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的诊断与治疗

合集下载

细菌性痢疾诊断标准

细菌性痢疾诊断标准

细菌性痢疾诊断标准细菌性痢疾是由致病菌引起的一种肠道传染病,主要症状包括腹泻、腹痛、发热等。

正确的诊断对于及时治疗和控制疾病传播至关重要。

以下是细菌性痢疾的诊断标准,希望能够帮助临床医生正确诊断和治疗该疾病。

1. 临床表现。

细菌性痢疾患者通常表现为腹泻、腹痛和发热。

腹泻通常是水样或者黏液血性,伴有腹痛和里急后重的症状。

发热常伴有寒战和全身不适感。

有些患者还会出现贫血、乏力等全身症状。

2. 实验室检查。

(1)粪便常规检查,细菌性痢疾患者的粪便常规检查通常呈现白细胞增多,红细胞和隐血阳性。

(2)细菌培养,从患者的粪便样本中分离出致病菌,如沙门菌、志贺氏菌等,可以确诊细菌性痢疾。

3. 影像学检查。

在一些病例中,可以通过腹部X光、CT或者MRI检查,发现肠道病变,如肠壁增厚、肠腔变窄等,这些检查结果有助于诊断细菌性痢疾。

4. 免疫学检查。

(1)血清学检查,通过检测患者的血清中是否存在沙门菌、志贺氏菌等致病菌的抗体水平,可以帮助诊断细菌性痢疾。

(2)免疫组化检查,在一些病例中,可以通过免疫组化检查发现肠道组织中的病原菌抗原,从而确诊细菌性痢疾。

5. 分子生物学检查。

近年来,PCR技术的发展为细菌性痢疾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手段。

通过从患者的粪便样本中检测特定的致病菌DNA,可以快速、准确地诊断细菌性痢疾。

综上所述,细菌性痢疾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免疫学检查和分子生物学检查的综合分析。

在临床工作中,医生应当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判断,及时明确诊断,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减少疾病的传播和并发症的发生。

希望本文对于临床医生诊断细菌性痢疾有所帮助。

细菌性痢疾诊疗规范

细菌性痢疾诊疗规范

细菌性痢疾诊疗规范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简称菌痢。

急性菌痢的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及排脓血样大便。

慢性菌痢一般不发热,以长期腹泻为主。

【诊断标准】潜伏期为数小时~7天。

一般为1~2天。

(一)流行病学资料本病可全年发病,以夏秋季多见;病前一周内有不洁饮食史或与菌痢患者接触史;慢性菌痢可有急性发作史。

(二)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可分为以下临床类型。

1.急性细菌性痢疾(1)普通型:起病急,畏寒、发热,腹痛、腹泻,每日排便10~20次,呈脓血便,里急后重明显,左下腹有压痛。

儿童可有惊厥。

(2)轻型:主要表现为腹泻,每日少于10次,便呈糊状或水样状,含少量粘液,常无脓血。

(3)重型:起病急骤,有严重全身中毒症状,高热、恶心、呕吐等,呈脓血样便,腹痛剧烈,里急后重明显,可有脱水表现,甚至澹妄,惊厥。

(4)中毒型:儿童多见,起病急骤,重度毒血症症状,以休克和脑病(频繁惊厥、昏迷、瞳孔改变和呼吸衰竭)为主要表现,常无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中毒型菌痢又可细分为休克型、脑型和混合型三型。

2.慢性细菌性痢疾病程超过2月不愈者为慢性菌痢。

(1)慢性迁延型:急性菌痢后,腹痛、腹泻等肠道症状时轻时重,迁延不愈。

粪便可带粘液,或呈脓血便。

(2)急性发作型:类似急性菌痢,大便次数增多,呈脓血便。

可反复发作。

(3)慢性隐匿型:常无明显肠道症状,但粪便培养仍有痢疾杆菌,乙状结肠仍有明显病变。

(三)实验室检查1.血象: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

2.粪便常规检查:典型者无粪质,量少,呈鲜红粘冻状,镜检可见大量脓细胞及红细胞,并有巨噬细胞。

3.病原学检查:粪便培养有痢疾杆菌。

4.乙状结肠镜检查:急性期可见结肠粘膜普遍充血、水肿及浅表溃疡。

慢性病人可见肠粘膜增厚及息肉形成。

5.其他重型、中毒型菌痢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

【治疗原则】(一)一般治疗卧床休息,消化道隔离。

饮食以流质、半流质为主,忌多渣、不易消化食物。

细菌性痢疾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细菌性痢疾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重感及排粘液脓血便为特征; • 仅次于病毒性肝炎和结核病的重要的法定传染
病。属乙类传染病。
3
病原学(Etiology)
4
病原学
• 志贺菌属细菌也称痢疾杆菌为肠杆菌科 ,革兰 阴性杆菌,无鞭毛及荚膜,不形成芽胞,有菌毛。
• 依据抗原结构不同,分为A、B、C、D四群,即 痢疾志贺菌、福氏志贺菌、鲍氏志贺菌及宋内志 贺菌,以及40个血清型(不含亚型)。
• A群、个别D群→外毒素(志贺毒素),有 肠毒素、神经毒素、细胞毒素作用。
• 痢疾杆菌对抗药物产生耐药性 ,耐药性产 生是与染色体基因突变和R质粒(亦称R因 子)在同属种间、异属种间不断相互传递 有关。
7
我国流行菌群:
B群福氏>D群宋内氏>A群痢疾志贺菌
各种痢疾杆菌均产生: 内毒素→ → → →发热、毒血症、休克
18
A、急性期:弥漫性纤维蛋白渗出性炎症, 限于固有层,分4期:
①急性卡他炎②假膜形成 ③溃疡形成 ④溃疡愈合 B、慢性期:肠粘膜水肿、肠壁增厚、息肉 样增生、疤痕形成、可有肠腔狭窄 C、中毒型: a、结肠局部病变轻:仅有充血水肿 b、全身病变重:多数器官微血管痉挛 及通透性↑,脑部病变明显
19
肠壁弥漫炎症 及表浅溃疡
↗ 神经毒 痢疾志贺菌产生外毒素→ → 细胞毒
↘ 肠毒素
8
流行病学
• 传染源:患者、带菌者。 • 传播途径:经粪→口途径传播。随患者或
带菌者的粪便排出,→污染的手、食物、 水源、苍蝇经口感染,或生活接触间接方 式传播。
9
3、易感性:
易 复
(1)普遍易感
发 、
(2)病后无长久免疫力,

群、型间无交叉免疫力;
14
发病机理与病理变化

细菌性痢疾的治疗要点

细菌性痢疾的治疗要点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感染性休克防范措施
密切观察病情
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心率、呼吸、血压 等,及时发现休克的早期征兆。
补充血容量
对于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等休克症状的患者,应立即 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补充血容量,以维持正常的血压和心 输出量。
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在补充血容量的基础上,可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 、去甲肾上腺素等,以改善微循环,纠正休克。
03
对症支持治疗措施
液体补充与电解质平衡
1 2 3
口服补液
对于轻度和中度脱水患者,可通过口服含有适量 电解质的溶液来补充液体和纠正电解质失衡。
静脉补液
对于严重脱水或无法口服补液的患者,应立即通 过静脉给予含有电解质的溶液,以迅速补充血容 量和纠正电解质失衡。
监测电解质
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电解质水平, 如钠、钾、氯等,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补液 方案。
细菌性痢疾的治疗要点
03-19
CONTENTS
• 细菌性痢疾概述 • 抗菌药物治疗原则 • 对症支持治疗措施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 患者管理与教育 • 总结与展望
01
细菌性痢疾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细菌性痢疾(bacillary dysentery),简称菌痢,是由志 贺菌属(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 传染病。
在细菌性痢疾的治疗期间,患者应调整饮食,以清淡、易消化、营 养丰富的食物为主,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在治疗过程中,可适当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C、B族维生 素、钾、钙等,以促进身体恢复。
注意蛋白质摄入
适量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如鱼、肉、蛋、奶等优质蛋白质食物,有助 于提高身体免疫力和促进身体恢复。

细菌性痢疾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细菌性痢疾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细菌性痢疾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细菌性痢疾(bacillarydysentery)简称菌痢。

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常见肠道传染病,主要病理变化是直肠、乙状结肠的炎症与溃疡,因毒素吸收可出现全身中毒症状。

夏秋季多发。

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腹泻、腹痛、里急后重和黏液脓血便,病情轻重悬殊。

【诊断提示】1.流行病学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5-6月开始上升,7-9月为高峰。

常有明确的不洁饮食史和与带菌者接触史等。

2.临床表现潜伏期数小时至7d,多数为1~4d。

根据病情轻重和缓急,可分为两类六型。

(1)急性细菌性痢疾:①急性典型菌痢(普通型):突然发热、全身不适、恶心、呕吐,继而腹泻。

大便初为稀便,1~2d后转为黏液脓血便,每日排便10~20次或更多,有时为纯脓血或呈黏胨状。

常有腹痛,便前加重,排便后缓解,里急后重。

左下腹有压痛,肠鸣音亢进,自然病程1~2周。

②急性非典型菌痢(轻型):全身症状轻,排稀便,日数次,有黏液,无脓血,显微镜下见少量红、白细胞。

病程数日,可不治自愈,部分可演变成慢性。

③中毒性菌痢(中毒型):儿童多见,起病急骤,高热或体温不升,迅速发生休克,昏迷和呼吸衰竭,而肠道症状轻微或缺如。

根据临床表现又分三型:休克型、脑型和混合型。

(2)慢性细菌性痢疾:病程超过2个月。

分为三型。

①慢性迁延型:急性菌痢后迁延不愈,大便不成形或稀便,常带黏液,偶有脓血,左下腹压痛,伴乏力、贫血、营养不良表现;②慢性菌痢急性发作型:半年内有痢疾病史,因受凉或进生冷饮食而导致急性发作者;③慢性隐匿型:1年内有痢疾病史,无临床症状,仅大便培养阳性,或乙状镜检发现有菌痢慢性期变化者。

3.实验室检查大便镜检有较多红细胞、白细胞或脓细胞,可见吞噬细胞。

中毒性菌痢直肠拭子或灌肠采集大便标本镜检可见大量红细胞、白细胞。

慢性菌痢乙状结肠镜检查可见肠壁黏膜充血、水肿、渗出、溃疡等。

大便痢疾杆菌培养阳性。

血常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防治措施】1.一般治疗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按肠道传染病隔离,补充维生素及足够热量。

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

44
鉴别诊断
45
1.急性细菌性痢疾
* 阿米巴痢疾:散发,起病慢,全身中 毒症状轻,无里急后重果酱样大便, 镜检 红细胞多,确诊溶组织阿米巴 * 霍乱:先泻后吐,无腹痛、里急后重 米泔水样便,培养见霍乱弧菌

46
•3.慢性菌痢
直肠癌与结肠癌: 对慢性腹泻者,应作肛门指检和乙状 结肠镜检查 疑有高位肿瘤者,行纤维结肠镜检查

35
晚期表现为反复惊厥、血压下降、脉 细速、呼吸节律不齐、深浅不匀等中枢 性呼吸衰竭;瞳孔不等大,不等圆,或 忽大忽小,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肌张 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可出现病理反射; 意识障碍明显加深,直至昏迷。
36
(3)混合型

以上两型同时或先后存在,是最 为严重的一种临床类型,病死率极高 (90%以上)。
11
病例分析

化验:血Hb:109g/L, WBC: 23.4×109/L, 中性杆状8%,中性分叶 70 %,淋巴22%,plt:110×109/L, 便常规:黄色粘液便,WBC:30-40/高 倍,RBC:3-8/高倍视野
12
病例分析—诊断
诊断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
13
病例分析—诊断依据
1.起病急,高热,起病20小时才出 现腹泻、脓血便 2.惊厥一次,抽搐后一直昏睡,神 志不清,深浅反射未引出,双巴氏征 (+),肢端凉,发绀,心率快,血压低 (休克型表现) 3.大便常规WBC30-40/HP,血WBC增 高伴核左移
(1)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
(2)脑型(呼吸衰竭型)
(3)混合型
32
(1)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

较为多见,以感染性休克为主要表现:

细菌性痢疾的临床表现

细菌性痢疾的临床表现

细菌性痢疾的临床表现细菌性痢疾,又称志贺菌病,是由志贺菌属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该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常见于发展中国家,尤其在夏秋季节,容易引起暴发流行。

细菌性痢疾的潜伏期一般为12天,短则数小时,长则7天。

根据临床症状,细菌性痢疾可分为典型痢疾和非典型痢疾。

典型痢疾可分为三个阶段:1. 初期:患者出现发热、寒战、头痛、乏力等症状,体温可达39℃左右。

此阶段症状较轻,易被忽视。

2. 发作期:患者出现典型的痢疾症状,主要有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

腹痛多位于左下腹,呈阵发性或持续性胀痛、隐痛或绞痛。

腹泻频繁,每天可达10余次,粪便呈糊状或水样,带有黏液和脓血。

里急后重感明显,患者总感觉有粪便排在肛门附近,但每次排便量不多。

此阶段患者痛苦不堪,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3. 恢复期:症状逐渐缓解,体温正常,粪便逐渐恢复正常。

但部分患者可出现迁延性腹泻、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

1. 轻型痢疾:患者出现轻微的腹泻、腹痛、发热等症状,无明显脓血便,病程较短,通常不超过一周。

2. 中型痢疾:症状介于典型和非典型之间,患者有腹泻、腹痛、发热等症状,粪便中有黏液和少量脓血,病程约12周。

3. 重型痢疾:症状较重,患者出现高热、寒战、严重腹痛、频繁呕吐、腹泻等症状,粪便中带有大量脓血,甚至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休克等并发症。

病程较长,可达数周。

细菌性痢疾还可分为急性菌痢和慢性菌痢。

急性菌痢症状典型,病程较短,治疗及时可痊愈。

慢性菌痢症状较轻,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治疗较为困难。

需要注意的是,细菌性痢疾的临床表现并非绝对,不同患者的症状可能有所差异。

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评估和制定治疗方案。

如有疑似症状,请及时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在这篇文档中,我将深入探讨细菌性痢疾的临床表现,提供一个详尽且系统的描述,以帮助理解这种疾病的多样性及其在不同患者身上的表现。

我要明确的是,细菌性痢疾,通常由志贺菌属细菌引起,这一属包括了志贺菌、福氏菌、鲍氏菌和宋内菌等。

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

(2)急性坏死性小肠炎:以肠出血为主, 先为鲜红色,后为暗红色,伴剧烈腹痛 和休克。 (3)肠套叠:儿童多发,腹痛为主,有肠 型,可触及肿块,大便血样,不含粪质。 (4)急性阿米巴痢疾:见表
病原 流行病学 潜伏期 全身症状
胃肠道
压痛部位 大便检查
结肠镜检
急性菌痢 志贺菌 散发性、可流行 数小时至7天 重,多有发热 毒血症状明显 腹痛重,里急后重 腹泻数十次 左下腹多见 量少,粘液脓血便 镜检大量红白细胞 可见吞噬细胞 培养有志贺菌 弥漫充血、水肿及 浅表溃疡,直肠乙状 结肠
(二)慢性菌痢: 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病程﹥2个月。 两方面因素: 1.人体因素: ① 轻型病例未治,一般病例治疗不彻底或 不及时; ②原有营养不良或肠道疾病或肠道 分泌性IgA↓。 2.细菌因素: ①福氏易导致慢性;②菌株耐药,虽经正 规治疗,但仍转为慢性。
1.慢性迁延型:急性菌痢发作后,迁延不 愈,时轻时重。轻重不等的痢疾症状,伴贫 血、维生素缺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劳动 力减退。 2.急性发作型:有慢性菌痢史,症状比急 性轻,疗效不如急性好。 3.慢性隐匿型:一年内有菌痢病史,近期 (2个月以上)无明显腹痛、腹泻等症状,但 乙状结肠镜检有肠粘膜炎症甚至溃疡等病变, 大便培养可检出痢疾杆菌。
3.病原治疗(包括抗生素及化学制剂): (1)喹诺酮类:
(2)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SMZ-TMP): (3)其他:庆大、卡那、氨苄青、利福 平头孢、灭滴灵、痢特灵……。
(二)慢性菌痢 1.一般治疗:生活规律,注意饮食。 2.病原治疗: a.2~3种抗菌药物联合治疗,重复2~3个疗程。 b.保留灌肠,使药物直接接触病变部位,起 杀菌和刺激新生肉芽的作用。 N-S 50ml 痢特灵 0.4 地米 5mg 莨宕片 8mg

细菌性痢疾诊治PPT课件

细菌性痢疾诊治PPT课件
临床表现与诊断
细菌性痢疾的典型症状包括发热、腹痛、腹泻等,严重时可出现中毒 性休克。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治疗与预防
治疗细菌性痢疾主要采用抗菌药物治疗,同时辅以对症治疗。预防方 面,应注重饮食卫生、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临床实践中应用举例
病例分析
通过对典型病例的分析,加深对细菌性痢疾临床表现、诊断和治 疗的理解。
加强饮食管理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易消化食物,避免生冷、油腻和刺 激性食物。
处理方法和注意事项
脱水处理
电解质紊乱处理
轻度脱水可口服补液盐,中重度脱水需静 脉补液,同时监测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根据电解质检查结果,补充相应的电解质 ,如钾、钠等。
中毒性休克处理
注意事项
立即给予抗休克治疗,包括补充血容量、 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和抗感染药物等。
注意事项
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儿童等特殊人 群应谨慎使用,避免药物副作用。
对症支持治疗
补液治疗
根据患者脱水程度,给予口服或 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营养支持
提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 的易消化食物,增强患者体质。
降温处理
高热患者可采用物理降温或药物 降温,减轻患者不适感。
预防并发症措施
观察病情
电解质紊乱
包括低钾血症、低钠血症等,表现为乏力、心律失常、肌肉抽搐 等。
中毒性休克
严重感染时可出现,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搏细速、血 压下降等。
并发症预防措施
及时治疗
一旦确诊细菌性痢疾,应立即开始治疗,以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 的发生。
保持个人卫生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不洁食品 等。

菌痢的便常规诊断标准

菌痢的便常规诊断标准

菌痢的便常规诊断标准菌痢是由细菌引起的一种肠道感染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发热等症状。

对于怀疑患菌痢的患者,及时进行便常规诊断是非常重要的。

便常规诊断可以帮助医生快速、准确地判断患者是否感染了菌痢,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下面将介绍菌痢的便常规诊断标准,希望能对临床医生和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1.外观检查。

外观检查是便常规诊断的第一步,通过观察患者的便便外观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菌痢感染。

菌痢患者的便便通常呈现为稀溏状,带有脓血,有时呈现黏液样。

同时,便便的颜色可能呈现异常,如呈现黑色、绿色等。

外观检查可以为后续的检验提供重要参考。

2.臭气检查。

菌痢患者的便便通常伴有特殊的臭气,有些人形容为腐败的气味。

因此,医生可以通过闻气味初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菌痢。

但是,臭气检查并不是十分可靠的方法,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3.隐血检查。

隐血检查是便常规诊断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指标。

通过隐血试纸或其他方法检测患者的便便中是否含有隐血,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肠道出血情况,从而进一步确认菌痢的诊断。

4.细菌培养。

细菌培养是确诊菌痢的关键步骤。

通过将患者的便便样本进行细菌培养,可以确定是否存在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

细菌培养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患者的病原菌类型,从而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5.白细胞检查。

菌痢患者的便便中通常伴有白细胞增多,因此白细胞检查也是菌痢的重要诊断指标之一。

通过显微镜检查患者的便便样本,可以观察到白细胞的数量和形态,从而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炎症反应。

总结,菌痢的便常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外观检查、臭气检查、隐血检查、细菌培养和白细胞检查。

这些检查项目可以帮助医生快速、准确地判断患者是否感染了菌痢,为后续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在临床工作中,医生应当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

细菌性痢疾诊疗方案

细菌性痢疾诊疗方案

细菌性痢疾诊疗方案【诊断要点】流行病学:全年均有发生,以夏秋两季为多见。

发病年龄以儿童发病率最高,其次为中青年。

临床表现:潜伏期1~2日(数小时~7日)。

(1)急性细菌性痢疾1)普通型(典型):起病急,高热可伴寒战,继以腹痛、腹泻和里急后重,大便每日10多次至数十次,量少,为粘液脓血便。

有左下腹痛,肠鸣音亢进。

病程一般为1周左右;2)轻型(非典型):全身毒血症症状和肠道症状均较轻,腹泻每日数次,稀便,有粘液但无脓血,轻微腹痛而无里急后重。

病程3~7日,也可转为慢性。

3)中毒型:多见于2~7岁小儿。

起病急、病情重。

高热伴全身严重毒血症状,可迅速发生循环衰竭及呼吸衰竭,而肠道症状较轻甚至开始无腹痛、腹泻症状。

①休克型:主要表现为感染性休克。

早期全身微血管痉挛,出现面色苍白、皮肤花斑、四肢肢端厥冷及紫绀、脉细速甚至测不到、血压低,亦可正常而脉压小。

也可有少尿或无尿及轻重不等的意识障碍。

②脑型:以严重脑症状为主。

由于脑血管痉挛引起脑缺血、缺氧、脑水肿及颅内压升高,表现为烦躁不安、嗜睡、昏迷及抽搐,严重者可发生脑疝,瞳孔大小不等,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也可出现呼吸异常及呼吸衰竭。

1)慢性迁延型:主要表现为长期反复出现的腹痛、腹泻,大便常有粘液及脓血。

可伴有营养不良及贫血等症状。

2)急性发作型:有慢性菌痢史,可因进食生冷食物、劳累或受凉等诱因引起急性发作,出现腹痛腹泻及脓血便。

3)慢性隐匿型:1年内有急性菌痢史,临床无明显腹痛、腹泻等症状,大便培养有痢疾杆菌,乙状结肠镜检查可见肠粘膜有炎症溃疡等病变。

3.实验室检查血象:急性期可有白细胞轻至中度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

慢性期可有贫血。

粪便检查外观多为粘液脓血便:镜检有大量脓细胞及红细胞。

如有巨噬细胞更有助诊断。

病原学检查:粪便培养有痢疾杆菌,应常规作药物敏感试验。

(3)免疫学检查:有荧光抗体染色法、荧光菌球法、免疫染色法等,快速简便,敏感性好,有利于早期诊断。

(4)乙状结肠镜检查和X线钡剂灌肠检查。

《细菌性痢疾》PPT课件

《细菌性痢疾》PPT课件
、换尿布之后。
避免触摸眼睛、鼻子和嘴巴:这 些部位容易感染细菌,因此要避
免用手触摸。
咳嗽和打喷嚏时用纸巾捂住口鼻 :用完的纸巾应立即丢弃,并洗
手。
饮食卫生
喝开水和吃熟食:喝开水和吃完全煮 熟的肉类、禽类和鱼类可以杀死细菌 。
保持餐具清洁:使用过的餐具应彻底 清洗干净,并定期消毒。
避免生食和未经巴氏消毒的乳制品: 这些食物可能含有有害细菌。
全球每年约有1.6亿病例,导致 约100万死亡。
在我国,细菌性痢疾的发病率较 高,全年均可发病,但夏秋季更
容易流行。
流行因素
不良的卫生习惯:如 不洗手、不洁饮食等 。
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群 :如儿童、老人和身 体虚弱的人更容易感 染。
拥挤和不良居住条件 :这有助于细菌的传 播。
传播途径
通过污染的食物或水经口摄入 。
详细描述
某地区突然爆发细菌性痢疾,短时间内病例数量激增,疫情迅速传播至周边地区。当地卫生部门迅速启动应急响 应,加强疫情监测和防控措施,但控制效果不佳,疫情持续时间较长。
案例二:某患者细菌性痢疾的治疗过程
总结词
及时治疗、症状缓解、预防复发
详细描述
某患者感染细菌性痢疾后,及时就医并接受针对性治疗。医生根据病情制定治疗方案, 给予抗菌药物和补液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积极配合医嘱,按时服药和休息。经过 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症状得到缓解,顺利康复出院。为预防复发,医生建议患者保持
病原治疗
抗生素治疗
针对细菌性痢疾的病原菌,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常用的抗生素有喹诺酮 类、头孢菌素类等。
联合用药
对于严重感染或耐药菌株感染的患者,可能需要联合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以提 高疗效。
并发症治疗

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bacillary dysentery)细菌性痢疾的分型急性菌痢主要有全身中毒症状和消化道症状,可分成四型:①普通型。

起病急,有中度毒血症表现,怕冷、发热达39℃、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里急"是指肚子里面的内急,一阵一阵的肠痉挛既疼痛又想大便."后重"是指大便刺激肛门时产生的便意.实际上根本没有什么大便了,因为基本上都拉完了.即使拉出来也只是水样便或极少量的伴有脓血样的大便.但是病人一直有"里急后重"的感觉,老觉得想拉,就一直在厕所不敢出来。

腹痛窘迫,时时欲便,肛门重坠,便出不爽称为“里急后重”。

病人可以自诉下坠感,想便时蹲后又无便感或排的很少。

里急后重是痢疾病人非常典型的一个症状,也是菌痢特有的症状。

)。

稀便转成脓血便,每日数十次,量少,失水不显著。

一般病程10~14天。

②轻型。

全身中毒症状、腹痛、里急后重均不明显,可有低热、糊状或水样便,混有少量粘液,无脓血,一般每日10次以下。

粪便镜检有红、白细胞,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可以此和急性肠炎相鉴别。

一般病程3~6天。

③重型。

有严重全身中毒症状及肠道症状。

起病急、高热、恶心、呕吐,剧烈腹痛及腹部(尤为左下腹)压痛,里急后重明显,脓血便,便次频繁,甚至失禁。

病情进展快,明显失水,四肢发冷,极度衰竭,易发生休克。

④中毒型。

此型多见于2~7岁体质好的儿童。

起病急骤,全身中毒症状明显,高热达40℃以上,而肠道炎症反应极轻。

这是由于痢疾杆菌内毒素的作用,并且可能和某些儿童的特异性体质有关。

中毒型菌痢又可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分为三型:休克型(主要表现为周围循环衰竭,口唇及肢端青紫,皮肤呈花斑状,血压降低,少尿、无尿,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甚至昏迷)、脑水肿型(颅压增高,血压升高,嗜睡,反复呕吐、惊厥,面色苍白,继而昏迷,呼吸衰竭)及混合型(是以上两型的综合表现,最为严重)。

由于中毒型的肠道症状不明显,极易误诊。

慢性菌痢菌痢患者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达2个月以上者。

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6002―1995

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6002―1995

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6002—1995八〜、前言细菌性痢疾(以下简称菌痢)是由志贺菌(又称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是常见多发病,其发病率在我国法定报告的甲、乙类传染病中居首位,而且往往引起暴发或流行,对劳动力影响很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实施细则》,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C、附录D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北京市卫生防疫站,参加起草单位:北医大一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江素芳、路文彬、车文玺、王勤环。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卫生部传染病防治监督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的诊断标准及防治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医疗、卫生防疫机构作为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的诊断及防治依据。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4789.4—94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 4789.5—94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GB 4789.6—94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检验3 细菌性痢疾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3.1 诊断原则须依据流行病学史,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诊断。

确诊则须依赖于病原学的检查。

3.2 诊断标准3.2.1 流行病学史:病人有不洁饮食或与菌痢病人接触史。

3.2.2 症状体征3.2.2.1 急性非典型菌痢症状轻,可仅有腹泻、稀便。

3.2.2.2急性普通型(典型)菌痢急性起病、腹泻(除外其他原因的腹泻)、腹痛、里急后重、可伴发热、脓血便或粘液便、左下腹部压痛。

3.2.2.3 急性中毒型菌痢发病急、高热、呈严重毒血症症状,小儿起病时可无明显腹痛腹泻症状,常需经灌肠或肛拭做粪检,才发现是菌痢。

急性细菌性痢疾的诊治

急性细菌性痢疾的诊治

10个该菌 就可使 人感 染 、发病 ,近年来 临 床分离 的菌 0
株常呈多重耐药性 。本文 就急性 菌痢 的诊 治 ( 别是 急诊 特 救治 )作一介绍以供临床参考 。
状 ,常需经 2 %氯化钠 溶 液灌 肠或 肛 门拭 子 做粪 检 ,才 发
现 是 粪 便 异 常 。有 时 患 儿 需 经 过 1d左 右 的 时 间 才 排 出 黏
原 ,对急性菌痢 的早 期诊 断有一定 帮助 ,但 由于粪便 中抗
的达 8d ,多数为 2~ 。据患者的临床表现 ,将急性菌痢 3d
分为典型 、非典型和 中毒 型。 典型急性菌痢 的 主要症 状是起 病 急 ,发热 、头 痛 、腹
痛 、腹 泻 、肠 鸣 音 亢 进 、 左 下 腹 压 痛 、里 急 后 重 、黏 液 脓
和 中毒型痢疾 ,并可 引起 溶血 尿毒综 合征 、神 志不 清 和中
厥 、呼吸不整 、深浅不一 、双 吸气 、叹气样 呼吸 、呼吸暂
停 、双侧瞳孔不等大 ( 忽大忽小 ) 、对 光反射 迟钝或 消失 、
毒性休 克等… 。
志贺菌属细菌为革 兰 阴性 杆 菌 ,菌体 短小 ,不 形成 荚 膜 和芽胞 ,有菌毛 ,为兼 性厌氧 菌 ,在有 氧 和无氧 条件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嗜睡和 昏迷等 ,甚 至出现脑 疝 、呼吸衰 竭 ;③混 合型 :即 同时出现脑型和休克 型 的征候 群 ,病 情最 为凶 险 ,患儿可
于 2 4h内因抢 救无效而死亡 ,病死率达 9 % 以上 。 0 若急性 菌痢的病程超过 2个月 ,则转变成为慢性 菌痢 ,
较 难根 治 。
3 3 实 验 室 检 查 及 辅 助 检 查 .
门括约肌松弛 、脱肛 ,并有脱水 、代谢性 酸中毒 。 非典型急性菌痢 以婴儿 多见 ,多无全 身 中毒症状 ,不 发热或仅有低热 ,食欲减退 ,并有恶心 、呕 吐 ,腹 痛较轻 , 腹泻 3~ 5次/日,粪便 呈 水样或 稀糊 状 ,含少 量黏液 ,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轻型
➢ 全身毒血症状轻微,无发热或仅低热 ➢ 急性腹泻,稀便有粘液但无脓血 ➢ 轻微腹痛,里急后重轻或缺如 ➢ 左下腹压痛 ➢ 大便培养志贺菌生长可确诊 ➢ 几天至1周可自愈,亦可转为慢性
重型:
➢ 老年、体弱、营养不良者 ➢ 急起发热 ➢ 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稀水脓血便,偶排出片
状假膜 , >30次/天, 甚至大便失禁,常伴呕吐 ➢ 后期:严重腹胀及中毒性肠麻痹;严重失水致外
➢ 中毒性菌痢:结肠局部病变轻,全身病变重
临床表现
潜伏期1-4天,最短数小时,长则可达7天 潜伏期长短,临床症状轻重取决于 ➢ 患者年龄、抵抗力 ➢ 细菌数量、毒力及菌型等
细菌性菌痢
急性菌痢
慢性菌痢
普通型
轻型
重型
中毒型
休克型
脑型
混合型
急性菌痢
普通型:
➢ 起病急 ➢高热、畏寒,全身中毒症状 ➢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解粘液脓血便 ➢肠鸣音亢进,左下腹压痛 ➢自然病程为1-2周 ➢早期治疗1周左右恢复,少数转慢性
循环、呼吸衰竭,而胃肠道症状轻微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支持细菌感染,粪便镜检有多数
白细胞或脓细胞及红细胞,粪便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
鉴别诊断
急性菌痢
急性阿米巴痢疾: 见表2 细菌性胃肠型食物中毒 其它病原菌引起的急性肠道感染 急性出血坏死性小肠炎及肠套叠
鉴别要点
表2:急性菌痢与急性阿米巴痢疾鉴别点
脓细胞或白细胞及红细胞(WBC>15/Hp) 有巨噬细胞有助诊断
• 病原学检查:确诊有赖于粪便培养出痢疾杆菌(注
意送检标本的要点:新鲜标本、脓血部分、早期多次 )
• 免疫学检测及志贺菌核酸的检测
并发症及后遗症
志贺菌败血症 :发病率为0.4%~7.5%,多见于老人及儿 童;福氏志贺菌为主要病原菌
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 及氮质血症
病理解剖
主要病变部位:结肠,以乙状结肠和直肠病 变最显著
病变过程: ➢ 初期:急性卡他性炎 ➢ 中期:特征性假膜性炎和溃疡形成 ➢ 后期:溃汤逐渐愈合
基本病变
➢ 急性期:弥漫性纤维蛋白渗出性炎症,假膜 脱落肠黏膜“地图状”溃疡(局限于固有层 )
➢ 慢性期:肠黏膜水肿及肠壁增厚,息肉样增 生及疤痕形成
按临床表现分3型
慢性迁延型:长期反复出现肠道症状及营养不良 急性发作型:有慢性菌痢史,间歇出现急性菌痢 慢性隐匿型:有急性菌痢史,无症状,排菌,结
肠病变
实验室检查
• 血象:急性期WBC(10~20)×109/L,中性粒细胞
增高,慢性期可有贫血
• 粪便常规:多为黏液脓血便,无粪质;镜检有大量
混合型
✓ 具有以上两型之表现 ✓ 病情凶险,病死率高(90%) ✓ 循环、呼吸及中枢神经系统等多脏器功能衰竭
慢性菌痢:急性菌痢病程迁延超过2个月未愈 大致原因
➢ 耐药菌株、福氏志贺菌等感染 ➢ 急性期未及时诊断及抗菌治疗不彻底 ➢ 原有营养不良及免疫功能低下 ➢ 原有慢性疾病如胃肠道疾病、肠道分泌性IgA减少等
周循环衰竭;酸中毒和水、电解质平衡失调;中 毒性休克;少数心、肾功能不全
中毒型
➢ 2-7岁儿童多见,成人偶见 ➢ 起病急骤,病势凶险 ➢ 突起畏寒、高热; 全身中毒症状严重;中毒性休
克;中毒性脑病。迅速发生循环和呼吸衰竭 ➢ 局部肠道症状很轻或缺如,但发病24小时内可出
现痢疾样大便 按临床表现将中毒型可分为以下3型:
流行病学
传染源 痢疾患者及带菌者 传播途径 消化道传播(粪-口) 人群易感性 流行特征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发病机制
决定因素:细菌数量、致病力和人体抵抗力 ➢ 致病力取决于细菌对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吸附和
侵袭力
痢疾杆菌进入消化道
大部分被胃酸杀死 少量细菌进入肠道
正常菌群的拮抗+肠黏膜分泌型IgA屏障
细菌性痢疾
bacillary dysentery
目的与要求
掌握菌痢的临床表现 熟悉菌痢的肠道主要病变、实验室检查、诊断
及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了解菌痢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及预
防措施
概念: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
广义:由一些致病菌引起的痢疾样疾病(志贺菌属、侵 袭性大肠杆菌等)
狭义:仅指由志贺菌属(shigella,又称痢疾杆菌)引起 的法定乙类肠道传染病,亦称志贺菌病(shigellosis)
1~ 15
福氏志贺菌属 鲍氏志贺菌属
B 1a、b、c,2a、b,3a、b、c,4a 、b、c,5a、b,6,x、y
C
1~ 18
宋内志贺菌属
D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福氏志贺菌纯培养的镜下形态(革兰染色)
福氏志贺菌(扫描电镜 x2400 )
毒素:
内毒素:是引起全身毒血症的主要因素
外毒素(志贺毒素):具有神经毒、细胞毒 和肠毒素作用
免疫力低下,细菌侵入肠黏 膜上皮细胞和固有层繁殖
志贺菌释放外毒素
黏膜炎症反应+ 小血 管循环障碍
病初的水样腹泻和神经系统症状
肠黏膜炎症、坏死和溃疡
细菌在人体内被吞噬,很少侵入黏膜下层,一 般亦不侵入血流,故极少发生菌血症或败血症
腹痛、腹泻和脓血便
营养状况极差,尤其老年人或儿童
偶然发生败血症
急性典型菌痢的发病机制示意图
关节炎 瑞特综合征: 尿道炎、结膜炎、关节炎 神经系统后遗症: 耳聋,失语及肢体瘫痪等
诊断
流行病学史 夏秋季,病人有不洁饮食或菌痢接触史 临床表现
急性菌痢:发热,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及里急后重 慢性菌痢:有急性菌痢史,病程超过2个月而病情未愈 中毒型菌痢:儿童多见,有高热、惊厥、意识障碍及
流行季节:夏秋季最常见 主要病变:直肠、乙状结肠黏膜化脓性、溃疡性
病变
病原学
痢疾杆菌:肠杆菌科志贺菌属,G¯杆菌 形态:有菌毛,无鞭毛、荚膜及芽胞、无动力 培养:兼性厌氧,最适宜于需氧生长 抗原结构 :分为4群和47个血清型及亚型
表1 志贺菌属抗原分类
菌名

痢疾志贺菌属
A
血清型及亚型
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
✓ 休克: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皮肤花斑发绀,心率 加快,脉细速甚至不能触及,血压渐降甚至测不出
✓ 心、肾功能不全及意识障碍 ✓ 重者不可逆,致多脏器损伤及衰竭
脑型(呼吸衰竭型)
✓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颅内压增高,脑水肿 甚至脑疝
✓ 严重者中枢性呼吸衰竭 ✓ 病情重,死亡率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