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包括病种很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温病包括的病种很多,可按不同的方法分类。

按发病季节分:发生于春季的温病称春温、风温,发生于夏季的温病称暑温、湿温,发生于秋季的温病称秋燥,发生于冬季的温病称冬温等。

按初起发病类型分:可分为新感温病和伏邪温病两类。

①新感温病。感邪后立即发病,初起病发于表,以表热证为主。如风温、暑温、湿温、秋燥等。

②伏邪温病。感邪后不立即发病,邪伏体内,过时而发,或由新感引动而发。初起病发于里,以里热见证为主。如春温、伏暑。

按传染性和流行性分:具有强烈传染性和大流行特征的一类温病称温疫;流行性小或不引起流行的称温病

2卫分证是温热病的初期阶段,病位多在皮毛、鼻、肺。其特征是:发热恶寒,头痛身痛,舌苔薄白,脉浮兼数等。由于发病季节、气候、病邪性质及人体抵抗力不同,常见以下五种类型:

(一)风温表证

主证:身热恶风,头痛咳嗽,口渴,脉浮数,舌红苔白。可见于某些流感、感冒、急性扁桃腺炎、急性支气管炎及急性传染病的早期。

分析;外感风温,邪犯肺卫、卫外失司,郁于肌表,故见身热恶风,风为阳邪,上巅伤及阳络而见头痛;温邪袭肺,肺气不宣,邪热内扰,则咳嗽口渴;邪浅在表又为温邪,故见脉浮数、苔白舌红等。

治法:辛凉解表宣肺

方药:银翘散加减

银花连翘野菊花(清热透表);薄荷荆芥淡豆豉(辛凉解表);桑叶桔梗牛蒡子杏仁甘草(宣肺止咳);竹叶芦根(生津止渴)。

(二)暑温表证

主证:头痛微恶寒,身重脘闷,肌肤灼热,无汗,口干不欲饮,胸闷咳嗽,脉洪或濡数,舌红、苔微黄腻。见于某些流感、感冒、乙型脑炎、中暑等病的早期。

分析:夏日避暑纳凉,表寒外束,暑邪内遏,阳气不伸,故见头痛、微恶寒、身重脘闷;暑多兼湿,故口干不欲饮,暑为阳邪,故见脉洪、舌红、苔微黄腻;暑温束表,腠理闭塞,阳气不得外泄,故见肌肤灼热无汗;肺失清肃,故胸闷咳嗽。

治法:透表解暑

方药:新加香薷饮加减

银花连翘扁豆花(辛凉透表、清热);厚朴香薷(祛暑化湿)。

(三)湿温表证

主证:头痛胀重,恶寒不甚,身重困倦,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苔白不润,脉弦细而濡。见于某些感冒、胃肠型流感,肠伤寒、传染性肝炎、钩端螺旋体病、泌尿系感染等病的早期。

分析:湿温外侵,湿闭表阳,故见头痛胀重、恶寒不甚;湿着肌表则身重倦怠、面色淡黄;湿结于中焦,则见胸闷不饥、苔白;湿遏热伏,故见午后身热、状若阴虚。

治法:芳香化湿,宣肺透表

方药:藿香正气散加减

藿香厚朴大腹皮(芳香化湿、消滞);桔梗白芷杏仁(宣肺透表);陈皮半夏茯苓白术甘草(理气健脾)。

(四)秋燥表证

主证:头痛身热,恶寒无汗,口干不甚思饮,舌苔薄白而干,唇裂、咽干,干咳少痰,皮肤干痛,脉浮细数。可见于某些流感、感冒、自喉、支气管炎等病的早期。

分析:秋凉束表,致肺失清肃面见头痛身热,恶寒无汗,鼻塞;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秋燥伤津,故见干咳少痰、口干、鼻干、舌干、皮肤干痛等。

治法:辛凉解表,宣肺润燥

方药:桑杏汤加减

桑叶前胡苏叶淡豆豉(辛凉解表);杏仁浙贝母沙参梨皮栀子(宣肺润燥)。

(五)风寒表证

主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四肢酸痛,鼻塞流涕,咳嗽,痰自清稀,日不渴或渴不欲饮,小便清长,苔薄白,脉浮紧。可见于流感、感冒、哮喘、支气管炎等病。

分析:风寒之邪,侵袭肌表,寒为阴邪,其性凝滞,卫外阳气郁遏,毛窍闭塞,故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四肢酸痛,寒邪由口鼻入肺,

故鼻塞流涕、咳嗽、痰白清稀;内有寒湿,故不渴,小便清长,苔薄白、脉浮紧均为风寒在表之征。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方药:麻黄汤加减

麻黄白前杏仁甘草(辛温解表、宣肺平喘);桂枝(发汗解肌)。

3气分证是温热病的第二阶段,病已入里,主要侵犯肺、胃。其特征是发热较高,不恶寒,口渴心烦,尿赤便干,舌红、苔黄、脉数,为邪强正盛、火气有余之征。

因为病已入里,故不再有恶风寒的表证,又因邪热入里,变深变重,故见高热、便秘等症。

温热之邪入气途径有二:一从卫分传来,即先见恶寒发热,而后才转变为不恶寒、但恶热的;二是温热之邪直入气分,即没有经过恶风寒的卫分阶段,开始就是但热不寒的气分证。

曲于热入于里的部位不同,常见以下几种类型:

(一)气分热盛

主证。大热、大渴、大汗、心烦、脉洪大,舌苔黄干,面赤,甚则谵语抽搐,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可见于某些流感、乙型脑炎等病。

分析:因气分热盛,故见面赤、脉洪大,里热迫津外泄则大汗、大热,大汗伤津则口渴、苔黄干;热扰心神则心烦谵语,热极生风则抽搐。

治法:清热生津

方药:白虎汤加减

石膏知母(泻火滋阴);芦根甘草粳米(益胃生津)。

(二)胃肠实热

主证:高热或午后潮热,大便秘结或肛门灼热,暴泻黄臭稀水,腹满胀痛拒按,烦躁谵语,手足多汗,舌红、苔黄燥或灰黑起刺,脉沉数有力。可见于某些流感、乙型脑炎、急性胃肠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肠梗阻等病。

分析:温热内侵与积滞相结,灼伤津液,故见高热或午后潮热、便秘、腹满胀痛拒按等,热扰神明则烦躁谵语,热邪逼津外泄则手足多汗,热邪伤津则苔黄燥或灰黑起刺。

治法:通下泄热

方药:大承气汤加减

大黄芒硝玄参(泄热通便);枳壳厚朴(行气除满)。

(三)气分湿温

主证:身重胸闷,腹部胀满,渴不欲饮,精神淡漠,重听,小便不畅,大便不爽,苔黄白厚腻,脉弦缓,或伴腹泻,或有黄疸,或见烦躁,神昏谵语。可见于某些肠伤寒、钩端螺旋体病、传染性肝炎、急性菌痢等病。

分析。湿热阻滞气分,在上焦则胸闷、口渴不欲饮,在中焦则腹部胀满,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在下焦则大便不爽或腹泻,小便不畅,在肌表则见身重;湿热郁蒸,肝胆失于疏泄,故见黄疸;湿浊上蒙清窍则精神淡漠、重听,或见烦躁不宁、神昏谵语。

治法:清气化湿

方药:甘露消毒丹加减

藿香蔻仁薄荷菖蒲(芳香化湿);茵陈滑石木通(清利温热);黄芩连翘贝母射干(清热解毒)。

(四)气卫同病

主证:有气分证,又有恶寒身痛,寒热类疟,苔薄黄,脉数略浮。可见于某些感冒、流感、肠炎、急性肠炎、急性菌痢、疟疾等病。

分析:表证未罢,邪入气分,卫气同病,邪尚在表,故见恶寒身痛;邪又入里,故见口渴、腹痛腹泻、苔薄黄、脉数略浮;邪正争于卫气之间故见寒热类疟。

治法:解表清气

方药:柴葛解肌汤加减

葛根羌活柴胡白芷(辛散解表);黄芩石膏白芍(清肺胃里热);甘草桔梗(宣肺利咽)。

4营分证是温热之邪入血的轻浅阶段,病位在心和心包络。它的症状表现,主要是血热和神昏。

温热之邪入营分途径有三:一是由卫分传来,即温热之邪由卫分不经气分而直接入于营分,这又叫作“逆传心包”,二是由气分传来,即先见气分的热象,而后才出现营分的见证;三是温邪直入营分,即开始没有经过卫、气两个阶段,而直接见营分症状。

(一)热入营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