
4 46.24
13.34
4 53.36
21.4
4
25.49 23.54 32.86 35.94
4 4 4 4
32.7
4
19.39
4
18.7
4 74.8
15.28
4
61.12
85.6 101.96 94.16 131.44 143.76 130.8 77.56
万古霉素总量mg 1000.8
讨论与{分析 •患者本次CVVHDF期间万古霉素给药量1500mg,滤液中总量1000.8mg。
•该患者的数据表明,CVVHDF模式22.5h能清除66.72%的万古霉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文献报道 相一致。
•行CVVHDF的患者由于被清除了较大部分的药量,需要增加给药剂量。
3.万古霉素谷浓度与疗效的关系
内容
4 1
患者基本情况
小结
脓毒症
MODS (AKI) 体内蓄积 引起肾脏毒性
CRRT
药物
可清除药物 造成治疗浓度不足
小结
1)在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控制适宜的浓度范围内,万古霉
素在脓毒症伴肾功能衰竭的患者是安全而有效的;
2)CTTRHDF模式可以清楚较大部分的万古霉素,需要提高药 物剂量; 3)对重症感染患者,万古霉素谷浓度控制在15~20 mg·L时 抗感染疗效比10 mg·L以下更好。 如何在危重患者使用过程中兼顾疾病、药物与机械治疗间的 矛盾需要ICU专科临床药师深入掌握药物的治疗进展协助医
CVVHDF模式 保护脏器:参附、鑫贝科等 抗炎:乌司他丁 醒脑:醒脑静、纳美芬 利尿:托拉塞米、安体舒通 抗凝:速碧林

1例利奈唑胺个体化给药案例报道

1例利奈唑胺个体化给药案例报道

1例利奈唑胺个体化给药案例报道利奈唑胺是一种治疗癌症的常用药物,但是由于其副作用和个体差异,给药过程中需要进行个体化调整。

下面将介绍一例利奈唑胺个体化给药的案例报道。

病例患者为一名60岁女性,因为左乳癌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病灶己浸润淋巴管。

经过多学科会诊团队讨论,决定采用利奈唑胺辅助化疗。

在给药过程中,患者出现了严重的消化道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等。

鉴于患者的药物代谢情况和药物敏感性会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我们对患者进行了遗传代谢酶基因检测,以确定其对利奈唑胺的代谢能力和敏感性。

结果显示患者的药物代谢酶基因存在突变,导致其对利奈唑胺的代谢能力较弱,因此在相同剂量下,药物在体内的蓄积量较高,从而导致了明显的药物中毒反应。

针对患者的个体差异,我们对其进行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调整。

我们减少了利奈唑胺的剂量,并且将给药时间延长至原来的两倍,以减缓药物在体内的蓄积速度;我们增加了抗恶心药物和益生菌的使用,以减轻消化道反应;我们对患者进行了密切的监测和随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药物不良反应。

经过个体化调整后,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得到了有效控制,治疗效果也得到了明显提升。

通过这一案例,我们深刻体会到了个体化给药的重要性。

每个患者的药物代谢能力和敏感性都有所不同,只有根据患者的个体特点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调整,才能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避免不必要的药物不良反应。

在此,我们呼吁临床医生和患者在药物治疗过程中重视个体化给药,积极进行相关的基因检测和药物敏感性评估,以更好地指导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

这一例利奈唑胺个体化给药的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为个体化治疗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个体化治疗将会在临床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患者的健康带来更大的益处。

成人危重患者利奈唑胺个体化用药的研究进展

成人危重患者利奈唑胺个体化用药的研究进展

成人危重患者利奈唑胺个体化用药的研究进展作者:张明李国飞孙浩来源:《中国药房》2022年第12期关键词利奈唑胺;成人危重患者;药动学;治疗药物监测利奈唑胺(linezolid)是一种恶唑烷酮类合成抗菌药物,对链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结核菌等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具有良好的抑制活性,可用于临床治疗危及生命的成人医院获得性肺炎及复杂性皮肤软组织感染,且有效性、安全性良好[1-2]。

利奈唑胺的药品说明书推荐成人标准剂量为600 mg(q12 h,静脉注射),即便是肝/肾功能损害或行脏器功能替代治疗的患者也无需进行剂量调整。

目前,精准用药理念日益深入,考虑到危重患者个体病情差异大、基础疾病重、脏器功能差、用药品种及数量多等因素,标准剂量的利奈唑胺可能并不适用[3]。

为此,本文拟综述近年来成人危重患者使用利奈唑胺的相关研究,分析该类人群的药动学特征,归纳危重患者常见生理/病理改变对药物的影响,旨在为利奈唑胺的个体化应用提供参考。

1 药动学特征对于非危重患者,利奈唑胺的口服吸收相对完全;而对于危重患者,由于其不能口服或口服吸收的不确定性,临床常采用静脉给药的方式。

利奈唑胺具有高亲脂性,其血浆蛋白结合率为31%,在几乎所有组织和细胞中都具有良好的渗透性,组织穿透能力强,表观分布容积(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Vd)為30~50 L[4]。

有研究指出,该药约有35%以原型通过尿液排出,另50%则通过非肝药酶代谢转化生成两个非活性代谢产物经尿液排出,药物半衰期(half life,t1/2)为5~7 h,清除率(clearance,CL)为80~138 mL/min[5]。

目前,学界公认以利奈唑胺血药谷浓度(minimum concentration,cmin)和浓度- 时间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oncentration-timecurve,AUC)与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的比值作为预测其治疗效果的最佳指标,以cmin≥2 mg/L和AUC/MIC>100作为确保疗效的理论阈值[6]。

利奈唑胺副作用病例报告

利奈唑胺副作用病例报告

利奈唑胺致粒细胞缺乏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姜辉李曙平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干部一科(武汉430070)利奈唑胺是一种噁唑烷酮类抗生素,主要用于严重的革兰阳性球菌感染,包括:万古霉素耐药的肠球菌感染。

由金葡菌、化脓性链球菌或无乳链球菌引起的皮肤感染。

由葡萄球菌或肺炎链球菌引起的院内肺炎。

由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或青霉素敏感的肺炎链球菌引起的社区获得性肺炎[1]。

它作用机制是通过与核糖体rRNA的50S亚单位结合,阻止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利奈唑胺进入临床后,在带来良好治疗效果的同时,其毒副作用也逐渐显现,本文报告一例我们遇到的使用利奈唑胺后出现粒细胞缺乏,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以提高对该药血液系统副作用的认识。

临床资料患者,女,71岁。

因反复咳喘2年,再发一周,加重伴胸闷、心慌半天。

于2009年11月27日入院。

入院诊断: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II型呼吸衰竭。

经抗感染、平喘等治疗,病情逐渐加重,同时伴有尿量减少,尿素:27.16mmol/L,肌酐:313umol/L。

从2009年12月24日开始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

2009年12月31日开始行床旁血液透析治疗。

因为痰培养发现: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从2010年1月1日开始给予利奈唑胺600mg,静脉滴注,每12小时一次,至2010年1月7日停用。

在此期间血常规变化情况:2010年1月1日,WBC:10.4×109/L,RBC:2.99×1012/L, PLT:92×109/L。

2010年1月2日,WBC:9.7×109/L,RBC:3.17×1012/L, PLT:81×109/L。

2010年1月4日,WBC:3.5×109/L,RBC:3.37×1012/L, PLT:119×109/L。

2010年1月6日,WBC:0.5×109/L,RBC:3.79×1012/L, PLT:79×109/L。

临床药师参与一例脓毒性休克患者抗感染治疗的病例分析

临床药师参与一例脓毒性休克患者抗感染治疗的病例分析

•病例报告•临床药师参与一例脓毒性休克患者抗感染治疗的病例分析郭琼琼邓冬梅刘毽赵永萍王媛媛脓毒性休克是指严重感染导致的低血压持续存在,经充分的液体复苏难以纠正的急性循环衰竭,可迅速导致严重组 织器官功能损伤!主要死亡原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是常见的急危重症,病死率高,平均高达42.9%,早期识别并启动治 疗可降低严重感染和脓毒性休克的病死率本文通过临床药师对一例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抗感染治疗方案的监护与调整,分析其抗感染治疗。

1病历摘要患者女,73岁,身高约155cm,体质量约60kg。

因“腹痛、腹胀2d”入院。

患者于2019年8月7日中午进食后于当日15:00出现间断腹胀、腹痛、呕吐、腹泻等不适未予以治疗,2019年8月8日感上述症状加重,于1:00至急诊科就诊,腹部增强CT提示:①小肠梗阻:梗阻点考虑位于盆腔小肠,粘连性肠梗阻可能;盆腔小肠缺血性改变;腹膜炎;②子宫及双侧附件显示不清,考虑术后改变,诊断考虑“粘连性肠梗阻”,经治疗后症状好转$2019年8月9日4:00患者腹痛、腹胀加重,伴心悸、气促不适,测血压低,无尿,查血气提示乳 酸中毒,考虑“腹腔脏器穿孔?感染性休克”,予气管插管、抗休克等抢救治疗后,收入重症监护室(ICU)进一步抢救治疗。

患者既往因“子宫肌瘤”行开腹“子宫切除术”。

入科诊断:①腹痛待查:粘连性肠梗阻?急性腹膜炎?消化道穿孔?小肠坏死?②感染性休克,③急性肾功能损害,④代谢性酸中毒,⑤低钠血症。

治疗经过:入科查体体温:375,脉搏:124次/min,血压: 58/49mmHg(以多巴胺静脉泵入维持),腹部膨隆,全腹明显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偶可闻及,意识呈药物镇静状 态,无运动;腹腔穿刺淡血性浑浊液体;辅助白细胞(WBC)为&76x109/L,C反应蛋白(CRP)为153.1mg/L,降钙素原(PCT)>100ng/mL,白细胞介素(IL)-6>5000pg/mL,血气分析乳酸(Lac):6.1mmol/L;肾脏:肌酐为273&mol/L;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评分19分,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为15分;腹水:未查见细菌、真菌;遂给予注射用头抱哌酮钠/舒巴坦钠(3g,静脉注射,每日2次)、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0.5g,静脉注射,每日2次)抗感染治疗,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抗休克,并给予补液、补钾补钠、升压、保肝、镇静DOI:10.11655/zgywylc2021.01.089作者单位:030000太原,中国人民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五医院药剂科(郭琼琼、赵永萍、王媛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药剂科(邓冬梅);隆昌市人民医院药剂科(刘毽)通信作者:王媛媛镇痛等治疗,并与当日全身麻醉下行剖腹探查+肠粘连松解+小肠坏死切除+小肠造口术,术中诊断:①回肠坏死伴回肠穿孔,②急性腹膜炎,③粘连性肠梗阻,④感染性休克,⑤多器官功能衰竭,⑥代谢性酸中毒。

利奈唑胺的临床研究

利奈唑胺的临床研究

利奈唑胺的临床研究利奈唑胺(Lenalidomide)是一个口服的免疫调节剂,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

它是一种靶向多种细胞因子的药物,通过抗炎和免疫调节机制来发挥作用。

利奈唑胺不仅可以直接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和生存,还可以调节免疫系统,增强机体免疫力。

早期的临床研究表明,利奈唑胺在多发性骨髓瘤和低级别非霍奇金淋巴瘤等血液系统肿瘤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

利奈唑胺可以促进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杀伤,通过增强抗肿瘤免疫应答达到治疗效果。

此外,利奈唑胺还能够诱导癌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阻滞,从而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这些作用使利奈唑胺成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治疗的重要药物。

近年来,利奈唑胺的临床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利奈唑胺已成为标准的一线治疗药物。

一项随机对照研究显示,在接受利奈唑胺治疗的患者中,疾病进展的风险降低了50%,生存期也明显延长。

类似的结果也在其他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如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滤泡性淋巴瘤中观察到。

除了单一应用,利奈唑胺还被广泛应用于多种联合治疗方案中。

例如,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利奈唑胺通常与地塞米松和蛋白酶体抑制剂联合应用,以提高治疗效果。

研究结果表明,这种联合治疗方案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期。

与此同时,利奈唑胺的临床研究也在不断探索新的应用领域。

最新的研究显示,利奈唑胺在实体瘤如黑色素瘤和肺癌中也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这为进一步扩大利奈唑胺的应用范围提供了新的思路。

尽管利奈唑胺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治疗中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例如,长期使用利奈唑胺可能导致一些不良反应,如造血抑制和肠道反应。

此外,一部分患者对利奈唑胺的治疗反应较差,需要进一步研究发现新的预测因子和治疗策略。

总之,利奈唑胺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免疫调节剂,已在多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然而,仍需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来深入探究利奈唑胺的作用机制、优化治疗方案,以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利奈唑胺病历点评指南

利奈唑胺病历点评指南

利奈唑胺病历点评指南专项处方点评指南利奈唑胺病历点评指南一.概述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是当今全球关注的问题。

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性的产生是当务之急。

利奈唑胺注射液,适应症为本品用于治疗由特定微生物敏感株引起的下列感染。

耐万古霉素的屎肠球菌引起的感染,包括并发的菌血症。

院内获得性肺炎,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甲氧西林敏感或耐甲氧西林的菌株)或肺炎链球菌(包括多药耐药的菌株[MDRSP])。

如果已证实或怀疑存在革兰阴性致病菌感染,临床上可能需要联合用药。

复杂性皮肤和皮肤软组织感染,包括未并发骨髓炎的糖尿病足部感染,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甲氧西林敏感或耐甲氧西林的菌株)、化脓链球菌或无乳链球菌引起。

尚无利奈唑胺用于治疗褥疮的研究。

如果已证实或怀疑存在革兰阴性致病菌感染,临床上应考虑进行联合用药。

非复杂性皮肤和皮肤软组织感染,由金黄色葡萄球菌(仅为甲氧西林敏感的菌株)或化脓链球菌引起。

社区获得性肺炎,由肺炎链球菌(包括对多药耐药的菌株[MDRSP])引起的社区获得性肺炎,包括伴发的菌血症,或由金黄色葡萄球菌(仅为甲氧西林敏感的菌株)引起的社区获得性肺炎。

为减少细菌对药物耐药的发生和保持利奈唑胺及其他抗菌药物的疗效,利奈唑胺应仅用于确诊或高度怀疑敏感菌所致感染的治疗或预防。

当获悉培养和药物敏感性结果,应当考虑选择或调整抗菌治疗。

如缺乏这些资料,当地的流行病学和药物敏感性状况可能有利于经验性治疗的选择。

利奈唑胺不适用于治疗革兰阴性菌感染。

如确诊或疑诊合并革兰阴性菌感染,立即开始针对性的抗革兰阴性菌治疗十分重要。

对多药耐药的肺炎链球菌(MDRSP)是指对于如下两种或更多种抗生素耐药的菌株。

抗生素包括:青霉素、二代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药物、四环素和磺胺甲基异恶唑/甲氧苄氨嘧啶。

2012年8月1日正式实施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规定需严格控制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将利奈唑胺列为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故需加强评估,保证合理使用。

老年患者应用利奈唑胺的临床观察分析

老年患者应用利奈唑胺的临床观察分析

2 4 4

4 0

1 0 0

0 0

0 0

2 1
1 1
0 0
0 0
1 1 7 0 0
1 1 1 Biblioteka 0 0 0 2 00 0 0 0
0 0 0
1 临床 资料
1 . 1 一般资料 5 0 例患者均为 2 0 0 8 年1 月 至
对不 良反应应详细描述并纪录发生时间 、持续时
间及处 理情 况 。 1 . 4 统 计 学处 理 应用 S P S S 1 3 . 0 统 计软 件 ,计数
2 0 1 0 年7 月在本科使用利奈唑胺治疗的病例,男
3 7 例, 女1 3 例。 年龄 6 0 — 9 8 岁, 平均( 8 2 . 8 ± 5 . 8 ) 岁; 肺部感染 3 0 例( 6 0 . 0 %) , 术后感染 5 例( 1 0 . 0 %) ,
血行感染 8例 ( 1 6 . 0%) ,肺部感染伴血行感染 1 例 ( 2 . 0%) ,尿路感染 6 例( 1 2 . 0 %) 。继发感染
完全 消 除 ,且无 新 的病 原 菌 出现 ; 部 分 清除 指治
情危重、免疫功能低下 、大量抗菌药物应用及多 种侵人性操作 ,是感染 的高危人群 。利奈唑胺是 最早应用于临床 的新 型嗯唑烷酮类抗菌药物 ,对 需氧 G + 球菌 ,包括 耐 甲氧西林金 黄色葡萄球 菌 ( M R S A) 、耐万 古霉素肠球 菌 ( V R E)具有 良好 的抗菌作用。随着临床应用经验积累,利奈唑胺 对骨髓 的抑制已逐渐受到重视 。本文 回顾性分析 5 0 例老年患者应用利奈唑胺的临床疗效 ,重点分

利奈唑胺的药理学特点及临床应用

利奈唑胺的药理学特点及临床应用

利奈唑胺的药理学特点及临床应用利奈唑胺(linezolid)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恶唑烷酮类抗菌药,对大多数革兰阳性致病菌都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与其他抗菌药多无交叉耐药现象,加之组织、体液分布广泛以及给药方法便捷,使得其治疗多重耐药革兰阳性菌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均很好,在临床上受到广泛的关注。

自20XX年4月在美国首次上市以来,人们已在利奈唑胺的临床应用方面积累了众多资料与经验,但有关综述却不多。

本文对利奈唑胺的药效学和药动学特点以及临床应用等作一全面、客观的述评,以期为临床合理应用和保持其长期有效性提供参考。

1 作用机制和抗菌活性作为一种新型抗菌药,利奈唑胺作用于细菌的50S核糖体亚单位。

但与其他抗菌药不同,利奈唑胺不影响肽基转移酶活性而只是作用于翻译系统的起始阶段,通过抑制mRNA与核糖体连接、阻止70S起始复合物的形成,最终产生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的作用。

由于作用部位及方式独特,利奈唑胺与其他抗菌药多无交叉耐药现象。

在耐药菌日益流行的今天,利奈唑胺的这一特性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利奈唑胺对几乎所有的致病性革兰阳性菌、非典型病原体、各种分枝杆菌、诺卡菌以及革兰阳性的厌氧菌都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但对革兰阴性杆菌不敏感,可能与革兰阴性杆菌的外排机制有关。

体外药敏试验还显示,包括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耐甲氧西林的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在内的葡萄球菌和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vanycin-resistant enterococci, VRE)在内的肠球菌对利奈唑胺都100%敏感[3-4]。

10多年的临床应用经验表明,利奈唑胺对多种革兰阳性致病菌、包括耐药菌所致感染均有很好的疗效。

此外,利奈唑胺对日益常见的耐多药结核杆菌和泛耐药结核杆菌也有明显的抗菌活性和治疗疗效[5-7],但因利奈唑胺不是常规抗结核药,故目前尚无相应的体外药敏试验数据。

利奈唑胺治疗 ICU 重症感染27例

利奈唑胺治疗 ICU 重症感染27例
作 者简 介 : 向淑 麟 ( 1 9 8 1一), 女, 医学 硕 士 , 主治 医 师 , 研究方向 : 重症 医学 。E — ma i l : b e r y l — x @1 2 6 . c o n r
通讯作者 Leabharlann 熊滨( 1 9 6 5一), 男, 大学本科 , 医学学士 , 主任医师 , 研究方 向: 重症医学。E - ma i l : I C U X i o n g @s i n a . c o m
X I O N G B i n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C r i t i c a l C a r e Me d i c i n e ,t h e P e o p l e S H o s p i t a l o f G u a n g x i Z h u a n g A u t o n o m o u s R e g i o n ,
s i g n i i f c a n t d i i f e r e n c e s i n t h e b l o o d r o u t i n e e x a mi n a t i o n .1 i v e r a n d r e n l a f u n c t i o n b e  ̄r e a n d ft a e r 7 2 h o u r s t r e a t me n t o f
i n i n t e ns i v e c a r e u n i t . Me t ho ds Twe n t y — s e v e n pa t i e n t s wi t h s e v e r e s e ps i s we r e t r e a t e d it w h l i ne z o l i d 0 . 6 g r a m t wi c e

利奈唑胺对比万古霉素治疗重症感染的疗效评价

利奈唑胺对比万古霉素治疗重症感染的疗效评价

利奈唑胺对比万古霉素治疗重症感染的疗效评价作者:宋斐王素宁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21年第11期[摘要] 目的评价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在治疗重症感染方面的疗效。

方法筛选2020年2—5月入住ICU的确诊或高度怀疑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者共19例,随机分为利奈唑胺组及万古霉素组,分别给予常规剂量治疗,比较两组炎症指标、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后,利奈唑胺组相对于万古霉素组在白细胞、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介素-6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利奈唑胺组临床显效率为55.56%,万古霉素组为60.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利奈唑胺对革兰阳性球菌重症感染的疗效与万古霉素无明显差异,临床疗效肯定。

[关键词] 利奈唑胺;万古霉素;革兰阳性球菌;重症感染[中图分类号] R978.1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21)11-0096-04R515 evaluation on the efficacy of linezolid versus vancomycin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infectionsSONG Fei WANG SuningDepartment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8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linezolid and vancomycin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infections. Methods A total of 19 patients with confirmed or highly suspected Gram-positive cocci infection who were admitted to the ICU from February 2020 to May 2020 were screene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linezolid group and vancomycin group, and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doses of treatment. The inflammation indicators, clinical efficacy and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changes of leukocytes, procalcitonin, C-reactive protein, and interleukin-6 in the linezolid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vancomycin group. The clinically significant rate in the linezolid group was 55.56% and that in the vancomycin group was 60.00%.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The 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poor and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The curative effect of linezolid on severe Gram-positive cocci infections i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vancomycin, and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is positive.[Key words] Linezolid; Vancomycin; Gram-positive cocci; Severe infections不論是社区获得性还是医院获得性感染革兰阳性球菌都是目前非常常见的致病菌[1-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奈唑胺治疗脓毒症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利奈唑胺治疗脓毒症临床疗效。

方法给2012年5月~11月收治的40例脓毒症患者使用利奈唑胺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

结果经治疗,40例患者共治愈25例(62.5%),进步6例(15%),显效6例(15%),无效3例(7.5%)。

结论利奈唑胺对治疗脓毒症效果显著。

标签:利奈唑胺;脓毒症
革兰阳性球菌是脓毒症主要致病菌,临床治疗难度大,死亡率高。

利奈唑胺是人工合成唑烷酮类抗菌药物,对治疗革兰阳性球菌脓毒症疗效较显著。

本文对收治的40例脓毒症患者使用利奈唑胺进行治疗,评价其疗效以及安全性,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12年5月~11月将收治的40例脓毒症患者用利奈唑胺进行治疗,其中女15例,男25例,年龄15~75岁。

40例患者基础病变多有一种以上,其中高血压6例,器官移植5例,糖尿病8例,脑出血5例,多发性创伤6例,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5例,血液系统疾病5例,甲亢危象5例。

患者均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表现,且明确感染灶诊断为脓毒症。

严重脓毒症特征为伴有器官功能障碍和低灌注,40例患者中有25例符合严重脓毒症。

1.2方法给脓毒症患者注射利奈唑胺(600mg/支),2次/d,疗程为9~20d。

在此期间观察细菌学疗效、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期间根据细菌病原学停止或继续抗菌治疗。

1.3疗效评判标准体征、病原学检查、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这4项指标完全恢复正常为痊愈;使用药物治疗后病情有所好转但不明显为进步;病情明显好转视为显效;用药后病情仍无好转为无效,痊愈加显效视为有效。

1.4细菌学清除判断标准菌学清除判断标准是按替换、清除、未清除3级来评定。

经治疗感染的灶原致病菌消失,新病原菌培养出来视为替换;治疗后培养病原菌连续2次消失视为清除;初始病原菌在治疗后仍然生长视为未清除。

2结果
2.1治疗疗效40例患者共治愈25例(62.5%),进步6例(15%),显效6例(15%),无效3例(7.5%)。

无效病例中合并屎肠球菌泌尿系感染及粪肠球菌血流感染的慢性肾脏病5期的有2例,MRSA感染肺炎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感染部位见表1。

40例患者共检查出50株致病菌株,同时合并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的有3例,同时合并MRSA与人葡萄球菌的有3例,同时合并人葡萄
球菌和屎肠球菌的有4例,同时合并耳葡萄球菌与表皮葡萄球菌的有3例,其均对利奈唑胺药物敏感。

2.2不良反应有不良反应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用药后肌酐水平比用药前升高的有5例,皮疹患者有2例,治疗前血小板为152×109/L,在用药期间降至52×109/L,并未进行特殊治疗,继续给患者用药未发现血小板有下降的趋势,结束治疗后未用药,血小板为正常标准。

3讨论
利奈唑胺能抑制细菌蛋白合成,阻止细菌70S起始复合物形成,未经过P450代谢,作用方式及靶部位独特,G+菌几乎被全面覆盖,用药后在各组织中的分布较为广泛[1]。

本文研究表明,利奈唑胺药物对屎肠球菌、粪肠球菌、微球菌、人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耳葡萄球菌、MRSA有较好的抗菌活性[2]。

其中对微球菌、人葡萄球菌与耳葡萄球菌的治疗较为有效,致病菌株50株中,MRSA 占的比例最大。

对治疗MRSA肺炎的传统药物是糖肽类抗生素,经报道,使用万古霉素治疗MRSA的临床分离率不断上升,我国国内并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菌株[3]。

我国使用利奈唑胺治疗MRSA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對治疗革兰阳性球菌有较好的疗效。

利奈唑胺药物对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具有明显的优势。

本研究中肺部感染25例患者中,治愈20例,说明肺部感染使用利奈唑胺治疗疗效好,对清除器官组织中的感染较为有效。

重病患者多为肝功能不全,多合并器官功能障碍,必须使用有效安全的抗感染药物,肾功能不全者,肝脏可代谢60%利奈唑胺,肾脏可代谢30%利奈唑胺,该药物还具有肝脏双通道排泄特点。

在使用药物过程中有5例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肌酐水平升高,经治疗肌酐水平得到恢复,由表2得知,使用利奈唑胺药物后两组肾功肌酐上升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该药物对治疗肾功能不全的脓毒症患者较安全。

综上所述,利奈唑胺药物对收治的40例脓毒症患者临床治疗有显著效果,但要掌握好其用量与适应症,注意应用利奈唑胺以减少耐药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马玉东,孙宝山,宋岩.脓毒症的临床诊治[J].沈阳医学院学报,2010,22(02):143-144.
[2]张萍,曹权,郑崇明,等.利奈唑胺治疗脓毒症34例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0,18(02):120-121.
[3]王博雅,闫素英.利奈唑胺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1,24(08):153-15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