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科学发展新机制中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认识
切实提高土地有效参与宏观调控的能力
句空话 。因此 , 土地 管理部 门应通过信 息化手
段 , 3 “ (S I和 G S s R ,GS P )技术 ,加强 业务系 统 开发建 设 , 在土地变更调查 、 土地规划 年度
计划、 基本农田保 护 用地审批 土地评价 、 市 场 监测和 执法监察等方 面加强 自身基础能 力建 设 ,动态实时准确掌握土地利 用现状 、供地情 况、 土地 闲置 、 违法用地 、 土地利 用效率和效益 等 动态信 息 , 实土地参 与宏观调控 的数据基础和技术基 夯 础, 并将工作 常态化 , 从而切 实提高参 与宏观调控 能力和 有效性 。
直观的反映 ,实现在宏观层 面的 横 向到边 管理 。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 目标是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
i j簪房地
房地 产开发 商累计 购置土地 面积 2 2 16 亿平方米 但 实际
仅开 发完成 1 6 2 9 亿平方 米 , 不足购置 面积 6 % 相当数 O 量 的土地被 囤积和倒卖 。 事实上 , 对供 出土地 的开发 周期
方 向和调控重点 , 土地管理部 门才能对症下药 , 通过有效 采取诸如控制土地供应总量 结构 、 速度 布局 、时序等 措施并协同其他部门的调控政策来实现对国民经济发展 的
宏观调 控 , 达到保 障经济 又好又快发展 。 只有这样土地管
理部门在经济运行 面临不稳定和不健 康因素需要进行宏观 调控 时方能方寸不乱 ,应对 自如 。
二 打通部 门业务壁垒 ,形成业务数据链条
当前管理中亟 需解决的问题是业务数据 的互通 , 仅 不 是主管部 门之间的信 息互通 问题 , 主管部 门内部 业务部 门 之 间的信息共享也是很 大的 问题 ,数据不共 享 、标准不 同 描述不~ 、业务前后脱 节 无法串联跟踪 。事实上 , 在整个业务过程 中,土地是载体 , 是不变化的 ,变化 的是
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现状及对策——以娄底市为例
。
同时
,
资源 供 需 矛 盾 加 剧 资 源 利 益 诉 求 增 多 土 地 管理 参 与 宏 观
调 控 保 障经 济发 展 用 地 需 求 的 压 力 与 日 俱 增
、 。
城 镇 建 设 以改 造 提 质 为 主 以 新 建 扩 容 为 辅 城 镇 发 展 不 注
, ,
笔 者对 娄 底
,
意 节 地 挖 潜 建 设利 用 粗 放 低 效等 问 题 逐 步得 到 解 决
、
。
市 土 地 管 理 参 与宏 观 调 控 的 现 状 及 存 在 的 问 题 进 行 分 析 并
就 今后 土 地 管理 如 何 进
一
步发 挥 宏 观 调 控 作 用 进 行 思 考 和
表
1
娄底市
2004
-
2007
年用地情况
探索
。
≠咎
j
。
j
:
土 地 ; 观 调 控 ; 效 ; 在 问题 ; 策 对 宏 成 存
.
一
武汉 地 质
学 院 学报
,
i 984
,
脊椎 动 物 与 古 人
.
类
,
i 979
,
i 7 (2
)
.
(3)
.
[ 9 ] 高 红 湘 湖 南茶 陵 盆 地 红 层 的 划 分 [ J ] 古 脊 椎 动
“
”
.
5 【] 湖 南省 地 质 矿 产 局 湖 南省 区 域 地 质 志 [M] 北 京 :地
. .
Z U U 0
干
.
肆'
J -
喟料
La
n
d &Re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土地管理工作
-
16 3 -
需要是第一位的,土地管理工作必须与国家和 源的关系。 土地管理工作要保护节约资源 , 障 置、 保 低效工业用地 60 2 亩。 社会发展 的需要相适 应 , 不能滞后 , 不能脱节 、 支持发展 , 是土地管理部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 2 严格遵守征地制度 。 . 6 严格依法办事。 控 更不能扯后腿。科学发展观的发展必须坚持 以 展观的核心所在 ,既要稳妥地开发利用好土地 制征地规模 , 维护职工合法权 益, 要严格执行上
上层建筑相协 调 , 推进经济、 政治 、 文化建设 的 2 耕地 和基本农田的必须予 以保护。 _ 3 要坚 方式 ,推进土地集约利用。要通过加大宣传 力 各个环节、 各个方 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 , 就是 决执行 国土资 源部征地 工作 “ 四个必须 ”基 本 度,努力形成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 、 要促进人与 自 然的和谐 , 实现经济发展 和人 1、 农 田“ : 3 五个不准” 和非农 建设用地“ 六个不报批” 绩 观、 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的 良 风尚, 好 资源 、 环境相协调 , 坚持走生产发展 、 生活富裕 、 的规定 。 要严格建设用地审批 , 严禁各类建设用 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资源集约型的土地利 生态 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 保证一代接一代地 地 占用基本农 田, 严格执行 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 用和发展的新 路子 。 永续发展。 所以 , 明确土地管理工作的指导 严禁执行基本农 田占用审批 ,保证土地合理合 必须 思想 , 是坚持科学发展 观, 那就 珍惜爱护好每一 法开发。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人为本 为本 , 基本内涵是全面 、 协调 、 可持续 发 展。 以人为本应包含面 向全国人民, 为全国人 民 服务 , 又包含以土地管理工作者为本 , 调动全员 因素 , 发挥全员力量 , 通过全国各级土地管理 部 门和所有土地管理工作者的共 同努力 ,创造以 经济建设 为中心 , 全面推进经济、 政治 、 文化建 设 ,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 面进步的土地 管理 工作业绩。 在土地管理工作中要 协调发展 , 就是 要统筹城乡发展 、 统筹区域发展 、 统筹经济社会 发展 、 统筹人与 自 然和谐发展、 统筹国内发展 和 对外开放 , 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 经济基础 和 资源 , 又要为子孙后代发展留下生存空问。 在我 国当代经济发展中独树一帜的浙 江省,一直 在 这方面进行着非常有成效的实践 。他们用仅 占 全国 110的面积创造 了全国 18的 G P并 在 /0 , D, 用地 日 益紧张的情况下, 连续 1 年实 现耕地 占 3 补平衡 。 特别是在这次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 为 了保证经济更快平衡发展, 各地 用地 压力进 一 步加大。 对此, 国土资源部领导多次提到, 破解资 源压力的着力点要放在转变发展理念 、发展 方 式和创新体制机制上。一直敢 为人先的浙江省 在这方面又有 了宝贵的探索。 级国土部门关于“ 四个不批 , 一个保障” 的规 定, 并严格控制征地规模。 要认真贯彻实施《 行政许 可法》全 面推 进依 法行 政 , , 继续采取对典型案 例公开处理和查事与查人相结合 的办法 ,严肃 查处破坏浪费土地资源的行为 。十分珍惜和合 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 切实保护耕地 . 是必须长期 坚持 的一项基本国策。各级土地管理部I 和全 ’ 1 体 土地管理工作者要坚定不移地服从宏观调控 这个大局 , 认清所担负的任务 , 履行好应 有的职 责, 坚决落实好党 中央的宏观调控措施。同时 , 进一步深入开展土地规划利用 ,转变土地利用
土地管理法与土地征收宏观调控与微观运营的结合
政策导向
宏观调控政策通过调整土地利用 政策、土地供应政策等手段,对 土地市场进行引导和调控,从而 影响土地管理法的实施。
土地利用规划
宏观调控通过制定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明确土地利用的方向、结 构和布局,为土地管理法的实施 提供指导和依据。
土地市场监管
宏观调控加强对土地市场的监管 ,规范市场秩序,防止土地投机 和恶意炒作,确保土地资源的合 理利用。
02
土地管理法概述
土地管理法的定义和作用
定义
土地管理法是指国家为了调整土地关系,组织和监督土地的 开发利用,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而制定的法律规范的 总称。
作用
土地管理法在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市场的规范 和发展、土地权益的保障和维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 是国家管理土地资源的基本法,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 供了法律保障。
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土地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其合理配置对于经济发展至关 重要。宏观调控有助于引导土地资源向高效、环保、创新 等方向配置,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通过土地征收的宏观调控,可以平衡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 利益关系,确保土地资源的公平分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
宏观调控的政策和措施
土地供应计划
展望
未来可以进一步探讨土地管理法与土地征收宏观调控与微观运营的结合机制,加强相关理论研究和实 证分析。同时,可以关注土地征收中的新问题和新挑战,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以更好地保障被 征收人的权益和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国家鼓励节约集约用地,提高 土地利用效率。这一原则要求 在土地利用过程中,要注重节 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强度, 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创新土地科学管理之路——江苏落实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实践与思考
同比下 降 了 97个 百 分点 ; 宅用 . 住
地 2 .% , 比上 升 了 64个 百 分 38 同 .
展, 初步走 出 了一条符 合科 学发 展 观要求 、 有江 苏特点 的土 地管理 具
土地资源与日 益增长的 明劓勇 噻堕
用 地 需 求 矛 盾 , 必 须 正 确 面 对 的 是 严 峻课 题 。国 家 作 出土 地 政 策参 与
控制 固定 资产投 资过快 增 长 。 是 土 地 政 策 参 与 宏 观 调 控 的 首 要
服务 业 用 地 比重 逐 步 提高 。2 0 05
集 中力量 开展存 量土 地大清 查 , 积
极 引 导 新 上 项 目优 先 使 用 存 量 土
地 和闲置 土地 , 从严控 制新增 建设 用地 。2 0 0 5年 , 全省存量建设 用地 占供地总量 的 4 %,0 6年 ,存量 3 20
建 设 用 地 占供 地 总 量 的 2 % ,0 7 5 2 0 年 , 省 存 量 建 设 用 地 占总 供 地 总 全 量 的 2 .5 ,有 效 地 提 高 了 土 地 88 % 利 用效率 。
维普资讯
创 新 土 地 科 学 管 理 之 路
— —
江 苏 落 实 土 地 政 策 参 与 宏 观 调 控 的 实 践 与思 考
维普资讯
省 外 动 态
江 经,也 地 疆塞j蔫 骜 需 省 ,限 苏 济理 用 求 处 是 是 强好 的 攮蠹 霸 大 省有 ! !
合 法 的 项 目建 设 批 准 文 书 一 律 不 得 供 地 , 水 平 重 复 建 设 项 目一 律 低 不 得 供 地 ,严 重 浪 费 土 地 资 源 的 “ 绩 工 程 ” 律 不 得 供 地 , 地 补 政 一 征
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机制分析——基于主体功能区调控视角
一
、
引 言
二 、土地政 策参与 宏观调控研 究 的简 要
述 评
国内外许 多学 者都 对土地 政策 与房地 产 的关 系
进 行 了研 究 。P o l 对 美 国华 盛顿
随着 福利 分 房 制度 的终止 , 房地 产 业 开始 蓬 勃 发 展 起来 。近 年来 , 房 地 产业 已成 为许 多 城 市 的支 柱 产业 。然 而 , 随着经 济 的快速 发展 , 房地 产市 场渐 渐 出现 了房 价上 涨 过 快 , 空置 率 过 高等 严 重影 响其
结构方面分析其 与土地价格 的关系, 可深化研 究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 的机制及 其对房地产价格产生的影 响。 关键词 : 土地政策 ; 房地产价格 ; 主体功能 区
中图分类号: 1 7 0 6 2 . 9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3 — 3 8 9 0 ( 2 0 1 3 ) 0 3 ~ 0 0 2 2 — 0 3
香 港地 区 的房 地产 价格 与土地 价格 关 系进 行 了实证 检验, 结 果证 明房价 与地 价之 间不存 在 因果关 系 。 而 我 国学 者 对于 该 问题 的研 究 基 本持 两 种 观点 : 一种 认为, 土地价格 很 大程度 上决定 了房地产 价格 ; 另一
竟产生怎样的影响 , 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粱
佳
( 东北财经大学 工商管理学 院 , 辽宁 大连 1 1 6 0 2 5 )
摘要 : 我国住房 商品化已有 三十多年 的时间, 房地产业渐渐从 稳定 发展 走 向了发展过 热的阶段。为此, 国家 出台了
大量 的土地政 策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从土地供应政策 的三个 角度 即土地供应量 、 土地供 应方 式和土地供应
学习实践活动要把握好三个着力点
伸 的问题 、解决 系统 力量整合 的问题 、解决 系统 整体优 势发挥 的问题 ,按 照 “ 立、改、废 ”的要求 ,在 已有规 章制度 的基础上 ,进一步修改 完善 ,重点放在狠抓各项 制度的全面执行上。 不 断提升对 土地管理 的技术支撑能力 ,必须 以改进 作风 、扎实工作 、增强执行力 为基础。 除了要坚持不懈 的努力学 习和构建完善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机制 ,更 重要 的是 要通过 我们 的工作 来更 好 的发 挥其 作用 和效 能。首先要求我们的工作作风要过硬 ,努力做 到思想作 风要求实 ,工作作风要务实 ,学风要严实 ,生活作风 要 老实。其次要求我们要增强执行能力 ,主要体现在 :提 高对 事业 及其 前景有清 楚的了解 和把 握能力 ;提高对上 级 和领 导的决 策 、指示 、要 求、意 图有正确 的理 解能 力;提高将 目标转化分解 为任务 的能 力;提高将任务过 程化 、 目标阶段化 、过程环节把 握尤其是重点环节把握
学习实践活动要把握好三个着力点
省 国 土 资源 执 法 监 察 总 队总 队长 孙
省 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总 队按照省委和厅党组学 习实 践活动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 。紧 紧围绕构建保 障和促进 科学发展新机制这条主线 ,认真部署 、扎实推进学 习实 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通过前一阶段的学 习实践活动 ,我 认为应把握好 以下三个 着力点 。 解放思想 ,改革创新 ,着力转变不适应 、不符合科 学发展 的思 想观念 。在 国土 资源信 访 与执 法监 察 工作 中 ,具体表现 为有 的同志错误地将 国土资源信 访与执法 监察 工作 “ 服务 ”于经济和社会发展 的大局 ,简单理解 成 “ 服从 ”于经济和社会发展 。有 的认识上存在偏 差 , 虽然认 为国土资源信访 与执法监察工作 非常重要 ,但仅 仅从本部 门权力和工作地位需要 出发 ,不 能从科学 发展 观 的高度得出认识。有些 同志对于 国土资源信访 与执法
第三章第一节土地宏观调控
四、土地宏观调控的主要内容
4、土地供应价格调控
由于我国城市土地属国家所有, 地价关系反映着国家与投资 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因此,国家完全可以通过地价杠杆来实 现让利与取利,从而有效地调节资本在不同的级差土地以及部门 和产业间合理流动, 直接或间接制约甚至决定投资的方向, 从而 对经济与社会发展进行调控。
建设用地总量调控主要通过编制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 利用年度计划来实现。 我国第一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是在1986 年。1997 年进行了第二 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2004 年-2009进行的第三次土地利用总 体规划修编确立的三个原则是: 严控建设用地增量; 严保耕地特别 是基本农田; 严防随意调整规划基数。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提出了坚守18亿亩耕地红 线的目标,到2010年和2020年,全国耕地保有量分别保持在18.18亿亩 和18.05亿亩。2010和2020年,全国新增建设用地分别为195万公顷 (2925万亩)和585万公顷(8775万亩)。通过引导开发未利用地形成 新增建设用地125万公顷(1875万亩)以上。
五、土地宏观调控的功能
3、引导集约节约用地, 保护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以需求为到导向转向以供给为导向 严格控制增量建设用地供给 盘活存量用地 建立集约用地评价体系 4、规范土地市场, 创造公开公平的发展环境
建设用地供应总量控制制度 城市建设用地集中供应制度
第十三章 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
2016年12月9日
《土地经济学》之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
2016年12月9日
《土地经济学》之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
2016年12月9日
《土地经济学》之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
三、我国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现状
(二)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成效 1、土地供应与经济增长基本相适应 2、土地政策约束了固定资产投资的过快增长 2006年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5%,低于2004年的28.8%和2005年的 27.2%。2007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6.7%,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4.6个 百分点。与此相适应,2003年以来,建设用地供应始终都是在固定资产投资增 长的下线波动,比较有效地遏制了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过快增长。 3、供地政策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对一些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项目和大量耗费资源的建设项目,实施了限制和禁止 用地,促使经济发达地区工业用地比重开始降低,房地产开发用地和其他用地 比例都有所提高,土地供应向中高技术密集型产业集中的趋势开始明显出现。
4月13日,住建部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 4月17日,新国十条 9月,严查空置率
6月12日,七部门联合发文加快公租房建设 12月,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2016年12月9日
《土地经济学》之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
三、我国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现状
(四)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土地政策调控如何控制高企的房价?
2016年12月9日
2016年12月9日
《土地经济学》之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
三、我国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现状
(一)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实践历程
2、2004年,土地政策的历史性转折 3月18日,国土资源部和监察部联合发出《关于继续开展经营性土地使用权 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情况执法监察工作的通知》,全面推行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出 让制度,严肃查处违法违规批地用地行为。要求各地在2004年8月31日前将历史 遗留问题处理完毕,即影响深远的“8· 31大限”; 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严格土地管理的 紧急通知》; 5月,国土资源部发出《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紧急通知精神进一步严格土地 管理的通知》,这两个政策实质上暂停半年农地转用审批; 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该文件被认为是土 地参与新一轮宏观调控的标志性文件。
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土地资产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土地资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土地作为城市最大的资源性资产,这个资产管理、经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只有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使合理用地、节约集约用地变成实实在在的行为,在土地市场建设和发展中,积极探索,改革创新,着力搭建以人为本,公平竞争的用地平台,建立更加规范有序的土地市场秩序,才能走出一条新形势下用好土地资源,经营土地资产,服务城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路子。
作为国土资源管理参与宏观调控平台的土地市场建设的培育与规范,无疑象一只“无形之手”,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有深刻认识我市在土地市场建设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有效运用好土地市场这只“无形之手”,建立起市场配置资源的长效机制,实现政府对土地资产的有效调配和集中统一管理,才能发挥出国土资源参与宏观调控的积极作用。
一、我市土地资产管理回眸我市地处鲁西南,工业基础薄弱,城镇化水平不高。
近年来,为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市委、市政府强化土地资产意识,完善土地征收、收购储备制度,积极推进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不断完善土地市场运行机制,土地资产经营取得了显著成绩,据估算2003年至2010年,我市城区公开出让国有土地135宗,面积8428。
8085公顷,实行土地收益53。
1479亿元。
市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资金投入,增强了城市的服务功能,城镇地价水平明显增高。
这部分升值的地价本应由政府收取,最终回归社会用于城市建设再投入、再升值,但由于土地市场建设不规范,城市大量的土地掌握在用地者手中,一些单位和个人正是看到了土地的潜在价值,最终成为政府投资土地上的最大受益者,作为投资者的政府却没有得到应得的回报,造成了国有土地资产的白白流失。
据估算我市城区现有国有土地资产就达上百亿元,如果经营管理得当,就会为城镇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为了强化政府管地权威,使政府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1]15号)文件下发后,市政府采取措施,控制建设用地供应总量,按照合理配置、有效利用土地现状的原则,编制建设用地区域的详细规划,确定开发强度、地块用途,统筹安排各类建设用地。
土地参与宏观调控的机制与手段选择
经济的保障作用 。据测算 , 人类 8 %的食 物以及其他生 活 8
必需 品 , % 以上 的 肉、 、 9 5 蛋 奶是 由耕 地 提供 的产 品 转化 而来 的 , 产 品为 原 料 的 加 工业 产 值 占到 轻 工 业 产 值 的 5 % 以农 0
垒
揎
段, 调控手段、 路径选择、 传导机制等问题 壁 二 塞釜 廛鲨二 塞= 些 量 壹 垫剑 堑些堡 薹 =
些型 旦垫 型 丛 些塑 型 些塑 些堡垒量 些 童坌坠量±丛墨鱼 室
关键词 :土地管理 ; 宏观调控 ; 机制 中图分类 号 : 3 12 F 0 . 文献标 识码 :B 文章编号 :17 -9 5 2 0 ) 60 1 -2 6 26 9 (0 8 0 - 60 0
一
6 % 。在 我 国 , 0 耕地 还 直 接 或 间 接为 农 民 提 供 了 4 % 一 0
6% 的经济 收入 和 6 % 一 0 的生 活必 需 品 ; 0 0 8% 另外 , 土地 与 供 给密切 相关 的房地 产 开发 投资 对 G P增长 的直 接贡 献 大 D 约为 13 百分 点 , 上 问接 贡 献估 计 可 达 到 19至 2 5 .个 再加 . .
个百分点 。
当然 , 民经 济 的运 行 对 土 地 利 用 同样 存 在 着 传 导 作 国 用 。这是 因为 , 地需 求 从 根 本 来说 是 一 种 引致 需 求 , 土 国民 经济 作为 一个 系统 , 良好 运行必 然要 求土 地 资源 的配 置 与 其 其他 社会 资 源能够 相配 合 , 实现 自然持 续性 、 经济 持 续性 、 社
土地 政策参 与宏 观 调控是 我 国特殊 国情 下 的特 殊选 择 , 也 是我 国土 地管理 制度 的一 大创新 。但 是 , 地政 策参 与 宏 土
构建国土资源保障科学发展新机制理论与实践——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国土资源参与宏观调控、矿产资源国
.
研 究论 文 为 主
、
。
内容包 括 :我 国参与 国 际矿 产合作 的
、 、
。
重 要 意 义 基 本 思 路 主 要 目标 政策措 施 以 及 我 国
,
征 文 特设
3
一
、
二
、
三
6
等稿 共
篇
,
30
篇 颁 发证 书 其
,
。
企 业 参 加 其 他 国 家 矿 产勘 查 开 发 的 可 能 机 会 可 行 途
宏 观 调 控 中 资 源 环 境 政 策 的 调 控
"
IV用 与 实 现
4
.
:
北 京 市 西 城 区 阜 内大 街
,
号 国土
。
方 法
7
.
资 源 部 信 息 中心 期 刊 编辑部 邮政 编码
宏 观 调 控 中 资 源 税 费 政 策 的 调 控
"
10 0 8 1 2
Fg 用 与 实 现
方 法
六 论 文评 选
维普资讯
构 建 国 土 资 源 保 障科 学 发 展 新 机 制 理 论 与 实践
—
—
国 土 资 源 信 息化 建设
、
国 土 资源 参与 宏 观 调 控 矿 产 资源 国 际 合 作
、
缸圭 蔓 三 匝匹国目 二篚
为 了研 究 解 决 国 土 资 源 保 障 科 学发 展 进 程 中的 主 要 矛 盾 和 关 键 问 题 总 结 推 介 国 土 资 源
国 土 资 源 信 息 化 对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的 影 响 国 土 资 源 信 息 化 建 设 的 顶 层 设 计
。
宏观调控概念权威解读
宏观调控概念权威解读
宏观调控是指政府利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等手段,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和控制,以达到稳定经济增长、控制通货
膨胀、促进就业和改善收入分配等宏观经济目标的一种经济管理手段。
它是国家对经济运行的总体调控,旨在实现宏观经济平衡和社
会稳定。
首先,宏观调控的核心目标是实现宏观经济平衡。
这包括控制
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增长、维护国际收支平衡等。
通过调节货币供
应量、调整利率水平、运用财政政策等手段,政府可以影响整个经
济的总体运行状况,以达到宏观经济平衡的目标。
其次,宏观调控还包括促进就业和改善收入分配。
政府可以通
过扩大基础设施投资、调整税收政策、加强社会保障等措施,来提
高就业率和改善收入分配,从而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此外,宏观调控也涉及到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政府可以通过
引导产业发展、支持科技创新、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等方式,来调整
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总的来说,宏观调控是国家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调整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等多种手段,来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以实现经济平衡、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它需要政府具备一定的预测和决策能力,同时也需要充分考虑市场机制的作用,以实现政府与市场的良性互动。
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
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利用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地供给的总体安排。
制定、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引导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结构、方向,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键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具有超前性,要用于调节下一个经济周期,准确说是要用在下一个经济收缩期。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刚性的和不可随意变动的规划对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调控作用。
年度建设用地计划是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中的远期规划和控制规划,对第二年度城市(含建制镇)各项土地利用和供应的数量结构、空间布局及其组织实施的安排计划。
主要包括新增城市和公益事业建设用地计划、旧城改造拆迁周转用地计划、行政划拨用地和有偿出让土地使用权的总用地数量和结构计划等。
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情况,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建设用地计划调节土地供应,已成为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今后一个时期内需要完成的一个重点任务和目标。
调整产业供地结构,限制过热产业的土地审批和供应。
严格控制供地结构。
通过科学测算制定出每个城市工业、科研、教育、基础设施等的比例结构,特别是控制好房地产开发用地的比例结构。
对开发区用地,要合理规划,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努力提高生产型、加工型项目用地比例。
坚决停止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条件项目的土地供应,从严审批钢铁、电解铝、水泥等行业的用地。
对铁合金、电石等行业的土地供应适度从紧对房地产供地要积极调整供应结构,加大普通商品房的土地供应,限制高档公寓等高档商品房用地的土地供应,停止别墅类土地供应。
停止对高尔夫球场的土地供应。
严格控制大广场、宽马路、行政办公楼、培训中心的土地供应。
对建设项目用地实行指标控制制度。
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可移动性,要求必须集约用地。
为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应尽快制定和出台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管理办法。
制定实施建设项目用地控制指标的办法,对各类建设项目用地,严格按照投资强度、土地利用强度、投入产出率和容积率等土地利用评价指标,实行指标控制,从源头上控制粗放用地,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如何参与宏观调控的思考
事实证 明,他们 的规划实施得 很 好 ,真 的 “ 要管 1 0 ”, 由此 可 见 0年 他 们 的 土地 规 划 的 确有 “ 性 ” 刚 1 0 之 久 ,有多 少不 可预 见 的 “ 0年 变 化 ” 。其 实 ,他 们 的 规划 有 一 定 的
参与和 科学论 证 ,不 少地方土 地利用
和土 地利用年度 计划从严控 制征地规
模;针对建设用 地总量增 长过快 ,违 规 划是深化 改革和严格土 地管理 的重
法、违规 、重 复低 效用地现 象屡禁 不 大 举措 ,是 一件关系 国家和人 民长远
维普资讯
和各项用地 的关系 ,应如 人的 “ ” 骨
行情况负总责 ”。 科学制 定和严 格实施土地 利用总 体规划事关 国家和 人 民长远利 益。党 的十六届 六 中全会 指出: “ 必须坚持 科学发展 。切实抓 好发展这个 党执政
与 “ 肉”的关 系 。 “ ”的作用就 是 骨 “ 定型 ”,应 该管长久 : “肉”是 围
长 效 的 规 划 要 求 规 划 有 “弹
三 、土地利 用总体 规划要 变带 性 ”。原国家土地 管理局局长邹玉 川
“ 脆性” 的 “ 性” 为有 一定 说 ,西 欧国家 的规划 讲究科学论证 , 啊
并 广 泛 征求 公 众 意 见 , 一旦 公 布 实 施 ,要管 10 都没问题 。 0年
规划 的可操作性不 足;四是不少地方
府 。规划 的严 肃 性 和 控 制力 在 这 种
“ 变来变去 ”中显得很 “ 虚弱 ”。规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 制都是层层分指 划 的 “ 刚性 ”由此带有 “ 脆性 ”。 标,层层落实指标 ,且规划过分强调 “定 点、 定性 、定 位 、 定序 ” ,太
土地宏观调控的IS-LM模型建立及其分析
土地宏观调控的IS-LM模型建立及其分析摘要在宏观经济模型IS-LM的基础上,引入土地的供应量变量,建立了土地宏观调控的IS-LM模型,分析土地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及其调控效果。
结果表明,土地供应量越大,均衡收入水平也越大;较大的土地边际投资倾向、较高的土地自发性支出都对均衡收入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IS-LM模型;土地政策;宏观调控;土地供应量IS-LM模型是诺贝尔经济学得主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在1937年创立的,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它综合地描述了凯恩斯主义总需求理论的全貌[1,2]。
IS-LM模型常被用来分析宏观经济运行和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
该模型是考察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相互作用同时达到均衡时的宏观模型,包含IS曲线和LM曲线[1]。
IS曲线用来对产品市场均衡进行分析,LM曲线则是对货币市场进行均衡分析。
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是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根据这一决策,中央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是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特定发展阶段的一个新选择,因此对其经济学理论研究还不系统。
在政府主导型经济发展模式下,土地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其对宏观经济如何调控、调控的效果如何、调控的理论依据是什么等问题,需要从理论与实践2个层面进行研究。
本文试图将土地要素引入到宏观经济IS-LM模型中,研究这一要素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为土地政策参与宏观经济调控寻找规律和依据,为土地宏观调控奠定经济学理论基础。
1IS-LM模型介绍IS-LM模型是指在宏观经济中当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的组合,这一模型反映了IS曲线和LM曲线的各种协调动态变化[3-5]。
IS 曲线对产品市场进行分析,反映收入与利率的关系,方程构成如下:总需求:Z=C+I+G(1)总供给:Y=均衡产出(定值)均衡条件:Z=Y这里,消费函数C=c(Y),并且假定:C=C0+c(Y), 00(3)其中I0为自发投资支出,b为投资的利率弹性系数,即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程度。
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的通知
北京房地产政策2009-1编辑符轩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国务院同意国土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的《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更加突出,保护农用地特别是耕地的形势日趋严峻,统筹协调土地利用的任务相当艰巨。
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的根本方针,统筹土地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导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规划城乡建设的重要依据。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要求,科学分解并层层落实《纲要》确定的土地利用主要指标,尽快组织完成地方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并依照法定程序报批。
地方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主要用地指标和用地布局安排必须服从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各部门、各行业编制相关规划,也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地规模和总体布局安排。
要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整体控制作用,严格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从严审查各类建设规划中的用地规模和标准,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必须及时调整和修改,核减用地规模,调整用地布局。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注重协调配合,认真落实《纲要》提出的各项任务和措施,确保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顺利实施,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要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执行情况负总责,严格落实保护耕地目标责任制,确保《纲要》确定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二00八年十月六日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前言为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更好地统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土地利用的方针、政策,在《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1997-2010年)》基础上,制定《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科学发展新机制中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认识
摘要:本文分别从对科学发展新机制中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原则、内容和目标进行分析,简要阐述了笔者对科学发展新机制中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认识。
关键词:科学发展新机制;土地管理;宏观调控;认识
中图分类号:f3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1-828x(2011)04-0073-01
科学发展观是指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传统观念,构建新形势下的土地管理宏观调控体系和科学发展新机制。
土地管理作为宏观调控的一部分,毫无疑问也会受到科学发展观的启发和指引。
一、对科学发展新机制中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原则的认识
土地宏观调控是政府以土地作为手段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政策
和措施的综合。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同样也使得我们对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原则有了全新理解和认识。
土地管理是宏观调控的一部分,因而,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也必须以宏观调控的原则为指导。
首先,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土地是人类生存的根本要素。
然而,土地是一种稀缺资源,因而,无论是土地作为一种资源配置还是作为一种权利配置,必然要求公平分配。
公平配置原则也就必然成为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原则之一。
如在宏观上,必须考虑土地在不同用途之间的分配公平。
而在农用地内部,则要依据农村产业结构及其变动对土地的要求考虑如何实现耕地、林地、
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之间的合理、公平配置。
其次,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协调的发展观。
土地资源是一种有限的重要资源,土地资源需求的增长性与土地资源供给的稀缺性之间的矛盾历来是土地利用的核心问题。
因而,公平配置后的高效利用成为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另一重大课题。
所以,高效利用原则也将是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原则之一。
再次,科学发展观是可持续的发展观。
人类社会生生不息,土地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有限资源,不仅要强调当代人之间的分配公平,更要重视代际之间的机会公平;不仅要重视当代人之间的数量分配的公平,更要重视代际之间在土地利用条件和环境之间的公平。
因而,可持续利用和发展原则将是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又一原则。
原则是概括性地对事物特性的描述和总结,这也使得原则具有开放性。
我们不能否认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中其他原则的存在,但公平配置原则、高效利用原则,以及可持续利用和发展原则必将成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基本原则。
二、对科学发展新机制中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内容的认识
近年来,由于我国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传统的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内容的宏观调控发生作用的基础发生了变化,已经无法满足现实社会经济宏观调控的要求,这也催生了土地宏观调控这一新课题。
科学发展观不仅要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
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
这也让我们对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内容有了更系统的认识。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土地供应调控。
土地在我国是一种稀缺的国有垄断资源和生产要素,土地供应的宏观调控无疑是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最主要内容。
建设用地总量是影响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的重要因素,控制建设用地总量,是调控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
建设用地总量调控主要通过编制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
来实现。
2、现存用量控制和潜在存量盘活的可持续调控。
土地是有限的不可再生资源,因而,解决有限的土地供应和不断膨胀的土地需求之间的矛盾最主要的办法还是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这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提出的本质要求。
存量土地是指现有城乡建设用地范围内的闲置未利用土地和利用不充分、不合理、产出低的土地,即具有开发利用潜力的现有城乡建设用地。
国家通过与此相关的宏观调控政策措施来实现用量控制的可持续调整。
与此同时,国家通过鼓励推进闲置土地清理和建设用地整理,加强城中村改造和旧城改造来实现潜在土地存量盘活的可持续调控。
3、土地资源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的统一调控。
十七大报告在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
建设“两型”社会,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
由于资源环境问题存在外部性,完全依靠市场无法达到资源配置最
优状态解决资源环境问题,需要将负外部性的社会成本内部化,以降低污染排放和资源滥用;将正外部性的社会收益内部化,使具有正外部性的环境友好产品和服务达到社会最优的供给水平等等。
由于传统市场机制无法通过看不见的手解决外部性问题,因此,我们必须依靠政府的制度安排实现外部性的内部化土地作为社会经济
发展的一大资源,而且是具有垄断性的资源,因此,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和“两型”社会建设的号召下,改变过去只重视土地经济效益,加强土地的生态效益保护和调控也将成为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内容之一。
三、对科学发展新机制中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目标的认识
首先,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实践表明,土地管理已经成为宏观调控的一部分,所以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目标也必然受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约束,即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
这也是“全面发展观”对作为宏观调控的部分之一的土地管理服从于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必然要求。
其次,“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目标离不开耕地保护这一基本国策。
耕地保护目标是土地资源管理的首要目标,这也是由我国的特殊土地国情决定的。
所以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一定要实现耕地保护、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目标。
再次,“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不仅要求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要保障好13亿人的吃饭问题,将耕地保护置于重中之重,同时也要
求土地管理参予宏观调控保证好人们的住房问题。
因而,抑制房价的过快增长,加快提供保障性住房等必然成为土地管理参予宏观调控目标的应有之义。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纲领性指导,其内涵深刻而全面,因而也必将对作为宏观调控内容之一的土地管理产生启示和指导作用。
本文在全面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之上对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目标、原则和内容提出了一些肤浅见解,希望有益于国土资源管理科学发展新机制的构建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