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读写结合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雷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4篇

《雷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4篇

《雷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1一、教材简析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2、感悟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是怎样变化的,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一)揭题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8雷雨(板书课题)生齐读。

2、上节课我们学习这课的生字词,老师检查一下,看谁读得准。

(开火车认读词语:黑压压、乱摆、垂下来、越来越亮、越来越响、渐渐地、清新)小朋友真棒!不愧为识字大王!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请小朋友回忆一下,作者按什么顺序描写雷雨的呢?(板书:前、中、后)(二)学习课文这节课我们来仔细读读课文,研究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各有什么特点。

1、雷雨前1)课文的哪部分描写了雷雨前的景象?(1-3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1-3自然段,想一想,雷雨前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2)学生交流a、乌云(“满天”,“黑沉沉”,“压”)课件出示描写乌云的句子: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压”给你什么感觉?(学生说感受,指导朗读)这时候感觉非常沉闷,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b、大风(“乱摆”,“忽然”)课件出示描写大风的句子: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你从哪里知道这是大风?(大风,树枝乱摆,蜘蛛吓得逃走了)“垂”字可以用什么词替代?为什么作者用“垂”?(指导朗读)c、闪电、雷声(“越来越亮”,“越来越响”)课件出示描写闪电、雷声的句子: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用“……越……越……”说一句话。

作者是先写闪电再写雷声的,你觉得它们的顺序能不能换一下,为什么?(不能。

通常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的,因为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快,所以不能换顺序。

)指导朗读。

看着闪电越来越亮,听着雷声越来越响,你有什么预感?(板书:乌云、大风、闪电、雷声)2、雷雨中作者通过乌云、大风、闪电和雷声的描写,让我们眼前仿佛电闪雷鸣,一场大雨顷刻将至,让我们一起去目睹这场大雨吧!(播放课件,雷雨中的动画)1)你听到了什么?(雷声、雨声)雨声是什么样子的?你能把它读出来吗?(指导朗读)2)你看到了什么?(树弯了,雨越下越大)指导朗读3)雨又有什么变化呢?(渐渐地小了)指导朗读4)雷雨下得是有变化的,你能不能把它的变化读出来?(男女生比赛读)(板书:下起来——越下越大——渐渐地小了)3、雷雨后夏天的雷雨来得快去得也快,现在雨停了,让我们一起去欣赏雨后的景色吧!(课件出示雨后动画景色)1)(课件出示课本插图)刚才小男孩也欣赏了雨后的景色,为什么他那么高兴呢?(他看到雨后的景色真美丽)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雨后的美丽景色,开始!3)雨后有哪些美丽景色?4)学生交流(课件出示雷雨后的句子:天亮起来了。

《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雷雨》的基本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2.分析戏剧中的冲突和转折点;3.理解并分析剧中人物性格和情感;4.掌握雷峰与雨果的对话和争吵场景。

二、教学内容1.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概述;2.戏剧冲突和转折点分析;3.人物性格和情感剖析;4.雷峰与雨果的对话和争吵场景演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引导学生回顾上次课讲解的内容,复习《雷雨》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 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概述使用白板或投影仪展示《雷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图,让学生了解整个剧的大致框架。

简要介绍各个主要人物的身份和关系,为后续的分析和讨论做铺垫。

3. 戏剧冲突和转折点分析通过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分析《雷雨》中的冲突和转折点。

重点解释每个冲突和转折点对于故事发展的影响,以及人物的内心变化。

让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分析和理解能力。

4. 人物性格和情感剖析将各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状态列在黑板上,让学生理解并分析每个人物的内在动机和情感冲突。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5. 雷峰与雨果的对话和争吵场景演练选取雷峰和雨果的对话和争吵场景,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其中两名学生扮演雷峰和雨果,其他学生扮演旁观者,观察并记录对话和争吵过程中的情绪和表情变化。

演练结束后,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四、教学评估1.指导学生完成一份关于《雷雨》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的小结,包括主要冲突和转折点;2.观察学生在对话和争吵场景演练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人物性格和情感的理解和诠释能力。

五、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阅读《雷雨》的原著小说,深入了解人物内心世界和故事细节;2.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创作,创造自己的对话和争吵场景,表达自己对人物的理解。

Markdown格式文本如上所示,可以使用各种编辑器或在线工具进行编辑和导出。

不带图片和网址的限制能够保证文档内容的纯文字性质,使得文档更加清晰和易于阅读。

《雷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雷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2014. 3 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370文内容的。

如果将每一篇课文预先录音,配好乐,课堂上让学生听声情并茂的朗读,可使学生很快进入最佳精神状态,同时又调动了多种感官,科学地驱动左右脑,其结果往往是一遍胜五遍、十遍。

4.培养自信心。

快速阅读、快速思考、快速作文等“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的操作方法,是以学生充分自信为前提的。

学生最初并不相信40分钟能写一篇文章,这一点需要教师给予科学的系统指导,树立学生“快速”学习的信心。

笔者在实验班内有意识地讲人脑科学(压缩为3课时的微型课程),似乎与语文教学风马牛不相及,实际上是为了增强学生的信心。

三、改教本为学本,变讲堂为练堂素质教育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素质教育必须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知识的激活与内化,离不开主体的实践。

因此,语文素质教育在教材建设上,必须改“教本”为“学本”;在课堂教学的操作模式上,必须变“讲堂”为“练堂”。

(一)让“讲读课”名不符实这是教材处理的一种策略,许多同行认为“讲读课”就应当大讲特讲,就要慢咽细嚼,其实没有必要讲得太多。

因为教材中大部分文章的新信息量(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能力结构中没有)不超过20%,一般均在10%左右。

既然如此,就应当充分利用学生旧有信息量,设计适量的新颖有趣的问题让学生操作,在实践中“温故而知新”,实现知识的顺利迁移,然后稍加点拨和讲解,学生会学得活泼,学得有效。

必要时,教师才帮助做些归纳和总结之类的工作。

(二)让“自读课”名符其实许多同行出于良好的愿望,把自读课也作讲读课处理,有的甚至每一课用2课时去精讲多练,笔者认为此法不当。

纵观1-6册的自读课,难度大大低于讲读课,新信息量大大低于讲读课,所以笔者的做法是结合学生语文实际,根据单元要求,或组一套思考题,让学生当堂作答,或提出几个问题,供学生读读议议,一堂课解决问题。

这种处理方法,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自学能力,还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

让“自读课”名符其实,是语文素质教育处理教材的又一种策略。

《雷雨》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共3篇

《雷雨》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共3篇

《雷雨》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共3篇《雷雨》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1《雷雨》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导语:高中语文教学,需要让学生深刻地理解文本,懂得文本背后的历史、文化和人性。

本文就以人教版高一必修四《雷雨》第二课时为例,讲述如何通过多元素结合、生动案例演绎等方法,让学生更好地认知这部文学作品。

一、教学内容本课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继续阅读《雷雨》第二幕第一场,并抓住中心线索逐步理解角色之间的互动;2. 理解戏剧的形式,从角色扮演中体验舞台文化;3. 关注雷家庄中不同人物、不同角色的社会地位、名誉、经济状况以及爱情观念等,理解其行为动机,并分析其背后的社会风尚以及政治环境背景。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剧中人物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处境、行为动机以及心理状态;2. 培养学生对于戏剧文本形式的感知;3. 提升学生思维反应能力、分析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课型本节课采用多元素结合、生动案例演绎等多种教学课型,让学生在与教师互动的同时也学会自己思考、思辨。

四、教学内容与方法第一部分教学:1.师生一起继续阅读雷雨第二幕第一场,并让学生捕捉剧中人物之间的关系;2.提问:何以琛说的“玉米熟了,再收就来不及了”意味着什么?学生回答,玉米熟了意味着时间紧迫,雷家庄现在正处于收获的关键时期。

在这种情况下,雷家庄中的人们必须赶快行动,否则就将失去收获。

3.让学生注意何以琛和牛子金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推断今后的剧情发展。

第二部分教学:1.让学生体验戏剧文本中的舞台文化,先指派几位学生进行“人物扮演”,并让其他学生做出表情反应;2.在学生中实施问答环节,引导学生思考舞台表演的关键要素,如“动作、台词、音乐、服装、道具、场景”等;3.引导学生谈论舞台演出的文化意义,如“戏剧是人类理解自我文化、历史和人性的一种方式,舞台演出是在庆祝生命,向人们展示人类内心秘密和各种难言之隐。

”第三部分教学:1.让学生注意了解剧中人物的社会地位、名誉、经济情况以及爱情观念等,分析人物行为的价值观;2.让学生了解淮军入侵的历史背景、清朝政治环境,分析这些背景因素如何影响了剧中人物的行为;3.讨论,通过探究剧中人物的决策、品格、虚伪以及欲望等,推断故事的结局,并谈论社会环境对故事结局的影响。

16 雷雨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6 雷雨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雷雨》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雷雨》是一篇描写夏季时节雷雨景象的优美短文。

全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按照“雷雨前一一雷雨中一一雷雨后”的顺序继续,集中地表现力3个场景的鲜明特点。

课文语言凝练,用词准确,写景细致逼真。

文中多为短句白描,既生动地再现了夏天雷雨的景象,又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教学目标:1.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准确性;2.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并尝试借助关键词背诵课文;3.能够说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以及自己见到的雨的情景。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并尝试借助关键词背诵课文;难点:能够说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以及自己见到的雨的情景。

一、复习导入,唤醒旧知1驱赶乌云游戏一一开火车读词语,:雷雨乌云闪电雷声、压下来、垂下来、迎面扑来、窗户、蝉鸣黑沉沉清新2.利用“先…接着…最后”句式回顾课文脉络。

二、感受雷雨前的景象1.默读课文1-3段,圈出景物的名称;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贴板贴,学生订正。

3.结合语境理解词义,朗读句子(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指名读,读出乌云的低沉、厚重;学生试做压的动作,体会“压”的含义;指导朗读,读好句子。

(2)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出。

表演朗读,体会“一动不动”和“一声不出”。

指导朗读、齐读。

(3)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做动作朗读,理解“乱摆”。

指导朗读,读出风急和大的特点。

44)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做动作,感受“垂”的含义。

通过学过的诗句和图片体会“垂”和“落”的不同。

根据图片和教师表演给“垂”扩词。

总结:“垂”下来的物体和其他事物是有连接的,“落”下来的物体和其他事物是分开的。

男、女生做动作朗读。

4.积累并积累“越来越……”提问:闪电和雷声有什么变化?指导读好“越来越亮”“越来越响”;用“越来越……”感受程度的递进男女生读5.齐读课文,边读边想象雷雨前的场景。

6.按照关键词提示,做动作背诵1-3段。

《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作为一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豫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普通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支配等环节。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我整理的《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炽热的夏日,骄阳似炎,一场雷雨,送来了一阵凉快。

呼吸着清爽的空气,欣赏着秀媚的彩虹,耳边传来声声蛙鸣,调皮的孩子光着小脚丫,在积满雨水的路上顽耍。

这就是夏天雷雨后的情景。

雷雨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

本文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

如能把看图与读文有机结合起来去感受雨前、雨中和雨后的不同特点,确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有条件的话,可以组织孩子观看这一自然现象,信任同学们会有新的觉察。

【教学目标】1.会认 4 个生字,会写 12 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先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看天气的兴趣,能写观看日记。

【教学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味本文的写作顺序,朗读感悟,“垂”字的书写。

【课前豫备】课件。

【课时支配】2 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稳固1.认读字词2.分节读课文二、朗读感悟1.比较课文插图,激发朗读兴趣出示课文的两幅插图,比较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图中的不同景象。

图 1: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空中狂风怒吼、大雨哗哗、树枝乱摆;小伴侣关上窗户欣赏雨景。

图 2:蓝天白云、彩虹高挂、空气清爽、树木新绿,小伴侣惊喜若狂。

2.研读“雷雨前”⑴默读课文,划出雷雨前有哪些景色,你认为这些景色写得怎样?[a.乌云满天,天昏地暗 b.树不动,蝉不叫c.狂风大作,蜘蛛逃走d.电闪雷鸣]⑵沟通自读自悟状况;教师随学生的回答相机点拨。

①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

黑沉沉”写出了什么?〔云层厚〕能把它去掉吗?为什么?“压”给你的感觉是什么?〔云层很低〕你人为该怎么读这句话?②树上的叶子纹丝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雷雨第二课时的教案

雷雨第二课时的教案

雷雨第二课时的教案教案标题:《雷雨》第二课时的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雷雨》第二幕,学生能够理解和分析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分析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2. 理解并解读剧中的重要情节和台词。

3. 学会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教学准备:1. 《雷雨》第二幕的文本材料。

2. PPT或黑板、白板等教学工具。

3. 学生阅读剧本的复印件。

4.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名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雷雨》剧情,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激发学生对剧中人物的兴趣。

2. 提问学生对于剧中人物的印象和他们在剧中的角色。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雷雨》第二幕,并标记出关键情节和台词。

2. 分组讨论,就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展开讨论,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性格的依据,并与学生共同解读剧中的重要情节和台词。

三、合作学习(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5人左右。

2. 每组选择一个关键情节或台词进行分析和讨论,然后设计一个小组展示的形式(如小品、演讲、对话等)。

3. 学生小组展示,其他组进行评价和提问。

四、总结归纳(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2. 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总结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3. 教师提供进一步的解读和指导,帮助学生加深对剧中人物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继续阅读《雷雨》的后续剧情,并做好相关的阅读笔记。

2.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撰写一篇关于《雷雨》剧中人物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的小结。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观看相关电影或舞台剧的演绎,以加深对剧中人物的理解。

2. 提供更多的文学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并分析《雷雨》这部戏剧作品,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描绘剧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2.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进行情感体验和文学创作;3. 培养学生思考与讨论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和全班讨论等形式,开发学生的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和分析剧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2. 进一步挖掘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1. 理解剧中人物的心理和情感变化;2. 进一步发掘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互动。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1. 观看课文片段:播放《雷雨》的片段,引发学生对剧中人物和情节的好奇和兴趣。

2. 学生讨论:学生们就刚才观看的片段进行讨论,谈谈自己的观感和猜测。

Step 2:阅读剧本(15分钟)1. 课堂朗读:将《雷雨》的剧本分发给学生,让学生们跟着老师一起朗读。

2. 阅读理解:在朗读过程中,老师可以适时停下来,与学生一起解读剧中的一些重要语句和情节,确保学生对剧情的理解。

Step 3:分析人物形象与情节(15分钟)1.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并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以及在剧中的作用。

2. 学生报告: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报告,并与全班分享自己的分析结果。

Step 4:情感体验与表达(20分钟)1. 角色扮演:学生按照剧本的情节选择一个角色进行扮演,通过表演角色的情绪和心理变化,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和体验。

2. 文学创作: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选择一个场景或人物,用文字来描绘他们的形象和情感,进行文学创作。

Step 5:思考与讨论(15分钟)1. 小组合作:学生重新组成小组,讨论剧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互动,分析他们对剧情的推动和影响。

2. 全班讨论: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与全班一起分享小组的讨论结果,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解读剧中的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

Step 6:课堂总结(5分钟)1. 总结归纳:老师对课堂上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再次强调剧中的重要人物形象和情节。

《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篇

《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篇

《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篇《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1设计说明《雷雨》(节选)系全日制高中语文第四册戏剧欣赏单元的第二课,这个单元的教学目的是培养鉴赏戏剧文学作品的能力。

学习的重点是分析剧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把握尖锐集中的戏剧冲突,品味人物的语言。

第一课时主要介绍话剧知识,分角色朗读并概述雷雨的故事情节。

第二课时则通过品味人物语言,分析人物周朴园内心复杂的世界,进而探究作品的艺术魅力。

第三课时简要分析鲁侍萍及鲁大海形象,总结文章主旨及艺术特点。

本课时重在理解把握复杂的多元化的人物形象,指导学生多角度的探究戏剧人物的深刻性。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学会揣摩戏剧语言,把握其中的矛盾冲突,了解人物的性格。

2、初步了解戏剧人物的鉴赏方法。

二)能力目标1、学会鉴赏戏剧,提高学生鉴赏戏剧文学作品的能力。

2、通过品味人物语言,分析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而探究作品的艺术魅力。

三)情感目标感受作者借助浓重的戏剧氛围及富有诗意的语言所传达的悲剧意识(性格的悲剧、命运的悲剧、生存的悲剧)教学设想1、通过反复阅读和分角色朗读,品味戏剧作品丰富多彩而有富有个性化的语言。

2、课前组织学生观看电影《雷雨》,与课堂点拨,品读一词、一句,比较鉴赏相结,激发学生欣赏戏剧文学的兴趣。

3、教学方法:朗读,设问,点拨,讨论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领学生在把握矛盾冲突的基础上,通过对周朴园语言的品读,探究周朴园的性格、心理。

2、难点:感受作品的悲剧意识,探究作品的艺术魅力。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课堂导言1、导入:戏剧从情节主题来看可以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

上世纪三十年代,曹禺创作的四幕剧《雷雨》应该属于哪一类?悲剧(板书)他为我们留下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三个爱恨交织,有着美好未来德年轻人同时踏上了生命的不归路,这出悲剧中是和一个人分不开的,他就是主角——周朴园(板书)2、请两三名学生谈初读剧本对周朴园的印象。

雷雨教案第二课时

雷雨教案第二课时

雷雨教案第二课时第二课时:雷雨教案课程目标:1. 通过学习雷雨第二幕的情节,理解剧中人物的性格和特点,并能够运用相关词汇和句式描述人物形象;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能够分析和解释剧中情节和人物动机;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创造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演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表演剧中情节。

教学重点:1. 熟悉雷雨第二幕的情节,理解人物的性格和特点;2. 分析探讨人物的动机和行为背后的含义;3. 运用相关词汇和句式描述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1. 分析和解释剧中情节和人物的动机;2. 运用词汇和句式描写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1. 课本《雷雨》第二幕的文本;2. PPT 等教具。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1. 点播剧中第一幕的片段,复习剧中人物的性格和关系。

2. 引导学生讨论:“在第一幕中,你们对于剧中人物的印象是怎样的?他们有哪些独特的性格特点?”二、新课呈现(15分钟)1. 展示并解读雷雨第二幕的情节:(1)上《聂小倩对白稿》的课堂情景;(2)歌台上的世界;(3)徐世铎驾崩前对贞儿和婆婆的遗嘱;(4)聂远溪失去存折赌博,贞儿出卖身体。

2. 学生跟读文本,理解剧中情节和人物动机。

三、词汇和句式学习(15分钟)1. 教授相关词汇:(1)白歌社、合乐班、歌台、情感交流、黄梅戏等;(2)亲情、友情、爱情、背叛、贞节、自由等。

2. 教授相关句式:(1)在描述婆婆对徐世铎的要求时,情感描写的句式;(2)在描述贞儿为了生活不得不出卖身体时,描述行为动机的句式。

四、分组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段情节进行合作分析和讨论。

2. 指导问题:(1)该情节中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特点是什么?(2)人物的动机和行为背后是否有其他意义?(3)该情节对整个剧情的发展有何作用?五、小组表演(20分钟)1. 要求每个小组选取一个情节,并进行表演。

2. 鼓励学生积极发挥,注重情感表达和人物形象的塑造。

《雷雨》第二课时教案(2023)

《雷雨》第二课时教案(2023)

《雷雨》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分析理解周朴园、鲁侍萍的性格。

能力目标:认识尖锐的戏剧冲突和个性化的戏剧语言。

情感目标:深刻认识旧社会的腐朽、黑暗和罪恶。

【教学重点】分析理解周朴园、鲁侍萍的性格。

【教学难点】了解具有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两重特点的周朴园在家庭和社会上的罪恶。

【教学方法】分角色表演、小组讨论【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展示目标《雷雨》作于1932年,至今已有90多年,但它依然活跃在国内外的舞台上。

一个作品能有恒久的生命力,总要有一些特殊的魅力,总要能够打动我们的心灵,推动我们去思考与探索。

那么,《雷雨》的成功之外在哪里呢?二、设疑激探,自主学习1.课本剧表演:《客厅相遇》2.思考:周朴园是个怎样的人?他对鲁侍萍的情感是真还是假?“人分两种,一种人有往事,另一种人没有往事。

有往事的人爱生命,对时光流逝无比痛惜,因而怀着一种特别的爱意,把自己所经历的一切珍藏在心灵的谷仓里。

”“人是怎样获得一个灵魂的?通过往事。

”“正是被亲切爱抚着的无数往事使灵魂有了深度和广度,造就了一个丰满的灵魂。

”——周国平《时光村落里的往事》三、合作探究,师生展评1.周朴园是否有往事呢?明确:无锡好时光;逼走梅侍萍;旧日的世界2.周朴园为什么后来又变了脸呢?惊讶——苍老的鲁与年轻的梅怎么也不能对应起来。

失望——失望于他心中美好的理想的女子的幻像破灭了。

恐慌——她来干什么?要敲诈我吗?严厉——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旧日情感被现实利益取代3.当周朴园弄明白鲁侍萍这次的出现纯粹是邂逅相遇,他又怎么处理的呢?给5000块钱的支票(故意淹死了两千二百个小工,每一个小工的性命你扣三百块钱!跑他妈的八百里外,女学堂里当老妈,为着一月八块钱,两年才回一趟家周朴园总收入的一百三十二分之一)自私、冷酷他珍惜的怀念的是年轻貌美的侍萍;他的温情、他的深爱只能给那个梦中、回忆中的梅侍萍,而不是眼前这个白发苍苍的鲁侍萍。

《雷雨》第二课时优质教案 4篇

《雷雨》第二课时优质教案 4篇

《雷雨》第二课时优质教案6活动目标:1、学唱歌曲《夏天的雷雨》,能用一问一答的形式两两结伴演唱。

2、了解夏天的雷雨和闪电。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活动准备:观察过雷雨前后的自然景象。

活动过程:1、说说夏天的雷雨。

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雷雨现象。

教师小结夏天闪电、打雷到下雨的过程。

2、欣赏、熟悉歌曲。

教师范唱,用一问一答的形式熟悉歌词。

例:教师:"天空中,一闪闪,什么光发亮?"幼儿:"一闪闪,一闪闪,闪电光发亮。

"出示节奏卡,帮助幼儿理解和把握切分节奏。

3、填词唱歌。

幼儿跟老师一起唱,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内容。

幼儿在教师伴奏下,尝试演唱歌曲《夏天的雷雨》。

4、表现歌曲。

请幼儿尝试在演唱的过程中根据歌词内容创编简单的"闪电、打雷、下雨"的动作。

幼儿尝试两两结伴,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演唱,并用动作进行表演。

教师引导幼儿有表情的演唱。

教学反思:在幼儿园的音乐歌曲选择上我们应该依据着: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节奏节拍适合的的歌曲。

当然有着丰富的故事情节的,有规律性的歌词的歌曲。

具有一定教育价值的,孩子们兴趣性高的歌曲等等。

我们的在进行音乐活动中更多的会关注。

幼儿的'兴趣、乐曲的音域以及歌词要更加贴近幼儿生活。

《夏天的雷雨》是一首问答歌,它以设问作答形式表达内容,可以一问一答,也可以多问多答。

形式活泼、问者自由,答者也无拘无束,句式简单,对于开发孩子的智力,提高辨别、联想能力大有裨益。

在音乐活动中我总是以自己的积极情感感染幼儿,和幼儿一同活动,和幼儿一起念、唱、奏、跳,以感性来带动幼儿,避免了纯理性的传授,使幼儿能主动地参与学习,而不是枯燥、机械地模仿。

幼儿在25分钟欢快的音乐活动中用唱、跳、奏等不同形式多次地感受音乐,他们情不自禁地跟着唱,自觉地投入到活动中去,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雷雨教案第二课时 雷雨教案全国一等奖

雷雨教案第二课时 雷雨教案全国一等奖

雷雨教案第二课时雷雨教案全国一等奖教学目标:1.理解剧本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2.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3.领悟剧本中的社会现实和深刻内涵。

4.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戏剧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2.理解剧本的社会背景和主题。

教学难点:1.深刻理解剧本的象征意义。

2.探讨剧本中的道德困境和人性冲突。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简要介绍《雷雨》的基本情节。

2.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堂讲解1.分析周朴园的性格特点(1)让学生回顾周朴园在剧本中的言行,找出体现其性格特点的片段。

(2)讨论周朴园的性格特点,如自私、冷酷、虚伪等。

(3)引导学生理解周朴园的性格与剧本主题的关系。

2.分析鲁侍萍的性格特点(1)让学生回顾鲁侍萍在剧本中的言行,找出体现其性格特点的片段。

(2)讨论鲁侍萍的性格特点,如善良、坚韧、忍辱负重等。

(3)引导学生理解鲁侍萍的性格与剧本主题的关系。

3.分析周萍和周冲的性格特点(1)让学生回顾周萍和周冲在剧本中的言行,找出体现其性格特点的片段。

(2)讨论周萍和周冲的性格特点,如周萍的矛盾、挣扎,周冲的纯真、善良等。

(3)引导学生理解周萍和周冲的性格与剧本主题的关系。

4.分析剧本的社会背景和主题(1)让学生思考剧本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如封建家庭的伦理道德、人性的扭曲等。

(2)讨论剧本的主题,如揭示封建社会的黑暗、批判人性的丑恶等。

(3)引导学生理解剧本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雷雨》剧本的总体感受,包括喜欢或不喜欢的原因。

2.让学生就剧本中的人物关系、性格特点、社会背景等方面展开讨论。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对剧本进行深入解读。

四、课堂小结2.强调分析人物性格、理解社会背景的重要性。

3.鼓励学生在课后进一步阅读剧本,深化理解。

五、作业布置1.根据课堂学习内容,写一篇关于《雷雨》剧本的读后感。

《雷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5篇

《雷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5篇

《雷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5【学习目标】1、会认“压”等4个生字,会写“垂”等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3、感悟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物是怎样变化的,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课前准备】1、教学挂图,有条件的可制作反映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象的课件。

2、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二、分段读议1、雷雨前:指名朗读,读后说说,雷雨前,我们看到了什么景象?老师小结归纳:乌云──大风──闪电──雷声。

2、雷雨中:指名朗读,读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雷雨时的景象。

老师小结归纳:雨声和雷声从大到小。

天色由暗到亮,空气清新。

3、雷雨后:齐声朗读,感受雨后的美景。

三、填词比较词句1、雷雨前: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___________下来。

一只蜘蛛从网上_________下来,逃走了。

蝉一声也不叫。

2、雷雨后:一条彩虹_________在天空。

蝉叫了。

蜘蛛又___________在网上。

3、比较“压”“挂”“垂”“坐”四个字的用法,体会这四个字用得确切之处。

四、巩固识字1、出示本课生字和要求会写的字,指名、集体认读。

2、同桌交流记字方法,学生向同学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五、课堂练习1、指导写生字。

2、完成课后习题“读读抄抄”。

六、课外延伸1、留心观察天气变化,写一篇观察日记。

2、拓展阅读《夏天》:夏天夏天的午后,太阳像一个大火球。

柳叶打着卷儿,花儿低着头,湖水也烤热了。

小鱼该不会煮熟吧!啊,别急别急!蜻蜓飞来了,飞得很低很低,在湖面上转圈,报告着好消息:“就要下雨了,就要下雨了!”风来了,云黑了,打闪了,雷公公跑来啦!哗,哗,哗,大雨快活地下了起来。

下了一阵雨,风去了,云散了,闪停了,雷公公回家了。

太阳又出来了,天边挂起了一道彩虹。

柳叶、花儿滴着水珠,像刚洗完澡,多干净,多精神。

语文教学案例《雷雨》教案二:读后续写与表达技巧训练

语文教学案例《雷雨》教案二:读后续写与表达技巧训练

语文教学案例《雷雨》教案二:读后续写与表达技巧训练《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经典之作,经过多年演出和研究,深受广大读者和观众的喜爱。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教授这部剧目的教学工作是必须的。

在教学中,我们应尽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雷雨》,同时培养其语文阅读与表达的能力。

本文就是针对这一目的,撰写了《雷雨》教案二:读后续写与表达技巧训练。

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雷雨》的文学艺术价值;2. 学生掌握读后续写的基本技巧,能够有效地进行文本创作;3. 学生能够运用各种表达技巧,对《雷雨》中的人物、情节和主题进行深入剖析。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复习我们需要让学生对《雷雨》的主要人物、情节和主题有一定的了解。

可以采用学生自读或师生共读的方式来复习。

可以针对剧中的重要人物,进行简单的名人简介或角色介绍。

可以通过实例,向学生阐述各个人物在剧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矛盾。

2. 读后续写我们要让学生进行读后续写的训练。

读后续写是一种针对文本进行创作的写作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和文本创作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选取一段适合的文本,让学生进行续写。

可以设计一些开放式的问题,如“你觉得故事是否可以有不同的结局呢?请用自己的想象续写下去。

”、“你觉得主人公有没有被误解的地方?请尝试从另一个视角进行续写。

”等等。

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在续写中梳理和整理《雷雨》的故事情节。

3. 表达技巧训练表达技巧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时必须掌握的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根据主题设计一些表达训练的题目,如“你认为此剧中最深刻的主题是什么?请用20个字以内的简短语句来表达。

”、“请在三行诗中写出你对此剧的印象。

”等。

对于教授这些表达技巧,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如师生讨论、小组合作、班级展示等形式,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方法1. 阅读教学法通过阅读教学法,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意义和内涵。

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雷雨,这个词听上去就让人心里一震,仿佛能感受到那种瞬间降临的紧张与神秘。

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要说起来其实就像一场生动的表演,大家都是观众,也是参与者。

想象一下,课堂上气氛热烈,学生们讨论得热火朝天,仿佛把窗外的雷声也变成了他们的热情。

你看,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像是在引导学生们一起去感受生活中的每一丝变化。

这节课,我们可以从故事入手。

先跟大家聊聊雷雨前的那些乌云,厚重得就像是生活中的烦恼,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你有没有过那种感觉?明明是晴天,突然就乌云密布。

就像我们的人生,开心的时候总觉得顺风顺水,一转眼却又风雨欲来。

把这种感觉说出来,学生们一定会有共鸣,接着就能顺势引导他们讨论,雷雨中的情感,那种激烈、那种无奈,甚至还有些浪漫的味道。

得让学生们“亲自”体验一下。

可以设计一些小活动,比如让他们在小组里讨论“雷雨”的象征意义,或者写写自己在雷雨中的经历。

这个过程一定要轻松幽默,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或许可以让他们分享在雷雨中遇到的趣事,嘿,有谁在窗边看雨的时候,突然被水溅到而大笑?这时候,课堂的氛围就会轻松不少,大家一起笑,仿佛把那些沉重的情感都抛在了脑后。

然后,得引导他们思考雷雨的对比,阳光明媚时和风雨交加时,那种心境的转变。

用生动的比喻,像是阳光是温暖的怀抱,而雷雨则是生活的小考验。

可以问问他们:“你们觉得,雷雨过后,天空会不会更蓝?”这时候,就可以引导他们联想到生活中的挑战,面对困难时的勇气。

学生们可能会纷纷举手发言,甚至引发一场小型辩论,那可真是太有趣了!讲到得让学生们总结一下雷雨给他们带来的启示。

生活中的风雨,无论是小打小闹还是波澜壮阔,最终都能让我们成长。

让他们想想,有没有什么事情,是在经历过风雨后才看见彩虹的。

这样的讨论,不仅让他们从文学中汲取智慧,还能帮助他们在生活中找到力量。

想象一下,课堂结束时,大家都带着微笑,心里都亮堂堂的,感觉就像刚刚经历了一场洗礼,重生一样。

《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走进雷雨之中,感受自然奇妙——《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水平:巩固已经理解的4个生字。

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通过朗读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培养学生观察、想象水平及积累语言、表达语言的水平。

过程与方法:通过看图,让学生对雷雨有形象的感受、体验;并把看图与创设情境感悟朗读有机结合起来,去感受雨前、雨中、雨后的不同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

教学重点:朗读感悟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教学难点:在读中想象,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水平。

教学策略与手段:创设情景朗读中感悟、小组合作中自主探究。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字卡和词卡。

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导入课题。

上节课,我们初步读了第18课《雷雨》,并学习了这个课的生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8课,不但要和理解的生字朋友再见面,而且还要把课文读得更好。

(师生共同书写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二、看图说话、整体感知。

1、出示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三幅图画。

学生观察,并说话练习:画上画了些什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师指出:第一幅图就是雷雨前的景象,第二幅图就是雷雨中的景象,第三幅图就是雷雨后的景象。

过渡: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三幅图画的,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中看看。

三、读中感悟、理解想象。

(一)读中感悟“雷雨前”的景象。

(1——3自然段)1、学生自由朗读1——3自然段。

2、出示“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1)指名读句子。

(2)出示“压”,齐读。

出示“压下来”,指名读——做动作读——齐读。

再指名读句子。

(3)出示“黑沉沉”,跟师读两遍,说说“ABB”的词语。

(4)再指多名读句子:现在你就是那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让人透不过气。

谁来读?(5)齐读。

3、出示“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过渡:读得多好呀。

让老师感受到你们这个层层乌云一起黑沉沉地向我压下来,真是乌云密布,天昏地暗哪,让人不由得感到害怕,瞧,就连——引读:树上的叶子——生读:一动不动,引读:蝉——生读:一声也不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雨》读写结合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读写结合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

《雷雨》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一篇文质优美的描写雨景的文章,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课文的示范作用,找准读写结合的训练点,做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

在教学中,要适时启发学生收集整理生活中选取雷雨的素材,有效训练学生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自主写作兴趣。

【教学目标】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8自然段,感受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并能按一定的
顺序观察自然现象。

2.通过朗读感悟雨大,仿写并结合生活经验描写雨大的情景,交流积累句子。

3.通过写话训练,逐步养成观察大自然、多记录的好习惯,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重难点】
发现描写雨大的句子的语言规律,仿写并结合生活经验描写雨大的情景,交流积累句子。

【教学过程】
一、词语复现,导入新课
1.上一节课,我们已经熟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语,老师来考考你们,是不是都牢
牢记住了?咱们来开列小火车吧!
课件出示:
蜘蛛乱摆垂下来压下来一动不动越来越亮
2.看到这些词,你脑中会出现一幅怎样的画面?谁愿意用上这些词来说说雷雨前的景象
吗?
师总结:是呀,一幅要下大雨的样子!
【设计意图:导入板块我采用孩子们最喜欢的“开火车”的游戏方式,对本课生字和词语进行巩固和梳理。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运用词语说说雷雨前的景象,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抓关键词,以读促写
1.抓关键词,品味朗读。

(播放暴雨声、雷声音频)听!这是一场怎样的雨呢?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4-6自
然段,边读边思考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雨的大?
课件出示:
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雨越下越大。

往窗外望去,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抓“哗哗哗”)
(1)指导:“哗哗哗”这是写雨声的,一般用来形容大雨。

如果雨很小,我们会想到哪些词?(沙沙沙滴答滴答淅淅沥沥)
(2)对比朗读:把你想到的关于声音的词语送入横线中读一读。

课件出示:,雨下起来了。

●往窗外望去,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抓“看不清”)
(1)指导:这雨真够大的,连树、房子那么大的物体都看不清了。

你来读一读。

(2)这句话有没有直接说雨大?那它是通过什么让我们感觉到雨很大?
【设计意图:本环节我采用了抓关键词“哗哗哗”、“都看不清了”和换拟声词对比朗读的方法,引导学生感悟雨下得很大。


2.交流词语,积累素材。

(1)你真是火眼金睛啊,原来作者是通过别的景物描写来突出雨大。

那你能试着读一读吗?
(2)指导:这雨下得真大,真是一场“瓢泼大雨”!像这样的词语,你们能说几个呢?学生自主发言。

(3)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读一读。

课件出示:倾盆大雨瓢泼大雨狂风暴雨雷雨交加大雨如注……
【设计意图:收集雨大的词语是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积累习惯,让学生平时便注重基本功——词语、句子的积累。


3.分层设计,有效训练。

★一星级挑战:仿写雨大的句子。

课件出示:“雨越下越大。

往窗外望去,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雨越下越大,往窗外望去,。

指导: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见过倾盆大雨?那你还能不能像这样说一个雨大的句子?
【设计意图:仿写是低年级训练写话能力的很好方式,容易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为下一步结合生活经验写话架好梯子。


★★二星级挑战:结合生活经验描写雨大的情景。

(1)指导:大雨会落在什么地方?(花上、行人身上、马路上)会看到什么呢?听到什么呢?学生自主发言。

(2)互助交流:没观察过大雨的小朋友也别着急,老师给你们准备了雨景中的图片,
你们可以看图,最好也能用上这些雨大的词语,说给你的同桌听。

(3)刚才小朋友们说得都很精彩,赶紧拿出笔来写一写吧!(师巡视注意提醒坐姿)(4)学生自主上台展示交流,师生共评。

(评价侧重于句子是否抓住雨大的特点及用
词是否准确。


【设计意图:本环节我采用学生自主发言、互助交流和展示交流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畅谈生活中的观察所得,将语文学习和生活体验结合在一起。


★★★三星级挑战:连句成段,片段欣赏。

(1)瞧,老师把这些句子编在一起,就成了一个雨景片段,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课件出示:
“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雨越下越大。

黄豆大的雨点打在玻璃上,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泼在马路上,行人浑身都湿透了,像一只只“落汤鸡”;打在屋檐上,雨水像断了线的珠子滑落下来!
(2)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中描写大雨的句子。

【设计意图:把学生们的精彩发言整合成一个描写雨景的片段,充分利用课堂生成资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4.感受雨渐渐小了。

出示句子: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1)师范读,你感受到了什么?(雨渐渐变小了。

)你来读一读。

(2)从哪里感受到的?(两个“渐渐地”)是啊,渐渐地,渐渐地,雷声——,雨声也——
(3)个性化朗读。

5.感受雷雨的变化。

指导:我们再来一起读读这三个自然段,你觉得这雨有什么变化吗?下雨——雨大——雨小。

【设计意图:夏天的雨来得快,下得急,去得也快。

通过个性化朗读,让学生感受雨的变化,从而培养学生细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三、关注短句,体悟妙处
1.播放雨后美景,师配乐范读。

你觉得雨后的景色怎么样?(景色宜人,空气清新……)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雨后的美景吧!
2.出示:雨停了。

太阳出来了。

彩虹挂在天空了。

……
读着读着,这雨后的景色就变成了一首小诗,你们发现了这首小诗有什么特点?(是呀,奇怪了,怎么3个字、6个字的就加句号呀?)
3.同学们,看着美丽的彩虹,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听着青蛙的歌声,让我们配着音乐美
美地读一读。

【设计意图:短句成段表达形式对学生来说是新鲜的,因此要注重引导学生发现这一特殊化的语言现象。


四、拓展实践,乐于表达
师总结:同学们,雷雨是夏天常有的自然现象,作者通过仔细观察,把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描写得如此淋漓尽致。

同学们,让我们用心观察,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并把你的精彩发现写成一篇小日记吧!
【设计意图:课后日记的安排是为了引导学生时时处处留心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只要学生养成学会观察、多记录的好习惯,就不愁没有写作素材了。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