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块一

合集下载

202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笔试考试小学《教育与教学知识能与力》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笔试考试小学《教育与教学知识能与力》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这向话出自()。

A.《论语》B.《学记》C.《孟子》D.《大学》2.有学者根据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教师和教材的史实,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本能的、无意识的模仿。

这种观点称为()。

A.生物起源论B.神话起源论C.劳动起源论D.心理起源论3.主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从做中学”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是()。

A.洛克B.赫尔巴特C.杜威D.维果斯基4.某地大力扶持薄弱学校,组织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

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

A.促进教育均衡B促进教育民主C.维护教育尊严D.提高教育效率5.某小学组织学生参加“重走长征路,学习长征精神”活动。

这一活动采用的德育方法是()。

A.自我修养法B.榜样示范法C.制度育德法D.实际锻炼法6.为了使少先队员感受到组织的力量,更深刻地认识到少先队的共同目标和组织性,经常举行的如敬礼、唱队歌等活动属于()。

A.主题队会B.阵地活动C.礼仪活动D.夏令营活动7.下列安全标识中,表示当心触电的是()。

A. B. C. D.8.小威同学认为,凡是大人赞同的就是对的,根据科尔伯格的理论,他的道德认知发展处于()。

A.惩罚与服从取向阶段B.“好孩子”阶段C.维护权威阶段D.社会契约阶段9.小明与同学讨论问题时,常常坚持自己的想法,不易受他人观点的影响。

这种认知风格属于()。

A.冲动型B.沉思型C.场依存型D.场独立型10.为了更好的理解与掌握叶的功能,小辉在老师的指导下,用思维导图梳理了叶的光合作用、叶的呼吸作用等知识点,他采用的学习策略是()。

2016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模块一

2016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模块一

(二)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
六、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
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发布了义务教育阶段18科课程标准(实验稿),开发了20 个学科、上百种小学新课程实验教材,制定了《义务教育课 程设置实验方案》和课程改革的有关配套文件,启动了国家 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工作,新课程在27个省(自治区 、直辖市)38个国家实验区的小学开始实验。2002年秋季开 始在省级实验区进行实验,覆盖500余个县(区、市)级单 位,约占全国县、区总数的17%,新课程进入由点向面过渡 的关键阶段。
资料收集 和整理
过程
选题论证 与形成假设
制定研究 方案
选择研究 方法
选择被试
对变量 进行分析
四、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呈现
(一)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形式
(二)教育科研成果呈现的方法
第六章 教师专业发展
一、 教师职业的性质与特点
二、
不断发展教师专业
一、教师职业的性质与特点
教师职业的性质
教师的职业角色
二、不同课程流派的基本观点
(一)学科中心课程论 (二)活动中心课程论
(三)社会中心课程论
三、课程类型
(一)分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 (二)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三)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四)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四、课程内容
(一)课程计划 (二)课程标准
(三)教科书
五、课程评价
(一)课程评价的概念
科学性
一、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概述
(三)小学教育科学研究遵循的原则
教育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创新性原则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202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含解析

202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含解析

2023年上半年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卷注意事项1.在作答前,请考生用黑色字迹的钢笔、签字笔或圆珠笔在试卷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填写本人姓名、准考证号和科目代码,并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准确填涂准考证号码和科目代码。

2.本试卷满分150分,共四种题型。

3.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监考老师,严禁携带试卷和答题卡出考场。

4.严禁折叠答题卡。

5.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客观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这句话反映的是()。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D.教育与科技的关A.教育与文化的关系C.教育与政治的关系系2.“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表明教师的行为具有(A.主体性B.创造性)。

D.示范C.间接性性3.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发展的动力是()。

A.共同的奋斗目标B.班主任的要求C.班委会的形成D.共同的活动4.下列著作中,由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撰写的是(A.《教育论》)。

C.《教育漫话B.《理想国》》 D.《雄辩术原理》5.兵兵很想改掉上课爱说闲话的毛病,但上课时只要老师一不注意,他又忍不住说起闲话来。

针对兵兵的情况,对他的教育应着重培养()。

B.道德情A.道德认识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6.对观察内容与步骤不作限定的教育观察属于(A 结构式观察)。

C.非结构式观B.参与性观察察D.非参与性观察7.学龄儿童易感染麻疹病毒。

该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是()。

A.血液B 消化道C.呼吸道D.蚊虫叮咬)8.依据柯尔伯格的理论,以“好孩子”为取向的儿童道德发展处于(。

A 惩罚服从取向阶段C.寻求认可取向阶段B 相对功利取向阶段D 遵守法规取向阶段9..贾老师告诉学生:“不高兴时,你可以跑跑步打打球,或者散散步、听听音乐甚至可以大喊大叫。

”贾老师所使用的心理辅导技术是()。

B.行为矫A.积极暗示正C.认知改变D.情绪调控10.考试时,学生依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答题速度或解题思路的策略属于()A.元认知策略B.认知策略C.精加工策略D.资源管理策略11.在掌握动物”概念的基础上,学生又学习了椎动物”和无椎动物这两个概念。

模块一 教育基础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

模块一 教育基础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

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五)教学设计 1.了解小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依据和步骤。 2.了解小学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知识。 3.了解小学生在不同学习领域的基本认知特点;。
4.了解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整合的基本途径和方式。
5.理解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和能力、学习经验对新的学 习内容的影响。
4.了解小学生学习方式的基本类型和小学教师的课堂 教学行为对小学生学习的影响。
5.掌握小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和主要方法。 6.掌握小学课堂教学总结的基本方法。
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七)教学评价
1.了解小学教学评价的基本内容、类型和主 要方法。
2.了解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基本内容、类型 和主要方法,以及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的 作用。
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
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
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教育诗》 杨贤江:《新教育大纲》 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潮典型代表 陶行知:生活教育
5、批判教育学
代表人物:鲍尔斯 主要观点: (1)当代教育在维护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公正


代表人物:狄尔泰、利特 主要观点: (1)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
狄尔泰
(2)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 (3)教育问题的研究应该采取理解和解释 的方法
(4)教育目的是促使社会历史的客观文化 向个体的主观文化的转变。
3、实用主义教育学 代表人物:杜威
《民主主义与教育》 主要观点: (1)教育即生活 (2)教育即经验增长
6.掌握小学教案设计的基本内容、步骤和要求。
7.能够依据小学生学习规律、小学相关学科课程标准,结 合教材特点,合理地确定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完成指 定内容的教案设计。

教师资格证小学科目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简答50题

教师资格证小学科目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简答50题

教师资格证-小学科目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简答50题模块一:教育基础1、简述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关系。

【参考答案】(1)生产力对教育发展起着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①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②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③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教育对生产力发展起着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①教育再生产劳动力;②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2、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参考答案】(1)问题情境;(2)定势与功能固着;(3)已有的知识经验——迁移;(4)原型启发;(5)情绪与动机。

除了上述因素外,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

3、简述动机冲突的基本类型。

【参考答案】(1)双趋式冲突:同时并存两种能满足需要的目标,他们具有同等的吸引力,但只能选择其中之一时所产生的动机冲突。

(2)双避式冲突:同时遇到两个力图回避的威胁性目标,但只能避其一所产生的冲突。

(3)趋避式冲突:同一目标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人既希望接近,同时又不得不回避,从而引起的冲突。

(4)多重趋避冲突:既对含有吸引与排斥两种力量的多种目标予以选择时所发生的冲突。

4、简述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参考答案】(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5、简述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

【参考答案】(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4)进行教学反思。

6、简述影响学生有意注意的因素。

【参考答案】(1)对注意目的与任务的依从性;(2)对兴趣的依从性;(3)对活动组织的依从性;(4)对过去经验的依从性有意注意受到过去知识经验的制约;(5)对人格的依从性。

7、简述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块一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块一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块一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必有挑选)一.教育基础知识(一)教育的概念即其本质属性P31.教育的概念: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教育的含义分为广义和狭义(表格别用背)。

2.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算是依照一定的社会需要举行的培养人的过程。

【师补充】普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时期性。

本质属性: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P31.教育者: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

2.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3.教育妨碍:介于前两者之间,同时把他们联系起来。

如教育容,教育措施。

4.三要素之间的关系: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

教育者是教育妨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和施加教育妨碍的对象,教育妨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

(三)教育的起源P41.神话起源(略)2.生物起源讲:【法】利托塔尔,桑代克,沛西能。

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3.心理起源讲:【美】孟禄,杜威。

以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摹仿。

4.劳动起源讲:凯洛夫,恩格斯。

【师补充】学校产生的条件:生产力进展是物质基础;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分离;文字的产生;国家机器生产需要特意机构培养人才。

(四)教育的进展过程P51.古代教育:普通指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a.古代中国:最早的学校形态在【夏朝】;【西周】后的六艺(礼、乐、射、艺、书、数)【春秋战国】阶段,私学兴旺,儒、墨两家的私学成为当时的显学。

【宋代】往后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1905年】废科举,兴学堂。

b.古代印度:婆罗门教,佛教c. 古代埃及:宫廷学校是最古老的学校d.古代希腊、罗马: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

e. 中世纪欧洲:“七艺”“骑士七技”。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版(完整版)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版(完整版)

2、文化教育学

• 代表人物:狄尔泰、利特
• 主要观点:
– (1)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
狄尔泰
– (2)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
– (3)教育问题的研究应该采取理解和解释 的方法
– (4)教育目的是促使社会历史的客观文化 向个体的主观文化的转变。
3、实用主义教育学
• 代表人物:杜威 • 主要观点: • (1)教育即生活 • (2)教育即经验增长 • (3)学校是雏形社会 • (4)课程组织以学生经验为中心 • (5)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中心 • (6)教学过程体现 (1)教育学的发展总是受到具体的政治、经济、文化 条件的制约;
• (2)不同的国家形成了不同的教育风格和传统; • (3)教育学的发展得益于不同教育学派之间的相互批
评和借鉴; • (4)教育学理论内部的分歧有加大的趋势,教育学的
学科声誉受到严重影响。
(四)当代教育学的状况
• 第二章:学生指导
– 1、个体身心发展与教育 – 2、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教育 – 3、小学智育 – 4、小学德育 – 5、小学生心理健康及心理辅导 – 6、小学生的安全指导
• 第三章:小学班级管理
– 1、班级和班集体 – 2、班级管理 – 3、班级活动 – 4、少先队活动 – 5、课外活动 – 5、班主任
• 第四章:学科知识
– 1、小学语文 – 2、小学数学
• 第五章:教学设计
– 1、教学设计与教案 – 2、小学综合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 – 3、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整合
• 第六章:教学实施
– 1、教学概述 – 2、教学过程 – 3、小学教学原则 – 4、小学教学方法 – 5、小学教学组织形式
• 第七章:教学评价

模块一 教育基础【权威发布】国考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复习资料2017年最新整理

模块一 教育基础【权威发布】国考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复习资料2017年最新整理

国考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复习备考讲义模块一教育基础(★★★★★)本模块历年考点非常多,以单项选择题、简答题为主,所占分值较大,需要重点复习。

一、教育概念及要素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教育一词最早来源于《孟子·尽心上》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可以称作教育,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

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主导者和实施者)、受教育者(主体和对象)和教育影响(教育内容、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

二、教育属性(重点)(一)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二)教育的社会属性1、教育的永恒性: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2、教育的历史性:不同历史阶段或社会形态,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每个时期的教育都具有自己的特点。

3、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但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具有自身的历史继承性;(2)教育要受其它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3)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4)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具有能动性;(5)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并非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三、教育的功能(一)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二)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三)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四、教育的起源(一)神话起源说: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神创造的,目的是体现神的意志。

(二)生物起源说: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认为动物界就有教育活动。

代表人物:法国的利托尔诺、美国的桑代克、英国的沛西·能。

(三)心理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孟禄。

(四)劳动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教师资格(统考)-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精-模块一89节

教师资格(统考)-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精-模块一89节

一、考试内容分析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内容主要涵盖教育知识与应用、教学知识与能力两大板块。

前者包括教育基础、学生指导和班级管理,后者包括学科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

能力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或掌握、运用三个层次。

题型及分值分布真题样例1.“现在,我们教育中将引起的改变是重心的转移···在这里儿童变成了太阳,教育的一切措施要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

”这一儿童中心理念出自教育家()A.洛克B.康德C.杜威D.培根答案:C解析:杜威强调儿童中心的理念。

2.简述教育研究中文献检索的基本要求。

(1)真实准确;(2)全面具体;(3)注重积累;(4)反思分析要通过批判性阅读,对文献作进一步的分析综合,做到在批判中继承,在扬弃中创新,将“死”书读“活”,这就不仅需要有与研究问题有关的知识准备,而且必须靠理论思维,在阅读中进行比较、分析、联想和构思,从而产生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观点。

(二)学生指导1.了解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2.了解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学习兴趣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一般方法。

3.了解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4.了解小学生医疗、保健、传染病预防和意外伤害事故的相关知识。

5.掌握指导小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

6.掌握小学生德育、美育和心理辅导的基本策略和方法。

7.能够根据小学生学习规律和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

8.能够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美育和心理辅导工作,促进小学生全面、协调发展。

真题样例3.儿童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儿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决定了教育工作要()A.循序渐进B.有针对性C.因材施教D.抓关键期答案:B解析:A—顺序性,C—个别差别性,D—不平衡性(三)班级管理1.了解小学班级管理的一般原理。

2.了解小学班主任的基本职责。

3.了解小学班队活动的基本类型。

4.了解小学课外活动的基本知识。

2023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真题及参考答案(精编版)

2023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真题及参考答案(精编版)

2023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真题及参考答案(精编版)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说明: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这个答案选出。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 世界上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

A. 《论语》B. 《学记》C. 《理想国》D. 《雄辩术原理》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记》。

《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B项正确。

A项:《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书中借记述孔子的言行来发扬和传播孔子儒家学派的思想学说。

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理想国》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创作的哲学对话体著作。

全书主要论述了柏拉图心中理想国的构建、治理和正义,主题是关于国家的管理。

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

在这一著作中,昆体良将学习过程概括为“模仿—理论—练习”三个阶段。

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2. 依据教育作用对象的不同,教育功能可划分为()。

A.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B.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C.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D.积极功能与消极功能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功能。

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划分,可以把教育功能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个体功能是指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社会功能是指教育影响社会的存在与发展。

A项正确。

B项:按教育的作用方向划分,可以把教育的功能分为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教育的正向功能是指教育对个体和社会产生了积极促进的作用。

教育的负向功能是指教育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

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按教育功能呈现的形式划分为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教育的显性功能指教育活动依照教育目的,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吻合的结果,如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等,就是显性功能的表现。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归纳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归纳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第一章教育基础第一节小学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一、小学教育概述(一)小学教育的概念现代教育学定义“小学”为学龄儿童(6-12岁)接受初等教育所设的学校,属于基础教育的一部分,现分为初级小学、高级小学、完全小学、中心小学以及实验小学五种类型。

我国传统教育阶段的划分只有小学和大学两级,小学也称蒙学。

蒙学以学习儒家经典为主,着重儿童认知和行为处事的训练。

(二)小学教育的任务根本任务:打好基础二、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发展据记载,我国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

(一)古代的小学教育(先秦至鸦片战争)特点:1、具有鲜明的等级性2、教育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服务3、教育过程是通过对儿童的管制、灌输来进行,具有一定的刻板性和专制性。

(二)近现代的小学教育(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四个标志性事件1、1878年,张焕纶所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是我国近代小学的开端。

2、南洋公学外院是中国近代意义上最早正式成立的公立小学堂(1897年,盛宣怀创办的南洋公学分为四院,其中的外院即为小学,是我国最早的公立小学堂。

)3、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癸卯学制》,该学制第一次系统构建了以小学堂、中学堂、大学堂为主干的学校教育体系。

将小学正式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

(清政府1904年颁布了《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设立了初等小学堂,学制五年,人学对象为7岁儿童,同时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实行义务教育的开始。

)4、到了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改小学堂为小学校。

四个学制1、壬寅学制,中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2、癸卯学制,中国开始实施的第一个近代学制(实行新学制的开端)。

3、壬子癸丑学制,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并改学堂为学校,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4、壬戌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的六三三学制。

它是我国小学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其影响一直持续到1949年。

(三)当代的小学教育1、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开始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志着我国的义务教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第一章重点归纳

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第一章重点归纳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第一章教育基础1.根据1993年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相关规定,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

校长负责制的三大内涵:职位、职责、职权。

2.据记载,我国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

3.小学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这说明教育对文化具有选择功能。

4.以布卢姆为代表的教育家将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

5.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他们之间互相衔接的关系。

6.我国在世界各地开设孔子学院,向各国人民介绍中国文化,说明教育具有文化传播功能。

7.在我国历史上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知道思想,以读经尊孔为教育宗旨,第一次以法令形式颁布并实施的学制是癸卯学制。

8.只有建立统一的学校集体,才能在儿童的意识中唤起舆论的强大力量,成为支配儿童行为并使它纪律化的一种教育因素,提出这一集体教育主张的教育家是马卡连柯。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出自孔子的《论语》10.学生以小组或团队中,通过任务分解、责任分工、协同互助,以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这种学习方式属于合作学习。

11.学校中的三风是指校风、教风和学风,是学习文化的重要构成,课程类型而言属于隐性课程。

12.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通过课时比例调整使其保持适当的比重关系,强调了课程结构要体现均衡性。

13.小学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国家课程、必修课程。

14.为了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特点和需要,各地可以对国家统一规定的中小学课程结构进行相应调整,体现课程具有可变通性。

15.《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方案》规定: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内容由地方和学校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要求自主开发和利用,该课程属于国家规定的必修课。

16.教师的知识结构中,小学英语教师所拥有的英语学科指示属于本体性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块一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必有选择)一.教育基础知识(一)教育的概念即其本质属性P31.教育的概念: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教育的含义分为广义和狭义(表格不用背)。

2.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就是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进行的培养人的过程。

【师补充】一般属性:永恒性,历史性,阶段性。

本质属性: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P31.教育者: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

2.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3.教育影响:介于前两者之间,并且把他们联系起来。

如教育内容,教育措施。

4.三要素之间的关系: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

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

(三)教育的起源P41.神话起源(略)2.生物起源说:【法】利托塔尔,桑代克,沛西能。

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3.心理起源说:【美】孟禄,杜威。

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

4.劳动起源说:凯洛夫,恩格斯。

【师补充】学校产生的条件:生产力发展是物质基础;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分离;文字的产生;国家机器生产需要专门机构培养人才。

(四)教育的发展过程P51.古代教育:一般指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a.古代中国:最早的学校形态在【夏朝】;【西周】后的六艺(礼、乐、射、艺、书、数)【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兴盛,儒、墨两家的私学成为当时的显学。

【宋代】以后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1905年】废科举,兴学堂。

b.古代印度:婆罗门教,佛教 c. 古代埃及:宫廷学校是最古老的学校 d.古代希腊、罗马: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

e. 中世纪欧洲:“七艺”“骑士七技”。

2. 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蒙田,维多利诺,伊拉斯漠,拉伯雷。

3. 近代社会的教育4. 20世纪以后的教育(德国最早普及义务教育)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呈现出如下特点【简答P7】(1)教育的终身化e.g.保罗·朗格朗(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五)教育功能P81.教育功能的概念2.教育功能的类型(1)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2)从作用的方向看,教育功能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3)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高频】教育的隐性功能是伴随显性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的功能)3. 教育的个体功能:谋生和享用功能。

负向功能【了解】4. 教育的社会功能(六)教育目的P11【高频考】1. 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方针包括教育目的)2. 教育目的的意义和作用3.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4. 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5.有关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1)个人本位论:卢梭,洛克,裴斯泰洛齐,福禄培尔,孟子。

(2)社会本位论:凯兴斯泰纳,孔德,涂尔干,赫尔巴特。

(3)生活本位论略(4)文化本位论略6.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7.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及其组成部分德、智、体、美、劳(七)学校教育制度p151.教育制度的概念2. 建立学制的依据略(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征:学制的建立)3. 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历程P16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清末,废科举兴学堂);非制度化教育(教育不应再局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4.现代学制的类型: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分支型学制(苏联,我国)。

5. 我国学制的形成与发展(1)旧中国学制的形成与发展a.壬寅学制,1902,未付诸实施。

b. 癸卯学制,1903,首个正式施行学制。

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 壬子癸丑学制,首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

d. 壬戌学制,新学制,“六三三”学制(2)新中国学制的改革与发展6. 我国当前的学制改革7. 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二.教育学基础知识(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P20(二)教育学的发展概况P21【高频常考】1. 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1)孔子(2)墨家略(3)道家略(4)《学记》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

a.教学相长 b. 课内与课外结合:时教必有正业,退居必有居学。

C. 启发式教学:君子之教,喻也。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

d. 循序渐进2. 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1)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

)问答法。

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助产术,产婆术。

(2)柏拉图《理想国》(3)亚里士多德(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师补充】西方第一本教育著作: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三)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p23【英】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教育学学科的建立夸美纽斯(教师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大教学论》——班级授课制;卢梭(自然教育,儿童本位论的教育观)——《爱弥儿》——让儿童顺其自然发展康德——《论教育》裴斯泰洛齐【瑞士】——首次提出教育心理学化洛克【英】——《教育漫话》——“白板说”;绅士教育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1)赫尔巴特与《普通教育学》。

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规范教育学奠基人;传统教学代表人物。

(2)杜威与《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改造。

“在做中学”。

20 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生活本位论。

新三中心:学生,经验,活动。

【补充】赫尔巴特的三中心:教师,教材,课堂。

【补充】杜威学生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生活即学校,教学做结合。

(四)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发展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教育诗》。

(五)当代教育学理论的发展(了解)P25第二章小学教育一.小学教育的作用(了解)二.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普及型,基础性,强制性P27三.小学教育的发展【补充】基础教育包括学前、小学、中学教育。

广义指学校、家庭、社会教育。

(一)我国古代的小学教育产生于殷周时代。

(二)我国近现代的小学教育P281. 近代小学教育的开端:【1878】张焕伦上海正蒙书院最早的公立小学:【1897】盛宣怀南洋公学2.清末的小学教育。

【1904】《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我国义务教育的开始3.中华民国的小学。

【1912】改小学堂为小学校(三)新中国成立后的小学教育【1986】《义务教育法》四.小学教育的基本特征P29【常考简答】全民性,义务性,全面性第三章小学组织与运行(考点少)一.学校的组织机构(一)含义(二)职能部门二.学校的运行机制(一)学校领导机制1.学校管理体制发展2. 校长负责制(常考选择)(二)学校规章制度第四章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改)一.课程的概念(了解)课程——【英】斯宾塞,中国唐朝【补充】制约因素:社会,知识,儿童。

最早课程见于雅典二.不同课程论流派的基本观点【选择题,知道人物、主张即可】(一)学科中心课程论:赫尔巴特,夸美纽斯,布鲁纳,瓦·根舍因,赞科夫。

32页(二)活动中心论:杜威——在做中学(三中心:学生,经验,活动)(三)社会中心课程论:康茨,拉格,布拉梅尔德(四)人本主义:马斯洛,罗杰斯三.课程类型【灵活考察】(一)【最常见】根据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分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二)根据课程计划对课程实施的要求:必修课、选修课(三)根据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不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四)根据课程呈现方式:显性课程、隐性课程(五)按任务不同:基础、拓展、研究四.课程内容——三者关心(一)课程计划 1. 概念 2. 构成(二)课程标准 1.概念 2.构成(三)教科书 1.概念 2.编排——直线式,螺旋式 3.作用五.课程评价【考点少】(一)概念(二)主要模式1.目标评价模式——泰勒2.目的游离评价模式3.背景、输入、成果评价模式六.(略)七.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常考】(一)略(二)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深度理解】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多元发展,“多一把尺子多一个好学生”)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八.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一)课程结构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2.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二)课程标准(三)教学课程(四)教材开发与管理(五)课程评价(六)课程管理九.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十.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结合38页)【记】1. 立足素质教育,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 改变课程单一的状况,设置多样化的课程类型3.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状况4. 改变学生单一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5. 改变课程管理方式,实现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6. 改善课程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和全面的评价第五章小学教育科学研究一.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概述(一)概念 1. 教育课程研究2.教育叙事研究3.教育行动研究(二)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特征:探索性,创新性,科学性,伦理性,复杂性,实践性,全员性(三)小学教育科学研究遵循的原则(略)研究注重伦理二.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高频,考过不考】(一)教育观察法(二)教育调查法(三)教育实验法(找出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四)教育经验总结法——最早采用(五)行动研究法三.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过程(一)选题(二)文献综述P52 (三)—(九)四.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呈现P57第六章教师专业发展——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补充】夸美纽斯: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嘉里宁: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教师职业的性质与特点(一)性质1.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

2.教师是专门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二)职业角色传道者,授业、解惑者,示范者、管理者、父母与朋友、研究者(三)教师职业的特点【高频】复杂性、创造性、示范性、长期性、群体和个体的统一性二.不断发展教师专业(一)含义(二)内容1. 遵守职业道德2. 拓展专业知识3. 提升专业能力 4.建构专业人格 5.形成专业思想6.发展专业自我(三)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与特点【常考单选】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景阶段,关注学生阶段(四)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灵活考察大题】1.学科知识素养 2.广泛的文化素养 3. 教育专业素养(五)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常考作文中用到】【补充】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终身学习,行动研究,教学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课题研究,网络远程进修,教师成长记录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