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电影文化专题(一)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及当代发展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1
第二是影片的真实性。众所周知, 第二是影片的真实性。众所周知,意大利新现实主 义影片的美学特征之一,是它力求场景的逼真感。 义影片的美学特征之一,是它力求场景的逼真感。 几乎所有的新现实主义影片都是把摄影机搬到实地 去,在简陋的街巷,故事的实际发生地--贫民窟、 在简陋的街巷,故事的实际发生地 贫民窟、 贫民窟 破产的农场--倒塌的楼群中进行拍摄 倒塌的楼群中进行拍摄, 破产的农场 倒塌的楼群中进行拍摄,这一做法在 当初虽然是带有偶然性, 当初虽然是带有偶然性,但到了战后由于摄影栅大 部分已破落,不能使用。即使使用,也是租金昂贵。 部分已破落,不能使用。即使使用,也是租金昂贵。 无奈被迫只能更多的采用实地场景拍摄。 无奈被迫只能更多的采用实地场景拍摄。然而这种 做法却在客观上增加了影片的真实性, 做法却在客观上增加了影片的真实性,自然的同影 片的表现内容相适应, 片的表现内容相适应,而其在一些影片雇用一些非 职演员扮演角色,甚至是主角。 职演员扮演角色,甚至是主角。这一做法就其原意 而言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而言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但后来证明这一使影片 有着更多的真实性而排除影片的"演出性 演出性"的措施是 有着更多的真实性而排除影片的 演出性 的措施是 有其片面性的。 有其片面性的。
总之"它不是故事,而是一种实录,一种记录精神。 在 总之 它不是故事,而是一种实录,一种记录精神。"在 它不是故事 阐明新现实主义的美学特征的同时, 阐明新现实主义的美学特征的同时,柴伐梯尼也从理论 上为这一学派辩护。他把新现实主义电影视为一种(现 上为这一学派辩护。他把新现实主义电影视为一种 现 实的)实录 因为他认为"生活就是艺术 他说过 实录。 生活就是艺术。 他说过: 实的 实录。因为他认为 生活就是艺术。"他说过:街 头巷尾,日常琐事充满着感人事件,只要你悉心去注意, 头巷尾,日常琐事充满着感人事件,只要你悉心去注意, 你就能找到艺术。 显然 显然, 你就能找到艺术。"显然,柴伐梯尼是不主张对生活进 行归纳、综合和提高后作为一种生活的本质去表现的, 行归纳、综合和提高后作为一种生活的本质去表现的, 而只是局限在对生活现象的罗列, 而只是局限在对生活现象的罗列,这种创作方法很多是 属于自然主义的。这可从他的《偷自行车的人》 属于自然主义的。这可从他的《偷自行车的人》、《温 培尔托一目》 米兰的奇迹》等影片看出来。但是, 培尔托一目》、《米兰的奇迹》等影片看出来。但是, 应该承认,新现实主义电影及其主张的这种"生活即艺 应该承认,新现实主义电影及其主张的这种 生活即艺 术"论,在战后百废待兴的欧洲电影市场,却有着它必 论 在战后百废待兴的欧洲电影市场, 然的历史地位。 然的历史地位。它象一股汹涌的激流冲击着陈旧的欧洲 电影界,甚至也冲击着好莱坞、 电影界,甚至也冲击着好莱坞、迫使它在一定程度上去 考虑改变自己固有的制片方向。它的影响是世界性的。 考虑改变自己固有界中,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 影甚至还改变了欧美电影界对男女演员 的审美标准, 的审美标准,即欧美电影以往注意的首 先是脸型、身材。 先是脸型、身材。而新现实主义电影出 现以后,关心的则是《 现以后,关心的则是《罗马不设防的城 中的女主义公安娜·玛尼阿尼式的演 市》中的女主义公安娜 玛尼阿尼式的演 也就是说更强调了气质。 员,也就是说更强调了气质。这一观念 的转变, 的转变,在至在八十年代后期的美国新 好莱坞的电影中又进一步得到了印签, 好莱坞的电影中又进一步得到了印签, 如简方达等。 如简方达等。可见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影 响是划进代的。 响是划进代的。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是反法西斯运动的产物,它反映了进步的电影工作者致力于民主改革的要求。
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历史,一般从1945年R.罗西里尼拍出《罗马,不设防的城市》算起,然而它的孕育期却早在战争时期便已开始,并且渊源还可追溯到19世纪末的意大利真实主义文学。
新现实主义追求的是生活真实,要求表现意大利人民饱经战争的痛苦和生活中的苦难,谴责社会中的不公。
一、基本介绍1939~1942年期间,后来成为新现实主义著名导演的德·西卡、L.维斯康蒂、C.利萨尼、M.安东尼奥尼、A.彼特朗吉里、德·桑蒂斯及电影理论家G.阿里斯泰戈等人在电影杂志《白与黑》和《电影》上经常发表有关电影理论和美学方面的文章,他们的论述为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美学原则奠定了理论基础。
当时罗马的电影实验中心领导人U.巴巴罗、L.契阿里尼也通过教学、评论和编辑出版等活动给予了支持。
同时,40年代出现的《沉沦》(1942,导演维斯康蒂)、《云中四步曲》(1942,导演A.勃拉塞蒂)、《孩子们在注视我们》(1943,导演德·西卡)等反社会习俗影片都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诞生做了准备。
而新现实主义的美学原则则由C.柴伐蒂尼在他的文章中做了阐述。
1945年,罗西里尼的《罗马,不设防的城市》的问世,成为新现实主义的宣言书。
这部作品反映了意大利人民在与法西斯进行斗争中的团结精神。
翌年,他又拍摄了《游击队》,A.维加诺执导了《太阳还将升起》,勃拉塞蒂拍摄了《生活中的一天》,A.拉都达导演了《匪徒》(1946),德·西卡《偷自行车的人》,德·桑蒂斯《罗马十一时》,维斯康蒂《大地在波动》。
二、主要题材这些影片的主人公或是抵抗运动的反法西斯战士,或是游击队员。
影片描述了他们的生活和斗争,同情他们的艰难和困苦,揭示他们的优秀品质。
当抵抗运动成为过去,人民所渴望和争取的自由民主、进步社会化为泡影时,新现实主义的电影工作者把视线集中新现实主义到普通老百姓的辛酸生活,揭露社会的不平等,描述人民的贫穷、饥饿。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通过一学期的影视艺术课程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世界五大电影流派,有苏联电影学派、法国电影与先锋派电影、新浪潮电影、美国电影与好莱坞类型电影、意大利电影与新现实主义电影。
一、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简介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是二战以后世界上兴起的第一个电影潮流,并对以后世界电影的影响非常深远。
意大利在二战结束以后,成为欧洲最大的电影生产基地。
早在1942年,新现实主义电影的主张就已经在酝酿形成之中,1942年,由卢奇诺·维斯康蒂拍摄的《沉沦》、德·西卡拍摄的《孩子们注视着我们》和勃拉塞蒂拍摄的《云中四步曲》等,几部影片的出现,使人们看到了意大利电影的悄然变化。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向传统的戏剧电影挑战,创造出更为电影化的艺术作品。
这是一次从内容到形式的彻底的美学革命,是继先锋主义电影运动之后的,在世界电影史上所出现的第二次电影美学运动,它对于世界电影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维斯康蒂的《沉沦》被称为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先声。
维斯康蒂有意把小贩、妓女和侍者等普通的居民放到墨索里尼统治下的意大利,那种肮脏、混乱的小城镇和贫困的村庄中去展示。
影片中对于现实景象的真实描写,以及对于当时意大利人处于“一种内心苦闷,本能的肉欲和暴烈的感情”的表现。
首部影片是1945年的《罗马--不设防的城市》,代表作有1948年的《偷自行车的人》,1952年的《橄榄树下无和平》等。
现该派虽然没有过去声势浩大但一直在发展变化之中,亦在当代中国的电影中也时有显示。
这一电影学派在内容、题材方面的明显社会性。
众所周知,欧美电影的内容大多数是虚构的,特别是美国好莱坞电影更是严重地脱离现实。
但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一开始就十分坦率的毫不掩饰的去集中表现大战结束前后,意大利的社会动向和民族悲剧.二、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发展1941-1945年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酝酿阶段,这一时期开始出现写实主义倾向的电影和文学作品,电影有《云端的四步》、《孩子们在注视我们》等。
《2024年浅析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艺术特征》范文
《浅析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艺术特征》篇一一、引言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作为电影史上一个重要的艺术流派,以其独特的艺术特征和深刻的社会内涵,为全球电影艺术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浅析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艺术特征,包括其题材选择、叙事风格、画面表现和声音处理等方面。
二、题材选择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题材选择主要围绕社会现实,以普通人的生活为创作基础。
电影创作者们深入到社会底层,关注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和生存环境,以真实的生活为蓝本,呈现出社会现实的真实面貌。
这种题材选择使得新现实主义电影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
三、叙事风格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叙事风格以自然、真实为主,强调对现实生活的还原。
电影创作者们摒弃了传统电影的戏剧化叙事手法,采用更为自然的叙事方式,让观众感受到生活的真实。
同时,新现实主义电影在叙事上注重细节的描绘,通过对人物行为、环境背景等细节的刻画,使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四、画面表现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画面表现以自然、朴实为主,强调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再现。
电影创作者们注重现场拍摄,追求自然的光线效果和现场的质感,使画面更加真实、生动。
同时,他们善于运用长镜头和近景等手法,让观众感受到故事情节的连贯性和人物形象的生动性。
此外,新现实主义电影还注重运用象征性的画面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社会背景。
五、声音处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声音处理也是其艺术特征之一。
创作者们注重环境音效的真实再现,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环境的气氛和人物的互动。
同时,他们善于运用配乐来表现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情感的变,化通过与画面相结合,形成强烈的艺术效果。
六、总结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以其独特的艺术特征和深刻的社会内涵,为全球电影艺术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其以社会现实为题材选择、以自然真实的叙事风格、朴实自然的画面表现以及真实的环境音效和配乐等艺术手法,使得电影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和深刻的社会意义。
这种艺术特征不仅使得新现实主义电影在创作上具有独特性,也使得其成为了电影史上一个重要的艺术流派。
对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美学风格的理解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美学是20世纪后期在意大利兴起的一种电影创作风格,它突破了传统电影叙事方式,呈现出了独特的审美特色。
本文将对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美学进行深入剖析,探讨其风格特点及对电影艺术的影响。
一、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美学的起源与发展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美学的兴起与1940年代末期,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意大利社会政治环境和电影市场状况密切相关。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意大利国内政治动荡,社会变革,这种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发展提供了土壤。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意大利电影工业也经历了一段繁荣期,吸引了一批优秀的电影制作人与导演,为新现实主义电影美学的崛起打下了基础。
二、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美学的风格特点1. 纪实主义的表现手法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以其纪实主义的表现手法闻名于世。
它善于以细腻的观察和描绘来展现人物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通过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和情感经历来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性的诸多问题。
作品《自行车骗子》通过描述一个贫穷的工人寻找丢失自行车的故事,深刻揭示了战后意大利社会阶级分化与生存困境。
2. 真实而清晰的画面语言在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中,拍摄手法强调真实而清晰的画面语言。
导演常常通过长镜头来表现社会生活中的日常细节,以及人物之间的情感冲突和矛盾。
这种清晰而真实的画面语言,使观众深刻认识到作品中所传递的信息和情感。
3. 突破传统叙事结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崇尚突破传统叙事结构,拒绝传统的虚构故事和完美结局,更注重表现生活本身的真实面貌和复杂性。
这种突破传统叙事结构的风格,让观众对作品中所呈现的人物命运和社会现实产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共鸣。
三、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美学对电影艺术的影响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美学以其独特的视角和表现手法,对世界电影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1. 启发了世界各国的新现实主义电影创作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美学的兴起,启发了世界各国的电影创作,许多电影人纷纷受到其影响,积极探索表现现实生活的新方式。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
左派人道主义半纪录片作品:对于世袭社会不公的指控 双重性,写实性(严格的现实主义) 记录性现实主义与审美性现实主义的结合 突破:景深镜头,摒弃了蒙太奇,刷新了分镜头原则 非职业演员 旁白的巧妙运用
LOGO
三、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美学特征
新现实主义的美学价值首先表现在电影的 题 材、内容上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创作的两大代表人物: 新现实主义主要的倡导者柴伐梯尼 对新现实主义作出高度评价的安德烈•巴赞
LOGO
LOGO
2.德· 西卡(1902—1974)
《偷自行车的人》: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杰出代表作 讲效实景和自然光效 采用非职业演员和反类型片处理方法 演员表演和场面调度几近全自然的形式 导演在细节上加入主观意识
LOGO
体现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的基本美学特征: 一、对社会现实问题和普通 人的高度关注 二、纪实美学风格
新现实主义作为一种创新风格,从1945年兴起,持续到 20世纪50年代初。
罗伯特•罗西里尼 维托里奥•德•西卡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三位大师” 卢奇诺•维斯康蒂
Page 6
LOGO
1.罗西里尼(1906—1977)
意大利电影复兴时期的先驱,以其极富现实感染 力的影像,开拓了新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 《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是他的成名之作
LOGO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鲜明的美学特征: 一、纪录性 二、实景拍摄 三、长镜头的运用 四、关于非职业演员的运用 五、朴实无华的结构形式 六、地方方言的运用
LOGO
总的来说,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美学特征无疑 表现在对生活真实的捕捉。受战争的影响,器材 和资金匮乏,新现实主义时期的影片看起来有一 些拍摄的随意,正是这种随意,才体现出它艺术 的正真实,才体现出那个年代的真实。
第二章_西方电影-意大利新现实主义[1]
打破传统叙事结构还表现在影片结尾的处理上。 传统好莱坞电影大多是封闭式结构,以大团圆作 为影片结局。新现实主义电影拒绝给影片中的主 人公的命运指点出路,呈现出开放式的结构。新 现实主义电影工作者认为,生活是一个不会间断 的流程,实际生活和生活中的矛盾不可能随着影 片的结束就戛然而止。勉强指出出路,那只不过 是情感上的肤浅的对待问题的态度,带有较大的 人为性,而这是与新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相违背 的。
(1)罗西里尼 《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是一部根据一位抵抗运 动领导人的口述而形成的影片,是第一部真实地 反映意大利抵抗运动以及意大利人民的生活和斗 争的影片。当时的拍摄条件极端困难,由于制片 厂部分设备毁于炮火,也没有足够的资金,他们 只能将摄影机架在罗马贫民区、破碎的街道、可 爱房间进行实景拍摄,而质里低劣的胶片造成的 粗糙的画面,反而产生出一种奇妙的新闻纪录片 的效果,这一切同影片所要表现的残酷斗争现实 是密切相吻的。
美国影评家爱德华· 默里认为:“《偷自行车的人》典型 地代表了德·西卡的导演风格。影片没有爱森斯坦的‘冲 击剪辑’和蒙太奇结构之类惹人注目的剪辑技法。也没见 德·西卡像威尔斯那样运用摄影机和音响。影片中没有惊 人的摄影角度,没有出人意外的摇镜头,没有划,没有’ 闪电式混合’。但是德·西卡跟威尔斯一样往往以长镜头 表现情节——让摄影机耐心地纪录那似乎是生活本身展开 的情景,但他又有别于威尔斯,不采用纵深的戏剧化构图。 德·西卡的艺术是一种隐藏艺术的艺术。他的风格将人们 的注意力引向主题,而不是引向风格本身。在整部《偷自 行车的人》中,德·西卡交替使用固定摄影镜头、慢移动 拍摄和慢摇拍镜头。这种技巧的作用使观众几乎觉察不到 制片的技巧。” ”
3、叙事结构 柴伐梯尼认为,以美国电影为代表的传统叙事是 以起承转合的因果关系将事件联系起来的,这是 一种经过选择的虚构的戏剧性的结构关系。而新 现实主义电影要直接地注意各种社会现象,“把 我们认为值得表现的事物,按照它们的日常状态, 尽可能充分而真实地表现出来。 “日常性”是新现实主义电影在结构情节上的基 本原则,它是按照生活的实际流程,甚至是看似 散漫无序的事件的累积而结构影片的,它打破了 传统影片中的线性因果关系和情节的假定性,割 断了制造银幕幻觉认同的心理线索。
世界电影史系列(六):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世界电影史系列(六):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世界电影史: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兴起,成为西方电影在这一时期最为重要的电影现象。
意大利杰出的电影艺术家,从漫长的法西斯主义的统治下,从战后的碎砖瓦砾中站立起来,他们想尽办法筹措资金和胶片来拍摄影片。
他们就象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欧洲电影艺术家们一样,不顾忌传统,富有创造性和探索精神。
一批批新现实主义电影作品相继推出,引起了世界电影的关注。
他们以极为朴实、真挚和深刻的艺术影片,几乎打动了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二个民族。
事实上影片中所表现出的战后特定的题材和内容,也几乎是全世界所共有的。
然而,意大利电影艺术家们却是最直接、最迅速地在影片中反映出来。
他们紧紧地抓住了这个机遇,发展了属于自己本民族的电影文化。
同时它也是属于全世界的电影文化。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鲜明的美学特征,标志着有声电影以来电影趋向于现实主义美学追求的最突出的成就。
同时,他们还改变了西方电影与美国电影之间的力量的比较,并向传统的戏剧电影挑战,创造出更为电影化的艺术作品。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是一次从内容到形式的彻底的美学革命,是继先锋主义电影运动之后的,在世界电影史上所出现的第二次电影美学运动,它对于世界电影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沉沦》电影资料《罗马,不设防的城市》电影资料在格里菲斯时代,我们已经注意到了意大利电影的发展,那时的意大利已经成为了一个电影大国,年产量仅次于美国。
而由帕斯特隆纳导演的《卡比利亚》等影片,至今都是电影史上的极为重要的作品。
但在以后的墨索里尼的法西斯主义的统治下,电影却听命于教条、宣传,或者拍摄一些逃跑主义的喜剧,使电影艺术停滞不前。
尽管墨索里尼曾以财政援助扩展了电影企业的发展,建立了一个庞大的电影城(由墨索里尼的兄弟所经营)和一个电影学校(电影实验中心)。
但是,意大利电影依旧是僵死的,没有生气的。
在墨索里尼的统治时期,电影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创作:一是,为法西斯主义唱颂歌的宣传片;二是,庞大历史史诗和伤感的上层社会的情节剧“白色电话片”;三是,重形式不重内容,追求纯美学的“书法派”的实验片。
意大利电影新现实主义
偶然性:
松散的情节; 不连贯的因果关系; 开放式的结尾 上:游击队的六个地点; 下:罗马街头流落,事件
都是在不经意中发生\发 展的
日常性:
细微的日常小事 普通人的生活 小人物的基本尊严
六、新现实主义的影响
为战后电影开拓了新的方向,成为电影史上最
持久\影响最为深远的电影创作倾向和美学思 潮;
培养了一批大师;(从罗西里尼,维斯康蒂到费
里尼,安东尼奥尼等)
为战后电影理论与美学思想(特别是巴赞的)提
供了丰富的实践资料
七、新现实主义电影的自身局限
(1)片面强调经验的直观,忽视了理性的分析;
(2)不给出路的结局带给电影悲观的情绪;
(3)摄影的平铺直叙降低了电影语言的艺术性。
八、新现实主义电影的衰落
社会环境的改变
导演的分化:商业电影
现代电影
意大利影评人彼特朗吉在《电影》杂志上评述 维斯康蒂的影片《沉沦》的一篇文章中。 (二)温别尔托.巴巴罗教授(电影中心)在看 了《沉沦》后,于1943年在《电影》杂志上发 表了一篇“新现实主义宣言”的文章。
(三)新现实主义电影的概念
是在战后人民大众普遍强烈反对法西斯主义的特
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一种争取社会进步,在写真 实理论指导下拍摄的电影。 ——邵牧君
三 、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发展
(一)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准备时期
(1942年——1945年)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维斯康蒂
的《沉沦》(1942年)
德.西卡的《孩子们注视着我们》
(二)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全盛时期 (1945年——1950年)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罗西里尼:《罗马,不设防的城市》(1945年)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
二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全盛时期 (1945—1950)
罗西里尼:《罗马,不设防的城市》 (1945)、《游击队》(1946)
维斯康蒂:《大地在波动》(1947);
德?西卡:《偷自行车的人》(1948)、
德?桑蒂斯:《罗马十一时》(1951)
2,1945-1950年是全盛期。由《罗马,不设防的城市》开始,历时6年。
3, 1951-1956为衰落时期。以《屋顶》为结束。
一、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准备时期 (1942—1945)
维斯康蒂的《沉沦》(1942)
德?西卡的《孩子们注视着我们》
影片的创作特点:
1,表现抵抗运动,通过普通人的真实生活遭遇反映社会问题
2,将摄影机扛上街头,运用自然光 ,在街头拍摄实景,以达到纪录片的逼真的效果。
3,启用非职业演员,片中除神父和女主人公两个人外,其余都由非职业演员扮演。
C,“书法派”电影。 这些电影与广大民众格格不入。尤其是战后,人们面对贫困的生活,更是厌倦了这种电影谎言,普遍要求了解真相,更是渴望电影能够反映他们的现实生活 。
第三,战争结束激发了意大利电影艺术家们的创作热情。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中形成的。
西柴烈?柴伐梯尼:新现实主义的倡导者、
理论家 、剧作家。
? 罗西里尼
罗伯特? 罗西里尼 (1906——1977)
《罗马,不设防的城市》。
该片是根据一位抵抗运动领导人的口述拍成的,描写意共在战争中抵抗法西斯斗争的故事,被看作是第一部新现实主义影片。
则(风格)可以归纳为:
1,内容是反映反法西斯斗争或战后
意大利社会普遍的贫困和失业问题;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风格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风格(《以偷自行车的人》为例)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与二战后的意大利残酷的社会现实密切相关,其电影风格紧紧围绕着一个“真”字,电影工作者追求将真实搬到电影中来反映那个特殊时代的精神和社会面貌。
以下是其风格分析:一、电影题材和内容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题材大多取材于生活——二战期间平民百姓的反法西斯斗争和战后人们艰难的生存状况,大批的人处于贫穷、饥荒、失业及迷茫恐慌中,残酷的现实就像一把尖利的刀深刻的揭露战争发动者的自私行为和社会的严重不公,具有很强的批判力量和现实意义。
电影《偷自行车的人》,通过描述里奇难得找到一份工作维持全家生计却因为自行车被偷不得不再次失业,为了保住工作里奇作为一个父亲甚至做出偷自行车的行为,这一切都给儿子看在眼里,这让一个父亲多么的羞耻和懊悔,整部影片中一部小小的自行车牵动全家人的生活甚至未来,可见生活之残酷和艰辛。
然而当时有多少家庭就像安东尼奥一样,影片以小见大,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让人心酸又深深的无奈。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关注下层人民生活,表现了电影工作者的人道主义关怀以及对人性和社会的思考。
二、叙事方式自然时间的顺序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采取的叙事方式,这是最能够体现真实的,专家称这是“去戏剧化”叙事处理,即情节松散,无因无果,高潮低调化,所以事件不分主次。
这种按时间的顺序并没有记流水账,导演经过取舍和有所侧重反映了人物的日常生活安排和状况。
比如电影《偷单车的人》里奇的一天:早上天未亮,里奇和儿子早早就起床了,这反映工人起早贪黑的勤劳工作,接着出门,儿子和躺在床上的妹妹告别,小小关窗的一个动作体现了家人之间的爱。
送了儿子,里奇骑着自行车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这一切按照时间先后娓娓道来,很自然真实。
自行车被偷之后:里奇追赶小偷、和朋友到市场找单车、里奇和儿子找到小偷、里奇偷单车这一些列围绕单车被偷的情节是节目的高潮,虽然是高潮部分,但是你可以看到这也是在时间发展的基础上叙述的,没有很扣人心弦的刺激画面,镜头着重表现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教学课件
自然真挚的表演风格
强调演员的自然真挚表演,避免刻意的表演技巧和过度的戏剧化。
角色塑造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将角色塑造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使观众感受到更真实的人物形象和 生活气息。
剪辑技巧与叙事结构
剪辑技巧
01
通过剪辑技巧来强化影片的真实感和节奏感,如跳剪、快速剪
辑等。
叙事结构
02
采用非线性叙事结构,打破传统的故事线,以更自由的方式呈
现情节和人物关系。
重视情节与人物关系
03
重视情节和人物关系的构建,通过细节描写和情节展开来刻画
人物形象和故事主题。
05
电影评价与影响
影史地位与评价
影史地位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在电影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标志着电影从传统叙事向现实主义的转变,成为现代电影的 开端。
关注底层人民生活
新现实主义电影聚焦于底层人民的生活,揭示了社会不公和贫困问题,引起了观 众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反思。
对传统叙事的颠覆
非线性叙事结构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打破了传统叙事模式,采用非线性、 碎片化的叙事方式,使得故事更加真实、自然。
真实场景与非职业演员
新现实主义电影强调在真实场景中拍摄,使用非职业演员, 以追求更真实、自然的表演效果,打破了电影制作的传统规 则和美学观念。
代表人物与作品
代表人物
弗朗西斯科·罗西、德·西卡、维斯 康蒂、奥森·威尔斯等。
代表作品
《罗马,不设防的城市》、《偷 自行车的人》、《大地在波动》 等。
02
电影主题与风格
主题选择
01Βιβλιοθήκη 0203反映社会现实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以 真实的社会事件和人物为 题材,通过电影展现当时 社会的真实面貌。
《意大利电影》:从新现实主义到现在
《意大利电影》:从新现实主义到现在□书评人雷昂内美国牛导奥逊·威尔斯在他主演的电影《第三个人》中,讲出了有史以来最愤世嫉俗的台词,“你知道人们怎么说?在博尔吉亚统治意大利的时期,到处都是战争、恐惧、杀戮和流血,可是他们给世界带来了米开朗基罗、达芬奇和文艺复兴。
在瑞士,人们互相友爱,他们拥有五百年的民主与和平——可他们给世界带来了什么?布谷鸟钟。
”你有经济、有民主、有和平,很和谐,又怎么样?你为世界带来了什么?从长远的视角看意大利,他们曾经为世界带来过永垂青史的罗马帝国,以及影响深远的罗马法。
在四分五裂的封建时代,又为世界带来过文艺复兴。
当然,我们绝不会忘记,意大利在现代为世界所奉献的电影艺术。
假如没有新现实主义、罗西里尼、维斯康蒂、费里尼、安东尼奥尼、莱昂内、帕索里尼这些举世无双的电影大师们,电影艺术不可能实现如此的高度。
他们所探讨的个人与启蒙、个人与社会、群体与意识形态、文化与经济和民主、自由与道德、爱与救赎,包括资本主义世界弗洛伊德与马克思的文化战争,包括和美国这样一个强势资本符号的对话,还有电影作为一门艺术的各种表现可能性。
没有一个国家在电影艺术这一领域,能与二战后意大利这一批大师相匹敌。
当然我们也可以说,现在的意大利电影毕竟是没落了,但这是因为在无孔不入的商业和传媒世界,在强调民主、平等的现代世界,所有希望对人类精神文化价值层面进行严肃探讨的艺术家和文化形式都在劫难逃——显然,这个民主化的现代世界,天然排斥这些。
当然,意大利电影的没落还有一种可能性,套用金克木的一句话,电影被这帮大师拍完了。
剩下做的只能是依靠各种技术手段,创造视觉上的电影奇观——这些,我们并不能说费里尼、莱昂内们没有尝试过,但技术,也包括市场,对于这些大师们而言,毕竟只是手段。
而如今,电影作为艺术似乎已经终结,彻底成为撩拨人类大脑松果体的一门技术。
意大利电影大师的解读著作,国内已翻译了不少。
这里,要特别推荐的是这本美国电影研究者彼得·邦达内拉所著的《意大利电影》,这本书相当完整地展现了意大利电影的发展之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偷自行车的人》
第22届美国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
影片讲述了战后意大利,经济 一片萧条,罗马城里有大批失 业的贫困者。一个失业两年的 工人,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沿 街张贴广告的工作,但做这个 工作必须要有一辆自行车。于 是他把妻子陪嫁的被单送进当 铺,赎回了早先当出去的自行 车,但第一天工作自行车就被 人偷了。他同儿子找了整整一 天也一无所获。情急之下,他 决定也去偷一辆自行车,结果 被人抓住,遭了一顿打。
他笑着和儿子说:这 里环境一流吧,我们 订了位子的,不能让 别人抢了我们的位子
而实际上这是个拥挤 又充满恶臭的集中营。
他和儿子说他们将乘 火车去旅行,而且火 车只没有位子的,每 个人都要站着。
而实际上,他们将被 押入集中营。
这一秒他扮成小丑走 路,提醒躲在铁桶里 的儿子别出来,下一 秒,他就惨死在纳粹 的枪下。
浓郁的浪漫主义风格 是托纳多雷作品的一大特 点。
他的影片数量并不多, 背景往往是他的故乡西西 里岛,他精心锤炼并贩卖 着他永恒的乡愁。
“思乡是魔咒,终生无 法解决”,托纳多雷这样 说。
罗伯托·贝尼尼 (导演兼主演)
1997年因《美丽人生》获法国恺撒奖最佳外 语片奖
1997年因《美丽人生》获欧洲电影节最佳男 主角
《海上钢琴师》每个人的心里 都有自己的一艘船,一个近乎 偏执的归宿。
《海上钢琴师》
剧情简介
男主角1900(人名)是一个被 人遗弃在蒸气船上的孤儿,被船上 一位好心的烧炉工收养,然而烧炉 工在一次意外中死亡,只有几岁大 的1900再度成为了孤儿。过人的天 赋使他无师自通成了一名钢琴大 师,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对红尘俗 世深怀戒意,他从不敢离船上岸 去,只因纽约无际的高楼和川流不 息的人群令他没有安全感。纵使后 来遇上了一位一见钟情的少女,他 思量再三后,还是放弃了上岸寻找 初恋情人的冲动。他永远地留在船 上了,直到唯一的好朋友警告他废 船将要被炸毁,他也不愿离开,于 是从出生开始就没有离开过维吉尼 亚号的1900殉船于海底。
盟军的到来使居民们重获自由,孩子乘坐在盟军的坦克上 寻找人群中的母亲,重新投入母亲怀抱的孩子只当是做了一 场规则严厉的游戏。很多年后他才会明白原来当时是父亲用 自己的生命换来了他的美丽人生。
男主人公基多和他的儿子 女主人公朵拉
因为犹太人种,开书 店填申请表被拒绝
蛋糕店上写着“犹太 人与狗不准入内”
• 安东尼奥工作的时候,在墙上贴的一张海报, 是丽塔·海华斯拍摄的电影《荡妇吉尔达》 (Gilda 1946)
三 新现实主义电影的衰落
• 外部的社会原因:50年代社会环境(社会主
要矛盾)的变化;政府的干预
1949年,意大利政府对电影实行全面管制。 新现实主义电影对当时意大利民众的困苦生活的
反映被认为是“在国外损害了意大利的形象”
放映师所扮演的是个引领者的角色,在 多多的童年、青少年、成年,甚至是老 年,一直带领着多多成长。在他死后, 他留给多多一盒胶卷,重新串连起多多 遗失了三十年的回忆与情感。
《西西里的美丽传 说》是一部2000年发行 的意大利浪漫电影, 由意大利名模莫尼 卡·贝鲁奇主演。讲 述的是一位13岁的孩子 对一位失去丈夫的美 丽女性的青春躁动。
“新现实主义首先是个内容问题”——(意)维斯康 蒂
1)从内容上,是对二战结束前后意大利的政治经济 社会状况的直面和反映(废墟上的意大利——战争、 失业、饥恶、家庭危机等)
用罗西里尼的话说,“它就是生活本身”。实际上,新现实主义电 影带来的不仅是纪录生活的风格,而是表现普通人的勇气和现实主义的 眼光。
“真实美学”
2)从形式上,新现实主义作为一种创作方法, 废弃了以好莱坞的制片厂生产制度为代表的技 术主义路线,而发展了西方电影中的朴实的写 实主义传统。
柴伐梯尼:“新现实主义这个名词,就其 拉丁文含义来说,含有不使用专门技术设备 (包括电影剧作家在内)的意思”
鲜明的形式特点
• 实景拍摄,强调摄影机的记录功能,“将摄影机扛到大街小 巷上去”(相对于摄影品: • 《罗马,不设防的城市》 (编剧,与罗西里尼合作)
• 1954年,《道路》 • 1959年,《甜蜜的生活》 • 1963年,《八部半》(在此之前,拍摄了七
部故事片和相当于半部影片的两个插曲,影 片由此得名)
“
内 心 现 实 主 义 ” 的 代 表 作
• 费里尼 :《八部半》(1963)——以非理性的意识活
•内部的艺术原因:
1)题材的单一、狭隘,逐渐脱离新的时代问 题和受众兴趣(普通人、贫困、失业等)
在五十年代,自行车问题就已经被排除了,重要的事情 是了解这个自行车被偷的人现在心里和脑子里在想些什么, 他自己怎样去适应战时和战后时期的经验,以及我们国家里
新发生的一切在他内心留下什么痕迹——安东尼奥尼
影片有潜在的两条线索:一为故事线索,叙述
影片延宕的焦虑与痛苦;一为有闪回与幻想构成的 心理线索,探索童年的情感记忆、混乱的道德生活、 对现实的逃避、混乱与拯救等主题。
2)安东尼奥尼 :
经典作品:《公路之王》(《喊叫》) (1957) 《奇遇》(1960)、《夜》、《蚀》、
《红色沙漠》(1964)《放大》(1966年) ——用事件的无逻辑组合(生活流手法)来代替逻辑
他善意地骗儿子,黑暗 的集中营只是一场游戏, 如果他们赢得了这场游 戏,他们将得到一辆真 的坦克。
趁做侍应,播妻子 最喜爱的音乐,来 向她传递平安。
在集中营,用广播向妻子 报平安。
这本是反映二战的影片,然而纵观整部影片, 全然没有出现战争场景,而是选取几个普通人和 一个普通家庭的遭际来反映。即使是选取普通人 和普通家庭的遭际来反映,它也没有落入一味着 力于渲染那几个人和那个家庭在战争中的深重苦 难的窠臼。恰恰相反,那些背负着深重的苦难的 小人物在这里演绎出的种种给人最直接的观感是 风趣逗乐,之后悲凉的心境才油然而生。
1998年因《美丽人生》获法国戛纳电影节评 委会大奖
1997年因《美丽人生》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奖
1997年因《美丽人生》获奥斯卡最佳男主角 奖
1997年因《美丽人生》获奥斯卡最佳音乐、 最佳原创剧本奖
1997年英国电影学院最佳外语片奖、最佳原 创剧本奖
1997年获意大利金像奖影帝称号
此片以德国法西斯捕杀犹太人为背景,讲述一个犹太人与 一位美丽的意大利姑娘传奇般地相识并很快结婚生下一名男 孩。父亲惨淡经营一家书店,母亲有一份教师的工作,生活 平静而美好。然而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不久法西斯占领 了他们所在的城市,将所有居民抓进集中营做苦役。年幼的 孩子并不知道自己处于这样的环境之中,慈爱的父亲为了不 让孩子幼小的心灵存有战争的阴影,便谎称他们是在做一个 能赢取积分获得真正坦克作为奖励的游戏。最终他为了保护 孩子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2000年44岁编导了《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即《真爱伴我行》) “时光三部曲”或者是“寻找三部曲”
运用了相同的叙事结构——“回到”,让我们不断 穿梭于“现在”与“过去”之间,获得异样的体验
天堂电影院
Nuovo cinema Paradiso
影片所讲述的是一个成长在 意大利西西里岛詹卡多村庄中小 孩子的故事。主人翁多多是个古 灵精怪的小孩子,而艾费多则是 “天堂乐园戏院”的放映师,因 为电影的穿针引线,使得他们建 立起来亦师亦友的感情。
• 长镜头的运用,尽量忠实于现实表现的客观性(相对于蒙 太奇艺术)
• 非职业演员的使用(相对于明星制) • 线性而松散的结构形式(相对于戏剧性结构) • 地方方言的运用。
二 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全盛时期和主要作品
• 一般认为,新现实主义电影作为一个流派,其全盛 时期主要在1945——1951年前后。
• 主要作品:
黑色幽默的风格
动(意识流手法)来代替传统的逻辑的情节结构
多重闪回
幻想和梦
“很难在影片《八部半》中划分出这样的界限: 哪一部分是我本人事件的开始或结束 我只知道我的
目的是:叙述一个内心混乱的导演的经历”
——费里尼
完全按照自己的内心视像和意识流动,以主观视点和非 情节化结构,展现个人的回忆、幻想和迷惘的世界,从而去 剖析人与现实的种种矛盾,以及在这种矛盾中人的心理危机 与精神困惑。
• “意大利电影的突出特点就是对当前现实的密切关注”。 ——巴赞
“表现事物的真实面目,而不是表面看上去的样子;使用事实 而不用虚构;描绘普通人而不是那些油头粉面的英雄;揭示每天的 事件而不是例外的事件;表现人与他的事实社会关系而不是他的浪 漫主义梦幻”。——新现实主义理论家西柴烈•柴伐梯尼
艺术上的“写实主义”
• 《偷自行车的人》故事剧本源于一则两行文 字的新闻:一个失业工人和他的孩子,为了 寻找他们丢失的自行车在罗马街头奔波24小 时,结果一无所获。
• 影片中的所有演员都是业余演员,安东尼奥是 由德·西卡在罗马的就业市场中寻找到的一 位失业炼钢工人来扮演,一个在街上看热闹 的男孩来出演安东尼奥的儿子。
• 2)对“真实性”、“现实”等美学原则的片 面理解
新现实主义承袭写实主义传统,在当时的经 济条件和社会环境下发展出一套最大限度追求真 实的拍片方式,但以此就排斥或贬低编剧和表演 的价值,显然是走向另一极端。
如何正确认识美学意义上的真实?
四 新现实主义的发展分化
从新现实主义走向现代主义 从外部现实走向心理现实
的情节结构
基本主题:现代社会下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异化 现代人孤独、空虚的精神状态
五 意大利电影的新导演
朱塞佩·托纳多雷
1988年32岁的时候执导第二部影片《天堂电影院》(即《星光伴 我心》)在戛纳电影节得评审团大奖,次年又获得奥斯卡最佳外 语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