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是否创造价值

合集下载

为社会创造价值,体现企业价值,兑现个人价值的例子

为社会创造价值,体现企业价值,兑现个人价值的例子

为社会创造价值,体现企业价值,兑现个人价值的例子社会创造价值、体现企业价值和兑现个人价值的例子有很多,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给出一些具体的案例。

一、科学技术领域:1.网络科技公司:像谷歌、亚马逊、腾讯等科技巨头,通过为用户提供搜索引擎、电子商务、社交媒体等互联网服务,促进了信息流动和经济效益的提升,推动了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

2.药物研发公司:像辉瑞、罗氏等制药公司,通过研发新药物、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为社会提供了更好的医疗保健产品,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3.新能源科技公司:像特斯拉、阿里巴巴等公司,致力于研发和推广可再生能源技术,推动了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为社会创造了更清洁的生活环境。

二、制造业领域:1.汽车制造公司:像丰田、大众等汽车制造公司,通过设计和生产高品质的汽车产品,提高了人们的出行安全性和舒适度,同时创造了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

2.机械制造公司:像博世、三星等机械制造公司,通过研发和生产高效能、节能环保的工业机械设备,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为社会降低了生产成本。

3.电子产品制造公司:像苹果、三星等电子产品制造公司,通过设计和生产高品质的电子产品,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和娱乐体验,同时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

三、服务业领域:1.医疗服务公司:像卫生署、红十字会等医疗服务机构,通过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和卫生教育,为社会提供了保障健康和预防疾病的服务,同时为医护人员提供了发展和创业的机会。

2.教育机构:像大学、学院等教育机构,通过提供教育培训和知识传授,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3.旅游服务公司:像携程、途家等旅游服务公司,通过提供旅游规划、住宿、交通等服务,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

以上只是一小部分的例子,社会创造价值、体现企业价值和兑现个人价值的案例还有很多。

总的来说,只要企业关注社会需求,提供有益于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产品和服务,就能够实现这三个价值的统一。

试论科学技术的创造价值

试论科学技术的创造价值

Ap . 0 0 r 2 1
试 论 科 学技 术 的创 造价 值
亍 李 英
( 蒙古 财经 学 院 , 内 内蒙 古 呼 和 浩 特 000) 10 0 摘 要 : 马 克 思 的 劳 动 价 值 论 为 理 论 依 据 , 述 了 科 学 技 术 本 身 的 价 值 创 造 问 题 以 及 科 学 技 术 应 以 论 用 中 的 价 值 创 造 问 题 。 阐述 了产 生 超 额 利 润 的 真 正 来 源 是 个 别 价 值 低 于 社 会 价 值 而 获 得 的 超 额 利 润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关 键 词 : 学技 术 ; 值 ; 用价 值 ; 额 利 润 ; 值 创 造 科 价 使 超 价

科 学 技 术 参 与 生 产 和 交 换 过 程 时 , 成 为 一 种 就 商 品 , 有 了商 品 的属 性 。 品 是 为 交 换 而 产 生 的劳 便 商 动 产 品 , 具 有 使 用 价 值 和 价 值 两 个 因 素 , 使 用 价 它 是 值 和 价 值 的 统 一 。能 够 满 足 人 们 的 某 种 需 要 是 科 学 技 术 的 使 用 价 值 , 科 学 技 术 的 有 用 性 表 现 为 科 技 是 产 品 , 其 用 于 交 换 的 物 质 承 担 者 。 而 作 为 一 种 商 是 品 , 技 产 品 同 任 何 其 他 商 品 一 样 , 其 生 产 过 程 中 科 在 都 耗 费 了 人 的 体 力 和 脑 力 , 开 科 学 技 术 生 产 中投 撇 入 劳 动 的 不 同 具 体 形 式 , 种 无 差 别 的 一 般 人 类 劳 这 动 的凝 结就是科 学技 术 的价值 。一方 面科学 技术在 参 与交换 时 , 现 为劳动成 果—— 科技 产品 ; 一方 表 另 面 科 学 技 术 活 动 本 身 是 脑 力 和 体 力 的 耗 费 , 含 有 包 科 技 劳 动 。 以 说 , 学 技 术 包 含 有 科 技 产 品 和 科 技 可 科 劳 动 两 个 要 素 , 科 技 产 品 和 科 技 劳 动 的 统 一 , 使 是 是 用 价值 和价 值 的统一体 。 1 3 科 技 劳动 创 造 了科 技 产 品 本 身 的价 值 . 科 学 技 术 被 创 造 出来 , 本 身 是 有 价 值 的 , 么 它 那

知识价值论观点述评

知识价值论观点述评

知识价值论观点述评知识价值论观点述评知识价值论观点述评一、“知识价值论”根据“知识价值论”与劳动价值论的关系,“知识价值论”可分两类:一是“取代说”,二是“发展说”。

(一)“取代说”是指由于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劳动价值论已经过时,必须用“知识价值论取代劳动价值论”。

西方,以奈斯比特、里夫金(J.Rinkin)为代表。

奈氏认为:“在信息社会里,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实现的。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LaborTheoryofValue)诞生于工业经济的初期,必将被新的‘知识价值论’(KnowledgeTheoryofValue)所取代。

知识是一种不同于马克思所认为的劳动。

”(注:〔美〕奈斯比特:《大趋势》,1982年英文版,第17页。

)里夫金认为:“文明从一开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围绕着劳动的概念而构成的。

现在人类在其历史上第一次系统地将人类劳动从生产过程中完全抹去。

智能机器正在无数的工作岗位上代替人的劳动,迫使成百万的蓝领和白领工人加入失业者的行列。

”(注:〔美〕里夫金:《技术的两面性》,《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98年第10期。

)中国,以张直为代表。

认为(1)知识本身,作为劳动产品包含着价值,并能将自身转化为现实价值;知识的使用能够在生产中创造新价值、创造大于生产或购买它所花费的价值。

(2)在传统经济中是劳动创造财富(即价值);在知识经济中,不是(直接)劳动,而是科学技术(即知识)创造财富(即价值)。

“在知识经济中,人的直接劳动已脱离生产过程,不再是创造价值的主要源泉,这时,再用劳动价值论说明价值创造问题,显然是不合实际的,于是知识价值论便应运而生。

”(注:张直:《从劳动价值论到知识价值论》,《湖南经济》1998年第6期。

)(二)“发展说”是指在承认劳动价值论的同时,又认为知识(科学技术)也创造价值。

或者认为,“知识价值论”是劳动价值论在经济时代的发展和突破。

美国柯里(J.Curry)等人认为,(1)在所有历史时期,从最基本的意义上说,劳动是人类的创造,由知识起中介作用,并与物质世界有关。

科学研究应该为社会创造价值

科学研究应该为社会创造价值

封底人物Backcover Characters钱振兴在斯坦福大学留影信息是社交媒体时代最宝贵的财富之一,贯穿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作为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信息安全新技术,信息隐藏等研究集多学科理论、技术于一身,成为先进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前沿研究热点之一。

复旦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钱振兴,多年来致力于多媒体安全、信息隐藏、数字水印、多媒体取证、人工智能安全等技术的研究,提出了信息隐藏的新思路,将隐写与图像构造结合起来,为信息隐蔽传输提供了新技术和新手段。

他和团队研发的多媒体信息隐藏方法,实代化国家,必须从国家战略高度和新发展阶段要求出发,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钱振兴所从事的数字多媒体版权保护正是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他所从事的工作也日益凸显出其重要性。

“在数字化版权保护方面,比如一张图片或一个短视频,如何证明是你创作的呢?通过信息隐藏的技术手段,我们就可以把创作者的身份放到图片或者短视频中,打上不可见的‘数字水印’,当遇到版权盗用时,就可以将‘数字水印’提取出来,对产品进行确权。

”在钱振兴看来,基于信息隐藏的数字取证等相关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民间的多媒体安全,在版权保护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钱振兴说,不仅如此,数字取证的手段则可用于鉴定多媒体信息真伪,经过数字取证技术,可以有效检测出通过“换脸”、音频合成等手段制作的多媒体信息。

在上海大学工作了10年左右,钱振兴加入了复旦大学,并与张新鹏教授一起成立了复旦大学计算机学院多媒体安全实验室。

经过3年多的发展,实验室已获批或承担多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项目,团队有10名博士、30多名硕士研究生一起参与课题研究。

“最近几年来,我们把研究重点逐渐转向社会应用,为国家和社会创造更大价值。

”钱振兴说,如今实验室正在与国家文旅部直属单位、凤凰传媒集团等机构展开产学研合作,在交叉学科方面开展创新研究,利用数字水印等手段,做好文创IP、新闻产品的版权保护和防伪工作。

科学技术在当代对推动生产力进展的作用愈来愈大,作为生产要素的科学技术是不是创造价值?

科学技术在当代对推动生产力进展的作用愈来愈大,作为生产要素的科学技术是不是创造价值?

科学技术在当代对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作为生产要素的科学技术是否创造价值?·张雷声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科学技术革命以迅猛的速度和力量,冲击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影响着人类生活的每一个领域,在引起生产力变革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对社会经济结构和经济关系的调整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兴起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对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新材料的利用,以及光导、纤维通信、生物工程、海洋开发等方面的科技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从而创造出大量的社会财富。

但能否由此认为科学技术可以创造价值呢?能否认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已不能阐释科学技术能够带来更多社会财富事实的规定性呢?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价值"与"财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科学技术促进财富急剧增长与价值由谁创造是两个不同的理论问题"价值"与"财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财富是指物本身,凡是能满足人类某种生产或生活需要的东西,都构成社会财富。

财富与社会制度性质无关,例如自然界提供的阳光、空气、土地和人类自己生产出来的劳动工具、生活资料等,不论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都构成社会财富的内容。

而价值是财富所采取的社会形式,它不能等同于财富。

因为不是在任何社会制度下财富都具有价值这种形式,只有在商品生产社会里,财富才获得了价值这种社会形式。

马克思曾说,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财富表现为一个庞大的商品堆集。

就是说,财富在这里采取了商品的形式。

财富一旦取得商品形式,它就具有两个组成因素:使用价值与价值。

使用价值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而价值则是财富的社会形式。

这是因为生产商品的劳动分裂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二重性所决定的,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对人类来说,财富的物质内容即使用价值是最重要的,因为它是保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力量。

论文--论科技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及特点

论文--论科技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及特点

科技创造论文发明创造论文论科技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及特点摘要:科技劳动是当代社会价值创造的最大源泉,在价值创造中,科技劳动表现为两种不同的形式并起着不同的作用。

与普通劳动相比,科技劳动同时还具有间接性、复杂性、创新性、社会性等特点。

关键词:科技劳动;价值创造;作用;特点一、科学技术在价值创造中的促进作用在当代,高新科技快速发展并不断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已成为物质财富快速增长的关键要素。

高新科技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中,分别作用于生产力的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不仅会使劳动资料更为先进,劳动对象的品位更好,而且会造就出素质更高的劳动者,而高素质的人的因素与高效能的物的因素相结合,则会形成现代化的高新生产力。

作为生产力关键要素的科学技术,从形式上看,主要是以先进的机器设备、高品位的劳动对象以及专利技术等科技成果出现。

无论是看得见的以物化形式存在的科技成果,还是看不见的以智能形式存在的科技成果,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都是更高级复杂劳动的积累。

所以说,科学技术在生产活动中的应用,都离不开科技劳动者在不同时间内相应劳动的参与。

科学技术对价值创造的作用,来源于科技工作者的高级劳动所发挥的功能。

虽然,作为物化形式的科学技术本身,在生产领域中是不能创造价值的,但作为智能形式的科学技术一旦被劳动者所掌握,即会造就成高素质的科技人员,这些科技人员的劳动便成为高级的复杂劳动,从而可以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在同一时间内能够创造出比以往更多的价值。

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有着巨大推动作用,对价值创造的影响也同样巨大。

科学技术对商品价值的影响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高新科技通过它的物化形式如先进的生产设备、自动化机器体系以及高品位的原材料等参与生产过程,通过科技人员的具体劳动将它们的原有价值转移到劳动产品中去,构成商品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高新科技通过它的智能形式武装劳动者,造就高素质的劳动者,提高劳动的技术档次和复杂程度,并通过更高级的复杂劳动创造更多的价值,凝结到劳动产品中去,构成商品价值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政治经济学》问答题和计算题及答案(1)

《政治经济学》问答题和计算题及答案(1)

第一章导论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为什么要以物质资料生产为出发点?(1)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基础。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关系是在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的。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关系如何?(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②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若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则会促进生产力向前发展,反之则相反。

3、广义生产关系中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四个环节之间关系怎样?(1)生产对分配的决定作用:①生产的产品数量、质量和结构决定分配的对象数量、质量和结构;②人们参与生产的方式决定人们参与分配的方式。

(2)生产对交换的决定作用:①生产的分工发展程度决定交换的发展程度;②生产为交换创造对象。

(3)生产对消费的决定作用:①生产的产品数量、质量和结构决定消费的对象数量、质量和结构;②生产的发展引起人们消费方式的变化。

(4)分配对生产有反作用:适合生产发展的分配方式就会促进生产的发展,否则就会阻碍生产的发展。

(5)交换对生产有反作用:交换顺畅利于生产的发展,反之则相反。

(6)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引导着生产。

消费使得生产出来的产品得以最后完成。

4、如何理解经济规律的客观性?(1)它在客观的经济条件下产生和发挥作用,并随客观的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2)它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和改造经济规律,也不能创造或制定经济规律。

5、经济规律有什么特点?(1)总是同人们的经济活动相联系;(2)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变而改变;(3)人们对经济规律的认识受利益关系的限制。

6、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1)唯物辩证法;(2)科学抽象法;(3)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4)其它方法。

第二章商品与货币1、为什么说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1)使用价值和价值共处于商品这个统一体之中,两者之间相互依赖,互为条件。

科学技术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近年来,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科学技术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还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价值创造中,科学技术更是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科学技术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在创新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创新是价值创造的基础,而科学技术是创新的重要推动力。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创新工具和方法。

例如,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机器能够模拟和超越人类的思维能力,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创新可能性。

另外,生物科技的进步使得人们能够研发出更加高效的农作物和药物,为农业和医药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创新机遇。

正是通过这些科学技术的创新,人们能够不断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多的价值。

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也是价值创造的重要因素。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行各业都在不断探索和应用新的技术手段,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例如,工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使得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减少了人力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另外,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各种设备和设施可以互联互通,实现智能化管理,提高了生产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

这些科学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还为企业创造了更多的价值。

科学技术在提供服务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5G技术的推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或其他终端设备获取各种服务。

例如,通过手机应用可以随时预订酒店、机票等服务,通过在线教育平台可以随时学习各种知识。

这些科学技术的应用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和丰富,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同时,科学技术的应用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价值。

科学技术还在社会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快速增长,社会管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科学技术的应用使得社会管理更加智能化和精细化。

例如,智慧城市的建设利用各种传感器和数据分析技术,实现了城市交通、环境、能源等方面的智能管理,提高了城市的运行效率和生活质量。

科技劳动及价值创造

科技劳动及价值创造

劳动价值论中科技劳动与价值创造的关系〔摘要〕:科技劳动是具有科学知识高积累和高创造性能力的科技人才进展的生产性劳动,是具有高度创造性的复杂劳动,科学技术迅猛开展,并不断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使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给经济社会带来了巨大变化。

促进了财富的巨大增长,但它们本身却不创造价值。

在当代,科技劳动具有间接性、复杂性、创新性和社会性的特点,是创造价值的巨大源泉。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科技劳动,价值创造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开展,面临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就是如何运用劳动价值论来解释当代科技革命、科技劳动与价值创造问题。

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中,价值被归结为物化在或凝结在产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在劳动价值论中,马克思从劳动二重性出发,指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创造的,决定商品价值的是无差异的一般人类劳动。

“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力量,是价值的源泉,并且—在适当使用的时候—是比自己具有价值更多的价值源泉〞,“生产商品的‘抽象劳动’是唯一的源泉〞。

事实上,马克思早就论述了无论是物质产品还是精神产品,他们的价值源泉只能是劳动。

而这个创造商品价值的劳动,不仅包括体力劳动,而且包括脑力劳动。

马克思曾预言:“随着大工业的开展现实财富的创造较少地取决于劳动时间和已消耗的劳动量,较多地取决于在劳动时间所运用的动因的力量,而这种动因自身—它们的巨大效率—又和生产它们所花费的直接劳动时间不成正比,相反地却取决于一般的科学水平和技术进步,或者说取决于科学在生产上的运用。

〞不难发现,马克思在资本主义经济不兴旺的时代,已经看到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看到了科技劳动是社会化劳动的一局部,是可以创造价值的。

一、科技劳动科技劳动是指以脑力劳动为主要特征的,从事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组织管理与经营,科学教育与文化知识传播、咨询、医疗卫生,以及社会宏观经济管理等工作者的具有创新性质的劳动。

它不仅包含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中工作者的劳动,而且应当包含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中工作者的劳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论科技劳动创造价值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论科技劳动创造价值
和 使 用 价 值 。 科 技 劳 动将 发 挥 越 来越 重 要 的 作 用 。
【 键 词 】 科学技术 ; 关 科技 劳动; 生产力 ; 价值创造 【 中圈分类号 】7 1. 1 41 0 【 文献标识码 】 【 A 文章编号】10 — 7 8 20 ) 1 0 8 — 3 0 4 2 6 (0 6 0 — 0 5 0
的 基 础 上 提 出 :科 学 技 术 是 第 一 生 产力 , 且 是 先 进 生 产 力 的 “ 而

科技 劳动 创造 价值 的 理论 依 据
劳动价值论是 马克思 主义经济理论 的基 石 . 马克思主义在 当代的发展 , 临着 一个重 要的现实 , 面 就是 如何运 用 劳动价值 理论 来解 释当代科 技革命 、 科技 劳动与价值创造 问题。在马克 思的劳动价值论 中 , 价值被归结 为物化在或凝结 在产品 中的一 般人类 劳动。 劳动价值论 中, 在 马克思从 劳动二重性 出发 , 出 指 商品的价 值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创造 的 . 决定商 品价值的是无 差别 的一 般人类 劳动。“ 劳动是创 造价值的力量 ,是价值的源 泉, 并且—— 在适 当使用 的时候—— 是 比自己具有价 值更多的 价值 源泉” “ ,生产商 品的‘ 抽象劳动 ’ 是唯一 的源 泉” 。事实上 。 马克思早 就论述 了无论 是物 质产品还是精神 产品 , 们的价值 他 源泉只能 是劳动。而这个创造商品价值 的劳动 , 不仅包括体力 劳 动 , 且 包 括 脑 力 劳 动 。科 技 劳 动 的 复 杂 性 的含 义 主 要 在 于 而 它的科技 知识 的含量 ,在于它在生产过程 中运用各种技术 、 经 验等 , 在于这种创造和运用科技 知识的劳动能够创 造出 比普通 生产 劳动 多的多的价值 。这种劳动是一种 复杂的脑力劳动 , 会 随着科学技术 的发展而 日趋 复杂和高级。 马克思曾预言 :随着 “ 大: 的发展现 实财 富的创造较少 地取决 于劳 动时 间和已消 【业 耗 的 劳 动 量 。较 多地 取 决 于 在 劳 动 时 间 所 运 用 的 动 因 的力 量 , 而这种动 因 自身—— 它们 的 巨大效率— —又和 生产 它们所 花 费的直接 劳动 时间不成 正比. 相反 地却取决于一 般的科学水平 和技 术 进 步 , 者 说 取 决 于 科 学 在 生 产 上 的 运 用 。 ” 难 发 现 , 或 不 马克思在资本 主义经济 不发达的时代 。 已经看到 了科 学技术的 重 要 性 , 到 了科 技 劳 动 是 社 会 化 劳 动 的 一 部 分 。 可 以 创 造 看 是 价值 的。 邓 小 平 继 承 并 发 展 了 马 克 思 的 观 点 . 造 性 地 提 出 “ 学 创 科 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他指 出:对科技 的重要性要充 分认 识” “ 。 “ 马克思讲过科 学技术是生产力 . 这是非常正 确的 , 在看来这 现

科学技术是否创造价值

科学技术是否创造价值

科学技术是否创造价值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革命以迅猛的速度和力量,促成了世界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它冲击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影响着人类生活的每一个领域,在引起生产力变革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对社会经济结构和经济关系的调整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邓小平指出:“同样数量的劳动力,在同样的劳动时间里,可以生产出比过去多几十倍几百倍的产品。

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无数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事实让有些学者提出:科学技术可以创造价值。

尽管科技带来的改变是人们有目共睹的,但能否由此认为科学技术可以创造价值呢?本文的判断是:在科学技术的产生中,是科技劳动创造出科学技术的价值,但是在科学技术的使用过程中,是劳动创造了新产品的价值,科学技术为新产品的价值创造做出了巨大贡献,即可以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但其并不能创造价值。

简而言之,科技并未创造价值。

一、科学技术促进了财富的巨额增长,却并未创造价值,二者不能混淆。

"价值"与"财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首先,二者的定义不同财富是指物本身,凡是能满足人类某种生产或生活需要的东西,都构成社会财富。

而价值是财富所采取的社会形式,它不能等同于财富。

其二,从二者的来源上来说,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而不是财富的唯一源泉;劳动和自然物质是财富的源泉。

因此,混淆了二者,就极容易在错误认识的基础上,认为“科学技术促进了财富的巨额增长”就相当于“科学技术创造了巨大价值”。

二、科学技术不创造价值,但科技劳动创造了价值。

凝结在商品中无形的价值是由抽象劳动创造的。

抽象劳动包括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

且这种抽象劳动并不是单一的体力劳动,它还包括着脑力劳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在新产品的价值创造过程中,脑力劳动的比重在上升,体力劳动的比重略有下降,过去所认为的“复杂劳动”也逐渐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而简单化。

科学技术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在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了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企业创造了更多的价值。

随着科技的进步,企业可以更加高效地生产产品,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数量,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例如,现代工业中的自动化生产线,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力成本,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为社会创造了更多的价值。

科技的进步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例如,医疗技术的发展可以治愈更多的疾病,延长人们的寿命;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让人们更加便捷地获取信息,提高生活质量。

这些都为社会创造了更多的价值。

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为环境保护创造了更多的价值。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科技的进步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保护环境。

例如,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环保技术的发展可以更好地处理废弃物,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这些都为环境保护创造了更多的价值。

科学技术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科技的进步不仅可以提
高生产效率,还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保护环境。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科技进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劳动价值理论

劳动价值理论

劳动价值理论一、关于创造价值的劳动问题现代社会的人们,并不是生活在马克思的那个时代,自然看到的一些事物的表面现象与马克思所能看到和预想的不同,而且有些人从这些表象观察人手来理解价值和创造价值的劳动。

「一种观点是认为社会劳动创造价值。

这种观点认为如果否定了物化劳动创造价值,科技是生产力就不能成立,相对剩余价值包括超额剩余价值就无从得来,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就不能存在,所以创造价值的劳动应该是社会活劳动。

我们知道,生产力不是创造价值的力量,仅仅是创造使用价值的力量。

因此,把科学技术作为创造价值的力量是不符合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的。

另外,如果承认物化劳动创造价值,则必然得出价值等于使用价值的荒谬结论,从而必然导致否定商品的二因素。

显然一结论是错误的。

第二种观点是认为生产要素创造财富(或价值)。

这种观点从现代资本、技术和经营管理等生产要素的作用出发,认为传统的劳动价值论在现代有许多局限,应该转向生产要素价值论或财富论。

第三种观点认为创造价值的劳动是联合劳动。

认为物化劳动创造价值是不正确的,同时片面强调活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也是不全面的。

必须把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实物生产劳动和服务生产劳动、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辨证统一,才能创造和实现使用价值和价值,才能正确处理商品内在矛盾和不同所有者的经济利益关系,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即认为只有联合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真正源泉。

显然,这些观点都是片面地从现象出发,或静态地看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没有采取与时俱进的态度。

只有人类的活劳动才创造价值,而且坚持劳动(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和实体,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一个带根本性的科学真理。

它一方面为彻底批判资本主义剥削制度乃至一切剥削制度,论证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提供了一个理论基石;另一方面为人们从深层次上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性,促进其健康高效地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理论武器。

探析超额剩余价值的两个源泉——揭开科学技术影响价值创造之谜

探析超额剩余价值的两个源泉——揭开科学技术影响价值创造之谜

探析超额剩余价值的两个源泉——揭开科学技术影响价值创造之谜探析超额剩余价值的两个源泉——揭开科学技术影响价值创造之谜探析超额剩余价值的两个源泉揭开科学技术影响价值创造之谜卓武扬(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重庆400031)【摘要】科学技术不能直接创造价值,但它可以在一定历史时期间接影响价值创造.科学技术影响价值创造缘干超额剩余价值的两个源泉:一定时期内使部分劳动复杂化进而产生"绝对"超额剩余价值,使不同部门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实现程度不等,进而产生"相对"超额剩余价值.【关键词】科学技术;价值创造;超额剩余价值;源泉【中图分类号】F032;F03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768(2006)08—0010—03一,"科学技术创造价值"观点评析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科技进步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日益显着.不少先进企业由于优等的物化劳动的采用,出现了自动化的生产方式,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者数量大大减少,许多知识型企业甚至出现了"无人车间","无人工厂",这些大量采用先进技术设备的企业,在直接劳动耗费大量减少的情况下,却生产出以计数的庞大物质财富.对于这种现象,有人难以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进行正确,合理的理解和解释,因而产生了这样的想法:劳动价值论在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失效了,应该以"知识价值论"取而代之:知识技术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创造价值,而且这种创造作用越来越重要;知识直接创造价值,知识技术不仅是创造新的物质财富的巨大源泉,而且也是创造新的价值的源泉.西方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曾经说过:"在信息经济社会里,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实现的.劳动价值论诞生于工业经济初期,必须被新的知识价值论所取代." 这类观点也深深地影响了我国的学术界.例如谷书堂等人提出,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同样创造价值."据西方发达国家统计,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技术因素的贡献率已达60%一 80%,而另一方面,生产中所耗费的活劳动相对减少.其主要原因在于科技劳动作为因社会分工而分离出来的社会总生产劳动的一部分,科学技术作为高智能的劳动成果被利用到直接生产过程,就不仅可以把自身的价值生产出来,而且如同活劳动一样还可以创造更多的新价值.因此,科技进步同样创造价值."笔者认为,"知识技术创造价值"这一观点是不科学,不严密的,它片面,狭隘地理解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确,技术进步和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改变了人们直接参与物质生产劳动的过程,而以生产过程的监督和调节者的身份同生产过程发生关系,从而在现实中表现为蓝领工人的不断减少和白领工人的不断增多.马克思早在一百多年前就看出了这种趋势,他在考察机器大工业的未来时说:"当工作机不需要人的帮助,就能完成加工原料所必需的一切运动,而只需要人从旁照料时,我们就有了自动机器体系",?"劳动就会表现为不再象从前那样,被包括在生产过程中,相反地,表现为人对生产过程的监督者和调节者的身份同生产过程发生关系…….工人不再是生产过程的主要当事者,而是站在生产过程旁边."?不难看出,马克思早就预见了科技进步对生产过程带来的变化. 通过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全面,深入地理解和分析,笔者认为,物质源泉不等于价值源泉.物质源泉具有多元性,而价值源泉具有唯一性,即只有人的活劳动才能创造价值.物化劳动本身是价值,但不能创造价值;科学知识,技术工艺本身是人类劳动的成果,能在物质财富的创造中直接发挥巨大的作用,但自身不能直接地实现价值创造.在这里,在对劳动价值论的正确理解和深入研究中,有两个逻辑关系需要理清:首先,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不等于劳动也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马克思在完成劳动价值论的时候,就欣然采纳了配第的"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的观点并一直坚持.他明确指出了"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同劳动一样也是使用价值的源泉".?认清了这点我们就可以说,劳动价值论同自动设备生产大量使用价值这一经济现象毫不矛盾.事实上,在不同的生产方式中,劳动, 自然禀赋,资本,技术对物质生产的贡献虽然不同,但都是不可忽视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们的贡献大小有所不同.在当代, 科学技术取代了资本,成为物质生产的最主要的增长源泉,是创造使用价值和物质财富的最关键因素.其次,知识技术创造使用价值并不意味着知识技术就能创造价值.用哲学的逻辑论来推理可以轻易得出: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一价值量=商品中劳动量一价值量增加=人类活劳动量增加.所以,唯【收稿日期】2005—04—08?奈斯比特:《大趋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第15,16页. ?傅军胜:《全国劳动价值论研讨会综述》,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第5期. ?马盼克思:《资本论》(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六卷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218页.?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 【作者简介】卓武扬(1975一),男,四川人,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法经济学.1O有劳动量增加才能实现价值增量,只有人类活劳动才能创造价值.对于如何将知识技术创造巨大物质财富同价值的产生和创造统一起来,如何正确看待科学技术在价值创造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下文中将有详述,即科学理论,知识技术作为人类过去高智能劳动的成果,是通过对当前直接生产过程中的活劳动产生价值创造功能的"增倍"或"扩张"效应,或者通过在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中实现了"后续价值创造"的功能,从而对价值创造过程发挥重要的影响.特别地,科学技术对价值创造的影响,也是通过其对劳动生产率,物质产品生产效率的影响,在特定历史时期一个社会生产内部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应用不同水平的科学技术,从而实现了数量不等的超额剩余价值或超额利润体现出来的.就不同历史时期的全部社会生产整体而言,只要社会劳动时间总量一定,无论科学技术怎样进步都不能影响价值总量的创造,而只影响物质财富的生产或者说使用价值量的创造.这是基于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范畴出发进行分析研究,由马克思对价值定义的逻辑前提所决定的.事实上,劳动生产率与价值的反比关系,已经说明了这个道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的劳动时间减少,单位产品所包含的价值量减少.劳动生产率提高正是科学技术进步的主要目的和必然结果,它一方面导致单位产品价值量减少,另一方面又使产品总量增加,其最终效果就是没有直接影响价值总量.二,超额剩余价值的两个源泉根据马克思对价值是人类活劳动凝结的定义,价值量是用劳动时间来衡量的,因此,只有人类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科学技术进步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生产力,创造更多更好的物质财富,但不能直接创造价值.也就是说,科学技术是创造物质财富的巨大源泉,但不是价值创造的直接源泉,它只能在一定历史时期内间接地影响价值创造.这个结论乍看起来有些矛盾,下面就此进行深入的解析.用历史的观点看问题,科学技术间接影响价值创造,也可以按历史时期进行区分.就历史的长期来看,科学技术要影响价值的创造,由只有通过影响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劳动来完成.价值量正是由劳动时间决定的,科学技术无法直接影响人们劳动的时间长短,却可以通过影响人们劳动复杂的程度,使一定的复杂劳动时间量,可以变成倍加或自乘的简单劳动时间量.马克思说:"各种劳动化为当作它们的计量单位的简单劳动的不同比例,是在生产者背后由社会过程决定的,因而在他们看来,似乎是由习惯决定的."所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复杂劳动表现为倍加的简单劳动".?既然决定价值的是简单劳动时问,那么,一定量的复杂劳动时间,就可以倍加或自乘地创造价值量.从这个层面上看,科学技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可以影响价值创造.但这只是表象,深入分析就会发现真相.单位商品价值量也就是简单劳动的平均必要时间,全社会产品价值总量亦即以全社会各行各业简单劳动时间倍加或自乘复杂劳动时间来决定的,只要这个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时间以及复杂劳动自乘比例一定,价值总量也就一定.设一个社会简单劳动时间总量为L1, 复杂劳动时间总量为L2,劳动的复杂系数,亦即复杂劳动换算简单劳动的倍加系数为R,则该社会全部产品价值总量V: L1+R×L2.由于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的关系具有历史性,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的区分不是绝对不变的.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58页. ?宋涛:《政治经济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33页. 和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过去的复杂劳动,现在就可能成为简单劳动,也即上段公式中R不会绝对增大.科学技术进步不能直接创造价值,也正缘于此:科技进步一方面使社会劳动的复杂水平提高了,过去的复杂劳动变成了现在的简单劳动,过去复杂劳动所有的价值创造的"倍加"不复存在,另一方面使单位产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问减少,单位商品价值量减少.在社会价值总量公式V=L1+R×L2中,科技进步不能直接增加劳动时间 L1和L2,而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的相对变化使两者之间的倍加关系R不会绝对增大.所以,在历史的长河中,即使作用于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劳动,科学技术在价值创造中也不能直接产生影响.在历史的短期,或者说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科学技术进步对价值创造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社会生产的价值创造总量来看,科学技术改变上一段公式中的R即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倍加关系,即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在一定历史阶段的一个社会生产部门中,先进技术手段与落后技术手段并存且差距越拉越大,一些先进个体提高了其劳动的复杂程度,使其劳动换算为简单劳动的倍加或自乘系数更大.这些先进个体运用了更高的科学技术知识和技能,使一定量的劳动变得更为复杂进而取得了更大的倍加系数R,一定量的复杂劳动时间变成为更多的决定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价值量的创造.对于这些个体来说,这些增加的价值量,正是其进行比社会必要劳动更为复杂的劳动所取得的超额剩余价值,用公式表示为:M=L1+(R一R)xL2设社会生产中有产品性质相似的A,B,c三个部门,劳动投入分别为100,50,50.A部门劳动均为简单劳动,令其倍加系数为1;B部门包含90%的简单劳动和10%的复杂系数为2的复杂劳动,则全部门劳动平均复杂系数为1.1;c部门为80%的简单劳动和20%的复杂系数为2.5的复杂劳动,则全部门劳动平均复杂系数为1.3.设简单劳动创造剩余价值的能力为1:1,则根据复杂劳动换算为简单劳动的倍加系数,B部门劳动创造剩余价值的能力为1:1.1,C部门为1:1.3.图表1—1部门劳动投入劳动复杂系数劳动创造剩余价值的能力剩余价值创造 A部门l00ll:ll00B部门501.1l:1.155c部门50}3l:}365全社会合计2001.1l:1.1220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C部门开始在技术应用水平上成长, 部门劳动复杂程度提高,变为70%的简单劳动,20%复杂系数为2.5的复杂劳动,10%复杂系数为3的复杂劳动,则全部门劳动平均复杂系数为1.5,剩余价值率为150%.三部门的劳动投入量不变.有下表:图表1—2部门劳动投入劳动复杂系数劳动创造剩余价值的能力剩余价值剖造 A部门l00llllO0B部门50ill:if55c部门50l5l:l575全社会合计2001.15l:ll5230与表1—1相比,部门c由于科学技术进步和劳动复杂度的提高,复杂劳动换算为简单劳动的倍加系数增大,创造剩余价值的能力提高,全社会创造的剩余价值总量较以前多了10.这里多出的l0的剩余价值量,就是由于C部门技术进步和劳动复杂度提高而新创造的超额剩余价值,我们可以称之为"绝对"超额剩余价值.另一个方面,从一个社会生产内部不同部门,不同个体相比较来看,在一定历史时期,科学技术对国民经济内部不同部门和不同企业"市场价值"量的实现有影响,使应用了先进科技的部门和企业通过攫取相对的超额剩余价值的方式增加价值量的创造,而落后部门通过损失或浪费价值的方式减少价值量的创造.事实上,先进技术部门价值创造量的增加是通过这样一个机理来实现的:马克思指出,市场价值不仅由生产产品的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而且还受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二种含义——"社会总劳动时间在各部门问的按比例分配"所影响."如果某种商品的产量超过了当时的社会需要,社会劳动时间的一部分就浪费掉了,这时,这个商品量在市场上代表的社会劳动量就比它实际包含的社会劳动量小得多".技术落后的产业部门,由于生产门槛低,产量往往大于社会需要.这样,这些部门产品包含的实际社会劳动量就有一部分"被浪费掉了",所实现的市场价值小于实际的个别价值.同理,如果商品产量小于社会的需要量,这个商品在市场上所代表的社会劳动量就比它实际包含的劳动量大.产业经济学理论认为,产业门槛越高,资本自由转人越难,产业在市场上越处于强势.高新技术产业部门, 正是因为其生产的技术门槛高,且产品蕴含的先进技术对市场有强烈的渗透和扩散效应,社会对产品的需要量往往大于产量, 产品在市场上代表的社会劳动量所实现的市场价值,就比它实际包含的社会劳动量决定的个别价值大.这一"在市场上代表社会劳动量"大于"实际包含社会劳动量",亦即市场价值大于个别价值的差额,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来源于落后技术部门"被浪费掉了"的那部分社会劳动量.图表1—3资本剩余价剩余市场平均平均生产产业利润率价格总额CV值率价值价值利润A产业部门l005050l00%50l505050%l50 B产业部门l007030l6667%50l505050%l50 合计200l2080l25%l00300lOO50%300 在图表1—3中,设A,B两部门产品性质可比,劳动者素质和技能相当,劳动复杂程度相似.A部门可变资本为50,绝对剩余价值量为50,剩余价值率为100%;B部门可变资本30,绝对剩余价值量30,绝对剩余价值率也是100%.而且B部门由于资本有机构成高,生产资料的自动化程度高,单位可变资本的劳动生产率较高,因而30的可变资本还取得了,部分相对剩余价值 2O,则B部门剩余价值总量50,剩余价值率I66.67%.两部门产品市场价值总量和单位产品个别价值均相等,不存在超额剩余价值的获得.?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209页. 】2若图表1—3中的B部门开始成长,科技含量和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提高,复杂的脑力劳动比例更大.为了说明和比较的简单化,我们假设B部门产量保持不变,技术进步和劳动复杂化的结果是使产品质量提高.图表1,4资本剩余价剩余市场平均平均生产产业价值利润利润率价格总额cV值率价值A产业部flOO505080%40l405050%l50 B产业部门l007030200%60l605050%l50 合计200J2080J25%JOO300JOO50%300 在图表1—4中,B部门成长为B部门.B部门的市场价值总量增长为160,剩余价值总量增长为60.与图表1—3相比,除了30的绝对剩余价值,20的相对剩余价值外,B产业部门还由于产出水平的增加而获得了10的超额剩余价值.这里获得的超额剩余价值(忽略对"绝对"超额剩余价值的考察)是源于B部门的产品科技含量和质量提高,刺激和拉动社会需要量并使之大于产量,B部门产品在市场上代表的社会劳动量就比它实际包含的劳动量大,以超额剩余价值(或超额利润)的形式攫取了原本应该属于A部门的一部分社会劳动量.B 部门的超额剩余价值10,正是来自于A部门"被浪费掉了"的那一部分社会劳动时间.这个被某些部门损失掉而4被另一些部门获得的相对意义上的超额剩余价值,我们可以称之为"相对"超额剩余价值.综上所述,在一定的历史阶段或历史条件下,科学技术一方面通过使个别生产者劳动的复杂程度提高,一定量的劳动变成为更多的社会必要劳动,从而创造更多的价值量.这个由复杂劳动创造的更多的价值量正是"绝对"超额剩余价值的来源之一, 它直接增加全社会的价值总量.另一方面,科学技术通过对不同部门,不同生产者产品供求的影响,进而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 "第二种含义"层面上,使不同部门,不同生产者劳动产品在市场上的价值实现程度不等,使供不应求的先进部门攫取了落后部门的一部分价值,这是超额剩余价值来源之二.这个"相对"超额剩余价值不直接增加全社会价值总量,只是价值量在不同部门间的分配.科学技术在特定历史时期影响价值创造之谜,正是缘于它"生产"了超额剩余价值的两个源泉.【参考文献】【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2】马克思.资本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3】宋涛.政治经济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4】奈斯比特.大趋势[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5】金庸.天龙八部[M】.广州:花城出版社,1999. [6】傅军胜.全国劳动价值论研讨会综述[J】_中国社会科学,1995,(5).(责任编辑:X校对:R)。

剩余价值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剩余价值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科学技术不能直接创造价值,但它可以在一定历史时期间接影响价值创造。

科学技术影响价值创造缘于超额剩余价值的两个源泉:一定时期内使部分劳动复杂化进而产生“绝对”超额剩余价值,使不同部门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实现程度不等,进而产生“相对”超额剩余价值。

根据马克思对价值是人类活劳动凝结的定义,价值量是用劳动时间来衡量的,因此,只有人类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科学技术进步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生产力,创造更多更好的物质财富,但不能直接创造价值。

也就是说,科学技术是创造物质财富的巨大源泉,但不是价值创造的直接源泉,它只能在一定历史时期内间接地影响价值创造。

这个结论乍看起来有些矛盾,下面就此进行深入的解析。

用历史的观点看问题,科学技术间接影响价值创造,也可以按历史时期进行区分。

就历史的长期来看,科学技术要影响价值的创造,由只有通过影响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劳动来完成。

价值量正是由劳动时间决定的,科学技术无法直接影响人们劳动的时间长短,却可以通过影响人们劳动复杂的程度,使一定的复杂劳动时间量,可以变成倍加或自乘的简单劳动时间量。

马克思说:“各种劳动化为当作它们的计量单位的简单劳动的不同比例,是在生产者背后由社会过程决定的,因而在他们看来,似乎是由习惯决定的。

”所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复杂劳动表现为倍加的简单劳动”。

"既然决定价值的是简单劳动时间,那么,一定量的复杂劳动时间,就可以倍加或自乘地创造价值量。

从这个层面上看,科学技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可以影响价值创造。

但这只是表象,深入分析就会发现真相。

单位商品价值量也就是简单劳动的平均必要时间,全社会产品价值总量亦即以全社会各行各业简单劳动时间倍加或自乘复杂劳动时间来决定的,只要这个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时间以及复杂劳动自乘比例一定,价值总量也就一定。

设一个社会简单劳动时间总量为L1,复杂劳动时间总量为L2,劳动的复杂系数,亦即复杂劳动换算简单劳动的倍加系数为R,则该社会全部产品价值总量V=L1+R*L2。

【技术】论科学技术不能创造价值财富黄云雷

【技术】论科学技术不能创造价值财富黄云雷

【关键字】技术论科学技术不能创造价值财富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科技革命继续蓬勃发展,科技创新浪潮此起彼伏,科技成果推陈出新。

科技的创新,时代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以及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放手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这些都要求我们继续深入研究马克思《资本论》中关于科技休息创造价值的理论。

深入研究这一重要理论所取得的理论成果,对我国决策者在新时代中就如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生产力提高,以及如何安排社会生产要素的配置,如何定位我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等方面的重大决策,也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学界针对科学技术是否创造价值财富存在着不小的争论。

有的学者援引党在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大会上提到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以时代在发展、马克思主义也需要发展为理由,试图向广大人民宣传科学技术创造价值财富的学说。

在科技革命蓬勃发展,科技创新浪潮此起彼伏,科技成果推陈出新的时代背景下,这一学说看似很有说服力。

但是严谨的马克思主义者需要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科学技术是排除在人类活休息之外的一种特殊的物化休息,它在生产过程中绝不能创造价值,而只是将其自身价值转移到它的产品上而已。

首先,按照马克思所提出和创立的“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的理论判断,在生产过程中,只有作为可变资本的活休息才是创造新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由此,也就排除了科学技术创造新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可能性;再者,科学技术具有非独立性,一般要渗透到生产要素特别是生产资料要素之中,才能成为现实的生产力。

而生产资料作为“不变资本”,是在生产过程中价值不变的资本,所以,科学技术就不是创造新价值和剩余价值的任何源泉,至多不过是转移旧价值的手段而已。

我们再来看看什么是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就是利用“有关研究客观事物存在及其相关规律的学说”能为自己所用,为大家所用的知识。

从它的定义,我们不难看出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属于意识的范畴。

关于知识、技术、管理是否创造价值的分析

关于知识、技术、管理是否创造价值的分析

关于知识、技术、管理是否创造价值的分析【关键词】:知识、技术、管理、价值、价值链、超额比较价值【摘要】:通过对知识、技术、管理与企业、价值的关系,分别阐明笔者对这三点是否创造价值这一问题展开了探讨。

【正文】:对于知识、技术、管理是否创造价值这一问题,人们对其讨论得可谓是十分激烈,不仅说得人多,而且还众说纷纭,就如同许多新产品,各种产品的规格和用法都不一样,使众多消费者无所适从。

而我,对于只是、技术、管理是否创造价值这一问题,也有一些自我的看法与观点。

下面我将分别前作一些讨论。

一、“知识”通过“管理”创造价值单从知识管理字面意义来看,我们可以获得两种解释:“知识”是对象,“管理”是活动。

“知识”道出了知识管理的内容,而“管理”则说出了知识管理的活动,但还缺少一种必要的解释,就是对这“内容”加以“活动”的目的是为何?大学教授们研究知识管理的目的之一可能是发表几篇论文、出本书之类,而企业关注和实施知识管理的目的显然不是如此——他们需要获得一定的“价值”,而这价值又是什么呢?不管怎么说,认识到知识管理是“知识”、“管理”以及“价值”的统一已经向真理迈进了一步。

按照这种思路,可以进而给出这样的知识管理定义:知识管理就是协助组织和个人,围绕各种来源的知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知识的生产、分享、应用以及创新,并在个人、组织、业务目标以及经济绩效等诸方面形成知识优势和产生价值的过程。

那么,知识管理到底应该如何使“知识”、“管理”以及“价值”有机地统一起来,这还得借助知识管理的价值链。

迈克尔·波特提出了价值链的思想,认为企业中所有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了创造价值的一个动态过程,即价值链。

有人从这个角度将知识管理的价值链表示为:知识的采集与加工→知识的存储与积累→知识的传播与分享→知识的使用与创新成功的知识管理当然是要对价值链中的各个活动环节进行管理,并且要优化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

但是这种方法仅描述了知识管理的“管理”活动,对管理什么样的“知识”以及取得何种“价值”并没有加以阐述,可以说只有“链身”,欠缺了“链头”和“链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技术是否创造价值
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革命以迅猛的速度和力量,促成了世界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它冲击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影响着人类生活的每一个领域,在引起生产力变革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对社会经济结构和经济关系的调整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邓小平指出:“同样数量的劳动力,在同样的劳动时间里,可以生产出比过去多几十倍几百倍的产品。

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无数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事实让有些学者提出:科学技术可以创造价值。

尽管科技带来的改变是人们有目共睹的,但能否由此认为科学技术可以创造价值呢本文的判断是:在科学技术的产生中,是科技劳动创造出科学技术的价值,但是在科学技术的使用过程中,是劳动创造了新产品的价值,科学技术为新产品的价值创造做出了巨大贡献,即可以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但其并不能创造价值。

简而言之,科技并未创造价值。

一、科学技术促进了财富的巨额增长,却并未创造价值,二者不能混淆。

"价值"与"财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首先,二者的定义不同财富是指物本身,凡是能满足人类某种生产或生活需要的东西,都构成社会财富。

而价值是财富所采取的社会形式,它不能等同于财富。

其二,从二者的来源上来说,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而不是财富的唯一源泉;劳动和自然物质是财富的源泉。

因此,混淆了二者,就极容易在错误认识的基础上,认为“科学技术促进了财富的巨额增长”就相当于“科学技术创造了巨大价值”。

二、科学技术不创造价值,但科技劳动创造了价值。

凝结在商品中无形的价值是由抽象劳动创造的。

抽象劳动包括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

且这种抽象劳动并不是单一的体力劳动,它还包括着脑力劳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在新产品的价值创造过程中,脑力劳动的比重在上升,体力劳动的比重略有下降,过去所认为的“复杂劳动”也逐渐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而简单化。

我们在劳动过程中越来越多地使用了科学技术,而我们的劳动也逐渐由非科技劳动转向科技劳动。

这使得我们的劳动生产
率不断提高,价值被极快速地创造出来。

我们使用了“科学技术”这一手段,加以自身的劳动,才创造了价值。

因此,科学技术并未创造价值,在应用科学技术的过程中即科技劳动中,价值才得以创造。

三、科学技术尽管并不创造价值,但仍是推动价值增长的重要手段。

在现实生活中,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与科学技术水平息息相关。

而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价值也息息相关。

当一个社会采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将会极大地提高它自身的社会劳动生产率,缩短社会劳动时间,获得比原来更多的价值。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科学技术是不会创造价值的,然而它仍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价值增长的重要手段。

从以上的论证中,本文得出了科学技术并不创造价值的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