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教案(完美版)
高中物理测量教案
高中物理测量教案
主题:测量与误差分析
1. 目的:通过本实验,让学生掌握物理测量的基本方法和误差分析技巧。
2. 实验内容:测量一个小球的直径并计算其体积。
3. 实验步骤:
a. 准备一个小球、千分尺、显微镜等实验器材。
b. 使用千分尺测量小球的直径,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c. 使用显微镜观察小球表面的纹理,确定小球直径的估计误差范围。
d. 根据测量值和误差范围计算小球的体积。
4. 结果分析:
a. 比较不同学生测量的结果,分析造成误差的原因。
b. 讨论如何减小测量误差,提高测量精度。
5. 课堂讨论:
a. 引导学生拿出自己的测量结果与他人进行比较,讨论具体的误差来源。
b. 引导学生总结出准确测量的方法,并总结出避免误差的技巧。
6. 总结:
通过本实验,学生不仅掌握了物理测量的基本方法,还学会了如何分析和减小误差,提高了测量精度。
这将对他们今后的物理学习和实验能力有着积极的影响。
测量平均速度教案
测量平均速度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测量平均速度教案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第一单元测量(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一单元测量(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测量长度的基本方法,能够正确使用直尺进行测量。
2. 培养学生准确读取测量结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增强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长度的测量方法2. 直尺的使用方法3. 测量结果的读取和记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测量长度的基本方法,能够正确使用直尺进行测量。
2. 教学难点:准确读取测量结果,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直尺、测量对象(如书本、铅笔等)2. 教学材料:教学PPT、测量记录表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关注测量长度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测量长度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认识直尺,并了解直尺的使用方法。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测量活动,使用直尺测量书本、铅笔等物体的长度,并记录测量结果。
4. 结果分享:学生分组展示测量结果,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总结测量长度的方法和技巧。
5. 巩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测量练习题,巩固测量长度的方法和能力。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测量长度的方法和技巧。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测量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测量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精神,评价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 检查学生在测量练习题中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测量长度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测量长度的方法。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测量长度的方法。
以上是根据标题“第一单元测量(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所编写的教案,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小学测量数学教案
小学测量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测量长度、面积、体积的方法和工具,能够准确测量物体的大小,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测量长度的方法和工具
2. 测量面积的方法和工具
3. 测量体积的方法和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老师出示几种不同长度的物体(如铅笔、书本、桌子等),让学生讨论如何准确测量它们
的长度。
二、讲解测量长度(15分钟):
1. 老师介绍不同长度的单位(如厘米、米)及相应的工具(尺子、卷尺),并示范如何使
用工具测量长度。
2. 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测量几个物体的长度,并在练习册上记录结果。
三、讲解测量面积(15分钟):
1. 老师介绍面积的概念及面积测量的方法(如用平方厘米表示面积)。
2. 学生通过观察图形和实物,学习如何计算面积,并在练习册上完成相应练习。
四、讲解测量体积(15分钟):
1. 老师介绍体积的概念及体积测量的方法(如用立方厘米表示体积)。
2. 学生学习如何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并在练习册上完成相关练习。
五、综合练习(10分钟):
老师出示几个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将解答写在练习册上。
六、总结(5分钟):
老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多加练习,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评估:
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练习册上的作业,检查学生对于测量长度、面积、体积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
教学扩展:
老师可以让学生自行选定物体进行测量,并编写测量报告,加深学生对测量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小学测量的数学教案
小学测量的数学教案教学内容:长度和重量的测量年级:小学二年级教学目标:1. 理解长度和重量的概念;2. 掌握长度和重量的测量方法;3. 能够用适当的单位来表示长度和重量。
教学重点:1. 了解长度和重量的概念;2. 掌握长度和重量的测量方法;3. 能够用适当的单位来表示长度和重量。
教学难点:1. 区分长度和重量的概念;2. 熟练运用长度和重量的测量方法;3. 能够灵活运用适当的单位来表示长度和重量。
教学准备:1. 教材:《小学数学教材》;2. 教具:尺子、秤;3. 备课:制作一些练习题和示范测量实验。
教学过程:一、导入活动(10分钟)1. 玩游戏,让学生猜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和重量;2. 引出长度和重量的概念。
二、学习活动(30分钟)1. 讲解长度的测量方法,并示范如何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2. 让学生分组,实践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3. 教授重量的测量方法,并示范如何使用秤来测量物体的重量;4. 让学生跟随示范测量不同物体的重量。
三、巩固活动(15分钟)1. 老师总结测量长度和重量的方法;2.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一些练习题;3. 学生互相交流,检查答案;四、拓展活动(10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测量长度和重量的经验;2.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单位来表示长度和重量;3. 结束时,老师给予表扬和鼓励。
五、课堂总结(5分钟)1. 请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并复述测量长度和重量的方法;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提高测量的能力。
备注:本节课需要借助实物来进行示范和实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小学数学教案测量
小学数学教案测量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测量的基本概念,掌握长度、重量、容积等的测量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测量、比较等探究性学习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测量工具和单位的尊重和珍惜。
教学内容:
1. 测量的基本概念
2. 长度的测量方法
3. 重量的测量方法
4. 容积的测量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举例引导学生了解测量的重要性,并带入本堂课的主题。
二、学习活动(25分钟)
1. 长度的测量方法:教师介绍长度的概念,然后向学生展示尺子、米尺等测量工具,让学
生尝试使用测量长度。
2. 重量的测量方法:教师介绍重量的概念,然后向学生展示天平、秤等测量工具,让学生
尝试使用测量重量。
3. 容积的测量方法:教师介绍容积的概念,然后让学生尝试使用容器及水平仪等工具进行
容积测量。
三、拓展活动(10分钟)
1. 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测量的乐趣,有序地完成长度、重量、容积的测量任务。
2.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通过比较和讨论,找到测量过程中的一些规律和问题。
四、总结(5分钟)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堂课所学内容,强调测量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多加思考
和实践。
五、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的测量作业,让学生加深对测量概念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对测量的实践能力
和创新能力。
同时,要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提高学习效果。
测量的小学数学教案
测量的小学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 能够认识并使用长度、面积和体积的常用单位;
2. 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面积和体积测量;
3. 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测量知识。
教学重点:
1. 认识长度、面积和体积的常用单位;
2. 进行长度、面积和体积的简单测量。
教学难点:
1. 理解长度、面积和体积的单位之间的转换;
2. 进行面积和体积的测量。
教学准备:
1. 教材《小学数学》教科书相关内容;
2. 长度测量的实物:尺子、绳子等;
3. 面积和体积测量的实物:正方形纸片、立方体模型等;
4. 课堂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教师出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长度、面积和体积单位,让学生猜测它们是什么;
2. 让学生谈谈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长度、面积和体积单位的经历。
二、讲解
1. 讲解长度、面积和体积的定义及常用单位;
2. 示范如何使用尺子、绳子等进行长度的测量;
3. 示范如何使用正方形纸片、立方体模型等进行面积和体积的测量。
三、练习
1. 让学生进行长度测量的练习,并核对答案;
2. 让学生进行面积和体积测量的练习,并核对答案。
四、归纳总结
1.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强化重点;
2. 引导学生探讨长度、面积和体积的相关知识,巩固学习成果。
五、作业
1. 布置相关的习题,让学生课后进行练习;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测量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长度、面积和体积有了基本的认识和操作能力。
在后续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际案例和练习,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学生的测量知识。
大班数学《测量》教案及设计(通用)ppt
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归纳小结环节设计
总结回顾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加深学生对测量概念的 理解。
归纳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 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 结构。
布置作业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 学知识并预习下节课内 容。
06 评价与反馈设计
评价方式选择
观察法
01
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测量概念的理解和
反思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是否符合 大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兴趣,是否能够激 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包括注意 力、思考、表达等方面,以及幼儿之间的 互动和合作情况。
分析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难点和问题,包括 幼儿难以理解的概念、方法或技能,以及 需要改进的教学环节或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
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测量单位和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并能够正确进行测量。
难点
对于大班学生来说,测量方法的掌握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因此需要教 师耐心指导,并多加练习。同时,对于一些复杂的测量任务,如测量较长或较 细的物体,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实践和经验积累。
03 教学准备与资源利用
教师对测量单位、测量方法等进 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
练习法
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 握测量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手段应用
多媒体教学
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展示测量单位的概念和实际应用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实物教学
利用实物教具,如米尺、量杯等,让学生直观感受测量的过程和方 法。
新课教学环节设计
1 2
概念讲解
详细讲解测量的概念、单位、方法等基础知识。
初中物理教案测量
初中物理教案测量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测量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刻度尺、量筒等工具进行测量。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1. 测量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2. 测量工具的使用和读数方法。
教学难点:1. 测量方法的合理选择。
2. 测量工具的精确使用。
教学准备:1. 刻度尺、量筒、物体等测量工具。
2. 黑板、粉笔、教案等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测量?为什么需要测量?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测量是获取物体长度、体积、质量等尺寸大小的一种方法,是科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二、讲解测量方法(10分钟)1. 讲解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如何放置、如何读数、如何估计误差等。
2. 讲解量筒的使用方法:如何放置、如何读数、如何估计误差等。
三、示范测量(15分钟)1. 教师选择一个物体,用刻度尺测量其长度,并讲解测量过程。
2. 教师用量筒测量一定量的液体,并讲解测量过程。
四、学生分组测量(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物体进行长度测量。
2. 学生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并记录数据。
3. 学生用量筒测量一定量的液体,并记录数据。
五、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10分钟)1. 学生将测量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平均值。
2. 学生分析测量过程中的误差来源,并提出改进措施。
六、总结和评价(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测量方法、测量工具的使用和误差分析。
2. 教师对学生的测量结果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实践和总结,让学生掌握了测量的基本方法和工具的使用。
在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环节,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和改进,提高了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整体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提高教学效果。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教案《测量》(精选)ppt
05
教学资源
教材与教案
教材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包含 测量相关的基本概念和练习题。
教案
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步 骤等。
教具和测量工具
教具
包括直尺、卷尺、量杯等测量工具,以及用于演示的实物模 型。
测量工具
供幼儿实际操作使用的测量工具,确保安全、易于操作。
相关教学视频和资料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 秀教案《测量》(精 选)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7
目 录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 • 教学过程 • 教学反思 • 教学资源
0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测量的基本概念 ,理解测量的实际意 义。
了解长度、高度、重 量等基本测量单位及 其换算关系。
学习使用不同的测量 工具,如直尺、卷尺 等,掌握正确的测量 方法。
02
教学内容
测量的基本概念
01
02
03
长度
物体或线段的长度是测量 物体或线段从一端到另一 端的距离。
宽度
物体或线段的宽度是测量 物体或线段从一边到另一 边的距离。
高度
物体或线段的高度是测量 物体或线段从上到下的距 离。
测量工具的使用
使用直尺
直尺是测量长度、宽度和高度最 常用的工具,可以用来测量物体
作业评价
03
对幼儿的作业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幼儿继续努力,提高学习
效果。
04
教学反思
教学效果评估
教学目标达成度
通过课堂互动和课后作业,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测量的基本 概念和方法,教学目标达成良好。
学生参与度
在测量物品的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课堂氛围活跃。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测量》(精选)ppt
02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测量工具
准备各种测量工具,如直尺、卷 尺、天平、量杯等,确保幼儿能 够接触到不同的测量工具,增加
活动趣味性。
测量对象
准备各种可测量的对象,如纸条、 绳子、积木、水果等,让幼儿在实 际操作中感受测量的实际应用。
辅助材料
准备一些辅助材料,如记录表、笔 、橡皮等,让幼儿在测量过程中记 录结果,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表 达能力。
和体重。
结束环节
总结回顾
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回顾,强调测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例如,可以引导幼儿思 考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到测量,以及正确的测量方法对生活的影响。
延伸拓展
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发现更多与测量相关的现象和问题。例 如,可以让幼儿在家中寻找需要测量的物品,并尝试使用正确的测量方法进行测 量。
不足之处
测量工具不够精确
由于测量工具的限制,导致测量结果不够精确,影响了学生 的学习效果。
部分学生操作不规范
部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不规范的行为,需要加强指导 和纠正。
改进措施
更换更精确的测量工具
为了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可以更换 更精确的测量工具,如使用更精确的直 尺或量角器等。
VS
加强学生操作规范的指导
经验准备
认识测量单位
了解测量工具的特性
在活动前,让幼儿了解基本的测量单 位,如厘米、米、千克等,为活动做 好知识储备。
让幼儿了解不同测量工具的特性和使 用方法,如卷尺可以测量长距离,天 平可以测量重量等。
掌握测量方法
引导幼儿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如使 用直尺时要将起点对准物体的一端, 读数时要认清单位等。
03
活动过程
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教案(完美版)
(一)教学知识点1.通过测量旗杆的高度的活动,巩固相似三角形有关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2.熟悉测量工具的使用技能,了解小镜子使用的物理原理.(二)能力训练要求1.通过测量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数学建模的方法.2.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在增强相互协作的同时,经历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1.测量旗杆高度的数学依据.2.有序安排测量活动,并指导学生能顺利进行测量.●教学难点1.方法2中如何调节标杆,使眼睛、标杆顶端、旗杆顶部三点成一线.2.方法3中镜子的适当调节.●教学方法1.分组活动.2.交流研讨作报告.●工具准备小镜子、标杆、皮尺等测量工具各3套.●教具准备投影片一:(记作§4.6 A)投影片二:(记作§4.6 B)投影片三:(记作§4.6 C)投影片四:调查数据表.(记作§4.6 D)●教学过程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出课题[师]今天我们要做一节活动课,任务是利用三角形相似的有关知识,测量我校操场上旗杆的高度.请同学们回忆判定两三角形相似的有关条件.[生]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地提升自我 说明三种测量方法的数学原理.甲组:利用阳光下的影子.(出示投影片§4.6 A )图①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人与阳光下的影子和旗杆与阳光下的影子构成了两个相似三角形(如图①),即△EAD ∽△ABC ,因为直立于旗杆影子顶端处的同学的身高和他的影长以及旗杆的影长均可测量得出,根据BC AD AB EA =可得BC=EA AD BA ⋅,代入测量数据即可求出旗杆BC 的高度.[师]有理有据.你们讨论得很成功.请乙组出代表说明方法2.乙组:利用标杆.(出示投影片§4.6 B)图②如图②,当旗杆顶部、标杆的顶端与眼睛恰好在一条直线上时,因为人所在直线AD 与标杆、旗杆都平行,过眼睛所在点D 作旗杆BC 的垂线交旗杆BC 于G,交标杆EF 于H,于是得△DHF ∽△DGC.因为可以量得AE 、AB,观测者身高AD 、标杆长EF,且DH=AE , DG=AB由DG DH GC FH =得GC=DH DG FH ⋅.网友可以在线阅读和下载这些文档:麦群超△DHF ∽△FMC∴由DH M FH MC = 可求得MC 的长.于是旗杆的长BC=MC+MB=MC+EF.乙组代表:如果这样的话,我认为测量观测者的脚到标杆底部距离与标杆底部到旗杆底部距离适合同学A 的做法.这样可以减少运算量.[师]你想得很周到,大家有如此出色的表现,老师感到骄傲,请丙组同学出代表讲解.图③[丙组]利用镜子的反射.(出示投影片§4.6 C )这里涉及到物理上的反射镜原理,观测者看到旗杆顶端在镜子中的像是虚像,是倒立旗杆的顶端C ′,∵△EAD ∽△EBC ′且△EBC ′≌△EBC ∴△EAD ∽△EBC,测出AE 、EB 与观测者身高AD ,根据BC AD EB AE =,可求得BC=AE AD EB ⋅. [师]同学们清楚原理后,请按我们事先分好的三大组进行活动,为节省时间,每组分出三个小组分别实施三种方法,要求每小组中有观测员,测量员,记录员,运算员,复查员.活动内容是:测量我校操场上的旗杆高度.[同学们紧张有序的进行测量][师]通过大家的精诚合作与共同努力,现在各组都得到了要求数据和最后结果,请各组出示结果,并讨论下列问题:对照上表,结合各组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我们综合大家讨论情况做出如下结论. 1.测量中允许有正常的误差.我校旗杆高度为20 m ,同学们本次测量获得成功.2.方法一与方法三误差范围较小,方法二误差范围较大,因为肉眼观测带有技术性,不如直接测量、仪器操作得到数据准确.3.大家一致认为方法一简单易行,是个好办法.4.方法三用到了物理知识,可以考查我们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5.同学们提出“通过测量角度能否求得旗杆的高度呢”.有大胆的设想,老师很佩服,在大家学习了三角函数后相信会有更多的测量方法呢.Ⅲ.课堂练习高4 m 的旗杆在水平地面上的影子长6 m ,此时测得附近一个建筑物的影子长24 m ,求该建筑物的高度.图4-37 分析:画出上述示意图,即可发现:△ABC ∽△A ′B ′C ′ 所以B A AB ''=C B BC'' 于是得,BC=6424⨯=''''⋅B A C B AB =16 (m ). 即该建筑物的高度是16 m.Ⅴ.课后作业习题4.101.该建筑物的高度是16 m.2.小树高4 m.3.参考方案:选取罪犯直立时的影像并量取长度,再选当时室内一参照物并量取参照物实际高度和它影像的高度,由罪犯实际身高∶罪犯影像长=参照物实际高度∶参照物影像高度.可得罪犯实际身高.Ⅵ.活动与探究雨后初晴,同学们在操场上玩耍,可看到积水中的影子,你能否利用积水测量旗杆的高度?其中原理是什么?(借鉴课本中测量旗杆的高度的方法2).●板书设计§4.6 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一、测量原理: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二、三种测量方法的优缺点三、课堂练习(学生画示意图)四、小结。
巧测量幼儿园教案
巧测量幼儿园教案一、教案背景和目的测量是幼儿园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幼儿个性化发展的重要方面。
本教案旨在培养幼儿测量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测量能力,让他们掌握测量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二、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对各种物品的长度、重量、容积等指标的测量兴趣。
2.提高幼儿测量技能和应用能力,能够使用测尺、秤、容器等基本工具完成测量。
3.培养幼儿观察、比较、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其个性化发展。
4.通过教学,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交流和协作能力,培养集体意识。
三、教学内容和方式本教案采用“教师讲解+小组活动”的形式,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认识和运用工具在本部分中,教师通过实物展示、图片和视频等形式,向幼儿介绍测量用的工具:测尺、厘米尺、秤、容器等,并让幼儿亲自尝试使用这些工具,以便能够在测量中随心所欲地进行动手实践。
第二部分:测量具体物品在本部分中,教师将提供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书、水杯、球、玩具等,让幼儿们自己测量这些物品的大小、长度、重量等。
同时,孩子们也可以互相交流和比较各自的测量结果,从而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知测量的本质。
第三部分:小组活动在最后一个部分中,教师将把幼儿分成小组,并让他们一起完成一项任务。
例如,让他们测量几个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盒子的大小、容积等,并比较和总结每个盒子的特点。
通过小组活动,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合作、交流和互动,同时也可以增强课堂氛围,营造积极的学习气氛。
四、教学评估评估重点在于幼儿在测量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以及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和表达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回答问题、作业或提问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
五、教学准备1.一些测量工具,如测尺、厘米尺、秤、容器、球、书、玩具等。
2.大型黑板或白板,或者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3.教师需要提前准备一些教学案例,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学体验。
六、教学心得幼儿园的测量教学要注重孩子们的感性认知和实践操作,注重互动性的教学,幼儿的学习重点应放在“掌握技能和提高能力”上。
测量小学数学教案
测量小学数学教案
主题:测量
年级:小学三年级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测量,能够用正确的单位测量长度、重量和容量。
教学内容:
1. 什么是测量?
2. 长度的测量及常用单位
3. 重量的测量及常用单位
4. 容量的测量及常用单位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长度、重量和容量的物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测量。
2. 探究:让学生分别用尺子、天平、容器等工具测量不同物品的长度、重量和容量,并讨论出最合适的单位。
3. 巩固:让学生通过练习题或游戏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巩固常用单位的换算。
4. 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并提出疑问。
活动设计:
1. 实地测量:带领学生到校园测量不同长度的物体,如树木、操场等。
2. 实验测量:让学生在实验室使用天平测量不同重量的物品。
3. 容量比较:让学生通过比较不同容器的容量,理解容量的概念。
板书设计:
测量
- 长度
- 重量
- 容量
评估方式:
1.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
2. 练习题的完成情况
3. 学生对测量单位和换算的理解程度
资源准备:
1. 尺子、天平、容器等测量工具
2. 不同长度、重量和容量的物品
3. 练习题、游戏和实验材料
备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调整教案内容和活动形式,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高中数学测量教案模板
高中数学测量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测量的基本概念,能够正确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测量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测量的基本概念、测量工具的使用及测量问题的解决。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PPT、测量工具(尺子、量角器等)、实际测量物体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尺子等。
教学步骤:
一、导入(10分钟)
1. 引入测量的概念,让学生讨论测量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激发学生测量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测量。
二、讲解测量的基本概念(15分钟)
1. 讲解测量的定义和意义。
2. 介绍测量的单位和测量工具。
3. 演示如何使用尺子、量角器等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三、实践操作(25分钟)
1. 给学生分发实际测量物体,让学生用尺子等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2. 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练习与巩固(15分钟)
1. 布置测量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检查学生的练习情况,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五、课堂小结(5分钟)
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测量的重要性。
2. 激励学生继续学习和实践测量知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结合实际生活中测量的场景,引导学生学习测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测量的技能。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但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学生对测量单位的理解较为困难,需要加强相关知识的讲解和练习。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实际测量的案例,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初中物理测量试讲教案
初中物理测量试讲教案1. 知识与技能:理解测量长度、时间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学会使用刻度尺、秒表等基本测量工具;掌握长度、时间的常用单位及换算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学会在实验中减小误差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养成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认识科学实验的重要性和严谨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度、时间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刻度尺、秒表的使用方法;长度、时间的常用单位及换算关系;实验中减小误差的方法。
2. 教学难点:长度、时间的精确测量;实验中误差的产生及减小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日常生活中的测量实例引入,如测量一段路程的长度、计算跑步时间等,引发学生对测量长度、时间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长度的测量:介绍长度的基本概念,国际单位米,以及常用的长度单位(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讲解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注意零刻线、量程、最小刻度。
(2)时间的测量:介绍时间的基本概念,国际单位秒,以及常用的时间单位(分钟、小时、天、月、年)。
讲解秒表的使用方法。
(3)长度、时间的换算关系:给出长度、时间单位间的换算关系,让学生熟记。
3. 实验操作:(1)用刻度尺测量长度:让学生自带一把刻度尺,现场测量课桌的高度、课本的长度等,记录数据,并进行讨论。
(2)用秒表测量时间:让学生自带一个秒表,现场进行计时实验,如测量跑100米的时间,记录数据,并进行讨论。
4. 误差分析:讲解误差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误差产生的原因,以及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验中减小误差,如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改进测量方法等。
5. 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长度、时间的测量方法,刻度尺、秒表的使用,长度、时间的换算关系,以及实验中减小误差的方法。
要求学生在课后认真复习,掌握所学内容。
6. 作业布置:(1)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实验数据,写实验报告。
初中物理测量教案
初中物理测量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如尺子、天平等。
2. 培养学生进行测量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2. 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教学难点:1. 测量工具的精确使用。
2. 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教学准备:1. 测量工具:尺子、天平等。
2. 实验器材:物体、测量表格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进行测量,那么你们知道测量有什么重要性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测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
二、测量工具的使用(10分钟)1. 尺子的使用:介绍尺子的量程、分度值,演示如何进行测量,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2. 天平的使用:介绍天平的结构、量程、分度值,演示如何进行称量,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三、测量实践(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2. 测量对象可以是教室的长度、宽度、高度,也可以是学生的身高、体重等。
3. 学生记录测量数据,并进行处理和分析。
四、数据处理和分析(10分钟)1. 学生将测量数据进行整理,填写到测量表格中。
2. 教师引导学生如何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如求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等。
3. 学生展示自己的测量结果,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本次实验的收获,如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数据处理和分析技巧等。
2.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测量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进行更多的测量实践,如测量物体的体积、质量等。
2. 学生可以尝试使用其他测量工具,如温度计、压力计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进行物理测量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测量和数据处理能力。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物理素养。
(完美版)-幼儿园中班教案《测量》
中班教案《测量》适用于中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能用自然物测量物体的长度,并用数学的语言表达测量的结果,初步学习测量长度的正确方法,对测量活动感兴趣,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测量》教案吧。
活动目标1、初步学习测量长度的正确方法。
2、能用自然物测量物体的长度,并用数学的语言表达测量的结果。
3、对测量活动感兴趣。
4、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5、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活动准备1、两个高矮不同的布娃娃,两支长短不同的铅笔,两根长短不一的跳绳。
2、十本大小相同的书。
3、小猫、小狗、小猴子头像各一个。
4、1&;12的正方形表格。
5、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1、复习比较物体高矮和长短的基本方法。
1、两个可以移动的物体比高矮和长短。
如一个高个子的布娃娃怎么与一个矮个子的布娃娃比高矮?两支铅笔怎么比长短呢?2让幼儿说出比较两物体高矮和长短的基本方法:让两个小朋友站到同一个水平面上,将两支铅笔的一头对齐。
3两个不可以移动的物体比长短。
2、初步建立将物体长度数量化的经验。
1出示1&;12的正方形表格,上面标注三个小动物的家的位置。
问:小狗到小猫家远,还是小狗到小猴子家远?为什么?(2)小结:我们可以点数小正方形的数量来比较两个地方之间的距离。
3、教师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
4、打开幼儿用书,完成操作练习。
1、复习比较物体高矮和长短的基本方法。
1、两个可以移动的物体比高矮和长短。
如一个高个子的布娃娃怎么与一个矮个子的布娃娃比高矮?两支铅笔怎么比长短呢?2让幼儿说出比较两物体高矮和长短的基本方法:让两个小朋友站到同一个水平面上,将两支铅笔的一头对齐。
3两个不可以移动的物体比长短。
2、初步建立将物体长度数量化的经验。
1出示1&;12的正方形表格,上面标注三个小动物的家的位置。
问:小狗到小猫家远,还是小狗到小猴子家远?为什么?(2)小结:我们可以点数小正方形的数量来比较两个地方之间的距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前面学习的相似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探索测量距离的几种方法,初步接触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测量旗杆高度的方法探索、实际测量和计算,归纳、总结出测量
高度的不同方法
.
【情感态度】
使学生经历测量过程,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懂得数学来源于实际并用之于实际的道理;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勇于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探索测量距离的几种方法.
【教学难点】
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对数学实践活动的原理的理解和对方法的掌握.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当你走进学校,仰头望着操场旗杆上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时,你也许想知道
操场旗杆有多高.
你可能会想到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但如果在阴天,你一个人能测量出旗杆的高度吗?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例1教材100页“试一试”.
如图所示,站在离旗杆BE底部10米处的D点,目测旗杆的顶部,视线AB 与水平线的夹角∠BAC=34°,并已知目高AD为1.5米.现在请你按1∶500的比例将△ABC画在纸上,并记为△A′B′C′,用刻度尺量出纸上B′C′的长度,便可以算出旗杆的实际高度.你知道计算的方法吗?
解:∵△ABC∽△A′B′C′,∴AC∶A′C′=BC∶B′C′=500∶1
∴只要用刻度尺量出纸上B′C′的长度,就可以计算出BC的长度,加上AD 长即为旗杆的高度.若量得B′C′=acm,则BC=500acm=5am.故旗杆高(1.5+5a)m.
BO=6m,OD=3.4m,CD=1.7m;图(b)中CD=1m,FD=0.6m,EB=1.8m;图(c)中BD=9m,EF=0.2;此人的臂长为0.6m.
(1)说明其中运用的主要知识;
(2)分别计算出旗杆的高度.
【分析】图(a)和图(c)都运用了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性质,图(b) 运用了同一时刻的物高与影长成正比的性质.
【教学说明】测量物体的高度可利用自己的身高、臂长等长度结合相似形的性质求出物高,也可以运用同一时刻的物高与影长成正比的性质测量物体的高度.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已知小明同学身高1.5m,经太阳光照射,在地面的影长为2m,若此时测得一塔在同一地面的影长为60m,则塔高为( )
A.90m
B.80m
C.45m
D.40m
2.如图,A、B两点被池塘隔开,在A、B外任选一点C,连结AC、BC,分别取其三等分点M、N,量得MN=38m,则AB的长为( )
C.114m
D.152m
3.在平静的湖面上,有一枝红莲,高出水面1米,一阵风吹来,红莲被风吹到一边,花朵齐及水面,已知红莲移动的水平距离为2米,问这里水深多少?
4.某同学想测旗杆的高度,他在某一时刻测得1m长的竹竿竖起时的影长为1.5m,同一时刻测量旗杆影长时,因旗杆靠近一幢楼房,影子不全落在地面上,有一部分落在墙上,他测得落在地面上的影长为9m,留在墙上的影长为2m,求旗杆的高度.
【答案】
1.C
2.C
3.1.5米
4.8米
【教学说明】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在黑板上展示,教师点评.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测量物体高度的方法?
【教学说明】小组讨论展示,教师归纳总结.
1.布置作业:从教材相应练习和“习题24.1”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本课时从学生身边所熟悉的测量旗杆的高度入手,通过探究设计各种测量方案,让学生学会利用所学的相似三角形、勾股定理的有关知识来解决问题,经历测量过程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懂得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并用之于实际的道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