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赖志麟刊《鉴湖女侠》前所附插图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2课《满江红(小住京华)》课件(共19张PPT)
难遇知音的苦闷,并没有阻止秋瑾的求索之路,就在写作《满江红》的第二年, 秋瑾终于冲破重重束缚,东渡日本,广泛结识爱国人士,踏上了挽救民族危亡的道 路。因此,秋瑾的“青衫之泪”,并不是消极的自怨自艾,而是积极的探索和追寻, 蕴含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词四首之 《满江红·小住京华》
关于“词”
词早期是和着曲子写的,注重与曲的配合,故被称为“曲词”或 者“曲子词”。
词被认为是诗之别体,故被称为“诗余”。 词的句式参差不齐,基本上是长短句,故又称为“长短句”。
上片/上阙 下片/下阙
小令(58字以内) 中调(58~90字) 长调(多于90字)
词在形体上的特点,有利于景的描写、事的叙述、情的抒发, 词人所表达的情意便在一转一折,一深一妙中,曲尽其妙地抒发繁 复多样的思想感情。
秋容如拭。
一般。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四面的歌声渐歇,北京城被八国联军攻陷,八年来空 想着故乡浙江的风味。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 不屑啊!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我虽然身子不在男儿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 的心还要刚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
孙中山为秋瑾烈士题词“巾帼英雄”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1903年的中秋节。秋瑾跟随丈 夫来到了北京。在寓京期间她接受了新思想、 新文化,受到很大的启发。
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 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 而其丈夫无心国事。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 钧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 顺客栈。后虽由朋友出面调解,但她下决心冲 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1904年7月便东渡日本 留学。
丁聪绘叶灵凤《永久的女性》系列插图初探——兼论新文学大众化图文互现实践
引入新文学长篇小说的计划,恰好与彼时叶灵凤欲
市民读者极大的阅读兴趣。众多读者纷纷来函询问
探索新文学“大众小说”的思路不谋而合,在黄天
“时代姑娘”是否真有其人,就 《时代姑娘》 这部小
鹏 的 邀 约 下 , 长 篇 小 说 《时 代 姑 娘》 应 运 而 生 。
1932 年 10 月 10 日,《时代姑娘》 开始连载于 《时事
《小晨报》 也就停刊了。
晨报社称“启发人民接触文化生活之方法,莫要于
……
导成其阅读书报之习惯” ⑦ ,因此,《小晨报》 形式
这小说发表时,每天曾由丁聪先生作插
追求新颖,内容推崇趣味,旨在培养读者阅读兴趣。
绘,这回却因了印刷关系,只得割爱,另烦他
《小晨报》 是采用卷筒机印,横版编排的四开小
①
画了一张封面。
不久被“左联”开除。1932 年,叶灵凤任现代书局
编辑部主任,1934 年与穆时英合办 《文艺画报》,
1936 年又与姚苏凤、穆时英等人合办 《六艺》。少年
时期,叶灵凤受家庭环境影响,即已接触 《新青
贵妃》、张光宇 《费宫人》 系列连环画,以及为配合
年》《香艳丛话》《南社丛刊》 等各类杂志,常读一
其所刊新闻而绘制的各类时事漫画、政治讽刺漫画
些通俗名人传记,逐渐对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在
100
南方文坛
2024.2
Southern Cultural Forum
上海美术专门学校学习期间,叶灵凤积极尝试文学
来到秦丽丽住处,欲与其谈谈萧洁家庭情况之时,
创作并向 《少年杂志》《学生杂志》《创造周报》 等
说主题和内容,给叶灵凤提了许多意见。
恰因 《时代姑娘》 连载 《时事新报∙青光》 之
《鉴湖女侠秋瑾》讲课稿
《鉴湖女侠秋瑾》讲课稿一、教学要求:1.了解秋瑾冲破家庭束缚、为妇女解放、民主革命而斗争等史实;2.通过对鉴湖女侠秋瑾事迹的搜集和整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3.通过对鉴湖女侠秋瑾事迹的学习,感受秋瑾的优秀品质:英勇顽强的斗争毅力,将国家、民族利益置于个人幸福之上。
二、教学过程:各位同学,大家好!(第一张幻灯片)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浙江历史名人,绍兴的同学应该比较熟悉,那就是清朝末期在轩亭口从容就义的女革命家。
问:谁呢?(第二张幻灯片:秋瑾像)秋瑾原名秋闺瑾,字璇卿,后来还起了“竞雄”、“鉴湖女侠”等字号。
华夏民族,人杰地灵,浩浩荡荡五千年中不乏许多优秀的奇烈女子。
但就近代以来,称得上女中英雄的第一人,当是浙江女子秋瑾。
问:那么,她到底是个怎样的人?清政府为什么要杀害她呢?这要从秋瑾小时候说起。
(第三张幻灯片)1875年(光绪元年)11月8日,秋瑾出生于福建闽县的一个官宦之家,她的祖籍是在浙江山阴。
作为书香门第的大家闺秀,秋瑾得到了与兄长一样的读书机会,祖父秋嘉禾专门请了城里最有名望的先生教其读经诵史、写诗填词。
兄妹之中,秋瑾天资最高,能够过目成诵,11岁时,就能作诗,颇得祖父的钟爱。
当时秋瑾的祖父作为清政府的地方长官,必然要与飞扬拔扈的外国侵略者打交道,而且经常遭受凌辱,便总是会闷闷不乐地回到家中,在家人面前流露出心中的不平和怨恨。
(点击)特别是1884到1885年的中法战争期间,法国侵略者的烧杀抢掠,这些发生在身旁的事件,像怒潮翻滚的大海,一次次冲击着秋瑾。
她曾对母亲说:“红毛子这样嚣张厉害,如此下去,中国人定要成为他们的奴隶的!”在秋瑾幼小的心灵中,“亡国”的阴影无时不在笼罩着她,她开始注意到国家、民族前途的危险。
所以,她立下志向:要成为一个文武双全、有勇有谋的人,把这些“红毛子”赶出中国去。
为全中国饱受侮辱与压迫的老百姓伸张正义,谋求幸福!就这样,在父辈及阅读的一些关于花木兰等巾帼英雄的书本的熏陶下,在学习剑术和骑马的过程中,秋瑾形成了性情豪爽、嫉恶如仇的性格。
2024年度秋瑾《满江红》优秀ppt课件
1
2024/2/3
目录
背景介绍与作者简介诗词内容赏析与解读艺术特色品鉴与传承发展历史地位评价与影响研究跨文化对比与海外传播策略教育教学应用推广实践案例分享
2
2024/2/3
01
CHAPTER
背景介绍与作者简介
3
2024/2/3
秋瑾,女,字竞雄,号鉴湖女侠,浙江绍兴人。中国近代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
7
2024/2/3
02
CHAPTER
诗词内容赏析与解读
8
2024/2/3
通过PPT课件展示《满江红》全文,让学生初步了解该词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秋瑾《满江红》全文
对诗中的重点词句进行标注和解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
重点词句标注
9
2024/2/3
意象描绘
分析诗中出现的意象,如“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等,探讨其象征意义和内涵。
当代社会对《满江红》的认可度极高,将其视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经典诗篇。
21
2024/2/3
随着时间的推移,《满江红》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其影响力也将不断扩大。
未来,《满江红》有望被更多地选入教材,成为青少年必读的经典诗篇之一。
同时,《满江红》所传递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将永远流传下去,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秋瑾运用独特的艺术手法和修辞手法,使《满江红》在文学价值上超越了同类作品。
《满江红》所传递的正能量和积极价值观,在同类作品中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20
2024/2/3
《满江红》所蕴含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对当代青少年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通过学习《满江红》,可以激发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操和责任意识。
26650204_明清绍兴女画家及其绘画题材
明清绍兴女画家及其绘画题材CHINESE A RTISTS I N P AINTING &C ALLIGRAPHY图1 [明]傅道坤 古木竹石图 115.5×30.8cm 纸本水墨 故宫博物院藏图3 [清]胡净鬘 梅花册(之一) 纸本水墨 苏州博物馆藏款识:华鬘。
钤印:胡氏(白) 华鬘(白) 青园(白)图4 [清]金礼嬴 观音像 111.6×44.1cm 纸本水墨1803年 浙江省博物馆藏款识:时嘉庆八年太岁癸亥观音成道日,皈依三宝总侍楞严圆法受菩萨戒弟子昭明阁内史恭绘观世音尊像第贰拾贰躯,敬礼佛顶首楞严陀罗尼壹百遍,祈保佑执持流布,百年香火无替者。
钤印:金氏五云(朱) 礼嬴云门(朱) 礼嬴(朱) 金氏东桥(朱) 从闻思修而入三摩地(白) 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朱)图2 [明]李因 墨荷鸳鸯图 155.5×53.2cm 绫本水墨1643年 故宫博物院藏葛徵奇题识:芰荷为衣,芙容为裳,双飞者翼,相与徜徉。
时崇祯十六年四月浴佛日识。
海上葛徵奇。
钤印:葛徵奇印(白) 介庵氏(朱)徐昭华,字伊璧,号兰痴,浙江诸暨骆介采之妻。
其母为商景徽,徐昭华幼承母教,承袭母亲商景徽的文学才情,诗词名噪一时。
著有《徐都讲诗集》《花间集》《凤凰于飞飞楼集》各一卷。
徐昭华为毛奇龄弟子,善花草,尤工画蝶,颇得毛奇龄赏识。
毛在《西河集》卷八十五称:“文章之盛,无如徐昭华者。
”又称“昭华画蝶工甚”⑨。
毛题徐昭华画幛云:“吾郡闺房秀,昭华回出尘。
书传王逸少,画类管夫人(仲姬)”。
又在《观徐昭华画幛作》诗后补注:“此诗颇传人间,后昭华画真有追管夫人处。
”清代乾嘉时期的绍兴闺阁画家金礼嬴,生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后至乾隆三十七年(1772)前,卒于嘉庆十一年(1806)后至嘉庆十二年(1807)前。
字云门,号五云,自号昭明阁女史,一称昭明阁内史,山阴人。
晚居杭州。
嫁。
近刘松年、闺房中巨擘也”嬴长于画佛,庄严妙丽,《观音像》此图即为夫祈福的二十五尊观音嬴尤其擅长表现女性形象,、《顾横波夫人小影》《顾横波夫人小影》(1795年)形象的塑造。
近代史人物专题-秋瑾
• 1905年秋,陶成章和徐锡麟在绍 兴创办大通师范学堂,借以召集 江南各府会党成员到校,进行军 事训练。后来,秋瑾在该校发展 了600多名会员。光绪三十三年 正月(1907年2月),秋瑾接任 大通学堂督办。不久与徐锡麟分 头准备在浙江、安徽两省同时举 事。联络浙江、上海军队和会党, 组织光复军,推徐锡麟为首领, 自任协领,拟于7月6日在浙江、 安徽同时起义。因事泄,于7月 13日在大通学堂被捕。7月15日, 从容就义于浙江绍兴轩亭口。
• 秋瑾在庚子事变前即从事创作, 多以五、七言律诗和绝句抒写个 人幽怨。《梅》、《兰花》等诗, 托物抒怀,已经很见才情。而 《题芝龛记》八首通过对花木兰、 秦良玉的赞颂,抒发她精忠报国 的豪情壮志。《题郭□白湘上题 襟集即用集中杜公亭韵》之二, 也表达了她闻鸡起舞、立功边疆 的抱负。庚子事变时期的《杞人 忧》“漆室空怀忧国恨,难将巾帼 易兜鍪”,《感事》“儒士思投笔, 闺人欲负戈”,已见诗人以天下 兴亡为己任的胸襟,也预示着她 即将冲破樊篱,走向革命。
• 王廷钧(1987—1909), 原名昭兰,谱名廷钧, 字子芳,号纯馨。湖南 湘潭人。清廷户部郎中, 秋瑾丈夫。
• 光绪二十六年(1900),王廷钧纳资为 户部主事,秋瑾随王赴京。不久, 因为八国联军入京之战乱,又回到 家乡荷叶。次年在这里生下第二个 孩子王灿芝(女)。光绪二十九年, 王廷钧再次去京复职,秋瑾携女儿 一同前往。1904年夏,她毅然冲破 封建家庭的束缚,自费东渡日本留 学,先入日语讲习所,继入青山实 践女校。并在横滨加入了冯自由等 组织的三合会。 在日本期间,秋瑾 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与 陈撷芬发起共爱会,和刘道一等共 组十人会,并加入革命党人冯自由 等在日本横滨组织的洪门天地会, 受封为“白纸扇”(军师)。为了 唤醒民众,秋瑾还在日本创刊《白 话报》。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资料电大考试资料国家开放大学
一、选择题1.唐代传奇《莺莺传》的作者是(元稹)2.下列作品中不属于文言小说的是(冯梦龙《古今小说》)3.下列作品在题材类型上属于历史演义小说的是(《新列国志》)4.十三妹是小说(《儿女英雄传》)的主要人物5.中国戏曲史上著名的悲剧《赵氏孤儿》是戏剧家(纪君祥)的作品6.下列作品中属于杂剧的是(郑光祖《倩女离魂》7、下列作品中出自《聊斋志异》是(《席方平》)8、赵盼儿是元代杂剧(《救风尘》)中的人物。
9、《镜花缘》是清代小说家(李汝珍)的作品。
10、讽刺统治者昏庸贪暴的小说《促织》出自古代小说集(《聊斋志异》)。
11.下列作品中不属于唐传奇的是(《倩女离魂》)12.包公是小说(《三侠五义》)的主要人物。
13.中国戏曲史上著名的悲剧《赵氏孤儿》是戏剧家(纪君祥)的作品。
14.下列以唐明皇杨贵妃爱情为题材的作品中属于杂剧的是(《梧桐雨》)。
15.所谓“一人永占”是著名作家(李玉)的四部传奇《一捧雪》、《人兽关》、《占花魁》和《永团圆》的合称。
16.明代戏曲流派吴江派的代表人物是(沈璟)17、所谓“花雅之争”的“雅部”指的是(昆曲)18、周处除三害的故事出自古代小说集(《世说新语》)。
19、小说《孽海花》的作者是(曾朴)。
20、下列作品中属于文言小说的是(《阅微草堂笔记》)。
21. 杂剧《窦娥冤》写了窦娥因恶霸的诬陷、官吏的昏庸被含冤处死的故事。
(张驴儿祷杌)22.小说《海上花列传》在题材类型上属于(世情小说)23.下列作品中出自《聊斋志异》的是(《促织》)。
24、唐代(李朝威)的传奇《柳毅传》描写了柳毅为落难龙女千里传书, 并最终与之结为夫妻的故事, 将灵怪、侠义、爱情融为一体。
25.下列故事不出于志人小说《世说新语》的是(干将莫邪)26、戏曲史上第一部用昆腔演唱的传奇是明代梁辰鱼的(《浣纱记》), 作品借范蠡、西施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演绎吴越两国的兴亡。
27、侯方域和李香君是著名戏曲(《桃花扇》)中的人物, 作品借他们悲欢离合的爱情表现了南明王朝的兴亡。
秋瑾《满江红》优秀课件-实用PPT
秋容如拭(shì)
苦将侬(nóng) 蛾眉(é)
胸襟(jīn)
莽红尘(mǎnɡ)
朗读停顿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 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 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 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 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 音?青衫湿!
(2)秋瑾在《满江红》中,表达作者虽有凌云 壮志,但知音难觅,不觉泪湿衣襟的句子是: “__莽__红__尘__、__何__处__觅__知__音__?__青__衫__湿__有误的一句是( B )
A.四面歌残终破楚:此处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 破楚的故事,来比喻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 B.八年风味独思浙:应为“独思浙八年风味”的倒装。 指作者在浙江时过的貌似贵妇的生活,实则处于被奴役 的地位。 C.“莽红尘, 何处觅知音?青衫湿!”“青衫湿”出自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这里指 自己泪湿衣衫,极言自己对前途的担心和忧虑。 D.这首词通过层层表述,曲折地反映了革命者参加革命 前的复杂矛盾的心情,真切感人。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 的心还要刚烈。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那些俗人,心胸 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在 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整体把握
这首词的上阕和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
上阕写明丽秋色,并表现自己的矛盾 心理。
秋瑾绝命书
痛同胞之醉梦犹昏, 悲祖国之陆沉谁挽? 日暮穷途,徒下新亭之泪; 残山剩水,谁招志士之魂? 不须三尺孤坟,中国已无干净土; 好持一杯鲁酒,他年共唱摆仑歌。 虽死犹生,牺牲尽我责任; 即此永别,风潮取彼头颅。 壮志犹虚,雄心未渝, 中原回首肠堪断!
秋瑾.ppt
谢道韫 咏絮辞何敏, 清才扫俗氛。 可怜谢道韫, 不嫁鲍参军。
满江红 • 小住京华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 徒思浙!
若将依,强派作蛾眉,殊未 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 烈!
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 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 处觅知音?青衫湿!
这首词以大无畏的气概抨击 了男权的封建社会,为广女 被压在社会最底层的妇女大
宜努力。振拔须思安种 类,繁华莫但夸衣块。 算弓鞋、三寸太无为, 宜改革
鸣尔平。她指责那个世道是 “肮脏尘寰”,认为在这 “肮脏尘寰”中能有“几个 男儿英哲”?然后她又信心 满怀地认为“只有娥眉队里”
才“时闻杰出”。
秋瑾的爱情与婚姻
寒重冷衾裯,风狂乱幕钩,
术表现恰切传神,属于传统闺阁 挑灯重起倚熏篝。窗内漏
文学中的经典流脉。
声窗外雨,频点滴,助人愁。
二、反对封建压迫
秋瑾前期诗歌的另一重要内容, 是表现其不满封建婚姻,反对 封建压迫奋逸响,中散叹销沉。 世俗惟趋利,人谁是赏音 若无子期耳,总负伯牙心。
秋瑾的创作
秋瑾短促的一生创作了 很多诗词。现在《秋瑾 集》收存诗、词、歌二 百二十多首,另有集外 佚诗约十五首,攻二百 四十余首。如以1904年 东渡日本为界,其诗作 可分为前后期。
前期:1891-1904 后期:1904-1907
前期主要是咏物写景、 感事抒怀、思念亲友之
作。
后期主要是抒发立志改 天换地的革命豪情,充 满了对祖国前途的深切
愁见帘头月影圆, 思亲空剩泪婵媛。 衔泥有愿誓填海, 炼石无才莫补天。 湘水燕云迎旧鹿, 碧山红树噪新蝉。 十分惆怅三分恨, 往事思量只自怜。
明清美术简介ppt课件
ppt课件
6
师从沈周的文徵明(1470—1559),苏州 人。小的时候不是很聪明,但他学习很刻苦, 终于成为一位诗、文、书、画皆能的全才。 他还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为“吴中 四才子”
ppt课件
7
• 唐寅(1470—1525),
与文徵明是好友,但寿
命比文徵明短得多,只
活了54岁。唐寅号称
•
而 出进《马画饰一(戴 行 狂却风(。被次今进 的 风画雨远戴扔,杭( 渔 大得归)进进他州 夫 雨更舟、山炉在) , ,见图夏水里一人 充 又气》(、熔个。 分 简势这圭人掉熔早
。描 绘 了 狂 风 暴 雨 的 运 动 感 括地勾出逆风而行的小船、顺风,他成功地运用浅设色,阔笔扫类题材是宋人常画的题材,但戴)一路,用笔豪放,水墨淋漓。物、花卉皆工。他的山水主要学,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改学绘金铺里看见自己精心制作的银首年是个制作金银首饰的工匠。有),字文进,号静庵,浙江钱塘3
“江南第一风流才子”,
在江南可谓是妇孺皆知,
民间故事《唐伯虎三笑
点秋香》里的“伯虎”
就是他的字。他年轻时
参加科举考试,因无辜
牵涉到一场考场舞弊案
而入狱,出狱后,断了
求功名的念头,从此放
荡不羁、玩世不恭,成
为靠卖画为生的职业画
家。
ppt课件
8
❖ 唐寅的山水画多学李唐、刘松年, 兼及元四家,又曾远游名山,故其 画用笔豪放中见风雅情致,自创一 派。唐寅亦擅长仕女人物画,多用 “院体”工细着色之法描绘。他笔 下的仕女多是下层社会的妓女,他 以同情的态度描绘她们。
• 2 吴伟;受戴进影响最大,有浙派盟主之称,作品《溪山鱼艇图》,《松风 高士图》。
• 3 蓝瑛;活动在明末清初,在画史上被称为浙派殿军,与吴伟,戴进并称浙 派三家。传世作品《白云红树图》,《岳华秋高图》
鉴湖女侠轩亭洒碧血
5、秋瑾葬 西湖原墓地。 在哪里?
1905年
8月14日
4、她在哪 里加入中 国同盟会?
2、秋瑾在什么 时候冲破家人的 阻挠到日本?
1904年。 王廷钧。
在东京加入 了中国同盟 会。
投身革命:光绪26年(1900),王 廷钧纳资为户部主事秋瑾随王赴 京。不久,因为八国联军入京之 战乱,又回到家乡荷叶。次年, 在这 里生下第二个孩子王灿芝(女)。
听完秋瑾的故事, 你们有什么想说的, 或是被她怎样的精 神品质所打动,说 出来听听,和大家 来分享一下你的感 触!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万里乘云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 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 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开头两句写了诗人胸怀壮志,寻找救国救民的 革命真理。接下来的四句转入正题,就日俄战 争图抒发感慨。最后两句诗人不惜牺牲生命, 誓将用鲜血拯救祖国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决心。 此诗篇幅不长,却情辞激越,令人为之动容。
而是向往广阔天地里的生活。她学习骑马、剑术, 对于女孩子来说,这在当时是很难得的。
年少的秋瑾已经胸怀远大的志向:“肉 食朝臣尽素餐,精忠报国赖红颜。”
1893年,秋瑾全家因父亲升官而迁往湖南。 3年后,秋瑾与当地富豪之子王廷均结婚。王 廷均是个纨(wán )绔(kù)子弟,与秋瑾的 志向大相径庭,他不但不理解和支持秋瑾, 反而还斥责她。当时,北方爆发了义和 团运动,帝国主义列强为了瓜分中国, 疯狂镇压中国人民的爱国争斗,大举 出兵侵占了北京、天津,还迫使清政府 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秋瑾纪念馆” (http://qiujin。 Chinaspirit。Net。cn)于2007年正式开 通,设有秋瑾生平简介、活动年谱、著作 文章、图片资料、回忆怀念、研究论著等 11个栏目,通过丰富翔实的文字资料和 珍贵的历史图片,详细介绍了秋瑾烈士从 一个富家子弟走上革命道路并成长为”中 华民族觉醒初期的一位前驱人物“的心路 历程。我们可以根据纪念馆中的栏目设计 一个相关主题活动方案,让同学们一起参 与这项网上纪念活动。
“鉴湖女侠”秋瑾老照片:反清失败牺牲,图七是好友秘密为其收殓
“鉴湖女侠”秋瑾老照片:反清失败牺牲,图七是好友秘密为其收殓提到清末革命,人们想到的往往会是像是孙中山、黄兴这样的男性民主革命家,但其实那段时期还有着这样一位满怀爱国热情,不惧牺牲的先进女性革命家——秋瑾。
她的风姿纵使过了多年也依旧不减分毫,她的热血更是一直在燃烧,激励了无数人。
这张照片中拍摄的是身着男装的秋瑾。
秋瑾女士祖籍位于如今的绍兴市,她出生于一个世代为官的家庭,父母皆是名门贵族,秋瑾也因此能跟随家中兄长读书学习。
在秋瑾于15岁时与父兄一同学习了骑马之后,他就开始喜好穿男装,并常将自己比作花木兰和秦良玉这样的人,之后她又在1986年秋天嫁给了他的丈夫王廷钧。
秋瑾在作为一名民主革命家的同时也是一名女权运动家,更在嫁给王廷钧因关心国事民生而深受当地人民尊敬。
这张照片拍摄于秋瑾在日本留学期间。
王廷钧原本担任的是户部主事,但在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后,王廷钧与秋瑾夫妻二人只得返乡避战,直到1904年时,王廷钧才能回京复职。
王廷钧复职后,鼓励秋瑾渡日留学;得到丈夫支持的秋瑾,勇敢地打破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枷锁,前往了日本学习。
留学期间,秋瑾加入过三合会,也参与过共爱会的发起,还在同期参与创办了《白话报》,成为了中国民主共和主义的代表人物。
这张照片是于1905年拍摄的,是秋瑾和尹维峻在绍兴明道女校学习时众学生的合影,她们两人分别在最后一排的左起的第2人和第4人。
秋瑾在1905年回国,此时,国内的形势已经逐渐适应于革命。
于是,她先是和徐锡麟一同加入光复会,后又在同年七月加入了同盟会。
回国的第二年,秋瑾就在浔溪女校担任老师并于上海创办了中国公学。
在秋瑾任教期间,因为参与了实验制造炸药时,炸药误爆炸而被炸伤,还差点因此被抓。
这次事故让秋瑾意识到,革命的过程中一定会伴随着牺牲,为了不在事发后拖累家人,她只得伪装在同年秋天和丈夫孩子团聚时,因想创立《中国女报》而向夫家索要数千金并对外发出和家人断绝关系的申明。
当地人因不了解实情还对她颇为不齿,直到秋瑾就义后,才了解到她此举的无奈。
秋瑾《满江红》ppt课件
引导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关注社会问题并积极参与解决,做一个有担当的人。
培养责任感
鼓励学生追求真理与进步,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追求真理与进步
谢谢
THANKS
象征手法:诗中通过黄花、中秋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意境,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苦闷。
思想内涵与价值观念
强烈的爱国情怀
秋瑾在《满江红》中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深眷恋和担忧,体现了她强烈的爱国情怀。
民族精神的彰显
词中展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奋发图强的精神,激励人们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奋斗。
秋瑾作为女性词人,在词中展现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呼吁女性追求独立和自由。
《满江红》是一首词,属于古典诗歌的一种体裁。它通常具有固定的格式和韵律要求。
这首词风格豪迈、气势磅礴,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同时,它还融入了诗人的个性和情感,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风格特点
诗歌体裁
文本解读与赏析
《满江红》原文: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时代背景
创作背景
1903年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子芳发生冲突,从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由吴芝瑛出面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这首《满江红》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
主题思想
表达了作者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的抱负和精神。这首词风格豪迈,虽写儿女情长,却不失刚健之风,其中更表现出诗人的爱国情怀和报国之志。
【纪念秋瑾英勇就义110周年】 鉴湖女侠诗怀
【纪念秋瑾英勇就义110周年】鉴湖女侠诗怀穿过纷纷扰扰的细雨,躲开喧哗繁杂的商铺,我走近绍兴闹市区的古轩亭口。
只见汉白玉塑就的鉴湖女侠秋瑾默默地立于晨光之中,素面朝天,目如秋水,长裙曳地,丰仪飘然,周遭无点缀,惟有秋瑾革命烈士纪念碑高耸于川流不息的解放路正中央,路边有牌坊标示:古轩亭口。
我的眼前浮现起110年前,血雨腥风的那个春夏之交。
是日,曙色未破,晨曦惨淡,正是黎明前黑暗浓重的时刻,伤痕累累的秋瑾被双臂背缚,脚锁重镣,她傲然地挺胸抬头,从容不迫地走向这里——古轩亭口。
一身白衫沾满血迹在晨风中狂舞,喷火的双眼直视着武装到牙齿的清兵,面对刽子手提着的那柄明晃晃的砍刀,秋瑾竟然连眼睛都不眨一下。
就在那冰凉的刀锋逼近她的头颅时,她依然淡淡地微笑着,秋瑾绝然相信,此刻的微笑是平生笑得最好的一次……她用自己的一腔热血写下了最后一首诗篇,实现了生前“粉身碎骨寻常事,但愿牺牲报国家”的誓言。
绍兴古轩亭口,从此因鉴湖女侠秋瑾而名扬四方。
历史永远地刻下了这一天,1907年农历六月初六。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杰出的爱国英雄、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秋瑾英勇就义于绍兴古轩亭口,时年33岁。
在那个翻天覆地的变革时代,风云际会,英雄辈出,而秋瑾绝对称得上中国近代史上无可替代的女英烈、一个顶天立地的奇女子。
柳亚子先生有诗为证:“已拼侠骨成孤注,赢得英名震四方”(《吊鉴湖秋女士》)。
我从记事起,就从长辈们的口口相传中,获知了鉴湖女侠点点滴滴的故事。
稍长,读到鲁迅先生的小说《药》,更为浸染女侠鲜血的“人血馒头”而痛哭。
是啊,秋瑾的英勇壮举,一直流传在其故乡绍兴人民的心中,巾帼英雄的美名伟业,早已化为中华民族挺拔的脊梁,成为后人高山仰止的精神支柱。
此刻,我伫立在古轩亭口,再次瞻仰鉴湖女侠雕像,细细抚摸秋瑾革命烈士纪念碑的灰色石栏,默念着碑上滚烫如血的纪念文字,心中仍不免一次次地设问:一个6岁就被缠足的旧时代封建女性,却钗环典质只身东渡日本求学,她经历过怎样的人身际遇?一位儿女双全的年轻母亲,却义无反顾地投身会遭砍头杀身的革命事业,她跋涉过怎样的心路历程?我去了古轩亭口往南一箭之遥的“和畅堂”秋瑾故居。
秋瑾
秋瑾,伟大的鉴湖女侠1907年7月15日凌晨,一位女英雄从容不迫地走向刑场,英勇就义。
她,为了挽救民族危亡,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时年仅32岁。
她,就是我国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巾帼英雄秋瑾,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
秋瑾出生于绍兴的一个小官僚地主家庭。
她少年时热情而倔强,最钦佩历史上的“巾帼英雄”。
义和团运动失败以后,本已满目疮痍的神州大地,更是危象丛生。
秋瑾救国情切,愤然赋志:“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她不愿“与世浮沉,碌碌而终”,热望把裹在头上的妇女头巾换成战士的盔甲,像花木兰那样,效命疆场;她曾感慨地说:“人生处世,当匡济艰难,以吐抱负,宁能米盐琐屑终身其身乎?”1904年,她毅然冲破了封建家庭的束缚,只身东渡日本求学。
在日本,秋瑾积极地投入了中国留学生的革命斗争。
1905年8月同盟会成立后,她被推为同盟会评议部评议员和浙江省主盟人。
秋瑾还联络当时留日的女同学,组织“共爱会”,自己任会长。
清政府勾结日本政府,颁布取缔中国留学生规则,压迫留日学生,秋瑾愤然回国,在上海创办中国公学。
1906年,她由徐锡麟介绍,加入了光复会。
她和一些同志在上海设立革命机关,并主持《中国女报》,第一个提出创建“妇人协会”的主张,为近代妇女解放吹响了第一声号角。
1906年,秋瑾返回绍兴,主持大通学堂。
大通学堂原为徐锡麟、陶成章等创办,是光复会训练干部、组织群众的革命据点。
在大通学堂,秋瑾为了进一步训练革命力量,成立了“体育会”,招纳会党群众和革命青年,进行军事操练,并积极联络浙江各地会党,组成“光复军”,推举徐锡麟为首领,秋瑾任协领,积极地进行起义的筹备工作。
1907年5月,徐锡麟准备在安庆起义,秋瑾在浙江等地响应。
但徐锡麟起义计划泄露。
7月6日,徐锡麟仓促刺杀安徽巡抚恩铭,在安庆发动起义,由于准备不足,起义很快失败,徐锡麟也被捕牺牲了。
安庆起义的失败,使秋瑾主持的浙江地区起义计划完全泄露,形势十分危急,同志们劝她暂避一时,她决心做中国妇女界为革命牺牲的第一人,坚决留在大通学堂与前来包围的清军作殊死战斗。
2024年度-(完整版)秋瑾《满江红》优秀课件
4
《满江红》创作背景
《满江红》是秋瑾在1903年创作的一首词,当时她正身处日 本留学,感受到祖国的沉沦和民族的苦难,遂写下这首充满 爱国激情的词作。
创作地点:日本东京。秋瑾在日本留学期间,结识了许多志 同道合的革命志士,共同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这首词正是 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此词抒发了作者决心比超男子,渴望投身革命、匡国济世的思想。
《赤壁怀古·潼潼水势向江东》
诗人从幽思冥想中重又回到使他感兴趣的风云人物,重又回到那刀光剑影的戎马生涯,表达了诗人愿意自己将身与宝 剑一同献给革命的豪情壮志。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诗中句句扣住了日俄战争及地图来发感慨,却没有把诗写成一般的时评。
上片写景,借秋高气爽、黄花盛开之景,抒发了作者内心的豪情壮志;下片抒情 ,通过“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等语句,表达了作者渴望像男子一样奔 赴疆场、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全词意境开阔,气势磅礴,充满了革命者的豪情 壮志。
12
03
人物形象塑造与特点
13
秋瑾自我形象展现
豪情壮志
词中“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 ,男儿烈!”等句,展现了秋瑾
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诗中展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激 发了人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文化传承意识
秋瑾通过诗词创作,传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 统,提高了人们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和意识。
23
当代青少年教育启示
01
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通过学习秋瑾的《满江红》,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
浙派代表画家:蓝瑛与西湖雅集(多图)
浙派代表画家:蓝瑛与西湖雅集(多图)雅集是文人雅士酬唱聚会的一种形式,包括了宴饮游玩、书画遣兴、艺术鉴赏等内容,在中国文人群体中具有悠久的传统。
明代中晚期,受旅游、结社等风气的影响,江南一带文人雅集更加普遍,雅集作为凝聚情感、交流学术、传播思想的载体,成为文人交往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雅集多为里居士人自娱自乐,如万历《杭州府志》记有“吾杭士大夫之里居者,十数为群,选胜为乐,咏景赋志,优游自如”;也有官僚富商赞助的雅集。
另有一些文化家族继承前代的风雅传统,也常邀请社会名流参加雅集,包括达官宿儒、艺坛名家和有一定名望的画师、百工。
这些雅集活动,既彰显主人的风雅,又能扩大交游圈。
举办雅集活动的场所较随意,包括山水名胜、官署民宅、私家园林和禅院道观等地,参与者和时间不固定,成员流动性大,多为偶一过访,便乘兴参与。
蓝瑛白云红树图现藏故宫博物院蓝瑛是“武林画派”的开创者,浙江钱塘人,其居所城曲茅堂位于钱塘城东,清初诗人龚鼎孳称茅堂为“文酒地”,《绮咏》亦有诗赞美此处有山岚落霞、高阁嘉树,颇具清韵,主人好客,胜友佳侣流连。
“武林”和“钱塘”皆为杭州城旧称,被誉为“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湖,即西湖,是此地名胜之一,文人骚客畅游于此,举办各种风雅集会,酬唱不绝。
西湖雅集在江南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形式多样,既有陆上各种游览,也有湖上之游。
江南水上交通发达,以舟为马,舟舫雅集是此地特有的雅集形态之一。
蓝瑛西湖十景十屏晚明时期,富商汪汝谦的湖舫雅集在杭州西湖一带享有盛名。
汪氏祖辈以经商起家,父亲为儒商,后考中举人,至汪汝谦以文学知名,“与董其昌、文徵明、陈继儒、钱谦益诸公相友善。
”中华民国时期的《歙县志》称其“轻财乐施,族戚待爨者数百人。
明末避地武林,为风雅领袖”。
因汪氏任侠好客,广交游,名流雅士、高僧羽客、艺伎优伶皆与之过往。
天启三年(1623),以木兰为舟,陈继儒命名“不系园”。
后二年,又造一画舫,董其昌命名为“随喜庵”,常年行于西湖之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11年赖志麟刊《鉴湖女侠》前所附插图
西泠悲秋图
鉴湖女侠秋瑾史料
古籍馆 孙俊
秋瑾(1875 —1907),字璿卿,别字竞雄,号鉴湖女侠,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市),出生于福建厦门。
少读书家塾,聪颖好学,有女才子之称。
1896年,她与湖南湘潭富家子弟王子芳(字廷钧)结婚,生子女二人。
但秋瑾对这桩婚姻并不满意,她在《谢道韫》一诗中写道“可怜谢道韫,不嫁鲍参军”,曲折地表达了心声。
1904年,秋瑾抛家离子,只身留学日本。
1905年,先后加入光复会、同盟会。
1906年初,因抗议日本政府颁布“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 ,愤而回国。
1907年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
7月15日,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秋瑾无疑是20世纪最受瞩目的中国女性,以下介绍几种与她相关的珍贵图片和文献。
身着男装的秋瑾
1903年,王子芳纳资为户部主事,秋瑾随之赴京。
在北京,秋瑾结识了吴芝瑛(1868—1933) 等很多新派人物,并受到了男女平权思想的极大影响。
人们比较熟悉的是秋瑾出洋前改易和服、手持短刀的照片。
这里介绍她一张穿着西服男装的留影。
日本人服部繁子(京师大学堂教习服部宇之吉之妻)曾回忆穿着这身男装的秋瑾:“高高的个头,蓬松的黑发梳成西洋式发型,蓝色的鸭舌帽盖住了半只耳朵;蓝色的旧西服穿在身上很不合体,袖头长得几乎全部盖住了她那白嫩的手。
手中提一根细手杖,肥大的裤管下面露出茶色的皮鞋,胸前系着一条绿色的领带。
”可以想见,秋瑾这副打扮在当时很另类。
服部繁子刚见到她时,甚至还以为是一位俊俏的男子。
出行的时候,别的女子都坐在轿子中,把帘子放下来,不能给别人看见;但秋瑾却身着男装跨坐在车辕上,手里还拿着一本书。
秋瑾的这些姿态反映了对传统社会“男尊女卑”的抗争,以及女性意识的觉醒。
创办《中国女报》
为了宣传男女平等,组织妇女斗争,1907年秋瑾在上海创办了《中国女报》。
1月14日(十二月初一日)创刊号出版,但仅发行了两期。
《中国女报》是中国近代早期的妇女报刊之一。
月刊,32开本,每期约60页,设有图画、社说、演坛、译编、传记、小说、新闻、调查等栏目,语言通俗晓畅。
秋瑾为主要撰稿人,并承担了发行、总务等工作。
会”,亦即全国妇女协会。
在《勉女权歌》中,秋瑾勉励女同胞争取男女平等,参加革命,争取解放: 吾辈爱自由,勉励自由一杯酒。
男女平权天赋就,岂甘居牛后?愿奋然自拔,一洗从前羞耻垢……责任上肩头,国民女杰期无负。
正如郭沫若评述:“秋瑾不仅为民族解放运动,并为妇女解放运动,树立了一个先觉者的典型。
”
西湖悲秋
秋瑾就义后,遗骨由绍兴同善局草草成殓,缟葬绍兴府城外卧龙山西北麓。
其兄秋誉章曾深深自责道:“聂政乃有姐,秋瑾独无兄。
”两个月后,秋誉章秘密雇人将秋瑾遗体放入棺木,迁往绍兴常禧门外严家潭殡舍暂放。
可是不久,殡舍主人得知这是“女匪”秋瑾的棺木,令秋誉章迁走。
秋誉章只好将棺木移至附近荒地,以草扇盖其上以挡日晒雨淋 。
听闻此等惨状,秋瑾的结拜姐妹吴芝瑛、徐自华(1873—1835)决计营葬秋瑾。
1907年春,秋瑾曾与吴、徐同游西湖,观岳王坟,秋瑾戏言:死后葬此,何等荣光。
因此二人发愿葬秋瑾于西子湖畔。
徐自华与秋誉章赴杭州,在西泠桥西侧购得一地。
徐致信吴芝瑛,形容其地居“苏小小墓左近,与郑节妇墓相连”,“美人、节妇、侠女,三坟鼎足,真令千古西湖生色”。
1908年1月26日,秋瑾棺迁葬于此。
吴芝瑛题写碑名“呜呼山阴女子秋瑾之墓”(后改刻为“呜呼鉴湖女侠秋瑾之墓”),徐自华撰写了《鉴湖女侠秋瑾墓表》。
吴芝瑛还分请画家为作《西泠悲秋图》 。
2月25日,杭州各界400余人公祭秋瑾。
3月14日,吴芝瑛扶病凭吊秋瑾。
杭州营葬秋瑾、纪念秋瑾的消息传到北京,清廷即派御史常徽赴杭暗访此事。
常徽上折奏请平秋瑾墓、严惩营葬发起人。
清廷发出了“廷寄浙抚,查照办理”的朝旨,一时舆论哗然。
吴芝瑛上书两江总督端方,声言“因葬秋获谴,心本无他,死亦何憾”,慨称“彭越头下,尚有哭人;李固尸身,犹闻收葬”,“愿一身当之”,只求“勿再牵涉学界一人,勿将秋氏遗骸暴露于野”。
年末,浙江巡抚增韫上奏:“其从前捐资掩埋之女士吴芝瑛、徐寄尘(自华)等,出自一念慈悲,有类红十字会举动,与原案无关,应请免于置议。
”
此时已宣布预备立宪的清廷不敢再漠视社会舆论的力量,因而对此次事件的处理是:强令秋墓迁葬,但并没有惩办具体人。
国家图书馆珍藏有《西泠悲秋图》一册,册页装。
此册围绕吴芝瑛、徐自华营葬秋瑾这一事件,收录同题为《西泠悲秋图》的水墨画五幅,《戊申(1908)杭州学界祭秋瑾》、《戊申(1908)吴芝瑛祭秋瑾》照片两张,《吴芝瑛上端方书》毛笔手书原件(1908)以及增韫奏折抄件。
据题款,可知
此册所收历史原照、名人手迹与名家书画交相辉映,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资料价值,而且具有极高的审美艺术价值。
《秋瑾诗词》及章太炎序
1907年9月6日,由《天义报》主持人何震搜集、王芷馥女士助资刊印的《秋瑾诗词》在日本东京出版,这是秋瑾诗词最早的遗集,亦称“芷馥”本,收秋瑾诗、词各一卷,诗87首,词38阕。
1908年,上海复汉书社石印翻刻“芷馥”本,除封面题作“流血女侠秋瑾”外,内容与之完全相同。
国家图书馆珍藏有章太炎《秋瑾集序》毛笔手书原稿,即为《秋瑾诗词》所作序文,初载《天义报》第5号(1907年8月),后又载《民报》第17号(1907年10月25日)。
此序开篇盛赞了秋瑾突破传统妇道、变古易常的乾元大德。
自“刚健中正”至“天下平也”语出自《周易·乾》。
序文后半段惋惜秋瑾“语言无简择”,以致“漏言自陨”。
所谓“尝称其乡人某为己死士,闻者衔之次骨”,即指秋瑾与绍兴府学总办胡道南在日本留学时,因谈革命和男女平权问题,曾斥胡为死人,胡怀恨在心。
秋瑾在绍兴大通学校被捕,就是由于胡的告密 。
也许秋瑾太爱憎分明,太锋芒毕露,以至于章太炎等革命同道认为这是她遭难的原因。
值得探讨的是,危难关头秋瑾并非没有脱险的可能,但她抱定了以死来警醒国人的决心,她说:“革命要流血才能成功。
”有人盛赞秋瑾为女中谭嗣同,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她自己选择了牺牲,完成了鉴湖女侠传奇的一生。
参考文献:
孙元超编:《辛亥革命四烈士年谱》,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1年10月。
郭延礼编:《秋瑾研究资料》,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年。
夏晓虹:《秋瑾之死与晚清的“秋瑾文学”》,《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