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八一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语文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南通市八一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
阶段测试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
最爱读书的夜晚。
远离了xuān xiāo()的尘世,一窗明月,一册书卷,一
杯热茶,静心品读,渐渐便觉茶香满口、书香四溢。
或于开心处开怀大笑,或于伤心处
黯然chóu chàng();或为历尽cāng sāng()的人物唏嘘不已,或为 A (如火如荼/炉火纯青)的技法拍案叫绝……每至此时,一种腋生双翼的感觉发自内心
地油然而生。
(根据钱锺书《读书断想》选段改编)1.根据拼音用正楷字写出相应的汉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A处应选择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4.4.综合性学习。
朱熹是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
他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闽北著
书讲学。
近日在南平市召开的“朱子文化座谈会”上,座谈人员建议将朱子文化融入人
们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
为弘扬朱子文化,光明中学拟开展以感受朱子“崇文重教,明
礼诚信,人格修养”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
活动一:引经据典话修养
朱熹对胸怀坦荡、宽厚善良、谦和行善、诚实守信等人格修养有过精辟的论述,如“勿损人而利己,勿妒贤而嫉能。
”班级准备出一期小报,请你从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
中搜集一句有关人格修养的名言警句。
(1)你搜集的一句有关人格修养的名言警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融合互动谈养成
(2)朱熹主张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读书勤思的习惯:“读书无疑
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
”请你向全班同学推荐一种学习方面的好习惯,并
简述其好处。
好习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朱熹曾对礼义作过这样的阐述“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
”班级准备开展
“知书明礼”主题讨论会,班长要求同学们对下面材料进行探究,说说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在一次世界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中国选手荣获16金中的10金。
在交换礼物时,外国小朋友送上了自己精心准备的礼物,而中国选手因没有准备,只好回赠人民币。
你的探究结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句子默写
5.用课文原句填空。
(1)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6)《诫子书》中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范仲淹《渔家傲》中慨叹功业未立和思念家乡的复杂心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①
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②,相思迢递隔重城③。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注释:①崔雍、崔衮:李商隐的从表兄弟。
②竹坞:丛竹掩映的池边高地。
水槛:此指骆氏亭。
③重城:一道道城关。
6.首句写出骆氏亭怎样的环境特点?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7.本诗是怀友诗,为什么结尾要写“枯荷听雨声”?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刘禹锡)【乙】崔子忠,字青蚓。
其先山东平度州人。
子忠为诸生①,甚贫。
为文崛奥②,数试而困,慨然弃去。
荜门③土壁,洒扫洁清;冬一褐,夏一葛,妻疏裳布衣,黾勉④操作,三女亦解颂读;虽无终日之计,晏如也。
工图绘,为绝境,时经营以寄傲⑤;更善貌人,无不克肖⑥。
当时贵人,多愿与之交,皆逃避不顾。
不喜饮酒,二三故人以文字过从,谈竟日不能去。
士自四方来,慕其人,多谢不见。
(选自《江西古文精华丛书•笔记卷•周亮工•书影》)【注释】①诸生:明清时经省各级考试录取入府、州、县学者,称诸生。
②崛奥:深奥奇崛。
③荜(bì)门:即柴门。
指用树编扎的简陋的门。
④黾(mǐn)勉:勉励;尽力。
⑤寄傲:寄托傲世之志。
⑥克肖:酷似。
8.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1)斯是陋室(2)其先山东平度州人
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⑴苔痕上.阶绿⑵无案牍之劳.形
⑶数.试而困⑷更善貌.人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不喜饮酒,二三故人以文字过从,谈竟日不能去。
11.刘禹锡和崔子忠的居所都很简陋,面对此种状况,他们都能淡然处之,请联系材料谈谈这反映了他们怎样的生活志趣?
五、现代文阅读
知足就是幸福
陈乃举
①没有谁不向往幸福。
可幸福是什么呢?一千个人可能有一千种回答。
②其实,幸福既简单又复杂。
说它简单,是因为它是人们生活的一种舒畅的体验或感受;说它复杂,是因为促使人们能够体验或感受到生活的舒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以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作为一种心理感受,知足就是幸福;不知足,不会幸福。
③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密纳小学一名三年级小学生在作文里写道:“我们可以喝上干净的清水了,饭也好吃了,原有的厕所也将拆除重建,还可用水来冲洗,
我们不再闻臭味了,我们更幸福了……”能够喝上干净水,不再闻臭味,孩子们知足了,所以感到幸福。
④《三月风》杂志曾报道过,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自恃自己条件好,“走遍了中国科学院的直属单位”,“竟没有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心意的工作”,于是他自杀了。
我们在感到震惊和为他惋惜之余,自然想到:他是不是不知足,欲望太高了?
⑤人就怕“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
欲望太多太高,实现不了,便会觉得不幸福,甚至为此而痛苦。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我们不能以消极的态度对待之,但面对太多太多的诱惑,如果奢望过高,一旦被太多的难题所累,便会深陷烦恼之中,甚至失去理智,干些不明智的蠢事。
有的人之所以觉得不幸福,不是他拥有的太少,而是期望得到的东西太多。
所以,我们要调低自己的欲望底线,摒弃浮华,拒绝诱惑,以“知足常乐”平常心对待生活。
唯此,才会享受到人生的幸福。
⑥知足是一种生活智慧,知足就是幸福。
有人“身在福中不知福”,太多的不知足蒙蔽了心智,老觉得不如别人或社会亏欠他,自然不会拥有快乐和幸福。
古人云:“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为什么要“知足”呢?因为人的情况是变化的,不如意事常八九,一时知足不行,要持续知足方能终身不辱。
“知止”,是说当止则止,不能得寸进尺,而且要“常止”,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经得住诱惑,管得住自己,唯“常止”方能终身无险。
⑦提倡知足,并不是让人不思进取。
个人利欲和事业上的进取心是两回事。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能懂得取舍,以知足的态度对待利欲,以不知足的态度对待事业,该坚持的就坚持,该放弃的就放弃,那我们就会永远拥有属于自己的幸福,在事业上取得更加绚丽的成就。
12.本文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13.文章第③、④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4.将第⑥段的论证思路补充完整。
首先提出观点_______________,接着从反面论述__________________,然后通过
_________________进行论证,最后论述_________________。
15.有人认为第⑦段删去不影响全文的论述,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阅读《一棵树的智慧》,回答小题。
一棵树的智慧
秦若水
①我喜欢这片黑槐林。
它就在我们学校四百米跑道内的操场绿地里。
一棵连着一棵。
排着有序的队列,像出操的莘莘学子。
我更喜欢把它们比做宁静的港湾,它们随着跑道成弧形排列,真的很像静谧的怀抱。
早晨或者傍晚,它们沐着阳光而肃立,我就静静地站在某棵树的下面,看它的绿意葱茏,看它的枝繁叶茂,看它的子女成群。
看它的舍家幸福,常常看得我满心欢喜。
②我最喜欢的是看黑槐树开花。
黑槐树开不出惊世骇俗的艳绝丽绝之花,它的花很小、很白,一蓬蓬,一穗穗,那么小心。
那么内敛,那么自得,默默地开着自己的花。
不争艳,不媚俗,只开自己心喜之花,只做自己的白衣仙子。
然后,会结夹子,名曰槐角,字连墩。
清清爽爽开花,利利落落做树,可以与他人无关,确实与他人无关。
③所以,我一直在等黑槐林的黑槐开花。
从第一片叶子,到叶满枝头,再到浓荫铺地,我天天都去观望。
有布谷路过、鹊鸟登枝。
却没有看到黑槐开花。
走过春,走过夏,黑槐林一直沉默着,没有开花。
如果不是因为太心伤,我相信它们是不会这样做的。
它们在无声地抗议着什么。
④去年7月,那是一幅多么美丽的景象。
黑槐林里每一棵黑槐树都约好了似的憋满了槐米,串串篷篷。
喜气洋洋。
那真是个夏天的样子啊。
再过些时日。
就会有白色的小米粒样的花开,然后那些叫槐连墩的娃娃们便会跑出来,吹着淡淡的药香,浸润着整个林子。
⑤那个时候学校已经放假,静寂的林子是鸟鹊们的天堂。
清晨或者傍晚,我还是常常踱过去。
享受清闲宁静。
有一天,暮色四合时,我踱过去,突然发现一地残枝断叶,抬头望,一树槐米皆被乡里街坊们尽数采去,原来密不透风的叶盖已经稀稀疏疏、透天望月。
⑥枝折花去,满地凄凉。
饱受磨难的它们抗议是应该的,就像那倔强骄傲的牡丹。
⑦三年前,有个女学生从自家牡丹园里移了一棵叫“洛阳红”的牡丹给我。
欣喜之余。
我忙买了一个超大号的白瓷花盆栽种。
那“洛阳红”在田里已长多年,年年花开如酒,香醇香艳无比。
学生送我时,它已有花蕾待放。
我精心呵护。
时时察看。
期待它硕大的花朵开放。
有个朋友对这棵“洛阳红”也垂涎得很,天天过来探望,并请求我分些给她。
手起刀落,我在花盆里切了半株牡丹,连根带叶带花蕾送给了她。
一个月后,朋友告诉我,那半株牡丹花没开便好端端地死去了。
我的何尝不是?我留下的半株牡丹虽然成活,但自缩花蕾,不再开花。
秋来时,它早旱褪下叶子,关了家门。
⑧三年过去了,任我怎样浇水施肥,它也只是长些绿叶,不见开花。
移了它的魂,切了它的骨,它变成了冷美人,不给花貌,不给笑容。
它静默着抗议,用不开花的方式。
⑨所以,我想,今年黑槐林拒绝开花已成定局。
去年断枝断骨,妻离子散,换了谁都会抗议。
⑩又是暑假,学生离校,林子寂静。
前两天清晨,我去黑槐林做瑜伽,猛抬头,看到有树头顶小小黄黄的花蕾,一锥锥,一蓬蓬。
槐米!我惊呼。
接下来的几天里,它们都次第捧出各自的花蕾,整个黑槐林黄绿绿地静默着。
⑪痛,谁也不会忘记。
但黑槐们和牡丹不同,它们选择了继续开花,并且用开得更好更美的方式去抗议往年的不公,同是用静默抗议,牡丹贞洁,千年冷漠,誓死不理;黑槐智慧,漠视痛苦,淡泊宁静。
它默默地活好在自己的季节里,尽职尽责,按时开花,活好在当下,用最自然最朴素的方式。
⑫我惊叹一棵树的智慧。
——(选自《知识窗》2012年第8期,原文有改动)16.请按照时间顺序,梳理文中黑槐树的经历。
17.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第②段画线的句子。
黑槐树开不出惊世骇俗的艳绝丽绝之花,它的花很小、很白,一蓬蓬,一穗穗,那么小心。
那么内敛,那么自得,默默地开着自己的花。
18.“我”推想“今年黑槐林拒绝开花已成定局”的原因有哪些?
19.文章使用什么方法来凸显“一棵树的智慧”?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智慧”的内涵。
参考答案
1.喧嚣惆怅沧桑
2.炉火纯青
3.删去“发自内心地”(或将“油然而生”改为“产生”)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规范常用汉字的能力。
解答这道题,要根据拼音提示写出相应汉字。
书写汉字时,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到形近字的写法,对常见的、易写错的多音多义字应重点关注。
2.试题分析:考查近义词的辨析和使用。
一是辨析词义,辨明关系。
辨析词义是解答选词填空题的前提。
本题中的“如火如荼”是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用来修饰“技法”不正确;“炉火纯青”是比喻技艺或学问、修养达到精粹完美的境界,与语境吻合。
故选择“炉火纯青”。
点睛:辨析词义就是求同析异,重点是分析“异”。
可从词义的不同着重点、词性、词义的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感情色彩、词的造句功能等方面去辨析。
二是联系语境,寻找“暗示”。
这里所说的“暗示”,是指文段每句话的意思、文段的语体风格、与空缺词语前后邻近相配的词语等。
抓住这些“暗示”,就不难推断出正确答案。
3.试题分析: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每至此时,一种腋生双翼的感觉发自内心地油然而生”这个句子重复累赘,删去“发自内心地”或者将“油然而生”改为“产生”。
4.(1)示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等好习惯:1提前预习 2专心听讲3⒊爱提问题 4及时改错好处:言之成理即可(3)中国选手虽然获得大多数金牌,但在礼仪上却输给了外国小朋友。
【解析】本道题考查学生的语言积累、表达能力、提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具有一定综合性。
活动一:本道题考查学生的名言积累,注意从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中搜集有关人格修养方面的名言警句。
例如,“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最高贵的复仇是宽容。
”(雨果)等等。
活动二:第一小题,题目要求向全班同学推荐一种学习方面的好习惯,并简述其好处。
好的学习习惯有很多,例如预习、及时复习、做笔记等等,结合其这样做的好处来谈即可。
第二小题,注意读材料,从中可以发现中国选手成绩不错,但是却不注重人际礼仪交往。
5.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非志无以成学衡阳雁去无留意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枯藤老树昏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
【解析】试题分析: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这类试题属于基础题,也是语文中考必考题。
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
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
本题中的“衡阳、雁去、乐之者、藤、鸦、淡泊、致远、燕然、未勒”等字词容易写错。
点晴:积累和默写名句名篇的内容,要做到熟练背诵,默写正确,这是得分的前提。
对于理解性默写,要认真分析题干,找出题干中的提示语或是限制语,再依据平时对名句的理解进行筛选,就能写出答案。
6.写出骆氏亭清静寂寥(或“凄清”、“孤寂”)的环境特点,渲染了凄凉的气氛,烘托了诗人悲凉的心情,引发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或:为下文抒发思念之情作铺垫。
)。
7.采用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突出了思念之情。
单调的雨打枯荷声更增添了环境的寂寥,衬托了诗人无法排遣的思念之情。
(或:雨打枯荷的清韵,暂时能慰藉思友之情)。
【解析】
6.试题分析:仔细阅读诗歌,分析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的特点,从烘托气氛、衬托作者心情方面来解答本题。
7.试题分析:结合第一题的解答,点明诗歌到写作手法,说明诗句中的景物描写对烘托环境和表现作者心情的作用。
8.(1)斯/是陋室(2)其先/山东平度州人
9.(1)长到,蔓到(2)使……劳累(3)多次(屡次)(4)描绘(描摹,描画)10.(1)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鸿儒”“往来”“白丁”)
(2)(崔子忠)不喜欢喝酒,几个老朋友在一起谈文论字,谈上一整天都不离开。
(“故人”“竟日”“去”)
11.反映了他们淡泊名利、积极乐观、安贫乐道的生活志趣(意对即可,2分);联系材料略。
【解析】【甲】文选自《陋室铭》,作者是唐朝的刘禹锡,【乙】文选自《江西古文精华丛书•笔记卷•周亮工•书影》,作者是北宋的苏东坡。
8.试题分析: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然句子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在短,也要断开。
此题不难,根据文意断句即
9.试题分析:“上”为方位名词作动词,“劳”是使动用法,“数”是多次,屡次,“貌”是名词作动词。
点睛: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
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此题重点考核词类活用。
10.试题分析:(1)“鸿儒”译为“知识渊博的大学者”“往来”译为“交往的人”“白丁”译为“没有知识浅薄的人”(2)(崔子忠)不喜欢喝酒,几个老朋友在一起谈文论字,谈上一整天都不离开。
(“故人”译为“老朋友”“竟日”译为“整天”“去”译为“离开”。
1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人物品质的概括,从他们居所都很简陋,但都能淡然处之的态度,我们能够看出他们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志趣。
12.知足就是幸福。
(或:知足就是幸福;不知足,不会幸福。
)
13.举例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
第③段列举云南小学生的例子,从正面具体论述“知足就是幸福”;第④段列举某大学生例子,从反面具体论述“不知足,不会幸福”
14.“知足是一种生活智慧,知足就是幸福”,有人“身在福中不知福”,引用古人名言“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人应“知足”“知止”的原因。
15.不同意。
第⑦段补充论述“提倡知足,并不是让人不思进取”的观点,使全文关于“知足就是幸福”的论证更为辨证而全面。
【解析】
【分析】
12.本题考查的是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
“中心论点”是一篇议论文的灵魂,所以读懂一篇议论文,概括中心论点是考试常见的题型。
分析中心论点,可以从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有时也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
通读全文可知,本文的题目就是中心论点。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心论点的把握能力,其实是对作品的整体感悟能力的考查。
中心论点需要自己概括论点时要注意论点的完整性,应该用一个能表示简明判断的完整的句子来表达。
13.此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的辨析以及其作用的分析。
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方法有四种,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这是必须要知道并记准确的内容。
其作用要根据
具体的文章来作答,一般运用论证方法的语句,证明其前面的观点,要到前面的文章中去读,去寻找。
第三段举了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密纳小学一名三年级小学生的作文的例子,第四段举了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的例子,是举例论证;因为这两个例子一个是从正面论述,一个是从反面论述,所以形成了对比论证,有力地论证了“知足就是幸福”的观点。
14.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论证思路的分析能力。
这个自然段的首句提出了作者的观点;接着列举常见的生活现象,从反面进行论证;然后引用名言论证自己的观点;最后进行道理论证,点明了“知足”“知止”的原因。
15.本题考查的是语段能不能删去的问题,解答时需要分析这个语段论述了什么,然后指出这部分内容与中心论点的关系,最后指出能不能删去。
这篇文章论述的是“知足就是幸福”,而这段“提倡知足,并不是让人不思进取”,是补充论证,提醒人们文章的写作目的不是让人不思进取,这样可以使论证更加严密,所以不能删去。
16.(1)去年七月(2)沉默,没有花开(3)次第捧出各自的花蕾,黄绿绿地静默着。
17.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槐花不争艳,不媚俗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18.去年断枝断骨,妻离子散,换了谁都会抗议。
不给花貌,不给笑容。
养了三年的牡丹用不开花的方式抗议被移了魂、切了骨。
19.对比(衬托插叙)黑槐尽管去年受到伤害,但今年仍然开出又美又密的花蕾,体现了它漠视痛苦,淡然宁静,尽职尽责,坚守自己的生存智慧。
【解析】
【分析】
16.
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
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文章内容,根据题目中所给的提示,找到相关的段落,从中筛选出有效的信息作答。
写“一树槐米皆被乡里街坊们尽数采取”在文章的第⑤段,从第④段可找到时间是“去年七月”;写今年“今年由春到夏”,是在文章的第③段,可以从中找到黑槐是“沉默,没有花开”;第⑩段写“今年暑假”,可以从中找到黑槐是“次第捧出各自的花蕾,黄绿绿地静默着。
”
17.
本题考查句子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小心”“内敛”和“自得”是对黑槐树的拟人化描写,更便于表达作者对黑槐树的赞美之情。
“那么小心,那么内敛,那么自得”构成了排比句,增强了文章气势,更具感染力,让黑槐的开花显得更加动人。
解答时,结合修辞手法,分析句子说明表达效果即可。
18.
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与归纳能力。
解答时,梳理文章主要内容和段落大意,再找出文段的关键句加以概括即可。
第④~⑨段阐述了作者认为黑槐树不会开花的原因。
一是因为:去年7月,槐米被街坊邻居们悉数采去,黑槐树经历了断枝断骨,妻离子散之痛。
二是因为:作者此前饲养的牡丹在受了伤害后选择用不开花来抗议,作者以为黑槐树也会采取一样的方式。
19.
本题考查对写作手法的分析能力。
解答时,联系上下文内容确定所用手法,加以分析理解即可。
作者在叙述黑槐树事件的过程中,插入了牡丹的情节,这属于插叙的手法。
同样受到了伤害,牡丹选择不开花,而黑槐树选择用开得更多更美的花朵来对抗不公,二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作者运用了对比(或衬托)手法,表现出黑槐树在不幸遭遇过后,仍然能够重振旗鼓,坚韧不屈地开出花朵的顽强品格,以及淡泊宁静,坚强隐忍的高尚品质。
同时,从文章第⑪段,也能找到作者对黑槐智慧的评价,运用文中语言回答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