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取氧气》说课稿

合集下载

制取氧气说课稿

制取氧气说课稿

制取氧气说课稿尊敬的评委,各位教师朋友:大家好!我今天的说课稿主题是《制取氧气》。

一、说教材本节课的教材来源于《化学》课本第四册第二单元第二章,书中以简明的语言和生动的实验演示,介绍了制取氧气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学生理解氧气是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气体,了解氧气的制取方法。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验操作并制取氧气。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演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合作研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设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学生理解氧气的重要性以及制取氧气的基本原理。

(2)学生正确运用实验仪器、操作方法,进行氧气的制取实验。

2.教学难点:(1)通过实验演示引发学生的思考,理解氧气的产生过程和原理。

(2)指导学生熟练运用实验器材进行氧气制取实验。

四、说教学过程本课采用“导入-实验演示-实验操作-讨论-归纳”等教学方法。

1.导入(引发学生思考)通过放映一段视频,展示氧气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氧气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演示(1)向学生展示实验装置的组成部分和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

强调实验操作的安全注意事项;(2)实验过程中进行解说,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理解氧气的制取方法和原理。

3.实验操作(1)学生小组合作,参与到实验操作中;(2)学生根据指导书的步骤,使用实验器材进行氧气的制取;(3)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4.讨论和总结(1)学生小组内部进行讨论,总结并记录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关键步骤;(2)各小组代表交流和分享观察结果,探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3)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得出结论,对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五、说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1.教学手段(1)多媒体播放设备:用于放映引导学生思考的视频;(2)实验仪器:氧气制取实验装置、实验器材;(3)实验台和实验材料:提供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实验环境和材料。

制取氧气说课稿

制取氧气说课稿

制取氧气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理解氧气的制取原理和方法。

3. 学会通过实验制取氧气,并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二、教学重点1. 氧气的制取原理和方法。

2. 实验操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三、教学难点1. 熟练掌握氧气的制取方法。

2. 善于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学生关于氧气的一些基本问题,如氧气的化学式、氧气在自然界的存在形态等,激发学生对氧气的兴趣。

2. 理论讲解(15分钟)首先,简要介绍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包括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能支持燃烧,能促使金属与非金属发生反应等。

然后,详细讲解氧气的制取原理和方法,包括:a. 分解过氧化氢法:通过过氧化氢的分解来制取氧气。

b. 电解水法:利用电解水来制取氢气和氧气。

c. 热分解金属氧化物法:通过金属氧化物的热分解来制取氧气。

d. 高温加热木材法:通过高温加热木材使其发生燃烧反应,从而得到氧气。

3. 实验操作(30分钟)首先,向学生介绍实验所需的材料和仪器,包括烧杯、氢氧化钠固体、硫酸、试管等。

然后,向学生演示实验步骤,并对操作过程进行详细讲解,包括:a. 取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放入烧杯中。

b. 加入适量的硫酸,通过反应得到水和盐。

c. 将放入烧杯中的试管倒置在水槽中。

d. 观察试管内的气泡,进行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4. 实验总结(10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验现象的总结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并理解实验结果和原理。

同时,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帮助他们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

5. 课堂练习(10分钟)设计一些选择、填空或解答题,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巩固和检测。

6. 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行查找其他制取氧气的方法,并写出制取氧气的详细步骤和实验要求。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设计与实施,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氧气的制取原理和方法,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

制取氧气教学说课稿(5篇)

制取氧气教学说课稿(5篇)

制取氧气教学说课稿(5篇)制取氧气教学说课稿(精选5篇)作为一位教学工作者,相信所有老师都知道说课稿对于课堂教学的巨大作用。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制取氧气教学说课稿5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制取氧气教学说课稿篇1一、教学目标《制取氧气》教学设计1、知识目标:掌握实验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分解反应及其化合反应的区别;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

2、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三、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法、2、讲练结合四、教学用具实验药品: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高锰酸钾。

实验仪器:铁架台(带铁夹)、大试管、单孔橡皮塞、导管、水槽、集气瓶、酒精灯、试管夹、药匙。

其它:火柴。

棉花。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能否从空气中获得氧气?【板书】一、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问题】这个变化属于什么变化?为什么?答: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

可以从空气中获得氧气。

答:工业制取氧气是物理变化。

因为没有新物质生成。

通过复习空气的组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分离空气制氧气。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设问】实验室用什么方法获得氧气?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

【实验】分别用酒精灯同时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片刻后用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口,观察现象。

【小结】用酒精灯加热氯酸钾至较高温度时产生氧气。

加热二氧化锰不产生氧气。

观察记录:氯酸钾是白色固体,二氧化锰是黑色粉末。

氯酸钾加热至熔化后产生少量气体,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同时加热的二氧化锰不产生气体,带火星木条没有变化。

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指导学生观察实验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

【实验】将试管内的二氧化锰迅速倒入热的氯酸钾中,把带火星木条伸到管口内观察现象。

人教版制取氧气的说课稿

人教版制取氧气的说课稿

人教版制取氧气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要说的课是人教版化学教材中的一个实验课——制取氧气。

这个实验是化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下面我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评价与反思五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需要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科学态度。

接下来,我们来看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包括实验原理的讲解、实验器材的准备、实验步骤的演示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

实验原理主要是通过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等化学物质,使其分解产生氧气。

实验器材包括烧杯、酒精灯、试管、集气瓶等。

实验步骤包括称量化学物质、安装实验装置、加热产生氧气、收集氧气等。

实验结果分析主要是观察氧气的颜色、状态以及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的助燃性。

在教学方法上,我将采用讲授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

首先通过PPT展示和讲解实验原理,然后进行实验操作演示,最后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

在实验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确保学生的安全和实验的正确进行。

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的知识,激发学生对制取氧气实验的兴趣。

第二阶段是新课讲解,详细讲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并通过视频或现场演示的方式,让学生对实验有直观的认识。

第三阶段是学生实验,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

最后,我们来进行评价与反思。

评价方面,我将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反思方面,我会在课后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比如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验技能。

《制取氧气》说课稿

《制取氧气》说课稿

《制取氧气》说课稿一、课程概述本节课《制取氧气》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章节,它不仅涉及到氧气的性质和制备方法,还与生活中的许多应用紧密相连。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基本操作,并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理解氧气的气体性质及用途。

学会使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经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

三、重点与难点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和原理。

难点:排水集气法的操作要点和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四、教法与学法教法:本节课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和小组讨论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通过讲授法向学生传授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演示法展示实验操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实验步骤;通过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

学法:学生在本节课中主要采用观察法、实验法和归纳法进行学习。

通过观察法了解实验现象和结果;通过实验法亲手操作实验,验证所学知识;通过归纳法总结实验经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与氧气相关的生活场景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氧气的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2. 讲授新课(20分钟)讲解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同时强调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和注意事项。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氧气的气体性质及用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氧气的性质。

3. 实验操作演示(10分钟)教师进行实验操作演示,包括实验器材的准备、实验步骤的完成以及实验结果的观察和记录。

让学生清晰地看到实验过程,并记录下关键步骤和现象。

4.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围绕“如何改进实验装置和提高实验效率”进行讨论。

人教版制取氧气说课稿

人教版制取氧气说课稿

人教版制取氧气说课稿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基本方法和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具体目标如下:1. 知识与技能: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掌握用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及其原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学会使用实验室器材,掌握收集气体的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热情,同时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以及氧气收集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催化剂的概念及其在制氧反应中的作用,以及实验操作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高锰酸钾、氯酸钾、二氧化锰、酒精灯、试管、集气瓶、水槽、玻璃片、橡胶塞、导管等。

2. 知识准备:学生已学习过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学生对氧气的认识,引出氧气的用途和制取方法。

- 展示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原理- 讲解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介绍催化剂的定义及其在反应中的作用。

3. 实验操作演示- 演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包括药品的称量、混合、装置的搭建、加热、收集气体等。

- 强调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如使用酒精灯的火焰、试管口的朝向等。

4. 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分组进行实验操作。

- 老师巡回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实验,注意安全。

5. 实验结果分析- 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收集到的氧气,验证氧气的性质。

- 分析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

6.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制取氧气的原理和实验操作的要点。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作业布置1. 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结果及分析。

2. 收集有关氧气在生活中应用的资料,准备下节课的讨论。

《制取氧气》说课稿6篇

《制取氧气》说课稿6篇

《制取氧气》说课稿6篇《制取氧气》说课稿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实验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本节课是典型的物质制取课。

课标的要求:让学生初步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材上这部分内容安排在学习《氧气的性质》之后,要求学生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也是中考实验操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中考试卷上也常常出现,有的考查实验装置,有的考查实验步骤,有的考查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因此本节课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基于此,我确定了以上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步骤教学难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选择,操作步骤的掌握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堂教学“人本化”让学生思动、手动、口动、互动。

学习方式探究化,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获得新知,所以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本节课采取探究法和学生分组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课时安排:1课时下面我重点谈一下教学流程这一环节:教学过程我将教学过程设置为以下几个环节:导入新课→制取原理讲解→活动装置图拼装展示→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思考问题→归纳总结等环节1:导入新课。

展示铁丝、硫在氧气中燃烧图片,并提出问题:实验中的氧气是如何得到的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环节2:制取原理讲解。

让学生们观察药品后回答高锰酸钾的颜色状态,从而讲解高锰酸钾的制取原理,板书上写明文字表达式,初步了解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

环节3:装置图拼装并展示。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二单元课题三制取氧气(第一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二单元课题三制取氧气(第一课时)说课稿
(2)实验装置和操作步骤。
(3)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2.教学难点:
(1)实验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2)反应原理的理解,特别是催化剂的作用。
(3)实验室制氧设备的使用和维护。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是九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在认知水平上,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能够理解实验现象和反应原理。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实验操作和观察现象较为感兴趣,但对理论知识可能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逐渐形成,但仍需教师引导和督促,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引导学生关注重点知识。
2.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
3.便于学生做笔记和复习。
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将:
1.提前规划板书内容,确保逻辑性和条理性。
2.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突出重点。
3.在适当时候进行板书,避免一次性呈现过多信息。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以下可能出现的问题或挑战:
(2)指导: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给予学生及时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2.生生互动:
(1)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
(2)实验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相互协助,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3)成果展示:每组展示实验成果,其他组给予评价和建议,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二单元课题三制取氧气(第一课时)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为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二单元课题三“制取氧气”的第一课时。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本节课是继学习空气成分、氧气性质和用途之后,进一步探索氧气的制备方法,为后续学习化学实验技能打下基础。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氧气的实验室制备方法、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操作步骤等。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2.3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说课稿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2.3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说课稿
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亲自动手制取氧气,培养实验操作技能。
2.设计实验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开展小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方式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自我评价在实验操作、问题解决等方面的表现。
3.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提高课堂氛围。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或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
1.实验器材:过氧化氢溶液、催化剂、试管、酒精灯等,用于进行实验操作,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知识点。
2.多媒体资源:PPT、教学视频、动画等,展示实验操作步骤、注意事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以下问题或挑战:1.部分学生对实验操作不熟练,可能导致实验效果不佳;2.学生在理解分解反应原理时可能存在困难;3.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环保问题。
为应对这些问题,我将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实验操作指导,提前进行演示和练习;2.结合生活实例,形象地讲解分解反应原理;3.强化实验室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安全意识。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采用中心辐射式布局,以“制取氧气”为核心,四周辐射出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分解反应原理、实验操作步骤、注意事项、氧气的收集与检验等主要内容。板书风格简洁明了,采用不同颜色粉笔突出重点,增强视觉效果。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强化重点内容。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将遵循以下原则:1.突出重点,避免冗余;2.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3.结合实验过程,同步呈现板书内容;4.在适当时候引导学生共同参与板书整理,提高学生参与度。

《制取氧气》说课稿(精选3篇)

《制取氧气》说课稿(精选3篇)

《制取氧气》说课稿(精选3篇)《制取氧气》说课稿(精选3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

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制取氧气》说课稿(精选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制取氧气》说课稿1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制取氧气。

该内容隶属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的说课内容包括四个方面: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

在教材分析里,首先说一下制取氧气在课标中的解释:它属于一级主题,科学探究和身边的化学物质下的二级主题,学习基本实验技能和地球周围的空气。

在教材的编写顺序上,前期有小学科学介绍过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简单方法,上了初三学习化学后,进一步系统的学习了氧气的主要性质,为本节课的进行做好铺垫。

学生在学完本节课内容后,应该初步掌握了气体制取中如何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方法,进而为下一阶段学习制取二氧化碳做准备。

前期,学生已有的知识及能力是氧气基本性质,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基本实验操作。

要想顺利选择出制取氧气的仪器,还需要掌握的是:用什么药品能得到氧气,以及对所学实验仪器的熟练操作。

经过课程学习,学生应该能初步掌握气体制取装置选择依据,对实验仪器的使用更加熟悉。

气体性质+仪器使用=气体制取装置选择依据:根据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得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重点内容是关于气体制取实验装置的学习,并总结出选择装置的一般方法,方便在第六单元二氧化碳制取学习中应用。

难点是通过本节课对仪器装置的探究学习,初步认识到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并且能在实验中与他人交流讨论,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

为以后的探究题目练习打好基础。

本节课总体的教学过程分为三部分。

首先是复习氧气的基本性质,引入新课。

之后挖掘学生的兴趣点:怎么得到一瓶氧气呢?进行氧气制取的学习。

最后总结归纳出气体制取装置选择的一般方法。

而在重点介绍的气体制取过程中,又分为三步来学习:反应原理介绍,装置仪器猜测,以及最后教师演示制取一瓶氧气。

初中制取氧气说课稿

初中制取氧气说课稿

课题制取氧气说课稿李宁尊敬的各位评委,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制取氧气》。

(板书:课题制取氧气)下面我将从课标和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及教学特色等五个方面进行陈述。

一、课标和教材分析1、课标和教材本课题在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是初步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在教材体系中,前面已经介绍了实验方法及其对化学学科的重要性;本单元也介绍了氧气的性质,为实验室收集氧气的原理奠定知识基础。

本课题第一次系统学习气体制备的原理、装置、操作等,为后续二氧化碳及其它气体的制取研究奠定方法论基础。

2、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体系的编排意图以及初三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拟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 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收集原理和操作过程;• 2. 模仿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方法;• 3. 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4. 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运用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处理信息;• 5. 体会化学实验过程的严谨、周密。

3、教学重难点在上述教学目标中,因为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系统的学习气体制备的知识,头脑中没有可借鉴的范例,故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收集原理和操作过程,模仿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方法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就学情而言,本阶段学生已经认识了一些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其连接方法,学习了药品的取用,加热等基本操作,为本课题制取氧气奠定了实验基础。

而由于本节课是气体制备的起始课,学生在思维上和操作上都无据可依。

三、教法学法分析基于以上教学目标和学情分析,本节课主要采用演示讲授法,通过教师富有启发性的讲解以及有条理地演示实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对比,归纳等来学习新知。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的开始我将描述一些氧气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比如液氧是现代火箭最好的助燃剂,在缺氧、低氧或无氧环境中供给呼吸,作为助燃剂与乙炔、丙烷等可燃气体配合使用焊割金属等,而且实验室研究氧气的性质也需要氧气。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2.3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 说课稿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2.3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 说课稿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2.3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的第2.3章,共分为2个课时,本课是第一课时。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实验步骤,并通过实验的形式让学生亲自操作制取氧气。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 知识目标:了解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实验步骤; - 过程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实验步骤,理解氧气的性质和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掌握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技能,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氧气在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场景,如燃烧、呼吸等,引发学生对氧气的兴趣和好奇心,导入本节课的主题,制取氧气。

2. 学习制取氧气的方法(10分钟)通过讲解氧气的性质和工业制取氧气的常用方法,如高温分解和电解水,让学生了解到制取氧气的基本原理。

3. 制取氧气实验(30分钟)3.1 实验准备 - 叫上两名学生担任实验操作员,让其他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 进行实验的材料准备,如烧杯、漏斗、试管、酒精灯等。

3.2 实验操作步骤 - 步骤一:准备实验器材,包括烧杯、漏斗、试管等。

- 步骤二:将含有过氧化氢的过氧化铁放入烧杯中,加热至40°C左右。

观察试管中发生的变化。

- 步骤三:将观察到的气体用排气管收集到试管中,并用火柴点燃。

观察火柴的变化。

- 步骤四:观察实验现象,记录观察结果。

3.3 实验讨论与总结根据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与学生共同讨论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4. 实验报告写作(10分钟)要求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实验内容,以制取氧气实验报告为题,按照实验报告的格式要求,撰写实验报告。

5. 小结(5分钟)通过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和实验过程,提醒学生复习所学知识,并对制取氧气的实验进行总结。

制取氧气的说课稿

制取氧气的说课稿

制取氧气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制取氧气。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氧气的制取方法,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氧气的制取原理、实验操作步骤、实验注意事项以及实验安全知识。

目标是学生能够掌握氧气的制取方法,理解实验原理,熟悉实验操作流程,遵守实验规则,注意实验安全,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学情与教材分析本次授课对象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氧气的基础知识,对化学实验充满好奇。

教材方面,本节课选用了人教版化学教材第六章《氧气与氧化》中的制取氧气内容。

教材中介绍了氧气的制取方法、实验操作步骤以及实验注意事项,为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提供了基础。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本次教学将采用演示法、讲解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实验演示等多种手段,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制取氧气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步骤与流程1. 导入新课:通过问题导入,引导学生回顾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激发学生对于本节课内容的兴趣。

2. 讲解原理:介绍氧气的制取原理,让学生了解实验的基础知识。

3. 演示实验:通过实验演示,向学生展示氧气的制取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实验操作方法。

4.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

5. 总结反馈:通过学生反馈和教师总结,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

五、实验操作与演示1. 实验操作步骤:(1) 准备好实验器材,包括试管、铁架台、酒精灯、水槽等;(2) 将高锰酸钾放入试管,并固定在铁架台上;(3) 向试管加入适量的水,然后点燃酒精灯加热;(4) 收集氧气,将导管插入水槽中;(5) 收集完毕后,先移除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2.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加热温度,防止过高温度引起试管破裂;(2) 收集氧气时要注意导管的位置,避免收集到的气体不纯;(3) 收集完毕后要先移除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倒吸。

《制取氧气》 说课稿

《制取氧气》 说课稿

《制取氧气》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制取氧气》。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制取氧气》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 3 的内容。

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气体的制取,它既是对氧气性质的巩固和应用,也为后续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和其他气体的制取奠定了基础。

教材首先介绍了氧气的工业制法,让学生了解氧气制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然后重点讲解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掌握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氧气的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化学实验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体验。

但是,对于气体的制取,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可能会感到陌生和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来理解和掌握制取氧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九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的阶段,他们喜欢动手实验,乐于探究新事物。

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

(2)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步骤、收集方法和检验方法。

(3)理解催化剂的概念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实验装置的选择和改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2)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步骤、收集方法和检验方法。

制取氧气说课稿

制取氧气说课稿

《制取氧气》说课稿一、说设计理念化学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发挥学科自身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潜能。

为此我设计如下教学理念:1、注重以学生为本,给学生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自己实践。

2、让学生在化学实验中去探究,在探究中形成学习化学的亲身体验,进而内化为化学思维方式及化学观念,尽力做到使学生感悟到、体验到、经历到和收获到,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二、说教材本课题是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制取氧气》,本课题内容分两部分,一部分是第二单元的第5、6、7、及另一类主要的化学反应――分解反应,另一部分是活动与探究,由学生制取氧气并试验氧气的性质,我讲的是第一部分。

三、说学情学生经过课题2的学习和活动,对氧气的性质及用途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对氧气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乐于完成教师下达的任务,充当出色的演员,所以我以一名导演的身份,引导学生完成本课题的内容。

四、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2、认识分解反应(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认识分解反应,学习比较分析的方法,掌握化学反应类型。

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催化剂的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2、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制取新物质,初步感受化学研究的价值。

五、说重、难点重点:制取氧气的药品和原理难点:催化剂和催化作用六、说教学准备制作课件、准备实验探究的器材及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应对方案七、说教学方法我采用“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分析总结―――迁移应用”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人教版氧气制取说课稿

人教版氧气制取说课稿

人教版氧气制取说课稿一、说课背景及目标本次说课的内容为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中关于氧气制取的章节。

该章节不仅是学生学习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关键环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氧气的工业和实验室制法,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以及相关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描述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氧气的用途;掌握实验室中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方法及其化学方程式。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操作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科学探究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实验室中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实验步骤。

2. 教学难点:理解催化剂的概念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实验探究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究。

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氧气的工业制法和实验室制法,利用实验器材进行现场演示和学生分组实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我们知道空气中的氧气是从哪里来的?”“氧气有哪些重要的用途?”等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氧气的基本知识,并激发学生对氧气制取方法的兴趣。

2. 讲解氧气的工业制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氧气的工业制法,让学生了解氧气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及其获取方式。

3.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讲解与演示详细介绍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并现场演示实验步骤,让学生观察反应现象。

4. 学生分组实验学生按照老师讲解的步骤和要求,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老师巡回指导,确保实验安全和操作规范。

5.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和讨论,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论,并对催化剂的作用进行深入探讨。

6. 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布置相关习题和家庭实验,巩固学生的知识点和实验技能。

制取氧气说课稿(定稿)

制取氧气说课稿(定稿)

《制取氧气》说课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我叫张洪琴,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科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课题二《制取氧气》的内容。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与教学法指导、教学设计、板书设计及课后练习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第一部分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制取氧气是初中化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题是典型的物质制取课,也是学生初次通过化学反应来获取新物质,初次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实验课。

在教材的知识体系中,本节课与前面的仪器操作、氧气的性质等知识相链接,也为以后系统地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另外,本节内容也是中考实验操作考试的内容之一,因此本节课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操作。

2.认识分解反应.3.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合作能力。

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课程标准的核心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操作方法。

难点是:催化剂的概念,并能对一些生活现象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四)教学用时:二课时第一课时:实验室加热KClO3制取O2,分解H2O2制取O2,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第二课时:学生加热KMnO4制取O2,分解反应,工业制氧第二部分学情分析(一)学生情况九年级学生刚接触化学这门课,学习热情很高。

氧气是学生很熟悉的物质,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观察实验和进行简单实验操作的技能.让他们试一试、做一做,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二)教法与学法教学目标的完成,需要优选一定的教学方法,本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结合本节教材以及学生认知情况,本节课采取问题探究和学生分组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制取氧气》 说课稿

《制取氧气》 说课稿

《制取氧气》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制取氧气》。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制取氧气》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 3 的内容。

本课题是学生在学习了氧气的性质之后,进一步学习氧气的制取方法。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制取氧气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为今后学习其他气体的制取方法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课题之前,学生已经对氧气的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但是,对于制取气体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步骤还比较陌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和探究。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包括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和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

(2)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理解催化剂的概念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实验装置。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教学难点(1)理解催化剂的概念和作用。

(2)探究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实验条件。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讲授法:讲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步骤等基础知识。

(2)实验法: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体验制取氧气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和体会,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取氧气》说课稿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制取氧气”,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三《制取氧气》的内容,下面我就从以下四部分来谈谈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第二单元属于“身边的化学物质”这个一级主题,是初中化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题是典型的物质制取课,也是学生初次通过化学反应来获取新物质,初次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实验课。

在教材的知识体系中,本节课与前面的仪器操作、氧气的性质等知识相链接,也为以后系统地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所以,本节课是初中化学必须处理好的重点内容之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操作。

2.理解分解反应.
3.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初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

2.能主动与他人实行交流和讨论,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增强对化学的学习兴趣,陶冶化学审美情趣。

2.逐步理解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进一步理解到实验探究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
课程标准的核心是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提升未来公民适合社会生活的水平,是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

所以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操作方法。

难点是:催化剂的概念,并能对一些生活现象用所学知识实行解释。

(四) 教学用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实验室加热KClO3制取O2,分解H2O2制取O2,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第二课时:学生加热KMnO4制取O2,分解反应,工业制氧
第二部分学情分析
(一)学生情况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过: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个点,并应据此实行教学。

所以,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情况的掌握与分析。

九年级学生刚接触化学这门课,学习热情很高。

氧气是学生很熟悉的物质,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观察实验和实行简单实验操作的技能.让他们试一试、做一做,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二)教法与学法
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是:教要耦合于学。

为了落实课程目标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这节课我将采用引导探究法和交流讨论法,提升学生的动手动脑水平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第三部分教学过程
通过对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的把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上课前我会先向同学们展示二幅美丽的水下世界的图片,给同学们美的享受。

这时提出问题:这些图片都是潜水员拍摄的。

大家知道潜水员在水中是怎么呼吸的吗?在陆地上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呼吸着大自然通过化学反应制造出来的O2,那么,在实验室我们又是怎样制取O2的呢?这样导课不但开阔了他们的眼界,还创设了学习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使教学进入第二还节。

(二)活动探究,探索新知:
我向同学们展示MnO2,KClO3,H2O2,KMnO4这四种药品,同时给出它们的化学式。

提第2/4页
出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层层深入,步步追问,引发学生实行讨论。

学生讨论后在教师引导下制定方案实行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一
分别加热MnO2,KClO3,KClO3和MnO2的混合物,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实验现象。

在这个实验中,我将使用自制教具“多孔试管夹”。

普通试管夹只能一次加热一个试管,而“多孔试管夹”的优点就是能一次加热多个试管,同时能对这些试管中的物质的反应速率实行比较。

实验结束后,学生实行讨论,得出结论KClO3能够用来制取O2,MnO2不能用来制取O2,MnO2在反应中起到了加快反应速率的作用。

实验探究二
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盛有5ML5%的H2O2溶液的试管和3ML5%的H2O2溶液与少量MnO2的混合物中,观察实验现象,待后者试管中没有气泡时,重新加入H2O2溶液,观察现象。

通过实验,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H2O2能够用来制取O2,MnO2在反应中起了加快反应速率的作用。

这时,学生对于MnO2在这两个实验中的作用有较深刻的理解,顺势提出催化剂的概念,并强调催化剂虽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但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变化。

至此,已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接着引领学生实行小结,让学生们知道反应物状态不同,温度不同,反应原理,实验装置也都会发生相对应改变。

活动探究三
加热KMnO4制取O2。

这是一个分组实验,让学生根据一下六点提示来实行实验操作,同时,通过动画演示辅助学生实验。

通过探究,学生总结出实验室加热KMnO4制取O2的操作步骤。

用七个字简述出来便是“查,装,定,点,收,离,熄”,同时通过其谐音“茶庄定点收利息”协助学生理解记忆。

接下来,我启发学生,我们能否根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利用废弃物品来做这个实验的实验装置呢?这就是我利用废弃物制作的实验装最。

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节约意识了。

通过让学生观察KClO3, H2O2, KMnO4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的特点,总结出分解反应的概念。

并通过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的对比协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分解反应。

(三)联系生活,扩展新知
向学生简单介绍工业制氧的方法,同时以及揭开潜水员在水中呼吸的奥秘。

同时提出“世界上最大的既经济又环保的制氧工厂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做?”这两个问题,对学生们实行环保教育。

(四)巩固练习,使用新知
我特别设计了几道练习题,这几道练习题不但能够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够提升他们的逻辑思维水平和观察水平。

(五)交流收获,优化新知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诊断性、激励性的评价对学生的发展有很大的促动作用,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我将尽可能的注重每个学生的认知情况和活动情况。

提醒学生把自己的自我评价写进学习记录卡中,装入学生成长袋中。

我会即时作出回应,鼓励学生持续进步。

第四部分教学反思
教师的成长= 经验+反思,这是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的一句名言。

反思是教师必备的意识和行为。

我认为本节课的设计特点是:力图体现:课堂教学“人本化”让学生思动、手动、口动、互动。

学习方式探究化,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获得新知。

授课后我还将反思: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探究活动的设计是否合理,学生认知还存有哪些问题等,以利今后改进。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敬请指正,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