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分析与对策

合集下载

高校建档立卡贫困户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探讨

高校建档立卡贫困户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探讨

高校建档立卡贫困户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探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而对于高校建档立卡贫困户毕业生来说,他们面临的就业难题更加严峻。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对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更需要提出可行的对策探讨,以帮助他们顺利实现就业和脱贫目标。

本文旨在对高校建档立卡贫困户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探讨。

一、影响因素分析1.教育背景高校建档立卡贫困户毕业生多数来自贫困家庭,他们的家庭教育背景较为薄弱,缺乏优质的教育资源。

在高等教育阶段,他们可能因为经济困难而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

这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意愿。

2.专业选择部分高校建档立卡贫困户毕业生可能会因为家庭经济压力等因素,选择了与自身兴趣和能力不太匹配的专业,导致毕业后就业难度增大。

3.社会关系在就业过程中,社会关系网络对于毕业生来说至关重要。

但是高校建档立卡贫困户毕业生可能由于家庭背景的原因,缺乏必要的社会关系资源,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他们的就业机会。

4.就业意愿部分高校建档立卡贫困户毕业生可能由于家庭困难,缺乏对就业的积极意愿。

这将极大地影响他们的求职态度和成功率。

5.心理素质由于长期的贫困生活,部分高校建档立卡贫困户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自卑、焦虑等心理障碍,影响他们面对挑战和压力的能力。

二、对策探讨1.加强职业指导高校应该加强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鼓励他们根据自身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提高就业竞争力。

2.建立就业帮扶机制学校可以建立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毕业生的就业帮扶机制,通过提供岗位信息、实习机会等方式帮助他们顺利就业。

3.提供精准培训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学校可以提供相应的培训课程,帮助他们提高就业技能,增加就业机会。

4.建立校企合作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校企合作项目,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实习机会。

5.关心心理健康学校应该关注建档立卡贫困户毕业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树立积极的就业态度。

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压力应对措施

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压力应对措施

促进社会公平
保障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 权益,有助于促进社会公 平与和谐稳定。
提升教育质量
解决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 压力问题,可以提升高校 的教育质量,提高教育资 源的利用效率。
02
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压力应对措施
政府层面的应对措施
制定扶持政策
政府可以通过出台一系列针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扶 持政策,如提供就业补贴、设立就业奖励基金等,从政策 层面缓解其就业压力。
由于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的限 制,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可能缺 乏社会资源和人脉,难以获取 有用的就业信息和机会。
就业压力和焦虑可能会对高校 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 负面影响。他们可能因为担心 找不到工作或无法承担就业后 的生活费用而感到压力和不安 。
对策建议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为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就业创 业扶持。例如,设立专门的就业创业基金,提供一定的资 金支持,简化贷款手续等。
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压力应对 措施
2023-11-10
• 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压力现状 • 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压力应对
措施 • 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压力应对
的挑战与对策
01
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压力现状
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压力来源
竞争激烈
在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的背景下,经济困难学生需要面对更加 激烈的就业竞争。
职业发展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经济困难学生可能无法承担一些必要的 职业培训或实习机会,从而影响了他们的职业发展。
心理压力
经济困难学生在面对就业压力时,常常会感到焦虑、自卑等心理压 力,这些情绪会影响他们的就业表现。
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压力影响
01
02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1. 引言1.1 大学生就业压力日益增大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就业压力也日益增大。

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数量持续增加,而就业机会却并未同步增长,导致许多大学生面临着找不到理想工作的困境。

除了就业机会不足外,还有许多其他因素导致了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

一方面,社会的就业环境变化迅速,技能要求不断提高,许多大学生难以适应这种变化,自身能力与实际需求脱节,给求职带来困难。

家庭和社会对大学生就业的期望较高,很多人为了完成家庭和社会的期望,不得不承受巨大的压力。

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也面临着种种挑战,如竞争激烈、心理压力大、自信心不足等,这些问题也都对大学生的就业带来了困扰。

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解决。

1.2 就业心理问题日益突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就业心理问题也日益突出。

许多大学生在面对就业压力时,出现焦虑、恐惧、自卑等心理问题,甚至影响到他们的正常生活和学习。

就业心理问题的日益突出,不仅会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也会影响到他们的就业前景和职业发展。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就业市场的竞争激烈,许多行业对求职者的要求越来越高,导致大学生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

学校对就业指导的不足也是导致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突出的原因之一。

许多大学生在毕业前缺乏对就业市场的了解和适应能力,导致他们无法有效地应对就业压力和挑战。

要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增强就业的信心和勇气。

学校和社会也需要提供更多的职业机会和发展空间,为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渠道。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努力和关注,才能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的现状,帮助他们顺利走向职业生涯的成功。

2. 正文2.1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大部分大学生在面对就业压力时会感到焦虑和不安。

新形势下高校困难学生群体就业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

新形势下高校困难学生群体就业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

新形势下高校困难学生群体就业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逐渐成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校中,仍然存在着一部分困难学生群体,他们在面临就业问题时较为困难。

本文将分析新形势下高校困难学生群体就业问题的成因,并提出一些对策,以期为这一群体解决就业问题提供一些思路和帮助。

一、成因分析1. 教育资源不足困难学生通常来自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他们在接受高等教育时,由于家庭经济压力较大,可能无法获取足够的教育资源。

这使得他们在学习能力和专业技能方面与其他学生存在一定的差距,从而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2. 就业观念不足困难学生通常缺乏就业观念的培养,他们可能更多地关注自身的学业成绩和专业知识,而忽视了对职业发展规划、就业技能和职场经验的培养,这使得他们在就业过程中缺乏一定的竞争力。

3. 就业渠道受限困难学生通常由于家庭经济原因,无法进行跨地区、跨行业的就业搜索,这使得他们在就业选择上相对受限,缺乏更广阔的就业机会。

4. 就业歧视现象在就业过程中,困难学生常常面临学历歧视、社会背景歧视等问题。

一些用人单位可能会因为困难学生的家庭背景、学历来源等原因而对其选择持怀疑态度,这使得困难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更加困难。

二、对策分析1. 加强教育资源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对于困难学生群体,应该加强对其的教育资源投入,提高其学习能力和专业技能。

通过设立专门的奖学金、助学金,为困难学生提供更多的资助和帮助,改善其学习条件,从而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2. 强化就业指导,培养就业意识对困难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高其对就业市场的了解和适应能力。

可以通过开设专门的就业辅导课程、举办就业讲座等形式,引导困难学生重视就业规划和技能培养。

3. 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为困难学生拓宽就业渠道,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可以通过开展专门的就业招聘会、加强与企业合作,为困难学生搭建更多的就业平台。

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压力应对措施

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压力应对措施

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压力应对措施
高校经济困难学生面临就业压力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应对:
1.提供就业信息和指导:学校可以建立就业指导团队,为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就业信息、面试技巧和求职指导等相关资源,帮助他们了解就业市场和就业要求。

2.开设就业培训课程:学校可以组织就业培训班、职业技能培训等课程,提升经济困
难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

3.提供创业支持:学校可以建立创业培训基地或创业孵化中心,为经济困难学生提供
创业指导、创业资金支持和创业资源共享,帮助他们实现自主创业。

4.建立校企合作平台:学校可以积极与企业合作,建立就业实习基地,为经济困难学
生提供实习机会,增加实践经验和职业经历。

5.设立就业补贴政策:学校可以设立就业补贴政策,将一部分资金用于资助经济困难
学生的就业,减轻他们的经济压力,鼓励他们积极寻找就业机会。

6.开展职业规划和心理辅导:学校可以开展职业规划和心理辅导活动,帮助经济困难
学生明确职业目标,面对就业压力时保持积极心态,增强适应能力。

7.加强师生互动和校友资源利用:学校可以鼓励经济困难学生与老师、校友建立联系,通过校友资源的共享和老师的指导,提高就业机会和就业成功率。

这些措施可以帮助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更好地应对就业压力,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增加就业机会,实现自身就业目标。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探析及调适策略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探析及调适策略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探析及调适策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大学生就业问题备受关注。

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加,很多大学生常常面临着就业心理问题,例如焦虑、担忧、迷茫等。

这些问题对大学生的情绪和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需要及时认识和解决。

本文从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原因探析及调适策略入手,希望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就业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一、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原因探析1. 就业压力随着大学生人数的增加,就业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很多大学生面临着就业压力巨大的情况,这种压力主要来源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就业能力的不自信。

大学生需要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这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2. 择业困难有些大学生由于毕业后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找工作,也不清楚自己想从事什么职业,对职业选择感到困惑和茫然。

这种无助和迷茫的状态会让大学生感到沮丧和焦虑,影响其心理健康。

3. 家庭期望很多家庭对大学生的就业有着强烈的期望,他们希望孩子能够找到高薪且稳定的工作。

大学生可能因为家庭期望而感到压力,在找工作时会更加焦虑和紧张。

4. 社会现状社会就业形势的不确定性也会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产生影响。

一些不稳定因素,如经济形势、行业变化等都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就业心态。

二、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调适策略1. 适当放松心情大学生在面对就业压力时,需要适当放松自己的心情,减轻焦虑和紧张的情绪。

可以通过运动、听音乐、阅读等方式来调节心理状态,放松身心,保持良好的心态。

2. 提升就业能力为了更好地应对就业压力,大学生需要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

可以通过参加各种实习实践活动、积极参与课外培训、多参加各类比赛等方式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3. 合理规划未来大学生在面临就业问题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合理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

可以通过调研市场需求,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然后制定计划和目标,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4. 积极面对家庭期望当家庭对就业有着较大的期望时,大学生需要积极沟通,明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态度。

高校贫困生择业心理障碍现状及对策分析

高校贫困生择业心理障碍现状及对策分析

自 卑是对自 我认识的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 是对个体的得失、 荣辱过于强烈的一种心理体验, 表现为贬低自己, 害怕别 多疑, 人瞧不起自己担心得不到别人的尊重的心理状态②。 , 进人大 学后, 自 来 学习、 、 情感 就业等方面的压力使有些大学生背上 沉重的精神包袱, 尤其是具有 自 卑心理的贫困生, 他们整天愁 眉不展, 情绪低落, 缺乏自 遇事退缩, 信, 人际交流少, 很少参
疑等。 由此可见, 尊与自 自 卑交融的矛盾性是贫困大学生突出 的心理障碍, 这会对他们未来的人生发展, 尤其是择业产生重 大的影响。
2. 精英情结与拜物观念并存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国家改变 了“ 统包统分” 制度, 逐步建立起“ 竞争上岗, 择优录用” 的就业 机制, 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岗位的竞争 日 趋激烈 , 贫 困生由于面临着各方面的原因, 一些贫困生 自 身在人际交往、 言谈、 气质等方面存在不足, 又没有可依赖的家庭背景, 另外,
1. 自尊与 自 卑交融 自 尊是个体对 自 我价值感的一种认同和肯定②。相对而
由于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教育已经
逐步进入大众化阶段, 随之高校贫困生的数量逐年增多, 比例 呈逐年上升趋势。据统计 , 1999年我国高等院校560万在校生 中, 贫困生比例接近18%;2000年比例升至20%;2002年平均比 例高达25%, 特困生占5%到7%; 到2004年, 林、 农、 师范类学校
涉及到与 自己相关的事情 , 常会引起强烈的情绪和情感反应 , 导致处理问题偏执,易浮躁激动,给同学一种难以相处的感 觉。并且, 过于强烈的自 尊心也会导致贫困生产生 自 卑心理。
贫困生比 例超过30%, 特困生比例超过巧 %①。在大学生就业

对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对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 ?@&A%TUVWXYZ[,"#$%G\.
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 围 。 贫困生生活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他们的成才和发展离不 开同学之间的关心和帮助。如果一个人与集体、 同学、 朋友 的关系良好, 他就会感到安全、 温暖, 感到自己能被人理解, 被人接受, 心情就会更加舒畅, 身体就会更加健康。 因此, 创 造一个和谐、 互助互谅、 团结向上的集体, 形成良好的校风, 对贫困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应大力 倡导平等、 关爱的文明新风, 应充分发挥学生会、 社团的作 用,积极开展心理互助活动,特别是对有贫困生参与的社 团, 应予以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使其在社团活动中感受到社 会和学校的温暖, 化解自卑、 焦虑、 自闭等不良心理, 进一步 增强自信心。
!"#$%&
对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 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
赵 红 代艳丽
一、 贫困生心理问题现状分析 心理学认为, 自尊与自卑都是个体的一种心理特征。 自 尊感体现的是个体对自我价值感的一种肯定和认可。自卑 感是指个体对自我价值感的否定和贬低。贫困生在经济窘 迫的情况下, 排除外在种种诱惑, 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 进 入到大学学习,潜意识里有一种对自我价值感的肯定和认 可。 但是人的自我价值感具有不稳定性, 它会随外在条件的 改变而改变。特别对于世界观、 人生观尚未完全形成, 身心 发展还不成熟的大学生来说,自我价值感难免会发生某些 变化。一些大学生的自尊感会在巨大的经济反差下产生动 摇, 在内心深处萌生出与自尊感相反的一种体验, 进而否定 自己, 在能力、 自身价值等方面低估自己, 从而导致自轻、 自 贱、 自我鄙视, 对自己持有完全否定的态度和情感体验, 否 定自己的长处或对长处没有足够的认识。因而常常表现出 胆怯、 畏惧、 怀疑, 担心被人嫌弃和拒绝, 行为中采取逃避方 式。 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 贫困生无论是穿着打扮、 生活用 品、 学习工具的使用, 还是见闻经历都远不如经济条件好的 同学。 他们害怕别人投来的异样目光和鄙夷眼神, 喜欢保持 沉默, 或者远离热闹人群独来独往。 有些性格偏外向的贫困 学生尽管笑口常开, 情绪却不太稳定, 常常担心别人看不起 自己, 处处想证明自己虽穷, 但并不软弱。通常不想让别人 知道自己的困难情况,宁可自己艰苦一些,也不愿轻易求 助。总感到别人在背后讥笑自己的寒酸、 土气, 这正是贫困 生内心极度敏感引起的。 有些学生对自己的贫困处境和寒酸外表感到羞愧, 在 行为上表现出与自己的现实条件不相符,甚至是相反的举 动, 极力包装自己, 这种心理往往会导致他们更大的心理压 力。贫困生每年都要交纳对于他们来说很高昂的学费和各 种各样的杂费, 因此他们每花一分钱, 都要精打细算。一些 贫困生在花钱的时候常常牵挂家人辛勤劳作的辛酸,常常 担心明年的学费还能否按时交纳。贫困生中大多数来自贫 困地区, 他们的成长环境极为艰苦, 长期的艰苦生活, 使他

贫困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

贫困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

贫困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近几年,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大学生就业的形势非常严峻。

就业难已然成为社会问题。

对于贫困大学生,就业压力就更大了。

由于外在因素和自身内部因素共同决定,他们在就业方面处于明显劣势,造成就业率偏低。

有的甚至在毕业后半年仍旧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

贫困大学生是我国重要人才资源的一部分,他们能否顺利就业关乎社会稳定和社会和谐。

一、贫困生就业难是综合因素形成的结果具体分析有下面几个方面的原因:1.社会就业大环境因为我国高校扩招,高校毕业生增长迅猛。

据统计,200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114万,2016年高达770万。

毕业生数量翻了7倍多。

但是就业岗位的增加程度远不如此比例。

待就业人员与社会能提供的就业岗位之间的矛盾,造成了当前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应届毕业生就业遇到的是前所未有的困难。

大学生早已从“天之骄子”退为“大众化劳动力”。

贫困生亦是如此。

2.个人家庭小环境一个人的成长和家庭环境密不可分,深受家庭环境的影响。

贫困生的家境贫困,在教育孩子、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是有异于富裕家庭的。

贫困大学生在就业方面受到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贫困生的综合素质较低会导致就业能力较低。

贫困生可能自小就受家庭影响而存有些许自卑心理。

随着年龄的增长,自信心的缺乏会造成不能利用相关平台去提高素质、锻炼能力。

这些诸如社交礼仪、人际交往能力的缺乏在招聘的过程中使得贫困毕业生处于劣势。

其次,贫困生的就业渠道、就业资源非常有限。

在当前的社会,贫困毕业生只有通过自己寻找就业机会,形成的是社会支持较少,就业渠道较窄,就业机会较少的局面。

就业资费也是贫困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就业期望也是贫困毕业生寻找工作的一个阻碍。

因为家境贫寒,所以自己会非常努力的去争取好的就业环境、就业待遇,以期完成父辈们改变生活境况的愿望,也改变自己比较困苦的生活。

如此,形成的结果是贫困毕业生的就业期望较高。

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贫困生的这种就业期望无疑会更加大就业难度。

地方院校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地方院校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地方院校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教育投入的进一步加大,高校招生人数的逐年增加,贫困生群体也相应增加。

在校贫困生承受着生活和生存的双重压力,因此,加强贫困生工作,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培养良好的就业心态,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已成为地方普通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课题。

一、贫困大学生表现出的不良就业心理问题1、焦虑心理焦虑分为问题性焦虑和障碍性焦虑。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上网络、媒体的炒作,自身有缺乏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所以贫困生对未来充满担心和忧虑,想到一毕业就有可能失业,为毕业后前途感到非常担心。

每天会反复地考虑同样的问题,无心投入到正常的学习中去,于是紧张恐怖、苦闷,矛盾、焦虑。

剧烈的心理冲突、严峻的就业形势,使极少数贫困生甚至出现躯体症状:心神不定,坐立不安,这时问题性焦虑就有可能发展成障碍性焦虑。

2、悲观心理经济、学习、情绪的压力等等,像几座大山压得贫困学生们喘不过气来,给他们就业带来沉重负担。

在沉重压力面前,他们情绪比较低落、心情苦闷。

找不到释放的出路和缓解压力的正确方式,于是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缺乏前进的动力,对什么事都无所谓,没有自信,整天晕晕沉沉,好像有睡不完的觉他们一方面责怪自己无能,内疚,不愿也不敢参加竞争性活动,另一方面也觉得在学习、生活、交往等各方面都比不上别人,丧失正常自尊心,对未来心事重重、惶惶不安,甚至会感觉到生活没有希望没有价值,觉得找不到生活意义,于是破罐子破摔。

3、挫折心理贫困生的心理相当脆弱,脆弱性决定他们更容易遭受挫折,一旦挫折后,就更加害怕,甚至一蹶不振。

较强的心理承受力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是不可缺少的,它能使人们经受住挫折的打击,依旧保持进取的勇气。

贫困生在参加大学生就业招聘会遭受到求职失败后,心里烦躁,精神不振,自卑,这显然是心理承受力不强的表现。

4、怨恨心理由于担忧、焦虑、悲观、挫折心理等复杂因素影响,再加上毕业后前途一片渺茫心灰意冷,使许多贫困学生感到自己事事都不如意,于是对同学、环境处处看不惯,对社会不满,对环境充满敌意,不信任任何人,总担心别人看不起自己,为一些小事就大发脾气、冲动,甚至出现打架、暴力等极端情况。

大学生就业的心理压力与调适

大学生就业的心理压力与调适

大学生就业的心理压力与调适大学生就业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毕业之后,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心理压力。

就业的不确定性、竞争的激烈程度以及自身的期望和压力等因素,使得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经历着各种心理问题。

为了更好地应对和调适就业带来的心理压力,大学生需要一定的认知和行为调整。

一、就业压力的来源就业压力主要来源于自身期望和外部竞争。

在大学期间,学生往往通过与同学的比较和学校的优胜劣汰机制,形成了自己对未来就业的高期望。

同时,现实社会的激烈竞争和就业难题使得大学生面临着沉重的压力。

与此同时,经济压力和家庭期望也是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重要来源。

二、心理压力对大学生的影响1.焦虑与忧虑心理:大学生在面临就业不确定性和激烈竞争时,会产生焦虑和忧虑的情绪。

他们担心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担心自己的能力不够,压力和焦虑感会滋生,甚至引发情绪障碍。

2.自信心下降:长时间的找工作过程中,面临着种种的挫折和失败,大学生的自信心容易受到打击。

自我怀疑、自卑等负面情绪的萌生可能影响到他们的求职表现。

3.心理健康问题:长期的心理压力可能会导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抑郁、焦虑症等。

这种问题会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学习和生活造成影响,甚至延续到就业之后。

三、应对与调适心理压力的方法1.合理调整心态:大学生要正视现实,明确就业的困难和竞争。

他们应该理性对待就业,树立正确的心态,相信自己的价值和能力,认识到人生不止于一份工作,将就业压力转化为积极的动力。

2.拓宽就业渠道: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不应过度追求特定岗位或特定行业,而应开阔就业观念,拓宽就业渠道。

他们可以通过参加就业洽谈会、实习、兼职等方式积累工作经验,并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3.提升自身竞争力:大学生可以通过自我学习、提升专业技能,增加心理压力下的个人竞争力。

此外,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非常重要。

4.积极寻求帮助:大学生在面对心理压力时,应该主动向身边的人求助,如家人、朋友或心理咨询师。

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

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

贫困大学生就业的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摘要:现阶段,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凸显,他们在就业过程中存在自卑、盲目攀比、好高骛远、焦虑抑郁、嫉妒等不健康心理,本文主要针对以上心理问题进行状态分析,提出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疏导与调整的对策。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疏导与调整就业工作是我国国计民生的重点,是关乎千家万户的大事,大学生就业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近几年高校的扩招和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加大了大学生的就业难度。

贫困大学生作为其中的一个特殊的群体,值得我们关注。

他们的就业过程会受到家庭条件、社会环境和自身心理的制约,普遍存在就业不顺利情况,从而引发各种心理问题,因此在贫困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就业心态的疏导和调整,对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和就业能力、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一、贫困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心理问题:状态与分析从全局来看,大部分贫困大学生能够认识到“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们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独立性强,敢闯敢干。

从个体来看,他们经济负担沉重,就业压力大,一些心理素质差的贫困生受社会消费理念的影响,容易产生心理不平衡或压抑感,造成“精神上的贫困”,很多人在就业时心理方面出现了一些负性变化,进而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2](一)自卑情结自卑情结是贫困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自卑的前提是自尊,主要表现为敏感、失衡、情绪化。

一是贫困大学生的家庭条件不如别人,容易心理失衡,在与人交往时往往表现为敏感、不合群、缺乏合作精神,不能给用人单位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二是贫困大学生为了交学费而四处打工,为了申请助学贷款和公益性岗位而四处奔波,会对学习成绩造成影响,同时因为没有时间参加社团活动,社会经验不足,造成就业受挫。

三是贫困大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和边远山区,从中学以来享受的教育资源远远不如城市发达地区的学生,造成他们综合素质、英语、计算机等实践技能不足,因此常常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弱势。

新形势下高校困难学生群体就业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

新形势下高校困难学生群体就业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

新形势下高校困难学生群体就业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变化,高校困难学生群体的就业问题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这一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着困难学生个体的发展,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有必要对新形势下高校困难学生群体就业问题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以便加以解决。

一、成因分析1. 教育系统不公平高校困难学生群体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成因在于教育系统的不公平。

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分配,困难学生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困难较多,与其他学生比较,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相对较差,导致他们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压力。

2. 就业市场的竞争激烈当前就业市场的竞争激烈也是高校困难学生群体就业问题的成因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各行各业都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困难学生由于个人的条件和能力限制,往往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就业挑战。

3. 就业指导不足部分高校在学生就业指导方面存在着不足,没有对困难学生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

这导致了困难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引导和帮助,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4. 社会歧视态度当前社会对于困难学生的就业态度存在着一定的歧视现象。

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更倾向于选择条件较好的应聘者,而对于困难学生则持有保留和排斥的态度,这使得困难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更大的困难。

二、对策分析1. 完善教育体制加强教育体制的改革,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提高困难学生的教育机会和教育质量。

多渠道提供助学金和奖学金,为困难学生提供更多的资助和支持。

2. 加强就业培训加强高校对困难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培训,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

推广就业技能培训项目,帮助困难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增加就业机会。

3. 打破社会歧视加强对困难学生的关爱和支持,倡导公众和用人单位消除对困难学生的歧视态度。

鼓励用人单位多给困难学生提供一些就业机会,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

分析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及对策

分析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及对策

分析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及对策改革开放多年来,全国各地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都有了比较大的提高,但同时社会各方面都出现了分化现象,与此相应,高校中也逐渐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贫困生。

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和高校收费制度的改革,也使得高校中贫困生队伍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这些学生家庭经济普遍比较困难,心理上也有着更大的压力感和挫折感,容易在心理上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因而,如何做好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高等教育与管理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为了了解贫困大学生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况,我们通过多种形式对贫困大学生进行调查。

调查发现,对于贫困大学生来说,主要心理压力来自三个方面:回报父母高期望造成的焦虑感,相对剥夺造成的自卑感以及未来就业困惑造成的抑郁感。

因为对就业的困惑,55.8%的贫困大学生在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中选择考研究生。

调查显示,41.1%的贫困大学生表示,自己所追求的价值目标是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58.9%的贫困大学生认为自己的价值目标是完善自我,实现自我价值。

绝大多数(87.7%)的贫困大学生已经做好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没有想好或者随遇而安的贫困大学生只占12.2%。

这次参加调查的贫困大学生有162名,还有181名大学生接受了访谈。

鉴于这样的压力,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也逐渐变得严重,因为经济的拮据、综合素质的差距、学习上的落差以及新环境的压力,他们变得自卑、自暴自弃,不愿意与人交流,开始进行自我封闭,甚至还扭曲了自己的心理。

(1)自卑:由于家庭经济的拮据,往往这部分学生对于“缺衣少钱”这类情况体会的更加敏感,这种经济上的问题往往会对其心理造成巨大的压力,使他们感到贫困给他们带来了太多的耻辱。

久而久之他们情绪低落、意志消沉、自我封闭,对前途感到悲观失望,感觉到自己处处不如别人,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来。

这样可能就会影响到其人际交往和平时的生活行为习惯,甚至导致心理疾病。

(2)自闭:由于自卑缺乏自信心,在人际交往中他们往往表现出一种较强的自我防卫心理状态,他们往往不想将自己的情况去告诉别人,即使是自己比较熟悉的朋友。

新形势下高校困难学生群体就业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

新形势下高校困难学生群体就业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

新形势下高校困难学生群体就业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的背景下,高校困难学生群体的就业问题愈发突出。

随着人才竞争日益激烈,高校毕业生面临着就业压力增大的挑战,困难学生群体更是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压力。

这些困难学生群体主要包括家庭经济困难、学业成绩一般、社交能力较差等多种因素。

他们在求职过程中往往遇到诸多困难和挫折,导致就业形势严峻。

当前社会对高校困难学生群体的就业问题并未引起足够重视,缺乏相应的支持和帮助。

由于这部分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的各种挑战,导致他们往往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

而这种情况不仅影响他们自身的发展,也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深入分析高校困难学生群体的就业问题成因及对策,对于解决这一问题、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帮助这部分学生顺利就业,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成为当前亟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字数:252】1.2 问题提出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的背景下,高校困难学生群体就业问题日益凸显。

这些困难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很难顺利就业。

问题的提出不仅是对这一群体个人权益的保障问题,更是对整个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才培养体系的挑战。

困难学生群体面临的就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也制约了国家的发展进程。

对于高校困难学生群体就业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提高社会的整体就业质量和效率,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问题提出】仅仅是对于高校困难学生群体就业问题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进行了简单的描述,下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1.3 研究意义高校困难学生群体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这个群体在面临就业压力时往往存在着种种困难和挑战,他们的就业状况直接关系到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地位。

深入研究新形势下高校困难学生群体就业问题成因及对策,不仅有助于帮助这一群体更好地就业,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公平与稳定,而且对于推动我国高校就业工作的改进和完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原因及对策探赜

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原因及对策探赜

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原因及对策探赜贫困大学生是指家庭经济状况较为困难,但仍能凭借努力和奋斗进入大学学习的学生群体。

除了物质上的贫困,贫困大学生还面临着“心理贫困”的问题。

心理贫困是指贫困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一种贫困状态,表现为自卑、焦虑、压力过大等心理问题。

本文将探讨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原因分析1.经济压力过大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困难,通常需要同时兼顾家庭经济负担和学业紧张,承担较大的经济压力。

这使得他们常常感到无法集中精力学习,产生焦虑和压力。

2.自卑感贫困大学生在与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同学相比较时,常常感到自卑。

他们缺乏自信,认为自己不如其他同学优秀,这种自卑感进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3.就业压力贫困大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往往希望通过大学教育来改变家庭状况。

现实中就业形势严峻,毕业后可能面临就业困难。

这使得贫困大学生对未来感到担忧和无助,增加了他们的心理压力。

4.社会认同感缺失贫困大学生在与其他同学交往时,由于经济条件的不同,可能会遭受排斥和歧视。

这导致他们缺乏社会认同感,产生孤独和无助的情绪。

二、对策探讨1.建立心理疏导机制学校应当建立心理疏导中心,为贫困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援助。

心理疏导中心可以组织心理讲座、开展心理教育活动等,引导贫困大学生积极应对心理困难。

2.加强家庭教育贫困大学生的家庭环境通常不利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心理健康。

学校可与社区合作,组织开展家庭教育课程,帮助贫困家庭提高教育水平和亲子关系,提供积极的家庭环境。

3.加强就业指导学校应当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提供就业技能培训和实习机会。

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提供就业机会,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毕业并找到合适的工作。

4.加强同学间的交流学校可以组织各类社团和活动,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通过参加社团活动,贫困大学生可以扩大社交圈子,增强社会认同感和自信心。

5.提供经济支持除了提供经济补助,学校还可以设立助学金等奖励机制,激励贫困大学生努力学习和进取。

高校贫困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

高校贫困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

1 高校贫困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贫困生就业难有多方面的原因,除了受就业市场大环境影响外,还有贫困生自身的因素和学校就业指导不足等方面原因。

1.1 个人综合素质发展不全面贫困生多来自贫困地区和家庭,整体文化教育环境比较落后,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较低,很多学生性格内向不善沟通交流,存在心理素质较差的情况。

当面对走出校园踏上社会的现实时,既为自身家庭无良好社会背景关系而感到无奈,也为自己缺乏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而感到无助。

因此在求职道路上容易背上心理包袱,最终影响就业。

1.2 就业期望值有偏差由于上大学期间给家庭带来了较大的经济负担甚至是债务,使得在找工作时抱着“三大”、“三个一点”的观念,即希望到大城市、大企业、大机关工作,要求工资高一点、工作轻松一点、生活舒适点。

这种心态让他们不愿到基层、偏远农村地区和艰苦行业工作。

但实际情况是贫困生在大中城市求职成功率明显低于非经济困难学生。

从职业稳定性分析,贫困生更倾向于到比较稳定的党政机关与事业单位,往往出现“有业不就”的现象。

1.3 存在心理障碍当贫困生就业期望与现实发生矛盾的时候,有的会产生悲观失望情绪,丧失了挑战困难的勇气与信心,采取逃避、退缩人生态度;有的陷入深深的自责,认为自己无能,愧对父母含辛茹苦的培养;有的认为社会不公,滋生了对社会不满的情绪。

因此,失去了很多就业机会。

1. 4 学校就业指导不足目前高校的就业观教育在内容上侧重如何降低就业期望值,以尽快找到工作岗位,在方法上一般采用课堂讲授和小组讨论形式,缺乏对贫困生有针对性引导教育。

此外,高校在进行就业指导时往往忽略社会风气、校园氛围和贫困生家庭对贫困生多方面、深层次的影响,政策性偏强而理论联系实际偏少,导致指导的效果不佳。

从就业政策来看,近年来,党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政策,但针对贫困大学生就业促进方面政策少。

2 构建高校贫困生就业工作体系的对策思考按目前教育成本核算,培养一个大学本科生最少需要4万元,许多来自农村和城镇贫困家庭大学生要承担沉重的债务负担。

浅析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浅析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浅析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摘要】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主要包括焦虑、自卑、压力过大等。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经济困难、学业压力、社会比较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心理辅导、心理干预等方法进行干预。

学校和社会应当承担起更多责任,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和支持体系。

家庭和个人也需要进行自我调节,学会保持积极心态。

结论指出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和建立支持体系,帮助贫困大学生更好地面对心理问题。

这样才能帮助他们走出困境,顺利完成学业,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对策、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服务、支持体系、责任、自我调节、原因、学校、社会、家庭、背景介绍、问题意义1. 引言1.1 背景介绍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是一个需要关注和解决的社会问题。

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困难,常常面临诸多心理压力和困扰,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未来发展。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种类多种多样,包括焦虑、自卑、孤独、适应困难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经济困难、社会压力、学业压力等多方面因素。

为了帮助贫困大学生有效应对心理问题,学校和社会应承担起更多的责任,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贫困大学生自身也需要学会自我调节,尽可能寻求帮助,保持积极的心态。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建立支持体系是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途径,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让贫困大学生能够更好地走出心理困境,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1.2 问题意义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现象,其影响不仅仅局限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更涉及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贫困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包括焦虑、自卑、挫折感以及人际关系困难等,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学业成绩和个人发展,更可能导致其心理健康受到严重威胁。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意义重大,首先在于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分析与对策
【摘要】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作为高校特殊群体之一的贫困大学生的数量也逐年增多。

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解决贫困大学生这一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成为当前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对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状况以及就业压力的成因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就业压力;主要对策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

据教育部最新数据统计,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人[1],比2012年增加19万人,加上前几年未能顺利就业的毕业生,今年将至少有约800万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问题,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

而作为高校特殊群体之一的贫困大学生,由于家庭环境、自身条件、社会资源的限制等原因,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明显处于弱势地位。

因此他们的就业问题也更加为社会所关注。

一、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状况
在高校大学生就业日益严峻的形势下,贫困大学生因为自身原因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并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1. 自立、自强意识弱、自卑心理强。

自卑心理,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评价过低,看不起自己。

一些贫困大学生由于不能正确对待自身存在的不足和差距,总是自惭形秽、自我封闭、不相信自己。

他们或感觉成绩不佳,或感觉能力欠缺等,因此在求职择业中,往往缺乏自信心,缺乏勇气,不敢竞争,使得一些贫困大学生在择业中缩手缩脚,过于拘谨被动,不敢大胆自荐,从而丧失就业良机。

2. 悲观、厌烦以及焦虑心理。

焦虑是由心理冲突或挫折而引起的,主要表现为恐惧、不安、忧虑及某些生理反应。

由于深知家庭经济的困难和父母的艰辛、上学机会的来之不易,加上读书的成本和就业的预期收入产生很大矛盾,因此他们心理上产生很大负担。

诸如此类问题,使他们容易产生对个人的生存和未来生活危机持续的焦虑心理,甚至产生对就业的恐惧感,使之每天徘徊在痛苦的边缘,欲学不能,欲罢不忍。

3.抑郁心理导致性格偏执。

在择业的过程中,面对社会现状,一方面渴望竞争,寻找到理想职业,以证明自身的价值,另一方面害怕竞争中的失败和风险。

这种压力长期存在,再加上在平等竞争的用人机制不健全,客观上会造成就业机会的不平等,特别是部分学生在校表现并不是太好,然而毕业之后却能依靠父母的关系找到不错的工作,容易使他们产生“学习无用论”的思想,从而产生抑郁心理。

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很容易加剧他们的偏执倾向,甚至滑向更危险的道路[2]。

二、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压力来源及成因
1.自身对国家政策方针缺乏了解。

尽管国家政府和社会各类组织积极实施了一系列关于贫困生就业的帮扶政策,但有调查显示,许多贫困生对此并不太了解。

2.高校就业指导体系薄弱,职业咨询专业人才匮乏。

目前我国高校的职业指导普遍还处在初始阶段,大部分高校职业指导教育由兼职教师担任且仅在毕业年级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少有从大一就开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或者辅导,这势必造成贫困大学生定位不准确、就业没规划、决策不果断、目标不清晰。

3.学生家庭抱有错误的就业观念。

许多贫困家庭对子女抱有较高就业期望值,认为孩子考上大学就能脱离贫困成为社会的精英,应当到体面的地方体面的单位去工作。

而贫困大学生的择业观念往往会受家庭和社会观念的影响,在就业过程中急功近利,而严峻的就业形势又使得就业变得不可预期,他们长期处于这些纠结的情绪中得不到解脱就容易产生较大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最终就业困难。

4.某些贫困生自身能力不足
多数贫困生来自于经济落后、教育设施、教育基础比较差的地区,学习底子比较薄弱,加上进入大学后部分贫困生为学费或者生活开支而奔波打工,很难安心学习,同时由于很少参加其他活动,以及社会工作,组织管理、语言表达、实践创新能力差,影响了自身的全面发展。

三、解决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的主要对策
面对当今贫困大学生中存在的诸多心理障碍及就业心理压力等
问题,我们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解开其心理障碍的心锁,培养就业综合竞争力,促进贫困生就业工作的健康发展。

1.政府和国家进一步完善就业政策,开设贫困生就业专用通道。

国家和各级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就业政策,规范毕业生就业市场,减少名目繁多的收费项目,努力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竞争环境,让寒门子弟也可以凭借自己的实力与家庭经济状况好的毕业生公平竞争,优胜劣汰。

政府要为贫困生就业开设“专用通道”,制定有效的措施,比如读研深造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对于积极吸纳贫困生就业的单位减免税收等奖励措施,贫困生办理的就业手续,一切优先从简。

2.高校加大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就业自信心。

在对贫困生实施就业帮扶的过程中,高校要对择业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有针对性地教育和疏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舒缓不必要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强他们对就业信心。

首先学校辅导员老师要与他们加强交流沟通,深入到他们当中去,客观地指出他们自身的不足,同时又要帮助他们分析自身的优势,挖掘其潜能,为他们树立就业信心。

其次可以通过组织优秀贫困生座谈会,通过他们的现身说法,来鼓励其他贫困生。

因主讲者与贫困生都曾经有过同样的经历,其在贫困生心目中的形象显得更可亲、可信、可学,使他们进一步增强就业信心。

3.加强对贫困生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提升就业竞争力
就业不同于扶贫,希望用人单位“照顾”贫困生,降低门槛是不现实的,提升自身实力才是王道。

因此,帮助贫困生就业还必须注意加强贫困生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的培养。

一是平时要多组织贫困
生参加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在活动中不断锻炼他们沟通和交际能力;二是要鼓励贫困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生社团及艺术团体,让他们也参与到学生的自我管理与教育之中,提升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四是要创办一些有特色的贫困生能力拓展品牌活动。

例如心理素质拓展训练营,通过团队游戏项目,来训练学生自我认知、创新思维、人际合作、情感陶冶、熔炼团队的能力,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3];五是要对他们进行免费的就业技能培训,增加就业筹码,提升核心竞争力。

4.帮助贫困生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技巧
学校通过发放相关的宣传资料、举办就业讲座等帮助高校贫困生认清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转变只能去一线城市、政府机关、外资企业工作的传统观念,帮助贫困毕业生摆正就业心态,合理定位,降低就业期望值,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立业”的思想[4]。

学校联系各企业走进校园,有针对性地开展求职技能和技巧的训练,组织学生多参加求职技巧、模拟招聘、职前演习等各方面的训练,帮助贫困生掌握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主动适应职业岗位。

同时提供更多的面向贫困生的实习机会,帮助贫困生提高实践、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2013
[2]肖建国,王立仁。

《高校家庭贫困生心理问题分析及思想教育
对策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3。

[3]陈悦华。

《当前高校贫困生的就业心理及应对措施分析》【j】.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4]徐惠红,沈枞枞。

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