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堂教学基本价值论文
导航相关课程设计论文
导航相关课程设计论文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导航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导航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了解导航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包括卫星导航系统、地图和地形对导航的影响等。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使用导航设备,如GPS定位仪、地图等,进行位置定位和路线规划。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导航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其认识到导航技术在日常生活和出行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导航基本概念:卫星导航系统、地图和地形对导航的影响等。
2.导航设备的使用:GPS定位仪、地图等设备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3.位置定位和路线规划:如何利用导航设备进行位置定位和路线规划。
4.导航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分析导航技术在交通、户外运动等领域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课程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导航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导航设备的使用心得和技巧。
3.案例分析法:分析导航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4.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导航设备,进行位置定位和路线规划的实践操作。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导航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导航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4.实验设备:准备导航设备,如GPS定位仪、地图等,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等,以体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布置相关的导航练习题和项目任务,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2024年初中地理老师个人教学工作总结(四篇)
2024年初中地理老师个人教学工作总结一、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以先进教学理念为引领,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初三下学期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旨在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掌握地理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并学会运用基本方法与技术手段探究地理问题。
通过地理学习,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及可持续发展观念。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细化教学目标,既注重学生地理知识的掌握与技能的培养,又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与过程,以及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塑造,以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现代公民。
二、针对学生实际,强化地理基础,培养地理思维鉴于初三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存在的轻视态度、学习习惯不佳、学习方法欠缺及自信不足等问题,我们将采取针对性措施。
在课堂上,我们将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保持注意力集中,同时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
我们将从初中生活实际出发,给予学生地理学习方法的指导,并在教学中渗透先进的学习观念,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自信。
我们还将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并强化地理思维能力的训练。
三、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实施多样化教学形式针对初三下学期地理课程难度较大的特点,我们将在备课前深入研究教学标准,综合各种版本教材,结合学生实际,适当增加问题的理解深度。
我们将积极收集时事材料,如地震、火山、神州五号成功返回、台风事件等,结合本地自然环境和经济建设成就,注重生活与所学知识的联系,以生活中的材料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兴趣。
在备好课的基础上,我们将努力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注重教学语言的生动性与趣味性,通过深入浅出的分析与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剖析难点,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实现师生互动,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四、总结经验教训,明确改进方向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掌握知识的方法比掌握知识本身更为重要。
因此,我们将注重方法的传授,引导学生从现象的观察与分析中形成地理概念与规律。
乡土地理对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论文
乡土地理对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摘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新课程地理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
乡土地理因其客观存在于学生生活之中,具有生动有趣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
它不仅能带给学生直观的感性认识,而且通俗易懂,具有亲和力,符合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对于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可持续发展观;培养学生的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将产生积极影响。
关键词:乡土地理影响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并能在生活中有效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一直以来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之一。
乡土地理作为客观存在于学生生活之中的地理教学资源,具有着生动有趣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它不仅给学生以直观、真实的感性认识,而且通俗易懂,具有亲和力,符合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
教学中抓住乡土地理教育的有效资源和有力契机,有利于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一、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乡土地理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帮助学生以实践和综合学习为主要学习途径,认识家乡的地理环境。
乡土是学生观察、了解家乡的“窗口”,通过乡土地理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家乡有更深切的感受,从而有助于学生萌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从而进一步增强爱国的情感。
因此,课程标准把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作为乡土地理学习的目标之一。
借助乡土地理课程,擦亮学生发现身边地理的眼睛,走进家乡的一草一木,感受身边的地理事物和现象。
对比在地图上穿越大洋、攀越珠峰,学生更有身临其境的机会,感受更加真切,兴趣更加浓厚,对家乡的感情更加真实与深厚。
如:在讲授鞍山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及旅游区的建设和保护时,需要将学生置身于千山风景区之中,当同学们面对着“漫山层层梨树花,绿树成荫掩寺塔,千里莺啼枫映红,白雪翠松有僧家”的千山美景时,不仅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了家乡美丽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旅游资源、产生爱家乡的情感,同时更使学生萌生了对家乡旅游区建设和保护的创造性灵感。
地理教育在幼师专业中的价值意义与作用的论文
地理教育在幼师专业中的价值意义与作用的论文21世纪以来,我国进一步加快了教育体质改革,特别是对于根底教育课程的改革。
在此背景下,我国幼师教育领域也将地理、历史根本常识的教育纳入其中,以期为提高幼师专业素养及其对根本地理、历史常识的认知奠定良好根底。
基于此,本文以地理教育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而对地理教育在幼师专业中的价值与意义做出了系统探究,旨在为促进幼师专业的安康、全面开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地理教育,即关于地理学知识和能力的专业培训。
现代地理教育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1)地图的运用。
因地图具有较强的地理方位性、几何精准性和形象概括性,故其成为了重要的地理学语言;(2)注重实地考察。
通过带着学生进展野外考察和郊游,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地理的相关知识;(3)技术性。
通过引入航空、遥感等技术,提高教学直观性;(4)综合性。
地理教育不仅仅是单纯的地域、空间知识方面的教育,而且还包括了诸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内容,故地理教育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近年来,随着与地理教育相关各类先进技术的产生和开展,如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等,我国地理教育也取得了较大的开展,一方面,地理教育突破了传统地区、地域的地形、地貌、气候等相关方面的研究,从而将研究范围延伸到全球地理环境的研究方面,例如,全球变暖、温室效应、生态系统等相关方面的研究,除此之外,相关教育内容还涉及到了沙漠化与森林草原退化以及自然灾害的影响等;另一方面,在教育形式上,传统的地理教育大都以教材讲解与教师指导的结合为主,现阶段,地理教育融合了多媒体技术以及GIS和遥感技术等多种技术工程,而教育形式更加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从而提高受教者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实际应用能力。
在对地理教育的概念、特点和突破予以了解的根底下,对其在幼师专业中应用的价值意义和作用进展如下说明。
1、地理教育有利于提高幼师专业的实践性在幼师专业中,教师需要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两个层面选择能够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课题,从而在课题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混合解决问题。
关于初中地理教学论文范文
关于初中地理教学论文范文在初中地理的教学中,掌握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关于初中地理教学的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初中地理教学,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表述课程目的,课程目的是课程教学的灵魂,课程目的对课程教学具有导向、调控、鼓励和评价功能,所有的教学活动必须围绕课程目的展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作为三维课程目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的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那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有哪些途径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
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营造的情感气氛。
从某种意义上说创设教学情境就是模拟学生的真实生活,使课堂教学内容更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使学消费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研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就会发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开展有用的地理"仍然是地理课程教学的根本理念,可见初中地理具有极强的生活性、理论性。
因此,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模拟生活场景、播放音乐、视频、插入美丽的画面等手段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随着学生融入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根底知识,进步学习才能,最重要的是增强学生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进步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从而形成一定的价值观、环境观。
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也可以仅仅是课的开始、课的中间或者课的完毕。
例如,在《巴西》这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到达"让学生懂得保护热带雨林的重要意义,树立全球环境保护意识"这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在学生讨论完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这一话题后,我用绿色大树的图案作为背景,同时写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这几个字,再插播《地球你好吗?》这首歌曲,当学生听到"当童话失去了森林,仙女也丢了魔棒"这一句歌词时,教师适时讲述:"亚马孙的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我们要保护热带雨林,保护地球环境,因为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家园只有一个,地球不可克隆。
三生教育中的地理教学新使命论文
三生教育中的地理教学新使命论文三生教育中的地理教学新使命论文摘要:“三生教育”提倡教育的价值应更关注人的生命意义、生存能力和生活品位。
三生教育资源在地理学科中无处不在,本文结合地理教学实际,了解三生教育的真谛,从而寻找地理教学与三生教育有机整合的途径。
关键词:三生教育;地理教学;生活教育“三生教育”注重学生通过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从而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
地理新课标指出:“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使所学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
”三生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既是新课程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地理教师与地理课程所应承载的责任与义务,教师应在教学中渗透三生教育,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生命教育让教育更有价值生命教育是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忧患意识,懂得生命的不易,感受生命的价值。
地理教学以人地关系为核心,涉及全球都关注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在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中富有生命教育元素。
学生在浩瀚的宇宙、广阔的大海中感受生命之渺小;登长城、游故宫能感受生命的可贵、人类的伟大。
地理学科与生命教育有机结合,开展缤纷多姿的生命教育活动,根据地理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珍爱生命的价值、认识生命的本质、理解生命的意义。
【案例1】方便面与红猩猩的故事在“东南亚”一课的学习中,活动涉及由于人类大量食用方便面,赖以生存的热带雨林消失了,野生的红猩猩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永远从地球上消失。
学生们在阅读文章后,展开了一次以“保护红猩猩,少吃方便面”为主题的讨论会。
在讨论中,学生们为红猩猩伤感、难过,为人类的行为感到可耻,最重要的是,学生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贵。
珍爱生命不仅仅是珍爱人类的生命,而是珍爱具有生命体征的所有个体。
【案例2】极地地区极地地区原始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其成为科学考察的宝地。
地理(心得)之国际课程对我国地理课程改革的启示
地理论文之国际课程对我国地理课程改革的启示国际课程对我国地理课程改革的启示《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提出:“地理在各个不同级别的教育中都可以成为有活力、有作用和有兴趣的科目,并有助于终身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教育理念也在日新月异地改变。
为了实现地理教育的个人价值和社会功能,许多国家都在致力于地理基础教育的发展,一些发达国家的中学地理课程表现出不少适应时代要求的共同特点,对我国新一轮地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较大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启示一:进一步认识地理基础教育在个人及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和功能,提升中学地理教育的地位,适当增加地理课的课时。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指出:“地理既是促进个人教育的重要媒介,也可以对国际教育及环境和发展教育作出重大贡献”。
地理课程在“培养善于生活的公民”上是大有作为的,生活与地理关系密切,地理课能帮助学生用地理原理认识和解释现代社会中的各种生活现象,理解各国、各地区不同生活方式的地理背景,学会鉴赏各具特色的人文地理景观,提高生活质量,学会并创造健康向上的生活;另一方面,地理课程可使学生获得生成性的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地理科学研究能力、形成环境伦理观念、培养全球意识和爱国情感、养成良好的人文精神和审美情趣,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地理课程在国际教育及环境和发展教育中的重要性,诚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的,“地理教育对国际教育有重大的贡献。
地理教育特别注意宣扬国际间、种族间和宗教集团间的谅解、容忍和友谊。
”地理教育能“保证人们注意到个人和社会的行为所产生的影响,以及获得准确的信息和技能,使他们能够就环境问题作出正确的决定和建立一套环境道德规范,作为行动的指南。
”鉴于上述地理课程的重要功能,《地理教育国际宪章》规定:“为了保证能够为将来作好准备,地理在中、小学里都应该是一门核心学科。
”世界上发达国家普遍比较重视地理教育,往往将地理课作为国家课程标准的核心课程或基础课程之一。
高中地理论文1000字范文
高中地理论文1000字范文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
那你对高中地理的了解又有多少呢?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地理1000字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高中地理论文1000字篇1论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进程及趋势分析【论文摘要】:人文主义地理学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末,是时欧美正涌动着人文主义思潮,它带动了对逻辑实证主义知识体系进行批判的一系列理论的出现,人文主义地理学就是其一。
文章主要探讨了人文地理学的含义与历程,并对当代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人文地;自然 ; 区域; 趋势1.人文地理学的含义[1]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表人文现象的分布、变化和发展的一门学科。
人地关系是该学科的理论基础和核心内容。
它与自然地理学被并列为地理学的两大支柱。
人文地理学包括的分支学科有、城市、人口、部落、、社会、文化、、军事、民族、行为、感应地理学等等。
2.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程人文地理学发端于19世纪的德国地理学家李特尔和拉采尔,当时称为人类地理学。
由于他们过分强调"地对人的控制",因而不可避免地陷入环境决定论的泥坑。
20世纪20年代,法国地理学家韦达白兰士及其学生白吕纳提出"人地相关论"称其学说为人文地理学。
他们的观点成为人文地理中"或然论"的理论基础。
本世纪20年代始,地理学注意的重点逐步转向社会,离开了单纯的地球科学,探讨地理学新起点的各种学说竞相争鸣。
各种学说的共同点都与环境决定论相对立,都抛弃了以往那种"自然为因,人生为果"的命题,从人本主义出发,探讨人地关系。
3.当代人文地理学研究① 研究的主要内容[2]人文现象的分布、扩散和变化虽然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但是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因素,尤其是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制度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GIS在中学地理教学中价值体现论文
GIS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价值体现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网络的发展已经出成为一种趋势,而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也是一项创新的尝试。
gis的引入可谓是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一次革命,应当充分发挥其信息量大、交互性强、效果生动的特点,将这种技术与中学地理教学有效融合。
本文将针对gis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并重点探讨这种信息系统的特点和在教学中的应用,旨在促进我国中学地理教育的现代化,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gis中学地理价值gis即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是指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网络的支持下,运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科学管理和综合分析具有空间内涵的地理数据。
gis是综合处理和分析地理空间数据的一种技术系统。
近年来,在科技迅猛发展的背景下,这种现代化教学系统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
一、目前信息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以人才的培养为中心的时代,因此,对于人才教育的问题就成了我国教育领域中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虽然科技得到长足的发展,但目前我国的教学手段仍然是以传统的手段为主,即使是有条件的地区,所谓的信息技术教学也只是偶尔使用,所以,大力发展信息技术教学是当下非常重要的一个举措,正所谓科技以人文本,科技的创新与发明就是为了人类使用工具更加方便,所以,要大力弘扬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
而目前中学地理课堂教育现状仅仅是以单一的教师讲授为主为主,因此教学方式的改革迫在眉睫,而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中学地理教学中更是必要的。
二、gis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价值体现1. 突显了地理知识的空间性。
中学地理的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很多知识都具有空间性,大量的地理名称、地理事物和一些河流山脉的走向,离开了空间就完全失去了意义,因此,空间性是中学地理教学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特点。
利用gis软件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效果就会好的多,可以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直观的理解,并且gis具有交互性的特点,可以随时更新信息,给学生和教师提供最新的地理知识,从而加强学生对相关地理知识的理解程度。
初中地理主题教研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
初中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地理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地理素养和地理实践能力。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地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核心素养的培养。
为了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本研究拟以“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为主题,探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二、课题研究目的1. 分析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和特点,为地理课堂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2. 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3. 通过实践研究,总结出适用于初中地理教学的优秀教学案例,为地理教师提供参考。
4.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地理素养和地理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课题研究内容1. 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和特点(1)地理知识: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2)地理思维: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区域观念、可持续发展观念等。
(3)地理素养:包括地理意识、地理能力、地理价值观等。
(4)地理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等能力。
2.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地理知识。
(2)注重探究,培养思维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通过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素养。
(3)联系实际,提高实践能力教师应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在地理课堂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4)强化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给予学生反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优秀教学案例总结通过对优秀地理教学案例的分析,总结出适用于初中地理教学的优秀教学策略,为地理教师提供参考。
四、课题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初中地理教学的研究现状和成果。
有关地理核心素养的论文3篇
有关地理核心素养的论文3篇
1. 地理核心素养的定义和重要性
这篇论文将介绍地理核心素养的定义和其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我们将探讨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和特点,以及它对学生综合发展的积极影响。
此论文将通过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旨在为教育界和决策者提供相关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2. 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和策略
在这篇论文中,我们将探讨如何培养和发展地理核心素养。
我们将讨论不同的培养方法和策略,包括教学方法、课程设计、教育资源和评估方式。
通过案例研究和实践经验的分享,我们希望提供可行的指导和启示,帮助教育从业者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3. 地理核心素养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价值
这篇论文将探讨地理核心素养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价值。
我们将通过研究和统计数据,分析地理核心素养对个人职业发展、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交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影响。
此论
文旨在展示地理核心素养的实际应用与社会意义,为相关领域的决策者和研究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以上论文旨在探讨地理核心素养这一重要概念的定义、发展与应用,为教育界和社会提供相关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希望这些论文能够为读者提供新的思考方向和启发,促进地理核心素养的广泛推广和普及。
地理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模板【精选两篇】
地理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模板【精选两篇】地理教育论文2500字(一):对中学地理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论文摘要: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步伐的推进,各大领域、各学校都进行了相应的探索和尝试,以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来指导教学。
同时,虽然在现代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都有一定的优势,但我们也遇到了许多新的困难和问题。
这就是我们如何在一线战斗的教学教师,是一个新的挑战,也是一个新的革命。
本文主要讲述相关教学经验和实践,谈一些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地理教学的思考和体会。
关键词:中学地理;教育改革;可持续发展一、可持续发展思想敦促了中学地理教育的目的全面化、综合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意味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是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变革,是人类行为的变革。
公众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也是环境的管理者;提高公众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倡导公众积极参与,是中学地理教育目的的新内容,同时也是中学地理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
作为中学地理教育,它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对全体学生——这支未来可持续发展参与者的大军进行可持续发展思想意识教育。
通过可持续发展教育,激励学生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观、从观念上改变自己错误的环境意识,规范自己的行为方式,积极推动社会的参与,使人们不断提高环境意识,从我做起,从日常行为活动中做起。
进而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来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使人类和生态朝着良性方向持续发展。
为此,中学地理教育应受到各级教育领导部门的重视,使其在21世纪这一历史时期有效发挥其特有的功能,为未来人才的素质建设做出贡献。
二、可持续发展思想促进了教学内容的更新随着现代地理学的发展和改革,许多现代地理的新知识、新成果,及时反映到地理教学内容之中。
特别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内容的加入,加强了资源保护、生态保护、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要求合理使用、节约和保护水、土地、能源、森林、草地、矿产、海洋、气候、矿产等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综合利用水平;建立科学、完善的生态环境监测、管理体系,形成类型齐全、分布合理、面积适宜的自然保护区,建立沙漠化防治体系,强化重点水土流失区的治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加强城市绿地建设,逐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高中地理课题研究论文(五篇):高中地理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策略、高中地理应用表现性评价的关键技术…
高中地理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内容提要:1、高中地理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策略2、高中地理应用表现性评价的关键技术3、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4、高中地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5、高中地理学科探究式教学全文总字数:15850 字篇一:高中地理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策略高中地理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策略随着地理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在地理教学中,融入学生的生活化体验,贯彻落实“生活即教育”的基本教学理念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在地理教学中,符合学生生活体验的生活化教学,体现了地理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基本指导思想。
本人在地理教学中,认真贯彻落实在教学中的生活化,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了有益地尝试:一、教学设计生活化对于许多高中学生而言,地理教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不仅理论较难理解,有些知识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稍微远一些。
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进行有效地把握,有可能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逐渐地失去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地理学习目标的实现。
基于这种考虑,本人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融入了生活化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地理学习中,通过生活现象,去较为轻松地理解地理知识与概念。
例如本人在给学生讲解高中地理中的地球运动时,就融入了这种理念。
考虑到处于宏观运动的地球运动,是一些学生难于理解的知识,抽象性较强,我一般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授课。
比如让学生结合昼夜长短的变化,去观察每天天黑的时间的变化。
一般而言,这节课在秋分前后进行授课,在上课时,先对学生进行一个小的调查,询问学生起床的时间,学生起床的时间一般在6:50左右,我会接着提问,你起床的时候天亮了吗?学生会给出“天刚刚亮”的答案,由于学生上学的时间基本是固定的,我问学生,冬天起床的时候,天亮了吗?学生会说,冬天起床的时候天还是黑的。
再问学生,暑假期间如果早点起床的话,天是不是亮了,学生会得出肯定的答案。
通过这样的设问,让地理知识具有了生活化的特征,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当然,这些提问在备课环节教师就应该进行充分地准备,因此,本人认为,生活化教学的第一步就是教学设计的生活化。
高中地理课题研究论文(五篇):高中地理教学研究性学习指导策略、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研究分析…
高中地理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内容提要:1、高中地理教学研究性学习指导策略2、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研究分析3、高中地理课外实践活动教学分析4、高中地理高效课堂解析5、高中地理教学渗透环境教育研究全文总字数:14500 字篇一:高中地理教学研究性学习指导策略高中地理教学研究性学习指导策略摘要:恰当学习方法在高中地理学科教学过程中的引入运用,是保障和支持高中阶段地理学科教学效果不断改善的重要前提条件,本文围绕高中地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指导策略,择取两个具体方面展开了简要的分析论述。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研究性学习;指导策略在运用传统教学方法组织开展高中阶段地理学科知识内容的教学实践工作过程中,高中地理学科任课教师往往在具体的课堂讲授式知识内容教学实践过程中,长期占据着基于课堂教学知识内容呈现结构,以及课堂教学活动时间进程层面的绝对控制地位,因而导致高中阶段在校学生群体,在具体参与地理学科知识内容学习体验过程中,长期处于被动性接受地位,无法获取到数量充足的时间资源进行自主性思维体验过程,给学生实际获取的地理学科基础知识内容学习掌握效果造成了极其显著的不良影响。
与此同时,在基于传统教学模式组织开展高中地理学科教学工作过程中,高中地理学科任课教师往往过分侧重于针对地理学科理论性知识内容展开教学讲授,在未能充分关注高中阶段地理学科知识内容的实际应用价值背景之下,给高中阶段学生群体地理学科知识内容学习效果的改善提升,造成了极其显著的不良影响。
在新课标教学改革实践工作的深入推进背景之下,高中阶段学生在具体参与地理学科知识内容学习体验过程中的知识应用能力水平引起了广泛关注,而研究性学习策略在高中阶段地理学科教学过程中引入运用,为有效改善提升高中阶段在校学生群体的地理学科知识内容应用能力,发挥了程度显著的支持和助力作用。
有鉴于此,本文将会围绕高中地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指导策略展开简要阐释。
一、高中地理学科研究性学习过程的具体要求(一)针对实际设定的学习实践活动目标展开细节分化处理在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开展过程中,针对已经设定形成的学习目标展开细节分化处理,不仅能够显著提升实践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和操作性,还能显著改善提升针对特定课题展开教学呈现过程中的效率水平。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论文7篇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论文7篇中学地理教学设计论文【篇1】一不留神,半年的顶岗时光已经匆匆过去,身为实习生教师的半年地理教学路也已经走完了,收获还是颇多的。
再次,借着学校要求写一份教学工作总结的机会,谈一谈这半年来的体会。
地理是一门在初中教学中比较尴尬的学科,中考不考,在如今学校教学依然以升学为目标的情况下,很多地方学校并不重视地理教育。
但是,地理的的确确是一门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很多知识也是对生活非常有用的,学好地理,不仅仅能够走遍天下,还可以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同时,作为初二学生,也必须对中国的地理状况有大致的了解,作为教师也就很有必要激发学生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爱,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因此,针对这些情况,我在半年的教学工作中进行了大量点对点的尝试。
一、加强地理知识学习,虚心求教提高基本功在地理教学方面,我除积极认真的`学习资环学院编著的地理教学指南外,还主动向指导老师学习,掌握基本的教学技能,提高教学水平。
为了上好每一节地理课,我在一下几个关键点上下了很大的功夫。
1、课前: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分析教材。
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
②了解学生基本情况,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和面对新课程的基本困难,有准备的开展教学活动。
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认真编写教案,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和多媒体课件。
在教学工作中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2、课中:激情讲课。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调动学生参与,把课堂气氛尽可能的活跃起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3、课后:反思总结。
针对课上暴露出的不足,认真反思,做好课后总结,避免类似状况再次出现。
也做到查漏补缺。
二、时刻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进行认真的思考,并注重将知识趣味化,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展示地理课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地理课堂教学的基本价值
地理课堂教学长期以来偏离了正确的价值取向,教师陈旧的教学观严重地挫伤了学习者的学习热情,使地理这一充满活力的学科陷入窘境。
地理教师应认真分析、深刻反思现有教学实践所反映的陈旧观念,找出形成弊端的根源,根据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需要,建立新的教育观,并以此为指导,切实改变现有的教育实践,真正实现地理在各个不同级别的教育中,都可以成为有活力、有作用和有兴趣的科目,并有助于终身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的学科目标。
一、地理教学的基本价值必须以知识为基础
地理知识基本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指教材内容,二是指教师指导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知识,它是能力、品格、方法三项价值得以形成的基础。
地理知识在价值结构中的基础地位是有深刻原因的:第一,地理知识是整个地球环境客观对象的代表。
学习知识就是学习认识世界,学生的能力、品格、方法都是在这一认识过程中获得的。
第二,地理知识是能力、品格、方法的凝结物。
地理知识作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精神成果,是凭借着人的能力、品格、方法将非我内化为自我,再将自我外化为非我,才取得知识的形态。
正因如此,地理知识必然成为学生形成和发展能力、品格和方法的基础。
第三,地理知识为教学活动提供认识的基础。
第四,地理知识是形成能力、形成品格、掌握方法的基础。
要充分实现地理教学的价值,就必须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创新意识改革地理教学内容。
中国科学院院士曲钦岳教授指出:“必
须根据科学的最新发展对各门课程特别是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进
行必要的筛选、补充、更新、重组,使其既能反映该学科领域最基本最核心的知识,又能反映该学科最新的进展和动态,同时又具有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逻辑结构。
”
二、地理教学的基本价值必须以能力为中心
现代教学价值体系应以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为中心。
这是社会科技迅速发展和生产力智能化,人类社会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也是知识爆炸所引发的“终生教育”,“学习化社会”对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的要求,也是教育价值观体系发展的结果,反映人们对未来一代素质目标认识的深化。
教学的价值取向,突出以能力为中心,是与素质教育质量观一致的,是深刻和准确的。
传统的地理课,往往是教师教,教师评,评来评去,把学生抛在一边,在远离实践的理论与经验中兜圈子,其效果并不明显。
我们经常看到教师自己认为讲得好的课,同行和领导认为讲得好的课,学生不一定认为讲得好,或者根本认为讲得不好。
那么,由谁来主评一节课呢?学生是最有发言权的,虽然学生的理论修养、生活阅历不深,但是,他们在教师的教风、教态、教法上,可以提出许多好的意见。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对教法、教学内容提出建议。
处于信息时代中的学生,对外界新生事物极为敏感,他们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条件,只要教师充分利用他们的长处,放手发动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查字典,找资料,制定学习方案,让他们独立自主地
解决课后的思考和练习,还可以让部分学生动手编某一课或某方面的内容的教案,让他们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得到提高,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保证学习质量。
三、地理教学的基本价值必须以品格为保证
良好的品格是知、情、意、行等要素的和谐发展与统一。
重视认知的教育无疑是正确的,这是良好品格形成的前提。
但不能指望仅靠认知教育就能顺利产生良好的行为,实现知行统一,形成良好的品格。
换句话说,忽视了情感、意志这些把“知”转化为“行”的中间环节的培养,往往会造成知行矛盾的恶果。
地理教学要发挥学科优势,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接触社会生活,使学生学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教学中要努力创设专门的情感与训练活动,培养学生判断和选择的能力及行为习惯。
在现实生活的特定情境中获知、育情、炼意、导行,实现知、情、意、行的和谐均衡健康发展,达到身心的统一,人与社会的协调。
四、地理教学的基本价值必须以方法为手段
方法是实现目标的手段。
在人类社会实践中,方法不仅制约着实践效率的高低,而且制约着实践的成败。
方法的价值不只在于方法的有无,而更在于方法的优劣。
任何一个为达成目标而努力的实践者,无不在方法选择和运用上费尽心神。
要实现教学的知识、能力、品格乃至方法本身的价值必须运用一定的方法。
没有一定的方法,就没有教学活动,主体价值化、主体教育目标的达成就成一句空话。
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生需要掌握和运用的方法,例如,思维方法,形成知识、技能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读图用图的方法等。
地理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能力,创造民主、进取、开放的教育氛围。
地理教育需要改革“应试教育”中的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素质教育需要的是不仅知道是什么,而且知道为什么,更重要的是知道怎么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不仅要学会已有的知识,而且要学会动手动脑搜集、加工知识,学会自我增长知识和生产知识;不仅要掌握知识,而且要消化、吸收知识,形成品格、道德,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实现基本素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只有这样,地理教育的价值才能真正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