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现实主义与新写实的差异

合集下载

论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异同

论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异同

论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异同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是两种不同的文学流派,它们在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两种小说进行比较和分析,探讨它们在主题、叙事方式、人物塑造等方面的异同。

首先,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在主题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着重描写社会现象和人物命运,对社会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而新写实小说则更加关注个体生命体验和内心世界,注重个人感受和情感表达。

传统现实主义小说更加关注社会问题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而新写实小说则更加关注个体生命经验的独特性和主观性。

其次,在叙事方式上,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也存在一定差异。

传统现实主义小说通常采用直线式叙事结构,通过时间顺序将事件展开,并通过描写细节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而新写实小说则常常采用碎片化、非线性的叙事方式,在时间、空间等方面进行跳跃,并通过意象、象征等手法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新写实小说在叙事方式上更加注重对现实的重新构建和再现,通过形式上的创新来达到对内心世界的深入揭示。

另外,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在人物塑造上也有所不同。

传统现实主义小说通常通过塑造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来展示社会问题和人性弱点。

这些人物形象往往具有普遍性,代表着一类人或一种社会类型。

而新写实小说则更加注重个体化的人物刻画,通过描写个体的情感和思想变化来展示内心世界。

新写实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更加个性化、独特化,强调个体在社会中的独特存在和价值。

此外,在文学风格上,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也有所不同。

传统现实主义小说通常以客观、冷静、客观地描绘社会生活为特点,追求真理与客观性。

而新写实主义则更加注重文学语言和艺术手法的创新,在形式上追求艺术效果和审美价值。

综上所述,论及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异同,我们可以看到它们在主题、叙事方式、人物塑造和文学风格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传统现实主义小说更加关注社会问题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注重对社会现象和人物命运的描写;而新写实小说则更加关注个体生命体验和内心世界,注重个人感受和情感表达。

传统现实主义与新写实的差异(大全)

传统现实主义与新写实的差异(大全)

传统现实主义与新写实的差异(大全)第一篇:传统现实主义与新写实的差异(大全)传统现实主义与新写实的差异——《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和《单位》为例《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是传统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单位》是新写实的代表作品,他们的区别归根到底的就是创作方法的不同,一种是带有理性主义,作家的视角要高于生活,要有基本的价值观。

一种是写原生态,真实生活的反映,表现平常人的生活的状态。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作者的创作方法带有鲜明的理性主义,想通过这样一篇文章表现出官员的的官僚主义作风,里面带有鲜明的二元对立模式,林震代表的是正义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刘世吾作为区委组织部的副部长面对问题表现出惰性敷衍了事,脱离群众的韩常青,他们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因此揭露出组织部的不正之风,作者带有强烈的批判精神,他表现得更多的是具有时代价值观的东西,为政治服,整篇文章都有明确的判定什么是对的该坚持,什么是错的该摈弃,给读者的感觉就是一本政治教科书的感觉,把这种判断的过程和判断的结论直接的注入文章的构造中。

而《单位》的创作方法就是描述一个单位小人物平平常常的工作,以及遇到的各种苦恼而平常的事,没有刻意的批判和宣扬什么,他只是还原一种真实的生活,一种小人物的生存和选择,不改造不加工,就是一种客观的真实的状态。

这两篇的虽然都是写实的,但作者的叙事角度是不一样的,一个着眼于中国党组织,加入了很多作者的思考和判断,最后提炼出一个深刻的主题,一个围绕单位的的小职工,讲他如何从开始的不在乎变成后来主动打扫办公地点,为了入党讨好领导,做自己讨厌的事,展现出生活的无奈和人生存的困境,作者没有添加进任何个人主观的判断。

写作的结构也是不同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明显是经过作者精心的谋篇布局的,林震来到组织部面对的首先是组织部干部对待工作的敷衍态度,感到困惑,最后通过麻袋场的问题使林震与组织部官僚作风展开正面的交锋,最后对党组织的中不作为,不进步的官员进行批判,这些都不是自然而然发展的,是作者有意为之。

当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当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当代文学名词解释:“朦胧诗”——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文坛上涌动着一股崭新的诗潮,因章明发表《令人气闷的“朦胧”》一文而得名。

其成员包括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江河、芒克、多多、梁小斌等。

他们从自我心灵出发,以象征、隐喻、通感等现代诗歌的艺术技巧创作了一批具有新的美学特点的诗歌。

如北岛的《回答》顾城的《一代人》等。

新写实小说——新写实小说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其创作特点是: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

新写实小说对含有强烈政治权力色彩的创作原则给予拒绝和背弃,努力还原生活本相,表现生活的纯态事实。

力求复原出一个未经权力观念解释、加工、处理过的生活的本来面貌。

代表作家有刘震云、方方、池莉、苏童、刘恒、王安忆等。

新写实主义小说:新写实主义小说是批评家对某种创作倾向的概括。

1989年《钟山》杂志主动倡导并提出这个名称,其卷首语中概括为“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

”这一思潮较为公认的代表作家有:刘震云、方方、池莉、苏童、叶兆言、王安忆、刘恒等。

作品:刘恒《伏羲伏羲》《狗日的粮食》;方方《风景》;池莉《烦恼人生》;刘震云《一地鸡毛》等。

这些作品的共同特征是:主要描写下层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拒绝传统现实主义典型化的手法,采取拉拉杂杂叙家常的手法;取消情节与情节之间的因果关系,造成无常化的生活流;采取零度叙事,叙事人以平淡冷漠的口吻讲述而不介入故事。

复出作家:艾青、汪曾祺、蔡其娇、牛汉、王蒙、张贤亮、高晓声、陆文夫、邓友梅、流沙河、公刘。

知青作家:韩少功,史铁生,张承志,贾平凹、王安忆、郑义、梁晓声、孔捷生、陈建功、张抗抗、阿城、铁凝、芒克、江河、舒婷等等。

伤痕文学:文革后,以刘心武的《班主任》和卢新华的《伤痕》为代表的一批旨在批判、揭露“文革”以及极左路线的罪恶性,揭示文革给人们带来巨大身心创伤的作品被称为伤痕文学。

这些作品的共同主题体现在对文革的批判及揭露文革给人们造成的精神戕害,在艺术上都采用了能明确剖析社会问题的现实主义手法。

浅谈新写实小说中的后现代意味

浅谈新写实小说中的后现代意味

浅谈新写实小说中的后现代意味论文关键词:新写实小说后现代主义原生态价值立场论文摘要:新写实小说是现实主义传统的一次回归。

但是和历史上传统的现实主义不同,新写实小说淡化了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当中那种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的色彩,作家们不再书写民族的寓言和神话而是回到个人话写作状态,他们放弃了理想和崇高的深度模式而对“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压制到‘零度状态’的叙述情感和对“人的价值立场谈化”等方面进行关注,这些无不体现出新写实小说中浓浓的后现代意味。

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在20世纪后半期在哲学、文学、美学等多方面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后现代文化,作为一种叙述话语和风格,表现为大众性、平面性和消解性,自我的荒谬与萎缩、自我的零散化、平面化和自我的失名,自我的失落和反主流文化,反对现存的语言习俗,二元对立及其意义分解,返回原始和怀旧情绪,嘲弄模仿和对暴力的反讽式描写等。

这些总的概括说就是呈现主体消解、价值立场的谈化、平面化、零散化等倾向。

后现代主义和通常意义上的思潮、流派不同,后现代主义文化既不是指称一个具体的作家或批评家的群体,也不存在被广泛认同的纲领和宣言。

不仅如此,后现代文化是一种没有中心的多元文化,宽容各种不同的标准,主张“持续开发各种差异并为维护差异性的声誉而努力”。

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在文学领域上,后现代主义文学涉及的流派众多,各种思潮杂芜。

受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在中国文学里也出现了一些具有后现代特征的创作,其中就以新写实小说为代表。

一、“原生态”生活的还原1.对“原生态”生活的全面展示无论是《烦恼人生》中的印家厚还是《一地鸡毛》中的小林夫妇,还是《艳歌》中迟钦亭等,对于他们的挫折、尴尬、屈辱、卑劣、成功、喜悦,新写实作家们注重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反映生活,尽量避免和减少对叙事的干预,呈现出一种客观化的“原生态”的叙事特征。

《烦恼人生》中,印家厚本是一个富有才华、志趣广泛的青年,但恶劣的居住条件、拮据的经济状况、妻子的刻薄挖苦、孩子的抚养,等等,使他不得不在一系列琐碎繁杂的事务中如蝼蚁般忙碌。

新写实主义小说和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区别

新写实主义小说和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区别

新写实主义小说和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区别—以《烦恼人生》和《平凡的人生》为例历史文化学院章驰 2010213331摘要: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是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时期的产物,资本主义制度种种弊病的暴露,人们浪漫热情和“理想王国”的幻想破灭,现实主义文学就是这种尖锐负责的阶级矛盾和社会心理在文学上的反映。

现实主义文学普遍关心社会文明发展进程中人的生存处境问题,表现出作家们对人的命运和前途的深切关怀。

而新写实主义文学是20事迹90年代后国内文学界出现的新现象。

它强调表现生活的原始形态,绝少作家的情感投入和主观想象,反对人为地粉饰和拔高现实。

本片论文旨在以池莉的《烦恼人生》和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为例做比较,从比较中分析两种文学思潮对于人物形象塑造上的区别。

关键词:新写实主义传统现实主义比较人物形象正文:一.新写实主义小说和传统现实主义小说概述新写实主义是开端于80年代后期的一种小说思潮,它对应于80年代后期中国社会大写的“人”解体,文学中终极理想的消失,政治热情降温,个体生存艰难复杂的现实,以及1987年之后先锋小说遭遇冷落的艺术现状,是对于现实和小说的双重反映。

新写实主义文学所塑造的人物大多是市民形象,反应百姓的日常生活,侧重庸常。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是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时期的产物,由于资本主义制度种种弊病的暴露,由于人们浪漫热情和“理想王国”的幻想破灭,于是形成了一种冷静务实的社会心理。

现实主义文学就是这种尖锐负责的阶级矛盾和社会心理在文学上的反映。

它所塑造的人物形象虽然也是小人物,但是往往以小见大,从小人物个人的命运轨迹可以看出作家对于人物所处的阶层的关怀,进而对整个社会的反思和思考,侧重于崇高。

新写实“不同于历史上已有的现实主义,也不同于现代主义‘先锋派’文学,而是近几年小说创作低谷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倾向”。

1仍以写实为主要特征,但是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直面现实,直面人生。

2015春福师《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在线作业一_答案

2015春福师《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在线作业一_答案

2015春福师《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在线作业一_答案福师《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在线作业一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40 分。

)1. 新写实小说的叙事方式与传统现实主义最根本的区别是:A. 叙述者或隐含作者的视点产生了巨大的移位B. “零度状态”的叙述C. 缺乏价值判断的冷漠叙述D. D、重生活“纯态事实”的原生美,不重故事情节的跌宕曲折正确答案:A2. 诗界革命的滥觞起于()A. 黄遵宪B. 梁启超C. 康有为D. 谭嗣同正确答案:A3. 《一地鸡毛》的作者是:A. 刘恒B. 方方C. 刘震云D. 池莉正确答案:C4. 首先提出“言文合一”的是A. 胡适B. 梁实秋C. 黄遵宪D. 李叔同正确答案:C5. 《迷舟》的作者是:A. 格非B. 苏童C. 余华D. 莫言正确答案:A6. 《枣树的故事》的作者是:A. 孙甘露B. 格非C. 叶兆言D. 苏童正确答案:C7. 新创办的()第一次公布稿酬标准,又标志着现代稿费制度的规范化,这为职业作家的出现提供了经济保障。

A. 《小说林》B. 《热风》C. 《大众文艺丛刊》D. 《文学杂志》正确答案:A8. 先锋小说家拒绝意义,拒绝深度模式的最初动因是:A. 革命B. 摆脱意识形态的控制C. 赚钱D. 迎合读者正确答案:B9. ()首先提出,“文字者天下人公用之留声器也”,文字的作用是沟通思想、传授知识,因此文字一定要为群众所懂得。

A. 梁启超B. 黄遵宪C. 裘廷梁D. 陈荣衮正确答案:C10. 拥有最多的读者的“先锋作家”是:A. 格非B. 苏童C. 余华D. 莫言正确答案:B福师《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在线作业一二、多选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1. 下列选项中是《团圆》中的人物的是:A. 王芳B. 王复标C. 王东D. 小虎正确答案:ABC2. 下列作品中,作者是苏童的是:A. 《妻妾成群》B. 《褐色鸟群》C. 《米》D. 《我的帝王生涯》正确答案:ACD3. 在提倡“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的同时,出于同样的“新民”目的,梁启超于1902年发表了()等宣传民主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新传奇剧本。

_新写实_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

_新写实_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

新写实 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丁 力(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中文系讲师,广东 广州 510630)[关键词]新写实 现实主义 小说[摘 要] 新写实 以其龃龉的话语方式,从三个层面上对传统现实主义实行了深度模式的解构,并在解构的过程中确立起自身在当代中国文坛上的独特地位。

中图分类号 I207 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7326(1999)06-0093-04从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前期,在中国文学语境中, 新写实 小说无疑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话语方式。

当刘震云、刘恒、池莉、方方等小说家接二连三地将自己的作品推至读者面前时,人们难以掩饰住既往小说阅读经验受到冲击与震撼而产生的困惑。

虽然不少论者将它们归为 现实主义的大范畴 , 或干脆称它们为 现实主义的力作 , 因为这些作品都采取了写实为特征的表现手段,注重生存本相的还原。

但是我们无法否认, 新写实 小说与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甚至与新时期伤痕、改革、反思、寻根思潮中的现实主义小说存在明显的差异。

与其说 新写实 小说是传统现实主义的嬗变,勿宁说它是对传统现实主义小说话语模式的深度拆解。

理由如下。

一、小说时空:由 精神幻象世界 到 世俗生存世界现实主义是建国以来小说创作的主潮,尽管人们对现实主义有着不同的理解。

如50年代初就有三种意见,一是以茅盾、巴金为代表的基本上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描写生活的现实主义;二是以胡风、路翎为代表的张扬 主观战斗精神 的现实主义;三是以来自解放区的大批作家为代表的歌颂新人物、新世界的现实主义。

由于权威意识形态的规定以及受苏联文学的影响,现实主义在文学的中心地位不断强化,并形成了一系列的观念模式,如 服从政治路线、服从政治需要的文学属性观念 、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随后又代之以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观念 、 表现公与私对立冲突为基本内容的主题观念 等。

这些观念的推行,导致了17年小说的一元化及程式化,出现了许多政治传声筒式的作品也就毫不奇怪。

新写实主义

新写实主义

新写实主义新写实主义是当代一个重要文艺理论,从总体上讲,它还是属于现实主义文学的大范畴,但相比传统的现实主义无疑更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

特别是在题材的选择和对“现实生活”的处理方式上,其创作特点则显示出鲜明的个性。

它以写实为主要特征,并特别注意现实生活还原形态,真诚直面现实和人生,放逐理想,解构崇高。

在题材上注重对凡俗生活的表现,大量平淡琐碎的生活场景与操劳庸碌的小人物成为作品的中心。

电影新写实主义又叫意大利新写实主义,是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意大利兴起的一个电影运动,其特点在关怀人类对抗非人社会力的奋斗,以非职业演员在外景拍摄,从头至尾都以尖锐的写实主义来表达。

主要代表人物有罗贝多.罗赛里尼、狄西嘉、鲁奇诺.维斯康堤等。

这类的电影大主题大都围绕在大战前后,意大利的本土问题,主张以冷静的写实手法呈现中下阶层的生活。

在形式上,大部份的新写实主义电影大量采用实景拍摄与自然光,运用非职业演员表演与讲究自然的生活细节描写,相较于战前的封闭与伪装,新写实主义电影反而比较像纪录片,带有不加粉饰的真实感。

不过新写实主义电影在国外获得较多的注意,在意大利本土反而没有什么特别反应,1950年代后,国内的诸多社会问题,因为经济复苏已获抒解,加上主管当局的有意消弭,新写实主义的热潮于是慢慢消退。

特点“非典”新闻是故事的源泉高群书曾说:“我的影片基本都是一个新闻事件来作为整个故事的背景的。

”其实,以新闻事件来作为故事背景的影片数不胜数,然而高群书的新闻事件却都是非典型的新闻事件。

如其以前拍摄的《金豌豆》、《中国大案录》所选的事件都是一些对国家历史影响不大的事件,包括《东京审判》。

这些新闻事件虽不是当时的代表性历史事件,但是这些事件、这些非典型性新闻却蕴含着很深的内容在其中。

因此,与《三峡好人》的大故事背景相比,高群书从一个并不起眼但很有意思的故事开始下刀,这样的角度,最能够贴近生活。

有个性的角色高群书所选的事件不仅很有特点,而其中的人物也很具个性,这是“新写实主义”与“写实主义”的一大不同。

传统与现实主义

传统与现实主义

比较传统现实主义与新写实的差异在谈到传统写实与新写实的的差异,我们要先谈谈传统现实主义和新写实。

首先,传统现实主义就是涉及的范围很广但与我们的生活基本上没有多大的关系。

那些“传统”形式的艺术、文学、社会组织和日常生活型态都已经过时,因此有必要将这些过时的东西扫除并且重新创造文化。

现代主义鼓励人们去重新检视从商业活动到哲学等这些既存事物的每一个面向,找出在里面有什么东西是在“阻碍”进步,并且将那些东西替换成新的也因此更好的东西,来达到那些旧有东西原本希望达成的同样目标。

本质上,现代主义运动认为20世纪的崭新现状,都是具有永恒性及内在性的,因此大家必须调整他们的世界观,接受这些新兴而同时也是美好的事物。

其次,新写实小说简单地说,就是不同于历史上已有的现实主义,也不同于现代主义“先锋派文学”,而是近几年小说创作低谷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倾向。

在社会转型时期,和“先锋小说”同时或稍后出现的是“新写实小说”。

笼统的说,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视角比较宽广,意在从大的事情中看出端倪,:而新写实小说的视角比较狭窄,记录的事情比较琐碎,意在从小见大。

从表现内容上来说,传统现实主义比较大气,在内容上更较大,王蒙的《组过他的眼光,他到组织部后的经历,描写了组织部的情况与问题,塑造了刘世吾等官僚主义者的形象。

这样以官宦主义来表现我们的社会现实,从而可以看出在社会的任何方面都存在着这样的问题,以一个大的队伍来展现这样特征。

刘震云的<<单位〉〉以小林为视角,写了小林除了积极工作,还在政治上有所追求,但也没有成效的琐碎故事,来表现人生的单纯与社会的现实。

在从表现手法上来说,传统的主要比较曲折,有起伏,有高潮;而新写实则以生活意识流为原则,有连续性。

《组织的年轻人》通过对人物叙事角度的叙述,分析文章的中心情节,指出文章结构严谨,还有对人物的具体分析,来指出对林震,刘世吾,赵文慧,韩常新的典型人物。

《单位》不掺杂个人情感的叙事方式,让人感觉非常简洁大方,也正是这种冷静和旁观者的叙事手法,让我觉得整幅画面没有多少色彩的参与,不同于那些铺张华丽大肆渲染的精美词藻,《单位》有种淡淡朴实的感觉。

论传统写实小说和新写实小说的区别

论传统写实小说和新写实小说的区别

论传统写实小说与新写实小说中典型人物的区别叶帅摘要现实主义是文学艺术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十九世纪开始广泛的应用与世界各国的写作之中,对中国现当代的文学创作产生深远和巨大的影响,旧称写实主义。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当代文坛出现了一种引人注目的小说即新写实小说。

两类小说的典型人物都是为反映现实生活而塑造的,这些典型人物也是为读者深深回味的对象。

本文将主要从路遥的《人生》与揭开新写实小说之幕的方方《风景》入手,试论传统写实主义小说和新写实小说中塑造典型人物的区别。

关键词传统写实小说新写实小说典型人物一、“本质论”与“非本质论”的典型人物塑造恩格斯对“现实主义”下的定义是:除了细节的真实外,还要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1现实主义最主要的创作方法是反映客观现实,但是它们所反映的现实是生活中的部分真实,反映的是现实生活中的重大事件。

如路遥《人生》中对主人公高加林与农村姑娘巧珍爱情中的细节并未进行细致描写,包括巧珍在遭到高加林抛弃后回到农村决定嫁给马栓的过程和高加林走后村子里父母乡亲的生活变化,都未进行视角的观察与深入。

《人生》的笔墨主要诉诸于高加林人生的两起两落,从高考落榜生到乡村教师,从乡村教师被撤职到田间种地,又从田间转入城市做记者,最后又因“走后门上任”被撤职回农村的波折起伏的人生变化。

新写实小说则大多以社会庸常人生的平实叙写,客观真实的再现人生,写的都是零零碎碎身边的琐事2。

新写实小说侧重于描写最普通的小人物的生活,尽量淡化社会背景中重大历史事件和重大社会冲突。

可以说新写实小说是在芸芸众生中塑造典型人物,这一点是和传统写实小说的重要区别。

如方方《风景》中描写生活在武汉最底层“河南棚子”一家的琐碎事,他们恶劣的家庭环境中的父母,性格不同儿女的成长、职业、婚姻;没有大起大落的事件也没有震撼心灵的功绩。

这即体现了传统写实小说典型人物的“本质论”和新写实小说典型人物“非本质论”的区别。

传统写实小说以重大事件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本质”即是可针砭时弊的生活内容,“本质”即是现实主义作家关注的。

新写实小说

新写实小说

二、背景

(一)八十年代以来的社会转型直接导致社 会价值观念的转变,作家们希望反映这种转变, 却又拒绝含有强烈意识形态色彩的创作原则,于 是他们在写作中采用了写实主义的手段。 (二) 先锋小说远离现实生活、疏离读者, 一些作家期望克服或避免这种局限。 新写实小说实现的是双重的背离,既背离了 传统的现实主义,又背离“前卫”、“现代”的 先锋小说。它采用包含某些现代、后现代因素的 写实手段,来表现普通人生存状况的小说。
《单位》中道德与欲望冲突
(一)道德——对传统道德产生疑问 《单位》全篇通过描写组织里各人为争取个人利益不惜抛弃传统道德、 生活理想而变得平庸、自私,从而强调了重新构建精神世界,反腐倡廉, 加强党政工作的重要性。 (二)欲望追求 1、追求利益的欲望 —— 作品一开始描写“单位分梨”的片段,分别体现了不同职位、不同身段、 不同阅历的人,有各自的利益追求。 2、追求权力的欲望 —— 作品分别描写了副局长老张、副处长老孙、老何以及新人小林对个人权 力地位的追求。 (三)冲突——道德与追求利益、权力欲望的冲突 在《单位》里已经看不见纯粹的两个人的矛盾冲突。 《单位》所描述的各种矛盾、冲突最终都深刻归咎于人们生存在生活这个大熔 炉中面对现实问题与自身理想世界、精神归宿的冲突,即道德与欲望冲突。
(二)在道德与欲望的抗战中, 所折射出来的是:



道德内质的低滞(言语行为的失范和低 下、性道德的混乱和失德) 终极关怀的颓废(失去对现实的判断和 评品能力、一元世界中人性的失落) 心灵家园的空无(失落的亲切抚慰与心 灵皈依、人文性灵魂的堕落)
六、新写实小说作品简要分析




阅读文本: 《一地鸡毛》 《单位》 《沧浪之水》 《蜗居》

论新写实主义与现代传统主义小说的区别

论新写实主义与现代传统主义小说的区别

论新写实主义与现代传统主义小说的区别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试论新写实主义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区别——以池莉的小说为例摘要:在1989年的《文艺报》上出现了一条《新写实小说在文坛兴起》的消息, 消息中说: “这些小说以它直视现实、人生的写实特征, 以及探索人类生存状态的总体精神, 表现出一种新的文学倾向。

”“新写实小说吸收了传统现实主义的精华, 具有较为完整的故事框架, 保留了传统小说的基本描写方法, 但更贴近生活, 更注重显现生活的原色。

”作为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人物,池莉的小说总是能给读者一种不同寻常的感受。

这种感受是触手可及的,是实实在在的,总是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去体会生活的平常、淡静、烦恼,却又浓郁的温情。

和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相比,新写实主义小说吸收了传统现实主义的长处,具有较为完整的故事框架,保留了传统现实主义的基本描写方法,但更贴近生活,更具生活的原始色彩。

在本文中我将从小说的内容、叙事、情节安排等三个方面来谈论新写实主义与传统现实主义的区别。

关键词:新写实现实主义小说池莉引言新写实主义小说其实仍然是一个现实主义小说的流派, 但又不完全是原来传统意义上的现实主义, 而是在传统( 经典) 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思潮的对峙中, 采取现实主义直面现实的精神和再现生活的方法, 同时又接受了现代主义思潮的某些影响而形成的一个新的现实主义小说流派。

故此,新写实主义小说与传统意义上的现实主义小说不管是在小说内容、叙事手法以及小说的构架等方面都或多或少的有着区别和联系。

一小说内容方面的差别有人认为,新写实主义小说是由传统现实主义注重对生活的选择和主题的提炼还原到对现实生活的纯客观描写,即就是对生活本来面目的忠实再现。

其实不尽然,新写实主义小说的作者往往也会通过对这些生活小细节一丝不落的描写刻画来表达他们自身对于现实生活的某些情感和态度,或者是由此来透视生活中平凡人物的生存观和生活状态等等。

(完整版)中国当代文学简答题

(完整版)中国当代文学简答题

简答题3、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的现实主义的不同。

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的现实主义的不同。

①与传统现实主义内容上的政治化承载不同,新写实小说表现的是庸常的世俗化的日常生活、人生;②不同于传统现实主义对生活本质意义的发掘,新写实小说表现的是未经加工过的原生态的生活真实(或称“生存本相”,是对生)存本身的关注;③传统现实主义的典型形象塑造不同,充斥于新写实小说的是一些凡俗的芸芸众生,是无足轻重的所谓的“小人物” (普通人);④在创作态度上,与传统现实主义作家主体的融入姿态不同,新写实小说保持一种冷静、客观的叙述语调(零度写作),掩盖了作者叙事的主观倾向性。

⑤在叙事表达上,新写实小说以传统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为主,但又积极吸收西方现代主义的各种艺术表现手法。

总之,新写实小说的“新” ,是相对于传统写实小说而言的,是对传统现实主义创作观念的更新。

新写实小说的革新意义在于使日常生活本身成为文学写作的对象,成为写作追求的意义所在,写作回到了生活,回到了人本身。

但新写实小说在直面“生存本相”的同时,普遍地保持“零度情感”介入状态,对现实采取认同妥协的态度,又导致了现代知识分子自“五四”以来所高扬的现实批判精神和战斗力量的削弱。

3. 新写实小说特征生活原生态的还原零度情感1)题材上的凡人小事、日常生活,异于当代小说的写作传统,没有惊天动地的时代大事,也没有崇高远大的理想情怀,他们沉湎于鸡毛蒜皮的小事 2)在情节和人物塑造上的非典型化,不再设置典型环境和刻画典型人物,在写法上遵循流水账似的生活本来面目的原生态呈现所谓的还原 3)写作主题的消解与零度情感,在作品中取消受憎等感情5、王安忆《长恨歌》以都市文化为背景,展现了在社会挤压下一些人物的世俗生活,以及在时代大变局中无常的命运,以一种“苍凉”的心态和眼光,写出了对时间、历史、和生命的深入体验,被有的评者认为是继张爱玲之后将上海这一摩登城市写活写透的一位新海派作家。

7、林道静的形象及其典型意义林道静出生在官僚地主家庭,受过封建的、资产阶级的教育,在意识的深层不可避免地烙上了资产阶级思想的印记。

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中的人物

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中的人物

梁莹莹2011212994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4班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中的人物内容摘要: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中的人物有着极其明显的区别。

新写实小说中的人物都是世俗化的平民大众,他们普通、平凡又平常,总是很渺小的。

他们只是通过言行将原汁原样的生活形态真切细腻地展现出来,向人们传达一种世俗化的生活状态。

传统现实主义小说中的人物具有典型性,人物身上体现的特征往往就是一个时代特征的缩影,他们往往承载着一个时代的价值取向,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色彩。

他们是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关键词:新写实小说传统现实主义小说人物平民大众典型性Abstract:New realistic novel and traditional realistic novels is very obvious difference between characters. New realistic novel all the characters in the secularized is the common people, they are common, ordinary and normal, and always very small. They just through the words and deeds will juice the same real life form is exquisite unfold, to convey a secular life status. Traditional realistic novels are typical characters, the character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flect is often a microcosm of the features of The Times, they often carrying an era of value orientation, and distinct ideology color. They are true to reproduce the typical environment of the "typical character".Key words:New realistic novel traditional realism novel characters common people typical正文所谓新写实小说,简单地说,就是不同与历史上已有的现实主义。

论新写实主义与现代传统主义小说的区别

论新写实主义与现代传统主义小说的区别

论新写实主义与现代传统主义小说的区别Last updated at 10:00 am on 25th December 2020试论新写实主义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区别——以池莉的小说为例摘要:在1989年的《文艺报》上出现了一条《新写实小说在文坛兴起》的消息, 消息中说: “这些小说以它直视现实、人生的写实特征, 以及探索人类生存状态的总体精神, 表现出一种新的文学倾向。

”“新写实小说吸收了传统现实主义的精华, 具有较为完整的故事框架, 保留了传统小说的基本描写方法, 但更贴近生活, 更注重显现生活的原色。

”作为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人物,池莉的小说总是能给读者一种不同寻常的感受。

这种感受是触手可及的,是实实在在的,总是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去体会生活的平常、淡静、烦恼,却又浓郁的温情。

和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相比,新写实主义小说吸收了传统现实主义的长处,具有较为完整的故事框架,保留了传统现实主义的基本描写方法,但更贴近生活,更具生活的原始色彩。

在本文中我将从小说的内容、叙事、情节安排等三个方面来谈论新写实主义与传统现实主义的区别。

关键词:新写实现实主义小说池莉引言新写实主义小说其实仍然是一个现实主义小说的流派, 但又不完全是原来传统意义上的现实主义, 而是在传统( 经典) 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思潮的对峙中, 采取现实主义直面现实的精神和再现生活的方法, 同时又接受了现代主义思潮的某些影响而形成的一个新的现实主义小说流派。

故此,新写实主义小说与传统意义上的现实主义小说不管是在小说内容、叙事手法以及小说的构架等方面都或多或少的有着区别和联系。

一小说内容方面的差别有人认为,新写实主义小说是由传统现实主义注重对生活的选择和主题的提炼还原到对现实生活的纯客观描写,即就是对生活本来面目的忠实再现。

其实不尽然,新写实主义小说的作者往往也会通过对这些生活小细节一丝不落的描写刻画来表达他们自身对于现实生活的某些情感和态度,或者是由此来透视生活中平凡人物的生存观和生活状态等等。

论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异同

论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异同

论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异同在现代小说发展史上,传统现实主义小说是一个重要的流派,而近年来新写实小说也逐渐受到关注。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比较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异同点,以探讨它们的发展趋势及其表现形式。

一、文学创作角度的不同从文学创作角度来看,新写实小说更强调作家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和分析,力图通过小说反映社会现实的不同层面,反映劳动人民的真实生活状况,追求更优秀、更真实的文学创作手法。

而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则更强调对个体人物感情状态的表现,关注人物内心世界的心理描写。

二、文学风格和表现手法不同从文学风格和表现手法角度来看,新写实小说的表现形式更为自由和多样化,展现了现代文學的风貌,它更倾向于突破传统小说的写作局限,采用多种手法,如以纪实、报告文学、悬疑小说等形式来呈现社会现实的多种面貌,形式更加多样化,语言更加简练干练。

而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则以其对现实问题的具体描写和展现,打造出更加真实、生动和自然的艺术效果。

三、观念内涵的不同从观念内涵来看,新写实小说更加注重个人自由,倡导真实、自然、生命的多样性,更具有个人表达的独特性、多样性和开放性。

而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则更加注重对人类生命的普遍性深层探索,以人类生命的意义为核心将人物塑造得更加坚强、勇敢,展现出人类的闪光点。

四、历史阶段背景的不同从历史阶段背景方面来看,新写实小说在相对更加自由开放的社会背景下崛起,强调了对知识的创新,具有更具排斥性的内在精神特征,是一种比较自由、开放、多样化的新小说。

而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则在传统观念抑制的大环境中生存,注重保守、传统的文学艺术风格,更多的是具有实质性、代表性、传统性的历史文化意义。

综上所述,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在文学创作角度、文学风格和表现手法、观念内涵、历史阶段背景等多个方面存在着异同点。

我们相信,通过比较研究这些方面的不同点,可以更好地认识和体现现代社会的文学表现形式。

未来,我们将持续关注新写实小说的发展趋势和表现形式,并期待看到新写实小说在文学领域的不断创新和进步。

12--新写实小说

12--新写实小说

三、刘震云的小说
• 1982年开始创作。主要作品有:《新兵连》, 《塔铺》 • “官场系列”:《单位》、《官场》、《官人》; • “故乡系列”:长篇小说《故乡天下黄花》、 《故乡相处流传》、《故乡面和花朵》。 • 《一地鸡毛》是《单位》的姐妹篇,“新写实” 小说的代表作。发表于《小说家》1991年第1期。 • 2012年《我不是潘金莲》
五、刘恒《狗日的粮食》
洪山峪的农民杨天宽用二百斤谷子买来媳妇 瘿袋,而后生育了六个用粮食命名的儿女。但他 们的生活却始终与饥饿相伴。为了一家人的生计, 瘿袋一有机会就去扒偷粮食,全然失却了羞耻之 心。但这个逞强了一辈子的女人最后却因丢了购 粮证而寻了短见。 • 讲述本能如何决定人类行为的故事。以细腻的方 式展现人性(或说生命)的矛盾。
一、概述
• 所谓新写实小说,简单地说,就是不同于历史上已有的现 实主义,也不同于现代主义'先锋派'文学,而是近几年小 说创作低谷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倾向。这些新写实小说 的创作方法仍以写实为主要特征,但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 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虽然从总体的 文学精神来看,新写实小说仍划归为现实主义的大范畴, 但无疑具有了一种新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善于吸收、借鉴 现代主义各种流派在艺术上的长处。 • --《钟山》卷首语(1989年3期) • “新写实”作家的创作存在很大差异。1990年代以后作家 创作出现转向。
• • • •
(三)原则、操守和良心的丧失 1、成熟——圆滑世故 2、“加入其中”——同流合污 小说以冷峻的笔调展示了主人公小林在平 庸琐碎的日常生活的纠缠和磨损中一步步 地放弃理想、消解诗意,不断沉论的生存 轨迹,从而完成了艺术上的双向透视:严 峻丑陋的生存环境的针砭和无奈琐屑的生 存本相的显现。

试论述“新写实派”与“传统现实主义”创作的不同

试论述“新写实派”与“传统现实主义”创作的不同

试论述“新写实派”与“传统现实主义”创作的不同“新写实派”小说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中国文坛上出现的一个重要小说流派。

“新写实派”小说又称后现代小说、生存本相小说等,以写实为主要特征,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具有新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善于吸收借鉴现代主义的各种流派在艺术上的长处。

它描写各类小人物的生存困境和人生烦恼,放弃对生活的终极价值判断,放弃对人生意义的正确阐释,不回答人生的意义和生活的意义。

简言之,“新写实派”小说抛弃典型性,还原生活的原汁原味。

“新写实派”小说产生时正是中国历史上社会大转型的重要时期,它的产生发展与整个时代背景的转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当时文坛上形成的是一种多元化格局,文学题材一步步扩大,作家勇敢地冲破原本不该有的题材禁区,迅速地把创作的题材拓展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其文学得到了发展。

就这样,到80年代中期,新的文学观念向传统的文学观念发起了挑战,传统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开始发生重大的变化,“新写实派”小说因而与传统现实主义产生区别。

“新写实派”小说有以下特点:其一,“新写实派”小说一般从普通人的立场出发,因而具有较强的“民间意识”,抒写风格哀婉、平实,其写作的基本特征是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着力表现普通人日常生活的平凡琐事,展示生存的真实,平实地描写人生的不幸窘境和悲苦。

其二,重视生活细节的刻画。

“新写实”小说以微小的生活细节来展示日常生活琐事。

“新写实派”代表人物之一的池莉说:“我偏爱生活细节。

我觉得人类发展了这么多年,大的故事怎么也逃不脱兴衰存亡,生老病死,只有细节是崭新的,不同的时空,不同的人群,拥有绝对不同的细节。

”其三,在题材上表现出对“现实”的人生关怀:刘震云的《一地鸡毛》写不正之风、住房问题,池莉的《烦恼人生》写一个工人一天24小时的生活烦恼,方方的《风景》写河南棚户一家人的生存艰难,这些都是写人们现实生活的状况。

其四,人物形象不求“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不写重大历史事件和英雄模范,着意追求人物的原形化,生活中的人物是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

论传统写实小说和新写实小说的区别

论传统写实小说和新写实小说的区别

论传统写实小说与新写实小说中典型人物的区别叶帅摘要现实主义是文学艺术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十九世纪开始广泛的应用与世界各国的写作之中,对中国现当代的文学创作产生深远和巨大的影响,旧称写实主义。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当代文坛出现了一种引人注目的小说即新写实小说。

两类小说的典型人物都是为反映现实生活而塑造的,这些典型人物也是为读者深深回味的对象。

本文将主要从路遥的《人生》与揭开新写实小说之幕的方方《风景》入手,试论传统写实主义小说和新写实小说中塑造典型人物的区别。

关键词传统写实小说新写实小说典型人物一、“本质论”与“非本质论”的典型人物塑造恩格斯对“现实主义”下的定义是:除了细节的真实外,还要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1现实主义最主要的创作方法是反映客观现实,但是它们所反映的现实是生活中的部分真实,反映的是现实生活中的重大事件。

如路遥《人生》中对主人公高加林与农村姑娘巧珍爱情中的细节并未进行细致描写,包括巧珍在遭到高加林抛弃后回到农村决定嫁给马栓的过程和高加林走后村子里父母乡亲的生活变化,都未进行视角的观察与深入。

《人生》的笔墨主要诉诸于高加林人生的两起两落,从高考落榜生到乡村教师,从乡村教师被撤职到田间种地,又从田间转入城市做记者,最后又因“走后门上任”被撤职回农村的波折起伏的人生变化。

新写实小说则大多以社会庸常人生的平实叙写,客观真实的再现人生,写的都是零零碎碎身边的琐事2。

新写实小说侧重于描写最普通的小人物的生活,尽量淡化社会背景中重大历史事件和重大社会冲突。

可以说新写实小说是在芸芸众生中塑造典型人物,这一点是和传统写实小说的重要区别。

如方方《风景》中描写生活在武汉最底层“河南棚子”一家的琐碎事,他们恶劣的家庭环境中的父母,性格不同儿女的成长、职业、婚姻;没有大起大落的事件也没有震撼心灵的功绩。

这即体现了传统写实小说典型人物的“本质论”和新写实小说典型人物“非本质论”的区别。

传统写实小说以重大事件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本质”即是可针砭时弊的生活内容,“本质”即是现实主义作家关注的。

浅析“新写实”小说与现实主义文学观念的嬗变

浅析“新写实”小说与现实主义文学观念的嬗变

浅析“新写实”小说与现实主义文学观念的嬗变[论文关键词]“新写实” 现实主义典型化嬗变[论文摘要]“新写实”小说是2O世纪8O年代后期出现的文学思潮,它以世俗化的新“写实主义”,疏离政治,视点下移,使现实主义文学从崇高跌落到世俗,以凡俗众生为叙述主体,选择下层百姓的世俗生活作为表现对象,展示人们的琐碎生活和生存烦恼,还原了生活原生态。

“新写实”小说促进了现实主义文学观念社会转型期的嬗变,表现出从典型化转向世俗化价值取向,以作家主观情感的隐匿,颠覆了被长期奉为经典的革命现实主义文学。

在“新写实”小说出现之前,现实主义作家一直注重现实政治、社会历史及时代变迁,表现人生命运与精神理想,充满使命感、责任感和忧患意识。

池莉、方方等“新写实”小说作家虽然举起的仍是“写实”的旗帜,但是,“当他们操持着各自的话语方式来对现实和历史作出‘如实’刻画的同时,竞集体地溢出了革命现实主义的轨道’,f。

一、从反映本质真实到描写生活真实在20世纪8O年代中后期纷纭复杂的文学浪潮中,“新写实”小说无疑最引人注目。

它出现于1987年,以池莉的《烦恼人生》和方方的《风景》为开端。

其后,刘震云的《单位》、《一地鸡毛》,刘恒的《狗日的粮食》、《伏羲伏羲》等作品相继面世,渐渐形成了新的创作群体。

“新写实”小说作家并没有像“寻根文学”那样提出明确的理论主张,甚至连他们自己也说不清什么是“新写实”,只能“含而糊之地不敢说是,也不敢说不是”_2]。

但是,这并不影响它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文学都是“写实”的文学。

传统现实主义要求反映生活本质,塑造典型形象,这就需要对已有生活进行选择、加工和提炼。

什么是本质真实,现实主义似乎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回答,但是,从传统现实主义创作中,我们大致可以这样理解:所谓本质真实是指那些能够反映时代面貌,揭示历史发展规律的具有典型性的社会生活。

现实主义文学的历史使命就是塑造英雄典型,批判腐朽落后,推动社会进步,因而常常选择那些具有深刻历史意义的重大题材,展示时代风云:我们通过鲁迅的小说,深刻认识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在巴金的“激流三部曲”中,看到了五四新思潮影响下觉醒了的青年一代对封建专制者的反抗和斗争;茅盾的小说《子夜》,则以旧上海畸形繁荣的资本主义大都市为背景,描写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和官僚买办资本主义之间的生死搏斗,为我们展示出上世纪2O年代末3O年代初从城市到农村乡镇广阔的社会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现实主义与新写实的差异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和《单位》为例《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是传统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单位》是新写实的代表作品,他们的区别归根到底的就是创作方法的不同,一种是带有理性主义,作家的视角要高于生活,要有基本的价值观。

一种是写原生态,真实生活的反映,表现平常人的生活的状态。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作者的创作方法带有鲜明的理性主义,想通过这样一篇文章表现出官员的的官僚主义作风,里面带有鲜明的二元对立模式,林震代表的是正义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刘世吾作为区委组织部的副部长面对问题表现出惰性敷衍了事,脱离群众的韩常青,他们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因此揭露出组织部的不正之风,作者带有强烈的批判精神,他表现得更多的是具有时代价值观的东西,为政治服,整篇文章都有明确的判定什么是对的该坚持,什么是错的该摈弃,给读者的感觉就是一本政治教科书的感觉,把这种判断的过程和判断的结论直接的注入文章的构造中。

而《单位》的创作方法就是描述一个单位小人物平平常常的工作,以及遇到的各种苦恼而平常的事,没有刻意的批判和宣扬什么,他只是还原一种真实的生活,一种小人物的生存和选择,不改造不加工,就是一种客观的真实的状态。

这两篇的虽然都是写实的,但作者的叙事角度是不一样的,一个着眼于中国党组织,加入了很多作者的思考和判断,最后提炼出一个深刻的主题,一个围绕单位的的小职工,讲他如何从开始的不在乎变成后来主动打扫办公地点,为了入党讨好领导,做自己讨厌的事,展现出生活的无奈和人生存的困境,作者没有添加进任何个人主观的判断。

写作的结构也是不同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明显是经过作者精心的谋篇布局的,林震来到组织部面对的首先是组织部干部对待工作的敷衍态度,感到困惑,最后通过麻袋场的问题使林震与组织部官僚作风展开正面的交锋,最后对党组织的中不作为,不进步的官员进行批判,这些都不是自然而然发展的,是作者有意为之。

《单位》中没有特别的情节安排,其中的情节就是自然会发生的,在单位中,小林的经历都是具有代表性的,迫于生活所迫,面对生活的房子、孩子的压力,他不由得不按照社会的规则改变,寻求职业的改变,这样的角色很典型,就像生活在我们身边,还让我们看到自己的影子,猛然的从心里涌出一种心酸,这就是作者的目的,就是记流水账的方式但却不缺幽默,同时又给人思考。

就内容而言,《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更为严肃,对人本身的关注很少,是非观念很强,故事性不强,带说教意味,让人觉得很枯燥。

而《单位》虽然是流水账式的方式,但无限接近现实生活,给人以共鸣。

钟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