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二语文《扬州慢》
高二年级语文扬州慢原文及译文
高二年级语文扬州慢原文及译文1.原文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淳熙*申至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年年知为谁生?2.注释⑴扬州慢:词牌名,又名《郎州慢》,上下阕,九*字,平韵。
此调为姜夔自度曲,后人多用以抒发怀古之思。
⑵淳熙*申:淳熙三年(1176)。
至日:冬至。
⑶维扬:即扬州(今属*苏)。
⑷荠麦:荠菜和野生的麦。
弥望:满眼。
⑸戍角:*营中发出的号角声。
⑹千岩老人:南宋诗人萧德藻,字东夫,自号千岩老人。
姜夔曾跟他学诗,又是他的侄女婿。
黍离:《诗经·王风》篇名。
据说周平王东迁后,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看见宗庙毁坏,尽为禾黍,彷徨不忍离去,就做了此诗。
后以“黍离”表示故国之思。
⑺淮左名都:指扬州。
宋朝的行政区设有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扬州是淮南东路的首府,故称淮左名都。
左,古人方位名,面朝南时,东为左,西为右。
名都,的都会。
⑼解(xiè)鞍少驻初程:少驻,稍作停留;初程,初段行程。
⑽春风十里:杜牧《赠别》诗:“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这里用以借指扬州。
⑾胡马窥*:指金兵侵略长*流域地区,洗劫扬州。
这里应指第二次洗劫扬州。
⑿废池乔木:废毁的池台。
乔木:残存的古树。
二者都是乱后余物,表明城中荒芜,人*萧条。
⒀渐:向,到。
清角:凄清的号角声。
⒁杜郎:即杜牧。
唐文宗大和七年到九年,杜牧在扬州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
俊赏:俊逸清赏。
钟嵘《诗品序》:“近彭城刘士章,俊赏才士。
”⒂豆蔻:形容少女美艳。
豆蔻词工: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高二语文必背古诗词《扬州慢》的原文、译文、注释和赏析
【导语】古诗词是语⽂课程⾥最重要的考试题⽬,同学们要重视起来,以下是⽆忧考整理的⾼⼆语⽂必背古诗词《扬州慢》的原⽂、译⽂、注释和赏析,供同学们参考学习。
扬州慢 姜夔 淮左名都,⽵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尽荠麦青青。
⾃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犹厌⾔兵。
渐黄昏、清⾓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今重到须惊。
纵⾖蔻词⼯,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四桥仍在,波⼼荡,冷⽉⽆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 译⽂ 淳熙年丙申⽉冬⾄这天,我经过扬州。
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荠草和麦⼦。
进⼊扬州,⼀⽚萧条,河⽔碧绿凄冷,天⾊渐晚,城中响起凄凉的号⾓。
我内⼼悲凉,感慨于扬州城今昔的变化,于是⾃创了这⽀曲⼦。
千岩⽼⼈认为这⾸词有《⿉离》的悲凉意蕴。
扬州⾃古是淮南东路的名城,这⾥有游览胜地⽵西亭,初到扬州我解鞍下马作停留。
当年那春风⼗⾥繁华街道,如今却是荞麦青青孤单可怜。
⾃从⾦兵侵犯长江流域以后,连荒废的池苑和古⽼的⼤树,都厌恶再提起那场可恶的战争。
临近黄昏凄清的号⾓已吹响,回荡在这座凄凉残破的空城。
杜牧曾以优美的诗句把你赞赏,今若重来定会为你残破⽽惊。
纵使有⾖蔻芳华的精⼯词采,纵有歌咏青楼⼀梦绝妙才能,也难抒写此刻深沉悲怆感情。
⼆⼗四桥依然完好毫⽆损伤,桥下波⼼荡漾⼀弯冷⽉寂寞。
想那桥边红芍年年花叶繁荣,不知年年有谁欣赏为谁⽽⽣? 注释 ⑴扬州慢:词牌名,⼜名《郎州慢》,上下阕,九⼗⼋字,平韵。
此调为姜夔⾃度曲,后⼈多⽤以抒发怀古之思。
⑵淳熙丙申:淳熙三年(1176)。
⾄⽇:冬⾄。
⑶维扬:即扬州(今属江苏)。
⑷荠麦:荠菜和野⽣的麦。
弥望:满眼。
⑸戍⾓:军营中发出的号⾓声。
⑹千岩⽼⼈:南宋诗⼈萧德藻,字东夫,⾃号千岩⽼⼈。
姜夔曾跟他学诗,⼜是他的侄⼥婿。
⿉离:《诗经·王风》篇名。
据说周平王东迁后,周⼤夫经过西周故都,看见宗庙毁坏,尽为⽲⿉,彷徨不忍离去,就做了此诗。
后以“⿉离”表⽰故国之思。
高二选修语文扬州慢知识点
高二选修语文扬州慢知识点高二选修语文《扬州慢》知识点《扬州慢》是中国作家汪国真的一篇诗作,以扬州慢节奏的生活为主题,描绘了扬州美丽的风景和它独特的悠闲生活态度。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扬州慢》的知识点。
一、题材背景《扬州慢》写作于20世纪80年代,取景于江苏扬州。
扬州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中国风景秀丽的旅游城市。
作家通过描绘扬州的风景和人们的生活方式,表达了对繁忙都市生活的思考和向往。
二、意境描绘《扬州慢》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扬州的独特风景和悠闲生活态度。
诗中以“青楼”、“绿柳”、“芳草”等词语描绘扬州的美景,通过对景色的描绘表达出作者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追求。
三、修辞手法《扬州慢》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使诗意更加深远。
比如“高车驷马”,以“高车”、“驷马”形容车马的快速行驶,通过对比突出了扬州慢节奏的生活方式。
四、语言特色《扬州慢》运用了江南方言,使诗作更具地域特色。
例如,“丐者无衣”中的“丐者”代表乞丐,“无衣”表示衣不蔽体,通过方言的运用,使诗作更加贴近扬州当地的语言环境。
五、主题思想《扬州慢》通过对扬州慢节奏生活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繁忙都市生活的思考和向往。
作者借助扬州慢的生活方式,传达了对宁静、自然与精神寄托的追求,呼唤人们对于生活的真实感受和内心的宁静。
六、艺术价值《扬州慢》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作品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音韵优美的诗句,将自然风景与人文情怀相结合,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同时,作品对大众生活方式的思考也具有现实意义。
七、影响与传承《扬州慢》作为一篇经典之作,其影响深远。
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文化旅游,都受到了《扬州慢》的启发和影响。
作品中扬州的风景和慢生活的理念传递给了更多人,也使扬州成为了国内外游客向往的目的地之一。
以上是关于高二选修语文《扬州慢》的一些知识点介绍。
通过对《扬州慢》的研究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诗歌的艺术魅力,同时也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世界的思考。
高中语文 专题十一“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 扬州慢(淮左名都)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
扬州慢(淮左名都)一、词人名片姜夔(约1155~1209),字尧章,南宋词人、音乐家。
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后寓居武康(今浙江德清),与白石洞天为邻,因号白石道人。
早年随父宦游,居汉阳。
后过着游士式的生活,屡试不第,布衣终身。
其书法精湛,诗负盛名,尤以词著称。
词作或感慨时世、抒写恋情,或写景咏物、记述交游。
琢句精工,韵律谐婉,格调高旷,寄意幽邃,艺术造诣较高。
以清冷刚健的词笔开创了体制高雅的风雅词派,亦称格律词派。
对史达祖、吴文英等人都有影响。
著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诗说》、《绛帖平》、《续书谱》,词集《白石道人歌曲》等。
二、诗词故事姜夔妙制得佳人(一)姜夔三十多岁时在长沙结识了诗人萧德藻。
萧比他大二十多岁,是当时著名的诗人,非常赏识姜夔的才气,把他看作自己作诗四十年来难得的诗友,而不以老师自居。
两人经常在一起谈论诗歌。
萧对姜《姑苏怀古》诗“行人怅望苏台柳,曾与吴王扫落花”两句赞不绝口。
萧爱才,不久,就做媒把侄女嫁给了姜夔,成为诗坛一段佳话。
后人写诗云:“应是冰清逢玉润,只因佳句不因媒。
”三、文题背景《扬州慢》是姜夔的自度曲,也是格律词风的代表作,写的是作者在淳熙三年(1176年)冬至日经过扬州时的所见所感。
此时词人21岁。
南宋时期,金人曾两次侵宋,扬州两度遭掠。
这首词是在扬州第二次被掠十五年后写的。
作者通过今昔对比,写出了扬州劫后的萧条,抒发了“黍离之悲”。
一、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词。
提示慢词依曲调舒缓的慢曲写词。
高二年级语文扬州慢原文及赏析
高二年级语文扬州慢原文及赏析1.原文淳熙丙申正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壁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2.注释①淮左:宋在苏北和江淮设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淮南东路又称淮左。
②竹西:扬州城东一亭名,景色清幽。
③春风十里:借指昔日扬州的最繁华处。
④胡马窥江:1129年和1161年,金兵两次南下,扬州都遭惨重破坏。
这首词作于1176年。
1 / 5⑤杜郎:唐朝人杜牧,他以在扬州诗酒清狂著称。
⑥青楼梦:杜牧《遗怀》,“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⑦二十四桥:在扬州西郊,传说有二十四美人XX于此。
⑧桥边红药:二十四桥又名红药桥,桥边生红芍药。
3.译文丙申年冬至这天,我经过扬州。
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荠草和麦子。
进入扬州,一片萧条,河水碧绿凄冷,天色渐晚,城中响起凄凉的号角。
我内心悲凉,感慨于扬州城今昔的变化,于是自创了这支曲子。
千岩老人认为这首词有《黍离》的悲凉意蕴。
扬州自古是的都会,这里有游览胜地竹西亭,初到扬州我解鞍下马稍作停留。
昔日繁华热闹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
金兵侵略长江流域地区,洗劫扬州后,只留下残存的古树和废毁的池台,都不愿再谈论那残酷的战争。
临近黄昏,凄清的号角声响起,回荡在这座凄凉残破的空城。
杜牧俊逸清赏,料想他现在再来的话也会感到震惊。
即使“豆蔻”词语精工,青楼美梦的诗意很好,也难抒写此刻深沉悲怆感情。
二十四桥依然还在,桥下江水水波荡2 / 5漾,月色凄冷,四周寂静无声。
想那桥边红色的芍药花年年花叶繁荣,可它们是为谁生长为谁开放呢?4.赏析尽管姜夔一生以游士终老,但白石词并不仅仅是游士生涯的反映,展现在他笔下的是折射出多种光色的情感世界。
高二扬州慢原文及注释
高二扬州慢原文及注释1.原文篇一淳熙丙申正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壁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2.注释篇二①淮左:宋在苏北和江淮设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淮南东路又称淮左。
②竹西:扬州城东一亭名,景色清幽。
③春风十里:借指昔日扬州的最繁华处。
④胡马窥江:1129年和1161年,金兵两次南下,扬州都遭惨重破坏。
这首词作于1176年。
⑤杜郎:唐朝诗人杜牧,他以在扬州诗酒清狂著称。
⑥青楼梦:杜牧《遗怀》,“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⑦二十四桥:在扬州西郊,传说有二十四美人XX于此。
⑧桥边红药:二十四桥又名红药桥,桥边生红芍药。
3.译文(一)篇三淳熙XX申至日,我路过扬州。
夜雪初停,荞麦长得无边无际。
进城之后,我又见到处一片萧条,寒水绿绿的,暮*渐渐笼来,戍楼中传来了黄昏的号角。
我的心情受到此时此景的影响,悲怆感伤,生出无限的感慨,自创这首词曲。
千岩老人认为有《黍离》之悲。
扬州是淮左著名的都会,这里有风景秀丽的竹西亭。
我在此停止一下行程。
自从金兵南侵退去,就连这废弃的城池和老树,都厌倦了战争。
渐渐到了黄昏,凄清的号角吹响,这时这里仿佛是一座无人的空城。
曾在这里观赏的杜牧,假如今天旧地重游,也会惊讶它的变化。
纵然那豆蔻词写得再美,青楼梦再好,恐怕也难以表达此刻的心情,二十四桥还在,波心中荡漾着冷月的光影,无声无息。
可叹桥边的那一年一度的芍*,年年是为谁?开得花儿一片红?4.译文(二)篇四淮河东部的繁华都会,竹西亭外的XX南名胜,且在此解鞍下马稍作留停。
走过“春风十里扬州路”,满地是荠菜野麦一片葱青。
高二选修语文扬州慢课文及教案
高二选修语文扬州慢课文及教案【导语】由于高二开始努力,所以前面的知识肯定有一定的欠缺,这就要求自己要制定一定的计划,更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相信付出的汗水不会白白流淌的,收获总是自己的。
作者高二频道为你整理了《高二选修语文扬州慢课文及译文》,助你金榜题名!<p style="border-left: 5px solid rgb(57, 145, 229); color: rgb(57, 145, 229); background: rgb(245, 247, 247); padding-left: 10px; line-height: 35px; margin-bottom: 8px; --darkreader-inline-border-left:#2083e2; --darkreader-inline-color:#2083e2; --darkreader-inline-bgimage: initial; --darkreader-inline-bgcolor:#e2dfd8;">1.原文扬州慢姜夔淳熙丙辛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叹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傍晚,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p style="border-left: 5px solid rgb(57, 145, 229); color: rgb(57, 145, 229); background: rgb(245, 247, 247); padding-left: 10px; line-height: 35px; margin-bottom: 8px; --darkreader-inline-border-left:#2083e2; --darkreader-inline-color:#2083e2; --darkreader-inline-bgimage: initial; --darkreader-inline-bgcolor:#e2dfd8;">2.译文扬州是淮河东边的大都,在竹西亭美好的住处,解下马鞍少为停留,这是最初的路程。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第十一专题扬州慢26张PPT
姜夔
• 春灯如雪浸兰州,不载江南半点愁。谁幸寻春此狂客,一茶一偈过 扬州。——龚自珍 •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 席上见赠》 •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 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白居易《长相思》
少驻,稍作停留;初程,初段行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赠别》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拟人
自金人入侵后,烧杀掳掠,扬州城所剩下的也只是“废 池乔木”的了。人们说起那场战争,至今还觉得心有余悸和 刻骨痛恨。
厌:很恰当地写出了人民的苦难,朝廷的昏聩和胡人的罪恶。
平山堂
欧阳修 赋词:“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 乐直须年少,樽前看取蓑翁。” 当潇洒时且潇洒,莫到春尽叹落花。 苏轼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 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 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是梦。
宋神宗元丰二年 (1079)四月,苏轼 自徐州调知湖州,生 平第三次经过平山堂。 这时距苏轼和其恩师 欧阳修最后一次见面 已达九年,而欧阳修 也已逝世八年。适逢 自己政治处境艰难, 苏轼为重游故地、缅 怀恩师而作。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以声衬静
声寒,风寒→心寒 凄清的景色→凄凉的心境 所听所闻是清角悲吟,触觉所感是寒气逼人
今昔对比
名都
空城
春风十里扬州路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配套文档:专题十一 扬州慢(淮左名都) 含答案
一、词人名片姜夔(约1155~1209),字尧章,南宋词人、音乐家。
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后寓居武康(今浙江德清),与白石洞天为邻,因号白石道人。
早年随父宦游,居汉阳。
后过着游士式的生活,屡试不第,布衣终身。
其书法精湛,诗负盛名,尤以词著称。
词作或感慨时世、抒写恋情,或写景咏物、记述交游。
琢句精工,韵律谐婉,格调高旷,寄意幽邃,艺术造诣较高。
以清冷刚健的词笔开创了体制高雅的风雅词派,亦称格律词派。
对史达祖、吴文英等人都有影响。
著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诗说》、《绛帖平》、《续书谱》,词集《白石道人歌曲》等。
二、诗词故事姜夔妙制得佳人(一)姜夔三十多岁时在长沙结识了诗人萧德藻。
萧比他大二十多岁,是当时著名的诗人,非常赏识姜夔的才气,把他看作自己作诗四十年来难得的诗友,而不以老师自居。
两人经常在一起谈论诗歌。
萧对姜《姑苏怀古》诗“行人怅望苏台柳,曾与吴王扫落花”两句赞不绝口。
萧爱才,不久,就做媒把侄女嫁给了姜夔,成为诗坛一段佳话。
后人写诗云:“应是冰清逢玉润,只因佳句不因媒。
”三、文题背景《扬州慢》是姜夔的自度曲,也是格律词风的代表作,写的是作者在淳熙三年(1176年)冬至日经过扬州时的所见所感。
此时词人21岁。
南宋时期,金人曾两次侵宋,扬州两度遭掠。
这首词是在扬州第二次被掠十五年后写的。
作者通过今昔对比,写出了扬州劫后的萧条,抒发了“黍离之悲”。
一、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词。
提示慢词依曲调舒缓的慢曲写词。
故读时吐字宜慢,句后停顿也要长一些,要读得从容不迫。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扬州慢-淮左名都》课件55张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 在空城。
扬州自古是著名的都会,这里有著名游览胜地竹西亭,初到扬州 我解鞍下马稍作停留。过去昔日繁华热闹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 青青荠麦,一片荒凉。金兵侵略长争。临 近黄昏,凄清的号角声响起,回荡在这座凄凉残破的空城。 1.概括上阕的主要内容,分析诗眼是那个词? 2.扬州的今昔截然不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是什么? 3.作者描写劫后的扬州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收到了怎样的表达 效果? 4.试分析上阕的表达技巧?
赏析: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胡马:代指金兵。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 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 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 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 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淳熙丙申:淳熙三年(1176)。 至日:冬至。 维扬:即扬州(今属江苏)。 荠麦:荠菜和野生的麦。 弥望:满眼。 戍角:军营中发出的号角声。 千岩老人:南宋诗人萧德藻,字东夫,自号千岩老人。姜夔曾跟他学诗,又是 他的侄女婿。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昔 日
“名都”
(“虚空城写”)
“竹西佳处” “春风十里” “青楼梦好”
繁华 热闹
对比
昔盛
今
“荠麦青青”
破败
今衰 的感
“废池乔木”
赏析: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苏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读《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 扬州慢(淮左名都)》公开课教案_0
《扬州慢》教案[教学构想]“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语)一语中的地揭示了“读”与“思”(赏)之间的有机关系,然现在学生大多忽视文学作品的赏读,他们的读往往带有较大的功利性。
或为完成背诵而有口无心地速读,或为对作品有所了解而一目十行地默读,这极大程度地抹杀了作品的内涵和意蕴。
本节课我即意在倡导或强化学生的赏读意识。
[教学过程]●课前预习1.阅读所发材料2阅读课文,把握音节的停顿及语气等,并根据课文注释了解词作的大意。
●课堂教学一、导入。
扬州城自古繁华富庶,是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
《旧唐书》记载:扬州地当要冲,多富商大贾。
《资治通鉴》中也有“扬州富甲天下”的记载。
南朝殷芸“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历来为人称道。
公元1176年,南宋的青年才俊姜夔也在扬州城停了下来,他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姜夔的《扬州慢》。
二、体例介绍。
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重抒情,一般都比较长。
但与长调有别,长调单指字数,习惯上58字以内为小令,59—90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扬州慢》共98个字,是一首长调,也是一首慢词。
三、分析序。
1、学生翻译。
2、序中交代了哪些内容?写作时间淳熙丙申至日所见所闻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四顾萧条,寒水自碧。
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写作缘由感慨今昔他人的评价有《黍离》之悲资料链接:《黍离》之悲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解析:当年西周灭亡后,东周大夫到国都,看见过去的宗庙宫殿长满了庄稼野草,感慨而作《黍离》。
黍离即代指故国之思。
四、鉴赏词作。
(一)诵读(怎样读?什么语速语调?)指名朗读〔注意两个层面:字正句顺;语感(语气、语速、节奏)〕[补充] 诵读的要领:平仄和押韵服从乐律的需要。
扬州慢(淮左名都)-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
扬州慢(淮左名都)-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一、背景介绍《唐诗宋词选读》是一本经典的文学教材,由中国著名文学家苏东坡于11世纪编纂而成。
该教材包含了唐代、宋代等时期的优秀诗歌和词作品,并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受欢迎和广为使用的文学教材之一。
《唐诗宋词选读》中,有一首名为《扬州慢》(也称为“淮左名都”)的诗歌,是唐代著名诗人姜夔所作。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扬州城市风光的赞扬和怀念之情。
同时,诗人也描写了城市的紧张忙碌以及人们为生计而奔波的生活状态。
作为一篇经典的文学作品,《扬州慢》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唐代城市生活和文化背景,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培养文学鉴赏水平。
二、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通过《扬州慢》的学习,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了解唐代城市文化背景和生活状态;2.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加深对唐代诗歌的理解;3.培养文学鉴赏水平,加深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4.提高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文学创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一)教学重点1.了解《扬州慢》的文化背景和作者的创作动机;2.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3.掌握古汉语诗歌的韵律和表达方式;4.学会对古诗歌进行鉴赏和评价。
(二)教学难点1.分析《扬州慢》的意境和情感表达;2.理解诗歌中的字句和意象;3.提高古诗歌的鉴赏力和理解能力;4.提高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1.文学欣赏:播放《扬州慢》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先听一遍,了解诗歌的诵读方式和音乐感受。
2.内容探讨:让学生看诗歌原文,边看边发表自己对诗歌的看法和评价,引导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阅读理解1.学生自主阅读并默读全文,思考内容;2.集体诵读并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3.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生字词汇和文化背景;4.给学生阅读小组,并分配不同的阅读任务,比如“理解意象”,“感受情感表达”,“分析韵律和表达技巧”等。
(三)文学鉴赏1.指导学生如何鉴赏古诗歌,并提高学生的鉴赏力;2.相互分享在阅读《扬州慢》中产生的共鸣和感悟;3.引导学生针对《扬州慢》中的某个具体方面(如韵律、意象、情感表达等)发表自己的鉴赏评价。
高二选修一语文扬州慢课文及译文
高二选修一语文扬州慢课文及译文1.原文篇一淳熙*申至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年年知为谁生?2.字词解释篇二扬州慢:词牌名,又名《郎州慢》,上下阕,九*字,平韵。
此调为姜夔自度曲,后人多用以抒发怀古之思。
淳熙*申:淳熙三年(1176)。
至日:冬至。
维扬:即扬州(今属*苏)。
荠麦:荠菜和野生的麦。
弥望:满眼。
戍角:*营中发出的号角声。
千岩老人:南宋诗人萧德藻,字东夫,自号千岩老人。
姜夔曾跟他学诗,又是他的侄女婿。
黍离:《诗经·王风》篇名。
据说周平王东迁后,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看见宗庙毁坏,尽为禾黍,彷徨不忍离去,就做了此诗。
后以“黍离”表示故国之思。
淮左名都:指扬州。
宋朝的行政区设有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扬州是淮南东路的首府,故称淮左名都。
左,古人方位名,面朝南时,东为左,西为右。
名都,的都会。
解(xiè)鞍少驻初程:少驻,稍作停留;初程,初段行程。
春风十里:杜牧《赠别》诗:“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这里用以借指扬州。
胡马窥*:指金兵侵略长*流域地区,洗劫扬州。
这里应指第二次洗劫扬州。
废池乔木:废毁的池台。
乔木:残存的古树。
二者都是乱后余物,表明城中荒芜,人烟萧条。
渐:向,到。
清角:凄清的号角声。
杜郎:即杜牧。
唐文宗大和七年到九年,杜牧在扬州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
俊赏:俊逸清赏。
钟嵘《诗品序》:“近彭城刘士章,俊赏才士。
”豆蔻:形容少女美艳。
豆蔻词工: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3.注释篇三①淮左:宋在苏北和江淮设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淮南东路又称淮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扬州慢》
教学目标:
1、了解姜夔及其词作
2、理解本词对比、虚实结合、用典等写作手法
4、体会词中的“黍离之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词中“黍离之悲”。
2、体会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等写法
教学方法:探讨、点拔法、诵读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扬州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誉。
地处江苏中部,有2500多年的建成史,扬州地当要冲,多富商大贾。
《旧唐书·地理志》。
扬州富庶甲天下。
——《资治通鉴》.古今扬州皆是旅游胜地,早在六朝时,就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之说。
扬州的古代文明和灿烂文化,以及美丽风光,牵动了许多诗人的情怀和游兴。
一起来欣赏扬州美好风光以及杜牧的诗词。
PPT展示扬州风光。
几百年后,到南宋词人姜夔生活的时代,扬州城又是怎样的景象呢?一起来学习《扬州慢》。
二、解题、作者、背景介绍。
1、姜夔简介及题解。
见文章注释12
2、背景:南宋建炎三年,金兵大举南侵,攻破扬州、建康、临安等城,焚掠一空。
此后不断地发动对南宋的进攻。
绍兴三十一年,金人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掳掠,“横尸二十里”,扬州再次遭到极其惨重的破坏,变成一座空城。
隆兴二年,金兵又大举进犯淮南地区,扬州再次受到影响。
在1176年冬至,诗人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的扬州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抒写对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荒凉残破景象的哀思。
3、诵读分析小序部分。
内容:词作时间、所见所闻、写作缘由、别人的评价
点明感情基调: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对国家昔盛今衰的悲切伤感之情
三、整体鉴赏
一)、播放课文朗读。
学生自读,齐读。
提示:
慢词——曲调舒缓、吐字宜慢、稍长。
内容——深沉、悲切而富有情感。
词韵——平仄有别、节奏分明。
二)、分析鉴赏
1、扬州在隋、唐、北宋期间曾经是著名的繁华之地,词人眼前的扬州城又是怎样的呢?上阕中哪一个词最能概括扬州城现在的特点?
明确:“空城”——破败荒凉。
2、“空城”之“空”表现在哪里?找出相关的诗句。
明确: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二十四桥、无声冷月、桥边红药)等。
词人“解鞍少驻初程”,站在扬州城边,看到了青青的荠麦、废旧的城池、高大的树木、孤独的二十四桥、无声的冷月、寂寞的芍药,听到了寒气中传来的凄清的号角声。
一个“空城”,营造出了凄清的氛围,结住上片,领起下片,实为全词词眼。
3、下阕中,词人想象唐朝的杜牧来到扬州,他会是什么感受?为什么?
明确:“惊”。
因“空”而“惊”,返照现实扬州何等凄清荒凉,何等令人心痛!曾经在杜牧笔下流淌过无数赞美扬州诗文,此时次地,此情此景,晚唐诗人杜牧是“重到须惊”,“难赋深情”。
而姜夔则是实实在在的触目惊心、心惊心痛了。
这也就是诗家所提倡的“诗贵含蓄,忌直露”,不说自己,偏说别人,杜牧尚且如此,我何以堪?
4、今日的扬州令姜夔悲从中来,那么昔日的扬州又是怎样的呢?请从上阕中找出一个与“空城”相对应的词,概括昔日扬州的特点。
明确:昔日繁华的扬州城我们可以称之为:名都。
5、除此之外,还有哪些词句写到昔日的扬州?这些词句写出了昔日扬州怎样的特点?
明确:“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豆蔻词工”、“青楼梦好”、“二十四桥”等。
明确:繁华热闹。
小结:一“名都”,一“空城”,形成鲜明对比。
词中化用杜牧诗句让人想起昔日扬州的繁盛情景。
而今日的扬州却是如此萧条,寂寞冷清,两者形成鲜明对比,抚今思昔,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对扬州昔盛今衰的感伤。
引用诗句,可以加深词的意境,促人联想而意于言外。
6、今昔截然不同,是什么导致的呢?
胡马窥江去后
南宋王朝南渡后,金人屡次渡淮,扬州变得残破不堪。
7、词人写昔日的扬州与眼前的扬州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昔日的扬州:虚写。
眼前的扬州:实写。
一虚一实,虚实相生,这是本词的写作特点。
一边是繁华热闹,一边是萧条冷落,一边是虚,一边是实,两副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意绪。
三)、自由鉴赏
综观全词,有情有景,有虚有实,回环反复,跌宕生姿,读来确有身临其境之感。
诗歌鉴赏很重要的一步是理解想象,这就需要紧扣关键词语,把握主要意象,注重修辞效果,善于联想想象。
只有做好了这一步才算真正理解了诗歌。
请自由选择你体会较深的诗句,进行理解鉴赏。
1、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春风十里”是从杜牧《赠别》中“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诗句化出,杜牧诗句极言扬州之美,所以词人化用来作了一个对比:听说扬州繁华富丽、但一路之上,触目之处,却尽是青青的野生荞麦,一片荒凉景象。
2、“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
作者使用了拟人手法,废池、乔木是没有知觉的东西,词人将它们人格化,意即它们是15年前那场浩劫的目击者,战争的恐怖、敌人的凶残,种种景象仍然留在它们心中。
连“废池乔木”都“犹厌言兵”,在痛恨金人发动的战争,物犹如此,何况于人!有知有情的人民对这战争的痛恨与诅咒,当然要超过“废池乔木”千百倍。
这样写,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对侵略战争的极端痛恨。
杜牧的《赠别》诗“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同样运用拟人手法,以无情之物言有情,这是诗歌常用手法,增强了表达效果。
从表现手法上看,作者这里采用的是拟人的手法。
在本词中有几处都采用了这种手法。
如“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这里的“废池乔木”,也是采用拟人的手法,把池、木人格化,赋予池、木以人的感情,以充分表达战乱的凄惨景象。
3、“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有“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句,因相传古代有二十四个美人吹萧于桥上,所以有此句。
作者这里满怀凄凉的情感,如泣如诉地写道:二十四桥仍旧,但桥头没有了吹萧的美人,只有清冷的圆月倒映在河心,整幅画面无声无息,冷落凄凉。
“冷月无声”,月本来无声,可这么一说,反而觉得它是本该有声的了。
为什么呢?因为从前的二十四桥明月夜,游人极盛,笑语盈耳,还有美女吹箫唱歌,月儿见此光景也陶醉了,它也跟着人们一起欢笑。
可是现在呢?“二十四桥仍在”,而歌声笑语却听不到了,甚至连月儿也没有声息了,只是沉浸在冷冰冰的湖水中,随波荡漾,如此冷落凄凉的景象,怎能不令人伤怀呢?运用了情景交融艺术手法。
4、“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红药一到春天就开始生长,不管人世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自然物的本性不会改变。
往年,它可以供游人观赏,可是现在城空了,人少了,何况国难未息,谁也无心去观赏它。
真有点儿“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的味道。
词人借此曲折地表现出劫后扬州人民的凄苦生活情况,以及自己感时伤乱的情怀。
这里的虚拟非常耐人寻味。
冬至之日,本来不是红芍药花开的季节,但纵使冬去春回,来年红药花开,又有谁来欣赏它呢?花开依旧,人事已非,花开也不过徒增空城的感伤而已。
词情跌荡浓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四)、总结全文
许多年过去了,扬州城依旧固执的荒凉在那里,二十四桥也依旧绵延着久远的寂寞,桥下的河水清冷的流着,摇荡着旷古的哀愁,像一个久远的梦。
只有桥边的红药,开了又谢,谢了又开,像是在讲述着在河水中流淌的那遥远而感伤的梦
五)、板书设计
扬州慢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
感情基调:悲切感伤,黍离之悲。