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从《红楼梦》看中国古代女性的悲
【课外阅读】《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悲剧原因 (2)
【课外阅读】《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悲剧原因《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这就暗示了此作品是一部悲剧,里面的人物几乎全部带有悲剧色彩,而其中最典型的应该是作者蘸着血和泪塑造出来的林黛玉。
林黛玉是个悲剧性人物。
我认为她的悲剧表现为:绝世才华、和宝玉性格迥异、不屑于人情世故。
而悲剧的本质原因是她自己的性格使然,所以雪芹用一句诗来作暗示——莫怨东风当自嗟。
在第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时黛玉抽的那支诗签:“只见上面画着一枝芙蓉,题着“风愁清露‘四字,那面一句旧诗,道是:莫怨东风当自嗟。
“东风”一词有时在诗词戏曲中指代家长。
最有名的是陆游的《钗头凤》:“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这里的“东风”就是喻指逼他和表妹唐琬分手的母亲。
也许,林黛玉意识或潜意识中总是将“东风”这个意象作为一种能主宰花草命运的力量来表现的,而她自称是“草木之人”,所以在她的诗词中就常以“东风”这个意象来喻指贾府长辈,表达自己的希望、失望、烦闷以及悲愁。
“自嗟”的本义叹息,就有自我埋怨的意思。
曹雪芹对林黛玉的态度是既十分同情,又婉转地批评她不该埋怨“东风”,应当对自己进行一些反省。
而这个“自嗟”首先就是要埋怨自己的恃才傲物、不屑于人情事故,事事多疑多少也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从而酿成和宝玉的恋爱悲剧。
也酿成自己的人生悲剧。
这句诗也证明曹雪芹并不认为是贾府的长辈们生生拆散了宝黛的婚姻。
可见“东风”并未拆散他们。
也就是说,林黛玉的悲剧的本质原因在于自己的绝世才华、和宝玉性格迥异,再加上不屑于人情事故。
悲剧之一:绝世才华。
有才的人往往都不被世人所理解,而倍感孤独。
所以李白有诗云“古来圣贤皆寂寞”,黛玉有诗才,天下皆知。
《红楼梦》用了大量的笔墨刻画了黛玉才华横溢、颇具“咏絮才”的诗人气度。
在贵妃省亲进时,几位姐妹和宝玉呈上诗作,元春并不知道诗词的作者,却一眼看出了黛玉替宝玉所作的《杏帘在望》为“三首之冠”。
【课外阅读】《红楼梦》独有的奴婢世界
【课外阅读】《红楼梦》独有的奴婢世界《红楼梦》是中国和世界文学史、文化史上的划时代的巨著。
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成就最高、地位最高的清华大学国学院导师王国维先生,对《红楼梦》的评价最高,也最正确。
他在其开创20世纪新红学的一代宏论《红楼梦评论》(1904年上海《教育世界》)中指出:《红楼梦》是优美与壮美相结合、以壮美为主的天才之作,是悲剧中之悲剧,是宇宙大著述。
在这部巨著中,围绕着少数的主人,活动着大量的奴婢人物。
《红楼梦》中的奴婢群体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自成一个完整的人群的世界。
这是《红楼梦》对中国和世界文艺史、文化史所作出的无与伦比的巨大贡献之一。
1.《红楼梦》独有的奴婢世界及其伟大意义在中国和世界文学艺术史上,在戏剧和小说的叙事体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创造,人物性格尤其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的塑造,成为作家艺术创作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人物的艺术形象创造中,古近代作品里一般以帝王将相、英雄豪杰、公子小姐和绅士淑女为主角。
但是他们身边的奴婢也往往出没其间,有时颇起重大作用,甚至在有的作品中成为重要角色乃或主角。
对中外古今此类人物形象作一系统、全面的观照和研究,人们注意不够,笔者特撰《高尚与卑贱——文学名著中的奴婢形象研究》一书略述浅见;因《红楼梦》一书比较特殊,故而单独析出,另撰此书。
《红楼梦》是中国和世界文学史、文化史上的一代巨著。
此书也是中国和世界文学史、文化史上描写奴仆形象最众多、最丰富、最复杂和最深刻的巨著。
据统计,《红楼梦》中共出现丫环73人,小厮27人,仆人266人,以上共366人。
另有宫女、太监55人,如计算入内,共有奴仆421人。
《红楼梦》中单是严格意义上的奴婢便有366人,无疑是世界上描写奴婢最多的一部文学作品。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霑)和程伟元、高鹗用如椽巨笔描写了丰富复杂、美妙精彩的奴婢世界,令人叹为观止。
《红楼梦》中最出名的奴仆是四个丫环:袭人、晴雯、鸳鸯和司棋,可称四大名婢。
《红楼梦》:中国古代社会与家族的荣辱观
红楼梦:中国古代社会与家族的荣辱观引言《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举世闻名的长篇小说,由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而成。
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展现了各种人物在纷繁复杂的关系网中交织的故事。
本文将探讨《红楼梦》中所体现的中国古代社会和家族的荣辱观。
社会荣辱观念在中国古代社会中,人们对于个人的声誉和尊严非常重视。
这种价值观在《红楼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例如,在书中,贾府是一个富有声望和地位的大家族,他们注重维护自己家族的荣誉感和尊严,在面对外界事务时善于处理形象问题。
此外,书中还有很多场景描述了人们如何评价他人的品德或行为,这进一步显示了中国古代社会对于品德和行为乃至家族面子的看重。
家族荣辱观念在《红楼梦》中,家族的荣辱观念被赋予了更加深入的意义。
家族荣耀是贯穿整个小说的核心主题之一,在故事中,每个家族都倾力维护着自己的声誉和尊严,努力保持正统血统,并通过婚姻、子女教育等手段来维系家族产业和传承。
同时,家族成员之间也在不断竞争和斗争中展现出各种荣辱观念。
红楼梦中的具体例子1.书中贾府的婚姻制度和女性地位问题所反映出的家族荣耀观。
例如,宝玉作为贾府的继承人,他婚配对象需要符合特定标准,并与其他大户人家联姻以达到维护家族利益和尊严的目的。
2.书中一些人物对于自身形象和名声如何修养以及如何处理社交关系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社会荣辱观。
例如,林黛玉因为拒绝与贾母结伴而被视为不顺从、自私;宝钗则因其聪明、温柔和高雅而备受赞美和尊重。
3.书中对于家族的荣辱观念也反映在世代传承、家族产业保持等方面。
比如,贾府世代相传的荣耀将近失却时大家族全力维护努力修复。
结论《红楼梦》通过描绘人物形象、婚姻制度、社交规范等方面来展现中国古代社会与家族的荣辱观念。
这些观念深深烙印在人们心中,影响着他们的行为举止以及对他人的评价。
通过阅读《红楼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和家族荣辱观念,并为我们如何看待个体与整个社会之间关系提供了一定启示。
从《红楼梦》看中国古代妇女的社会地位
从《红楼梦》看中国古代妇女的社会地位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描绘了清朝时期贵族社会中的生活与人物形象,其中的女性形象与她们所处的社会地位是作品的重要主题之一。
本文将从《红楼梦》的女性形象出发,探讨中国古代妇女的社会地位。
首先,《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非常丰富,包括林黛玉、薛宝钗、贾母等等。
她们在作品中的形象不仅仅是个体,更代表了当时贵族女性的群体形象。
她们中的大多数是被父母和家族安排好的婚姻,婚后的生活主要是以家庭为中心,缺乏自由和独立。
在男权社会中,她们的社会地位受到了诸多限制。
其次,《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也展示了一些妇女在家庭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贾母、王夫人等人物形象,虽然处于被动地位,但她们对家族和家庭的管理和维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此外,林黛玉作为一位女性,虽然并不满足传统的婚姻观念,但她对爱情的坚持和对自我价值的追求,给人们带来了对女性独立自主的思考。
最后,《红楼梦》中也体现了妇女地位逐渐提高的趋势。
小说中出现了一些有学问、有才华、有自立意识的女性形象,如薛宝钗、妙玉等。
这些人物的出现反映了中国古代妇女逐渐开始追求自我价值和独立
自主的趋势。
综上所述,通过《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妇女的社会地位。
尽管受到了许多限制和束缚,但是中国古代妇女也展现出了她们的智慧和勇气,在家庭和社会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妇女的社会地位逐渐得到提高,这也成为了我们今天继续探讨和研究的重要议题。
课外阅读写实记录范文(精选6篇)
课外阅读写实记录范文(精选6篇)范文一:《中国故事》作者:李宏彬阅读时间:2020年5月通过这本《中国故事》的阅读,我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在其中受到了启发。
这本书中收录了各种不同类型的故事,有的是古代传奇,有的是现代人物的感人故事,还有一些关于名胜古迹的介绍。
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则关于杨贵妃的故事。
在书中,杨贵妃被描述为一个美丽而聪明的女子,她的美丽和才智令唐玄宗深深爱慕。
然而,由于她的地位和影响力,她引起了其他宫廷女子的嫉妒和怨恨。
最终,她被迫自杀,成为了一个旷世之美的传说。
这个故事让我认识到人们时常会因为自己的特殊才能或财富而引起别人的嫉妒,这种嫉妒常常会导致仇恨和暴力。
然而,杨贵妃的故事也提醒我们要珍惜自己的优点和才能,并且不要因为别人的嫉妒而放弃自己的梦想。
这本书还介绍了一些中国的名胜古迹,比如长城、故宫和西湖。
通过这些介绍,我感受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我了解到长城是中国的象征,是中国人民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而建造的伟大工程,而故宫则展示了中国古代帝王生活的奢华和尊严。
这些名胜古迹的背后蕴藏着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国人民自豪的象征。
总的来说,通过这本《中国故事》的阅读,我不仅了解到了中国古代和现代的一些故事,也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希望将来有机会亲自去中国旅行,亲身感受这个古老而神奇的国家。
范文二:《心灵之约》作者:玛丽亚·希葛凯力阅读时间:2020年6月《心灵之约》是一本令人动容的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友谊和希望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一个小村庄里,主人公是两个十岁的女孩,一个是残疾的玛莉斯,另一个是乐观向上的亚历克丝。
虽然玛莉斯无法行走,但她拥有一颗勇敢和善良的心。
亚历克丝陪伴着玛莉斯,帮助她实现她的梦想。
他们一起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他们的友谊却从未动摇。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被主人公们的坚韧精神和友谊所深深感动。
玛莉斯虽然残疾,但她并没有被命运所击垮,她充满了乐观和自信。
以《红楼梦》为例分析中国古典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文学评论·古典文学以《红楼梦》为例分析中国古典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赵力坤 辽宁师范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摘 要:自《红楼梦》问世至今,不同时代的艺术创作者对于它的研究从未停滞,本文以《红楼梦》中两个丫鬟“晴雯”和“袭人”的人物形象进行概括与对比,力图诠释并解读古典小说中作者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尝试探讨《红楼梦》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古代文学;晴雯;袭人;悲剧;女性人物形象[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1-081-01中国古典小说对待女性角色,下笔一向是温情的,在《红楼梦》中尤其如此。
累犯人命的王熙凤也会有其可爱之处: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上来就扎别的丫鬟手的晴雯,也在曹雪芹笔下被描绘成“生既兰蕙,死辖芙蓉。
”看刘姥姥吃了杯茶就砸杯子的妙玉,也是“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
红楼梦中女性形象的评语中溢满了说不尽的体贴、理解和悲悯,还有独属于那个时代的华丽辞藻。
而曹雪芹对于《红楼梦》中两个丫鬟独到的塑造,也被历代的红学专家津津乐道。
袭人是一个拥有美好品质的女性,但在历代对红学的研究中似乎不被认可。
她外柔内刚,贤而有智。
曹雪芹赋予她的一生是不幸的,幼年被父母卖为奴隶。
在她心里宝玉就是贾府,贾府就是她生活的核心。
内心深爱宝玉的她,却不得长相伴,几经周折被嫁于伶人,关于她其后的人生,大约也是充满了悲苦,但因书中再无涉及,我们也不得而知。
这样看来,袭人是个有趣又非常重要的人物,她是中国古代丫鬟德才兼备却又完全服从于旧社会的三纲五常的代表,对她的评价既能映射一个时代的价值判断,也能看出红楼梦在流传过程中按照时代的价值观被修改和调整。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如兰。
堪羡优伶有福 ,谁知公子无缘。
”短短的四言诗,道尽了一个女子命途多舛的一生,未免有些残忍。
这是宝玉在梦游警幻仙境时见到袭人的宿命,花袭人原名花珍珠,宝玉取陆游诗句中“花气袭人知昼暖,鹊声穿树喜阴晴”为她改名袭人,她作为宝玉的贴身丫鬟,也是《红楼梦》书中作者着墨之处最多的人物之一。
《中国古代文学名著中的女性形象比较研究》
中国古代文学名著中的女性形象比较研究1. 引言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塑造了众多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
本文将对几部具有代表性的古代文学名著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比较研究,以探讨不同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特点和共同之处。
2. 文学作品一:《红楼梦》《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通过描述贾府家族子弟间复杂纷争,展现出了多个鲜明的女性形象。
其中,林黛玉、贾元春等人物塑造了缤纷多样的情感经历和内心世界,展示了自主、聪慧、坚韧、婉容等特质。
然而,《红楼梦》也揭示了封建礼教对女性造成的束缚与压抑。
3. 文学作品二:《西游记》《西游记》是一部融合神话传说和佛教思想于一体的奇幻小说,其中唐僧师徒四人共同经历了一系列的冒险。
在这个故事中,女儿村的小龙女、玉帝的女儿和妲己等形象展示了勇敢、聪明以及善良等美好品质。
她们不仅是主角取得成功所必需的助手,同时也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尊重和包容女性的思想。
4. 文学作品三:《水浒传》《水浒传》是一部以宋江为首的英雄史诗,其中亦有几位重要的女性形象。
穆桂英、李瓶儿等人物以她们的聪明智慧和无畏勇气来支撑起整个故事。
她们在男性主导社会中出类拔萃,展示出了坚强、独立和反抗等特质。
5. 文学作品四:《孽海花》《孽海花》是近年来备受瞩目的一部现代小说,通过描述一个富商家庭世代积累的罪恶与报应来探讨命运与自由意志之间的关系。
小说刻画了两位至关重要的女性形象,分别是罗柔和白湘琴。
两位女性形象寄托着对幸福和自由的渴望,展现出了追求坚强、不屈不挠的精神。
6. 比较与总结通过对以上几部古代文学名著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比较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女性形象在不同作品中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
她们有时是封建礼教下的受压迫者,有时是勇敢、聪明的冒险者,有时则是意志坚定、追求自由与幸福的卓越人物。
这些形象鲜活地刻画了古代社会中女性的命运与挣扎,同时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待女性角色的态度和价值观念。
7. 结论通过比较研究《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孽海花》等古代文学名著中女性形象之间的异同,我们深入了解了古代社会对女性角色刻画的方式和思想观念。
【课外阅读】论《红楼梦》对封建社会的反映
【课外阅读】论《红楼梦》对封建社会的反映《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
它描绘了清朝封建社会的一个家族——贾家的兴衰历程,通过一个富贵人家的贵族生活和人物命运,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丑恶和不平等现象,表达了对封建道德和制度的批判,是一部富有深刻社会现实意义的文学作品。
首先,《红楼梦》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阶级矛盾和人性极端堕落的现象。
小说中的贾、王、薛三大家族都是封建贵族,但它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阶级矛盾。
这种矛盾因为钱和权的关系而不断激化,最终导致了贾家的覆灭。
而在小说中,对于这种现象的描写并不仅局限于贾家,其他阶层也都存在着不同形式的利欲熏心、肆意挥霍以及道德败坏的现象。
所有这些现象都表明了封建社会内在的丑恶,它们扭曲了人的心灵,摧毁了社会的健康发展。
其次,小说中的家族命运反映了封建家庭制度的腐朽。
贾家四世三公和宝黛的婚姻所反映的,是中国封建社会贵族家庭的婚姻制度和家族权利的腐败。
小说中描写了许多婚姻不幸的例子,其中太虚和甄宝玉的母亲林黛玉更是精神上受到了严重的摧残。
同时,家族的权力制度因为个人欲望、争权夺利等因素而变得扭曲和腐化,家族内部不和、争斗不绝。
这些都揭示了封建家庭制度的严重病态。
第三,小说反映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与命运。
女性在封建社会的地位十分低下,她们不受重视,甚至不被看作是完整的人格。
小说中描写了许多女性的命运悲惨,她们被逼入绝境,无法摆脱贫困生活的束缚。
即便是那些有钱的女性,也无法摆脱封建制度对她们的束缚。
整部小说中只有几位妇女具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意识,她们在拼搏反抗中也赢得了读者的支持和喜爱。
小说中对女性生命的呐喊无声地表达出了世人对封建家庭制度的抗议。
总之,《红楼梦》是一部描写封建社会生活的巨著,它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人物形象,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阶级矛盾、家庭腐败、女性地位等社会现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思考。
这部小说不仅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精品之一,更是对封建道德和制度的有力批判,呼吁人们关注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幸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红楼梦》读后感300字范文(精选10篇)
《红楼梦》读后感300字范文(精选10篇)《红楼梦》读后感300字篇1在看《红楼梦》之前,我想大家一定无法想象,一个拥着不可一世的荣华富贵和锦绣前程的侯门公子,最终却以寂寞告终。
他柔情似女孩,就如雪花一样,人们还未曾来得及观赏它的美,就已消失在人海中,留下的就只是那泪珠般的回忆和拉长的叹息。
与宝玉相呼应的是,美若天仙,柔情似水的表妹林黛玉。
在我看来,林黛玉来到人间是为了还债,她用一生的眼泪还了前世的债,把所有的感情都交托了贾宝玉,在自己一无所有的时候归去。
可能因为他们的爱情本身就带着一种凄美,花落冰韵,诉尽无数的冷音。
多么淡薄的缘分,就像一段还未来得及旁白的,在心中留下了刻苦的记忆。
正因为爱的太深,所以才会以悲凉散场。
贾宝玉归依佛门,其实早已注定。
从此,贾宝玉红尘不染,把痛苦放在心底。
《红楼梦》读后感300字篇2最近,我读了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这本书的内容十分吸引人。
《红楼梦》主要写了金陵四大家族之一的贾家的兴衰史,描写了贾宝玉与林黛玉的。
出生于苏州的林黛玉,从小失去了母亲,父亲的工作繁忙,于是被她的外婆贾母接到了贾家生活。
在这里,她认识了表哥贾宝玉,并开始喜欢上他,贾宝玉同样也很喜欢林黛玉。
可是,由于有“金玉良缘”之说,贾母并没有把黛玉许配给宝玉,而是把同样也是金陵四大家族之一的薛家的薛宝钗嫁给了他。
林黛玉很忧郁,不久就病死了。
虽然宝钗也很漂亮、讨人喜欢,但这仍然不能让宝玉摆脱对黛玉的思念之情。
后来,贾家开始衰败了,最疼爱宝玉的贾母也去世了,宝玉最后出家当了和尚。
这是一个很能打动人的悲剧故事。
小说中的每一个人物都写得很有特点,比如说:林黛玉很聪明敏感,心思很多,很爱哭;贾宝玉很喜欢女孩子们,对丫鬟们都很好;薛宝钗宽容大度,很体贴人,能使人人都喜欢她;史湘云性格外向,爱说爱笑……《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他写的这部不朽的巨著,吸引了千千万万的人。
我也和众多读者一样,爱看这本优秀的名著!《红楼梦》读后感300字篇3那《红楼梦》上落定的尘埃,属于一个王朝,一个以男性为中心的统治集团——贾史王薛,封建正统,争名夺利,媚上欺下。
从红楼梦看封建礼教束缚人的思想
从红楼梦看封建礼教束缚人的思想《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之一,也是一部在思想观念方面具有深刻影响的作品。
在《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通过对封建礼教的描绘,展现了其对人们思想和行为产生的束缚。
本文从一系列具体案例出发,探讨了封建礼教对人的思想所带来的限制,以及对个体发展的负面影响。
首先,女性在封建礼教体系下受到了严格的束缚。
《红楼梦》中的众多女性角色,如林黛玉、贾元春等,都在不同程度上经历了封建礼教的限制和束缚。
她们被要求顺从、沉默、温顺,并将过分注重自己的容貌作为重要的价值观。
例如,贾母在书中就强调了女性的相貌与品德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加剧了女性对容貌的过度关注。
这种思想限制了女性个体的自由发展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她们沦为男性统治下的附属品。
其次,封建礼教对男性的思想也产生了束缚。
在男性的教育和行为模式中,对权威和传统主义的依赖是一种常态。
男性在封建礼教体系下,要求自身具备强烈的家族观念、面子观念和尊老爱幼的传统观念。
例如,贾宝玉这个角色不得不在家族压力和礼教传统的环境下,被要求放弃个性,奉行家族权威和传统观念,无法追求自己内心的欲望和追求。
这种束缚限制了男性在个性、情感和思想上的自由,使他们难以实现真正的自我实现。
另外,封建礼教还对人们的恋爱观念和婚姻制度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在《红楼梦》中,作者描写了一系列婚姻中涉及到的利益纷争、门第观念、权力争斗等现象。
这些现象反映了封建礼教对婚姻自由和个人感情的束缚。
例如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爱情,双方因为家族考量和利益冲突而无法得到自由的选择和追求。
这种婚姻体制的束缚限制了个体爱情和婚姻的自由,使其变成了家族的政治工具和社会地位的象征。
此外,《红楼梦》还通过对教育体制的描写,暗示了封建礼教对人们思想的控制和限制。
在小说中,贾母在对贾宝玉的教育上采用了非常保守的方式,过分注重规矩和礼教传统,导致贾宝玉缺乏独立思考和自由发展的能力。
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致使人们的思想无法突破传统的藩篱,使他们变得守旧而缺乏创新精神。
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
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五大名著”之首。
在这部长篇小说中,作者曹雪芹以细腻入微的笔触,塑造了许多丰满生动的女性形象。
她们各具特色,有的刚强坚毅,有的温柔婉约,有的聪慧机智。
今天,我们将一一探讨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展现她们的个性与魅力。
1. 林黛玉:妒忌与悲情的化身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为独特的女性之一,她是作者的表妹,也是情感纠葛最复杂的角色。
黛玉天生聪颖,有极高的文学才华,但由于命运的安排,她不得不与贾府里的其他女性展开竞争。
她常常被妒忌与压抑所困扰,这使得她内心充满了悲伤与痛苦。
然而,黛玉并不是一个完全无助的受害者,她拥有坚强的意志和独立的思想。
尽管她最终赴了黄泉,但她的形象永远定格在人们的记忆中。
2. 薛宝钗:温婉贤淑的典范薛宝钗是贾府的公主,其温婉贤淑的性格使得她备受赞誉。
她是一个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女性,对待事物的处理总是从容淡定。
她的美貌与才华让她成为贾府族人的宠爱,但她从不因此自傲,反而对家族的兴衰感到忧虑。
宝钗的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聪慧和善良让人为之动容。
3. 贾迎春:温柔和善的化身贾迎春是贾府中最加善良的女性之一。
她性格温和,善解人意,不善争斗,更懂得关心他人。
迎春对待生活充满了乐观和积极的态度,她以幽默和风趣的言辞,给家族带来了欢乐。
她也是红楼梦中少有的幸福女性之一,对待婚姻和感情,她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 贾元春:仪态端庄的圣洁之美贾元春是红楼梦中最尊贵的女性之一,她是贾府的主母,也是贾府女性中地位最高的。
她以端庄的仪态示人,让每个人都感受到她不可侵犯的尊严。
元春在家族中承担着许多重要的事务,她是贾府的精神支柱。
她的形象给人以敬意和崇高,代表着贾府的荣耀和庄严。
5. 贾探春:富有智慧的知性美人贾探春是红楼梦中最富有智慧的女性之一,她对文学艺术有着深厚的造诣,对各种学识也非常熟悉。
探春的聪慧和才情赋予她与众不同的魅力,她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和深度思考,使得她成为红楼梦中最具有知性美的女性之一。
《红楼梦》的读后感(通用40篇)
《红楼梦》的读后感(通用40篇)《红楼梦》的读后感(通用40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楼梦》的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红楼梦》的读后感篇1红楼梦是一部超越时空的巨作,作者曹雪芹颇具传奇色彩,在他的笔下一个豪门大家族有盛转衰,其中的个个故事耐人寻味,一个个人物栩栩如生,宝玉、黛玉的真挚爱情更令人唏嘘不断,不敢妄作评论只愿说说我读后感受与大家分享。
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我觉得除了你写一个大家族兴衰,写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纯洁爱情。
最主要的是写女人,一个个形象都已经印入了我的脑海,不禁浮想联翩。
在这部小说里面我最喜欢晴零,她才貌出众,敢爱敢恨,性格率真,口齿伶俐,嫉恶如仇,真乃女中豪杰!但是她却引起贾府公子的不满恼恨,最后被逐出大观园,病死在家,不禁让人潸然泪下。
这里面每个人的命运都不同,王熙凤的狡猾奸诈,黛玉葬花的柔情几人知?愿爱情少一些悲剧,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红楼梦》的读后感篇2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国十八世纪中期的一部古典小说。
它高度的艺术,在我国及世界发展中占有显著的地位。
故事讲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一个家族的大小故事。
主人公为贾宝玉,他应该说是一个柔中稍稍带刚的男子,他的柔有一部分是因为环境所致,他们家上上下下几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又全是女子,自然而然的就应了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他们的家族是因为他们家中一女子进宫当了皇帝的宠妃而盛起,于是他们天天吟诗作乐,而其中又有两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宝钗和林黛玉。
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贾宝玉偏偏就是喜欢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偏偏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林黛玉闻讯气死,而当贾宝玉揭开喜帕发现并非林黛玉,而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绝,出家当了和尚。
红楼梦带着忧伤,凄凉的气氛,让人常常想落泪,而里面的诗词之多又让人不得不折服其下。
浅析《红楼梦》中体现的女性主义思想
浅析《红楼梦》中体现的女性主义思想摘要:《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首,被世界公认为经典小说巅峰之作。
也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在小说中体现的女性主义思想尤为突出,它不仅现实地描绘了封建时代末期不同阶级的女性主义形象,而且从各个方面描绘了父权制度和封建制度对女性的压迫和剥削。
《红楼梦》摆脱了老旧的刻板印象,新鲜别致。
正是因为这一点,女性可以追求平等和自由,不再遭受封建思想枷锁桎梏。
本文将从其女性主义思想详细展开。
关键词:女性主义;《红楼梦》;封建社会一、女性主义的起源及概念女性主义,又称女权主义,源自西方,译文理解成一个主要以女性经验为来源与动机的社会伦理与政治运动。
女性主义从未将男性作为斗争对象,而是看做同盟者或合作者。
女权主义最早可以追溯到古罗马古希腊时期,但真正意义上女性主义运动最早起源于法国,女性主义-Feminism一词,就是来源于法国,意味着妇女解放,后传到英美,逐渐流行起来。
五四时期,传到中国,定为女权主义。
在西方,最初是指追求男女平等,争取选举权。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方国家的妇女,基本上都争取到平等的政治权利,但在社会生活与人们的观念中,仍与男子不平等。
女权主义者开始认识到,这其中有一个性别关系、性别权力的问题,所以女权运动就变为分析男女为何不平等、男女的权力架构,强调其性别分析。
在该国也认识到,先讲女权是不行的,首要讲性别分析。
从女权主义—女性主义并没有本质的区别,而是认识的加深。
此外,女性主义的诞生与当时西方的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以及工业革命等各大领域的背景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女性主义运动主要经历了三次浪潮,从第一次追求权利平等,人人拥有平等的权利,到第二次质疑、抨击父权社会,直击社会上仍然存在的“男优女卑”的刻板现象,再到第三次开始意识到两性及女性间的差异,尊重两性问题,以辩证的眼光看待两性问题,摒弃所谓的以女性视角或立场的眼光片面的看待问题的本质。
《红楼梦》(读后感)读书笔记10篇
《红楼梦》读书笔记10篇红楼梦读书笔记【篇一】《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初名叫《石头记》。
作者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
我看的是儿童版《红楼梦》,主要写的是一个悲剧爱情故事,并以这个故事为中心,通过一个贵族大家庭的兴衰变化,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虚伪、丑恶的嘴脸。
《红楼梦》一开始,就把读者带进五光十色的荣国府。
这是一个由少数主子和数百奴仆所组成的贵族大家庭。
这些贵族家庭成员每天想的就是如何享乐。
就在这个贵族大家庭里,曹雪芹塑造出贾宝玉,林黛玉具有光彩的男女主人公,以及众多少女形象。
男主人公贾宝玉是这本书里最重要的人物。
贾宝玉生长在贵族家庭里,贾家对他寄于厚望,但他不爱读书,憎恨封建传统思想,厌恶缚束他的家庭。
由于他生活在一群美丽、单纯的侍女中间,而对下层的侍女饱含同情。
少女林黛玉是一个因母亲去世而寄居在荣国府里的弱女子。
她自尊心强,多愁善感,很聪明,可以说是才华横溢。
她与贾宝玉两小无猜,后来成为生死相恋的情人,但最终他们的爱情被封建家长否定,林黛玉因此含恨去世。
我认为贾宝玉也真糊涂,身边本为就有天配的姻缘薛宝钗,却偏偏爱上林黛玉,哎!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呀。
红楼梦读书笔记【篇二】“丢弃了不离不弃黄金琐,忘记了莫失莫忘通灵玉”,好一个多情潇洒的贾宝玉,娇嫩多病的林黛玉,塑造了一个发生在清朝封建家庭的动人爱情悲剧。
作者曹雪芹通过《红楼梦》,揭示了当时封建社会的黑暗,也表达了他的不满与愤怒。
故事讲述的是从小体弱多病的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渐渐与贾府天生自带通灵玉而性格顽劣的公子贾宝玉相恋,又因凤姐从中作梗使用掉包计,使得贾宝玉娶了带有黄金琐的薛宝钗,让林黛玉吐血身亡,贾宝玉从此心灰意冷,看破红尘,遁入空门的故事。
我实在是为林黛玉而感到悲哀不值,更为他们悲惨的命运而惋惜。
但追究人物本身并没有过错,让人憎恨却是那种封建的传统观念。
什么婚姻大事父母做主,什么门当户对,这种思想真是害人不浅。
这不,贾宝玉和林黛玉就是因此而要承受阴阳相隔、想见而见不着的痛楚。
浅析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形象
浅析《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形象【摘要】林黛玉是曹雪芹《红楼梦》中的女主人公。
曹雪芹把林黛玉塑造成了一个独具灵性、异常聪颖而偏有多难命运的惹人怜爱的少女形象。
作者倾注在这个形象身上的审美情趣,不仅在于同情她的不幸,更在于显示前卫的女权理想与封建伦理的对撞,让弱者的自我毁灭来激发读者思维的火花,呼唤女性的觉醒。
林黛玉她博古通今、才华横溢,但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她和宝玉之间的爱情最终成为一场悲剧,她的悲剧是一个时代的悲剧,是历史的必然。
她的个性具有启蒙性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林黛玉;性格;悲剧美;时代悲剧《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国清朝带有浓重悲剧色彩的宏篇巨著,篇中的每一个角色都隐含着悲剧性特征,其中林黛玉是一个典型代表:曹雪芹将其塑造成一个独具灵性、异常聪颖而偏有多难命运的惹人怜爱的少女形象。
一、林黛玉的艺术形象悲剧色彩浓重林黛玉父母双亡、背井离乡、寄人篱下的凄凉身世在其内心深处结成了解不开的隐痛,造成她自矜自重、警惕戒备、孤高自许的独特个性。
她出身在一个走向衰弱的封建官宦家庭,却由于母亲去世得早,没能受到封建礼教、妇德等方面的熏陶和训练。
她接受了封建文化的教育,却因身体羸弱,功课上得不到严格的要求。
至于封建礼教和世俗功利等社会知识对她的影响显然非常有限了。
这也是她保持着纯真的个性的原因。
但是这样的个性使她在寄居的声势显赫却又充满着仇恨、倾轧、争夺、势利的荣国府中“步步小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
”林黛玉不得不小心提防自己的行为是否和别人合拍以及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与做法了,这是黛玉“自尊、自爱”的表现。
这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寄人篱下的生活是那样的无奈和凄凉,更能让读者感到黛玉的可怜、可敬。
林黛玉纤弱多病让人怜爱。
故事中对于她的病有多处描述。
如宝黛初次见面,宝玉送黛玉“颦颦”二字;而她在听到宝玉将与宝钗成婚的消息时更是怨急攻心,在极度的悲哀中迷了心智,于是有了与宝玉相对傻笑的一段等等,让人们对她的纤纤弱质有清晰的印象。
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分析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之一,曹雪芹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众多丰满、真实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既有令人敬佩的贤淑之美,也有令人叹息的无奈之感。
本文将对《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探讨她们的命运、性格以及对红楼梦故事的影响。
首先要提到的是贾府的女性成员。
作为一个巨大的家族,贾府内的女性既有几位主要的角色,也有众多的配角。
其中最重要的要数贾母、王夫人和林黛玉。
贾母作为贾府的老太太,她是家族规矩的主持者,她以她的谨慎和智慧来维系着整个家族的稳定。
王夫人这个角色虽然早逝,但她的离世却使整个贾府和贾宝玉的命运产生了重要的变化。
而林黛玉则是《红楼梦》中最为著名的角色之一,她是一个极具个性、独立思考的女子,她的一言一行都对故事情节和其他角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是薛家、荣府和史家的女性。
薛宝钗是个冷静、理智的女性形象,她以她的淡定和聪明才智吸引了贾宝玉,并最终嫁给了贾宝玉。
而晴雯,则是个不幸的角色,她是红楼梦中的悲剧人物,她的命运充满了痛苦和无奈。
史湘云则是薛宝钗的堂妹,她是个热情、活泼的女孩,对自己的感情有着坚定的追求。
除此之外, 还有一些其他的女性角色,她们也各自有着特点和悲喜交加的命运。
如贾宝玉的妹妹贾探春,聪明、才华横溢却因婚姻问题产生了种种矛盾。
尤二姐则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配角,她虽然没有什么台词,却以她的默默无闻影响了整个故事。
在《红楼梦》中,女性的命运总体上是被家族和社会束缚的。
她们的地位和权力主要是通过男性来间接体现和实现的。
然而,尽管她们往往受到限制,她们仍然以她们的智慧、才情和独立的精神为故事注入了无尽的魅力。
同时,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也直接或间接塑造了作品的风格与主题,体现了作者关于女性命运的思考与留恋。
总结而言,《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丰富多样,她们各自有着不同的命运、性格和价值观。
她们既是故事情节的推动者,也是社会制度的牺牲品。
她们在这个封建社会中经历了诸多痛苦和挣扎,而她们的命运也唤起了读者对女性地位和束缚的深思。
红楼梦的阅读心得感悟简短(精选7篇)
红楼梦的阅读心得感悟简短(精选7篇)红楼梦的阅读心得感悟简短篇1"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这句话出自林黛玉的口中。
是啊,林黛玉就宛如春花,她纵然芳香红艳,但春色退去后,她将被突如其来的春风吹入到尘土中,谁还有心去珍惜这落英缤纷的美景,也无人体察林黛玉心中的寂寞与悲苦。
有情人却无法终成眷属,读了红楼梦一书后,我悲愤交加,悲的是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在家族阻挠下无法圆满,愤的是世态炎凉,封建社会的腐败及世人迂腐的封建观念。
这本书主要记叙了体弱多病的林黛玉在荣国府与性情顽劣的贾宝玉相恋,但后因凤姐从中使用掉包计,使得贾宝玉娶了薛宝钗,林黛玉因此吐血身亡,贾宝玉从此看破红尘,并随僧远去。
每当看到《红楼梦》的结局,我就不禁思绪万千,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爱情是悲惨的,但也同样是命中注定的,因为"玉"与"金"本就不是同类物种,尽管"玉"再美,"金"再珍贵,但因所处环境的缘故,他们终究不会在一起。
而林黛玉与贾宝玉,永远不敢坦露自己对对方的爱意,只是将彼此之间的爱通过言行举止表现出来,虽说他们有情,但是在我看来是无缘的,就是因为旧时期年代,老百姓都崇尚封建理念,导致一对情人在爱河中苦苦挣扎啊,并最终陷入苦海。
"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
"当黛玉泪尽归天时,我心中感到十分的难过。
黛玉气绝之时,正是宝玉娶宝钗之时。
真的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叹宝玉,无缘娶黛玉为妻,惜黛玉,无力挽宝玉为夫。
两人之情只怪世人破坏。
佳人笑之,且俏且无奈,公子叹之,且俊且悲伤。
笑宝玉太痴,为情痴,为爱痴;哭黛玉太惨,无情惨,无缘惨。
黛玉化清风归天,宝玉随僧侣而去。
日日想,泪泪尽,母丧情人散痛之谁知晓。
红楼啊,愿有情人终成眷属。
思红楼,梦黛玉。
看了巜红楼梦》一书,我又怒又悲。
曹雪芹通过黛玉的生平,讽刺旧社会的封建迂腐,也让我深深体会到黛玉与宝玉有爱却无缘的悲痛。
红楼梦的阅读心得感悟简短篇2《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文学名著之一,被誉为《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等。
从传统爱情故事看中国古代女性,悲剧性之社会因素
一部中国封建史,是一部中国古代妇女悲剧命运的血泪史,一部女性向不公平命运的抗争史。
鲁迅先生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但凡伟大的作品,作者都能由自己的生命个体对人生、自然、宇宙的思考后而认识到人类的终极命运的悲剧性。
一个生命个体,由生则会死,由喜则有忧,由胜就有败,由聚就有散,由祸就有福。
人生尚且不满百,何必常怀千岁忧。
人生在世,日月相生,阴阳交替,乾坤转移,天底下没有不散的盛宴。
德国意志论哲学家叔本华说,人因意志而生活着,在现实生活中人的意志是得不到满足的,所以人生是痛苦的。
我想叔本华所说意志应该就是人的欲望吧。
《红楼梦》中说出了人生的几个欲望:功名、金银、娇妻、儿孙。
“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子孙满堂,延续香火,绿叶成阴子满枝,是古人的追求。
由于古代公子本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的思想,必须在仕途上谋个前程,这也是古代年轻男子的唯一出路。
却不像现在条条大路通罗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为此,封建家长总打着一些旗号,或者是影响功名,或者是无嗣,或者是门不当户不对的,将所有的罪过统统压在了女性的身上。
《大戴·礼记·本命》记载对妇女具有歧视性的“七出”:“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盗窃去。
”由于受到这个顽固不化思想的禁锢,在古典文学中有许多女性的悲剧或多或少可以从中找到它的影子。
这也为封建社会女性的悲剧结局埋下了祸根。
说到爱情,我想大多数人会有自己不同的感悟,魂牵梦绕,痛彻心扉….女人作为常用感性思考问题的动物,对于爱情更是如罂粟般,一染就无法自拔。
纵观中国五千年历史长河,可以发现,女性的感情故事总是以悲剧收场。
祝英台跳进梁兄的坟墓为爱化蝶;白素贞千里迢迢为许仙盗取仙草,甘冒天规水漫金山,即使最后被镇雷锋塔;关盼盼被白居易一首“黄金不惜买娥眉,拣得如花四五枚,歌舞教成心力尽,一朝身去不相随”而逼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阅读】从《红楼梦》看中国古代女性的悲《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中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杰作,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写出以贾家为代表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声势显赫、荒淫腐败的现实。
文中总的写了四百多个人物,典型人物有几十个,其中女性占多数。
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形形色色的男尊女卑论,把这些妇女置于被压迫的地位,于是,一幕幕的女性悲剧就在这个没落的封建家庭“大观园”里发生了。
林黛玉是作品中爱情悲剧的女主人公,是贵族青年的叛逆者形象。
她出生于“清贵之家”,母亲早丧,从小读书识字,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
但作为女人不能留在家里守祖业,被送到花柳繁华的荣国府。
不久父亲去世,从此无家可归,于是长期寄居贾府,过着仰人鼻息的生活。
由于家境没落,加之严重的男女尊卑论,在龌龊、势利的贾府,她敏感地注视着周围,惟恐有人对她表示轻蔑。
为了保持自己纯洁的个性,她始终“孤芳自赏,小心戒备”,常常以“比刀子还厉害”的尖刻语言,讽刺周围丑恶的现象,所以成了人们心目中“小心眼”、“刻薄”之人。
只有宝玉才是她唯一的知己,所以对宝玉的爱成了她的唯一的精神支柱。
于是她为了追求爱情,不由自主地抗争,和宝玉鄙视功名利禄,反对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
但爱情终究不能改变长期寄居贾府的生活遭遇,反而多了另一种隐痛——爱而不能。
因为自主婚姻与封建婚姻是水火不相容的,所以她的“多愁善感”的性格和“叛逆”的思想更加突出。
这种“叛逆”思想的形成,是由于她美好的心灵同丑恶现实的矛盾促成的,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这种思想发展越得快,离灭亡就越近。
所以尽管她与宝玉共同抗争,但她的无助决定了她必然成为封建制度的牺牲品。
薛宝钗是封建礼教教化的典型代表,思想性格与林黛玉形成鲜明的对比。
她是个皇商家庭出生的贵族小姐,又是一个封建思想浸透了灵魂的典型淑女。
不但自己信奉封建道德,而且还劝黛玉、湘云、宝玉不要背离封建道德。
有一次,黛玉在行酒令时,随口引了《西厢记》、《牡丹亭》里几个词句,宝钗事后劝黛玉说:“咱们女儿家,不认得字的好。
……就连作诗写字等事,并非你我分内之事。
……你我只该作些针线之事便是。
偏又认得了字。
既认得了字,不过拣些正经书看看也罢了。
最怕是见了这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
”又有一次,她和史湘云谈诗题时说:“究竟这是算不得什么,还是纺织针线,是你我的本事……”她虽然对宝玉颇有好感,但又对他的“痴”、“狂”深为不满,常常劝宝玉钻研八股文,将来好“金殿对策”,一举成名。
在她身上,充分体现了封建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伦理规范,成了当时十全十美的女性。
她不仅有美丽的容貌、出众的才华和广博的知识,还有以八面玲珑、左右逢源的处世才能,与周围各种人物相处得水乳交融,能赢得封建家长的一致赞赏。
尽管如此,她却丧失了珍贵的普通少女的纯真天性,也丧失了真正的爱情,年纪轻轻就守着她梦寐以求的封建荣名和地位守着活寡,成为封建社会的另一类牺牲品。
小说把贾宝玉和他的表妹林黛玉、表姐薛宝钗的爱情婚姻纠葛作为故事的中心地位,宣泄了一段封建社会女性的悲剧史,也唱响了一曲女性解放萌芽的赞歌。
赞歌,是在悲剧里的赞歌,悲剧,也是赞歌中的悲剧。
在林黛玉、薛宝钗之间,宝玉爱的是黛玉,而宝玉的祖母和父母则越来越发现宝钗符合贤惠儿媳的标准,这样,两个选择的权威性大相悬殊。
封建社会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使这个爱情悲剧的发生成了必然,结局不可逆转,三个人都被逼上悲剧的道路。
在这悲剧的路上,黛玉和宝钗的一切都是围绕宝玉而发生的,她们没有选择爱的权利,成了爱情的殉葬品。
除了宝玉、黛玉、宝钗外,围绕着他们三人的,还有大观园里的一大群少女少妇,他们都是同一封建礼教下不同的悲剧角色。
刚烈的尤三姐和温顺的尤二姐,居于优势的封建贵族的淫威下,无论是个人反抗还是屈从都没有前途。
尤二姐在诱骗下一味顺从、忍受,尤三姐在饱受凌辱中挣扎、反抗,但无奈之下只能以结束自己的生命来结束悲剧。
香菱的一生苦难不断,幼遭尘劫,复又被卖,继而为妾,挨打受辱,终因难产,脱尽尘缘,魂归太虚;年轻守寡的是史湘云和李纨;出嫁一年便被丈夫折磨死了的是贾迎春;含冤跳井而死的则是金钏儿;被逼而死的是秦可卿和鸳鸯;蒙羞撞墙殉情痴司棋;斥逐羞忿而死的是晴雯;被强盗抢去的是远离红尘的妙玉……她们都是“薄命司”册子上注定没有好结局的人物。
因为封建的各种桎梏把她们锁住,她们没有自己的人生,只能在封建礼教和各种制度的操纵下谨慎地活着,最后不得不窒息而死。
在这许许多多的悲剧里,有封建婚姻制度的悲剧,有封建婢妾制度的悲剧,有封建道德礼教的悲剧,有赤裸裸的封建暴力凌辱女性的悲剧……她们在那个社会里应该是处于显贵的上层角色,即使是一个小小的丫环,平常的饮食起居也是极具规律性的,这是无数的平民家庭望尘莫及的。
她们尚且如此,可以想象下层女子的命运究竟如何了。
从这些悲剧还可以看出,这许多的悲剧绝对不是一种偶然,也不是某一个女性在某一个问题上的悲剧。
是作者用她们的泪水酿成了芳醇甘烈的艺术之酒,这就叫作“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是整个封建社会女性的共同悲剧。
什么是悲剧?鲁迅说得好:“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就像《红楼梦》中的女人,如果把她们看成或者作为花鸟,只是一般的玩物,她们的毁灭或死亡最多能得到几声同情者的叹息、几点惆怅;如果是所谓的“小贱人”,那么不管他们是什么样的命运,都是应该的。
翻开史书,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上,在战争的车轮缓缓推动历史的前行中,敌军重重围困的城墙之内,当粮食、马匹等什么都被吃光的时候,主帅首先会想到带头杀了自己的爱妾以饷士卒,杀爱妾如同杀爱犬。
当们大规模地毁灭这些曾经为他们付出一身的有灵魂的女人时,何曾想到她们也是人?这就是封建社会女性被毁灭的最现实最直接的表现。
《红楼梦》中的女人也同样地被“吃”掉,一个个不仅外形美,而且内心更美的女性被无情的毁灭,这就是悲剧。
就林黛玉来说,书中运用了大量的笔墨渲染了她的品格,她的思想感情,她的幻想和追求,他的高出流俗的行止见识。
读者如果不了解这一切,就不会深感到这是一个高洁美丽的人,她的悲剧就不会成为真正的悲剧;就不会使读者这样回肠荡气,惊心动魄;就不会被人们一遍遍的进行研究并至今也还有许许多多无穷无尽的研究价值。
谈到研究价值,想到了封建社会的深闺里出现过的一种文学体裁——“宫怨”诗,这种诗是为同情那些不得宠的妃嫔宫女而写的。
可是,她们“怨”什么呢?从“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到“入时十六今六十”得知,她们怨的是没有得到封建帝王的玩弄罢了。
从贾元春身上可以看到她们的“怨”之深和悲剧性的结局。
贾元春是《红楼梦》里最上层封建女性的代表。
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中,后来加封贤德妃,成了以贤德著称的封建女性的典范,是最大的封建荣誉,应该是何等的幸福。
可是作者曹雪芹同样把她列入“薄命司”的册子,写她奉旨回娘家省亲时,在说不尽的繁华热闹和富丽庄严之中,不是讲富贵的宫廷生活,不是将新婚的快乐,从头到尾却是一片呜咽硬噎之声,声泪俱下的怨谤。
她公然埋怨父母当初送她入宫是送到“那见不得人的去处”,还说“今虽富贵,终无意趣”,可以想象她对当前生活的厌倦程度。
为什么在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中,还感到生活毫无乐趣,颓丧到如此程度?那是因为她没有使她愉快生活下去的动力——爱情。
她虽身为贵妃,那只是宣布的片面婚姻,而不是获得真正的爱情,何况伴君如伴虎。
再说高等狱囚的生活,她不能做半点挣扎。
富贵、礼教、暴力使她逃不出宫禁。
她是鲁迅笔下那种只求得别人同情,不做任何反抗的奴才。
“今虽富贵,终无意趣”已成了她思想上的不治之症,好不容易在宫里恭顺地熬过了二十年,还是病死了。
在富丽的装点中,一片讴歌声中的一出悲剧就这样宣告结束,但其它女性的悲剧仍继续上演。
从宝玉身上看到了女性悲剧的分量。
在曹雪芹的眼中的悲剧,把它放到《红楼梦》的艺术世界里,就是贾宝玉的眼中看出的悲剧。
如果读者不是从宝玉的角度去研磨,而是从贾母、贾赦、邢夫人、贾政、王夫人的角度去看,所有的大观园里的女人的悲剧,都不是悲剧。
因为这当中,有的是死有余辜,有的是咎由自取,有的是偶然事件,有的是命中注定……贾母认为戴玉的死是死于她自己的“女儿痨”;贾赦认为迎春的死是她的“命”;鸳鸯的死是公然要逃脱老爷的掌心,活该。
至于贾珍、贾琏、薛蟠这些淫魔色鬼的心里,是怎样评价那些美丽的女人,更是不问而知。
即使是道貌岸然的正人君子如贾政之流,当他听到儿子宝玉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也十分不喜,认为宝玉将来也不过是色魔淫鬼之徒。
在这位正人君子眼里,女人也仅仅是性的对象,男人除了因酒色乱性外,都不会也不能对她们发生任何兴趣。
可见,被贾政认为淫魔色鬼的宝玉眼中所见的悲剧,从贾政看来都不是悲剧。
宝玉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母腹中开始孕育的“新人”的胎儿,对女性的尊重是来自直接的感受,在他的身边,长期接触到那么多聪明美丽的年轻女性,看到她们地位的屈辱,命运的悲惨,对她们又爱又敬,同时对那些所谓的当权者的男性是深恶痛绝。
他尊重女性,实质上就是尊重“人”。
他的理想中,“人”应该是完善的,但是现实中的男人太丑恶了,只有美丽的女性才是他完美形象的“人”的原型。
他为女性唱颂歌,其实就是为“人”唱颂歌。
当他亲眼看见一幕一幕的女性的悲剧在自己的身边演绎,亲眼看见这人世间仅有的美也逃不了毁灭的命运,他痛哭潇湘馆,为了一种至高无上的美而流泪。
他感受到悲剧的重量,不只是他自己个人的悲剧的重量,而是加上了那个社会的所有青年女性悲剧重量的总和,或者说已经远远超过这个总和。
因为身在悲剧中的青年女性,特别是在那个对女性充满歧视的年代,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充分感受到自己是一个悲剧,更不能充分地感受到其她女性的悲剧的重量。
如晴雯,是贾府大总管买来的,连姓名都不知道,她有自知之明“我不过是奴才罢哩!”,她没有薛宝钗的高贵,也没有林黛玉的才华。
虽“身为下贱”,但要求平等,敢于反抗统治者的凌辱和压迫,表现出洁身自好、直率质朴的可贵品质,是个同奴性势不两立的丫环,是一个集中体现了封建社会中被压迫妇女优秀精精神品质的艺术典型,但最终还是听从命运的安排,因病被逐而死。
宝玉只所以愤然写了一篇沉痛的悼念文《芙蓉女儿诔》,那是因为他对奴仆中勾结封建家长残害晴雯的帮凶和爪牙们的愤怒,对美丽的灵魂被毁灭的呐喊。
平儿,她具备身为人妾的乖巧,对自己处在“贾琏之俗,凤姐之威”当中的不幸处境,不但没有感觉到,还一味“周全妥帖”,不仅看不出她有什么不满,就是平白无故挨了凤姐的打,稍经调停反倒跪下来给凤姐磕头谢罪:“奶奶的千秋,我惹了奶奶生气,是我该死。
”事后照旧贴心得力地当凤姐的助手。
只有宝玉对她深感同情,替她愤恨贾琏之“唯知以淫乐悦己,不知作养脂粉”。
还有林黛玉,对自己的悲剧,也未必能像贾宝玉认识的那么深。
宝玉最敬她的原因是她从不劝宝玉走“仕途经济”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