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多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合集下载

播音主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播音主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区域治理综合信息播音主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析高志尊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广播电视台新闻部,河北 保定 071100摘要:随着时代发展,观众们的口味也越来越多元化,这就对播音与主持专业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各大高校在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面也应加强创新,这样才能够与时代发展性相适应。

本文笔者主要就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不足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未来播音主持人才培养发展方向,希望能给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播音主持;人才;培养;创新随着社会发展,科技不断进步,广播电视也在不断发展,这就需要一大批传媒类专业人才。

播音主持人才培养关乎节目的整体质量甚至整个广播电视的发展。

由于近几年来高校不断盲目增设此专业,各个学校的师资、教学设备良莠不齐,教学模式陈旧,直接影响到专业人才的培养,进而引发种种问题。

一、播音与主持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不足1 教学思路落后20世纪,我国已经步入了大数据时代,大量的电视节目、网络综艺涌现出来,伴随着电子信息的发展,如今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当中的必需品,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细究各类节目的发展变化,在节目制作上可以说与国外并没有相差太远,但在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却依然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思路,培养模式过于单一。

如今我国在播音与主持的培养科目大纲中明显地将该学科分为了若干个小科目,对不同的学生分领域进行培养;而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则是将播音主持专业学科尽量地简化,将若干个小科目合并成大科目,让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了解到更多的知识,并将优秀的学生送往各大电视台实践学习。

这便足以看出,相比于国外,我国的教学思路太过落后,模式也过于死板。

2 缺乏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近年来,我国各类综艺节目中最受欢迎的都是一些国外引进的题材,如《奔跑吧兄弟》《中国好声音》等等,这些节目都是买断了日韩等国的综艺版权,通过本土改造后搬上荧屏,但实际上节目的精髓以及主持的风格都是借鉴国外,这也说明了我国对创新人才的缺乏,说到底也就是学习时缺乏创新思想的培养。

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阶段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阶段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阶段人才培养模式探析随着社会的发展,播音主持行业已经成为千千万万人热爱的事业。

而作为从事播音主持行业的人才,要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形象气质、专业技能及道德素养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因此,在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阶段的人才培养中,学校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同时,给予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环境,以便更好地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播音主持人才。

首先,学校应该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阶段的人才培养模式应当多元化,注重基础课程的教学,同时也应该重视实践教学。

在基础课程上,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功底,建立专业术语、语法和表达方式的规范体系,同时向学生介绍基本的音乐、艺术以及新闻等领域的知识。

而在实践教学上,除了学生常规的实践演讲和主持活动外,学校还应该加强校外实践和社会实践的机会。

比如举办一些类似晚会主持、旅游节目主持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其次,学校应该注重对学生的道德素质的培养。

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阶段的人才培养不应该只注重技能的培养,而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的道德素质的培养。

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应该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学术道德等方面的教育。

同时,学校还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些社会热点、伦理道德等方面的讲座或者比赛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避免一些负面行为的出现。

最后,学校应该给予学生自由发展的环境。

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阶段的人才培养应该给学生良好的环境,同时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发展的空间。

比如,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渠道,让学生自由参与学术交流、文化交流和艺术活动等。

同时,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社团组织等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同时丰富学生的社会阅历。

总之,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阶段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注重多元化教学模式、实践教学、道德素质的培养和给予学生自由发展的环境,来培养具有高素质的播音主持人才。

播音主持人才培养探究论文

播音主持人才培养探究论文

播音主持人才培养探究论文播音主持人才培养探究论文一、广电媒体播音主持队伍现状及其需求为了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提高专业人才素质,以满足业界需求,更好地服务社会,笔者带领研究团队开展了媒体播音员主持人现状调查的调研活动。

调研于2014年5月至11月间进行,调研对象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市)、县三级广播电台电视台(或频道频率)。

调研主要采用面访和开座谈会的方式进行。

面访针对电台电视台台长或总监等相关管理人员进行一对一的口头访问,开座谈会是约请电台电视台领导、频道频率负责人以及播音员主持人代表进行讨论座谈。

调研涉及全疆各级电台电视台23家,既包括新疆电视台、乌鲁木齐市人民广播电台、和田地区电视台、吐鲁番电视台等市级台、地级台,也包括伊宁县、和硕县、皮山县等县级台。

调研内容涉及播音员主持人队伍现状、选拔标准、管理模式及存在的问题等。

由于各方面条件所限,调研是在新疆范围内进行,但除了某些特殊性需求如双语人才,新疆各级媒体对播音主持人才的需求状况在全国范围内也应该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对其他省市高校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1.不同层级广播电视媒体对播音员主持人的素质要求各有侧重在省一级的广播电视媒体中,对播音员主持人的要求更为综合,不仅在专业素质职业素质上有所要求,而且在政治素质以及文化素质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地(市)级电台电视台对于播音员主持人应具备的素质要求更为具体。

良好的播音品质、台风特色,以及具有采访编辑制作主持的复合能力通常被认为是播音员主持人应具备的最重要的素质。

县级电台电视台在我国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的系统中处于最基层一级。

相比较而言,人才、资金、设备等方面无法与更高层级电视媒体相提并论,播音主持人才相对缺乏。

因此县级电台电视台更加看重播音员主持人的基本功:标准的普通话,良好的阅读写作表达能力。

2.广播电视媒体播音主持队伍人员结构和素质与媒体发展不协调首先是人员性别比例失衡,布局不均衡。

大部分媒体中男主播非常缺乏。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研究-播音主持论文-教育论文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研究-播音主持论文-教育论文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研究-播音主持论文-教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随着传媒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高校培养出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毕业生已经不能够满足时下传媒业的发展要求,导致高校培养出的人才与用人单位所需无法达成一致。

为此,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对人工智能时代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加以探讨。

【关键词】人工智能;播音与主持;应用型人才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传媒业发生了的变化,同时高校培养了大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毕业生,导致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

如何让学生适应人工智能时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使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更科学、更规范、更符合时代发展潮流是我们目前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这些年,媒体融合已经成为传媒业的共识,技术的革新、大数据的运用、云计算的推广、中央厨房的出现,“融媒体”开始向“智媒体”方向发展。

人工智能技术在传媒领域开辟了一条道路,“AI合成主播”、央视网络春晚“小小撒”、配音纪录片《创新中国》等的出现,让我们顿时产生了危机感。

人工智能能否播音员主持人?高校传媒专业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该何去何从?这些都是目前我们所面临、所要思考的问题。

一、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发展现状近些年,国内的广播电视媒体行业蓬勃发展,荧屏前出现了一批又一批的播音主持从业人员,为播音主持队伍增添了不少新鲜血液。

与此同时,全国各大高校纷纷开设和扩招播音与主持专业,由于各高校招收人数多,考生报考人数也多,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成为全国艺术类考试中的热门专业。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时代已悄然到来。

按照高校的传统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已经不能够满足现如今传媒行业的发展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学生综合素质不。

高面对应试教育,许多考生认为全凭文化课参加普通高考进而考取一所好的院校十分困难。

因此,部分考生选择报考艺术类专业以进入理想大学。

人才培养的播音主持论文2篇

人才培养的播音主持论文2篇

人才培养的播音主持论文2篇第一篇一、培养目标与教学方法的匹配播音主持专业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不同,它不是通过课堂讲授就能够培养出优秀人才。

按照该学科一般的教学规律来说,必须通过大课讲授、小课辅导,实施艺术个性化教育。

所以,办好这个专业,首先要保证富有实践经验的老师或在新闻媒体有一定工作经历的播音员主持人指教及辅导。

播音主持专业教育领域的领军院校中国传媒大学,近几年也在持续地吸纳在新闻媒体有一定工作经历的优秀播音员和主持人充实教师队伍,这个举措取得显著效果。

不过从现在全国开办播音主持专业院校的状况调查分析,绝大多数院校因为师资匮乏,有的直接从本校的毕业生中选拔部分人留校任教,这些人往往还没有走出校门就直接走上讲台,没有从事广播电视工作的经验,因而在授课过程中的示范、引导水平偏弱。

这样的课程资源、师资力量与专业培养目标的矛盾极为突出。

综观各大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上,基本都是如此:“以播音主持为主、具有多种语言艺术表达技巧,有一定的采、编、播、控水平,德才兼备、一专多能,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职业型、实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人才。

”而现实情况是“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比较普遍,大课讲得很细,却不能安排充足的小课训练。

这对于技能性很强的语言训练来说,要想让学生达到一定的语言功力,恐怕是难以做到的。

还有的学校因为专业教师少,小课组人数增多,有的高达30多名学生一个组,按照每组连上四节,每节课40分钟计算,每个学生只有不到5分钟上口播读时间,这样的小课“规模”,使得因材施教、示范引导的“一对一”教学模式根本无从谈起,更无法做到培养和发挥学生的创造水平。

针对播音主持艺术的专业特点,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专业教师应把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水平结合起来,改变那种忽视学生语言基础、语感、兴趣以及爱好等的差别而采取的“全而统”的培养方法,旧有的做法不利于学生创造水平的提升。

要让学生学会将知识转化为水平,并在转化过程中,进一步丰富知识,形成知识与水平间的持续转化、持续创新的良性提升与进步。

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阶段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阶段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阶段人才培养模式探析【摘要】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主要探讨了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阶段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问题。

在我们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在我们概述了本科阶段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情况,分析了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阶段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并通过案例分析进一步探讨了该模式的优势和不足。

我们也提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

在我们对整个研究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未来该领域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阶段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和完善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播音与主持艺术, 人才培养模式, 本科阶段, 分析, 案例, 问题与挑战, 发展趋势, 结论, 展望未来。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前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播音与主持艺术作为传播学科的重要分支之一,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随着媒体行业的不断壮大和发展,播音与主持艺术的专业人才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目前我国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阶段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如专业课程设置不够灵活多样、实践教学环节不够充实、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等。

对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阶段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探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和优化建议,对于完善我国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推动媒体行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和重要的价值。

通过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本科阶段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可以有效地促进专业教育的创新与发展,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传媒人才的需求,推动行业的进步与发展。

研究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阶段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1.2 研究目的1.探讨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阶段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历程,了解其在教育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2.分析当前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阶段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寻找改进和提升的途径;3.通过案例分析,总结和评价不同高校在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阶段人才培养中的成功经验和可借鉴之处;4.探讨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阶段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趋势,为未来的教学改革和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高职播音与主持专业“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优秀论文

高职播音与主持专业“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优秀论文

高职播音与主持专业“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优秀论文摘要:现行的高职播音与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基本上是普通本科教育的“浓缩版”,基于高职教育的学制短、生源学习主动性较差等特点,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提升学生“实战性、应用性”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本文提出制定“工作室”制这一更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以福建艺术职业学院为例,阐述了具体的做法。

关键词:高职播音与主持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一、现行高职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1.教学行为单一艺术类专业的特点决定了播音主持专业更需要“因材施教”。

学生的专业条件、学习能力不同,教师的教学行为要有所不同。

现行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生源为经过播音主持专业选拔,具备了播音主持专业学习潜质的学生。

在这一前提下,教学行为可以相对统一。

但随着本科院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招生数量的大规模增加,高职院校播音与主持专业的生源总体质量下滑,生源质量两极分化明显。

生源情况的变化也必将给教学行为带来变化。

2.教材、教师的脱节广电行业新技术、新方法、新观念层出不穷,教科书的更新速度远跟不上一些新理念和新技术的更新。

如果完全按照书本进行教学,必然与实践脱节。

而现行人才培养模式,要改变一个教学内容必须从人才培养方案上进行调整,时间较长,程序较多。

“工作室制”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项目带动教学,通过设计相关教学项目,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

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就给了教师更多的教学空间,在学校的“教”与社会的“用”之间开辟了一条便捷通道。

3.评价方式单一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考核,是以“课堂表现”和期末成绩为主的评价考核体系。

这种考核体系“重表现”、“轻能力”。

其结果就是学生注重课堂表现和期末考试,却忽视了平时动手能力的提高。

因此,成绩单很漂亮,却不能从事播音主持工作者的毕业生不乏少数。

相对于本科学历毕业生,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需求主要是动手实操的能力。

而这一核心竞争力的丧失,也必然造成了“毕业即失业”。

浅析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多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浅析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多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浅析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多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论文浅析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多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论文[论文关键词]播音与主持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就业导向[论文摘要]作为普通艺术院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要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一味的追求精英教育是不可取的,教育管理者要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前提,改革以学科为体系的传统教育模式,探索建立“宽基础、活模块、重技能”的教学模式。

本文以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就业现状为切入点,探讨普通艺术高等院校播音与主持专业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将从工业时代进入信息社会时代,社会经济也将从工业经济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许多领域的竟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竟争。

随着传媒事业的发展,播音员、主持人的定位也不仅仅局限于一档栏目或一台晚会的主持,而是延伸出了婚庆主持人、会议主持人等新兴行业的主持。

作为培养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技术人才的高校,为进一步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提高人才质量,迫使高等教育管理者们思考专业的发展目标和定位。

课程设置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突出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原则,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前提,改革以学科为体系的传统教育模式,探索建立“宽基础、活模块、重技能”的教学模式。

本文以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就业现状为切入点,探讨普通艺术高等院校播音与主持专业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

1,.音与主持专业鱿业状况分析在对某普通艺术高校2005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100名毕业生进行的就业状况调查。

结果显示:在电视台、电台工作的占就业总人数的38%;在传媒公司、文化礼仪公司工作的占就业总人数的11%:在高校、中小学、文化培训机构工作的占就业总人数的28%;各企事业单位、自主创业、个体经营的占23%。

从调查结果来看,从事本专业的人数并不多,大部分转行从事了传媒行业相邻的工作,即便是在电视台就业的学生,也是大部分从事了编导、摄像、后期制作等工作,而担任主持人角色的少之又少。

高校播音主持人才专业化培养论文

高校播音主持人才专业化培养论文

高校播音主持人才专业化培养论文高校播音主持人才专业化培养论文近年来,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迅猛发展,全国播音主持专业的开办规模也呈现扩张态势。

据统计,目前全国开办的播音主持院校大约有300多所,仅毕业生就由20世纪80年代的数百人增加到万余人。

广播电视传媒行业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契机,而作为培养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高校却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一方面许多电台、电视台招聘不到满意的主持人;另一方面许多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生通过四年的专业学习,往往在应聘中铩羽而归,陷入就业困境。

播音主持专业的人才供求关系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出现了错位和断裂,人才输出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

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与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关,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十分凸显,因此,不得不重新审视和反思目前高校播音与主持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状况,积极探索人才的专业化培养模式,以满足和适应媒体行业需求。

一、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一)重理论知识讲授,轻社会实践操作播音与主持艺术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其教学不同于一般艺术学科课程的教学,它是以语言为基础,综合借鉴表演、曲艺等艺术的研究成果,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方法和体系。

[1]高校人才的传统培养方案弹性较小,专业内容柔性不够,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连续性,而忽视知识的相关性、应用性。

播音主持专业应用性极强,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非科学的启发方式,缺乏系统性和逻辑性;在急速扩招的情况下,有些院校的软硬件配备不到位,尤其是缺乏实践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师资,导致专业教学只能停留在理论知识的讲授上,而缺乏相应的实践操作和技能训练;还有一些高校不重视学生的社会实习环节,关起门来办专业,学生很少有机会深入传媒机构参与节目制作;这些教学方式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更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直接导致学生综合素质与目标市场需求相背离,培养出来的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生在类型、层次、专业、特色上不能满足广电部门和相关行业的需要。

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阶段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阶段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阶段人才培养模式探析播音与主持艺术是一门融合了语言表达、情感传达和艺术表现的学科,它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情感表达能力、以及艺术表现能力。

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阶段人才培养模式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此话题展开探讨,希望能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提供一些借鉴和启发。

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阶段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的表达能力和专业素养。

所谓综合的表达能力,即学生在语言表达、情感传达和艺术表现方面都要有所涉猎,无论是播音还是主持,都需要综合运用语言、声音、肢体等手段进行表达。

而专业素养,则是指学生要具备行业必备的基本技能和知识,包括对语言的把握能力、对节目形式的理解能力、对互动与沟通技巧的掌握能力等。

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阶段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该围绕这两个核心目标展开。

对于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阶段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从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师资队伍等多个方面进行系统规划和有机整合。

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要有扎实的语言基础课程、主持技巧课程等专业核心课程,也要有模拟电台、模拟节目等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和专业素养。

在实践环节方面,学校应该与各大媒体机构、电台电视台等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他们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实践和提升自己。

学校还应该注重培养师资队伍,既要有学术造诣深厚的老师,也要有丰富从业经验的行业人士,他们可以为学生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帮助学生全面成长。

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阶段的人才培养模式还需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在现实工作中,一个优秀的主持人不仅需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知识,还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人格魅力、沟通能力等。

学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包括学生的道德修养、心理健康、人际沟通能力等方面。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等课程,学校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通过社团活动、实践实习等方式,学校可以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阶段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阶段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阶段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播音与主持艺术是一门涵盖语言表达、演讲技巧、声音美学等多方面知识与技能的综
合性专业。

在本科阶段的人才培养模式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主持演讲
技巧以及广播电视知识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阶段的人才培养应注重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语言是播音
与主持艺术的基础,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播音与主持工作的基本要求。

学校可以设置语
文课程、演讲课程等,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辩论、主持比赛等
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实践并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阶段的人才培养应注重对学生广播电视知识的培养。

广播电视知
识是播音与主持工作的专业性要求,学生需要了解广播电视行业的基本知识、专业术语、
行业规范等。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广播电视基础课程,教授学生广播电视行业的基本概念、
发展历程、流程等知识。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电视台、广播台等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广播
电视行业的了解。

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阶段的人才培养还应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播音与主持工作
是一项实践性非常强的工作,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校园
广播、校园电视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播音与主持工作的实践,锻炼实际操作能力。

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实习,让学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积累实践经验。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探析-播音与主持论文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探析-播音与主持论文

2011年3月份,广西电视台综艺频道举办了“综艺我做主”娱乐主持人大赛,主办方将赛事规模扩展到全国,设立了北京、成都、杭州、南宁、柳州、桂林六大赛区,新华网、新浪网、搜狐网等各大知名媒体纷纷报道。

该项赛事为播音专业的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来自全国各地的选手们的专业实践能力受到检验,同时,他们又在展示的过程中学习提高,寻找着真正属于自己的舞台。

笔者作为衡水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青年教师,怀揣着当年的电视梦想,带领几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比赛。

大赛强大的宣传力度、豪华的评委阵容以及规范的赛事安排令人难忘,同时又受益良多。

大赛也引导着我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培养一个合格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本科生,除了基本功的训练,我们还应该怎么做才能够真正使他们掌握属于自己舞台的主持专业技能。

一、主持人的才艺尤为重要“综艺我做主”娱乐主持人大赛面向全国展开,六大赛区竞赛评出前40强,40进10的比赛在广西南宁进行。

这次全国40进10的比赛中有两个环节,其中一个环节就是考核选手的才艺表演,而这里对选手才艺表演的要求,并不是我们以往理解的随随便便唱个歌、跳支舞那么简单,而是有更高的要求,不仅要专业,更要有感染力,同时要创新。

比如说跳舞,那么大赛会以专业的角度来审核你,你的眼神、表情、技巧是否到位,对舞蹈作品的理解是否到位等等,你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无法逃避专业评审团的挑剔眼光,可能有人会觉得这个要求对主持人有点苛刻,才艺只是选手在主持专业以外的其他技能,但没办法,有人做到了,我们就必须做到,如果我们做不到那就意味着淘汰,这也是主持人激烈竞争的一个表现。

除了专业外我们还要有感染力,你的歌声也好,舞蹈也好,短剧表演也好,是否能感染到现场的评委及观众,这关系到你比赛的分数高低,同样也是考察你是否是一个有感染力有交流感的主持人,有很多选手都做得不太好,但也有选手做得特别好,如柳州赛区有一位女孩叫刘惠,她没有漂亮的容貌,更没有婀娜的身材,体重近200斤的她在舞台上的表现力、爆发力非常强,一出场立马聚集了现场所有观众及评委的眼球,不是她唱的有多好,也不是她跳的有多好,而是她的一举一动深深地抓住了现场每个人的心,让我们不由自主的被她感染,因此她也得到了全场最高的分数。

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阶段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阶段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阶段人才培养模式探析播音与主持艺术作为传播学科中的重要分支,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人才群体。

在当今快节奏的信息时代,播音与主持艺术人才的培养愈发显得重要。

针对这一情况,国内外的高校也纷纷开设了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专业,并探索出了一系列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将就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阶段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析,旨在为相关专业的教学实践提供借鉴和指导。

一、传统教学模式探析传统的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阶段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注重学生对音响设备、话筒、录音棚等技术设备的操作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播音与主持技能。

此模式下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语音基础、主持表达、剧本朗诵、录音技术等课程内容,注重学生的技能训练和实践能力。

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注重技能培养、实践能力的锻炼,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熟悉播音与主持领域的相关技术操作与实践。

传统教学模式往往忽视了学生在人文素养、社会实践和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播音与主持艺术人才所需的素质也在不断升级,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播音与主持人才的需求。

二、实践教学模式探索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形势下,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直接开始探索实践教学模式。

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课程设置上,实践教学模式通过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环节,如广播节目制作实训、主持表演实践、媒体采访实践等,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

在实践教学模式下,高校还可以与相关的广播电视台、电台广播机构等合作开展实践教学项目,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到真实的广播节目制作和主持表演中,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

这样的实践教学模式更加贴近社会需求,使学生在校期间不仅可以掌握专业技能,还能够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三、跨学科教育模式探究在实际教学中,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阶段的人才培养也逐渐向跨学科教育模式迈进。

播音主持论文:播音主持人才培养探究

播音主持论文:播音主持人才培养探究

播音主持人才培养探究一、广电媒体播音主持队伍现状及其需求为了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提高专业人才素质,以满足业界需求,更好地服务社会,笔者带领研究团队开展了媒体播音员主持人现状调查的调研活动。

调研于2014年5月至11月间进行,调研对象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市)、县三级广播电台电视台(或频道频率)。

调研主要采用面访和开座谈会的方式进行。

面访针对电台电视台台长或总监等相关管理人员进行一对一的口头访问,开座谈会是约请电台电视台领导、频道频率负责人以及播音员主持人代表进行讨论座谈。

调研涉及全疆各级电台电视台23家,既包括新疆电视台、乌鲁木齐市人民广播电台、和田地区电视台、吐鲁番电视台等市级台、地级台,也包括伊宁县、和硕县、皮山县等县级台。

调研内容涉及播音员主持人队伍现状、选拔标准、管理模式及存在的问题等。

由于各方面条件所限,调研是在新疆范围内进行,但除了某些特殊性需求如双语人才,新疆各级媒体对播音主持人才的需求状况在全国范围内也应该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对其他省市高校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1.不同层级广播电视媒体对播音员主持人的素质要求各有侧重在省一级的广播电视媒体中,对播音员主持人的要求更为综合,不仅在专业素质职业素质上有所要求,而且在政治素质以及文化素质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地(市)级电台电视台对于播音员主持人应具备的素质要求更为具体。

良好的播音品质、台风特色,以及具有采访编辑制作主持的复合能力通常被认为是播音员主持人应具备的最重要的素质。

县级电台电视台在我国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的系统中处于最基层一级。

相比较而言,人才、资金、设备等方面无法与更高层级电视媒体相提并论,播音主持人才相对缺乏。

因此县级电台电视台更加看重播音员主持人的基本功:标准的普通话,良好的阅读写作表达能力。

2.广播电视媒体播音主持队伍人员结构和素质与媒体发展不协调首先是人员性别比例失衡,布局不均衡。

大部分媒体中男主播非常缺乏。

调查数据显示,从事播音主持工作的女性占总人数的63.2%,男性只占36.8%。

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多样化培养研究

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多样化培养研究

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多样化培养研究摘要:随着受众审美需求的变化,广播电视传统媒体的节目主持亟需创新,越来越迫切地需要复合型、实用型、创新型的语言传播人才。

因此,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成为高校研究的主要课题。

本文分析了播音主持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阐述了播音主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播音主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播音主持专业作为一个新兴专业,其较高的实践性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要具备广博的知识,良好的修养与人格以及个人魅力。

当前播音主持专业已成为高校的特殊专业之一,该专业的招生人数正不断增多。

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播音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尤其在当前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下,创新精神成为评价优秀的播音主持人的重要指标,因此,高校对播音主持创新人才培养越来越重视。

一、播音主持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广播电视节目的播音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前创新式播音主持人才培养成为高校关注的主要问题,其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发展,同时与电视节目质量,与我国广电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密切联系。

首先,创新式的播音主持人才培养,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其能够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任何专业的学习,都是让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完善自身的能力,播音主持创新人才的培养也是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作为核心。

在教学中,让学生在大庭广众下自由发挥,使其逐渐认识到客观事实,使学生的自卑心理有所改善,变得越来越自信[2]。

同时,让学生赏析各种艺术作品,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另外,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学生的情感认知水平得到良好提升,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意识。

学生通过实践学习,使学生在面对问题时采取有效策略解决,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为促进学生思维奠定基础,让学生将来更好地适应播音主持工作岗位。

同时,播音主持创新人才的培养还有助于提高广播电视节目质量,每一档节目的质量与播音主持人的综合素质有着很大关联。

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阶段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阶段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阶段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一、培养目标的明确与个性化在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阶段的人才培养中,首先需要明确培养目标,并且实现个性化的培养。

播音与主持艺术人才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如声乐、演讲、语言表达能力、舞台表现能力等。

学校在进行培养模式设计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个性化的课程,并且通过实践活动来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播音与主持艺术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因此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理论与实践应该相结合,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除了传授基础理论知识,学校还需要通过实验课、实习实训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增加实践性课程,如主持实训、录音录播实训等,让学生能够尽早接触到实际的工作场景,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三、专业课程设置的完善在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阶段的人才培养中,专业课程设置的完善是非常重要的。

专业课程要围绕培养目标展开,明确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在课程设置上要注重前沿性和实用性,不断更新课程内容,紧跟行业发展和变化的步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四、导师队伍的建设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阶段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中,导师队伍的建设也非常关键。

学校需要拥有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他们不仅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还要有较高的教学水平。

通过导师的指导与辅导,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除了在校内的课程学习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学校需要与相关的广播电视台、影视公司、演艺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的机会。

通过实习实训,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行业的运作机制和规律,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六、创新创业教育的加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播音与主持艺术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也日益受到重视。

浅析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多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浅析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多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进入 二十 一世 纪 以来 ,人类 社会 将 从工 业 时代进 入信 息 社会 时代 ,社 会经 济也将 从工业经 济进 入知识 经济 时代 ,许 多领域 的竞争 归根结 底是人 才 的竞 争 。随着传媒 事业 的发展 ,播音 员、主持 人的定位 也不仅 仅局 限于一 档 栏 目或一 台晚会 的主 持 ,而是延伸 出 了婚庆主 持人 、会 议主持 人等 新兴行业 的主 持。作 为培养播 音与 主持艺 术专业 技术人 才的高 校 ,为进 一步 适应区域 经济 建设和社 会发展 的需要 ,进 一步提 高人才质 量 ,迫 使 高等 教育 管理者们 思考 专业的 发展 目标 和定位 。课程 设置要 充分 体现 “ 以人 为本 ,以服 务为 宗 旨,以就业 为导 向,走产 学研相 结合 的发展道 路 ”的办学方 针 , 出职业 性 、 突 实践性 、开放 性 的原 则 ,以职业 岗位需求 为前提 ,改革 以学科 为体系 的传统 教育模 式 ,探 索建立 “ 宽基 础 、活 模块 、重技 能”的 教学模 式。本文 以播音 与主持 专业学 生就业现 状为 切入点 ,探讨普 通艺 术高等 院校播音 与主 持专业 以就 业为 导 向 的人才 培 养 目标 和课程 设 置 。 1播 音与 主持专 业就 业状 况分 析 在对某 普通 艺术高校 2 0 级播 音与主 持艺术 专业 i0 05 0 名毕业 生进行 的就 业 状况调 查。结 果显示 :在 电视 台 、 电台工 作 的占就业 总人数 的 3% 8 ;在传 媒 公司 、文化礼 仪公司 工作 的 占就 业总人 数 的 1 % 1;在 高校 、中小 学、文化 培 训机构 工作 的占就业 总人 数的 2 % 8 ;各企 事业单 位、 自主创业 、个 体经营 的占 2 % 3 。从调查 结果来 看 ,从事本 专业 的人数 并不多 ,大 部分转行 从事 了 传媒 行业 相邻的工 作,即便是 在 电视 台就业 的学 生, 是大部 分从事 了编 导、 也 摄 像 、后 期制 作 等 工 作 ,而 担 任 主 持人 角 色 的少 之 又 少 。 随着 高等 教育 的不 断扩 招 ,很多 高校 先后 增 设 了播音 与 主持 专业 ,培 养人 数 的不 断增加 也使得 近年该 专业 教育 “ 出 ”的毕业 生人数 大增 ,面对 产 目前 市场供 大于求 的激烈 竞争 ,就业 形式堪忧 。作为普 通艺 术高校 教育者 的 我们 不得不 反思 ,学生毕业 之后 ,定位 是精英 ,还是大 众化 ?所 以我 们不 能 的一 味 的效 仿精 英教 育模 式 ,应 根据 学生 的实 际情况 来及 时调 整办 学思路 , 准确 定位人才 培养 目标 ,建 立起符 合就 业岗位 需要的课 程体 系, 以培 养职业 技能和 岗位 能力为 主线 ,积 极与行 业企 业合作 开发课程 ,重视 实践教 学和舞 台表演 训练 ,在 满足 学生就 业需求 的 同时,注重 培养学 生高素质 和 岗位 提升 能力 。

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阶段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阶段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阶段人才培养模式探析播音与主持艺术是一门涉及语言表达和舞台表演的综合性艺术,本科阶段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三个方面对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阶段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析。

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明确,培养具有扎实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同时具备舞台表演与现代传媒技术应用的综合能力。

在语言表达方面,学生需要具备清晰地、准确地以及具有感染力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流利、得体的播音语音和积极自信的主持风格。

在舞台表演与现代传媒技术应用方面,学生需要具备熟练运用舞台表演技巧的能力,能够灵活运用各种传媒技术进行主持与演播。

课程设置应该注重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融合。

课程设置方面,可以分为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环节。

基础课程主要包括语言、口才、表演技巧等方面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和表演基本功。

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播音技巧、主持风格、传媒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实践环节主要包括实习、演出和作品制作等方面,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实践环节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人才培养模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锻炼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环节可以包括实习、演出和作品制作等方面的活动。

实习可以通过与新闻媒体、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机构合作,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际工作,了解行业内的运作机制和专业要求。

演出可以通过校内外活动进行,让学生锻炼舞台表演和主持风格。

作品制作可以让学生独立策划、制作播音或主持节目,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阶段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明确培养目标,注重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融合,并且重视实践环节的开展。

只有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才能培养出既具备专业素养又有综合能力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人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多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论文[论文关键词]播音与主持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就业导向[论文摘要]作为普通艺术院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要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一味的追求精英教育是不可取的,教育管理者要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前提,改革以学科为体系的传统教育模式,探索建立“宽基础、活模块、重技能”的教学模式。

本文以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就业现状为切入点,探讨普通艺术高等院校播音与主持专业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将从工业时代进入信息社会时代,社会经济也将从工业经济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许多领域的竟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竟争。

随着传媒事业的发展,播音员、主持人的定位也不仅仅局限于一档栏目或一台晚会的主持,而是延伸出了婚庆主持人、会议主持人等新兴行业的主持。

作为培养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技术人才的高校,为进一步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提高人才质量,迫使高等教育管理者们思考专业的发展目标和定位。

课程设置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突出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原则,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前提,改革以学科为体系的传统教育模式,探索建立“宽基础、活模块、重技能”的教学模式。

本文以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就业现状为切入点,探讨普通艺术高等院校播音与主持专业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

1,.音与主持专业鱿业状况分析在对某普通艺术高校2021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100名毕业生进行的就业状况调查。

结果显示:在电视台、电台工作的占就业总人数的38%;在传媒公司、文化礼仪公司工作的占就业总人数的11%:在高校、中小学、文化培训机构工作的占就业总人数的28%;各企事业单位、自主创业、个体经营的占23%。

从调查结果来看,从事本专业的人数并不多,大部分转行从事了传媒行业相邻的工作,即便是在电视台就业的学生,也是大部分从事了编导、摄像、后期制作等工作,而担任主持人角色的少之又少。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很多高校先后增设了播音与主持专业,培养人数的不断增加也使得近年该专业教育“产出”的毕业生人数大增,面对目前市场供大于求的激烈竟争,就业形式堪忧。

作为普通艺术高校教育者的我们不得不反思,学生毕业之后,定位是精英,还是大众化?所以我们不能的一味的效仿精英教育模式,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及时调整办学思路,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建立起符合就业岗位需要的课程体系,以培养职业技能和岗位能力为主线,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重视实践教学和舞台表演训练,在满足学生就业需求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高素质和岗位提升能力。

2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裸程设,分析播音与主持的教学模式应和国家的教育发展状况相适应,和企业的发展前景紧密结合,才会有生命力。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属于交叉性学科,涉及新闻学、传播学、语言学、艺术学、美学等学科。

因此,在课程设置中要从广播电视传媒行业的需要出发,注重各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

面对以学科设置为体系的传统教育模式,已不适应新世纪的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相互依存的发展要求。

社会需要通才基础上的专才,课程的设置应注意在传统的课程体系基础之上,更加贴近时代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加强课程与就业岗位的联系。

从课程设置来看,多数院校开设了公共课、专业基础课群和专业课群。

专业基础课群和专业课群,基本上都是普通话语音基础、语言技巧、广播播音与主持、电视播音与主持等传统意义上的播音员与主持人培养体系,课程内容缺少相互渗透,很难达到“一专多能”,而且与当今广播电视传媒行业的发展现状脱轨,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薄弱。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课程设置中应体现“宽基础、活模块、重技能”的课程体系构建模式,增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注重课程的拓展性,以市场就业为导向为学生不同的职业定位设置不同的专业课程群。

在每个方向模块中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必修课是按照行业岗位工作的要求设置的职业核心课和就业技能课,选修课是与播音主持专业相关的边缘性学科的技能课。

另外,还将多证书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构建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要求将本专业相对应的证书培训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当中,例如《普通话等级证》、《记者证》、《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证》、《婚庆主持人资格证》等。

3多方向的人才培养撰式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根据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为依托,不同类型的学校人才的教育和教学模式、管理制度、评估方式及其实施过程的总和。

作为普通艺术院校招收了较多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但根据就业调查显示,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从事了播音主持工作,多数学生转行或待业。

播音与主持专业作为交叉性学科,存在若干发展方向,如主持人、播音员、编辑、记者、文化礼仪等,这些方向与专业的发展都需要高素质和综合化的人才。

而目前播音主持专业培养的学生大多业务水平单一,难以达到广播电视媒体岗位对人才的要求。

具体表现在多数学生只掌握了播音与主持的相关的理论技巧,养成了单一播音主持特色,等到工作实践中,只能适应传统的播音主持技巧,对广播电视采编制作、摄像、礼仪主持等工作无法胜任。

所以,结合普通艺术院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应制定符合岗位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多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实施“宽进严出”的教学方法。

即宽口径招生,对在校的学生进行分块管理,制定并实施“平台、模块”式人才培养方案。

学生在入学1-2年时间内进行专业平台基础课群教育,在学生一年的学习中,了解学院的情况、专业的内容,学院也了解了每位学生的的专业情况,在第二学年,从学生的专业基本功、学生发展潜力、个人发展兴趣等方面入手,制定符合就业岗位需求的专业课程,比如说适应在播音方向发展的学生组织在一起,重点培养学生话筒前的实践技能和把握稿件的能力;对于适合做电视主持人的学生,加强镜头前的实践和备稿、控场等相关业务能力;对于文字功底很强的学生,可以试图培养其文稿策划和编辑的能力;对表演天赋较强的学生,可以加强公关礼仪婚庆主持、会议主持方面的培养。

在打好播音主持基本功的前提下进行分方向培养的方式,对学生快速适应就业及社会工作实践起到积极的作用。

定岗定位的分流培养,可以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注重个体综合素质的提高。

社会需要通才基础上的专才,在宽而坚实的基础上,力求精而深。

根据岗位定位进行专业技能训练与培养,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我们的培养岗位主要分三个方面,即播音主持方向、广播电视编导方向、公关礼仪主持方向。

3.1播音主持方向本方向主要培养能在各级电视台、电台担任播音员和主持人角色的工作。

这个方向对学生的专业水准和职业素养要求较高。

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基本功底、较强的思辨能力、文化修养和良好的形象条件。

重点培养学生话筒和镜头前“有稿播音锦上添花,无稿播音出口成章”的语言创作能力。

在播音与主持方向教学内容中侧重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广播电视语言传播人才。

主要的课程是语言技巧、思维训练、播音文体、节目主持艺术、主持人形象塑造、文艺作品演播、电视节目采编与制作、播音作品鉴赏等专业课程。

岗位实践要求:C1每学期进行一场专业汇报,包括朗诵、不同风格的栏目主持。

获得相应的实践学分。

2积极参加国家、省级、市级或校级的专业比赛,获得创新学分。

3每年寒暑假到电视台岗位实习,熟知一线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工作现状,开学后上交实习报告,获得相应的实践学分。

3.2广播电视编导方向本方向主要培养能在各级电视台、电台和企事业单位担任编辑、记者、节目策划与制作等工作的人才。

这个方向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较强的文字写作功底和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在广播电视编导方向教学内容中侧重培养能创作、编辑制作广播、电视节目等方面的管理性人才。

主要的课程是中外文学史、采访与写作、节目采编与制作、电视艺术概论、影视编导基础、非线性编辑技术等专业课程。

岗位实践要求:Z每学期末上交最低两个自编自导的栏目作品,有专业教师进行综合考评,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学分。

2积极参加国家、省级、市级或校级的专业比赛,获得创新学分。

3每年寒暑假到电视台岗位实习,开学后上调查实习报告,获得学期的实践学分。

3.3公关礼仪方向本方向主要培养能在婚礼、晚会、庆典和展会等主持和策划工作的人才。

这个方向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有声语言运用能力、市场调研、综合分析与创意策划能力。

在公关礼仪方向教学内容中侧重培养能从事各种文化活动的主持和策划的高素质技能性人才。

主要的课程是中外礼仪基础、非节目主持艺术、表演基础与技巧、商务口语表达、展览会策划与管理等专业课程。

岗位实践要求:1每学期上交最低两个由自己参与主持或策划的节目作品,有专业教师进行综合考评,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学分。

2积极参加国家、省级、市级或校级的专业比赛,获得创新学分。

3每年寒暑假到文化庆典公司、展览馆、文化馆和企事业宜传部门岗位实习,开学后上调查实习报告,获得学期的实践学分。

综上所述,根据播音主持专业的特殊性,按照分方向的培养模式,学生依据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和个人兴趣爱好,在按专业大类招生范围内,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这种教学体系的科学化,根据知识结构的要求,把相关学科整合为正规的、符合专业特点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坚持“以播为专,一专多能”的方针,既保持了一定的稳定性,又保持开放的先进性。

②同时也达到了“一专多能”的培养理念,使人才培养不断趋于应用型、复合型的方向发展。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