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原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物质性,普遍联系和发展规律;)
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第一部分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一)世界观和哲学基本问题
一、哲学(系统化理论化世界观)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
两大类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
两大类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①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②我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对于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思维能否认识或反应存在的问题。

哲学史上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有神论和无神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联系孤立、发展静止、内部矛盾)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社会历史观
(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什么是物质?什么是意识?坚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有何意义?
答: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坚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意义:坚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将有助于我们从根本上去思考和理解并且解决问题。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世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

我们通过实践改造世界,就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作用于客观世界。

人们要取得实践的成功和胜利,就必须正确认识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这也就是坚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所以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意识与物质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意识和物质的关系:意识从本质上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识的特殊的物质——人脑机能的属性,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即意识具有能动性。

意识与物质的辩证关系原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意识决定于物质,它要求我们坚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

第二,意识的能动性要求我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坚持求实的科学精神的同时,要有高度的革命和工作热情。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⑴(列宁)物质的概念: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通过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和反映;
⑵物质是世界唯一的本源,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⑶物质世界时联系的,发展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⑷时间与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⑸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在于它的物质性。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如何把握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①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划清了界限;
②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科学技术的限制)
③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④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是根本属性。

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

运动和静止:运动是绝对的,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

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未变着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行,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具体物质形式的时空是有限的,整个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是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

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统一性。

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
①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②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
做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③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综上所诉: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第二部分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马克思主义认为)
强调哲学的使命在于指导实践改造世界
实践的基本特征:
A.物质性:物质性的活动,直接现实性:主体、对象、手段、现实成果、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B.自觉性:有意识的活动、自觉的能动性
C.社会历史性:社会联系、社会关系、社会历史条件制约、具体的、历史的
实践的基本形式:物质生产(最基本,起主导作用)、社会政治、科学文化(探索活动)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通过改造自然来满足自身需要)
(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一: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将两者统一的现实基础
二、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
社会生活本质是实践的:
(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总之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

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实践的基本特征是客观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其基本形式是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

第三部分、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一)规律及其客观性
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必然联系、稳定联系
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重要性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①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③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④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

总之,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这是物质、意识关系问题上的唯物主义。

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物质、意识关系问题上的辩证法。

而无论是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反作用于物质,都离不开社会实践,只能在实践中发生,在实践中实现。

(三)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客观规律性是事物内部所固有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它的存在和作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和作用)
首先,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更好地遵循客观规律。

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

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区别: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则是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第一部分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联系的特点(运用: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人的全面发展)
1、(内部要素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2、(客观性)联系是客观的,凡真实的联系都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人们可以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但决不能用臆想的联系代替真实的联系,否则将陷入诡辩论。

3、(普遍性)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内部和外部都处在相互联系之中,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
整体,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环节并通过它体现出联系的普遍性。

4、(多样性)联系在内容上和形式上是多种多样的。

(二)事物的永恒发展
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发展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本质是创新
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新生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事物。

新生事物之所以是不可战胜是由事物发展的辩证本性决定的。

一是事物自身内在的否定性为新生事物的出现和产生提供了根据和动力源泉,它适应了已经变化的环境和条件。

二是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即它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腐朽的东西,吸收了旧事物的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增添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三是在社会领域新生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第二部分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2)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3)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4)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一)论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对立统一的具体内容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征性
矛盾具有两种基本属性,即同一性和斗争性(对立性和统一性)
它们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结、相互依存与相互渗透、相互贯通。

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相互对立。

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是要懂得斗争性贯穿矛盾始终,是绝对的。

同一性是指事物的静止和稳定,是相对的。

二是要看到二者的联系和不可分离,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

要正确处理好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在四个现代化建设中把保持稳定和寻求发展结合起来。

如何理解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①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

②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在相互作用各自素而得到发展。

③同一性规定了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①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②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
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促使旧事物发展为新事物。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都起作用,但不能孤立地起作用,只有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成为事物发展的动力。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是对矛盾普遍性的简明表述。

矛盾存在于一切生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

矛盾普遍存在,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

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特点;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个有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之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而矛盾群众又存在着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根本矛盾贯穿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规定着事物的性质。

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非根本矛盾、次要矛盾是出于服从地位的矛盾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既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既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普遍和特殊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三)量变和质变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粮食事物的规模、成都、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

事物的量和质是同一的,量和质的统一在度中得到体现。

度时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及事物的界限、幅度和范围,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间进行和飞跃性的统一。

(四)肯定与否定
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

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有保留其积极因素。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事物发展的肯定和否定及否定之否定环节
前进行体现在,每一次否定都是质变,都把事物推到新阶段;
每一周期都是开放的,不存在不被否定的终点。

曲折性体现在回复性上,其中有暂时的停顿或倒退,但是经过曲折终将为事物的发展开辟道路。

这表明事物的发展不是直线式前进的而是螺旋式上升的。

第三节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第一部分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一)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的统一
(二)唯物辩证是伟大的认识工具
第二部分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一)辩证思维方法归纳与演绎;抽象与具体
(二)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与辩证思维方法
根据马克思的理论,剩余价值是指剥削劳动者所生产的新价值中的利润(劳动创造的价值和工资之间的差异),即“劳动者创造的被资产阶级无偿占有的劳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