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社课德育渗透工作计划

合集下载

小学品社课德育渗透工作计划

小学品社课德育渗透工作计划

小学品社课德育渗透工作计划小学品社课德育渗透工作计划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本身就是教导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科目,是德育工作的重要一环。

以下是CNrencai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品社课德育渗透工作计划,供大家参考!小学品社课德育渗透工作计划一一、情况分析一年级的小学生大部分是经过幼儿园学习和做游戏阶段成长起来的,也有个别的没有上幼儿园。

上幼儿园的学生聪明伶俐,有实践能力。

经过几周的小学学校生活,一年级的小学生基本上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有一定的课堂常规,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文明行为的习惯,但是也有一部分小学生自我控制力差,行为习惯、课堂常规表现的不够好,待以后改进。

二、工作目标1. 坚持育人为本,推进德育创新。

2. 在德育的内容上,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3、在德育的渠道和方法上,突出道德体验,道德实践,以"关爱、理解、互动"为德育工作思路,抓住德育关键,突出德育主体,优化德育载体,使学校的德育形成" 真情德育 "、" 爱心德育 "、" 快乐德育 "、" 实践德育 "和" 全员德育 "的特色,让德育因行动而光芒四射,让学校因和谐而充满活力。

三、教学措施教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德育工作成效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德育工作的认识是否到位,方法是否恰当,是否把教书与育人有机统一起来。

因此要提高德育的有效性,必须首先解决教师对德育工作的认识问题,这是德育的关键所在。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育,是品德与生活课的重要任务,是提高品德与生活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品德教育,是品德与生活课的重要任务,是提高品德与生活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个性、行为和意志,掌握其特点、遵循其规律,把德育工作渗透到品德与生活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了解品德与生活结构,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德育教育。

小学品德与社会德育渗透教学计划

小学品德与社会德育渗透教学计划

小学品德与社会德育渗透教学计划一、小学品德与社会德育渗透总体目标1、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并形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关心他人的生活态度。

2、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培养民主地参与集体生活的意识。

3、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初步形成民主和规则意识。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萌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5、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懂得邻里之间和睦相处。

6、懂得自己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形成民主、法制意识,初步养成守法意识。

7、了解中国长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

二、实施建议。

1、教学中鼓励学生拓宽思路,从各方面发掘自己的优点,在人人参与中进行自我展示和自我批评,在班队主题活动中进一步建立自信心。

2、力求浅显平易,采取资料收集、影片欣赏、辩论、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使说理和实例并重。

3、以学生收集资料、上网查询为主,用先进人物等具体形象教育学生,营造畅所欲言的课堂氛围,使明星的风采内化为学生的认识。

4、课前先调查本班学生的交往情况、典型案例;教学中注意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从具体的实际生活出发发现友好相处的意义。

5、通过几组互动测试从不同侧面男女生的不同,在男生沙龙和女生俱乐部中引导学生关注异性群体的优势,学会取长补短。

6、注意课堂与课外的结合,动员学生课前查找相关资料;教学时通过小组讨论学习,亲身体验,使学生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提升认识的高度.7、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反思的过程中感悟同学间合作的幸福、快乐、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8、创设问题情景,在讨论、体验中知道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运用小组学习、讨论或辩论的方式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9、不断创设情景,用本班的具体事例进行讨论,不断修正自己在班级中的处事方式9、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有效指导,通过开展“比一比”、“找一找”、“做一做”的活动,锻炼学生才干,提高学生能力。

2023-2024学年度小学学科德育渗透工作计划

2023-2024学年度小学学科德育渗透工作计划

2023-2024学年度小学学科德育渗透工作计划2023-2024学年度小学学科德育渗透工作计划一、工作目标和目标规划:本学年计划通过小学学科德育渗透工作,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品质,让学生在学科学习中不仅能够获得知识技能,还能够获得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和创新能力。

1. 规划目标:(1)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打造具备良好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的学生群体;(2)加强课堂教育,提高学科知识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3)全面推进学科德育渗透工作,在各个学科中融合道德关怀和社会责任,最终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教育生态。

2. 工作目标:(1)建立完善的学科德育渗透工作机制,确保学科教学和德育教育有机结合;(2)提供个性化教育,针对不同的学生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力;(3)加强师资力量和教学手段的学习研究,不断推进教师专业素质提升和教学改革;(4)促进全校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参与,建立起全方位的学生关爱体系。

二、工作任务和时间安排:1. 工作任务:(1)改进内部操作流程,建立完善的学科德育融合机制。

(2)制定针对性的学生发展计划,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力。

(3)促进教师发展,加强师资力量和教学手段的学习研究,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4)加强学校和社会的沟通协调,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和品牌形象。

2. 时间安排:(1)9月-10月:制定学科德育渗透工作计划。

(2)11月-12月:开展学科德育渗透教学,加强师生互动与交流。

(3)1月-3月:开展社会实践与实验活动,加深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4月:举办“学科德育渗透成果展”,展示学生的创新与创造成果。

三、资源调配和预算计划:1. 资源调配:(1)学校向各级教育部门申请拨款支持学科德育渗透教育活动。

(2)组织相关企业和社会机构赞助、支持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创新创造项目。

2. 预算计划:(1)教育部门拨款预算:2万元。

2023年小学道德与法治德育渗透计划

2023年小学道德与法治德育渗透计划

2023年小学道德与法治德育渗透计划一、总体目标2023年小学道德与法治德育渗透计划旨在通过系统化的教育活动和教学手段,培养小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二、具体目标1. 培养小学生的基本道德素养,包括诚实守信、友善关爱、勤奋向上、团结协作等方面。

2. 培养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他们能够关注社会问题、参与社会活动。

3. 培养小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思维,让他们能够遵守法律、尊重法律。

4. 提高小学生的法治素质,培养他们的法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具体措施1. 教材与教学内容改革: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进行全面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增加案例分析与讨论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深入思考和探讨。

同时,将道德与法治内容渗透到其他学科中,提高教育的全面性和一体化性。

2. 教师专业培训:通过组织教师培训,提高他们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能力。

培训内容包括道德教育理论、案例分析与解决方法、法律知识等方面,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

3. 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加大对小学德育资源的投入,建设良好的教育网络平台,为师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在线交流平台,促进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4. 丰富教育活动:通过开展各类德育活动,如主题班会、德育讲座、法治知识竞赛等,加强学生的法律宣传和教育。

同时,加强与家庭、社区的合作,组织家长和社区成员参与德育活动,形成家校社区共同育人的良好格局。

5. 注重实践教学:鼓励学校开展体验式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的各种问题和困境,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法治意识。

四、评估与调整1. 设立评估机制:建立小学道德与法治德育渗透计划的评估机制,定期组织专家评估、学生测评和教师评价,对德育工作进行全面评估。

2. 反馈和调整:根据评估结果,及时总结经验,调整教育活动和教学内容,不断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德育的水平和效果。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学科德育渗透教育计划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学科德育渗透教育计划
出行的学问
知道乘车时要注意的平安和礼貌;知道问路的基本礼貌和要注意的事项。
师生收集学校周围标志性建筑或景观的照片、图片;属于常识性较强的课, 教学要采用“教师指导—自主实践”的教学方式,体现由“扶”到“放”的教学过程
马路不是游戏场
通过调查交流、分析研究交通事故的事例及原因,初步懂得交通法规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教育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在学习活动中,要充分发扬民主,
活动分组进行,要明确调查活动的要求,可以采用课内外结合的形式,发动其他教师及学生家长参与,注意校外活动的安全;小组活动、汇报,要引导学生团结互助,发挥个人所长,合作完成任务;学生自己讨论得出的调查活动要求,执行会更自觉;自己读懂了路线图,总结出画图的方法,印象会更深刻;自己选择熟悉而感兴趣的路线,绘图会更用心。

生活不能没有他们
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生活的体验和对生活中劳动者的观察,认识各行各业在人们生活中的意义,感受到他们的劳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以及人们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服务的依存关系,从而树立尊重各行业劳动者的态度,并对他们怀有感激之心。
我们的生活需要谁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认识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从事各种服务的劳动者,感受他们的劳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从而,体会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相互依赖、相互服务的共生共存关系。
根据学生已有社会经验和本课特点及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把本课的教学目的与生活相融,将“观察、表演、体验、角色互换、反思、交流”贯穿教学始终,从而逐步深化了对“说声谢谢”的理解,并延伸到学生生活中去。

寻路和行路
力求让儿童掌握有意义的知识为出发点,改变过去把学知识与儿童生活脱节的状况,让儿童知识技能的掌握与他们的实义的。
教学设计应注重实践,最好采用“范例+开放”为主的模式,以任务驱动的形式,以遵循实践、课堂的原则,落实实践指导自主探究活动。

小学品社教师德育工作计划

小学品社教师德育工作计划

小学品社教师德育工作计划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修养
1. 通过多元化的课堂教学和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2. 开展主题班会、心灵导航等活动,引导学生关爱他人、尊重师长、诚实守信、勇于担当。

3. 强化榜样力量,肯定学生的优秀行为,激励其他学生积极向上。

二、增强学生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1. 组织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和公益活动,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团队合作意识。

2. 设立班级荣誉榜,每周表彰表现优秀的学生,营造良好的集体氛围。

3. 开展团队活动和比赛,强化集体荣誉感,让学生明白个人的成长离不开集体的支持。

三、加强与家庭的沟通
1. 定期与家长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家庭情况,积极配合家庭对学生的教育和关爱。

2. 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家长会和家访活动,共同关注学生的品德养成和心理健康。

3. 针对学生存在的品德问题,及时与家长沟通合作,共同帮助学生改正错误,规范行为。

四、不断提升自身的师德师风
1. 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言行一致,言传身教。

2. 参加相关培训和学习,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3. 积极践行教育教学理念,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

2024小学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

2024小学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

2024小学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一、目标和原则渗透德育工作的目标是通过学科教育,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在实施渗透德育工作中,我们将坚持以下原则:1. 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自主发展。

2. 充分发挥学科特色,将德育融入学科教学。

3.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4. 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5. 加强与家庭、社会的合作,形成德育共同体。

二、德育渗透的具体措施1. 语文课程1.1 通过名人故事、古诗词等文本,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1.2 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1.3 鼓励学生朗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

2. 数学课程2.1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2 引导学生在数学计算过程中注重思维方式的规范和道德要求。

2.3 组织数学竞赛和数学游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会公平评价他人。

3. 科学课程3.1 通过生活中的科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

3.2 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3.3 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 社会科学课程4.1 教育学生尊重他人的不同观点和文化背景,培养学生的宽容和包容精神。

4.2 通过思辨性问题和现象解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思维。

4.3 引导学生了解社会问题,并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5. 美术课程5.1 通过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5.2 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5.3 组织美术展览和艺术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德育渗透的实施步骤1. 制定课程计划和教学方案,将德育内容融入学科教学。

2.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渗透德育能力。

3. 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小学品社课德育渗透工作计划

小学品社课德育渗透工作计划

小学品社课德育渗透工作计划一、工作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在本学年的品社课中,我们将结合课程内容,有机地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不仅在知识技能上得到提升,更在道德品质上得到良好的熏陶。

我们的工作目标如下:1.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2.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促使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3.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公民意识。

4.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工作计划1.教学内容选择:我们将结合品社课的教学内容,选择具有德育教育意义的内容进行教学。

例如,在讲授国家地理知识时,可以引入对祖国的热爱和感恩之情;在讲解社会现象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社会现象,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2.教学方法运用:为了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我们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模拟、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

通过这些方法,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

3.德育故事分享:我们将搜集整理一些具有德育教育意义的名人故事、身边的好人好事等,与学生在品社课上进行分享。

通过这些真实生动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德育的力量,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

4.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我们将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如义务劳动、环保行动、社区服务等。

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5.评价与反馈:我们将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意见。

通过评价,我们可以调整教学策略,使德育渗透工作更加有效。

同时,我们也将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促进他们的自我成长。

三、工作计划实施步骤1.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根据品社课程内容和德育教育目标,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案。

2.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根据教学计划,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并确保教学内容具有德育教育意义。

3.实施教学计划:按照制定的方案进行教学实践,并不断调整优化。

小学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_德育工作计划_

小学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_德育工作计划_

小学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_德育工作计划_一、背景分析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德育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学科渗透德育工作,旨在通过各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为了更好地推进此项工作,我校特制定本计划。

二、目标定位1. 提高全体教师的德育教育意识,明确学科渗透德育的重要性。

2. 结合学科特点,挖掘德育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3. 创设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

4. 提高学生的道德行为水平,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三、具体措施1.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德育教育能力(1)组织专题培训,使教师了解德育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

(2)开展德育教育研讨会,分享优秀德育教育案例。

(3)鼓励教师参加德育教育课题研究,提升理论水平。

2. 深入挖掘学科德育教育资源(1)制定学科德育教育指导意见,指导教师开展德育教育。

(2)组织编写学科德育教育教案,明确德育教育目标。

(3)开展德育教育优质课评选,推广优秀教学经验。

3. 创设良好德育教育环境(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德育教育氛围。

(2)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动,提高学生道德素养。

(3)加强家校沟通,形成家校共育机制。

4. 强化学生道德行为训练(1)制定学生道德行为规范,明确要求。

(2)开展道德行为评价,激发学生道德自觉。

(3)加强德育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实施步骤1. 调查分析:了解我校德育教育现状,为制定计划提供依据。

2. 制定方案: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小学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

3. 组织实施:明确责任分工,确保计划落实。

4. 检查评估:定期对德育工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5. 持续改进: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德育教育策略,不断提高德育工作水平。

五、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德育工作。

2. 加大经费投入,保障德育工作顺利开展。

3.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德育工作。

小学社会渗透德育工作计划

小学社会渗透德育工作计划

小学社会渗透德育工作计划简介小学社会渗透德育工作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公民意识和道德品质的重要措施。

本计划旨在制定一系列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活动,以促进学生的社会渗透和德育发展。

目标1.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2. 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表现。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工作计划1. 社会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观社会机构,如义工中心、警察局等,让他们了解社会的组织结构和公共服务的重要性。

- 安排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如清洁卫生、义务植树等,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2. 道德教育课程- 定期安排道德教育课程,教授学生社会公德、助人为乐、友善待人等基本道德观念。

- 创造情境案例,引导学生思考道德问题并进行讨论,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和良好行为惯。

3. 团队合作项目- 设立合作小组,让学生在团队中研究合作、分工和沟通的重要性。

- 安排学生参与团队项目,如班级义卖活动、文化交流等,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才能。

4. 个性成长辅导- 定期进行个性成长辅导,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需求,帮助他们解决成长中的困惑和问题。

-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技巧和自我调节能力。

考核评估- 设立德育考核评估指标,综合考虑学生的课堂表现、社会实践成果和道德行为等方面因素。

- 定期评估学生的德育发展情况,反馈给学生及家长,鼓励他们共同关注和支持学生的德育进步。

实施步骤- 负责人确定,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制定和实施本工作计划。

- 设立执行小组,明确分工和责任,并制定详细的工作安排和时间表。

- 定期评估和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计划。

通过本工作计划的实施,我们有信心培养出更具社会责任感和良好道德素养的小学生,并为他们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2024年小学学科德育渗透工作计划

2024年小学学科德育渗透工作计划

2024年小学学科德育渗透工作计划一、背景与目标1.1 背景学科德育是指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通过学科的学习和实践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行为习惯。

小学教育是学生德育的基础阶段,培养学生健康、积极、负责任的思想品质对其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2 目标2024年小学学科德育渗透工作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各学科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提高他们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使他们能够在各个学科中实践道德,在实际生活中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二、具体措施2.1 课程设计通过对各学科课程的设计,将德育内容渗透进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1 语文课程在语文课程中,通过选取相关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情感、道德思考能力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2.1.2 数学课程在数学课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合作、互助、正直、公正等道德行为,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正确的学习态度。

2.1.3 英语课程在英语课程中,通过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包容差异的价值观念,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2.1.4 科学课程在科学课程中,通过讲解各种科学伦理和科学实践的道德要求,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观和科学实践能力。

2.1.5 艺术课程在艺术课程中,通过学习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操,提高他们的情感和审美品质。

2.2 教师培训要提高学科德育的渗透效果,需要加强教师的培训。

教师需要掌握如何将德育内容与学科知识相结合,如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学校将组织相关的培训课程和研讨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2.3 学生活动通过各种形式的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3.1 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环保行动、志愿者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社会意识。

2.3.2 社团活动开展各种社团活动,如艺术团、科技团、体育团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领导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2024年小学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3篇)

2024年小学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3篇)

2024年小学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大背景下,以下是对相关内容的正式改写:一、教学理念旨在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的双重路径,系统掌握语文课程标准及其他教育教学理论。

在教学过程中,严格遵循教学规范,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程,积极探求适应学生实际需求且能促进其长远发展的教学策略和模式。

秉持谦逊态度,向资深教师学习,不断丰富教学思想,及时总结教学经验,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育人目标遵循新课程改革的育人宗旨,培养学生具备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增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恪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

逐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结合学生德育基础和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以期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性和规范的行为。

三、教学措施(一)识字与写字教学。

采取多样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汉字学习的兴趣,培养主动识字习惯,掌握字典、词典使用方法,提高独立识字能力。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硬笔书写规范的正楷字,确保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二)阅读教学。

结合学校“文化阅读”活动,鼓励学生朗读,规范发音,实现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学会默读,独立思考,对课文中的难点提出疑问,理解词句含义,体会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感和意义方面的作用,运用工具书和生活经验理解生词。

(三)写作教学。

培养学生关注周遭事物,乐于书面表达,记录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尤其关注新颖有趣或印象深刻的素材。

鼓励学生在写作中运用积累的语言材料,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修正明显错误,掌握书信便条书写,增强写作自信,与他人分享写作乐趣。

(四)口语交际教学。

引导学生用普通话交流,倾听他人意见,提出疑问,表达个人观点。

学会清晰、主动地讲述故事,用语言感染他人,理解他人话语的主要内容,并能够简要转述。

(五)综合性学习。

小学学科德育渗透工作计划

小学学科德育渗透工作计划

小学学科德育渗透工作计划一、背景介绍小学是基础教育的起点,学生的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德育不仅是作为班级管理的一项任务,更是贯穿于教学过程中的,每个学科都应该渗透德育,增强学生的品德修养。

本文主要介绍小学学科德育渗透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1.提高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率;2.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3.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和社会责任感;4.形成全员参与,系统规划,共同推进的德育渗透机制。

三、工作内容1. 制定德育渗透指引针对不同学科的教学特点和德育要求,制定德育渗透指引。

每个学科均应明确德育渗透目标与要求,并选取适合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确保德育教育的实现。

2. 教师培训与交流通过定期的教师培训和交流会议,提高教师的德育教育意识和水平,增强其德育渗透的能力和自觉性。

同时,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分享,也有助于积累德育渗透的成功案例和经验。

3. 学科融合教学学科融合教学是通过不同学科之间的同步教学,实现德育渗透的关键方式之一。

通过跨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将德育教育融入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

4. 课程设置与评估在单元课程设计中充分考虑德育要求,明确德育渗透的课程设计和评估规范,使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更好地获取德育素养。

同时,对学生在德育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估,反馈评估结果,及时纠偏。

5. 全员参与德育渗透工作需要全员参与才能真正落地。

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德育渗透工作,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意识。

四、工作保障为了保障德育渗透工作的顺利推进,需要具备以下条件:1.学校需要明确总体规划与目标,在学校管理制度中明确德育渗透责任;2.学校需要安排专门的德育渗透工作团队,确保全面推进;3.学校需要配备必要的教育设施与资源,满足德育渗透的实施;4.学校需要定期进行工作总结,不断完善德育渗透机制。

五、工作计划时间工作内容第一周制定德育渗透指引第二周组织教师培训与交流第三周推进学科融合教学第四周设计德育评价方案第五周推动全员参与第六周工作总结与反馈六、结论小学学科德育渗透工作的推进,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选择。

2023学年度小学学科德育渗透工作计划

2023学年度小学学科德育渗透工作计划

2023学年度小学学科德育渗透工作计划一、工作目标本学年度小学学科德育渗透工作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品质和正确的价值取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为他们的未来成长和社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工作重点1.全面落实德育渗透教育德育渗透是贯穿于各学科教育之中的重要手段。

各学科教师要加强对德育渗透教育的认识,认真研究学科与德育的内在联系,结合学科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健康的道德情感和正确的思想观念。

同时,学科教材和教学活动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素质,使德育渗透成为学科教育的常态。

2.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包括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打造活跃的校园文化,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此外,要着重关注班级管理,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态度和行为习惯。

3.加强德育课程的开展学校要充分利用德育课程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思想修养。

德育课程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感、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通过开展主题班会、道德讲堂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组织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学校要组织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包括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义务劳动活动等。

通过这些活动,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团队合作和互助友爱,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5.加强家庭和学校的沟通合作家庭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场所。

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合作,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定期组织家长会、家校联合教育活动,加强家校合作,促进学生德育的全面发展。

三、工作措施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校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和教育,提高教师的德育教育水平。

通过培训班、教学研讨会等形式,加强教师对德育渗透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要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激发教师的教育热情和创新能力。

2.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学校要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管理,确保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注重德育渗透。

要加强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研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年级道德与法治德育渗透计划

四年级道德与法治德育渗透计划

四年级道德与法治德育渗透计划一、背景介绍道德与法治德育是我国义务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让他们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处事,为社会和个人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而在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的关键时期。

因此,我校制定了四年级道德与法治德育渗透计划。

二、目标和原则1.目标:通过道德与法治德育渗透计划,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和法治观念,提高他们的素质和修养,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原则:循序渐进、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全面辅导。

三、实施内容和方法1.品德教育a.晨读中引导学生阅读好人好事的文章,注重培养学生赞美他人、尊重他人、助人为乐的美德。

b.召开班会,组织学生讨论课堂和校园中出现的道德问题,并引导他们进行讨论和解决。

c.班级评比活动中设置最佳向阳宝,鼓励学生积极向上、乐于助人。

2.法律教育a.制定法治类团队活动,如模拟法庭、法治常识竞赛等,让学生全面了解法律知识,提高法治意识。

b.观看法治教育相关的电视节目和纪录片,以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

c.举办法律讲座,邀请警察和法律专家给学生讲解法律知识和法律权益。

3.实践活动a.参观法院、派出所、消防队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法律的威严和公正性。

b.组织学生参加社区义务劳动活动,培养学生服务社会、奉献他人的意识。

c.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班规、校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纪律意识。

四、教师角色与学生角色教师在实施道德与法治德育渗透计划中发挥重要作用,他们既是学生的引路人,又是学生的示范者。

他们应扮演好道德师、法律宣传员和学生家庭教育的指导者角色。

学生则需要主动参与学习,积极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评价方法1.教师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程度、参与实践活动的情况等综合评价学生的道德和法治素质。

2.学生自评:定期要求学生对自己的道德和法治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帮助他们形成及时纠错、自我提高的意识。

小学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精选4篇)

小学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精选4篇)

小学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精选4篇)小学学科渗透德育篇1一、指导思想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品德优良的学生。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也包含着这一层意思,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进行实施的,而素质教育又是把德育放在一个很大的位置上加以考量的。

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成为新课程下的一个崭新的话题。

德育渗透是基于科学课程标准的育人因素。

《课程标准》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中就体现初德育方面的目标,在"科学探究"和"科学知识"两大目标中也有具体的体现。

在进行科学教学时,我们要发挥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责任,更重要的是不要在科学教学中带上沉重的"镣铐",偏离教学的根本。

要处理好教学和德育教育的问题关系,这也是科学教学过程中德育渗透的一门艺术。

二、具体措施1、利用教材文本渗透德育教育就目前的科学教材而言,如果牵强附会的话,每一课都可以挖掘德育教育内容。

然而,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那种挖掘很容易让课堂的情感付之东流。

因此,在这里强调应该是"科学的利用"而并非是"努力的利用"文本来实施德育教育。

要上好一堂科学课,最重要的是把握好教材,把握好教材文本,寻找德育教育的切入点。

可以这样说,教师在课堂上的调控,渗透能力完全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钻研和解读。

所以,教师要研究教材文本的依托性、前瞻性和德育的渗透性。

我们要钻研教材,寻找文本的德育切入点,不能光停留在"文本说了什么"的层面上,更应让学生知道"文本为什么这样说"。

科学课程的德育价值就蕴藏在我们使用的教材之中。

把握好每一个蕴含的教育契机,并扑捉到它,使它成为最有效的德育教育资源。

如三年级《我看到了什么》一课,安排了"看图上的大树"、"回想以前在大树前看到什么"、"到一棵真正大树前看到什么"、"和同学们交流"等内容,通过经历上述活动教育学生做事要细心,要实事求是。

五年级社会德育渗透计划

五年级社会德育渗透计划

五年级社会德育渗透计划1. 目标本计划的目标是通过社会德育的渗透,培养五年级学生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通过各种活动和课程设置,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2. 活动安排2.1 课程设置- 设计并导入社会德育课程,内容包括:- 社会价值观的培养- 尊重他人和团队合作- 责任与公民意识-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安排每周一节社会德育课程,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

2.2 主题活动- 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参观社区服务机构、动物保护中心等,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服务的重要性。

- 举办道德讲堂:请专业人士就社会问题、道德伦理等方面进行讲座,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 组织志愿者活动:学生参与社区志愿者活动,提高他们的主动参与和服务意识。

2.3 课外活动- 组织社会实践考察:学生分组进行调研和观察,了解社会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向全校进行汇报。

- 进行社会公益活动:例如义卖、募捐等,帮助有需要的人群,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奉献精神。

- 开展社团活动:设立社会实践社团,让学生通过社团活动深入社会,增加社会经验。

3. 评估与反馈为了确保计划的有效性和效果,将进行以下评估和反馈机制:- 每学期开展学生问卷调查,收集学生对社会德育活动的评价和建议。

- 定期召开教师会议,分享社会德育的教学经验和效果,并进行改进和调整。

- 与家长保持良好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变化和进步情况。

4. 预期成果通过五年级社会德育渗透计划的实施,预期能够达到以下成果:- 学生的品德素养和道德观念得到提升。

- 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得到培养。

- 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 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得到锻炼。

- 学生的社会经验和实践经历得到丰富。

该计划将为五年级学生提供一个全面培养和发展的平台,帮助他们成为有良好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 以上为五年级社会德育渗透计划的基本内容,欢迎教职员工和家长积极参与和支持,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教师德育渗透工作计划

小学教师德育渗透工作计划

小学教师德育渗透工作计划一、背景和意义德育是教育事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德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学教师的德育渗透工作,既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的重要保障。

因此,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德育渗透工作计划,对于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整体素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德育渗透工作目标1、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2、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3、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4、营造和谐稳定的校园教育环境三、德育渗透工作内容1、课堂教育通过课堂教育、示范教学等方式,向学生灌输正确的道德观念,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在课堂上,要加强品德修养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等美德。

2、活动实践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

通过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需要,提高他们的社会情操,培养他们的爱心和奉献精神。

3、榜样示范学校要少先队员、文明小卫士、文明礼仪小手等组织的建立,通过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方式,在同学中营造出良好的榜样示范氛围,让学生学会人际交往的艺术,形成良好的交际圈子。

4、德育课程加强德育课程的设置,让德育内容渗透到各个学科中。

通过德育课程,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道德理念和价值观念,使之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一部分。

5、家校合作加强家校合作,通过家长会、家访等方式,向家长传递正确的教育理念,使之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力支持者和参与者。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于孩子的德育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德育渗透工作实施措施1、制定具体的德育工作计划学校领导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年级特点,制定出一份具体的、可行性的德育渗透工作计划,对工作目标、内容、措施以及责任分工等进行详细规划。

2、加强德育师资培训学校要组织德育师资力量参加相关的德育培训和研讨会,提高其德育教育的专业水平和实施能力,使之成为学生德育教育的优秀实践者和引导者。

小学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

小学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

小学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一、背景介绍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给学生灌输正确的价值观念、道德伦理和人文素养,培养他们积极阳光、独立自主的品德。

在小学阶段,德育工作尤为重要,需要将德育渗透到各个学科中,以形成全面培养学生的效果。

二、德育目标1.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包括尊重他人、合作共赢、诚实守信等。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包括吃饭有序、讲卫生、守时守纪等。

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使他们能够关心他人、热爱社会、乐于助人。

4.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面对挑战、克服困难。

三、学科渗透德育工作措施1. 语文课渗透德育通过教授优秀的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让他们懂得尊重他人、关心弱势群体。

同时,在语文课上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让他们能够理性思考,坚持真理,做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2. 数学课渗透德育在数学课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团队竞赛等形式,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同时,通过数学的严谨性,教育学生严守规则,遵循道德底线。

3. 英语课渗透德育在英语课上,通过引导学生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尊重他人的意识。

同时,通过英文绘本、影视剧等形式,传授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让他们明白在语言交流中的尊重和友善的重要性。

4. 自然科学课渗透德育在自然科学课上,通过教授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内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同时,通过生物学、化学等科目的学习,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珍惜资源的概念,让德育在科学实验中得以体现。

5. 美术课和音乐课渗透德育美术课和音乐课可以通过艺术形式,表达价值观念和情感。

在美术课上,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他们欣赏美丽的事物,培养他们对美的追求。

在音乐课上,通过学习优秀的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良好情感,感悟美和善。

6. 体育课渗透德育体育课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精神的重要机会。

小学学科德育渗透工作计划(4篇)

小学学科德育渗透工作计划(4篇)

小学学科德育渗透工作计划(4篇)小学学科德育渗透工作计划(4篇)小学学科德育渗透工作计划篇1 一、指导思想: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

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

二、培养目标: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针对学生的德育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开展德育教育。

因此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有责任也应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培养,以期能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品性,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

三、措施方法:(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

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

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

比如,为了上好一堂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

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

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品社课德育渗透工作计划
小学品社课德育渗透工作计划一
一、情况分析
一年级的小学生大部分是经过幼儿园学习和做游戏阶段成长起来的,也有个别的没有上幼儿园。

上幼儿园的学生聪明伶俐,有实践能力。

经过几周的小学学校生活,一年级的小学生基本上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有一定的课堂常规,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文明行为的习惯,但是也有一部分小学生自我控制力差,行为习惯、课堂常规表现的不够好,待以后改进。

二、工作目标
1. 坚持育人为本,推进德育创新。

2. 在德育的内容上,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3、在德育的渠道和方法上,突出道德体验,道德实践,以“关爱、理解、互动”为德育工作思路,抓住德育关键,突出德育主体,优化德育载体,使学校的德育形成“ 真情德育”、“ 爱心德育”、“ 快乐德育”、“ 实践德育”和“ 全员德育”的特色,让德育因行动而光芒四射,让学校因和谐而充满活力。

三、教学措施
教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德育工作成效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德育工作的认识是否到位,方法是否恰当,是否把教书与育人有机统一起来。

因此要提高德育的有效性,必须首先解决教师对德育工作的认识问题,这是德育的关键所在。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育,是品德与生活课的重要任务,是提高品德与生活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品德教育,是品德与生活课的重要任务,是提高品德与生活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个性、行为和意志,掌握其特点、遵循其规律,把德育工作渗透到品德与生活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了解品德与生活结构,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德育教育。

(一)结合课堂常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课堂常规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师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班级的具体情况有重点地把课堂常规的内容和讲礼貌、讲道德、守纪律等结合起来,加强组织纪律性教育,使学生逐步形成遵守规章制度和热爱集体的思想品质。

(二)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品德与生活教学具有内容多、范围广、思想性强等特点,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因素。

由于各个生活项目内容不同,所达到的效果也不同,教师要善于思考品德与实践结合。

(三)结合不同的组织教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

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结合起来,利用课堂的组织教法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例如,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增强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共财产的思想;课堂小结表扬好人好事,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

(四)结合偶发事件的处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过程中,偶发事件时有发生,这是学生在活动时的思想和行动的真实流露与表现,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行动和表现,及时处理有代表性的事件,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表扬或批评,提高学生对是非的判别能力,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的目的。

(五)结合教师以身作则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

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
质。

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总之,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贯彻德育教育不仅是学校品德改革的需要,也是品德教育观念更新的需要。

在重视德育教育的同时,更要重视德育教育的效果。

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必须同品德与生活教学的特点、内容和形式紧密结合起来,防止只写在计划与教案中,或进行空洞的说教。

要把德育教育内容中的抽象概念具体化,使之成为看得见、摸得着、能测量、能评价,具有可操作性的实际内容,建立合理的、客观的、科学的德育教育评价体系,使学校品德与生活在德育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小学品社课德育渗透工作计划二
品德与社会学科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可见,品德与社会课承担着德育任务,是学校实施德育教育的主渠道。

如何在品德与社会学科中有机的渗透德育教育呢?
一、紧扣教材,注意德育渗透的自然性
结合品德与社会学科的特点,把德育教育附着于知识的讲授或训练之中,使学科的综合性、生活性与德育教育的思想性紧密结合,达到知识的传授与德育教育的水乳交融,真正做到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样,学生不会感到是在接受单纯的思想教育,但却在不知不觉中已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

教学中,教师不能把德育教育生拉硬套的附着在单一的知识传授上,德育教育在学科中自然而然渗透的同时,也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把握学科特点,注意德育渗透的生动性
品德与社会学科是一门生活性很强的学科,把握住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在渗透德育教育时,才能充分发挥本学科的优势。

在日常的教学中,作为教师应该抓住品德与社会学科“生活性”这一重要特点进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德育渗透的生动性。

例如:教学《全家福》一课时,通过搜集日常生活中父母长辈养育自己的典型事例,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使学生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

三、寻求学生精神需求与德育要求的最佳结合点,增强其针对性
德育教育不仅要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相结合,还应选准它与学生精神需求的最佳结合点,才能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面对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以及随之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如:学生耐挫能力不强,以自我为中心,不愿吃苦,自理能力差,父母教育方式不当,道德观念、集体观念、节俭思想意识淡薄等。

这就要求教师在认准学生精
神需求的同时,对症下药,对其进行相应的德育渗透。

对当今学生耐挫能力差这一精神需求,课堂上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知道遇到困难时应该做到不退缩,体验克服困难取得成功后的乐趣,从而学会自我调节的方法,提高适应能力。

以此为德育教育的渗透点是教师最佳的选择。

四、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德育内容组织要科学化
品德与社会学科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综合性课程,教材的编写主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有较强的阶段性。

人的品德发展有一定的先后顺序,在整个发展中也具有一定的阶段性。

德育内容蕴含于知识内容之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必须按照儿童在不同教育阶段和不同年级的道德发展水平加以组织和安排德育内容,教师还应在不同的教育阶段确定不同德育教育内容的侧重点,从而体现其内容组织的科学化。

五、加强德育与生活的联系,重视德育的实效性
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品德形成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将品德从学生的生活中剥离出来作为一门知识去传授。

品德与社会学科加强了德育与生活的联系,教学时教师应重视德育的实效性,把学生置于特定的生活情境中,让问题在情境中提出,呈现了生活化的学习环境。

通过学生直
接参与的社会生活,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道德冲突,感悟道德选择,实现自我、主动的教育过程。

总之,德育教育在品德与社会学科中的渗透是十分重要
的,它必须与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

教师若能在品德与社会学科中有机的渗透德育工作,学生定能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接收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才能成为建设未来祖国的栋梁之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