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重农学派
重农学派的经济学说

第四章 重农学派的
1
4.1重农学派概述
• 4.1.1重农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 • 4.1.2重农学派的形成 • 4.1.3重农学派的特点
第四章 重农学派的
2
•
4.1.1重农学派产生的历史背 景 50—70年代,是法国 重农学派出现于18世纪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意识 形态,是布阿吉尔贝尔之后的法国古典政治 经济学派,也是具有独特而完整理论体系的 经济学派。由于重农学派最早系统地研究了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马克思把它称为资产阶 级政治经济学的真正鼻祖。重农学派产生于 法国,但它对整个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形成, 具有重大的影响。
4.1.2重农学派的形成
• 1.重农学派先驱者的经济思想对重农学派的形成起着重要 作用。 (2)提出国家的职能应该仅限于建立法庭、保护居民、维持 货币稳定等普通工作,其他事情可以自由放任;(3)他认 为财富的来源是生产而不是贸易,只有生产的更多更好, 就能在贸易中得到更多的利益。 • 坎蒂隆(Richard Cantillon,1680一1734)是17世纪末18世纪初 古典经济学家。生于爱尔兰的一个贵族家庭,先在伦敦经 商,1716年移居法国,在巴黎从事银行和贸易业务。由于 他精通金融业务、十分勤勉,在很短时间里经营业务发展 很快,由此受到法国的财政大臣、投机家约翰· 罗的妒忌。 当时法国正在实施“罗氏制度”,罗氏公司发行大量股票。 罗威胁坎蒂隆,要他离开法国。迫于无奈,他购 买了大量罗氏公司的股票。但后来他在一个适当的时机把 第四章 重农学派的 7
4.1.2重农学派的形成
• 把股票全部抛出,获得巨额利润。此后,他放弃在他看来比 较危险的金融业务,与人合办一家普通贸易公司。以后他移 居荷兰,后定居伦敦。据说是遭到一个遭到解雇的厨师的谋 杀而死于火灾。坎蒂隆生于爱尔兰,是英国公民,但在法国 度过大部分生涯。他的经济研究也大都以法国为对象,他的 经济思想对法国重农学派影响重大。他一生唯一的也是最重 要的经济学著作是《商业性质概论》。他认为土地是财富的 源泉,劳动是创造财富的动力;他第一次系统考察了农业年 产品如何经过流通而在社会各阶级之间进行分配的过程,初 步阐述土地所有者的支出和国民生活的关系。他已在事实上, 把一国的居民区分为租地农场主、城市手工业者和土地所有 者三部分。 • 上述思想家是重农学派的先驱,重农学派正是在继承和发展 了他们观点的基础上创立了较为完整的重农主义理论体系。 第四章 重农学派的 8
重农学派名词解释

重农学派是指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一群思想家和经济学家,他们旨在推广农业发展,并以农业为国家的主要经济发展动力。
下面就解释一下一些重要的名词:第一段:重农主义重农主义又称农本主义,在经济学中指倡导国家应以农业为基础的一派思想。
这一派经济学家主张农业生产是其他生产活动的基础,经济发展的根源。
他们认为工业发展不可避免存在周期性的波动和危机,而农业发展可以稳定经济。
重农主义者认为只有通过发展农业,能够保证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第二段:地租地租是指土地所有权者所得到的对土地使用权的代价,也称土地收益。
在重农主义中,地租的概念较为重要。
重农主义经济学家认为地租是农民收益的唯一来源,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因此,只有使土地得到最大利用,才能获得最高的地租收益。
他们的目标是通过高地租收益来推动农业发展。
第三段:耕地比例耕地比例是农田面积与土地面积的比例,反映了一个国家农田利用的程度。
在重农主义中,耕地比例的提高被视为重要的政策方向。
派系认为只有通过增加耕地,提高耕地比例,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耕地比例的提高需要实现土地利用的最优化,通过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来提高耕地的利用品质。
第四段:三合一政策在中国经济学史上,三合一政策首次出现在重农学派的理论中。
三合一政策的具体内容包括:改良品种、调整结构和提高品种。
改良品种是指通过杂交、转基因等手段,提高作物品质和产量。
调整结构是指通过调查本地农业发展的情况,优化种植田地和作物种植结构,推动农业结构优化升级。
提高品位是指农民提高种植和收获的技术水平,以达到盈利的目的。
第五段:产业升级重农学派经济学家认为经济要实现长期稳健的发展,就需要从农业经济中发现新的增长点,通过实现产业升级的方式来提高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从而改变农业发展中的低级化发展之路。
为此,整个国家应该鼓励技术进步,发展高效的农业,加强农业配套设施的建设,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科技水平,进而推动农业升级,实现农业健康发展和经济发展。
重农学派(资料)

重农学派是十八世纪50~70年代的法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学派。
重农学派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视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来源和社会一切收入的基础,认为保障财产权利和个人经济自由是社会繁荣的必要因素。
重农学派的观点和主张一、自然秩序自然秩序是重农主义体系的哲学基础,是在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前启蒙学派思想影响下形成的杜邦·德·奈穆尔在为重农主义体系下定义时,明确地称之为“自然秩序的科学”。
重农主义者认为,和物质世界一样,人类社会中存在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这就是自然秩序,是永恒的、理想的、至善的。
但社会的自然秩序不同于物质世界的规律,它没有绝对的约束力,人们可以以自己的意志来接受或否定它,以建立社会的人为秩序。
后者表现为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各种政治、经济制度和法令规章等等。
重农主义者认为如果人们认识自然秩序并按其准则来制定人为秩序,这个社会就处于健康状态;反之,如果人为秩序违背了自然秩序,社会就处于疾病状态。
他们认为当时的法国社会就由于人为的社会秩序违反了自然的社会秩序而处于疾病状态,而他们的任务就是为医治这种疾病提出处方。
重农主义的自然秩序学说第一次确认在人类社会存在着客观规律,从而为政治经济学提出了认识客观规律的任务。
二、纯产品学说纯产品学说是重农主义理论的核心。
他们的全部体系都围绕着这一学说而展开;一切政策也以之为基础。
重农主义者认为财富是物质产品,财富的来源不是流通而是生产。
所以财富的生产意味着物质的创造和数量的增加。
在各经济部门中,他们认为只有农业是生产的,因为只有农业既生产物质产品,又能在投入和产出的使用价值中表现为物质财富的量的增加。
工业不创造物质而只变更或组合已存在的物质财富的形态,商业也不创造任何物质财富,而只变更其市场的时、地,二者都是不生产的。
农业中投入和产出的使用价值的差额构成了“纯产品”。
三、资本的流通和再生产在分析社会财富、资本的流通和再生产的尝试上,重农学派作出了重要贡献。
法国重农学派

2、杜尔哥对重农主义的发展
(1)社会阶级结构 魁奈把社会划分为三个阶级,杜尔哥划
分为五个阶级,更接近实际
(2)纯产品学说
杜尔哥虽然与魁奈一样,也认为纯产品 是自然的恩赐,但他同时强调这是土地 对农民劳动的赐予,这样就把纯产品与 劳动联系起来
(3)收入学说
杜尔哥对各阶级的收入也作了较其他重 农主义者更系统的论述,他把基本收入 分为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
流通过程
再生产总额50亿
生产阶级年预付 土地所有者年收入 不生产阶级的预付
20亿
20亿
10亿
10亿
10亿
10亿
年预付20亿 共计50亿
10亿 10亿 共计20亿
流通的结果
生产阶级以30亿农产品换回10亿工业品 和20亿货币(下一年地租)
不生产阶级获得20亿农产品,即或10亿 原料和10亿粮食
重农主义者纯产品学说实际上是剩余价 值学说
评价
3、社会阶级结构
在纯产品学说基础上,魁奈提出社会阶 段结构学说
社会成员分为三个阶级 生产阶级 土地所有者阶级 不生产阶级 评价
4、资本学说
魁奈由认为农业是惟一的生产部门,进 而认为 只有投入农业的资本才是真正的 生产资本
他把农业资本划分为两个部分 年预付 原预付 评价
论》、《经济表》等 “法国总算谈厌了诗歌、小说、喜剧、悲剧、
道德观念、神学等问题,到头来讨论面包问题 了” 伏尔泰
2、纯产品学说
财富是物质,其来源只存在于生产领域
在一切经济部门中,只有农业才生产新 的财富,因此它是真正的生产部门
纯产品是从新生产财富中减去为生产这 些财富所耗费掉的财富
财富的扩大和财富的相加 纯产品是由自然,即土地提供的
《重农学派》课件 (2)

总结与展望
重农学派注重农业与生态环境的关联,关注农民的权益和生活,提高了中国
的农业素质和生态环境,不过在现代化农业的浪潮下,重农学派的思想与现
实的农业生产仍存在差距。
《重农学派》PPT课件 (2)
欢迎大家来学习重农学派的概念。了解他们的核心理念以及对现代农业的影
响。
重农学派的概念
重农学派是一种关注农业和农村的学派,主张利用自然的力量来培育土地,
提高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他们的理念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农业发展。
三位重农学派代表人物
陶行知
他是中国现代思想家、诗人、教育家、以及新文化运动领袖之一。
李先念
他是中国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农民运动领袖和革命家,在新中国成立后担任国务院副总理。
陈启宗
他是中国著名农学家,是中国现代农学三杰之一,曾担任浙江大学农学院院长。
重农学派的核心理念
重农学派的理念是在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以小规模的自然农业为基础,利用农业的自然规律,主张农业
与农民自给自足,生产出高质量的农产品。
大地推进了生态文明的建设。
重农学派的批评与争议
工பைடு நூலகம்化农业对立
拒绝现代农业技术
生产效益争议
重农学派的自然农业和有机农
重农学派主张回归到自然农业
重农学派的生产模式自然农业
业理念,和以工业化农业为主
时代,拒绝使用现代农业技术
和有机农业,与现代农业相比,
的模式发生了激烈的对立。
进行生产。
产量较低,因此受到产值效益
重农学派对现代农业的影响
1
农业生产模式的创新
重农学派的理念创新性地提出了自然农业和有机农业,并将其纳入农业生产模式
四章节重农学派

阶级划分
➢杜尔哥把生产阶级和不生产阶级的内部又再 划分为资本家和工人。杜尔哥认为,资本家 是通过垫支资本,使用别人的劳动而取得利 润。他还认识到雇佣工人是在劳动者与生产 资料相分离的时候产生的。工人因失去生产 资料,一无所有,只能靠出卖劳动力谋生, 工资只限于维持工人的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 料。
纯产品
社会总财富
• 杜尔阁对一国的总财富进行了讨论。他认为,一 国的总财富包括:第一,全部田产的净收入乘以 地价率;第二,国内现存全部可动的财富的总和。 把全部土地的净收入加在一起,然后乘以地价率, 我们就可以求出一个国家在田产方面的财富的总 和。为了求得一个国家的财富的总数我们还必须 再加上各种可动的财富;这些可动的财富是由用 在农业、工业和商业个方面的资本的总数构成的。
• 法国经济学家,18世 纪后半叶法国资产阶 级古典经济学家。重 农学派最重要的代表 人物之一。他的《关 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 的考察》是重农主义 的重要文献。
安·罗伯特·雅克·杜尔哥(Anne Robert Jacques Turgot,1721~1781)
• 路易十六即位时,杜尔阁应邀参加了新成立的革 新内阁 , 被任命为财政大臣。他在短短两年中的政 绩在法国历史上成为最负盛名的插曲之一。他的 最重要的措施是:开放国内谷物自由贸易;以各 特权阶级也要交纳的一种赋税代替徭役制度;取 消手工业同业公会。1776年5月12日罢免了杜尔 阁的职务。他的一切措施随即被取消,直到法国 大革命时代才由立法机关予以恢复。1781年3月 18日,他与世长辞,年仅54岁。
他们奉魁奈为领袖,形成了当时称为“经济学家” 的、有学术观点、有政策纲领、有组织、有自己的 定期刊物──《农业、商业、财政杂志》和《公民 日志》的一个派系。他们在一个长时间内,定期在 米拉波侯爵家中集会进行学术讨论,并在自己的刊 物上发表文章。
第四讲 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与重农学派

6、“单一地租税”
• 在“纯产品”的基础上,重农学派提出了废除其 他赋税只征收一种单一地租税的主张。他们认为 “纯产品”是赋税唯一可能的来源。“纯产品” 归结为地租,于是地租就是唯一能负税的收入。 • 在复合税制下,赋税的负担即使不直接加在地租 上,也会通过转嫁间接地归于地主。因此不如直 截了当地取消一切杂税,改而征收单一地租税。 由于简化租制会减少征收费用,这种改革实际上 减轻了地主的负担。
5、纯产品学说
(1)纯产品 • 重农主义者认为财富是物质产品,财富的来源不是流通而 是生产。所以财富的生产意味着物质的创造和量的增加。 农业中投入和产出的使用价值的差额构成了“纯产品” (即剩余价值)。 • 重农学派认为只有农业是唯一的生产部门。土地生产出来 的产品才是社会财富。只有农业既生产物质产品又能在投 入和产出的使用价值中,表现为物质财富的量的增加。 • 魁奈区别了财富的扩大和财富的增加,他认为,工业并没 有使财富增加,只是把各种生产资料耗费和劳动耗费相加, 使之成为一种新的使用价值,使财富扩大,并没有创造出 新的财富。工业不创造物质而只变更或组合已存在的物质 财富的形态,商业也不创造任何物质财富而只变更其市场 的时、地,二者都是不生产的。只有农业才创造出新的财 富。
(2)纯产品学说地位
• 纯产品学说是重农主义理论的核心,全部体系都围绕着这 一学说而展开;一切政策也以之为基础。 • 重视农业是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传统。法国古典政治经 济学的创始人P.布阿吉尔贝尔自称为农业的辩护人,认为 农业是一个国家富强的基础。 • 重农主义者继承了这一传统,并以“纯产品”学说论证了 农业是一个国家财富的来源和一切社会收入的基础,为这 一传统观点提供了理论基础。
(2)重视农业
• 在17~18世纪,封建经济仍然居支配地位,小生产在国民 经济中占优势地位。法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后,由于土地 分配有利于农民,所以独立自耕农和手工业者得到进一步 的发展。在全国居民中小生产者占绝大多数。这种状况使 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从布阿吉尔贝尔开始到西斯蒙第为止 都带有极为明显的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倾向。 • 法国资本经济的发展相对落后于英国。所以法国古典政治 经济学对工业、对外贸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重要理论问 题诸如商品价值、工资、利润、利息等的研究不够,甚至 没有涉及。他们所着重研究的是农业中资本主义的发展问 题,把农业生产摆在首要地位。
第4章经济学说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

• 重农学派的经济学研究方法
• 在经济理论研究上,他以“自然秩序”思想为基础,采用了“自 然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经济问题。 • 所谓“自然科学”方法,就是把人类社会看作同自然世界一样, 都受“自然秩序”支配,都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 律,把社会经济制度看成是社会的生理结构,把社会经济运动过 程看成是社会的生理过程。因而他揭示了社会经济运动的一些内 部联系和自然规律。创立了重农主义的经济理论体系。
第四章 重农学派
• 重农学派是最早出现的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它产生于18世纪50-70 年代,稍早于亚当· 斯密。它的创始人是弗朗斯瓦· 魁奈(Francois Quesnay,1694-1774),主要代表除魁奈外,还有安· 罗伯特· 雅克· 杜尔 阁,他们系统阐述了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特别是关于发 展资本主义农业经济的观点。
– 土地所有者: • 阶级在流通开始时,有 20 亿里弗尔的 货币,这是由生产阶级上一轮流通中 交给他们的地租。 –这 20 亿里弗尔的货币就代表国内流 通所需要的货币总额。
• 流通全部过程包括五次交换行为: – 1、土地所有者阶级向生产阶级购买10亿里弗尔的粮食; – 2、土地所有者阶级向不生产阶级购买10亿里弗尔的工 业品; – 3、不生产阶级向生产阶级购买10亿里弗尔的粮食; – 4、生产阶级向不生产阶级购买10亿里弗尔的工业品 (农具等); – 5、不生产阶级向生产阶级购买10亿里弗尔的工业原料。 • 每次均是流通10亿里弗尔产品;五次交换,共流通50亿里 弗尔的产品,其中农业产品30亿里弗尔,工业制造品20亿 里弗尔。
– 自然可以解释农业的物质产出的剩余,但不能解释价值剩余的存在。价值剩余只 能用一般价值理论来解释,但重农学派没有创造出一种价值理论。这一重任落到 亚当斯密身上。
第4章重农主义

魁奈:社会结构理论
魁奈根据人们对纯产品的关系和所在生产部门,把国 民划分为三个阶级,即生产阶级、土地所有者阶级和 不生产阶级。 生产阶级是从事农业生产的阶级,包括租地农场和 农业工人。 土地所有者阶级是占有纯产品的阶级,包括地主及其 从属人员、国王、贵族和僧侣,以及所有由国家付给 薪俸的官吏。 不生产阶级是既不生产纯产品,也不占有纯产品的阶 级,由从事农业以外的其他工作和别种劳动的人组成。 魁奈的贡献在于把阶级划分同生产联系了起来,试图 从社会经济关系中引申出人们之间的阶级关系。
---夏尔· 季德、夏尔· 利斯特:《经济学说史》,商务 印书馆,1986年版,P14)
重农学派的特点
自然秩序概念来自中国先秦的“天道观念”, “天道”即自然界客观存在的规律性的合理秩序, 它是人类行为的准则。魁奈认为中国就是一个最 合乎这一“自然秩序”的“一个稳定、持久和不 变的政府的范例” ,在魁奈看来,中国政府之所 以能够克服包括财政支出在内的各种混乱现象, 始终保持稳定和持久不变,就在于它具有一种内 在的自然秩序。 重农主义学说重视农业,反对重商主义。 在经济政策上,重农主义学说大力提倡经济自由, 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
3.4 弗朗斯瓦· 魁奈
魁奈(1694~1774)出身于巴黎附近一个地主 兼律师的家庭,13岁时丧父,16岁时外出谋生和 学医,后回乡作外科医生。一生研究过多种学科, 如化学、植物学、数学和哲学等,擅长医学,曾 获有博士学位,发表过一些医学和生理学方面的 著作。1749年被任命为宫廷御医,得到路易十五 的情妇、侯爵妇人庞巴杜夫人的庇护。庞巴杜夫 人爱好中国文物,使魁奈对中国文化发生浓厚的 兴趣。他提倡中国的哲学,推崇《论语》为圣经, 魁奈因而被时人誉为“欧洲的孔子”。
第四章 重农学派

2、流通前情况
(1)生产阶级:
投下100亿“原预付”
假定可用10年 每年耗损10亿 产出50亿 农产品 投下20亿的“年预付” 原预付利息 10亿 年预付20亿
30亿
20亿纯产品
(2)不生产阶级:共有20亿工业品,是上年度生产的 (3)土地所有者:有20亿货币,上年度生产阶级缴来的地租
(六)经济政策主张
1、发展资本主义大农业
2、实行地租单一税,一切税负由土地所有者负担
向纯产品征收
对土地所有权的否定,及对资本主义生产的肯定 3、实行自由贸易
社会阶级对立的根源;
理论上与逻辑上的不一致,把土地所有者单独列为一个阶级, 封建主义外貌的体现。
(四)资本理论
仅从生产角度来考察资本,所以它所涉及的是生产资本
产业资本运动的三个阶段: (1)购买,产业资本以货币的形式出现——货币资本 (2)生产,产业资本在生产过程中的存在形式——生产资本
(3)销售,执行收回预付资本并实现 m 的职能——商品资本
的贷币地租购买的,他们一年的生活得到了满足;
(2)不生产阶级用他们的工业品换得了原料和粮食,可以 重新开始再生产过程; (3)生产阶级得到了所须要的工业品(农具),补偿了过 去一年的原预付;还有20亿粮食在手中,用来补偿下 一年的年预付(种籽、工资);同时收回20亿货币, 准备作下一年的地租交给土地所有者。
马克思在《剩余价值理论》中说: “重农学派的重大功绩在于,他们 在资产阶级视野以内对资本进行了 分析。正是这个功绩,使他们成为 现代政治经济学的真正鼻祖。
三、经济思想 (一)自然秩序思想
《重农学派》课件

03
认为只有农业才是国家 财富的源泉,发展农业 是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 。
04
主张实行经济自由政策 ,反对国家对经济的干 预,提倡自由竞争和自 由贸易。
萨伊
01
02
03
04
法国经济学家,重农学派的重 要代表人物之一。
提出了“效用价值论”,认为 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商品所提供 的效用,效用是衡量价值的尺
度。
主张“自然秩序”思想,认为人类社 会存在着一种客观规律,即“自然秩 序”,只有按照自然秩序进行经济活 动,才能实现经济自由。
主张实行经济自由政策,反对国家对 经济的干预,提倡自由竞争和自由贸 易。
杜尔哥
01
法国经济学家,重农学 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
02
继承和发展了魁奈的学 说,进一步阐述了重农 学派的基本观点。
重视农业
重农学派强调农业在国家 经济中的基础地位,认为 农业是创造财富的重要源 泉。
自由放任
重农学派主张经济自由放 任,反对政府对经济的干 预,认为市场经济能够自 我调节。
重农学派的影响
1 2
对古典经济学的形成产生影响
重农学派的经济理论对古典经济学的形成产生了 重要影响,为后来的经济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感谢观看
THANKS
强调私有财产的重要性,认为只有保护私有财产,才能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 神。
主张实行法治和分权制度
认为法治是市场经济的基础,主 张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保障市
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主张实行分权制度,将政府权力 分散到不同的部门和机构,避免 权力过于集中,防止权力滥用和
腐败。
强调法治和分权制度的重要性, 认为只有实行法治和分权制度, 才能保障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和
[经济学]重农学派
![[经济学]重农学派](https://img.taocdn.com/s3/m/9a3175dc7c1cfad6185fa701.png)
他认为,这三种经营方式由于资本不同,耕作 技术不一,从而产量和纯产品也不相同。 第一种方式没有资本投资,技术落后,产量最 低,不能提供纯产品; 第二种方式投资不多,技术较差,仅能提供较 少的纯产品; 只有第三种方式投资最多,技术先进,能提供 最多的纯产品。
4、对“纯产品”学说的评价: 纯产品学说的科学意义在于指出 了剩余价 值来源于生产领域,并且把纯产品的生产同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联系起来,这就为分析资 本主义生产奠定了基础。 缺陷:一是认为农业是唯一提供纯产品的部 门,这是片面的、错误的;二是把纯产品看 作是土地的自然赐予,也是错误的。
三、重农学派的特点
1、“自然秩序”观 重农学派的“自然秩序”思想是在法国启蒙思 想家的影响下形成的 自然和社会应当建立在“自然秩序”这上,并 把“自然秩序”和“人为秩序”相对立。 “自然秩序”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的秩序,这种 秩序是合乎人类本性的,因而是自然的、合理 的制度,而“人为秩序”则是违反自然的不合 理的制度,即封建专制制度。
重农学派
一、重农学派的含义 二、重农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 三、重农学派的特点 四、重农学派的主要成员 五、魁奈的经济学说以及杜尔哥的经济 思想 六、重农学派对古典经济学的贡献及其 缺陷
一、重农学派的含义
重农学派是十八世纪50~70年代的法国资产阶 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学派。它以自然秩序为最高 信条,视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来源和社会一切收 入的基础,认为保障财产权利和个人经济自由 是社会繁荣的必要因素。 重农学派的形成以1756年其代表人物魁奈在 《百科全书》上发表他的第一篇经济学论文 《租地农场主论》为标志,它的结束以1776年 另一位代表人物杜尔哥失去政府高官地位为标 志。
重农学派名词解释

重农学派名词解释
重农学派是中国古代农学理论的一个学派,兴起于南宋时期,代表人物有陆羽、杨万里等。
其理论主张是以农为本,重视对农业生产的研究和实践,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农田管理、肥料施用、种植技术等方面的观点和方法。
1. 农田管理:重农学派主张合理布局农田,认为农田的大小、形状、位置等因素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有着重要影响。
他们提出了“较阡陌之间;近水交互;备地生麦,闲亩生豌豆;群多一亩,遥远一艘”等具体的农田管理原则,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2. 肥料施用:重农学派注重农田的肥力养护与提高,认为农田的肥力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起着决定性作用。
他们提倡补充有机肥料和矿物肥料,合理利用畜禽粪便、秸秆等农余物质作为有机肥料,避免低效的化肥过量使用,以保持农田的肥力。
3. 种植技术:重农学派强调科学的种植技术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他们积极研究农作物的种植技术,提倡选用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良品种,加强对农作物的耕作管理,掌握正确的播种、插秧和收割等技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重农学派的理论对中国古代农业生产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他们的观点和方法在农田布局、肥料施用和种植技术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的福祉。
这一学派的主张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农民和农业的重视,对今天的农业发展仍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重农学派ppt课件

第一节 概述
三、重农学派学说的基本思想 1、“自然秩序”
重农学派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重农学派提出了人类社会和物 质世界一样,存在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即他们 所说的“自然秩序”。
2、纯产品学说
视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来源和社会一切收入的基础。开征单一税。
3、资本的流通和再生产
11
第二节 魁奈的经济学说
“纯产品”是产品的价值超过该产品生产费用的余额。在农业中 生产费用是由生产资料和工人的工资构成的。一般说生产资料的 价值是既定的,所以“纯产品”多少决定于工资的多少。“纯产 品”就是工人剩余劳动创造出来的剩余价值。
魁奈确认剩余价值不是在流通过程而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确 定了剩余价值的真正起源,由此为科学地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奠定 了基础。
19
第二节 魁奈的经济学说
结果
土地所有者阶级得到了10亿里弗尔的粮食和10亿里弗尔的工业品,满 足了他们的生活需要。
不生产阶级用他们的工业品换得了原料和粮食,保证再生产的继续。 生产阶级得到了10亿里弗尔的工业品(农具等),同时,还有20亿里
弗尔的粮食留在他们手中,没有进入流通,用作恢复再生产过程。此 外,他们又收回了20亿里弗尔的货币,将作为下一年度的地租交给土 地所有者阶级。
〈经济表〉中的资本循环,分析了社会简单再生产。
4、自由放任的政府主张
将私有财产权和个人自由置于首位,王权和贵族仍然受到崇敬。
7
第一节 概述
四、重农学派体系的矛盾
重农学派的理论有着资产阶级实质和封建主义的外观: 重农学派理论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的实质,主要表 现在他们从资产阶级的视野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分析。 这个资产阶级的实质却获得了封建主义的外观。因为在重农 主义体系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以封建制度土地所有权的 统治表现的。 重农学派代表们的思想,还没有从根本上脱离封建主义观念 的束缚和影响。他们常常以他们熟知的封建主义形式表达资 本主义生产的内容。
西方经济学说史 第四章 重农学派

“纯产品”学说的科学意义
1.魁奈的纯产品理论为揭示剩余价值来源奠定了基础。
从等价交换出发,从农业生产领域由使用价值形态把纯产品归结为农 业劳动者的剩余劳动产品,实际已经接触到剩余价值的存在和来 源。——第一次从生产领域说明了剩余价值的产生
2.魁奈的纯产品理论初步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在农业部门内部认识到剩余价值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农业 部门是唯一的生产那部门,只有农业生产创造纯产品;工资是劳动者 必需的生活资料,纯产品的大小同工资成反比,地租量取决于工资量; 纯产品有农业劳动者长早,被土地所有者无偿占有。
2.没有彻底坚持纯产品是农业劳动者的剩余产品,而是错 误地将其说为是自然的恩惠,并认为全部纯产品都应作为 地租归土地所有者所有。
3.片面认为只有农业生产才能产生纯产品、创造财富,否 定了工业部门的生产性质以其创造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4.只研究了地租并将其视为剩余价值的一般和唯一形态。
3.社会阶级结构理论
魁奈同时还写有《人口论》和《赋税论》,在《人口论》中提出财富 先于人口增长的观点,在《赋税论》中提出土地单一税,并较集中地 论述了“纯产品”学说。
1758年,魁奈发表了著名的《经济表》。
此外,魁奈还写有《农业哲学》、《自然权利》、《农业国经济统治 的一般准则》(附准则的解释),所有这些都进一步发挥了他的思想 方法和基本观点。
第二,他们研究了资本在流通中所采取的形式(年预付、原预付), 并且一般地确立了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再生产过程之间的联系,从而把 对剩余价值起源的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到直接生产领域,为分析资本主 义奠定了基础。
重农主义学说的特点:
第一,其思想基础是“自然秩序”。
这一观念是当时法国启蒙思想家批判封建制度时提出来的。他们认为,人 类社会和物质世界一样,都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规律,即 “自然秩序”,指出“人为秩序”的确定应以“自然秩序”为准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学说史
第四章 古典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 杜尔哥向他们提出了52个经济问题,这就是杜 尔哥的《中国问题集》,拟让他们回国后在研 究本国经济制度的基础上予以回答,以帮助法 国思想家全面系统而真实地掌握中国的经济情 况。“为了使他们能够明白这些问题的目的和 意义,我又在这些问题前面写了一篇关于社会 的各种劳动和财富的分配的简略分析。” 这就 是《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的直接起 因。 • ---杜尔哥《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商务 经济学说史 印书馆,1961年,P11
㈥重农学派的影响
• 1.自由放任与法国大革命;自由放任与 政府职能。 • 2.单一税。约翰· 穆勒:政府应得到由于 地价上涨增加的全部收入;亨利· 乔治: 单一税运动。 • 最早研究了税收转嫁和税收归宿问题。 • 3.重农观念。将生产看成是财富源泉, 从生产而不是流通入手进行研究。 经济学说史 • 4.整体经济联系观念。宏观经济学:经
• 魁奈对中国文化的推崇还表现在他在1769年出 版了《中华帝国的专制制度》,将中国的专制 制度作为人类政治制度的典范,并以中国制度 为标准设计他的理想制度。(《中华帝国的专 制制度》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92)
经济学说史
第四章 古典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⑶杜尔哥与中国
• 1763年,有两位留学法国的中国青年高类思和 杨德望完成了学业,正准备回国。人们都希望这 两位中国青年能够让他们的欧洲东道国不断地了 解中国的内部情况。
经济学说史
第四章 古典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 重农学派是“第一个以完整而始终一贯 的经济理论为其指导思想的经济学流 派”; • “第一个政治经济学的科学学派”; • “最早的联系紧密的学派”; • “第一个现代经济学学派”; • “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学学派”。 • 主要代表人物:魁奈、杜尔哥
经济学说史
2.重农学派理论体系实质与外观的 矛盾
第四章 古典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3. 农业是社会财富的源泉
• 重农学派认为,社会财富是从土地上生 产出来的农产品,农业是社会财富的真 正源泉。 • 工业和商业是非生产部门,也不能增加 社会财富。只有农业才是致富的源泉, 才是一国繁荣富强的根本。
经济学说史
第四章 古典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四章 古典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 “自然秩序”:人类社会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客观规律 。 • 自然秩序是上帝创造的。人类的幸福是建立在“自然 秩序”之上的,人们如果不遵守它,就会使社会蒙受 灾难,陷入黑暗、混乱、无序之中。 • “自然秩序”(资本主义秩序)——“人为秩序”(封 建的政治经济制度) • “人为秩序”:经济制度和法令规章。 • 如果人们认识到“自然秩序”并据此制定 “积极秩 序”,则社会处于健康状态,人类便能享受最大的幸 福;相反,如果违背了自然秩序,社会就会处于疾病 经济学说史 状态。
• 法国政府对贸易进行严格的控制。尤 其是对谷物贸易。谷物的国际贸易被 禁止。即使是国内贸易,也受到严格 的管制。从事谷物国内贸易需得到许 可证,确定种类、数量、价格和销售 地。严格管制的结果是,一个地区粮 食充裕甚至发霉而在相隔几英里的地 区却有人饿死。 经济学说史 • ---阿玛蒂亚· 森:《贫困与饥荒》
经济学说史
第四章 古典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 • • •
2.沃帮元帅(1633-1707) 《皇家什一税》(1707) 农业是最重要的生产部门。 法国农民贫困的原因是税赋过重和分配不 公。主张税制改革,建立皇家什一税。
经济学说史
第四章 古典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 3.达让逊侯爵(1694-1759)。路易十五的外 交大臣。 • 《法国过去和现在行政的考察》 • 财富来源于生产; • 国家的职能仅限于制定法律、维护社会治安和 货币稳定; • 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都实施自由放任,建立统 一的欧洲市场。
第四章 古典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2.重农学派与中国
• • • • ⑴法国的中国文化热 ⑵魁奈与中国文化 ⑶杜尔哥与中国 ⑷自然秩序与中国古代哲 学
经济学说史
第四章 古典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⑴法国的中国文化热
• 重农学派兴起和活跃的时期,正是中国乾 隆(1736-1796年在位)年间。强大的中 央集权帝国。在法国上层社会,流行和崇 尚中国文化。 • 伏尔泰: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 最广大、人口最多和治理最好的国家”, 说“当我们还是野蛮人的时候,这个民族 已有高度的文明了”,“在欧洲陷于迷信 腐败的时候,中国人已经实行最有道德的 经济学说史 纯粹宗教(儒教)了”,“我们不能像中
第四章 古典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 重农学派理论反映了当时法国资产阶级的思想意 识(如主张自由放任),他们对农业生产活动的 分析也是从资产阶级的视野进行的。但是,重农 学派的理论却到处打着封建制度的招牌,带有封 建主义的外观。 • 重农学派理论的封建外观不仅欺骗了当时法国宫 廷贵族,接受了他们的理论和主张;同时,也欺 骗了他们自己。他们总以为,他们的利益与封建 统治阶级的利益是联系在一起的,而没有想到, 经济学说史
经济学说史
第四章 古典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 • • • •
4.坎蒂隆 价值由土地和劳动决定;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对社会总产品实现问题的考察; 农产品决定人口规模。
经济学说史
第四章 古典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㈣重农学派的产生
• 1.魁奈与重农学派 • 1756年,魁奈在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上 发表《农民论》,次年又发表《谷物论》,标 志着魁奈经济学生涯的开始。同年,孔德· 米拉 波侯爵(Mirabeau,1715-1789年)出版《人类 之友》,强调了农业的重要性。米拉波接受魁 奈的观点和主张,成为魁奈的门徒和学生。魁 奈利用他创立的完整的重农主义的经济理论, 利用他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团结了一批门徒和 经济学说史 追随者,如杜邦、利维埃等。每周一次在魁奈
第四章 古典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本章内容安排:
• 4.1 重农学派概述 • 4.2 魁奈的经济学说 • 4.3 杜尔哥的经济学说
经济学说史
第四章 古典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法国重农学派经 济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并且理解法国 重农学派理论的理论地位和特点,理 解重农学派关于社会资本再生产学说 的重要贡献。
第四章 古典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重农主义与中国:
• “最能代表重农主义者理想的君主也许是中 国的皇帝。作为天子,他代表着“自然秩 序”即“天命’。作为一个崇尚农业的君 王,他每年庄严地亲手扶犁一次。他的百 姓实际上是自己管理自己,就是说,他按 照习俗和礼仪统治他们。” • ---季德,P39
经济学说史
经济学说史
第四章 古典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学重点
• 重农学派的形成;重农学派的地位; 重农学派的特点;魁奈的经济学说; 杜尔哥对重农主义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经济学说史
第四章 古典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学难点:
• 魁奈的《经济表》
经济学说史
第四章 古典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4.1 重农学派概述
• • • • • •
第四章 古典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⑷自然秩序与中国古代哲学
• 老子《道德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 道法自然。 • 法国皇太子向魁奈抱怨做国王的艰辛。 • 魁奈说:“我不认为当国王有什么困难。” • 太子问:“如果你当国王会做什么?” • 魁奈曰:“什么都不做。” • 太子追问:“如何才能统治好国家?” • 魁奈神秘地说:“道。” 经济学说史
第四章 古典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 中世纪兴起的商业和手工业行会制度在 法国一直存在到18世纪后期(1789年资 产阶级革命)。限制劳动力使用、限制 和管制产出、控制业务范围、实行固定 价格、反对外来竞争。 • 经营权争端。行会对经营范围的限制引 起的争端往往历时数十甚至数百年。卖 烤鹅的和贩卖家禽的相互争吵了大约半 个世纪,最后后者只能经营未经加工的 经济学说史 家禽;巴黎经营旧衣服的零售商和裁缝
㈠重农学派 ㈡重农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 ㈢重农学派的先驱 ㈣重农学派的产生 ㈤重农学派的学术特点 ㈥重农学派的影响
经济学说史
第四章 古典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㈠重农学派
• 重农学派是18世纪中叶产生于法国 的一个主张自由主义和重视农业的 经济学流派。 • 主要信条:自然秩序、自由放任、 重视农业、对土地所有者的单一税、 整体经济联系。
• 魁奈被称为“欧洲的孔子”。他崇拜孔子,推 崇《论语》,认为《论语》的思想成就超过了 古希腊先贤,中国古代哲学超过了古希腊。魁 奈对中国文化的崇拜使其鼓动法国国王在凡尔 赛宫仿照清朝在地坛举行的“籍田大礼”。当 时他们出版的书籍,为了显示其权威性,有意 将出版地写成北京。 经济学说史
第四章 古典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四章 古典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 “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的最幸福的、并且人 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尊从孔 子法规的时代”,“在道德上欧洲人应当 成为中国人的徒弟” 。 • ---谈敏:《法国重农学派的中国渊 源》,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经济学说史
第四章 古典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⑵魁奈与中国文化
第四章 古典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4.2 魁奈的经济学说
• • • • • ㈠生平和著作 ㈡“纯产品”学说 ㈢社会阶级结构理论 ㈣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 ㈤经济政策主张
经济学说史
第四章 古典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㈠生平和著作
• 弗朗索瓦· 魁奈(Francois Quesnay,16941774年),法国古典经济学奠基人之一,重 农学派创始人。 医学博士,著名外科医生, 《动物经济论》(哈维,1628年,血液循环 论)。1749年被任命为路易十五的宫廷医师, 因为治愈王子的疾病而被封为贵族。庞巴杜 夫人的庇护和影响。 • 60岁左右开始研究经济学。1757年发表论文 《农民论》、《谷物论》,在谷物论中提出 经济学说史 “纯产品”学说。此后又发表了《人口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