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的停顿与断句()
[公开课课件]文言文阅读:断句与划分节奏
• ②“动词+而+动”,表顺接,这时 “而”后面就不能停顿。 • 例:怒而触不周之山 • ③“而”连接词性相同的两个词语(即两 个名词、两个动词、两个形容词),表示 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 或不译,这时“而”后不应该停顿。 • 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④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 且”、“就”或不译。 • 例: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人教版九年级语文
文言文阅读: 断句与节奏划分
授课教师:尤溪县第五中学 指导老师:尤溪县第五中学
林先欣 郑 瑾
教学目标 • 1. 分层要求掌握断句与划分节 奏的基本规律。 • 2. 明确中考考点断句与划分节 奏的出题方式及解题思路。 • 3. 积累划分节奏的例句。
停顿
句间(断句)
A类 练习 • 1. 盖 / 大苏 /泛/赤壁云 • 2. 夫 / 环而攻之 / 而不胜 • 3. 而 / 山不加增 • 4. 然则 / 何时而乐耶 • 5. 故 / 自号曰醉翁也 • 6. 今齐地/方千里
B类 练习 • 1. 俄而百千人大呼 • 2. 人不知而不愠 • 3.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 4. 中轩敞者为舱 • 5. 已而夕阳在山 • 6. 颓然乎期间者
划分节奏A类
• 3. 省略成分的地方要有节奏停顿。
/ / / • 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再”、“三”后省略动词谓语“鼓”, 应略停,以体现谓语的省略,不能读成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划分节奏A类
• 4. “古二今一”要停顿。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 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 • 例①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 • ②可/以一战 • ③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北人食菱文言文停顿
北人食菱文言文停顿断句
北人食菱断句如下: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
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译文:
北方有个自从出生就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有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
有的人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
那人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短处),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
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地把不知道的东西当做知道的东西。
出处:《雪涛小说》,作者:明-江盈科。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06文言文的断句(学生版+解析)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06.文言文的断句【思维导图】【知识要点】一、知识点断句:断句,断句又称“句读”,是阅读文言文最基本的能力。
我国古典书籍上本无标点符号,古人通读时根据文义作停顿,或同时在书上按停顿加圈点,叫做断句。
这种“句”往往比现在语法所讲的“句“短。
二、断句的方法(一)基本方法:读文段,知大意阅读。
通过语感逐字翻译句子,明确大意。
根据句意面出朗读节奏。
(二)借助词性断句。
标出文段中的重要的名词,特别是专有名词。
如人名、地名、事名、物名、官名、族名、国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朝代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小结归纳:(1)主谓之间、谓宾之间、谓语中心词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2)古人的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称等的后面要停顿。
(三)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在句尾的语气词:者、也、矣、焉、哉、耶、耳、邪等。
在句首的单音节发语词:夫、惟、盖、凡、苟、若、岂等。
句首的复音节虛词:至若、于是、是故、若夫、至于、嗟夫、虽然、然则等。
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焉、何如、奈何等。
(四)句首的时间词之前往往断开时间词主要有:少顷、少时、顷之、俄顷、忽、忽然、既而、俄而等。
(五)借助对话标志词断句特殊对话标志:语、曰、云、言、道、谓等。
(六)借助文言句式断句如判断句、宾语前置、倒装句等。
(1)如:…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等;【解题方法】1.主谓之间要停顿。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
2.动宾(动补)之问要停顿。
①受任/于败军之际。
3.句首语气词(发语词)要和后面的句子分开。
①盖/竹柏影也。
4. 句首表示假设、转折的连词(若,至若,而,然则)后面必停顿。
①然则/何时而乐耶?5. 句首总结性的词语如”故”、“是故”、“是以“后面必停顿。
①故/自号日醉翁也。
6.承接前文的指示代词之后要停顿,如“是”“此”。
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
•七、依据文言句式划分。
文言文当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倒装句式,比如 说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倒装,定语后置等等这些特 殊的句式,那么就需要保证不影响文言文意义的 情况下来进行断句。 例如:
①何陋/之有? ②两三点雨/山前
•八、根据古代知识划分朗读节奏。
• ①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 • ②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兰亭集序》) • 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爵位、史实、地名要 准确把握,正确停顿不能肢解。
• 句首或句中出现“虽、故、则、若、而、是 故、然则”等表假设、转折等的连词,往往 在这些关联词语后面停顿。 • 如:①故/君子有不战。(《孟子二章》) • ②而/山不加增。 (《愚公移山》)
•四、连用的两个单音词之间要停顿。
• 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出现构成与现代汉语中的 双音节词相同的词语,要根据句意认真分析,这样 的词语在古汉语中往往是两个单音节,朗读时中间 停顿才合乎语意。
例题解析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
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句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 有些文言句子句首含语气词(发语词),表示将发 表议论或提示原因或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 等,如“盖、夫、且夫、若夫、至若、岂若”等, 诵读应稍加停顿。
• 5、并列短语之间要停顿。
• ①山肴/野蔌。(《醉翁亭记》) • ②沿/溯阻绝。(《三峡》)
•六、根据逻辑意义划分。
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朗读节奏 初 中阶段所选文言文中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句:其一 犬坐于前(《狼》)此句中对“犬”的理解最为 关键:不能理解为“狗”,而是“像狗一样”, “犬”是名词作状语。这句话的意思是:其中的 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屠夫)的前面。根据文句 意思的理解,这句话的停顿应在“其一”的后面 才是正确的,即:其一 / 犬坐于前。 对下面 这个类型句子的节奏划分也要遵循逻辑意义:然 / 得而腊之 / 以为饵 (《捕蛇者说》)。
2020届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断句、解词、译句)学案
中考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断句、解词、译句)一、【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方法】(1)主语和谓语之间(优先停顿)、动词和宾语之间要停顿(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可以不停顿)。
例:先帝/不以/臣卑鄙。
(2)发语词后要停顿(优先停顿),如“至于”、“夫”、“若夫”、“盖”、“且”等。
如: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3)句首关联词后要停顿(优先停顿)。
例:然则/何时而乐耶?(4)句首状语后要停顿。
(5)在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在现代汉语中诗意个复音词的,要分开。
例:可/以一战。
(6)在表转折关系的“而”“则”前停顿。
(7)“也”“乎”等语气词若在句中,后面要停顿。
二、【解词和译句】文言词语分实词和虚词。
实词的考查集中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
虚词主要有:之、其、而、以、于、为、也、乎、夫、焉。
1、词语理解的方法:扩字法。
把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主要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要扩词;积累法。
即把教材中所学的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积累起来,以便自如地理解运用;揣测法。
联系上下文揣测其意义,这种方法切忌脱离文本,毫无根据地随意猜测。
2、六字翻译法:最常用的翻译方法——古文今译六字法:对译法、增删法、移位法、保留法、替换法、补译法,简括为“对、增、移、留、换、补”六字。
对译法:就是用现代汉语中对等的词去对换被译的文言词。
如“野芳发而幽香”,可译为“野花开散发出清幽的香味”。
增删法:就是将文言文中的单音节变成双音节词。
如“齐师伐我”,可译为“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对少数没有相当的词表示的文言虚词可以不译或删去。
“夫环而攻之”中的“夫”在译文时可以删去。
移位法:对一些与现代汉语句式结构不相同的文言句子,在译文时应换成现代汉语的语序加以调整。
如“何陋之有”,是“有何陋”;又如“战于长勺”,应按照“于长勺战”的语序来翻译。
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国号、帝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不必另作翻译。
文言文句式及文言文断句(划分朗读停顿)
文言文句式及文言文断句(划分朗读停顿)一、文言特殊句式1.判断句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为谓语,对主语直接表示判断的句子。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式通常是借助于虚词构成一定格式来表示的,主要表示法有以下几种:☆“……者……也”这是古汉语判断句的典型结构。
“者也”可以单用,可以双用,可以合用,也可以不用。
例: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醉翁亭记》☆“……是……”“是”在文言中表判断,这种情况比较少。
例:同是天涯沦落人。
《琵琶行》☆动词“为”表判断例:此为何若人?(这是怎样的人?)《墨子》☆副词“乃”“即”“则”“皆”表判断例: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赤壁之战》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环滁皆山也。
《醉翁亭记》☆否定判断例:“人非圣贤,熟能无过。
”以上是判断句常见的表示形式,译成现代汉语时,都要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词“是”。
2.被动句所谓被动句是就主语和谓语的关系而言的,主语不是动作行为的主动者,而是动作行为的承受者。
现代汉语中的被动句一般用介词“被”来表示。
为方便学习,我们把古汉语中的被动句,分为两大类,即标志被动和意念被动。
▲标志被动(主要有四类标志)☆“于(乎)式”表被动,介词“于(乎)”用在动词后,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例:不拘于时,学于余。
《师说》☆“……见……”/“……见……于……”式例: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庄子秋水》☆“为……”“为所……”“为……所……”式例: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六国论》☆“……被……”式(文言中较少见)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
《孔雀东南飞》▲意念被动没有表示被动的介词出现,需要联系上下文去理解。
例:帝感其诚。
《愚公移山》3.倒装句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包括谓语前置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定语后置句。
在汉语的语法中,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的位置在古今汉语中是一致的。
但有时因为表达的特殊需要而出现倒装现象。
现代汉语也有不少倒装句,但古代汉语中的倒装句形式更多,格式也更固定。
课外文言文断句 方法7
蔽林间/窥之 双宾语句:尝/贻余/核舟一(在第一个宾语后停顿)
3、句中连词之前
如(1)人不知/而不愠 (2)濯清涟/而不妖 (3)潭西南/而望 (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5)至/则无可用 (6)学而不思/则罔 (7)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8)跪而拾之/以归
5、补语与中心语之间的停顿 (介词之前)
如(1)战/于长勺
(2)投/以骨
(3)告之/于帝
(4)受任/于败军之际
四句停顿后的补语,分别补充说明了“战”的地点,“投”的 物品,“告”的对象,“受任”的处境。
再如
(5)贻/以金钗 (7)叫嚣/乎东西
(6)咨臣/以当世之事
6、状语与中心语之间停顿
如(1)今/天下三分
文言文 朗读停顿
紫石中学
1、主谓之间停顿
如:(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先帝/不以臣卑鄙 (3)佳木/秀而繁阴 (4)普/性深沉有岸谷
关键是要把主语找准,如⑸所以然者/何 ⑹前人之述/备矣 ⑺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2、动宾之间停顿
如(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问/今是何世
注意几种特殊句式: 兼语句:见二虫/斗草间(在充当兼语部分后停顿)
(3)其/实味不同 (4)今/天下三分
(5)是/非木杮(fèi)
8、“也”在句中表停顿
如(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2)回也/不改其乐
9、否定词与其中心语之间不能停顿
如:(1)小惠/未徧,神/弗福也 (2)城/非不高也 (3)醉翁之意/不在酒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入”“出”分别是“在国内” ,“在国外”的意思,均作 “无”的状语
文言文断句知识点
文言文断句知识点一、断句的基本概念。
文言文断句就是根据文言文句子的意思和结构等,在恰当的地方断开句子,使句子的停顿正确,语义清晰。
二、断句的依据。
1. 依据词性和语法结构。
- 名词和代词。
- 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物名等)和代词(如吾、汝、之、其等)常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
如果在它们前面发现动词或者“于”“以”等介词,往往是句子的停顿处。
例如“沛公/军霸上”,“沛公”是名词作主语,“军”是动词,这里断开。
再如“夫晋,何厌之有?”“晋”是名词,“夫”是句首发语词,所以在“晋”后断开。
- 动词。
- 一个句子中一般有一个主要动词,它前面的主语部分和后面的谓语部分常常需要断开。
例如“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有叹焉”“有得”都是谓语部分,前面的名词性成分与之断开。
- 虚词。
- 句首发语词:夫、盖、且夫、若夫等,它们常常引出句子,在其后断开。
如“夫/战,勇气也”。
- 句末语气词:也、矣、焉、耳、乎、哉等,它们一般表示句子的结束,常在其前断开。
例如“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在“也”前断开。
- 关联词:虽、然、故、则等。
如果关联词连接两个句子,一般在关联词前断开。
如“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 依据句子的对称结构。
- 文言文常常有对称的句式,如对偶句、排比句等。
在断句时,可以根据对称结构来确定停顿。
例如“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根据“故不积……,无以……;不积……,无以……”的对称结构来断句。
3. 依据文意。
- 这是断句最重要的依据。
要理解文言文的大致内容,根据句子表达的完整意思来断句。
例如“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如果不理解文意,断句就容易出错,这里根据蔺相如对秦王的判断以及他采取的行动来正确断句。
三、断句的方法和步骤。
1. 通读全文。
- 先通读文言文,了解大致内容,明确文章的体裁(如记叙文、议论文等)、主题等,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感知。
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文言断句)
白话词句子朗读节奏划分(白话断句)之杨若古兰创作一、考点说明读清句读,精确停顿是诵读白话文的请求之一.停顿有两种:一是句间停顿,就是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句与句之间停顿的是非,腔调的顿挫;一是句中短暂停顿,它是以词或词组为单位,根据句子成分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划分的语气停顿.精确地进行句中停顿,是以掌控句子里的词意和语法结构为前提的,是以解答这类题时可以先将句子翻译出来确定地理解辞意,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单位”与“单位”之间常常须要必定的停顿;在分析语法结构时可先抓动词,把跟动词有关的前后各词联系起来,观察句子的全体,往前找主语,往后宾语,再旁及其它成分,如许就可以确定句子的语法结构,依此确定句中停顿.二、知能图谱读是说话能力的一个次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白话文中的浏览停顿是浏览能力的次要体现.有以下六种情况留意停顿.1、主谓之间要停顿.2、谓宾之间要停顿.3、谓语中间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4、“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5、关联词后面要停顿.6、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三、方法指点确定句中停顿有以下几种方法:1、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白话文中有一些实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经常使用的句首发语词和关联词次要有以下这些:(1)句首发语词:如“至”“若”“至若”“夫”“若夫”“盖”“然”“则”“然则”“岂”“岂若”“宜”“诚宜”“何尝”“其”等.例如:至若春和景明若夫霪雨霏霏然则北通巫峡诚宜开张圣听(2)关联词:“且”“虽”“因”“惟”“故”等.例如:且焉置土石虽我之死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其如土石何诵读时,这些词语后面都应稍加停顿,不克不及和后面的文字连读.2、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古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如:①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 ②可/以一战. ③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例①中的“因而”,“于”是介词,“给”的意思“是”是代词,“这”的意思,它们都应分开来读.例②中“可以”是两个单音词,“可”是能愿动词,“可以”的意思,“以”是介词,“用来”的意思.例③中的“两头”,“中”是“两头”,“间”是“夹杂”.3、根据说话顺序来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定语与中间词之间普通不断顿),以使语意明显.如:①先帝/不以/臣卑鄙.“臣卑鄙”是主谓短语作宾语,不克不及读成“先帝/不以臣/卑鄙”.②佳木/秀而繁阴. ③问/今是何世④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例③中“佳木”是动作的发出者,陈述的对象,它与后面谓语部分之间应作停顿.例③④中的动词“问”、“刻”与其安排的对象之间也要作停顿.4、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间词之间要连读,即名词作状语时,普通在该词前停顿,且不克不及把状语与中间词读开.若分开读,就错将状语当成了主语,改变了句子的意思.如:①其一/犬坐/于前②山行/六七里例①中的“其一”是指其中的一只狼,作全句的主语,“犬”在句中作状语,润色词“坐”,译为“像狗一样”;例②中的“山”润色中间语“行”,“山行”译为“在山上走”,它们都应连读.5、“而”字后应当停顿.但“而”字在句中若起到以下感化,那么就不克不及停顿,也就是说,“而”字不克不及和后面的词语分开读,应当连读.①“而”在句中如果连接的是描述词(或副词)与动词,即“描述词(副词)+而+动词”,这时候前边的描述词或副词充当状语,起润色后面的动词的感化,不克不及分开读.②“而”在句中如果连接的是两个动词,即“动词+而+动词”,那么尔暗示顺接,也就是说,前面一个动作发生了,后面的动作紧接着就发生了,这时候“而”后面就不克不及停顿,应和后面的动词连读.③“而”连接词性不异的两个词语(即两个名词、两个动词、两个描述词),暗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这时候“而”后不该该停顿.例如:敏而好学,不耻下问.④暗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而且”、“就”或不译.例: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余闻而愈悲.6、停顿应体现句子结构的原貌.如:①瞻余马首/可也.如果读成“瞻余马首可/也”,那么就歪解了原意.由于原句是主谓结构,在“可”后停顿,就改变了原意.②“问/今是何世”,原句是动宾结构,宾语是一个主谓短语,如读成“问今/是何世”,读成了主谓句,就读破了.③“两三点雨/山前”,若读成“两三点/雨山前”就读破了,原句是倒装句.7、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如: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后省略动词谓语“鼓”,应略停,以体现谓语的省略,不克不及读成“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8、对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爵位、史实、地名要了解,否则易导致朗读停顿错误.如:作亭者谁,卢陵/欧阳修也.卢陵是地名,后面应当停顿.9、“也”用在句中揭示停顿,朗读时在其后停顿.如:余闻之也/久. “也”不是谓语前的副词状语,不克不及读成“余闻之/也久”.10、利用对辞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在朗读白话文时,要根据语境理解辞意,只要确切地理解了辞意,才干精确地停顿.如: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例①意思是“处在野庭的高位上,就为它的人民担忧”如许,句中的停顿就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11、诗句节拍间要停顿.古诗的朗读有其规律性,普通说来是两字一停顿,即按音节停顿.如:①几处/早莺/争/暖树②天门/间断/楚江/开也能够按意义单位停顿,如上面的两句可读为“几处早莺/争暖树”、“天门间断/楚江开”白话文的朗读停顿,涉及到文字、词义、语法及古代文明等多方面的常识.只需我们把握一些古诗文的朗读停顿常识,并诵读必定量的白话文,就能培养提高本人的语感,熟练地处理白话文的朗读停顿.四、技巧突破1、根据白话句子语法结构确定朗读节奏普通说来,白话句子的语法结构与古代汉语大体不异.一个完好的句子是由主语、谓语、宾语构成的.白话句子的朗读停顿常常在主谓之间或动宾之间.如许划分是符合句子意思的完好表达的.如:(1)以下语句朗读节奏停顿精确的一项是( D)A、故 / 天将降大任因而 / 人也B、所以 /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 / 不克不及C、人恒 / 过,然后 / 能改D、出 / 则无敌国内乱者,国 / 恒亡(2)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3)予 / 尝求 / 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4)率 / 妻子 / 邑人 / 来此绝境(《桃花源记》)2、根据句首的语气词来确定朗读节奏 . 有些白话句子句首含语气词(发语词),暗示将发表群情,提示缘由,如“盖”“夫”(读fú),常常在发语词后进行停顿,如:(5)盖 / 大苏 /泛/赤壁云(《核舟记》)(6)夫 / 环而攻之 / 而不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3、根据句中起舒缓语气感化的“之”确定朗读节奏白话文中,“之”的用法很多,很复杂.其中起舒缓语气感化的“之”有助于我们确定朗读节奏:停顿常常在“之”后,如许朗读使得全部句子的语气不至于显得急促,而是缓急有致.如:(7)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4、根据句首的连词或总结性的词语确定朗读节奏若句首出现表假设、转机等的连词,如“若”、“而”、“然则”等或表总结性的词语,如“故”、“是故”等,常常在这些词语的后面要加以停顿.如:(8)而 / 山不加增(《愚公移山》)(9)然则 / 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10)故 / 自号曰酒徒也(《酒徒亭记》)5、根据词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朗读节奏初中阶段所选白话文中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句:其一犬坐于前(《狼》)此句中对“犬”的理解最为关键:不克不及理解为“狗”,而是“像狗一样”,“犬”是名词作状语.这句话的意思是: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屠夫)的前面.根据词句意思的理解,这句话的停顿应在“其一”的后面才是精确的,即:其一 / 犬坐于前.对上面这个类型句子的节奏划分也要遵守逻辑意义:(11)然 / 得而腊之 / 觉得饵(《捕蛇者说》).其实,划分白话句子的朗读节奏远不止这五种方法,而这五种方法也不是孤立使用的,要精确划分朗读节奏,还是要精确理解词句的意思,掌控住其内在的逻辑意义.五、达标检测用“∕”标出以下句子的朗读节奏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2、衔∕远山,吞∕长江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4、中∕间∕力拉崩倒之声.5、然∕得而腊之∕觉得饵.6、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7、岂若 / 吾乡邻之 / 旦旦有是哉 8、而 / 乡邻之生 / 日蹙9、中 / 峨冠而多髯者 / 为东坡 10、学而不思 / 则罔11、刻 / 唐贤今人诗赋 / 于其上12、予 / 独爱 /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六、拓展练习训练(一)选择题1、以下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B )A、环而攻之∕而不堪B、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C、行拂∕乱其∕所为D、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2、以下句子节奏划分精确的一项是( C )A、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B、永之人∕争奔∕走焉C、不宜∕妄自尊大,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D、前人/之述/备矣3、以下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D )A、虞山∕王毅叔远甫∕刻B、故∕天将降大任∕因而人也C、因坐∕法华西亭D、太尉∕苟觉得可教∕而辱教之4、以下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 )A、然文∕不成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B、醉则∕更相枕以卧C、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D、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5、以下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C )A、而∕戍死者∕固十六七B、苟全∕人命∕于乱世C、日与∕其徒∕上高山D、肉食者∕鄙,未能∕远谋6、以下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B )A、一鼓∕作气,再∕而率,三∕而竭B、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C、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D、且∕勇士不死即已7、以下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 )A、永州之∕野产∕异蛇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C、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D、彼竭∕我盈,故∕克之8、以下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D )A、公∕与之乘B、引∕有数豪杰∕竞折腰C、野芳∕发而幽喷鼻,佳木∕秀而繁阴D、而∕乡邻之∕生日∕蹙9、以下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C )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B、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克不及C、意∕有所及,梦亦∕同趣D、贤者∕能勿丧耳10、以下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D )A、是∕进亦忧,退∕亦忧B、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C、太守归∕而宾客从也D、入则∕没法家拂士11、以下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 )A、同舍生皆∕被绮绣B、其一∕犬坐于前C、盖∕余之勤且艰∕若此D、生,亦我∕所欲也12、以下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B )A、贵爵将相∕宁有种乎B、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C、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D、俄而∕百千人大呼13、以下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D )A、来往∕而不断者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C、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D、上使∕外将兵14、以下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B )A、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护焉B、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C、属予作文∕以记之D、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15、以下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 )A、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C、珠∕可历历数也D、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二)用“∕”划分以下句子的节奏16、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17、医之∕好治不病∕觉得攻18、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19、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20、深追∕先帝遗诏,臣∕不堪受恩感激 21、乃∕重建∕岳阳楼22、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2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24、亲朋∕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25、会挽∕雕弓∕如满月。
文言文的标点与断句规范
文言文的标点与断句规范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书写形式,它具有独特的标点与断句规范。
正确使用标点与断句不仅可以保持文义的准确,还可以增添文章的韵味与美感。
本文将详细介绍文言文的标点与断句规范。
一、标点的使用1. 顿号(、):顿号用于分隔句子内的小段落,类似现代汉语的逗号,标识停顿和层次关系。
一般放在长句子中,用于区分具体事项。
例如:“春风吹拂、花香四溢,人们纷纷走出家门。
”2. 顿号前加引号(‘’):表示对话、引用或者强调的内容。
例如:“孔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3. 顿号及引号使用须知:标点符号之间不加空格,与文字之间加一个空格。
4. 问号(?):表示疑问句,放在句末。
例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5. 句号(。
):表示句子的结束,放在句末。
例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 逗号(,):逗号用于分隔长句或者列举成分之间,类似现代汉语的逗号。
例如:“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7. 冒号(:):冒号用于引导下文的解释或列举,也可以用于对话中的引用。
例如:“有勇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8. 分号(;):分号用于分隔并列的短语或句子,表示层次关系。
例如:“文章宜意外;人面不知何处去。
”9. 省略号(……):表示语句未完整,或者省略了某些内容。
例如:“曜曜者昭昭……”二、断句规范1. 逗号断句:当句子长短适中、论点分明或者引经据典时,逗号断句使文章通顺流畅。
例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 分号断句:适用于列举、解释或者对比的情况,能够使层次清晰。
例如:“诗以倡志,歌以咏志;故君子万邦之志,乐显志,哀显志,怒显志。
”3. 顿号断句:适用于对诗词或者格言进行分断,以突出要点。
例如:“力而众则巧。
”,“财而多则惑。
”4. 句号断句:句子较长或者结构复杂时,使用句号断句。
例如:“昔之病者必恐惧忧患告诸医,曰愈与不愈名不得两立者,犹也。
文言文断句复习(句中停顿)
文言文停顿复习学习要求:1熟读停顿一遍。
2尝试独立完成停顿,订正错误的地方。
3记住一些常见的停顿划分方法。
桃花源记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 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髻,并/怡然白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白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凄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 /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22、短文两篇陋室铭朗读节奏山/不在局,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爱莲说朗读节奏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近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4、大道之行也的朗读节奏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gudb、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 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文言文朗读节奏划分
文言文语句节奏的划分:一、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
二、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
三、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以使语意明显。
四、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要连读,即名词作状语时,一般在该词前停顿,且不能把状语与中心词读开。
假设分开读,就错将状语当成了主语,改变了句子的意思。
五、“而”字后应该停顿。
但“而”字在句中假设起到以下作用,那么就不能停顿,也就是说,“而”字不能和后面的词语分开读,应该连读。
1.“而”在句中如果连接的是形容词〔或副词〕与动词,即“形容词〔副词〕+而+动词”,这时前边的形容词或副词充当状语,起修饰后面的动词的作用,不能分开读。
2.“而”在句中如果连接的是两个动词,即“动词+而+动词”,那么而表示顺接,也就是说,前面一个动作发生了,后面的动作紧接着就发生了,这时“而”后面就不能停顿,应和后面的动词连续。
3.“而”连接词性相同的两个词语〔即两个名词、两个动词、两个形容词〕,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这时“而”后不应该停顿。
4.“而”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
六、节奏停顿应表达句子结构的原貌。
七、节奏停顿要表达出省略成分。
八、对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爵位、史实、地名要了解,否则易导致朗读停顿错误。
九、“也”用在句中揭示停顿,朗读时在其后停顿。
如作句尾语气助词则不作停顿。
十、停顿要表达关键词的管辖范围。
十一、句式整齐的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朗读时可用相同的停顿来读,使语气语调一气贯穿。
文言文语句节奏划分三条规律:一、根据文言句子语法结构确定朗读节奏〔主、谓、宾〕。
二、根据发语词、句首的语气词、关联词等虚词或总结性的词语来确定朗读节奏。
文言文节奏停顿划分
文言文朗读节奏划分规律断句、标点的具体方法1、名词或代词,定句读。
找出文中反映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做主语或宾语。
(1)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
第二人称代词: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女通汝)。
第三人称:之、其、彼。
(现代汉语中的他、她、它)“或”相当于现代汉语“有的人”,““莫”,相当于“没有谁”,是无定指的代词;“相”作互指代词,相当于“相互“彼此”,也可以偏指,代“你”“我”“他”“见”xiàn常指“我”。
(2)疑问代词文言文的疑问代词,问人的有“谁”孰”何”:“何”也问事。
问事的还有“奚”“胡”“局”“恶”“安”“焉”等。
(3)指示代词文言文常见的指示代词有“此”“是”“夫”等,另“之”“其”“被”除作人称代词外,还常作指示代词。
注意: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
【例1】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其事寡败矣。
《韩非子,说林下》。
【答案】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其事寡败矣。
【例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2005年北京卷)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选自《白居易集.草堂记》) 【答紫】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一、从句子结构来看,要掌握几点:(一)主谓之间要停顿。
主语和谓语构成单句的结构,诵读时要停顿。
例:禽兽之变诈/几何哉,这里“禽兽之变诈”是主语部分,“几何哉”是谓语部分,中间要停顿。
又如:可爱者/甚蕃(通繁)《爱莲说》值得喜爱的非常多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桃花源记》(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
初中文言文句中停顿划法之浅析
初中文言文句中停顿划法之浅析
童大信
【期刊名称】《中学文科:初中语政外》
【年(卷),期】2000(000)007
【总页数】2页(P1-2)
【作者】童大信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
【相关文献】
1.例说初中文言文中的停顿与断句 [J], 刘亚
2.初中文言文断句停顿考查应谨慎 [J], 景晓燕
3.浅析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途径 [J], 金璐
4.关于初中文言文句中朗读停顿依据的考量
——以《孙权劝学》为例 [J], 赵思达
5.关于初中文言文句中朗读停顿依据的考量——以《孙权劝学》为例 [J], 赵思达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断句技巧:
1.标志词语断句法。 B.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在文言文 中虚词是断句的重要标志。一些语气词 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断句的地方。
文言文断句技巧:
1.标志词语断句法。 B.借助文言虚词断句。 a.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 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 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 的今异义词之间停顿。 A. 而/乡邻之生/日蹙(《捕 蛇者说》) 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 技》)
文言文停顿技巧:
4.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 般要停顿。 A.先/天下之忧而忧(《岳 阳楼记》) B.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文言文停顿技巧:
5.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
文言文断句技巧:
1.标志词语断句法。 B.借助文言虚词断句。 d.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 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 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 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 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文言文断句技巧:
2.句子成份断句法。 一般完整的句子都有主谓宾, 而主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为文章 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 们的前面往往要进行断句。
文言文断句技巧:
1.标志词语断句法。 B.借助文言虚词断句。 b.句尾词:也、矣、焉、耳 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耶、与(欤)、 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 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尾。其后面一般要 断开。
文言文断句技巧:
1.标志词语断句法。 B.借助文言虚词断句。 c.疑问语气词:何、胡、安、 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 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 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 文意,就可在这些词之前断句。
要停顿。
A.其一/犬坐于前(《狼》) B.必以/分人(《曹刿论 战》)
断句
断句是指在一句之内语气停 顿的地方用标点“、”断开,叫“读 ”(dòu)。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 之为“句读”,在文言文答题时一般 也是用“/”表示。
文言文断句技巧:
1.标志性词语断句法。 A.对话标志词断句。常以“曰”、 “云”、“言”等为标志,两人对话, 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 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 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 句读,在这些词后断句。
文言文断句技巧:
2.句子成份断句法。 在初中学段文言文中,吾、余 (表示“我”),予、尔、汝(女)、 公、卿、君、若(表示“你”)、彼、 此、其、之(表示“他”)等词常作主 语,一般在这些词的前面可以断句。
文言文断句技巧:
3. 固定结构断句法。 文言语法中有一些固定结构, 如:“……者,……也”、“不亦…… 乎”、“何……之有”,“孰与……乎 ”、“为……所……”、“受…… 于……”等,根据这些固定结构也可断 句。
文言文中的停顿与断句
在文言文中,广义的停顿有两 种:一是句间停顿,也就是断句,根据 标点符号来确定句与句之间停顿的长短, 语调的抑扬;一是句中短暂停顿,也是 我们通常所说的停顿,它是以词或词组 为单位,根据句子成分之间的内在关系 来划分的语气停顿。
狭义的停顿有语音停顿与 语意停顿两种,如七言绝句中的“二 二三”停顿;语意停顿,则是指根据 句子的词意和语法结构,把意思结合 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 “单位”与“单位”之间的停顿。今 天我们着重讲语意停顿。在文言文答 题中,用“/”表示。
文言文停顿技巧:
1.根据语法停顿。主语和 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 一般要停顿。动宾结构之间不停顿。 例如:“看电视”,不能停顿成“看 /电视”。 例:A.秦王/色挠(《唐雎不辱使 命》) B.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文言文停顿技巧:
2.标志性词语停顿。 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 停顿。 A.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也(《醉翁亭记》) B.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 记》) 例A中的“而”是转折连词, 例B中的“盖”为语气助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