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信用消费应不应该被鼓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信用消费应不应该被鼓励
概念辨析
1.大学生
根据辩题解析,本题中的“大学生”不包括已经有收入的大学生群体,如在职教育和MBA教育等。
2.信用消费
指消费者向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借款,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一种消费方式。
信用消费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先消费,后付款,商品买卖和资金借贷相结合,二是以自然人为贷款对象,三是以个人信用为基础,四是以银行资金作支持。
3.鼓励
持肯定态度并支持。
4.应不应该(鼓励)
看被鼓励的两个客体(人群与行为)是否在本质上契合。
概念延伸
1.信用卡如何盈利?
信用卡的盈利途径基本上有三个:
a.利差收益:MBNA(美国美信银行模式)
b.商户返点:美国运通模式
c.年费收入
2.什么是大学生信用卡
银行在原有信用卡功能的基础上,根据大学生群体的特点和需求而设计的信用卡,与一般信用卡相比,差异主要在于信用额度和申请条件。
3.大学生信用卡在我国的发展简史
2004年,广发银行首先推出大学生信用卡;
此后,建行、招行、工行、农行等均推出了大学生信用卡;
2009年左右,为了控制风险,各行陆续开始停止受理大学生信用卡的申请。
4.大学生信用卡的风险
分为两类:
第一类-发卡人(银行)行为引起的风险,即因为不恰当的营销行为导致的办卡人并非出于真实需要而进行办卡引起的后续风险;
第二类-持卡人行为引起的风险,如:透支风险、欺诈风险、套现风险等。
5.国外(以美国为例)的大学生信用卡业务及风险监管
美国的大学生信用卡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末;
90年代末,大学生信用卡债务导致的问题引起关注,1999-2000期间。400多所学校内禁止了信用卡营销;
2000年以后,发卡机构以各种方式突破限制,政策也逐渐放宽,大学生信用卡业务再次升温;
2009年,奥巴马总统签署的一项改革方案中,专门提及了限制信用卡机构对青少年和大学生滥发信用卡。
6.我国对于大学生信用卡业务风险的监管
银监会2009年发布的《中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规范信用卡业务的通知》中规定不得向未满18周岁的学生发放信用卡,已满18周岁的无固定工作、无稳定收入来源的学生,在向其发放信用卡时,要确认“第二还款来源”;
严禁金融机构单纯以发卡数量来考核,营销人员也应充分告知申请人相关政策与潜在风险。
其他可以采用的风险控制措施:
a.将金融类课程作为大学生必修课;
b.细分大学生群体,选择优质客户群;
c.依据大学生需求创新信用卡种类;
d.建立大学生与家长的信用卡信息共享平台;
e.建立完善的个人征信档案与配套奖惩措施;
f.完善申请条件与使用限制。
立论框架
前提1:鼓励的两个客体(人群与行为)本质上契合就应该鼓励(主要靠心证);
前提2:大学生这一群体与信用消费这一行为的本质契合(主要靠例证);
隐含分论点0:从可预期的角度,大学生将会是社会中整体素质(包括知识、能力、以及预期收入等)较为领先的群体;
分论点1:消费观念的进步(由现金消费走向信用消费,由储蓄理念走向理财理念)首先应该在大学生中普及;
分论点2:未来诚信机制的完善有赖于在大学生这一群体中打好基础。
对方立论猜测
一.“反对态度”论;
基本框架:通过事实层面的利弊攻防得出“大学生群体并不适合信用消费”的结论,进而反对大学生的信用消费行为;
二.“中立态度”论;
基本框架:大学生信用消费这件事情,对不同的大学生情况各异,单纯的鼓励或者反对,都无法照顾到个性多样的大学生群体,因此,保持中立的态度,既不鼓励也不反对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